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2课

合集下载

【最新版】【北师大版】语文二上:第4单元第2课《祖国在我心间》(第2课时)ppt课件

【最新版】【北师大版】语文二上:第4单元第2课《祖国在我心间》(第2课时)ppt课件

2.二画:画出详细描写“我”在地球仪上看到的地方
的句子。
第一眼就找到了中国,像只金鸡昂首在太平洋边。 第二眼就找到了北京,__辽阔的版图上那红色 的星点。 第三眼就找到了故乡福建,隔海望去是祖国的 台湾。
3.三品:品味一下描写“我”看到的地方的句子,想一
想为什么要写“我”看到了这些地方。
因为“祖国在我心间”,“我”爱祖国、爱家 乡、渴望祖国早日统一,所以要写看到了这些地方。
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因为它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名
胜古迹——你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多么令人感叹;那 巍峨雄伟的布达拉宫,经历了多少岁月;那气势磅(páng) 礴(bó)的万里长城,诉说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辛酸;那古 色古香的故宫,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因为它有着能为自己流
血牺牲的儿女,有着能保卫自己家园的儿女——有许 多英勇的战士,为祖国将来的繁荣富强洒下了自己的 鲜血。他们滴下的血,是胜利的源泉;他们流下了血, 换来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小小的地球仪摆在眼前,
妈妈夸我的眼睛真尖:
总起句 这是总起句。面对摆在眼前的地球仪,“妈妈 夸我的眼睛真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尖”的
意思是眼光敏锐,这里指“我”找得准确、迅速。
第一眼就找到了中国,
像只金鸡昂首在太平洋边。
“第一眼”强调“我”时刻把祖国记在心间,熟知
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用“金鸡”比喻祖国版图的形 状,形象生动。“昂首”突出了“我”看到祖国版图时 的骄傲与自豪。
第三眼就找到了故乡福建,
隔海望去是祖国的台湾。 思考:为什么说到故乡福建,还提到了隔海相望的台 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从中体会到了作者热爱
故乡、思念台湾同胞的心情,也体会到了作者盼望祖国 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

第四单元__课题2__水的净化__公开课

第四单元__课题2__水的净化__公开课

4、消毒
(1)作用:除去微生物和细菌。 (2)药品:加入氯气
吸附属于物理变化
小结: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作用
水的净化方法
低 净 化 程 度
沉淀 过滤
吸附
消毒 高
总结:净化天然水的步骤
静置沉淀(静置沉淀除去大颗粒悬浮物)
除去不溶性 固体杂质
吸附沉淀(明矾除去小颗粒悬浮物)
过滤(过滤除去小颗粒悬浮物)

生活中的问题:
1、用有些地区的井水、河水或泉水洗衣服, 放很多肥皂粉,衣服仍洗不干净? 2、用井水、泉水烧水时,常有水垢?
二、硬水和软水
1、硬水和软水的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的危害: ⑴ 生活中的危害:长期饮硬水有害人体健 康 ;洗衣洗不净。 ⑵ 生产中的危害:锅炉烧水,水垢过多浪费 燃料,引起 爆炸。
用作絮凝剂净化水的物质有:明矾、硫酸铝、氯化铝、氯化铁。
想一想:如何除 去水中的沉淀?
吸附悬浮物 浑水变澄清
实验4-1 取2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向其 中1个烧杯中加入3钥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分置于两 个烧杯中,静置,观察现象。
现象 悬浮杂质被沉淀下来,浑水变澄清
结论 明矾的作用: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得到蒸馏水以
降低水的硬度, ●在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来 得到软水。
(阅读课本P56【实验3-4】) 硬水软化方法---蒸馏的操作方法
作用:可使硬水中的钙、镁留 在容器内,降低水的硬度,去 除不可溶物质和微生物。
出水
水蒸气
蒸馏水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四单元可能性第2课时可能性的大小(含详细解析)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四单元可能性第2课时可能性的大小(含详细解析)人教版

第四单元 可能性第2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一、填空。

1.如图圆盘中有红色、黄色、蓝色,指针指着( )色的可能性最大,指针指着( )色的可能性最小。

2.下面是李强同学摸球游戏记录。

(共摸了20次,每摸出一个球再放回)下次再摸,摸出( )球的可能性大。

3.如下图,小明闭着眼睛从( )箱中更容易摸到○球,从( )箱中摸到○球的可能性小。

二、选一选。

1.往下面的靶子上投石子,最容易投中黑色区域的靶子是( )。

A B C2.下面是从纸袋中摸30次跳棋的结果(摸出一个棋子后,再放回去摇匀)。

纸袋中再摸一次,摸出( )的可能性大。

记录 次数 白棋正一6红球 正一 6次 绿球正正正14次黑棋正正正正正24A.白棋B.黑棋C.红棋三、在转盘上按要求涂色。

1.转盘①中指针一定停在红色区域。

2.转盘②中指针可能停在红色、蓝色或绿色区域。

3.转盘③中指针可能停在红色、蓝色或绿色区域,并且停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4.转盘④中指针不可能停在红色区域。

(涂色合理即可)四、商店进行有奖销售,要让顾客都能获奖,至少是三等奖,也可能是二等奖或一等奖。

请设计一个转盘,要求是:得到三等奖的人很多,得到二等奖的人不多,得到一等奖的人很少。

五、把8张数字卡片装入袋中,随意摸出一张,要使摸出数字4的可能性最大,数字6的可能性最小,卡片上的数字可能是什么数字?请你填一填。

第四单元 可能性第2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一、填空。

1.如图圆盘中有红色、黄色、蓝色,指针指着( 红 )色的可能性最大,指针指着( 黄 )色的可能性最小。

2.下面是李强同学摸球游戏记录。

(共摸了20次,每摸出一个球再放回)下次再摸,摸出( 绿 )球的可能性大。

3.如下图,小明闭着眼睛从( 乙 )箱中更容易摸到○球,从( 甲 )箱中摸到○球的可能性小。

二、选一选。

1.往下面的靶子上投石子,最容易投中黑色区域的靶子是( B )。

A B C2.下面是从纸袋中摸30次跳棋的结果(摸出一个棋子后,再放回去摇匀)。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我们的呼吸器官》课件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我们的呼吸器官》课件
喉 气管
肺 支气管
_鼻__腔___分为左右两腔,鼻腔中有鼻毛、鼻腔黏膜。 鼻腔有_过__滤___作用,还有给吸进的气体__加__温__、_加__湿___的作用。
呼吸器官
鼻 咽
喉 气管
肺 支气管
__咽__喉__上连口、鼻,咽又下通肺、胃,是连接鼻腔、 口腔和肺、胃的通路。
呼吸器官
鼻 咽
喉 气管
肺 支气管
A.营养物质 B.水 C.氧气
3.下列不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A )。
A.食道
B.鼻 C.气管
4.在人体呼吸过程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 B )后从气
管排出。
A.支气管
B.肺泡
C.鼻腔
5.呼吸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C )。
A.气管
B.支气管
C.肺
三、判断对错
1.我们常用鼻腔吸入和呼出气体,所以鼻腔是人体气体交
换的重要场所。(×)
2.吸入的氧气到达肺泡后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处。
( √)
3.吸人的空气经过气管和支气管后到达肺部。( √ )
4.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后从皮肤排出。 (× ) 5. 空气通过咽、喉后进入气管。 ( √ )
_气__管__及__支__气__管___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分左右两支,呈 树枝状。
呼吸器官
鼻 咽
喉 气管
肺 支气管
_肺___位于胸腔,左右各一,是__气__体__交__换___的主要场所。
呼吸器官
人体支气管的末端连着许多__肺__泡__,肺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人体吸入的__氧__气__从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__二__氧__化__碳___进入肺泡 后从气管排出。

创业创新指导与实训第4单元第2课商业画布

创业创新指导与实训第4单元第2课商业画布
一、什么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如何创造价
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交换价值的过 程。
通俗的说就是企业如何赚钱。
创业创新指导与实训
4.2.1 商业模式画布及应用案例
二、什么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的作用是它能够
帮助创业者理清创业思路,不胡乱 猜测,降低项目风险,确保创业者 找到真正的目标用户群体,进而合 理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工具。
拓展训练
2.能否理解精 益画布《人 生发展之歌》
意义: 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感谢大家观看
广东省技师学院 张珈瑞 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沈玲
的用户提供 将建立一种什
什么样的产 么样的关系? 品和服务?
①客户细分:
谁是你的用 户?你的用 户有什么特 点?
⑥核心资源:
③渠道通道:
你已经具有或
你通过什么
者需要掌握怎
渠道与你的
样的核心资源?
客户接触?
⑨成本结构:
这套商业模式在哪些地方花 钱?成本结构是怎样的?
⑤收入来源:
这套商业模式可以有
哪些收入来源?
创业创新指导与实训
4.2.1 商业模式画布及应用案例
四、应用 案例
1.摩拜单 车的商业 模式画布
关键业务:
重要伙伴:
政府公共 部门,资 本投资方
设计、生产自 行车,投放自 行车,运营管 理客户
价值主张:
为上班族, 大学生群体 提供5公里内
的绿色健康
核心资源: 高效便捷的
运营,设计等 人力资源和生
出行
产车间
客户关系:
摩拜单车
客户细分:
APP
上班族,大
学生以及关
注新事物,
渠道通路:

二年级下册快乐英语四单元第二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快乐英语四单元第二课教学设计

(新蕾)二年级下册快乐英语四单元第二课教学设计Unit 4 Vehicles (2) Let’s chant学习目标一、语言要素(一)词汇by taxi by bus by plane by bike by ship(二)语言目标1、快乐掌握单词:by taxi by bus by plane by bike by ship2、快乐的掌握句型:How do you go to Beijing ? by bus ?Ok.(三)话题呈现:Let’s chant(四)任务设计:Let’s chant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快乐学习How do you go to Beijing ? by bus ?Ok.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了解交通工具。

四、教学重点:How do you go to Beijing ? by bus ?Ok.五、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How 的发音。

六、教具:课件单词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

七、学具:学生自备的单词卡片。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法教学过程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和老师一起唱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teacher.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children.歌曲,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学习新韵文(一)导入:找对子游戏:教师将单词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另外将对应的单词卡扣着放在讲台上,然后让学生逐一上来抽卡片,抽出卡片后先要举给学生们看,然后把黑板上相应的图摘下来并将单词读出来。

(二)学习新韵文韵文一How do you go to Beijing ? by bus ?Ok.1、老师播放一个北京的视频,老师问:我们怎么去北京?How do you go to Beijing ? by bus ?Ok.让学生试着回答:by bus ?Ok.2、板书新韵文:How do you go to Beijing ? by bus ?Ok..(把课题,单词和板书提前写好,打好四线格,单词写在四线格里,句子写在一线格上,用白纸盖上,这样节省时间)3、朗读韵文:How do you go to Beijing ? by bus ?Ok.(老师领读—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老师领读:看老师的手势。

湘美版(2024)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寻找昆虫》精品教案

湘美版(2024)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寻找昆虫》精品教案
生:(学生观看视频)看到了蝴蝶、蜜蜂、蜻蜓。
师:非常棒!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呢?
生:蚂蚁、瓢虫、螳螂。
师:同学们知道的昆虫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昆虫吧。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师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形特征。
2. 教师展示一些昆虫生活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
师:同学们,大家看这些图片,图片上是昆虫生活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昆虫生活的环境非常美丽,有很多花草树木。这些环境为昆虫提供了食物和住所。
生:(学生认真观看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加深学生对昆虫生活环境的认识。
生:(学生认真听讲)
设计意图:介绍寻找昆虫的方法和工具,让学生掌握寻找昆虫的技巧。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寻找昆虫的经验和方法。
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寻找过昆虫呢?如果有,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昆虫的呢?现在我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分享你们的经验和方法。
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二、认识昆虫的生活环境
1. 教师提问:“昆虫生活在哪里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昆虫有很多种类,那你们知道昆虫生活在哪里吗?
生:草丛里。
生:花园里。
生:树上。
师:非常好!昆虫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它们可以生活在草丛、花园、树林、田野等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对昆虫有更全面的认识。
生:(学生认真观看老师示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昆虫的方法。

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artA-let's-learn说课+授课复习课程

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artA-let's-learn说课+授课复习课程
难点:在Where is my…/It’s in/on/under… 句型中运用方位介词。
教学步骤和设计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 热身(Warm-up)、 呈现(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巩固(Consolidation) 四个部分来进行。
(一)热身(Warm-up)
1、Greeting.
2、 Talking.( 出示课件,one picture about Mike)课前导入采用Free talk的形式更有利于学 生从母语环境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通过创设 情境的方式讨论图片问题,自然过渡到新课。
(二)呈现(Presentation)
1、The words
1)学习单词desk、chair:通过询问在zip的房间 看到了什么自然引出单词desk和chair。 2)通过zip的三个问题呈现今天的句型,从而引 出方位介词on、in、under。
3、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内容,我主要采用实 物、图片、单词卡片以及教师丰富的体态语言等 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它们能活化教材,辅助教师 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序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能 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改善信息的传递方式, 增强信息的传递能力,使外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
Unit 4 Where is My Car?
Part A Let’s learn
说 课稿
145269030邱素贞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步骤与设计 结束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出自新PEP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ere is my car ?》,第二课时包括Let’s learn。主要教学五 个单词in、 on、 under、chair 、 desk,并能根据指令 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基于学生学习心 理和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很多相关的知识点采取了分散 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本单元是学生学习 PEP教材过程中,第二次遇到关于方位的话题,是上册运 用英语谈论方位的巩固和延续,为以后学习其他方位词作 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时是单词和句型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方略”根据“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分析 作答;“措施”结合“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和所 学知识分析作答;
1234
解析 答案
兵 强兵之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__军__器__监__
官马由农户保养,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设“ 将 ”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 将一人
监督制造兵器
改革科举 废明经诸科,取士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 编纂教科书(儒家经典),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
取士之法 士 整顿太__学__ 人才
唯才用人 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
提示
史论总结 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 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 政府的财政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减轻了纳税 户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1234
解析 答案
2.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场
设立的机构是
√A.市易务
B.邸店
C.发运使
D.十三行
解析 市易务是王安石变法实行市易法中为管理市场而设立的商业机构, 故A项正确; 邸店属于商人休息与停货的场所,故B项错误; 发运使是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故C项错误; 十三行是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故D项错误。
提示
史论总结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1)理财措施的特点 ①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 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②取消官僚地主的部 分特权。③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 (2)整军措施的特点 ①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 ②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③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 (3)取士之法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农__田__水__利__法__ 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公用水渠须“疏通均济”
国 农
之 法
免役法
又称 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照贫 富等第收免役钱
方__田__均__税__法__ 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
富国之法 商
市易法 均输法 保甲法
在东京设 市易务 ,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 短缺时再卖出 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 发运使 ,按照“徙贵就 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政府把农户编为 保甲 ,农闲练兵,维护治安, 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思维点拨 史论要旨
知识图示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一 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史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①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 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 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 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史料二 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②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传家集》
[史料解读]
①表明王安石企图通过调整封建政府和占有大量财富的大地主、大商人 的关系,来缓和社会矛盾,解决财政困难。 ②体现了王安石的理财观,他主张通过积极开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富国之法有何特点。 提示 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和商人利益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体现了中 小地主和商人的利益。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 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 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史料解读] ①指违法作乱的事情。 ②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 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 (2)据史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提示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第四单元第2课
2020/9/24
目标导航
1.了解王安石受到重用的原因。(重点) 2.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重点) 3.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难点)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起用王安石
解析 “方略”根据材料“民本,法也”“不刑而民善……故无刑也” 可知商鞅主张运用法治立国,推行严刑峻法约束百姓;“影响”从积极 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
1234
解析 答案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答案 方略:立善法;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取士),整顿太 学,以《三经新义》为教材,培养变法人才。
1234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 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 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 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王安石《周公》
1234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 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方略:厉行法治,严刑峻法;影响: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 权;但严刑酷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1.原因 (1) 庆历新政 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王安石给宋仁宗上《言事 书》,提出了变法的设想。 (2)宋神宗 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易错提醒
二、措施及内容
类别
措施
内容
_青__苗__法_ 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1234
解析 答案
3.从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
旧制,增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改革科
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1.(2017·北京西城模拟)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对新法的质疑:“举
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下列属
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
A.私田出现——均田制
√B.商贾囤积——市易法
C.边防危机——将兵法
D.土地兼并——免役法
解析 北宋时,王安石利用政府实行市易法,调节物价,防止商人囤积 居奇,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
主题二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史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 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①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 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 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史料二 以②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 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选拔更具实用性的人才,
故选B。
1234
解析 答案
4.(2017·盐城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 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 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 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 民善。——《商君书·画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