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范文最新推荐------------------------------------------------------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1、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对于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问题,我想强调的是,解决好权力观和地位观的问题,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重要意义。
我认为,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是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的关系。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权力观是基础,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和利益观。
道理很简单,试想,一个人的权力观是扭曲的甚至是错误的,你能指望他具有正确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吗?肯定不能。
同样,如果一个人的利益观是错误的,他的权力观也决不会是正确的。
可见,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必须解决好权力观并进而解决好地位观的问题。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私有财产,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如原市乡镇企业局地方工业总公司经理马振君,为了给自己搞一套好家具,利用公司买办公设备的机会,伙同他人用6万元公款给自己买了一套高级家具,并以建筑材料的名义在公司报销;为了给女儿买汽车,以修路费的名义把钱打入下属煤矿,然后再提出现金来;为了给儿子买房子,将十二万元煤款据为己有,还利用职权迫使别人出具发票,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实际上经不起检查,案发后被判处无期徒刑。
还有原石景山区房地局局长尚贵,把460万元公款借给老同学经商,当班子里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尚贵1 / 13说:“我是局长,在我的一亩三分地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单位的钱我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
”最后造成了200万元的损失,尚贵也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什么才是我们所要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呢?对此,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
共产党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共产党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一、党党员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利利益观在讲这个问题前前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什么是“利益”。
通俗地地说,利益其实就是好处处。
从这个意义上说,利利益观就是一个人对好处处所持的看法和态度。
利益观是受世界观支配配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利益观观。
可见,利益观是有阶阶级性的,资产阶级利益益观的核心就是个人利益益至上,就是信奉“人不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一套套。
这种利益观具有很强强的腐蚀性和诱惑力,至至今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中根深蒂固。
我们党员干干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利利益观呢?中国共产党是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益的政党,党的利益就是是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人应有的利益观归结到一一点,就是人民的利益高高于一切。
过去如此,现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此。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一切,短短九个字,却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条件下,正确的利益观至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面。
1、个人利益服从从整体利益的观念。
这里里所说的整体利益,就是是指党和人民的利益,个个人利益则不单指我们党党员本人,还包括自己的的家庭成员和亲属的利益益。
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必须具有无条件地服从整整体利益的观念。
2、、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益的观念。
也就是说,党党员、党员干部不仅不能能只顾个人利益,而且不不能只顾本地区、本部门门、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立场上,从全局的高度观观察和思考问题。
当局部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冲突的时候,必须具有无无条件服从全局利益的大大局观念。
3、眼前利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念。
有些事情从眼前看是是有益的,但从长远看是是有害的,这就需要我们们的党员、党员干部具有有战略的眼光和胆识,不不为眼前利益所惑,树立立为长远利益而奋斗的坚坚定信念。
4、要有无无私奉献观念。
在利益关关系面前,不仅要把群众众摆在前面,还应当时刻刻不忘自己是公仆的本色色,突出一个“谋”字,,树立全心全意为大家谋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
共产党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共产党人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付银凤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利益追求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又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终根源。
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从深层来讲首先是利益问题。
在当今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利益矛盾复杂多样的条件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理性地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利益观就是一个人对利益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利益观是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利益观。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的利益观归结到一点,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实践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方寸不乱,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反之,如果坚持错误的利益观,凡事先替自己打算,置群众的冷暖不顾,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迟早要被人民所抛弃,由人民公仆变成人民的罪人。
焦裕禄、孔繁森等模范人物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爱戴,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头脑里有正确的利益观作指导,不为金钱和物质利益所动,时时处处想着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基础上的,利益机制在人们行为导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当承认,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人有着自己的个人利益需求,这种个人利益需求是他们从事事业和工作的基本动力。
但是,由于领导干部是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是群众的领导者,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上,往往也是利益分配工作的操作者。
如何通过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来规划自己未来?

如何通过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来规划自己未来?利益观是每个人在选择和决策时所依据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动力来源。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能够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能够激发我们的自我动力和创造力,从而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下面,我将就如何通过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来规划自己未来这一话题,进行阐述。
一、正确对待自己的利益正确对待自己的利益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第一步。
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过于自卑。
一方面,我们要有一定的自信和勇气,积极投身于各种活动和工作中去,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力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有较为清醒的头脑,避免过度追求金钱和权利,陷入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斗争中。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以沉着和自信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和风险,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二、寻找心中真正热爱的事业寻找心中真正热爱的事业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关键所在。
在追求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作为关键因素,选择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不是过分追求功利和眼前利益。
如果我们从小就拥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并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发展方向,那么我们就可能走向一条充满热情和挑战的人生之路,异常饱满和光彩夺目。
三、掌握正确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掌握正确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层出不穷,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在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时,我们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和模式,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脉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提高自己的效率和创造力,以追求更大的利益和成就。
四、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以合作和共赢为目的,不要过于牢记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讲解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临湘市妇幼保健院艾新忠)经过几代妇幼人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今天的临湘市妇幼保健院是一所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县级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工作和医疗业务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随着医院的发展,工作人员的增加,医疗业务的增长,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困难,各种矛盾逐渐凸现。
主要表现在人员结构的不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大锅饭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业务用房的严重不足、业务发展陷于瓶颈。
特别是后者,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医院的整体搬迁。
当前,正值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的关键时期,计划年底投入使用。
医院整体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量大,资金缺口大。
由于资金缺口大,在医院搬迁的建设周期内,职工的待遇、福利的增长可能受到影响。
可以说绝大部分职工能够理解甚至是可以为医院的发展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但是,也有极少数的人,只会考虑一已之利,完全不会考虑集体的利益。
这几年来,从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我们发现有些职工的思想觉悟是不高的,极端的个人主义有之,极端的自私自利行为有之。
当前阶段,举全院之力实现医院的整体搬迁工作是医院的最重要工作。
把全体职工的思想意识统一到这一重大工作中来是目前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
.而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又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必须正确认识物质利益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提到利益,大多数人就会想到工薪、奖金、福利等物质上的东西,认为利益只是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
这种看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利益是满足于人的需要的,人的需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
因此,人的利益也就有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对知识、道德、荣誉、理解、友谊,特别是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就是精神利益的需要。
前些年,有些暴发户哀叹“穷得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了”,说明他们精神生活的空虚。
国外有个名人说过“钱能买来食物,却买不来食欲;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钱能买来熟人,却买不来朋友;钱能带来奉承,却带不来信赖;钱能使你开心,却不能使你幸福。
浅谈如何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浅谈如何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会上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可见,作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我们,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好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而最贴近我们工作生活的利益观,我们更要认真的对待,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一、何谓正确的利益观(一)什么是利益观利益就是对人们未来有好处的事物,通俗地说就是好处。
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益观就是一个人对好处所持的看法和态度,是一个政党、组织或个人关于利益问题认识、态度、情感的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如何按照利益观的要求去获取利益、分配利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出现了多样化。
利益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之分,也有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整体利益、暂时利益、长远利益、现实利益之别。
但是,无论是什么利益,都要能满足人们三方面的需要:一是心理需要,二是精神需要,三是物质需要,所以马克思指出,人们努力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二)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清代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说:“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
”也就说要为人民谋天下之利、谋万世之利!我们共产党人正式秉承这样的传统,在建党之初就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绝对不得假公济私,损公利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人生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正确的利益观需包括这几方面:一是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观念;二是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观念;三是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四是甘于清贫的无私奉献观念;五是自律基础上的遵纪守法观念。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并为实现这一利益而奋斗的党。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谋求和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实践“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权力是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政治力量。
权力观是人们特别是执掌国家政权的人对权力的来源、性质、如何使用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指导和实施执政活动的思想基础。
权力观由世界观决定,构成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
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环节。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公共权力。
这就是说,掌权者虽然个人拥有权力的使用权,但权力的主体是人民,各级领导干部不过是代表人民在行使公共权力,是在运用人民给予的权力。
因此,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党对各级领导干部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权力是用来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人民谋利益,是区分权力观进步与腐朽、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也是权力观的核心内容。
权为民所用,这是由各级领导干部所行使的公共权力的属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共权力是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同时,权力和义务又是统一的,各级领导干部被人民赋予了权力,就是被人民赋予了履行职责的义务,即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的政治责任和履行这种责任的义务。
权力越大,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也就越重。
那些把公共权力异化为个人以及小团体的特权,用来压迫人民、鱼肉人民,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做法,是违背党的原则,也是对人民的背叛。
要做到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领导干部就必须懂得执政规律,必须提升素质,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能力。
如何通过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何通过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利益观是人对自我利益的认知和评价,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利益取向和行为倾向。
正确的利益观能够指导一个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利益,有效地规划自我行为,进而调整自身心态,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和幸福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一、正确认识自我利益利益是人的内心需求之一,是人类活动和发展的动力和动因。
但如果一个人的利益观存在偏颇或错误,就会导致他的行为和心态出现问题。
因此,正确的利益观是建立在对自我利益的正确认识之上的。
正确认识自我利益,首先需要认识到自我利益是广义的而非狭义的。
狭义的自我利益仅仅是指个人获益和享福,这种利益观容易导致人对自我和他人的利益之间产生对立和冲突。
而广义的自我利益则涵盖了个人利益、家庭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等方面,这种利益观能够引导人们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同时,积极地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实现共赢的局面,从而达到最优的利益追求。
其次,正确认识自我利益还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利益的重要性和与他人利益的关系。
人们通常会忽视自我利益的重要性,而过度地关注他人的利益。
这种偏颇的利益观会让人失去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平等和矛盾加剧。
因此,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既要尊重他人的利益,又要充分关注和追求自我利益,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繁荣。
二、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调整自身心态的重要途径。
正确的利益观能够引导一个人在面对复杂问题和选择时,保持理性、客观和清晰的头脑状态,并且能够使人更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原则,避免行为上的偏差和失误。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取向。
强调个人价值取向是构建正确的利益观的基础。
只有树立了健康、幸福、自由等积极的人生目标,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利益追求方向,并理智地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
同时,要保持一个开放、平衡的心态,不断自我反思和修正,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的利益观朝着更为成熟、全面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也许有点俗气。
但“君子需财,取之有道”是千正万确的。
没有物质,我们哪怕一天都生活不下去。
关于正确的利益观,我们很有必要学学犹太人的观点。
犹太人十分看重自己的权利,简直到了锱珠必较的地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的汽车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抛了锚,他自己修不好,有村民建议旅行者找村里的白铁匠看看,白铁匠是个犹太人,他打开发动机护盖,朝里看了一眼,用小榔头朝发动机敲了一下——汽车开动了!“共20元”,白铁匠不动声色地说。
“这么贵!”旅行者惊讶之极。
“敲一下,1元;知道敲到哪里,19元,合计20元。
”由此可见犹太人权利意识之浓。
但犹太人认为,灵魂的纯正是最大的美德,人的灵魂变肮脏了,人也就完蛋了。
所以,犹太人虽然无止境地追求财富,但他们认为,应靠头脑和双手光明正大地获得财富。
在他们心中,贪不义之财就会受到神的惩罚。
《犹太法典》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拉比以砍柴为生,经常把砍好的木材从山上运往城里卖。
为了缩短往返的路程,以便节省时间用来研读《犹太法典》,拉比决定购买一头驴子帮忙驮货。
于是,蜡笔拉比向城里的阿拉伯人买了一头驴子。
有了驴子之后,拉比便可加快行程往返于村子和城镇之间,弟子为此感到高兴,帮忙用河水来洗刷驴身。
就在此刻,驴子的颈项间突然掉落一颗钻石。
弟子们庆幸地说,这下拉比可以脱离贫苦的砍柴生活,拥有
更多的时间来教导我们了。
可是,拉比却命令弟子立即返回城里,将钻石归还阿拉伯商人。
他告诉弟子:“我买了驴子,但是不曾买过钻石。
我只取自己应得之物,这才是正当的行为。
”他还告诉那位阿拉伯商人:“根据犹太传统,我们只能获取所买之物。
钻石并非我所购买的东西,因此特地送来归还给你。
”我们应当树立这样的利益观,克服贪欲。
我国明代时期有个叫刘元卿的人,他写过一篇叫《王婆酿酒》的寓言。
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却没计较。
一天,道士说,我喝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
井挖出来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发财了。
以后道士有来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
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题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
”写完走了,以后这个井也不出酒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贪婪的结局,从来都不会是好的。
我们应当做一名有良心的人。
我国古代的廉政故事,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也不无教育。
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从小就学习非常刻苦,昼夜不停地苦读,五年未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极点,就用凉水浇脸,来驱除倦意,他的食物很不充裕,甚至不得不靠喝粥度日,甚至粥一天只能喝上一顿,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读,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又擅长诗文的人。
撰写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抒发了他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博大
的胸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在死后入殓时,连件新衣服都没有。
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送给别人,待人亲热敦厚,乐于替人家办好事,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
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
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范仲淹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后几代人的敬仰。
人们画了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来纪念他,他噩耗传到各地,人们深为叹息,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器哀悼,斋戒了三天才散去。
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这位北宋名臣为楷模,学习和效法。
而今天,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仍闪耀着奋发向上的思想光辉,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林则徐的廉洁品行也是十分感人的。
(道光十九年)奉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
他刚由北京动身,便命人用传牌传知前途各州县,不准铺张供应,不准授受伕役规礼,他严禁备办成桌酒席,尤不许用燕窝烧烤。
他到广州以后,一般烟贩子以为他之来意在需索一笔贿赂便含糊覆命,而他则抱有鸦片一日不禁绝本人一日不回的决心。
他勒令英商将存烟二万馀箱完全缴出,他随将此大量烟土悉数在虎门
销毁。
英商虽恨林氏,却都佩服他,绝没有说他有私弊的。
的确,主持销毁价值数百万元的毒物,是一个人的操守的试金石,正由于他的廉洁才办得光明磊落。
正确的利益观是一个人的“心锁”。
有这样一则故事:女施主某夜来到寺庙内的客房下榻。
进入房内,她发现房门无栓无锁,于是皱起眉头。
方丈却轻松一笑:“姑娘,心锁也是琐。
”女施主无奈,只好和衣裹被而眠,结果一夜无事。
在方丈看来,锁有两种,一是门锁,一是心锁;一个有形,一个无形。
有这样“心锁”的人,是不会被贪欲所毁灭的。
贪欲者,众恶之本。
人一旦贪欲过分,就会分寸大乱,欲望就更强烈,心术就不正,就会欲念所困,离开事物的本来之理去行为,就导致把坏事做绝,这样,大祸就临头了。
因为,人有贪心,则心有私欲,这样做事就不能坚持公道,会以私废公。
为官的贪婪,则老百姓遭殃。
所以,贪欲不去,什么事情都办不好。
受贪欲的影响,总是奢望自己能够多占多得。
最后,有损人格不说,长远利益同样会失去。
一个磨练心性、提高修养的人,必须有木石一般的坚定意志。
若羡慕外界的荣华富贵,不合实际地攀比,就会被物欲困惑包围。
同理,一个服务社会的人,必须有一种如行云流水的淡泊胸怀,若产生贪恋功名利禄的念头,就会陷入危机四伏的险地。
争名夺利,对名利太执著,不惜牺牲国家、社会、他人利益以成就一己私利,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