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合集下载

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优势培育

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优势培育

客 的 吸 引 力 将 会 增 加 :同 时 外 资 全 面 进 人 我 国旅 游 业 之 后 ,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的 深 度 和 力 度 都 将 有 所 加 强 。 我 国在 资 本 和 技 术 密 集 型 服 务 有 比 较 大 的 劣 势 ,如 金 融 、 电信 、 保 险 等 ,这 些行 业 都 需要 高 资
务 业 得 以 全 面 的 发 展 , 满 足 国 内 经 济 发 展 和 人 民 生
近 几 年 来 ,我 国服 务 贸 易 发展 面 临 难 得 的发 展 机 遇 ,同 时 也 面 临诸 多 的 挑 战 ,加 快 我 国 服 务 贸 易 的发 展 ,培 育 其 竞 争 优 势 也 就 成 为政 府 与 广 大 学 者
有 利 于 提 高 我 国服 务 业 人 员 的素 质 , 这样 才 有 利 于 提 高 我 国 的 资 本 技 术 密 集 型 服 务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优 化 我 国 服务 业 的 结 构 , 为 我 国 服 务 业 加 快 对 外 开 放
和 与 国际 接轨 提供 了很 好 的机 遇 。


05—

:0. (7 )9
P RAC CE l F TI N OREl E GN CONOM l R A I C EL T ONS ANC TR ACE
维普资讯
3服 务 贸易一 些行 业将 面临严 峻 的挑 战 .
首 先 , 外 国 服 务 企 业 的 进 入 会 挤 占 中 国 的 服 务 市 场 ,对 我 国 服 务 业 产 生 不 同 程 度 的 冲 击 ,一 些行
所 关注 的热 点 问题 。


我 国服务贸 易发展的趋 势
活 的各种 需要 。

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意义及对策分析

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意义及对策分析

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意义及对策分析摘要:服务贸易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

具体包括旅游、运输、保险、金融、通信邮电、建筑安装与承包工程、计算机与信息、专利与技术许可、咨询、教育、医疗保健、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个人劳务等。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水平、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贸易水平、贸易法规、贸易人才及规模等方面仍处于明显劣势,服务贸易逆差较为严重。

因此,需要利用国内外环境和资源优势,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企业的积极配合,在发展我国传统优势服务行业的同时,开拓更加广阔的服务贸易市场,提高服务贸易的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一、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意义(一) 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抓住新一轮服务业跨国转移的重大机遇,提高我国承接世界服务外包的能力和竞争力。

随着跨国公司基本竞争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不断扩大服务外包业务范围,由业务流程外包 (BPO)和信息技术外包 (ITO)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步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30%至40%的增长速度,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在全球外包支出中.关国占了约2/3,欧盟和日本占近1/3,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主要服务外包输出地。

发展中国家是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承接地,亚洲是承接服务外包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4、5层。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性,抓住全球兴起的离岸服务外包的历史机遇,采取综合的、配套的措施提高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能力,以赢得这一场新的国际竞争。

(二)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促进对外贸易增长万式的转变,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积极扩大制造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抓住第三次国际制造业跨国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货物贸易,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货物贸易大国。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劣势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劣势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劣势一、巨大的市场优势我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49.68%。

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无限,因此投资吸引力居世界首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战略目标,吸引了大批外商的投资,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明显我国的主要出口地是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出口产品多属纺织类等制造业。

美国海关统计,2012年美国自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份额为39.2%,欧盟市场上来自中国的产品占40.3%,我国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优势明显。

其他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高新科技、金融服务类等产品,从这一角度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出口商品的分类上,可以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互补。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38667.6亿美元,同比增6.2%,出口、进口分别增长7.9%和4.3%,全年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

三、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低。

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加工制造业,但在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利润集中于产品设计,运输营销等后续环节中,贸易竞争集中于第三产业中。

这样看来,我国出口的产品构成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二是管理理念与营销手段落后。

在全球化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技术,设备,管理落后的企业注定不能走的长远。

我国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中,忽略了品牌概念,不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自主研发能力差,只在一味的模仿加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有先进的思想,以全球的视野看问题,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

随着我国开放度的提高,国家为了吸引外资而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

大批国外企业的进入,极大的考验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迫使我国企业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国外品牌的层层夹逼中占住市场份额。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竞争优势分析
我 国 要 向 附 加 值 高 的 资 本 技 术 密 集 型 服 务 行 业 转 变 , 需 要 资 本 技 术 等 高 等 生 产 要 素 的 大 量 投 入 , 势 必 会 提 高 对 劳 动 力 质 量 的 要 求 并 导 致 高 素 质 劳 动 力 需 求 不 足 , 这 与 我 国 廉 价 劳 动 力 资 源 丰 富 而 又 质 量 不 高 , 增 加 就 业 的 要 求 相 冲 突 ,从 而 使 我 国 服 务 贸 易 的 发 展 陷 于 两 难 境 地 。 克 鲁 格 曼 ( r g n P R. 0 1)的 国 际 K u ma , . ,2 0
1服 务 贸 易 总 体 规 模 较 小 , 规 模 经 济 效 应 不够
明 显
1 .传 统服 务 贸 易部 门
服 务 贸 易 收 支 总 额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我 国 服 务
国国 舞 出 蕊 争 隰 受 口 蠢
前 我 国服务 贸 易 出 口缺 乏规 模 竞 争优 势 的 现状 提 出 了一 些 改进 的 对策和 建 议 。


我 国服务 业转 型升 级的两难 困惑与 规模经 济两面 争论
据 国 家 外 汇 管 理 局 统 计 , 我 国 服 务 贸 易 收 支 总 额 在 2 0 年 达 到 1 2 .2 美 06 9 83 亿 元 , 比上 年增 长2 2% ,服 务 贸 易 规 模 持 续 扩 大 。 然 而 , 我 国 服 务 贸 易 收 入 主 要 集 中 在 旅 游 、 运 输 和 其 他 商 业 服 务 等 劳 动 密 集 型 或 资 源 禀 赋 型 为 主 的 低 附 加 值 服 务 行 业 ,在 全 球 服 务 贸 易 量 较 大 的 技 术 、 知 识 密 集 型 的 高 附 加 值 服 务 行 业 ,所 占 比

国际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研究

国际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研究

国际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研究作为一个开放型经济体,我国一直以来都注重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在服务贸易领域方面的发展。

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世界贸易的新亮点。

服务贸易也被称为“无形的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提供服务的过程,包括传统的商务、旅游、运输等服务和新兴的信息技术、知识产权、金融、教育、医疗等高附加值服务。

然而,服务贸易相比于商品贸易,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和更多的交易障碍,因此,在服务贸易领域中采取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有效促进服务业的国际贸易和投资。

一、国际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国际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19世纪初提出的,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旨在解释国际贸易中的互利性。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不同国家的产品或服务生产效率存在差异,如果两个国家相互贸易,并将各自的生产资源用于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生产,那么两国都将从中获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不同国家的生产效率一般是不同的,不同国家的产品或服务成本也不同。

有些国家在某些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具有相对优势。

因此,如果所有国家专注于生产他们自己的相对优势产品或服务,然后彼此贸易,这将为每个国家提供更多的利益和福利。

二、国际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中国服务业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逐渐打开了市场。

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服务业的发展,相应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管理措施和经济开放措施,从而全面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然而,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完全开放服务市场、减轻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服务业人员的流动等。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国际比较优势理论,可以为我国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我国在服务业领域有一系列的产业和领域,例如传统的旅游、运输、建筑、保险等服务,和新兴的互联网、软件设计、环保、医疗等高价值服务。

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互联互通的时代,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成本。

随着我国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快速,人力资源调配更加合理,成本极低。

而且,中国的贸易政策也比较有利于对外贸易,货币汇率的浮动性大,贸易程序简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庞大的国内市场。

中国是一个人口庞大的大国,拥有强大的消费群体,而且经济开放以来,国内市场大幅扩大,消费潜力巨大,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场。

三、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产品。

我国大量的资源和优质的产品得到了世界上的广泛认可,尤其是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深受国外客商欢迎,财富多样性提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四、现代化的物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已经建立起了高效率、安全、低成本的物流体系,为货运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中国物流公司一般选择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使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改善贸易效率。

五、丰富的贸易经验。

中国外贸结构与优势分析

中国外贸结构与优势分析

中国外贸结构与优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外贸结构也不断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诸多成果。

一、中国外贸结构中国外贸结构主要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部分,其中出口占外贸总量的大部分。

1.出口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上,如服装、鞋子、玩具、电子产品、家具、塑料制品等。

这类产品的出口量较高,但利润空间较低。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也开始向高端产品输送转型。

近年来,我国的出口产品逐渐从传统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机械、电子、建材、汽车、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方向转移。

2.进口中国的进口分为商品进口和服务进口两种。

(1)商品进口中国的商品进口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矿产、农产品、食品、木材、纸浆、绿色食品、医药制品和高科技产品等方面。

进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多,满足了我国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2)服务进口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也有相应进展,服务进口也在逐渐增加。

多国企业在中国开展服务贸易,涉及教育、医疗、旅游、文化、金融等方面,这些服务产品的供给为我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中国外贸优势1.劳动力成本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生产成本。

这使得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其他国家更具有竞争力。

2.产业链完整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较为完整,拥有强大的产业配套基础,可以提供统一的标准、连锁的工业支持和配套的物流服务,这也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优势的重要原因。

3.地理位置优越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等地区是我国的工业基础和经济中心,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理距离近、交通通达,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我国的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

4.政府支持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支持和保护,如降低关税、加大出口退税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分析王文欣国际经济与贸易21411502班1120152880对于服务业来言,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等。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这为中国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业提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劳动力的价格相比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来说要低很多。

从劳动力要素来说,中国具有充足的而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这为中国发展运输业和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比较优势。

然而当今世界服务业的竞争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初级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小的,反而对知识、人才、通信手段等高级要素依赖性却越来越大。

服务消费在生产中完成,要求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存在某种形式的接触,因此对服务贸易的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

因此对人力资本、知识和科学技术、服务业经营管理等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国际服务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竞争。

但目前来看,中国在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要的外向型高级人才依旧是有所欠缺的,国内的培养机制也不够完善,这使得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的知识型、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处于劣势地位,例如金融、保险、咨询和专有技术等。

一国服务贸易的扩张,必须基于充足的国内需求。

在我国,随着服务市场逐步开放,服务企业不仅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服务理念和众多的服务产品,刺激了消费者对服务产品的需求。

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这是其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中国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转变,对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信息等需求量加大,中国的服务业对于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也正在逐步提升。

相关和辅助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的国内产业,其发达和完善程度关系着主导产业的产品成本、品质和信息交流,从而影响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国贸80902 郁华萍指导老师:谭燕摘要:世界经济的发展除了货物贸易又多了服务贸易这样一个新兴元素,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其对于如今的知识经济占主要地位的时代来说,服务贸易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

然而我国是以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为主的国家,在服务贸易的竞争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所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

这就要求我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培养新型人才,大力发展服务业,以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

本文从两个比较优势指数出发,计算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优势以及分行业的比较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人力资本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addition to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trade is a new element,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human 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 the knowledge economy is now dominated era, service trade come very natur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competition. However, our country is mainly in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country, deficiencies still exist in the service trade competition. Since joining WTO in 2001, our country faced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becomes the focal 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requires our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ultivate new talents, vigorously develop the service industr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two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proposal.Key words:Service trade, Comparative advantage, Human capital目录一、服务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概述.......................................1(一)服务贸易基本概念............................................1 (二)比较优势理论概述及其衡量标准................................11.比较优势理论概述.............................................12.比较优势理论的衡量标准.......................................1(三)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研究现状............................2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2(一)中国服务贸易的总量分析.....................................2 (二)中国服务贸易与国外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3 (三)中国服务贸易各行业的竞争力分析.............................4 三、中国服务贸易目前的比较优势................................... (5)(一)通过TC指数对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分析.....................5(二)通过RCA对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分析........................7 四、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劣势分析.........................................7(一)我国服务贸易的优势..........................................71. 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不断增长....................................72. 新兴服务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8(二)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不足之处..................................81.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82.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83. 人力资本匮乏................................................8五、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对策..........................................8(一)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8 (二)调整与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9 (三)培养人才,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9 (四)建立并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9 参考文献...........................................................10一、服务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概述(一)服务贸易基本概念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服务构成了服务业,多种服务业的发展又形成了服务贸易,因此要了解服务贸易,首先必须了解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两个概念,即“服务“与“服务业”。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服务被定义为为集体(或为别人)的利益工作或某种事业而工作。

在辞海或者一些作者的著作中服务的含义又有了些许的不同之处,如经济学家希尔认为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某经济单位的物在该人或该经济单位事先与其他经济单位进行约定的情况下,因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引起的自身状况的变化。

服务业是指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服务业是各种服务的集合,相比服务的畴更大,因而服务业所包含的服务种类更多也更加齐全。

总的来说服务贸易就是指不同国家间所发生的服务的买卖和交易活动。

《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将服务定义为四类,主要包括: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其中跨境提供是指从一缔约方境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提供服务;境外消费是指在一缔约方境向任何其他缔约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商业存在是指一缔约方在其他缔约方境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性介入而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是指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提供服务①。

(二)比较优势理论概述及其衡量标准 1.比较优势理论概述比较优势理论就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要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时候,该国家就在该种产品上具有了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

最早开始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其在1776年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开创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源头;1815年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对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做出了弥补;1933年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又是在嘉图的理论上的一大进步。

2.比较优势理论的衡量标准比较优势理论的衡量主要通过比较优势指数,比较优势指数是指某一产业进出口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例。

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最常见的有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竞争优势指数(TC 指数)。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公式为:TC ij =ijij ijij M X M X +-其中X ij 为一国某产品的出口总额,M ij 为一国该产品的进口总额,TC 指数的取值围为[-1,1]. 当TC ij 接近0时,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当TC ij >0时,竞争优势较大;TC ij 越接近1,竞争力越强;当TC ij =-1时,则说明该国没有出口,只有进口;当TC ij =1时,说明该国只有出口,没有进口。

TC 指数对每一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着手,能够更好的分析各个产业的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指数)。

通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重与世界该产品的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率来衡量该国产品的比较优势。

其公式为:①王玉娟:《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研究》,安徽大学,2007年,第3页。

RCA ij =[∑=nj ijijXX 1÷∑∑∑===nj n i ijni ijXX111]×100RCA ij 表示j 经济体在服务i 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 ij 表示j 经济体在服务i 的出口;∑=nj ijX 1表示n 个经济体在服务i 上的总出口;∑=ni ij X 1表示i 经济体m 种服务的总出口。

(三)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研究现状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突出显示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我国的服务贸易额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势头。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

将人力资本作为发展的在动力,政府要不断培养人才,将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转型成为技术密集型。

优化我国的教育结构,增设相关专业实现人才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