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评价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方法是通过分析个体的营养状况,以评估其营养摄入和代谢情况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健康专家了解个体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
一、体格测量法体格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体脂肪含量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初步了解个体的体重状况、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肥胖问题。
二、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尿液等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蛋白质代谢情况和维生素水平,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三、膳食调查法膳食调查法是通过调查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摄入量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包括24小时回忆法、食物频率调查法和食物记录法等。
通过这些调查方法,可以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能量摄入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膳食不均衡或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
四、功能评估法功能评估法是通过评估个体的生理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功能评估指标包括肌力、肌耐力、肺活量、步态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个体的运动能力、身体功能状况和代谢水平,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运动不足或代谢异常等问题。
五、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将以上各种评估方法综合起来,综合分析个体的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和功能评估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从而全面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综合评估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营养评估方法是通过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功能评估和综合评估等多种方法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健康专家了解个体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营养状况,了解其膳食摄入和营养代谢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营养评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营养状况,并为制定营养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一、主观评估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面对面或者电话等方式,向被评估者提问,了解其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体重变化、饥饿感等信息。
常用的问卷调查工具有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饮食日记等。
这种方法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的营养评估,但存在被评估者记忆不许确、主观性强等缺点。
2. 专家评估法:由专业的营养学家或者医生根据被评估者的体格测量、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信息,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适合于个体的营养评估,但受评估者和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客观评估方法1. 体格测量法:通过测量被评估者的身高、体重、腰围、皮褶厚度等指标,来评估其体脂肪含量、肌肉量和体重变化情况。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有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皮褶厚度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能反映身体形态的变化,不能直接反映营养状况。
2. 实验室检测法:通过检测被评估者的血液、尿液、头发等样本,来评估其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有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维生素、尿液中氮代谢产物等。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是将主观评估方法和客观评估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得出更准确的营养评估结果。
1.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或者指标,对被评估者的营养风险进行筛查。
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等。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但不能直接评估营养状况。
食品营养成分和功能评价的实验方法

食品营养成分和功能评价的实验方法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功能评价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营养摄入至关重要。
为了准确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实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品营养成分和功能评价的实验方法。
1. 体外消化模拟实验体外消化模拟实验可模拟人体消化过程,评估食物在胃和肠道中的消化。
该方法通过模拟胃酸和酶的作用,在一定的温度、酸度和时间条件下,观察食物在模拟消化过程中的变化,以评估其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和可利用率。
体外消化模拟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确定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消化情况,为食品的配方和工艺改进提供依据。
2. 细胞模型实验细胞模型实验是评估食品功能性成分对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
科学家们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特定细胞品系培养在实验室中,并加入不同浓度的食品提取物或功能性成分。
通过观察细胞生长、代谢、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变化,确定食品的功能性成分对细胞的影响程度。
这些实验可以评价食品对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功能性特性,有助于开发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和药物。
3. 动物实验证明动物实验证明可评估食品对动物生长、免疫功能、内分泌调节等方面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们将特定的食品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观察动物的体重变化、血液生化指标、器官功能等,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通过这些动物实验证明,科学家们可以评估食品对动物营养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其对动物健康的益处。
这些实验证明为人类食品安全和营养评估提供了参考。
4. 人体实验人体实验是评估食品在人体内的影响和效果的最直接方法。
科学家们通过招募志愿者,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观察特定食品摄入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例如,在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科学家们通过测量被试者的血糖水平,评估特定食品对血糖代谢的影响。
人体实验可以更直接、准确地评估食品成分和功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但由于涉及人体,应严格遵循伦理原则和实验安全规范。
综上所述,食品营养成分和功能评价的实验方法包括体外消化模拟实验、细胞模型实验、动物实验证明和人体实验。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其营养状况是否健康,是否存在营养缺乏或过剩的问题,并为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营养学领域,营养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医生和营养专家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预防和治疗与营养相关的疾病。
营养评估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体格测量法、生化指标法、膳食调查法和临床评估法。
1. 体格测量法:体格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腰臀比等。
例如,根据BMI值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体重不足、正常、超重或肥胖等问题。
体格测量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的人群调查。
2. 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尿液或其他生物样本中的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个体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和代谢情况。
生化指标法可以提供比体格测量法更准确的营养评估结果,但需要实验室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支持。
3. 膳食调查法:膳食调查法是通过询问个体的膳食摄入情况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24小时回忆法、食物频率问卷法和食物记录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个体的能量摄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以及膳食结构等信息。
膳食调查法能够提供个体的膳食行为和习惯,帮助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
4. 临床评估法:临床评估法是通过对个体的症状、体征和疾病史进行评估来判断其营养状况。
例如,皮肤干燥、脱发、贫血等症状可能与蛋白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有关。
临床评估法可以提供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发现与营养相关的问题。
综合使用以上多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
不同的评估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根据特定人群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体重、身高、日常饮食摄入量、生物化学指标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的一种方法。
营养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发现潜在的营养不良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一、体重评估体重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体重评估方法有体重指数(BMI)和体重变化率。
1. 体重指数(BMI):BMI是通过计算个体的体重与身高的比值来评估个体体重状况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身高(m)^2。
根据BMI值的大小,可以将个体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四个分类。
2. 体重变化率:体重变化率是通过比较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体重变化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计算公式为:体重变化率 = (当前体重 - 初始体重)/ 初始体重 × 100%。
根据体重变化率的大小,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肥胖问题。
二、身高评估身高是评估个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身高评估方法有身高百分位和身高标准差。
1. 身高百分位:身高百分位是通过将个体的身高与同龄人的身高进行比较,来评估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
根据个体的身高百分位,可以判断个体的身高是否低于或者高于同龄人群的平均水平。
2. 身高标准差:身高标准差是通过将个体的身高与同龄人的平均身高进行比较,来评估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
根据个体的身高标准差,可以判断个体的身高是否低于或者高于同龄人群的平均水平。
三、日常饮食摄入量评估日常饮食摄入量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日常饮食摄入量评估方法有食物频率调查法和24小时膳食回顾法。
1. 食物频率调查法:食物频率调查法是通过问询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各种食物的摄入频率和量来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通过分析个体的食物频率调查表,可以了解个体是否存在饮食不均衡或者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问题。
2. 24小时膳食回顾法:24小时膳食回顾法是通过问询个体在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量来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以了解其营养状况是否正常,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营养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改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并对其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体格测量法体格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其中,身高、体重是最常用的指标,可以用于计算体质指数(BMI)以及评估肥胖和消瘦的程度。
腰围则常用于评估中心性肥胖的风险。
体格测量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营养评估。
然而,由于体格测量法无法直接反映个体的体脂肪含量和分布,因此对于肌肉发达的人群或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其评估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二、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特定指标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和代谢情况。
生化指标法具有高度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以提供较为精确的营养评估结果。
然而,生化指标法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因此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营养评估。
三、饮食调查法饮食调查法是通过对个体的饮食摄入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饮食调查方法包括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法和食物记录法等。
饮食调查法可以全面了解个体的饮食结构、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提供依据。
然而,由于饮食调查法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报告,存在记忆偏差和主观性的问题。
此外,饮食调查法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四、临床评估法临床评估法是通过对个体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评估来判断其营养状况。
临床评估法主要包括全身检查、皮肤、黏膜、头发、指甲等外观特征的观察,以及病史、症状、体征等的询问和记录。
临床评估法可以快速初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对于特殊人群如病患、老年人等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对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它是了解营养状况、制定营养干预措施以及评估干预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一、体重指数(BMI)评估法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一种常用的衡量体重与身高关系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身高(m)^2。
根据BMI值,可以将个体分为不同的营养状况类别,如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等。
一般来说,BMI值在18.5以下为低体重,18.5-24.9为正常体重,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二、腰围评估法腰围评估法是通过测量腰围来评估腹部脂肪堆积情况,从而判断个体的肥胖程度和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即属于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三、膳食记录评估法膳食记录评估法是通过记录个体的饮食摄入情况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个体需要记录每天所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和时间,并计算每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根据膳食记录的结果,可以评估个体是否摄入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四、生物化学指标评估法生物化学指标评估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生物体内的特定物质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物化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血浆肌酐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维生素缺乏等情况。
五、体格测量评估法体格测量评估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肌肉质量、皮脂厚度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例如,通过测量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BMI;通过测量皮脂厚度可以评估体脂肪含量;通过测量肌肉质量可以评估个体的肌肉状况。
六、营养问卷评估法营养问卷评估法是通过让个体填写营养问卷来评估其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问卷内容包括个体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膳食多样性、饮水情况等。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标题:营养评估方法引言概述:营养评估是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的过程,是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科学的营养评估方法,可以全面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指导和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
一、主观评估方法1.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了解个体的饮食习惯、运动量、健康状况等信息。
1.2 24小时回顾法:让被评估者回忆过去24小时的饮食情况,了解其摄入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情况。
1.3 饮食记录法:被评估者在一段时间内详细记录自己的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等。
二、客观评估方法2.1 生物学指标: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标本中的营养素水平,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
2.2 体重指数(BMI):通过计算个体的身高和体重比例,评估其肥胖程度和营养状况。
2.3 皮褶厚度测量法:通过测量个体的皮下脂肪厚度,评估其脂肪储备情况。
三、功能评估方法3.1 身体成分分析法:通过测量个体的体脂率、肌肉量等身体成分指标,评估其身体组织的营养状况。
3.2 营养素代谢率测定法:通过检测个体代谢率的变化,了解其对不同营养素的利用情况。
3.3 营养素缺乏症状评估法:通过观察个体是否出现特定的营养素缺乏症状,评估其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情况。
四、综合评估方法4.1 联合应用多种评估方法:结合主观、客观和功能评估方法,全面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4.2 多学科团队评估:由营养学家、医生、护士等多个专业人员组成团队,共同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4.3 定期评估和跟踪: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并跟踪个体的营养状况变化,及时调整膳食和营养干预方案。
五、营养评估方法的应用5.1 个体膳食指导:根据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膳食指导,帮助改善个体的营养状况。
5.2 群体营养干预:通过对群体的营养评估,发现群体的营养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5.3 科学研究支持:营养评估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指导个体的膳食和营养干预,还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
营养评价
✓ 营养评价及营养风险筛查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过合适的营养评价方法和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了解或评判患者营养状况,预测是否存在或潜在与营养因素相关
的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 ✓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是否需要给予患者恰当的营养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结果评价
严重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 轻度营养不良
正常 超重 肥胖
体重变化率评价标准
时间
一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中度体重丢失
1%-2% 5% 7.5% 10%
重度体重丢失
>1%-2% >5% >7.5% >10%
人体测量
体质指数(BMI):用于成人或肥胖儿童 公式:BMI=体重(kg)/身高2(m)
敏感性<0.5kg,测定前须先标定准确。
• 临床上最常用的体格检查指标,体重是机体脂肪组织、瘦组织群、水和矿物质的总和。 身高>165cm,年龄<40岁
• 体重的变化,主要是瘦组织群和水分的变化,脂肪组织变化不显著。 • 短时间内体重变化是体液的变化,是反映体液平衡的最佳指标。
理想体重=身高-105cm 身高≤165cm,年龄≥40岁 理想体重=身高-110cm
瘀斑
维生素 C、维生素 K
光感 性皮炎
烟酸
伤口 不愈
锌、维生素 C
阴囊 湿疹
维生素 B2
头发
变细
蛋白 质
脱发
蛋白 质、锌
指甲
横向 脱色
白蛋 白
舟状 指
铁
眼
夜盲
维生素 A、锌
结膜 炎
维生素 B2
角膜 软化
维生素 A
口
牙龈 出血
维生素 C、维生素 B2
舌炎
烟酸、维生素 B6、维生素 B2
舌乳 头萎缩
铁
味觉 减退
01
临床检查
第一部分
营养评价——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是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来发现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膳食调查
病史
临床检查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精神史
用药史 生理功能史
营养评价——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是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来发现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膳食调查
病史
临床检查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精神史
用药史 生理功能史
和吞咽能力、胃容量的改变
简单营养评价问卷(SANQ):国际 上常用的一种通过膳食调查问卷进行 营养评价的方法。准确性和特异性好, 适用于社区和门诊人群调查。
二பைடு நூலகம்病史
• 正确采集病史有助于发现已存在的营养 不良各种表现。
• 疾病史包括急、慢性疾病回顾以及既往 营养丢失情况。
有无厌食
病史
食物禁忌
食物过敏或 不耐受
循环系统(心力衰竭、冠心病、肠 进食呼吸困难、胸痛、腹痛、自 系膜动脉血栓、慢性阻塞性肺病) 理能力减退、心脏病特殊饮食
内分泌系统(甲亢、糖尿病、嗜铬
细胞瘤)
代谢增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慢性感染(结核、骨髓炎、亚急性 代谢增加、细胞因子增加、食欲
心内膜炎、肺脓肿、艾滋病)
减退、自理能力减退
神经运动系统(类风湿关节炎、骨 细胞因子增加、自理能力减退、
进食困难或 食欲减退
进食量改变
营养物质摄入量减少是营养 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吸收不良 消化障碍
体重下降是营养不良最重要 的临床表现
影响营养状况的主要疾病
系统(疾病)
机制
消化系统(幽门螺杆菌、胃酸过少 食欲减退、吞咽困难、腹胀、消 、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胰 化不良、腹泻、吸收不良、便秘 腺功能不全、慢性肝病、结肠炎) 、细胞因子增加
膳食调查
病史
临床检查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精神史
用药史 生理功能史
体格检查:
• 肌肉萎缩 • 毛发脱落 • 皮肤损害 • 水肿或腹水 • 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体征 • 必需脂肪酸缺乏的体征
部位 临床表现
可能营养素缺乏
一般情况
消瘦
热量
佝偻 病
钙、维生素 D
皮肤 干燥、鳞屑
锌、 必需脂 肪酸
角化 过度
维生素 A、维生素 C
营养评价
✓ 营养评价通过临床检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人体组成测定以及多项综合营养评价等主观和客观的指标或手段, 判定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估计营养不良所致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
✓ 营养评价是临床营养治疗的基础,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包括获取食物史,病史,目前临床状况,人体测量数据, 实验室数据,物理评估,机体生理功能及活动能力,为制度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关节炎、帕金森病、脑卒中)
吞咽困难
三. 精神史
• 酒精依赖
• 抑郁症(情感淡漠,食欲减退, 滥用药物)
四. 药物史
五. 生理功能史
• 药物不良反应是体重下降原因之一
• 生活无法自理是营养不良危险因
• 10%老年住院患者有多种药物史
素
• 认知障碍(VB12缺乏导致痴呆) • 被害妄想(摄入不足)
营养评价——临床检查
一.膳食调查
• 记录一段时期内每日、每餐摄入食物和饮料的重 量,进行实物频率问卷调查。
• 多采用24h膳食回顾或3天连续食物称重法,应 该同时考虑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将能量、蛋白质 和微量元素等以DRIs进行比较。
• 膳食评价可在病人入院早期发现营养问题,给予 营养支持,改善病人预后。
✓ 饮食习惯 ✓ 食物摄入量 ✓ 患病前后食物摄入种类变化 ✓ 有无胃肠道症状以及食欲、咀嚼
锌、维生素 A
颈部 甲状腺増大
碘
腮腺 增大
蛋白 质
02
人体测量
第一部分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通过无创性检查,了解机体的脂肪、肌肉储备,用于判断营养不良、监测治疗、提示预后。常用指标包括体重、身高、 皮褶厚度、肌围等。
体重(BW):
• 体重的测定须保持时间、衣着、姿势等方面的一致,对住院病人应选择晨起空腹,排空大小便后,着内衣裤测定。体重计的
扰。
• 儿科用身高别体重(W/H)判断急性营养不良及其程度,用年龄别身高(H/A)判断是否存在慢性营养不良及其程度。
人体测量
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 实际体重/理想体重X100% 体重变化率(%)=(通常体重kg-实测体重kg)/通常体重kgX100%
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结果
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 百分比% <60 60-80 80-90 90-110 110-120 >120
• 较长期的体重改变则是机体组成改变造成的,反映总体营养状况的改变。
• 3-6个月内非自愿的体重减轻是评价机体营养状况非常有价值的指标,体重减轻小于5%,属于轻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大于
10%则为重度营养不良。
• 肿瘤、慢性肝病,肾衰竭等患者因为水肿,腹水,应用利尿剂和腹膜透析等因素引起体内水的变化,导致体重的测定受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