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分析
大跨度曲线连续梁转体桥线形控制施工技术

大跨度曲线连续梁转体桥线形控制施工技术摘要: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科技也随之不断的进步促使了我国交通能力不断地完善与健全,桥梁是交通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今后也必定将会成为交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高铁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很多棘手的问题。
比如:如何跨越峡谷,大的河流以及如何跨越且不影响运输任务繁忙的既有线路。
这些棘手问题在常规的桥梁施工法中无法完成的情况下,转体施工技术诞生了。
由于施工中面对的环境地貌越来越严峻,随之技术也需要与时共进。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跨度曲线连续梁转体桥线形控制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跨度曲线;连续梁;转体桥;线形控制;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汉西联络线铁路项目汉西特大桥29#~32#墩设计为一联(36.4+64+36.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槽形刚构,位于R=580m的曲线上,纵向坡度-4.0‰,该连续梁依次跨越武康铁路上下行、京广上行线以及京广货车下行线4条铁路线,该连续梁与既有武康铁路线路夹角为81°,与既有京广铁路线路夹角为71°。
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槽型刚构梁位于小半径曲线上,主跨为64m的大跨度,并采用转体法施工,转体总重量W=45000kN,转体段长度62m,30#墩转角81°,31#墩转角71°。
梁体采用C55混凝土,三向预应力体系。
梁部采用先支架现浇,后转体施工,中跨合龙段采用吊架法现浇施工。
2、线形控制分析计算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一定的形变,易导致梁体实际位置(立面标高、平面位置)与预期状态有偏差,危及桥梁合拢,或者使梁体线型不符合正常使用要求。
因此,为了使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必须严格控制线形,保证成桥线形满足设计标准。
对于曲线桥而言,受曲率的影响,桥身易产生弯曲扭转耦合效应,应该对挠度和扭转角同时加以控制,由于施工各阶段的变形和内力十分复杂,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才能避免偏差的累积而确保完工之后结构的受力状态及梁的线形严格满足设计目标而不影响结构的可靠性。
转体桥施工技术分析

转体桥施工技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交通建设业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桥梁建设的需要,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文章通过对转体桥施工技术特点与关键技术的解析,以及转体桥施工技术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转体桥施工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
标签:转体桥;施工技术;分析1 概述转体桥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施工技术,最初是被应用于一些山谷、大河等环境下的桥梁施工,从而有效的弥补了施工条件的不足。
随后因转体桥施工技术有着施工简单方便等优点而渐渐的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桥梁工程建设中。
目前转体桥施工技术在我国的桥梁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转体桥施工技术概述转体桥施工技术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呈现出的最大优越性表现在跨山谷、大河流以及营业线铁路、交通比较密集的公路的桥梁建设过程中,其实转体桥施工技术所采用的原理就是,把桥体与原来设计的桥梁轴线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当桥梁的结构成形之后,再进行桥梁的转体,从而使得与原来的桥梁轴线相吻合。
2.1 转体桥施工技术的优点与缺点2.1.1 转体桥施工技术的优点。
转体桥施工技术方面的优点非常的多,例如有效的减少了桥梁建设工程的施工成本,由于转体桥梁是通过桥梁本身的结构来作为施工过程中的支撑,因而有效的避免了在河道上建设管架的情况,有效的降低了钢管材料的投入成本;除此之外,转体桥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的都是取岸陆地作业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在水上作业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也改善了施工环境,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转体桥施工技术还能够对桥梁的外观与质量进行很好的控制,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还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建设周期,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施工的经济效益。
2.1.2 转体桥施工技术的缺点。
转体桥施工技术在桥梁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有时候会因工艺的复杂化而给工程施工增加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转体桥施工技术在施工工程中所采用的结构都是比较轻型的,很容易导致结构失去平稳性,因此,转体桥施工技术在结构上表现的不是很稳定。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构造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
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
根据桥梁构造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
本文论述了桥梁施工工艺的特点、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认为此工艺为东北地区填补了桥梁转体施工的空白。
1、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工作原理所谓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工作原理,就像挖掘机铲臂随意旋转一样,在桥台(单孔桥)或桥墩(多孔桥)上分别预制一个转动轴心,以转动轴心为界把桥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整体旋转,下部为固定墩台、根底,这样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上部构造可在路堤上或河岸上预制,旋转角度也可根据地形随意旋转。
2、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特点2.1桥梁转体施工工艺适用于跨径较大的单孔或多孔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
尤其适用于跨越深谷、水深流急和公铁立交、风景胜地、自然保护区等施工受限制的现场。
2.2由于桥梁转体施工是靠构造自身旋转就位,不用吊装设备,并可节省大量支架木材或钢材。
2.3采用混凝土轴心转体施工,转体工艺简便易行,转体重量全部由桥墩(或桥台)球面混凝土轴心承受,承载力大,转动安全、平衡、可靠。
2.4可将半孔上部构造整体预制,构造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更能表达构造的力学性能的合理性。
2.5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转动设备与转动能力,施工过程中的构造稳定和强度保证,构造的合拢与体系的转换。
3.1竖转法竖转法主要用于肋拱桥,拱肋通常在低位浇筑或拼装,然后向上拉升到达设计位置,再合拢。
竖转体系一般由牵引系统、索塔、拉索组成。
竖转的拉索索力在脱架时最大,因为此时拉索的水平角最小,产生的竖向分力也最小,而且拱肋要实现从多跨支承到较支承和扣点处索支承的过渡,脱架时要完成构造自身的变形与受力的转化。
为使竖转脱架顺利,有时需在提升索点安置助升千斤顶。
土木特大桥上跨大秦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专项方案

土木特大桥上跨大秦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专项方案摘要:随着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桥梁施工新工艺层出不穷。
转体施工越来越多是用到跨铁路桥梁工程施工中。
当新建道路工程遇到需上跨既有线路时,将不得不面临影响运营、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为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已有线路运营的影响,保证已有线路各方面安全,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桥梁转体施工技术,但转体施工往往面临着施工风险高、技术要求严格,工艺流程紧凑等问题,施工环节质量控制要求高,风险预测和评估难度大,因此探讨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课题。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跨既有铁路线连续箱梁桥转体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今后的同类型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方案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ailway enterprise,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merge in endlessly.The swivel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Bridges.When the new road projects meet needs across both on line,will have to face the impact operations,construction difficult problems,such as,to the greatest degree of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line,to ensure the safety of existing lines in all aspects,more and more began to adopt technology of bridge construction,often face high ris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strict technical requirements,process problem such as compact,high construction link quality control requirements,risk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is difficult,so the study of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is a necessary task.In this paper,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the across both lines of continuous box girder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studied,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simila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Key words:Bridge、Swivel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Scheme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每年均有大量的高速铁路、公路得以兴建。
市政桥梁工程中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

市政桥梁工程中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摘要:市政桥梁工程在施工发展中,连续梁转体施工为重要施工内容,因此,关于影响桥梁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因素,以及控制措施的实施,则成为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发展中主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市政桥梁;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引言现如今,对于桥梁转体法施工而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竖转法。
那么在桥梁工程连续梁转体施工的过程之中,要精准的予以安装,确保转体体系的安全可靠性以及转体结构安装部位的精确性均可以和相应的设计标准基本保持一致,并将结构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来进行明确。
另外,需要强化对于转体施工理论的相关研究工作,从根本之上来加大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安全可靠性,进而促进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桥梁转体施工概念桥梁转体施工,主要依据的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之中的专业术语来进行定义,其实质上就是利用地形地貌来预先的制定出来两个半孔的桥跨结构,在桥台或则是桥墩之上来进行旋转,待就位之后跨中合龙的施工方式,其主要特征:1)在施工的过程之中要连续不间断,且不会影响到周边的交通,其可以在跨越铁路维修的范围之外来实施桥梁施工。
2)运用转动结构自身的承载力,可以保障上部结构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来实施转体就位工作,操作简便,适用于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2工程案例某桥梁工程,里程范围为D2K749+101.35~D2K749+210.6,区间长度109.25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30+48+30)m一联四跨布置,主梁为单箱单室连续箱梁结构,双线布置,主梁总长109m。
桥梁在4#、5#墩之间现浇筑T构梁,然后将主梁转体,再现浇合拢段的连续梁上跨。
桥梁中心线与其交角83.78°,转体施工后桥下净空5.54~5.92m。
该联连续梁立面坡度-5.5%,部分位于缓和曲线上,连续梁梁体采用曲线曲做法。
转体施工前,需要采用满堂支架法分别完成4#、5#墩位的46mT构梁的施工,待转体施工前,拆除球铰临时固结装置进行转体,转至客线设计线位,最后开展固结合拢、体系转换、浇筑合拢段等工序。
连续梁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转换施工技术分析

连续梁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转换施工技术分析目前,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桥梁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当中,本文简要介绍了连续梁桥的主梁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转换施工方式的原理及特点,并根据施工的要点和难点对连续梁桥的主梁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转换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标签: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1 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转换施工方式的原理连续梁桥的主梁采取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转换施工方式是指先分片预制简支梁并按照预制简支梁的受力状态进行第一次预应力筋(正弯矩)的张拉锚固,将各片预制好的简支梁安装在墩台的临时支架上并调整位置,然后现浇墩顶接头处混凝土,再将墩顶的临时支座更换为永久支座,最后进行第二次预应力筋(负弯矩筋)的张拉锚固,使各片预制的简支梁集整形成连续梁,进而完成一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结构体系转换的施工,如图1所示。
2 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转换施工的特点传统的简支梁桥仅在梁体衔接处设置成桥面连续,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桥面铺装易出现早期裂缝,从而增加了桥梁的维修费用。
此外,简支梁跨中弯矩较大致使梁的截面尺寸、耗用的材料以及自重显著增加,造价也大大提高。
而传统的连续梁结构复杂,往往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使其工期长,造价高。
从连续梁桥的主梁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转换施工方式的实质来看,其克服了传统的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的缺点,兼具了这两种桥梁的施工优点。
因此,连续梁桥的主梁经过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转换施工后,整个桥梁结构变得刚度大,裂缝少,伸缩缝数量少,行车更加平稳舒适。
由于简支梁体采用标准的预制构件,便于在工厂进行批量化生产和统一化管理,且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吊装,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模板和支架,保证了施工质量,还加快了施工速度,縮短了工期。
同时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存在减小了跨中正弯矩(如图2简支梁弯矩图和图3连续梁弯矩图所示),从而降低了梁截面材料的用量、自重和总造价。
连续梁施工方法-转体法

连续梁施工方法-转体法
转体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分别在既有路基两侧现浇,墩梁临时固结,转体至既有道路、铁路上方悬浇连接,成桥后解除墩梁固结;墩台采用现浇施工。
跨越道路、铁路时,基坑开挖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确保道路、铁路运输安全的条件下施工;竣工后恢复破坏路基及排水边沟。
连续梁转体施工的主梁采用现浇施工,将墩梁临时固结,同时转体至既有道路、铁路上方,悬浇连接成桥,满足设计要求后拆除临时固结。
其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转体牵引系统组成。
1)下转盘
下转盘为支承转体结构全部重量的基础(钻孔桩),转体完成后,与上转盘共同形成基础。
下转盘上设置转体系统的下球铰、撑脚的环形滑道及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等。
2)球铰制造与安装
钢球铰分上下两片,是平动法施工的转动系统,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钢球铰面在工厂制造加工,施工中要精确安装以便中心轴的转动。
3)转体上转盘撑脚与滑道
上盘撑脚即为转体时支撑结构转体结构平稳的保险腿,在撑脚的下方(即下盘顶面)设有滑道,转体时撑脚在滑道内滑动,以保持转体结构平稳。
4)转体上转盘
上转盘是转体的重要结构,待上盘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抽去垫板使转台支承于球铰上。
施加转动力矩,使转台沿球铰中心轴转动。
跨武广高铁特大桥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

\
/
/
上 转冬 ! 曼 望 堡圭 / 0
\
t
~
0
,
<
友撑m }
一
磊
l 6 0 9 3 5 6 3 …I
\
4 6 0
6 l 3 I 9 3 5 l 6 0
\ 下 转 盘 后 挠 C 5 0辊 髓 土 1
全 桥贯 通
1 砌 r
/ 、
1 .
2 2 S I _ J 2 2 j ● - _ _ 。 ● ' — —
/ 、 / 、
J
z ]] 2 2 j
/ —、
1 b
2 转体 系统
转 体 系统 由上 转盘 、下 转 盘 、球 铰 、转体 牵 弓
桥隧工程
文 妮
( 武 汉 铁 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湖北 武汉 4 3 0 2 0 5 )
摘 要 : 结合 武 成 城 际铁 路 跨 武 广 高铁 特 大桥 连 续 梁 转体 施 工 实例 ,介 绍 特 大桥 连 续 梁 作 为跨 线桥 的转 体 施 工 方 案 , 阐 明
转体 系 统 构造 、转 体 设 备 以及 转 体 实施 方 法 .可 为 类 似 工程 提 供 参 考 。
响 。该桥 采用 平衡 转体 施 工 .即先 在 武广 高铁 线 路
外侧平 行 于线 路位 置悬 灌 浇筑 梁体 .达到 强度 后 水
承台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幄 凝 土
1 2 2 0
平 转 动梁 体 ,使 主梁就 位 ,然 后调 整 梁体 线形 .封
固球 铰转 动体 系 的上 、下 盘 ,最后 浇 筑合 龙段 ,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大桥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0T11:15:40.6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王潇
[导读] 以保证转体施工达到设计的要求,从而使特大桥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能够顺利完成,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铁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特大桥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的难度非常高,因此,对其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本文主要针对转体施工工艺的流程及其施工工序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希望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跨越既有铁路; 转体; 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胡岙跨甬台温铁路特大桥中心里程DK177+005.3,桥长1317.6m,孔跨结构为:3-24m+16-32m+(72+128+72)m转体连续梁+6-32m+(40+64+40)m连续梁+3-32m+2-24m简支梁。
桥梁下部及基础结构有双线一字形桥台、圆端形实体墩(空心墩)、桩基础、挖井基础、明挖基础;桥梁上部结构有预制简支箱梁、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钢筋混凝土连续梁。
2、特大桥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的研究
2.1转体桥施工工艺及方法
本标段胡岙跨甬台温铁路特大桥跨越既有甬台温铁路,为了使铁路上部结构的施工对既有线路行车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在施工时选择平衡转体施工。
先在既有铁路线外侧悬灌浇筑梁体,然后水平转动梁体,使主梁到预定位置处,然后再对梁体的线形以及封固球铰转动体系的上、下盘进行一定的调整,最后再进行合龙段的浇筑工序,使得全桥贯通。
2.2连续梁转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连续梁转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连续梁转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2.3转体体系
在转体体系中,整体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上转盘;第二,球铰;第三,转体牵引系统;第四,下转盘;第五,助推系统;第六,轴线微调系统。
图2 转体体系示意图
2.4转体施工
在完成梁体及边跨现浇直线段后,拆除挂蓝及上、下承台间沙箱和钢楔块,解除转体约束,通过连续千斤顶牵引上承台内部的牵引钢束,使梁体转动到设计位置。
2.4.1脱架并形成转动体系的形成
在浇筑完毕体系上部结构的箱梁混凝土悬臂之后,待混凝土的龄期以及强度度达到要求,并且完成了纵向预应力的张拉时,说明已经具备了转动体系脱架的基本条件。
在转体桥的施工过程中,脱架并形成转动体系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它的目标是要求脱架完成后,整个转动体系的重要都支承在四氟乙烯片上(注:该四氟乙烯片安装在下球铰上),此时整个转动体系的标高下降数量理论上应该是四氟乙烯片承受的压力产生的弹性压缩值,它取决于正压力和四氟乙烯片材料的弹模。
脱架完成后,转动体系的重量不应该支承在撑脚和环道上,因此,可安装撑脚时撑脚与环道之间留置3.0cm空隙。
如果脱架后,撑脚底钢板与环道钢板间隙偏大,可以在撑脚下临时挂一块适当厚度的钢板随同转体,增加防倾斜的保险度。
2.4.2试转体
在施工过程中,试转体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第一,对转体方案的可靠性以及实用性进行一定的检验;第二,对整个指挥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一定的检验;第三,对施工操作人员的职位操守以及施工反应能力进行一定的检验;第四,通过转体施工找出施工中的不足,并在施工中尽可能的完善预定施工方案;第五,对千斤顶的连续加载之后的工作性能进行一定的测试,并将合理的转速参数确定下来。
①要提前一个月的时间将转体施工方案以及相关计划上报给铁路管理部门,并在箱梁翼板外缘的位置上设置一道安全防护网;对箱梁内部以及外部的杂物进行认真的清理,并将封住箱梁的两端用过高密度的钢丝网封住,以免一些非施工人员进入到施工区域内。
在施工过程中,一切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原材料都不能留在箱梁的顶上。
②进行上转盘与下转盘之间支撑沙箱的拆除;并在拆除之后对主要受力部位进行一定的检查,看其是否出现裂缝以及其他异常情况,若出现,则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
其次,通过监测得出的结果标注出T构的重心,如果出现偏移情况,则要对其进行一定的配重处理,从而使其满足平衡转动的相关条件。
在处理完毕之后要对整个结构进行一定的静置监测,注意监测时间要控制在两个小时以上。
③在下承台顶部的位置上进行转体牵引系统的布置,其中,主要有系统工具以及设备、锚具的布置,注意要将控制台、泵站以及千斤顶之间的信号线连接好,其次,再连接好泵站以及控制台的电源,将泵站与千斤顶之间的油路连接好之后进行设备的调试即可。
④进行钢绞线的人工理顺,将将钢绞线牵引索顺着牵引方向绕过转盘后穿入连续千斤顶,先用1-5KN对钢绞线进行逐根的预紧处理,以使每根钢绞线的受力都处于均匀状态;再在2MPa的油压之下,对该束钢绞线进行整体的预紧操作,以使同一束牵引索中每根钢绞线的持力保持一致,注意要对称进行钢绞线的预紧操作,
⑤接通泵站以及主控台的电源,启动泵站,利用主控台对两台千斤顶进行统一的控制,使其同时施力转体。
如果转动不了,则要利用预先备好的辅助顶推千斤顶同时出力,从而对其超静摩擦力进行一定的克服,进而使桥梁转动起来,如果这时还是无法启动,那么就要停止试转,并进行其他方法的研究与处理。
⑥在转体的过程中,要进行转速以及转动时间的详细记录,并根据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一定的对比,从而对转速进行适当的调整。
⑦在试转的过程中,要对转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一定的检查,看其是否存在故障,并看其关键受力的部位是否发生变形与开裂等异常。
若是出现异常情况,则要立即停止试转,在查清楚原因后对措施进行一定的整改,然后才可继续进行试转。
⑧在试转成功之后,要对施工现场的相关设备进行一定的保护,并切断电源,派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看护。
2.4.3正式转体
根据试转体对转体进行一定的指导,转到预定的位置之后立即停止牵引操作。
在转体即将到达预定位置时,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两台螺旋千斤顶以及型钢、钢板对称的放置到助推反力孔上面组合而成一个限位装置,以免转体达到预定位置之后继续前行。
2.5限位措施
借助反利孔对转体进行限位操作,具体的步骤为:将一根钢棒插入到反力孔内,对限位梁进行架设,并将限位梁与撑脚接触的位置控制在比设计角度大一度的位置处,以保证具有一定的调节余地。
2.6转动单元的精调
对转动单位进行精调,主要是为了使转体后的桥体满足设计的相关要求。
在精调时,先在下承台顶面与纵横桥向比较低的位置上分别安放两台限位千斤顶,并对桥体纵横方向上的高程进行一定的调整。
在对纵横桥向高程进行测量时利用电子水准仪,在对桥梁的轴线进行监测时利用全站仪。
当高程以及轴线都符合了设计的要求之后,要在钢撑脚的下面揳入四个小钢楔子,这就完成了对T构的精调。
2.7锁定与封铰
在精调完毕之后,要立即在内外助推反力支座与钢撑脚之间的位置处安放一个型钢反力架,锁定转动单元。
其次,再进行滑道的清理工作,将一些赃物以及润滑剂等都要清理干净。
接来下,要对上下承台间的预埋钢筋以及钢件等进行焊接,并立模浇筑C50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封铰。
操作完成之后要加强对整体的养护,使承台形成一个整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施工中的转体施工较为常见,然而却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因此,一定要从施工准备工作开始,做好每一道工序的工作,以保证转体施工达到设计的要求,从而使特大桥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能够顺利完成,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佟楼生.跨越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488.
[2]张晓明.跨越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09):22-23.
[3]姚曙光.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3,40(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