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加减法的验算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师: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点击课件:出现验算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导语】《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后,⽬的是要学⽣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提⾼学⽣计算的正确率。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法的交流、让学⽣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

3、让学⽣⽤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体验加减法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理解理解验算⽅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师先给同学们说⼀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他们⼀起去商店的图⽚)东东要参加学校举⾏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设计意图】⽤买东西的⽣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

⼆、探究新知 1、师:点击课件,出⽰东东说的⼀句话(我们买了⼀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个问题吗? 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 (学⽣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共多少钱?)当学⽣说出⼀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共多少钱?时教师⽤屏幕显⽰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让学⽣⾃⼰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放⼿让学⽣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是学习的主⼈。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 教师让学⽣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独⽴计算买⼀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共要多少元?师⾯批学⽣答案,个别学⽣应给予指点,课件出⽰: 讲解之前先处理学⽣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验算呢? 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验算)说教材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验算)说教材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说教材第八中学李炜一、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二、教材分析我说教材的内容选自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中《加、减法的验算》。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首先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由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的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能正确验算⏹引导学生感受验算方法的多样性,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以有意注意为主,易于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

依据对新课标的认识,数学教学应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贴近生活这一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创设情境,激疑设思。

2、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3、实践应用,回归生活。

四、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节教学内容是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1)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

(2)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3)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都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减法的验算》导学案教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减法的验算》导学案教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减法的
验算》导学案教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减法的验算》导学案教学案
《减法的验算》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班级:三年级(1) 班姓名:指导老师:审核人签字:
学习目标:
1.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2.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乐趣,培养自信心。

学习重点:掌减法法的验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减法的互逆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生发问题】
自学引导:使学生知道减法的验算方法,并体会算法多样化。

任务:减法验算
1、自学课本28页例2,减法的验算可以用()或()。

2、验算下列计算正确吗?
406-168=238 验算()
500-247=353 验算()
3、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理解验算的意义,用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

(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减法的验算方法:
想一想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大家来帮忙
【巩固训练,重点回顾】
训练方法:独立完成。

1、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548-237 = 689-346 = 310-207 =
2、比685少398的数是多少?
【拓展延伸,难点提升】
填表:
加数 724 615
加数 189 278 和 721 45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验算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验算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加减法的验算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谁愿意说一说。

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

生2:......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200-183=17(元)2 0 0- 1 8 31 7师:小明说什么?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减法的验算合作学习探究新知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 7 8 0 4 6 4- 2 8 - 5 1 - 2 2 31 2 9 7 3 9 2 4 1●全课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⑤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说课稿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说课稿《加法的验算》说课稿1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是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1、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加法验算部分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加减法验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基础上学习的。

而且验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还会影响到今后计算的准确率。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3、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一年级时学生就能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本节课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4、教学目标: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5、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课的重点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而准确地进行加法验算和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适时的评价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这一点。

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索发现的机会和条件。

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验算的作用,并初步掌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三、说学法:教学中让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加减法的验算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Calculation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

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

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

师: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1 3 5+ 4 81 8 3师:看小精灵说什么?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加法的验算合作学习探究新知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

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

③数学门诊部。

④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32 92 5 9+6 2+ 4 6 4+ 1 4 81 3 78 4 33 0 7●全课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2.3加减法的验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2.3加减法的验算
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一个
加数
注意:在进行运算时, 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 结果抄上,而要认真 地加一遍,真正起到 验算的目的。
妈妈付了200元钱,那阿姨 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呢?
200-183=17(元)
200 -183
17
答:应该找给妈妈17元钱。
减法的两种验算方法: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减法的验算
根据137+254=391, 请你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根据487-226=261, 请你写出一道加法算式 和一道减法算式.
一套动力服和一双 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135+48=183(元)
135 + 48
183
答:一共要183元
1、
48+135=183
2、
183-135=48
加法的两种验算方法: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
填表格: 加数 485 65数 6003 654
减数 495

5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验算
学习目标
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课文讲解
主题图,两幅有连续情境的图,妈妈购物在付钱。

图1:妈妈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

图2:售货员找给妈妈17元。

小朋友在想:“找的钱对不对呢?”由此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需要,引入验算的教学。

例1,针对“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的计算结果,聪聪问:“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同学们通过计算讨论提出了三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例2,学习减法的验算。

聪聪问“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同学们提出了两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即:(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妈妈带李明去买衣服,她付了200元,说:“我买了一套运动服要135元,一双运动鞋要48元。

”售货员说:“找您17元。

”李明在想:“找的钱对不对呢?”教师问:售货员是怎样计算的?孩子说:她要算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列式计算135+48=183(元)。

再算出“应该找给妈妈多少元?”列式计算200-183=17(元)。

教师又问:怎样检验她的计算结果?有的孩子想到再算一遍,两次计算结果相同,就认为是正确的。

有的孩子想到用原来的算式改编出新的竖式,通过计算新的竖式进行检验。

对于135+48=183。

⑴用48+135写竖式,得数是183,可认为原来的计算是正确的;得数不是183,要对两个算式进行审查。

⑵用183-135写竖式,
得48,判对;不是得48,再查。

⑶用183-48写竖式,得135,判对;不是得135,再查。

对于200-183=17。

⑴用200-17写竖式,得183,判对;不是得183,再查。

⑵用17+183写竖式,得200,判对;不是得200,再查。

教师说:原来的算式改编出新的竖式,通过计算新的竖式进行检验,数学上把这样做法叫做验算。

“做一做”。

题意:先计算出式题的结果,再进行检验。

让孩子独立完成,把各种验算方法都写出来。

在验算的过程中学会验算,如同在游泳中学游泳一样。

让孩子读例1和例2的内容,并把验算的竖式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让孩子写出横式和竖式上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在验算的竖式里写出原来的名称。

如再说一说: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一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思考题。

可以这样想:
第一步,和的千位是1。

第二步,0不能做加数,也不能在和的个位、十位,所以只能是和的百位。

第三步,如果百位上的加数是2和8,剩下的3、4、5、6、7、9不能组成两个加法算式。

如果百位上的加数是3和7,剩下的数有2+6=8和4+5=9。

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是3,根据排列原理有4种填法;百位是7,也有4种填法。

如果百位上的加数是4和6,剩下的数有3+5=8和2+7=9,同理,也有8种填法。

所以,本题一共有16种填法,如437+652=1089。

习题解析
第1题,三位数的加减计算。

可以要求孩子先计算,再验算。

第2题,让孩子先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算,然后再找出错处,最后改正。

第3题,应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计算,再填表。

先孩子独立解答,再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第4题,应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填空。

可以先让孩子独立解答,再说说是怎样填出来的。

如第1小题,可以想个位4-1=3,十位2+7=9,百位4+4=8。

第2小题,个位13-4=9,十位9-6=3,百位8-3=5。

第3小题,有多种填法。

拓展与提高
奇妙6174。

任意一个四位数字,只要4个数字不完全相同,把各位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再从小到大排列,然后用大数减小数;用上述办法重复多次,最后终能得到6174这个数。

例如:1234这个数,我们用下列步聚运算:
4321-1234=3087,8730-0378=8352,8532-2358=6174。

请孩子写几个四位数,按要求试一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