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合集下载

聊一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聊一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聊一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表时间:2019-09-05T17:26:41.0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李直[导读] 大家可能听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这个词组会比较陌生,其实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四川省西充县人民医院,637200)大家可能听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这个词组会比较陌生,其实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当人体手、前臂或者上臂以及肩部位置需要进行临床手术时,可以将局部的麻醉药注射到我们的臂丛神经干周围,这样可以用来麻醉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这种新的麻醉方法被称为臂丛神经组织麻醉,也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的麻醉方法之一。

随着近年来,相关医学专家对神经阻滞的不断研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逐渐成为许多学者研究、探究的重点,对进行了一些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意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阻滞麻醉的方式,也为临床手术麻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不但麻醉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小,它不仅仅可以用于手术麻醉,同时也可以被用来缓解某些疾病或术后疼痛的情况。

臂丛神经阻滞的神经路径入口是从人体的颈椎横突位置到腋窝下的数厘米处,也是臂丛鞘的必经路径,这个过程中所经过的各段神经都可都成为臂丛阻滞的入口,可以进行单次的射麻醉,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的阻滞。

现在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一些并发症情况,方便大家更好的学习关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知识。

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的方法及特点1.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人体肩部和上臂手术,也是麻醉方法的最佳选择。

首先要保证患者去掉枕头,平卧在病床上,并且要求患者保持头部微微抬起,可以保持颈部侧曲状或是为患者的侧肩位置垫上薄枕,保证患者上肢紧贴身旁。

进行麻醉穿刺的部位选在第六颈椎水平处,同时左手食指将患者的皮肤固定,右手持7G注射针头,找准锁骨上1~1.5cm处位置,进行麻醉剂进针,若进行时,患者有明显异常感,则证明位置较为可靠,证实定位无误,即可注药,同时要用手指压迫穿刺的位置,以便药液能够有效向下扩散;若患者无异感表现,就要缓慢进针。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定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丛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上肢、肩关节手术可应用臂丛神经阻滞。

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者不宜选用,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不宜穿刺。

三.操作规范:1.检查麻醉机、监护仪、抢救药品及物品齐全。

2.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3.确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后进行操作。

(1)肌间沟法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2)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沿肌间沟下移,直到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手指下压患者出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4)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操作者持穿刺针在穿刺点垂直缓慢进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6)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

注药过程中也要回抽,同时观察病人反应,以便及时发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7)不宜同时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2)经锁骨上法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2)锁骨上缘的中点部位,认真摸清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点。

以此点为准,在其外侧0.5cm、上1cm处做好标记,即为穿刺点。

如果恰好有颈外静脉通过此点,将穿刺点稍向外移3)操作者左手食指按住锁骨下动脉,右手持穿刺针刺入,而后向内、下、后方向缓缓刺入1~2.5 cm(其方向相当于指向第三胸椎椎体)。

针刺入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表示针尖已接触及臂丛神经,应稳妥地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血或无气后,缓缓注入麻药,注药中需随时做抽吸试验。

如果在刺入过程中遇到骨质,即为第一肋骨,随即可将麻药注在第一肋骨面上,而不必勉强寻找异感,否则胸膜、肺组织或大血管损伤的机会大增。

(3)腋路法1)病人取仰卧,患侧肩下垫薄枕,患肢外展并外旋90°,前臂90°屈曲,完全暴露腋窝。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预防与急救护理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预防与急救护理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预防与急救护理【摘要】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但在一些情况下会发生毒性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风险。

了解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重要性,对于提高麻醉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毒性反应的发生机制,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急救护理措施。

在发生毒性反应时,及时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迅速实施急救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文章同时强调了在应对毒性反应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毒性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毒性反应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都应该重视这一点。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毒性反应、预防、急救护理、发生机制、预防措施、急救护理措施、迅速处理、注意事项、有效预防、及时处理。

1. 引言1.1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重要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可用于上肢手术和疼痛管理。

虽然这种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包括毒性反应的发生。

毒性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及时预防毒性反应的发生可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

对毒性反应的及时处理也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治疗所需的费用和时间成本。

临床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务必加强对毒性反应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也是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职业责任的重要体现。

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处理,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毒性反应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正文2.1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发生机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局部麻醉药物在注射或扩散过程中超出了安全范围,导致药物在心血管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效应。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注射: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注射部位,确保麻醉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 并发症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感染:可能导致 局部感染、脓肿

气胸:可能导致 气胸、呼吸困难

神经损伤:可能 导致感觉异常、 运动功能障碍等
出血:可能导致 局部出血、血肿

药物过敏:可能 导致过敏反应、
休克等
处理方法
1
密切观察患者情 况,及时发现并
02
超声引导:利用 超声设备,实时 观察穿刺针位置
03
神经刺激:通过 刺激神经,判断 穿刺针是否到达
目标位置
04
麻醉效果评估: 观察患者麻醉效 果,调整穿刺针
位置和剂量
穿刺方法
定位:确定穿刺 麻醉:局部麻
点,通常在腋窝、 醉,减轻穿刺 锁骨上窝或肩胛 过程中的疼痛 骨上窝
01
03
注射:将麻醉 药物注入臂丛 神经,达到麻 醉效果
E 肩袖损伤:缓解疼痛, 改善肩关节功能
F
肩关节脱位:缓解疼 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禁忌症
严重心肺 功能不全
凝血功能 障碍
局部感染 或皮肤破

过敏体质 或对麻醉 药物过敏
孕妇或哺 乳期妇女
患有严重神 经系统疾病 或精神疾病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 操作方法
定位方法
01
体表标志:根据 患者体表特征,
确定穿刺点
麻醉效果和持续时间
01
麻醉效果: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有效地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02
持续时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麻醉 药物的种类而异,通常在1-2小时左右,最长可达4-6小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 适应症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预防与急救护理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预防与急救护理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预防与急救护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局部麻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应用于上肢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如果穿刺时穿刺针误入动脉致局麻药直接注入动脉内则可出现局麻药中毒反应,轻者出现头晕、头疼、耳鸣、胸闷,继而出现紧张、烦躁不安等精神变化,重者出现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牙关紧闭、抽搐等症状。

我科2018年7月发生1例在臂丛麻醉穿刺过程中出现的局麻药中毒反应,因抢救及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關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预防;护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人为成年男性,术前诊断为桡尺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桡尺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术者入手术室后,立即开通静脉通道后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后病人表现兴奋不合作、面肌痉挛,出现了言语不清、针刺部位皮肤周围发红、肌肉抽搐、牙关紧闭、口唇发绀、意识散失、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惊厥发作等局麻药中毒症状。

1.2抢救方法:发现症状后迅速开放气道,给予面罩加压吸氧,严密监护各项生命体征,惊厥发作给予镇静药,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1.3预防护理:巡回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了解病人的相关信息以及所有的病史,同时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介绍手术和麻醉相关内容尽可能消除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心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制定手术中的重点观察内容。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对手术室常备各种抢救药品及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核对无误,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巡回护士要热情耐心地接待患者,在做手术准备的同时要将有关手术的每一项操作主动和蔼的向患者做好解释,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麻醉开始前,向患者仔细讲解麻药的相关毒副作用患者发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用药,维持呼吸和循环在最短的时间进入抢救程序。

外周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外周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外周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不同部位的阻滞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一些共性。

其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局麻药中毒、短暂性神经损伤、严重神经损伤和感染。

局麻药中毒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详见《局部麻醉药全身毒性反应防治快捷指南》。

短暂性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大约为8~10%。

其临床表现为超出局麻药作用时间的神经麻痹,表现为阻滞侧肢体麻木、感觉改变、无力等。

一般在2个星期内可自行恢复。

处理措施包括神经营养、理疗等方法,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使用异感法行神经阻滞、避免使用长斜面针、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时避免在电流阈值小于0.2时给药、避免高注射压力给药、使用超声引导时避免神经内注射等。

严重神经损伤是比较罕见的并发症,但也需要引起重视。

其常见原因为神经束膜内注射、靶神经术前存在亚临床损伤等,多为复合因素。

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持久受损,处理措施与短暂性神经损伤相似。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在深度镇静下行外周神经阻滞、避免给药时出现异感或阻力过大、选择局麻药最小的有效浓度和剂量等。

感染是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常见原因为操作时无菌条件不够、穿刺部位附近感染有感染灶等。

高危因素包括ICU患者、导管放置大于48小时、没有预防性抗生素、股区和腋区、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预防感染等。

临床表现:局部可能出现出血或血肿。

在J.J。

Pandit等人的研究中,颈丛阻滞血肿的发生率为7%。

处理措施:给予足够的压迫时间(3~5分钟)。

如果损伤了颈外静脉、颈动脉或椎动脉,需要及时处理。

如果血肿较大,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预防:正确定位和操作,使用超声引导能够降低损伤血管的风险。

3.神经损伤常见原因:神经被针头刺伤或压迫。

临床表现:可能出现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等神经损伤的症状。

处理措施:如果神经损伤较轻,可以观察和等待恢复。

如果神经损伤较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到臂丛神经干旁,暂时地阻断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称臂丛神经阻滞。

第一节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适应上肢各类型手术、肩关节整复术和镇痛治疗。

2.禁忌证:(1)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

(2)病人不合作。

第二节麻醉前准备(1)准备麻醉器具及插管抢救用具。

(2)按需选择局麻药。

(3)麻醉前可给苯巴比妥钠,以利于镇静,预防或减轻局麻药中毒。

第三节实施方法1.肌间沟阻滞法(1)定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上肢紧贴体旁,显露患侧颈部。

先令病人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肉即前斜角肌,其后缘还可摸到一条大小相同的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即为肌间沟,臂丛神经经过此沟下半部。

(2)穿刺点:于锁骨中点上1~2横指(约2~3cm)处可触及前、中斜角肌的间隙,此处即为穿刺点。

在该点用力向脊柱方向重压,若病人诉手臂麻木、酸胀或有异物感,即可定位。

如病人肥胖或肌肉欠发达,离锁骨上2cm~3cm处的肌间沟为穿刺点。

(3)麻醉操作:颈部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持3~4cm的22G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并略向下和向后方推进(相当第七颈椎方向),穿过浅筋膜后有突破感,在横突附近找异感,出现异感为较可靠的标志。

若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方向和深度正确,也可取得良好阻滞。

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一次注入局麻药20~25ml。

2.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1)定位:病人仰卧,患肢外展90度,屈肘90度,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举手,呈行军礼状,使腋窝完全暴露。

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博动,再沿动脉上摸至胸大肌下缘处动脉博动点,取动脉博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2)麻醉操作:皮肤常规消毒铺巾,摸到腋动脉最高点,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22G穿刺针(或5号半针头),斜向腋窝方向动脉旁刺入;穿刺针与动脉呈20度夹角。

缓慢推进,直到出现刺破纸样的落空感,表明针尖已刺入腋部血管神经鞘内;松手,若针随动脉博动而左右摆动,左手即可固定好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30~35ml。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预防与急救护理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预防与急救护理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预防与急救护理1. 引言1.1 介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现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技术,常用于上肢手术和疼痛管理。

即使在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操作下,毒性反应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

毒性反应是指在局部麻醉药剂经血管吸收后,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毒性效应的过程。

这些毒性反应可能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危害。

毒性反应的主要表现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兴奋和心血管系统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表现可以包括恍惚、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神经兴奋则表现为痉挛、抽搐和意识丧失;心血管系统异常则可以导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这些症状一旦发生,需要立即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才能避免进一步恶化。

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毒性反应的现象有着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1.2 阐述毒性反应对患者的危害毒性反应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对患者的危害不容忽视。

毒性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在发生毒性反应时,患者常常会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皮肤发绀等症状,需要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毒性反应对患者的危害不仅体现在生命安全方面,还可能对患者的长期健康造成影响。

毒性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损伤、肌肉痉挛、感觉异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及时预防和有效处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毒性反应,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认识到毒性反应的危害性,医护人员才能更加重视预防和处理毒性反应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正文2.1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常见毒性反应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引发一些毒性反应。

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局部麻醉药的毒性作用、神经损伤、过敏反应等。

局部麻醉药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局部感觉异常、肌肉无力、呼吸抑制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臂丛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1.局麻药毒性反应
局麻药用量过大或误入血管
2.出血及血肿
各径路穿刺时,均可能分别刺破颈内外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静脉,从而引起出血。

如穿刺时回抽有血,应拔针压迫局部止血,然后改变方向再穿刺。

3.霍纳氏(Horner)综合证
多见于肌间沟阻滞,主要是星状神经节受阻滞所致,临床症状表现为同侧眼睑变小、瞳孔缩小、眼球后退、颜面少汗、潮红等症状。

一般不须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4.膈神经麻痹
多发生于锁骨上法和肌间沟法,可出现胸闷、气短、通气量减少。

处理:吸氧或扶助呼吸。

5.声音嘶哑
可发生于肌间沟及锁骨上法,主要是喉返神经阻滞所致,所以在麻醉操作时,注射局麻药压力不要过大,药量不宜过多,在两侧阻滞时尤应注意。

6.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
肌间沟法进针过深,穿刺针从椎间孔进入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发生全脊麻。

应立即抢救,处理抢救措施同硬膜外并发症。

7.气胸
阻滞后病人出现憋气感时,要考虑有气胸可能,X线检查可确诊。

处理:气胸<20%可卧床休息,对症处理,密切观察,待其自然恢复;>20%应使用闭式引流术或抽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