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 是一种正盐,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 是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当 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当 X 是强碱时,A 、B 、C 、D 、E 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1)A 是_____,Y 是_____。

(2)当X 是强酸时,B 是_____。

写出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当X 是强碱时,B 是_____,写出 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 4)2S O 2 H 2S 2232SO +O 2SO ƒ催化剂 NH 3 2233NO +H O=2HNO +NO 【解析】【分析】本题中C 、D 的变化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 的大16是题中一个最具有特征的条件,通过分析可初步判断D 比C 多一个氧原子,A 为(NH 4)2S ,联想已构建的中学化学知识网络,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有:SO 2→SO 3,NO→NO 2,Na 2SO 3→Na 2SO 4等,由此可推断Y 为O 2,由于E 为酸,则D 应为能转化为酸的某物质,很可能为SO 3、NO 2等,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则B 为H 2S ,C 为SO 2,D 为SO 3,E 为H 2SO 4,Z 为H 2O ,当X 是强碱时,则B 为NH 3,C 为NO ,D 为NO 2,E 为HNO 3,Z 为H 2O ,据此答题;【详解】(1)由上述分析推断可知,A 为(NH 4)2S ,Y 为O 2,故答案为:(NH 4)2S ;O 2; (2)当X 是强酸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 是 H 2S ,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SO +O 2SO ƒ催化剂,故答案为:H 2S ;2232SO +O 2SO ƒ催化剂;(3)当X 是强碱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 是 NH 3,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为2233NO +H O=2HNO +NO ,故答案为:NH 3;2233NO +H O=2HNO +NO 。

氮及其化合物 练习题

氮及其化合物  练习题

氮及其化合物 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将 6 体积的 NO 2(不考虑 NO 2 转化为 N 2O 4)和一定体积的 NO 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待试管内液面不变后再通入 4.5 体积的 O 2 充分反应后,剩余 1.5 体积气体,则原 NO 体积可能为( ) ①3 体积 ②4 体积 ③5 体积 ④5.5 体积 ⑤2 体积 A .①③ B .①⑤C .④ 或 ⑤D .② 或 ③【答案】C 【分析】根据4NO 2+O 2+2H 2O ═4HNO 3、4NO+3O 2+2H 2O ═4HNO 3,剩余1.5体积气体,可能为NO ,也可能为氧气,以此来计算。

【详解】2322=4HNO 4NO +O +2H O 416 1.5则一定体积的NO 和3体积的氧气发生4NO+3O 2+2H 2O ═4HNO 3,①若剩余气体为NO ,则由反应可知,消耗NO 为4体积,则原NO 的体积为1.5+4=5.5体积;②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4NO+3O 2+2H 2O ═4HNO 3中反应的氧气为1.5体积,则原NO 的体积为1.543=2体积,故选C 。

2.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B .铜与HNO 3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金属与HNO 3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D .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 【答案】B 【详解】A. 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可以表现出都具有强氧化性,A 正确;B. 铜与HNO 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和水,不属于分解反应,B 不正确;C. 金属与HNO 3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等含氮化合物,一般不产生氢气,C 正确;D. 铁或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D 正确; 答案选B 。

3.如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适合于( )A.用浓硝酸和Cu制取NO2B.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C.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Cl2D.用NH4Cl溶液和Ca(OH)2制取NH3【答案】B【详解】A.二氧化氮会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不合适;B.分液漏斗中盛放双氧水,圆底烧瓶中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以催化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B合适;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故C不合适;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氢氧化钙与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较少,无法蒸出氨气,故D不合适;故答案为B。

高考化学《氮元素及其化合物》易错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氮元素及其化合物》易错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氮元素及其化合物》易错题练习含答案1.(2021·广东广州二模)氮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氮气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B.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生成NO2C.氮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之一D.氮的固定是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B.向浓HNO3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炭可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C.浓HNO3和稀HNO3与Cu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和NO,故稀HNO3氧化性更强D.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或浓硫酸时会发生钝化3.汽车发动机在稀燃和富燃条件下交替进行,将尾气中的NO x在催化剂上反应脱除。

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稀燃过程中,Pt 作催化剂,NO 与氧气反应生成NO2B.稀燃过程中,NO2与BaO 反应可能生成NO 和Ba(NO3)2C.富燃过程中,Pt 催化下NO2被CO 还原的反应为:2NO2+4CO N2+4CO2D.富燃过程中,还原产物为N2和CO24.如图,试管中充满NO2,现向其中缓慢通入O2,用水吸收NO2(假设每次通入的O2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试管内溶液的pH不再变化时,说明NO2全部转化为HNO3(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B.当试管内气体不是红棕色时,说明NO2全部转化为HNO3C.水槽内的水改为稀盐酸,有利于吸收NO2D.水槽内的水改为稀NaOH溶液,有利于吸收NO25.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O2与水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利用上述关系制取NaHCO3的操作为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过量的CO2、NH3,然后过滤得到NaHCO36.工业上常采用生物硝化法将NH+4转化为NO-3来处理氨氮废水,工作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硝化法处理废水,会导致水体pH逐渐下降:NH+4+2O2===NO-3+2H++H2O B.长期过量使用NH4Cl等铵态化肥,易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C.检验NH+4所需的试剂是浓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D.微生物保持活性的pH范围为7~9,可以加入石灰石来调节水体的pH7.对比分析下列实验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由①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推断NO2能助燃B.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可以证明浓硝酸有不稳定性C.③中气体产物中有CO2能证明C能将硝酸还原D.①、②、③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水中后都无污染性气体产生8.氨催化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学用该原理在实验室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氮及其化合物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氮及其化合物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氮及其化合物附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mol/L和0.1mol/L,则甲、乙两瓶氨水中c(OH-)之比____1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向含0.5mol溶质的稀盐酸中缓慢通入0.5molNH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通入氨气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几乎不变”)。

请设计实验检验铵盐中的NH4+:___________。

【答案】小于加水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 c(Cl-)>c(NH4+)>c(H+)>c(OH-)几乎不变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解析】【分析】【详解】(1)浓溶液加水稀释,越稀越电离,故0.1mol/L的氨水中电离程度更大,故甲、乙两瓶氨水中c(OH-)之比小于10;答案为:小于;加水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2)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铵根水解溶液呈酸性,即c(H+)>c(OH−),依据溶液呈电中性有:c(H+)+c(NH4+)=c(OH−)+c(Cl−),因为c(H+)>c(OH−),所以c(NH4+)<c(Cl−),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c(NH4+)>c(H+)>c(OH−);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不变,所以导电能力几乎不变;铵盐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氨气,则检验铵根离子的实验方案: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

【点睛】浓溶液加水稀释,越稀越电离;溶液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A.(NH4)2SO4B.NH4NO3C.NH4Cl D.NH4HCO3【答案】B【详解】一种盐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则Y为NH3,氨气经一系列氧化后的产物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Z溶液为HNO3溶液,Y和Z溶液反应又可生成X,则盐X是硝酸铵,故选B。

2.有关铵盐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晶体,都能溶于水B.受热时分解,都有NH3产生C.与碱共热时不一定产生氨气D.都能与酸反应【答案】A【详解】A.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A项正确;B.铵盐不稳定都能加热分解,但不一定有氨气产生,如:NH4NO3N2O↑+2H2O,B项错误;C.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C项错误;D.铵盐不都能与酸反应,例如硝酸铵不能与酸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A。

3.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D.某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的AgNO3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答案】A【详解】A.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该气体为氨气,推出原溶液中一定有NH4+,A项正确;B. 原溶液中若含HCO3-,加入稀盐酸后也会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B项错误;C. 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C项错误;D. 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时,则引入了Cl-,故不能证明是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D答案选A。

4.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渐加入少量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颜色变浅B.变为红色C.没有改变D.变为黄色【答案】D【详解】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三价铁离子为棕黄色;故选:D。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

(1)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在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

(4)一位学生用制得的氨,按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____。

(5)另一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设计了图3装置。

首先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生喷泉的是(______)A.CaCO3粉末和浓盐酸B.NH4HCO3溶液与稀NaOH溶液C.HCl和AgNO3溶液D.HCl和酚酞溶液该同学又向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A.硝酸铵 B.食盐 C.浓硫酸 D.硫酸铜【答案】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3+5O2=4NO+6H2O 2NO+O2=2NO2减少与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A C【解析】【分析】(1)为制取氨气的装置,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棉花;(2)气体遇空气能迅速变红棕色,原气体是NO;(6)图3要想产生喷泉,必须生成大量气体;(7)如果放出大量热量,也能增大气体压强,产生喷泉。

【详解】(1)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

(2)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该气体是NO,所以NH3+5O2=4NO+6H2O。

(3) NO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所以2NO+O2=2NO2 。

(4)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减少与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

氮族练习题15章

氮族练习题15章

第四章氮族一、选择题1. (4303)NH4NO2中N的氧化数是……………………………………………………………()(A) +1,-1 (B) +1,+5 (C) -3,+5 (D) -3,+32. (4313)下列物质中在空气中不能自燃的是…………………………………………………()(A) 红磷(B) 白磷(C) P2H4(D) B2H63. (4320)下列化合物中,磷处于最高氧化态的是………………………………………………()(A) H4P2O7(B) H3PO2(C) H3PO3(D) PH4I4. (4333)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A) H3BO3(B) H3PO2(C) H3PO3(D) H3AsO45. (4337)用煤气灯火焰加热硝酸盐时,可分解为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是………()(A) 硝酸钠(B) 硝酸锂(C) 硝酸银(D) 硝酸铯6. (4338)三氯化氮(NCl3)和三氯化磷(PCl3)的水解产物分别是………………………………()NCl3PCl3(A) NH3和HCl PH3和HOCl(B) HNO3和HCl H3PO3和HCl(C) HNO3和HCl PH3和HOCl(D) NH3和HOCl H3PO3和HCl7. (4348) 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C) H3PO4和HCl (D) PH3和HClO8. (1409)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中既有酸又有碱的是…………………………………………()(A) Mg3N2(B) SbCl5(C) POCl3(D) NCl39. (1416)关于五氯化磷(PCl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它由氯与PCl3反应制得(B) 它容易水解生成磷酸(H3PO4)(C) 它在气态时很稳定(D) 它的固体状态是结构式为[PCl4+][PCl6-]的晶体10. (1421)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A) NH3和ClO-(B) NH3和Cl-(C)NO2-和Cl-(D)NH4+和Cl-11. (1304)下列物质中不是一元酸的是…………………………………………………………()(A) CH3COOH (B) H3PO2(C) HNO2(D) H3PO312. (1422)下列各含氧酸中,三元酸是…………………………………………………………()(A) H3PO4(B) H3PO2(C) H3PO3(D) H3BO313. (1452)下列物质易爆的是……………………………………………………………………()(A) Pb(NO3)2(B) Pb(N3)2(C) PbCO3(D) KMnO414. (4349)有关H3PO4、H3PO3、H3PO2不正确的论述是…………………………………()(A) 氧化态分别是+5,+3,+1 (B) P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心(C) 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D) 都是三元酸15. (4350)有关H3PO4、H3PO3及H3PO2的论述错误的是…………………………………()(A) 它们可以分别用(HO)3PO、(HO)2PHO、HOPH2O代表(B) 它们的相对酸性H3PO4 > H3PO3 > H3PO2(C) 它们分别是三元酸、二元酸及一元酸(D) 每个磷原子是四配位16. (4353)根据外层电子的排布,下列化合物中有颜色的是……………………………………( ) (A) ScCl 3(B) NO 2(C) N 2O 4(D) CuCl17. (4360)氮气制备的方法是…………………………………………………………………… ( ) (A) 将硝酸铵(NH 4NO 3)加热 (B) 将亚硝酸铵(NH 4NO 2)加热 (C) 将氯气与氨混合(D) B 和C18. (4361)二氧化氮溶解在NaOH 溶液中可得到: (A) NaNO 2和H 2O (B) NaNO 2,O 2和H 2O (C) NaNO 3,N 2O 5和H 2O(D) NaNO 3,NaNO 2和H 2O 19. (7408)N (SiH 3)3和N (CH 3)3都是Lewis 碱,其碱性………………………………………… ( )(A) N (SiH 3)3 > N (CH 3)3 (B) N (SiH 3)3 < N (CH 3)3 (C) N (SiH 3)3 = N (CH 3)3(D) 不能判断20. (7457)下列物质质子碱碱性最强的是……………………………………………………… ( )(A)NH 2-(B)PH 2-(C) CN - (D) HS -21. (7467)下列分子中不存在离域大π 键的是………………………………………………… ( )(A) O 3(B) SO 3(C) HNO 3 (D) HNO 222. (4406)下列分子中,没有∏34离域键的是……………………………………………………( ) (A)N 3-(B) N 2O (C) HNO 3 (D) Cl 2O23. (4421)下列分子中具有抗磁性的是………………………………………………………… ( ) (A) NO (B) NO 2 (C) N 2O 3 (D) N 2O 4 24. (4422)加热分解下列物质时,该物质中各元素氧化数都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AgNO 3(B) NH 4NO 3(C) Zn(NO 3)2(D) LiNO 325. (7300)下列各物种碱性最大的是………………………………………………………………( )(A) F -(B) OH -(C)NH 2-(D) Ac -26. (7305)下列Lewis 碱碱性最强的是………………………………………………………… ( )(A) NH 2-(B)NH 2-(C) (CH 3)3N (D) NH 327. (7344)不溶于硫化钠溶液的硫化物是………………………………………………………( )(A) As 2S 3(B) Sb 2S 5(C) SnS(D) HgS28. (736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角∠ONO 最大的是……………………………………………( )(A)NO 2-(B) NO 2(C)NO 2+(D)NO 3-29. (7372)下列分子和离子中,键长最长的是……………………………………………………( )(A) NO + (B) NO(C) NO -(D) N 2 30. (7374)硫化铵溶液放置久了变为黄棕色甚至红棕色,其原因是生成了……………………( ) (A) (NH 4)2SO 4(B) NO 2(C) S 和NH 3·H 2O(D) (NH 4)2S 231. (7397)在H 3PO 4溶液中加一定量的NaOH 后,溶液pH = 10.00,其中浓度最大的物种是…( )(A) H 3PO 4(B)H PO 24-(C)HPO 42-(D)PO 43-32. (1403) 硝酸盐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 ( )(A) AgNO 3 (B) Pb(NO 3)2 (C) Zn(NO 3)2 (D) NaNO 3 33. (1404)在NaH 2PO 4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后主要产物是…………………………………( ) (A) Ag 2O (B) AgH 2PO 4 (C) Ag 3PO 4 (D) Ag 2HPO 4二、填空题1. (4419)常用NH 3,而不是N 2作为制含氮化合物的原料。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人类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科学合理使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化肥的使用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①人工固氮,将N2→NH3, N2发生_________反应②自然界固氮,可将少量N2转化为Ca(NO3)2等氮肥,转化途径如下(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N2→NO→NO2→HNO3M−−→Ca(NO3)2。

写出NO→NO2→H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将HNO3转化为Ca(NO3)2,列举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_______(写化学式)。

(2)科学合理地保存、施用氮肥① NH4HCO3需阴凉处保存,原因是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②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以NH4Cl为例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过渡施用氮肥将导致大气中NH3含量增高,加剧雾霾的形成。

(NH4)2SO4是雾霾的成分之一,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① X可能是______、_______。

Y是___________。

②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缓慢与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NH3则尿素中C 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

【答案】还原 2NO + O2= 2 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CaO、Ca(OH)2、CaCO3NH4HCO3ΔNH3↑+CO2↑+ H2O NH4++ OH-= NH3↑+ H2O SO3 H2SO3 H2SO4 +4【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含N物质的化学性质,运用所学知识答题即可。

【详解】(1)①N2→NH3,N的化合价由0变为了-3,则N2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②NO→N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NO2→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HNO3M−−→Ca(NO3)2,M可以是CaO、Ca(OH)2、CaCO3;(2)①NH4HCO3需阴凉处保存,是因为该物质对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ΔNH3↑+CO2↑+H2O;②该离子方程式为:NH 4++OH -=NH 3↑+H 2O ;(3)①根据图可知,Y 为H 2SO 4;在自然环境中,SO 2变为H 2SO 4的途径有两种:2H O [O]2324SO SO H SO −−→−−−→、22H O O 22324SO H SO H SO −−−→−−→,故X 为SO 3或H 2SO 3;②尿素CO(NH 2)2缓慢与H 2O 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NH 3,说明尿素中N 呈-3价,由于O 呈-2价,H 呈+1价,故可算得C 呈+4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如磷活泼,故氮元素非金属性弱于磷B.磷酸比硝酸稳定,所以磷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氮元素强C.“雷雨发庄稼”所包含的化学变化有:N2→NO→NO2→HNO3→硝酸盐D.因为N≡N键键能大,所以N2分子间作用力大,其熔沸点比白磷高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

反应过程为①2NO22NO+2O,②2NO+O22NO2,③O+O2O3。

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产物叙述正确的是( )A.NO2起催化剂作用B.NO起催化剂作用C.NO2只起氧化剂作用D.O3与O2互为同分异构体3.(2014·郑州模拟)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但通入NO2后不能大量共存,且不会生成沉淀的一组是( )A.K+、Na+、N、SiB.Al3+、K+、S、S2-C.Ag+、Na+、NH3·H2O、ND.Cu2+、Fe2+、Cl-、S4.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下图各装置,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NH3、NO2、N2B.NH3、NO、CO2C.NH3、NO2、CO2D.NO、CO2、N25.(2013·湘潭模拟)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6.(2014·南昌模拟)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7.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Fe2+、S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B.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C.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8.(2014·沈阳模拟)在100 mL混合酸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 mol·L-1和0.1 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5 mol·L-1B.0.225 mol·L-1C.0.35 mol·L-1D.0.45 mol·L-19.(2013·汕头模拟)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10.(能力挑战题)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4.48 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60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5 mol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 L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6 molD.混合气体中含NO23.36 L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1.(12分)轿车进入家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方便,但排出的尾气给环境带来了污染。

现在已经研制出了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并已投入使用,它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模拟汽车尾气的处理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的连接顺序如下,请把装置代号填入下列括号中:(2)C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①,②通过观察气泡数目调节气体流速。

(5)有同学认为,按上述方案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例不易得到很好的控制,提出改变装置连接顺序为但D中的液体需改成。

即便如此,该实验还存在明显缺陷,你认为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产与生活实际,造福人类。

你认为汽车尾气处理研究的方向是(填代号)。

A.选择适宜的氧化剂,适宜的温度,高效催化剂B.选择适宜的还原剂,适宜的温度,高效催化剂C.选择适宜的还原剂,高温,高效催化剂12.(12分)(2014·大连模拟)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这四种化合物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请回答:(1)Y的结构式是。

Z的分子式是。

(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可以制备气体Y和Z。

①实验室制备和收集Z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一种检验Z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尾气中含有各种氮的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表示为NO x),NO x是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处理这些废气方法之一是通入适量的Z,反应后会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写出NO x与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16分)(能力挑战题)(2013·泰安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填序号)。

a.碱石灰b.浓硫酸c.生石灰d.五氧化二磷e.烧碱(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需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二装置中的装置(填序号),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打开K1、K3,K2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①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气体必须通过盛有试剂的洗气瓶;②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K3处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解析】选C。

N≡N键键能大是N2不活泼的原因,但N2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很弱,故其熔沸点很低。

氮原子半径小、得电子能力强,非金属性比磷强(这可以从NH3比PH3稳定、HNO3是强酸而H3PO4是中强酸来说明)。

不能依据含氧酸的稳定性来比较酸性强弱和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2.【解析】选A。

反应过程①+②得O22O,③O+O2O3,NO2起催化剂作用,反应过程中NO2作氧化剂,A项正确,B、C项错误;O3与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属于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

3.【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两点:(1)NO2与水反应的原理。

(2)HNO3的强氧化性。

【解析】选D。

A项,通入NO2,溶液显酸性,生成H2SiO3沉淀,A项不符合题意;B项,Al3+水解显酸性,S2-水解显碱性,二者不能共存,B项不符合题意;C项,氨水与Ag+不能共存,C项不符合题意;D项,通入NO2,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的硝酸,Fe2+被氧化,且无沉淀生成,D项符合题意。

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3点:(1)气体的颜色: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氧气与NO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

(2)气体的溶解性:氮气不溶于水。

(3)气体的反应:4NO2+O2+2H2O====4HNO3。

【解析】选B。

此题可以使用排除法。

原气体为无色,排除A、C,因为A、C中的NO2是红棕色气体。

最终几乎无气体剩余,原气体不可能含有N2,排除D。

B正确,其中NH3被足量的浓硫酸吸收,余下NO、CO2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氧气与NO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氧气过量,再通入到水中时4NO2+O2+2H2O====4HNO3,得到硝酸溶液,最终几乎无气体剩余。

5.【解析】选C。

NaHCO3不能做化肥,A不正确;Na2CO3受热不分解,B不正确;NaCl不水解,D 不正确。

6.【解析】选B。

根据喷泉实验的原理,要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导致外界压强大于烧瓶中的压强,从而使烧杯(锥形瓶)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①中的Cl2易溶于CCl4,③中的NH3易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产生喷泉现象,④中HCl和浓氨水反应(首先是浓硫酸注入水中放热使浓氨水放出氨气),同样也会导致烧瓶中压强减小,而②中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反应,所以不能发生喷泉现象。

7.【解析】选D。

D项中检验N时,加入NaOH溶液,加热,能产生NH3,NH3可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为氨气遇水能生成显碱性的NH3·H2O。

故D不正确。

8.【解析】选B。

混合液中含HNO30.04 mol、H2SO40.01 mol,该混合溶液中n(H+)=0.06 mol,n(N)=0.04 mol,1.92 g Cu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8H+====3Cu2++2NO↑+4H2O可知H+不足量,故生成Cu2+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0.022 5 mol,则c(Cu2+)==0.225 mol·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