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诗歌演示教学
仿写水果诗歌教学案例

《仿写水果诗歌》教学案例罗源县起步中心小学林顺良设计理念:儿童天生就富有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利用了许多形象直观水果及水果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写出和他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来,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水果写成一首有趣的儿童诗。
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大胆地想象和尝试,并且与同学共同交流,大胆地表露出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学生就在这样的仿写写中不断地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
教材分析:水果是儿童熟悉且喜欢的食品。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认识香蕉、苹果、橘子、梨子等水果,通过直观的水果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实物、范文,再现水果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介绍水果的方法,有步骤有重点地介绍。
通过创造性的互动活动,逐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创造性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前分析:二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因此习作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
对水果,小朋友再熟悉不过了,但要有条理地说清楚它的外形特点、颜色、味道,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按照先观察体验后说,先说外形颜色后说味道,先练说后练写,使学生观察的细致,也降低了说、写的难度。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写儿童诗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写诗并不难。
2、观察水果的形,闻其味,展开新奇的想像,写出以水果为主题的小诗。
3、积累运用好词好句,学会运用修改习作中的标点,用错的字词。
教学重点:1、让学生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
2、学会从外到内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1、按一定的观察方法观察事物。
2、大胆的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1、梨、苹果、杨桃,等多种切成圆片的水果。
2、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一是模仿。
把握诗歌的特点,模仿诗歌的语言,从而把握诗歌的写法。
二是注重主动参与。
准备相关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个人感受与思想,引导学生借助水果实物进行二次创作。
五年级语文教案 仿写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衡水赛”一等奖

仿写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10 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全诗共五小节,其中前四小节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愿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目标: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4、仿照诗歌的前3小节再编一节。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编一小节诗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亲近诗歌。
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年级起,我们每一册的语文课本里都会给我们安排一些诗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诗歌吧,谁来给大家背一首?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我想》这首小诗,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近亲近这个小精灵,仿写儿童诗。
【设计理念】从学生背诵熟悉的古诗入手,既检查了学生日常的积累,而学生颇有韵味的诵读又为课堂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开讲氛围。
二、品读诗歌,了解诗歌特点(一)赏语言1、要想学会写诗,首先得要学会欣赏诗。
让我们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这首诗,想想它的形式和语言有些什么特点。
A、和平常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B、同古诗相比又有什么不同?2、学生通过比较,明白儿童诗语言简洁,形式活泼的语言特点。
教师总结明确:1、诗是分行写的,每行都很短。
2、诗读起来常常琅琅上口,有时很押韵。
3、诗必须有丰富的想象。
4、诗能把平凡的事物变得活泼、有趣、动人。
仿写诗歌作文教学设计

仿写诗歌作文教学设计黄泥塘第二中学李云一、教学设计理念诗歌是诱人的玫瑰,大家都喜欢诗,但真正认识诗的同学就少,知道怎样写诗的同学则少之又少,所以要将诗歌仿写教学设计得通俗易懂,可触可摸可感,在品位诗歌时领悟方法,从而掌握仿写诗歌的基本方法(品—悟—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1、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教育的艺术》),我们正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4、自制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
三、导入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
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四、教学过程1、营造诗的氛围,感受诗的魅力。
欣赏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之所以选这一首,一者熟悉,二者这首诗的意象之优美、情感之浓郁、节奏旋律之美妙,可谓诗中上品。
通过朗诵,一种氛围自然形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诗歌上。
2、品味诗歌、领悟方法,学会仿写。
品味诗歌,然后根据平时大家读诗的体会和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即诗歌应饱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铺直叙,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到音乐性的效果.总结写诗应该注意些什么?(多媒体显示)一、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情感美音乐美二、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像美意境美三、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构思美想像美(1)写诗首先要酝酿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仿写诗歌》教学设计语文版

《仿写诗歌》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节奏、押韵、表现手法等。
但对于写诗,学生基本上还是零起点,教学时宜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悟生活、体会人生百态,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获得人生启示,从而激发创作灵感,抒发真情实感,才能将”在心之志,发言为诗”。
二、教材分析诗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难处理的教学环节。
教学生写诗歌,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语文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本节课,我希望通过“课文回放、巧用示例、点拨技巧、模仿入门”这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写诗虽然难,但并非高不可及,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善于表达真情,诗歌的大门是会向我们敞开的。
三、教学目标仿照本单元的诗歌或按自己的意愿,写一首小诗,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悟。
四、写作要求1、必须倾注丰富的感情,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
2、要灵活运用比喻、排比、象征等表现手法。
3、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
五、教学重点诗歌写作的技巧。
五、教学难点1、语言的诗化;2、真情的表达。
六、教学方法课文回放、示例引导、点拨技巧、模仿入门。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八、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走进诗歌诗歌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之钻石”的美誉,也有人称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
所以,我们不仅要喜欢欣赏诗歌,而且要学会写作诗歌。
如果把文学比作花、喻为蜜,那么诗歌就是花中之花、蜜中之蜜。
既然如此,我们不仅要喜欢赏花,还要学会种花;不仅要喜欢尝蜜,还要学会酿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歌,一起来赏花、种花、尝蜜、酿蜜吧!(二)追忆技法——课文回放1、本单元的诗歌主要采用什么修辞和表现手法?明确:比喻、反复、拟人、呼告、比喻、象征等修辞、表现手法。
2、《致空气》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拟人、呼告、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你把丁香的芳芬吹送给我。
七年级(下)语文写作训练仿写诗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语文写作训练仿写诗歌(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定义、特点、分类等。
2. 诗歌创作技巧:观察生活、运用修辞、表达情感等。
3. 经典诗歌鉴赏:分析教材中涉及的七年级下册诗歌,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4. 仿写实践:以教材中的诗歌为例,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有创意的仿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2. 示例法:以经典诗歌为例,进行分析鉴赏。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仿写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授诗歌创作技巧:讲解观察生活、运用修辞、表达情感等方面的方法。
3. 经典诗歌鉴赏:分析教材中的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4. 仿写实践:以教材中的诗歌为例,进行仿写练习。
5.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仿写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 邀请诗人或作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诗歌创作资源,拓宽视野。
3. 开展诗歌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质量:关注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想象力、创新性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合作性和主动性。
3. 学生进步幅度:对比学生在单元教学前后的写作水平,了解教学效果。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写作 仿写诗歌1

秋天 幸福是一个甜甜的苹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在地头 收获在心头
冬天 幸福是一片皑皑的白雪 我在外头 孕育在里头
【名师点评】
“长长的风筝线”的尽头是“梦想”,“清清的泉水”涌动的是“拼 搏”,“甜甜的苹果”给人的是“收获”,“皑皑的白雪”孕育的是希 望。小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出自己对“幸福”的
独特理解。人生不就是在“梦想”中“拼搏”,在“拼搏”中“收获” ,在“收获”后“孕育”新的希望么?
5.形式。诗歌讲究形式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现代“新月 派”诗人曾提出“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其中“音乐美”“建筑美”就与诗的形式有关。所谓“音乐美”,表 现为诗的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所谓“建筑美”,表现为诗 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仿写时,我们要注意学习诗人章节结构的安排,还要学习诗人的遣词 造句的方式,大胆想象,反复推敲,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就能写出令 自己满意的诗篇。需要注意的是,仿写并不一定要抒发类似“乡愁”的 情感,也可抒发其他方面的感情。
【佳作欣赏】 幸福
春天 幸福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 我在下头 梦想在上头
夏天 幸福是一眼清清的泉水 我在源头 拼搏在尽头
3.语言。现代诗语言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对于我们 初中生来说,首先学会用形象化的语言表情达意。“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作者在诗句将“乡愁”比作“邮票”,既新颖,又富于暗示性 ,诗句中表达出幼时外出求学时对家乡的思念。第二,诗歌语言要求简 练。以《乡愁》为例,仅仅诗歌的第一节,如果我们用散文化的语言表 述出相近的内容,足以写出一篇数百字的短文,但作者仅用22个字就将 小时候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小学儿童诗仿写训练教学设计

小学儿童诗仿写训练教学设计走向诗歌的美丽(教学实录)一、聊诗歌,触摸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师:同学们喜欢诗歌么?生:(齐声响亮地)喜欢。
师:(满含期待)谁能背一首给我们听?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背的真好.可惜呀,背的都是古诗,有没有人会背现代诗歌的?(学生思考迟疑)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谁会背儿童诗?生: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小河;我爱五星红旗,/我爱白鸽;/我爱红领巾,/我爱花朵;/我爱爸爸妈妈,/我爱老师同学。
/你要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我的祖国!/师:这是我们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的诗歌,除此之外还有么?(生沉默)诗歌和文章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文章比较长,诗歌的语言很简短。
师:对!诗歌语言短小精悍。
生: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很有音乐感。
二、读诗歌,品味诗歌的特点分行写师:同学们,诗歌就是这样,身材小巧玲珑,读起来朗朗上口。
所以有人说,诗歌是文学作品中的小精灵。
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近亲近这个小精灵,学着做一回诗人。
(探询的)同学们写过诗歌么?生:(齐)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写过呢?生:不敢写,觉得写诗歌好难。
师:(微笑着)其实啊,写诗歌一点也不难,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小窍门,写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想不想知道写诗的小窍门是什么?生:(大声,响亮的)想!师:(神秘的)告诉你们啊,写诗啊,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你心中要说的话一行一行竖着排列下来,就是一首诗了。
(学生大多睁大了惊奇的眼睛,还有学生小声嘀咕:“这可能么?”)师:相信么?生:(摇头)不相信!师:为什么不相信?生:因为太简单了,如果把说的话按竖行排列就是诗,那人人都可以做诗人。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仿写诗歌》教案设计

《仿写诗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经典诗歌,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诗歌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2. 诗歌意象的创新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经典诗歌样本。
2. 诗歌分析指导资料。
3. 诗歌创作素材和参考资料。
学生准备:1. 预习经典诗歌。
2. 准备诗歌创作的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诗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经典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3. 诗歌欣赏: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解释喜欢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诗歌。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展示,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欣赏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
3. 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延伸1. 诗歌创作比赛:组织一次诗歌创作比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歌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问、设问等)。
例文:春天怎么来
春天怎么来? 花开了,春天就从花朵里跑出来。 春天怎么来? 草绿了,春天就从绿色里跳出来。 春天怎么来? 我高兴了,春天就从我的心里飞出来。
从诗歌所写的内容和它的表达 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天门市蒋场中学 陈国芳
教学目的 1、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
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 1. 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2.培养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写作指导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 “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 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 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 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 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 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 学会仿写诗歌。
不用你到处寻找。
限时创作(20分钟) 教师巡视,点拨作文。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 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 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 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 喻等修辞手法。
创作《春天的踪迹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让我们去迎接春天,
让我们去把它寻找。
我问树上的花苞, 花苞默默无语, 咧着小嘴浅浅地笑。 我问林中的小鸟, 小鸟喳喳地叫, 抖落几片刚换的羽毛。 我问山间的小溪, 小溪缓缓地流, 把两岸的野花映照。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就在你身边,
三个部分结构一样,都运用了 修辞手法,先写景物变化再 写人的情感。
思 考:
你们平时观察到还有哪些美景告 诉人们春天来了?
(快乐的小燕子,丁咚响的泉水, 沙沙下的春雨……)
春天怎么来?
春天怎么来? 雨来了 ,春天就从雨点里跳出来。 春天怎么来? 鸟叫了 ,春天就从鸟叫声中飘出来。 春天怎么来? 小孩子笑了,春天就从孩子的笑声中溢出来。
思考:诗歌与一般的文章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取材广泛 格式自由 语言凝练 字数不限 想象丰富 巧用修辞
一、仿 写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根据表达需要, 参照例句,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 内容相似或上下文衔接的写作方法。
诗歌写作的三要素
饱含情感; 抓住意象; 恰当修辞。
诗歌仿写需要注意:
读懂原文,体会诗歌的表达特点; 展开想象,让事物有思想、感情,会开口说
当树叶沙沙作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花儿翩翩起舞,
那是风在吹拂。
那是风在嬉戏。
谁也没见过风,
谁也没见过风,
无论是你,无论是我。 无论是你,无论是我。
当树向你频频点头, 当小草向你微微一笑,
那是风在吹过。
那是风在散步。
想象
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 象。
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 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小试牛刀:谁也没见过风
谁也没见过风, 无论是你,无论是我。 当树叶沙沙作响, 那是风在吹拂。
谁也没见过风, 无论是你,无论是我。 当树向你频频点头, 那是风在吹过。
思考: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诗人是通 过写什么来表现风呢?
谁也没见过风
谁也没见过风,
谁也没见过风,
无论是你,无论是我。 无论是你,无论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