供热节能技术手册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能源补给体系建设越来越繁重,能源问题也愈发日益凸显。
为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能源浪费,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一、优化供暖方式1.推广地源、空气源、太阳能采暖等新型供暖方式,提高供暖效率。
2.在集中供暖地区,推广热总管网式供暖,降低能耗、减少传统供暖方式带来的污染。
3.采用热泵供暖,将环境中的空气、水等低温热量提升到高温,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
4.改善供暖结构,推广分户式供暖,避免“温差争夺”造成的热能浪费。
二、优化供暖系统1.淘汰老旧锅炉,采用高效、节能的锅炉和热泵等设备,提高供热效率。
2.在系统中增加节能附件,如在各个分支线增设节能循环泵、高效节能电动调节阀等。
3.增加热网智能化控制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的同时,充分利用多种能源输入装置的优势,提供智能控制手段,降低运行成本。
4.合理使用余热,建设余热回收系统,将余热再利用,进一步提高热效率,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
三、保证输电、供热管道的优良工艺、质量1.在管道铺装时要选择合适的绝热材料,降低热损失以及管道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在管道的设计和施工中,要按照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带计算方法和标准。
3.在输热系统的管道中,应保证输送流体的安全、稳定、低能耗的条件。
4.加强输热管道的检验、维护,对老旧管道进行改造或更换。
总之,以上就是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的一些具体方法,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可以预见,在未来节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将会为节能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和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

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和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1. 介绍在冬季,采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传统的供热系统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不断研究和探索采暖设计的节能技术及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这些主题。
2. 节能技术2.1 高效绝热材料的应用高效绝热材料是节能采暖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在建筑物的墙壁、地板和屋顶等部位使用高效绝热材料,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供热效果。
常见的高效绝热材料包括聚苯板、岩棉、玻璃棉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防止热量的散失,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2.2 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的采暖方式,通过利用地下的地热能进行供热。
它通过地下的热交换器,将地下的热能转移到室内,从而实现采暖。
相比传统的锅炉供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具有更高的能效比,能够节约能源并且降低碳排放。
2.3 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在采暖过程中,大量的热量通常会被浪费掉。
然而,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可以将这些被浪费的热量重新利用起来。
余热回收技术通常包括烟气余热回收、废水余热回收、换热器热能回收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浪费掉的热量转化为有用的能源,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3. 供热系统的控制技术3.1 温度控制技术温度控制是供热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可以提高舒适度并节约能源。
现代供热系统通常采用智能温控器进行温度控制,通过预设温度和时间,自动调节供暖设备的运行。
3.2 水力平衡技术水力平衡是指供热系统中各个支路之间的水流量和压力保持平衡。
通过使用水力平衡技术,可以避免供热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供热效果。
常用的水力平衡技术包括调节阀的安装和调节、管道的合理布局等。
3.3 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也逐渐成为现实。
智能化控制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监测和调节供热设备的运行,以达到最佳的供热效果。
智能化控制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自动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供热系统节能潜力与节能技术

清 华大学 石 兆玉
摘 要 本文详细分析供热 系统各个环节 的节能潜力, 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环 节( 热源 、 热网、 热用户) 的节能技术进行论述 。
供 热 系统 节 能潜 力 节 能技 术
Po e i fy n t c n o o ne g e o m y i a ig y t m t nt i a d h olgy f re r y c no a t e he t n n s se
By ShiZl z yu uo
关键词
Ab ta t T i i atei aotJ p t tlyad t hooy o nr cnm et gss mSvr i ao t i r ue sr c hs s s b u £ o ni i n cnl fr eg eoo yi hai t .eea s u ince n o c d h s e at e g e y n n ye l tt i t d
任 。为 了更有效地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 有
必 要 对 供 热 系 统 的 节 能 潜 力 与 节 能技 术 做 比较 详 细 的 分 析 , 目的在 于 提 高 建筑 节 能 工 作 的 有效 性 , 服 盲 目性 。 克
假 日, 冬天室 内温度 一律 1 ℃ , 8 夏天室内
温 度 经 常要 求在 2 o 。 实 际上 , 天 在 无 4C 冬
寒冷地区 , 建筑 物 围 护 结 构 的 保 温 状 况 对
供 热 负荷 的影 响 愈 大 。 去我 国的 居 住 建 过
筑 , 本上没有外墙保温 , 窗的密 闭、 基 门 保 温 性 能 也 差 。 与 世 界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 国 我
室 温 2 ℃ 。严 格 执 行 这 些举 措 , 6 建筑 能 耗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

2) 向水中添加高分子减阻剂
网
(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酰胺 )
节 3) 添加相变材料提高携带能量。
4) 管网冲洗、设除污器、除污器前后加装压力表。
能
2.热网节能(continue)
5) 多级循环泵供热系统 (分布式循环泵)
• 热源循环泵只承担热源内水 循环
• 热用户循环泵既承担热网循 环泵的输送功能,又承担在 热用户建立必要的资用压头 的功能。
2.热网节能(continue)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用压差作用来调节阀门的开度,利用阀芯的压降变化 来弥补管路阻力的变化,保持阀门两端压差相对恒定
2.热网节能(continue) ➢平衡阀的应用举例
并联机组平衡
2.热网节能(continue) ➢平衡阀的应用举例
小区供热管网系统平衡
2.热网节能(continue) ➢平衡阀的应用举例
13
工程实例:哈尔滨热网改造
• 总供热面积为191.6(174.7)万m2。该网两个供热环路, • 环路1 工大环路供热面积为74万m2 ,共有5个热用户 • 环路2 总供热面积为117.63万m2 ,共有48个热用户。
2.热网节能(continue)
哈尔滨——当所有用户都由该系统供热时,此时与传统系统相
≤10 ≤100≤10 ≤100铜源自设备≤100≤100
硫 酸 根 SO42- (mg/L) 总 铁 量 Fe (mg/L)
-
≤150
-
≤0.5
总 铜 量 Cu (mg/L)
-
≤0.1
1.热源节能 锅炉节能技术(continue)
6) 自动检测与控制的运行方式
• 确保满足以下要求: ----实时检测 ----自动控制 ----按需供热 ----安全保障 ----健全档案 ----用电计量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严重,节能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供热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耗者,通过采取节能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供热系统常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帮助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1. 热源优化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源效能是节能的关键。
首先,应优先选择清洁、高效的热源设备,如天然气燃烧锅炉、电能热泵等,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计和运行热源设备,避免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供热系统。
最后,在热源设计中要注意热源的热效率,尽量实现热源的高效利用。
2. 管网节能供热管网是热能传输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管道绝热、减小管道的阻力和梯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
首先,对供热管道进行绝热处理,减少热量的散失。
其次,合理设计供热管道的布局,减小管道的阻力和梯度。
最后,在管道的连接处和弯头处安装各种阀门和节流装置,减小系统的泄漏和能耗。
3. 控制系统优化供热控制系统在节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安装智能控制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例如,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等装置,实现供热系统的精确控制,根据需求进行调节。
此外,也可以利用建筑物内外的环境信息、日照信息等,进行智能化的控制,提高供热系统的节能效果。
4. 集中供热和分户计量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将多个建筑物的供热需求集中处理,而不是每个建筑物都单独设置供热设备。
这样可以通过优化热源配置、减少供热损失等方式,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与此同时,分户计量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通过对用户的热量计量,可以鼓励用户节约能源,提高供热系统的整体效率。
5. 定期维护和管理供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是节能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供热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维修,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能源的浪费。
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供热管理制度,将供热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调控,确保供热系统的高效运行,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节能成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供热系统是一个耗能较大的系统,提高其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供热系统设备更新与升级供热系统设备的更新与升级是提高供热系统能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替换老旧的设备,采用更先进、更高效的新技术,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耗。
比如,更换传统的锅炉为高效的燃气锅炉或电锅炉,使用空气源热泵等新型设备,不仅能够提高供热效率,还能减少供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二、供热管网改造与优化供热管网是能量传递的关键环节,其合理的设计和维护对于节能至关重要。
合理规划管网布局,减少管网的阻力、泄漏等问题,能够提高供热效率。
此外,通过使用保温材料对管网进行有效保温,减少传热损失,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
三、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合理调整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技术措施。
通过优化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及流量等参数,可以减小系统的能量损失,提高供热效率。
此外,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合理调整供热系统的运行策略,如降低供暖时间、提前开启供暖等,也能够实现节能效果。
四、余热回收和利用供热系统中产生的余热是一种宝贵的能源资源,合理回收和利用余热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采用余热回收设备,将供热系统中的余热用于供暖、热水等方面的生活和生产需求,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
五、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应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对供热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安装智能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能够精确控制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目标。
六、用户节能意识培养除了对供热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用户对节能的认识,引导用户节约能源的行为,能够进一步减少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
总结起来,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包括设备更新与升级、管网改造与优化、调整运行参数、余热回收和利用、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以及用户节能意识培养等方面。
实用空调供热设计手册

实用空调供热设计手册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供热系统作为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的供热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使用。
本手册旨在向设计师、工程师、业主等介绍实用空调供热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要点和实施注意事项,以期提高设计质量和系统性能。
二、实用空调供热系统概述1. 空调供热原理空调供热系统是通过制冷循环技术实现室内温度升高、空气净化和湿度调节的供热系统。
具有速热、稳定、温度可控、能耗低等特点。
2. 设计原则空调供热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室内外环境、建筑结构、热平衡、空气流通等因素,以保证系统运行稳定、高效。
三、实用空调供热系统设计手册1. 室内环境分析了解室内温度需求、使用时间、人员密度、热负荷等参数,对建筑结构、采光、隔热等进行分析,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空调供热系统配置选择合适的空调供热设备和配件,包括供热机组、空气处理机组、风管、水泵等,保证系统的稳定和高效。
3. 热负荷计算根据室内外环境温度差异、建筑结构、玻璃面积、人员活动热量等参数,进行热负荷计算,为系统配置提供依据。
4. 空气流通系统设计合理设计空气流通系统,包括送风口、回风口、风管路径等,确保室内空气循环良好,保持舒适度。
5.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空调供热系统的控制系统,实现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精准控制,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节能性。
6. 节能措施介绍空调供热系统中的节能技术,如热回收、变频控制、能效比优化等措施,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四、实用空调供热系统实施注意事项1. 施工质量把控在系统安装过程中,严格监控施工质量,保证设备、管道、配件安装符合要求,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2. 系统调试验收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和验收,包括设备性能测试、系统运行情况检查等,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3. 用户培训向使用单位进行系统使用、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的培训,提高用户对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五、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介绍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实施过程和经验教训,为读者提供案例参考和借鉴。
供热节能技术

试论供热节能技术摘要:节约能源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目前在全国的各个领域中已广泛展开了节约能源的运动。
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供热事业来说,节约能源更为重要。
本文对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供热节能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节能降耗是经济发展的永恒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节能降耗。
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必须采取供热措施,而供热就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随着能源的日趋匮乏,如何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同时做好节约能源工作,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供热管网的节能技术(一)解决水力失调的相关技术对于一个设计正确,并能按设计要求运行的供热采暖管网系统来说,各用户应该均能获得设计水量,即能满足其热负荷的需求。
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输配环路存在水力失调,使流经用户及机组的流量与设计流量不符。
往往近热源处室温偏高,远热源处室温偏低。
为缓和各个楼室温冷热不匀,设计或使用单位一再加大锅炉及水泵容量。
尽管这可稍为改善一点供热末端建筑内的室温,但环路水量输配依旧不当,且投资大幅度上升,能量浪费严重。
其原因是管网系统缺乏消除环路剩余压头的定量调节装置,因为有利环路的剩余压头较难只由管径变化档次来消除。
目前的截止阀及闸阀既无调节功能,又无定量显示。
而节流孔板往往难以计算得比较精确。
要实现水力平衡,对硬件的要求应该既具有良好的流量调节性能,又能定量显示环路流量(或压降)的一种阀门;对软件的要求,是研究管网平衡调试方法,要使整个管网系统平衡调试最科学,工作量最小。
为此国内已开发了平衡阀及其平衡调试时使用的专用智能仪表,解决了硬件与配套的软件技术。
实际上平衡阀是一种定量化的可调节流通能力的孔板,专用智能仪表不仅用于显示流量。
更重要的是配合调试方法,使原则上只需要对每一环路上的平衡阀作一次性的调整,即可使全系统选到水力平衡。
这种技术尤其适用于逐年扩建热网的系统平衡,因为只要在逐年管网运行前对全部或部分平衡阀重作一次调整即可使管网系统重新实现水力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止蒸汽泄漏可节约蒸汽10% - 25%
国家标准GB/T12712-91
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 技术管理要求
蒸汽疏水阀完好率>90%
完好率=配备率×合格率
国家标准GB/T12712-91
•
蒸汽供热系统中,所有
产生凝结水的用汽点,其凝结
水出口必须安装相匹配的疏水
阀,不允许用截止阀代替。
• 水是商品 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返回
疏水阀余压回水系统
以疏水阀余压为动力将凝结水及闪蒸汽 输送到指定回水点。适用于加热蒸汽压力比 较高、回水背压不太高的各种加热设备,对 于疏水阀的完好率要求非常高。
特点:不仅回收利用了凝结水的价值, 而且二次闪蒸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但对疏 水阀的质量和回水管道的设计要求较严格。
80
Disk
圆盘式
60
40
20 Inverted Bucket 倒吊桶式
0
1
2
3
4
5
Years in Service 作寿命
疏水阀性能对比分析
• 从影响疏水阀寿命的主要五种因素分析; • 从疏水阀密封形式上分析; • 从阀门修复性上分析; • 从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上分析;
通过各种疏水阀性能对比及分析,可以看出 倒置桶式疏水阀性能最佳,寿命最长, 热动力式疏水阀最差
凝结水泵回收系统
利用汽(气)动凝结水加压泵将凝结水 加压输送,适用于凝结水余压,温度都较低 且凝结水较分散的场合。如:炼油厂各种罐 区凝结水和伴热线凝结水。
特点: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汽(气) 动加压泵具有无气蚀、防爆性能好、无需配 电、维护量小等特点。
凝结水回收应考虑的问题(续)
1、水平衡 2、热量平衡 3、压力平衡
国家标准GB/T12712-91
• 4、疏水阀疏水方式:
当用汽设备内要求不得积存凝结水时, 应选用能连续排放饱和凝结水的机械型蒸 汽疏水阀。
各种疏水阀主要技术特点对比
特点
疏水方式 节能(工作时间) 耐磨损 耐腐蚀 耐水击 蒸汽温度下排空气和 CO2 在背压下工作 耐冰冻 清洗系统的能力 极小负荷时的性能 对凝结水的反应 处理污物的能力 处理闪蒸汽的能力 机械故障(开—关)
• 3、蒸汽系统的改进
合
高压锅炉
理
除氧器
利
中压锅炉
减压阀 汽轮机
用
蒸
汽
减压阀
中压蒸汽 用户
凝结水
能
闪蒸汽
量
低压蒸汽
用户
凝结水
蒸汽疏水系统的节能技术
这是整个系统诊断和优化改造的首要环节, 也是关系整个系统——
“提高蒸汽热能利用效率,有效回收凝结水 ”
——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疏水环节的作用
• 阻汽 • 及时连续排水 • 排空气和其它不凝性气体
国内蒸汽系统现状
◆蒸汽供热系统主体 —— 工业锅炉系统 ◆在用工业锅炉总量 —— >35万台 ◆耗煤量 —— 3.1亿吨/年(不包括热电厂) ◆热能利用效率——<30%(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 1/2) ◆节能潜力 —— 8000万吨标煤/年
(相当于蒸汽系统全年总能耗的 1/4)
蒸汽用户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平衡的要素
• 1、蒸汽系统等级的确定; • 2、各等级蒸汽产汽点的确定; • 3、各等级蒸汽用户的确定; • 4、凝结水回收情况的确定; • 5、锅炉给水系统的确定; • 6、蒸汽系统动力装置的确定。
三、造成系统不平衡的原因
• 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 • 蒸汽梯级利用方面 • “势能”浪费的问题 • 蒸汽排空的问题 • 凝结水未回收,或未作锅炉给水使用 • 无计量系统,数据信息系统不完善
疏水阀主要型式
机械式 • 倒吊桶型,浮球型(杠杆、自由式),自由半浮球型(UFO) 热静力式
• 压力平衡式/波纹管、膜盒 • 固体膨胀式/双金属片型 • 液体膨胀式/恒温疏水阀
热动力式
• 圆盘、脉冲型、迂回型(迷宫式)
1 倒吊桶式
四
种
常
2 浮球式
见
的
疏
3 热静力式
水
(波纹
阀
管式)
4 热动力式
(圆盘式)
倒置桶型 浮球型
连续 连续
优秀 良好
优秀 良好
优秀 良好
优秀 不好
可以 不可以
优秀 优秀
良好 不好
优秀 一般
优秀 优秀
立即 立即
优秀 不好
一般 不好
开
关
圆盘型
间断 不好 不好 不好 优秀 不可以 不好 良好 优秀 不好 延迟 不好 不好
开
热静力型
间断 一般 一般 一般 不好 不可以 优秀 良好 良好 优秀 延迟 一般 不好
减少除氧器耗量
减少环境污染
减少酸碱污水排放 量
减少锅炉烟尘、CO2 、NOx的排放量
减少热水排放污染
凝结水的直接价值
除盐水或软化水价值 + 热值 + 排污费
- 水处理成本
= 凝结水的直接价值
举例说明
下一节
除盐水价值
除盐水价值约为6~10元/吨,包括 新鲜水价值
1.2~1.4吨/吨除盐水
疏水环节应考虑的问题
1、凝结水回收的问题
按照GB/T 12712-9的5.3款关于“在蒸 汽供热系统中,用汽设备产生的凝结水, 在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必须回 收”的要求,疏水系统必须首先考虑到凝 结水环节的回收方式。
疏水环节应考虑的问题
2、疏水系统的适应性问题 疏水系统在使用寿命、耐杂质、耐水
蒸汽系统节能技术
A、蒸汽系统平衡的节能技术 B、蒸汽疏水系统的节能技术 C、凝结水回收系统节能技术 D、凝结水处理系统
蒸汽系统平衡的节能技术
一、作用
• 从系统和宏观的角度对蒸汽系统进 行科学分析,把握和甄别诸如“汽 平衡”, “热平衡”,“水平衡 ”,“压力平衡”和“合理回收与 合理利用”的系统性问题,是保证 整个改造方案“技术路线”正确的 基础和必要保证。
回收50吨/小时凝结水 年运行8000小时
年回收利用效益为: 8000×50×14 = 560万元/年
返回
节约水资源
水利部长在第三届世界部长级水论坛上的演讲
•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全国669座城市中 400座供水不足
110座严重缺水
• 水是稀缺资源
重视和加强对水资源的配置 节约和保护 努力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击等适应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疏水环节应考虑的问题
3、蒸汽系统排空气的必要性 •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 提高设备换热效率; •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疏水环节应考虑的问题
4、疏水阀是疏水系统的关键环节 疏水阀的作用就是“阻汽排水”。它是
实现疏水系统全部功能的主要载体和基本 单元。可以说,疏水阀决定着疏水系统, 凝结水回收系统乃至整个蒸汽系统合理运 行的成败。
我国各类疏水阀使用现状
• 全部 100% • 正常运行 (漏汽率<3%) 10% • 泄漏超标 (漏汽率>5%) 60% • 严重泄漏 (漏汽率>10%) 30% • 许多疏水阀处于跑汽状态,
形同虚设
惊人的蒸汽泄漏损失
-0.7MPa下的测试报告
(假定蒸汽单位成本为70元/吨)
阀座孔径 (in)
1/2 7/16 3/8 5/16 1/4 3/16 1/8
• 蒸汽系统不平衡 • 二次蒸汽、余热不利用 • 跑冒滴漏浪费严重 • 大量凝结水不回收 • 关键产品质量不合格 • 设计 选型 管理 维护存在较大问题
节能潜力分布
15-20%
45-50%
30-35%
Õô Æû ²ú Éú ϵ ͳ Õô Æû Êä ËÍ ¼°Ê¹ Óà ϵ ͳ Äý ½á Ë® »Ø ÊÕ Ïµ ͳ
国家标准GB/T12712-91
• 3、疏水阀耐背压性能要求:
机械式: 实际最高工作背压=0.8×疏水阀实际工作压力 热动力式:实际最高工作背压=0.5×疏水阀实际工作压力 热静力式:实际最高工作背压=0.3×疏水阀实际工作压力
由于考虑凝结水回收对疏水阀耐背压性能的较高要求, 热动力式和热静力式疏水阀均不适用。
产生系统
蒸汽
锅炉
凝结水
输送系统
锅炉
凝结水回收系统
除氧器
水处理 PT 单元
凝结水处理系统
疏水系统
蒸汽系统的效率
h系统:
h锅炉 * h管网 * h设备
+ 凝结水回收 + 废蒸汽回收
- 排污(环境污染)
一流能效蒸汽系统指标
• 80+ % 锅炉效率 • 95+ % 疏水阀完好率(GB12712-91) • 80+ % 凝结水回收率(GB12712-91) • 60+ % 系统热效率 • 系统基本平衡 -- 蒸汽、水和热量 • 专业的蒸汽系统维护
Intelligent System SolutioTMns
STEAM AIR HOT WATER
蒸汽供热系统节能技术
Armstrong(中国)公司项目经理石亚奇
蒸汽系统的组成
蒸汽系统有五部分组成 1. 蒸汽产生系统; 2. 蒸汽输送系统; 3. 蒸汽疏水系统; 4. 凝结水回收系统; 5. 凝结水处理系统。
蒸 除氧器
汽
高压锅炉
高压蒸汽管线 机械能量损失
蒸汽泄漏
能
中压锅炉
减压阀
散热损失
量
中压蒸汽管线
损
中压蒸汽
失
蒸汽排放
减压阀
用户
凝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