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包法利夫人》爱玛悲剧命运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

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

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一、本文概述《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这篇文章旨在深入剖析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经典小说《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爱玛的爱情悲剧。

本文将首先概述《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然后聚焦于爱玛这一角色的爱情经历,探讨其悲剧的成因、发展和影响。

通过对爱玛爱情悲剧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以及福楼拜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简要介绍《包法利夫人》的故事梗概,包括主人公爱玛的成长背景、婚姻生活以及她所追求的爱情理想。

本文还将概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为后续分析爱玛的爱情悲剧提供背景铺垫。

通过这一概述,读者可以对《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这篇文章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深入探讨爱玛的爱情悲剧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奠定基础。

二、爱玛的理想爱情与现实生活的冲突《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源于她理想中的爱情与现实生活的深刻冲突。

她所追求的是一种充满浪漫与激情的爱情,然而,这种理想化的爱情观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爱玛从小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对爱情抱有极高的期待。

她期待中的爱情是热烈而充满激情的,是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相通的完美境界。

然而,她的丈夫包法利先生却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医生,他的爱情和生活都缺乏她所追求的浪漫与激情。

这使得爱玛在婚姻生活中感到极度的不满和失望。

为了追求她心中的理想爱情,爱玛不惜背叛婚姻,与情人罗道尔夫和莱昂发生关系。

然而,这两个情人都没有满足她对爱情的幻想。

罗道夫虽然有着浪漫的外表,但他的内心却是自私而冷酷的,他对爱玛的爱情更多的是出于占有和欲望。

而莱昂则是一个没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年轻人,他对爱玛的感情更多的是出于新鲜感和刺激。

这两个情人都没有给爱玛带来她所期待的爱情,反而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

爱玛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理想化的爱情观在现实面前往往难以实现。

简析造成_包法利夫人_中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

简析造成_包法利夫人_中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

摘要: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一位资产阶级女性因不满夫妻生活的平淡无奇而通奸,最后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主人公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资本主义教育;悲剧;爱情价值观;社会环境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6-0140-02在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是19世纪法国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小时候在修道院接受过教育,从小对爱情充满了绮丽的幻想。

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刚死了妻子的医生――夏尔·包法利。

夏尔非常爱他的新妻子。

可是爱玛觉得夏尔不够浪漫,不懂艺术,不是她心目中的青蛙王子,逐渐厌恶起他来。

她背着夏尔跟一个情场老手――罗多尔夫私通。

他俘虏了她,演出了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偷情故事。

她让他带她走,他才没那么傻,他抛弃了她。

后来她又跟一学法律的年青人――莱昂私通,这一次,她俘虏了他,她尽情享受通奸的快乐,她的生活越来越放荡,她的灵魂越来越堕落。

她追求奢侈的生活,不停地买新衣服,新饰品,不知不觉中上了奸商――勒乐的当,她负债累累,被告上了法院。

她向她的两个情夫求助,可是他们都漠然不见,躲到一边。

绝望的爱玛服毒自杀。

爱玛从一个聪明伶俐,天真纯朴的小女孩,发展到堕落的荡妇,最后绝望地服毒自杀。

这是一个悲剧,但是这个悲剧的背后又似乎隐藏着必然性。

1资本主义教育的悲剧包法利夫人其实是一个可怜的人,她的一生掌控在别人的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虚幻飘渺的爱情。

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着眼点不在写她的爱情故事,而在写她从纯真到堕落,从堕落到毁灭的前因后果,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害人性,腐蚀人的灵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恶本质。

爱玛出生在外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和许多乡下女孩子一样,她聪明伶俐,天真纯朴。

可是,在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无论巴黎还是外省的中上层资产阶级,都把女孩子送进修道院接受一段教育,培养贵族式的感情和言行举止,为日后进入上流社会打下基础。

爱玛的父亲爱女心切,也敢时髦,把她送进卢昂的修道院。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爱情悲剧的个人原因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爱情悲剧的个人原因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爱情悲剧的个人原因何英汉语言701 2007205801062009年12月摘要:《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

小说主人公爱玛短暂的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她不惜背叛现实但又被现实抛弃,最终只能在走投无路中死去。

造成爱玛爱情悲剧的原因除了社会原因和环境原因以外,个人原因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玛、爱情、悲剧、个人原因《包法利夫人》(1857)是福楼拜的代表作,讲述农村少女爱玛在不良的社会环境里日益堕落、最后自杀的故事。

她从小在修道院里受教育,由于阅读流行的浪漫小说而对爱情和婚姻想入非非。

不久她嫁给了为她父亲治病的包法利医生,但涨幅谈吐平庸、感情贫乏,婚后生活十分平淡,是她深感失望。

爱玛艳羡上流社会里的奢华生活,迫使丈夫迁居到永镇,在那里结识了一个名叫赖昂的见习生。

后来赖昂去了巴黎,地主罗道耳弗乘她苦闷之时勾引了她。

她从此注重享受,不惜借高利贷购买时装,盼望罗道耳弗带她私奔。

然而这个乡村无赖色棍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后来为了摆脱她竟躲到外地去了,爱玛因此大病了一场。

后来她到鲁昂去看戏,遇到分别三年的的赖昂后重燃旧情,就以学钢琴为借口,每星期到鲁昂家去与他幽会。

在债台高筑、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不得已向罗道耳弗借钱,遭到拒绝后服毒自杀。

包法利医生一直被蒙在鼓里,不久,这个苦闷多难的医生亦忧郁病故,他死后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包法利夫妇的独生女儿只好到一家纱厂里做工谋生。

(毛信德吴笛蒋承勇,2007)《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其造诣稳定了现实主义运动在当时文坛上的摇摆局势。

小说揭露了修道院的禁欲主义教育对人性的压抑,反映了法国19世纪上半叶丑恶的社会现实,以及地主罗道耳弗等人的卑鄙行径,对资产者虚伪的浪漫情调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爱玛的爱情悲剧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除了社会原因和环境原因以外,个人原因也不容忽视。

爱玛从小在修道院长大,修道院的生活使她有机会阅读了大量的浪漫主义传奇作品,爱玛以此为现实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爱情美梦,这些作品培育了她的性格,也葬送了她的一生。

论文正文 《包》中爱玛的悲剧命运

论文正文 《包》中爱玛的悲剧命运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命运汉语言文学杨楠 18110140居斯达夫·福楼拜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在法国甚至世界文坛获得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作品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爱玛一生为了追求虚无的浪漫爱情生活,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的经历,展示了19世纪中叶的法国外省生活。

这部著作不仅标志着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史的一个转折,而且在世界范围影响了小说这个文学体裁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作品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主人公自身因素分析爱玛理想爱情与现实碰撞直至毁灭的原因,以及对其悲剧的思考。

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早期创作受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而《包法利夫人》则是一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悲剧。

其创作开始于1851年,1857年问世。

小说的创作背景是法国七月王朝统治时期,法国的资产阶级在“七月革命”后取得了统治地位,随后法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取得了很大发展,关于这一时期的创作,司汤达在《红与黑》中描写的七月革命前的政治氛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变化,而福楼拜的这本书则主要揭示1848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社会面貌,法国资产阶级引以为豪的时代已经过去,接着到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平庸的时代,在这里我们要提到这部作品的副标题《外省风俗》,福楼拜就是以那些平庸的资产阶级分子为主体,刻画了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作品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幅形形色色的外省资产者群丑图:满嘴“进步”、“科学”,实际上不学无术,却怀着政治野心,欺世盗名的药店老板奥梅;有自誉为“医治人类灵魂的医生”,实际上对人的感情一窍不通,浅薄可笑的本堂神甫布尼齐安;有道貌岸然,彬彬有礼,却满肚子男盗女娼,与奸商暗中勾结,中饱私囊的公证人吉约曼;有惟利是图,奸诈狡猾,重利盘剥,置人于死地的奸商兼高利贷者勒乐;有灵魂肮脏,腐化堕落,随心所欲玩弄女性,纵情声色犬马的地主罗多夫;还有生活空虚,百无聊赖,整天摆弄旋床以消磨时光的税吏兼消防队长比内等等。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主人翁爱玛的爱情悲剧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主人翁爱玛的爱情悲剧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主人翁爱玛的爱情悲剧【摘要】世界文学经典名著《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的代表作,这是本现实主义的批判小说,它描绘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爱玛的情感生活和悲剧命运,文笔简洁细腻,具有浓郁的写实色彩。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女主人公爱玛的婚姻悲剧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悲剧根源的探讨表明,一切女性内心都有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婚姻;贵族教育;爱情悲剧;包法利夫人引言古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即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由上升阶段逐渐转向腐朽的阶段。

他出生于法国西北部鲁昂城一个医生世家,曾在巴黎攻读法律,后因病辍学,专心于文学创作。

他依靠丰厚的遗产生活,终生未婚。

福楼拜的出身对他的写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其创作风格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剖析的痕迹,并且具有浓厚的写实色彩包法利夫人以简洁写实而又极其细腻的文笔,通过对一位年轻貌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爱玛的情感生活和悲剧命运的描绘,呈现给我们一幅异常真实生动的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风情画卷。

他对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感到憎恨和失望,因而毫不容情地揭露现实,但也流露出悲观情绪。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56)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在“经济繁荣”掩盖下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

这篇小说描写了法国内地一个农家女儿爱玛堕落的悲剧。

作品取材于当时一个家庭的真实故事: 鲁昂实习医生夏尔的续弦夫人爱看小说,生活奢侈,气质浪漫,她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最后因负债而自杀。

穷医生不堪伤心,不久也自杀了。

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一生的追求来探讨她这种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而分析爱玛的爱情悲剧。

一、贵族教育对艾玛的影响,是悲剧的开端《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由于没有希望入驻上流社会,于是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的独生女儿身上,送她去了一个修道院的寄宿学校接受贵族教育。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精品文档资料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精品文档资料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精品文档资料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在《包法利夫人》中,作者福楼拜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福楼拜眼极冷,心却极热,他貌似态度冷漠,实际上却非常积极努力地从故事中挖掘出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于是,小说中全面地揭示出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点明了爱玛的个人原因,并陈述了当时的现实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一、故事梗概女主人公爱玛从小丧母,父亲把她送到修道院去读书,希望她日后出人头地。

在修道院,爱玛偷偷地读了许多描写恋爱和婚姻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后来,爱玛无意中读到司各脱的历史小说,疯狂地迷恋上古代贵妇人的奢华生活,渴望自己也能过上那样的日子。

但是,身处与世隔绝的修道院,爱玛根本不了解外面的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根本不了解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还沉迷于中世纪的甜蜜幻想之中。

后来,爱玛离开了修道院,并与乡村医生查理?包法利结婚。

爱玛不得不面对现实,她所有不切实际的天真幻想也逐渐破灭。

于是,爱玛开始日渐厌恶包法利医生平静枯燥的生活状态,一心想要摆脱这种平庸的生活。

在参加了昂代尔维利侯爵的舞会之后,爱玛的幻想主义的思想更加严重。

后来,爱玛遇上了青年实习生莱昂,两人坠入爱河。

莱昂走后,一天,庄园主罗多尔夫见到了爱玛,并百般勾引她,最终,爱玛成了他的情妇。

爱玛狂热地希望罗多尔夫带她走,但罗多尔夫只是逢场作戏,最终还是抛弃了爱玛。

回到永镇后,爱玛又与莱昂幽会,沉湎于爱情的快乐之中。

为此,她从服装商人勒内那儿赊购了大量的服饰,债务越积越多。

勒内发现了爱玛的秘密,决定敲诈爱玛。

最终,爱玛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砒霜自杀。

二、爱玛的爱情悲剧――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追求(一)追求和理想的不切实际爱玛的爱情悲剧首先源于她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追求。

在早年的修道院生活时期,爱玛便受到了浪漫主义传奇作品的不良影响,爱玛开始在脑海中编织出一个个不切实际的爱情美梦,这也为她之后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论_包法利夫人_中爱玛的悲剧命运

论_包法利夫人_中爱玛的悲剧命运

摘要爱玛是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虚无浪漫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

可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因债台高筑,在走投无路中服毒自尽。

本文将对造成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一一进行分析。

关键词爱玛教育婚姻金钱悲剧Discussion of Emma's Tragic Destiny in Madame Bovary //Gao YunAbstract Madame Bovary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written by the French writer Gustave Flaubert.Emma is the he-roine of this novel,she has been pursuing an empty romance throughout her short life.As the ideal love that she has been pursuing lost again and again,she has to be tied down to debts and fall into an abyss of death in the end.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Emma's tragic destiny.Key words Emma;education;marriage;money;tragedy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712000,Xianyang,Shaanxi,China1引言居斯达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的副题是“外省风俗”,以简洁细腻的笔触,再现了一幅法国外省生活的画卷。

简析造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

简析造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
似 乎隐藏 着 必然 h 生、
3 社会 的腐蚀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不仅是资本主义教育的悲剧 ,还是社会 的
悲剧 , 她是资本主义的牺牲品。 她堕落的根源追根究底就是资本主
l 资本主义教育 的悲剧
包法利夫人其实是一个可 冷的人 ,她的…生掌控在别人的手 中, 昕有的 ~ 睹B 是为了虚幻飘渺的爱情。 福楼歼写包法利夫人, 着眼点不在写她的爱 『故事. 青 而在写她
义社会的引诱和窗蚀。
在这部, 里我们除 了可以看见包法利夫人的身影外 ,还有 J
就是那些资产阶级的代表 , r 砸 的嘴脸也是我f无法忘怀的 他{王 1 r J
比如在沃比萨尔做客时, 孔夫兰侯爵做过王后的情人, 决斗 、 赌博 、 抢夺妇女 、 无恶不作 ; 还有对他们极尽热情的药店老板奥梅 , 他也 阿谀奉承 , 耍尽手段 , 欺世盗名 ; 还有道貌岸然 、 金玉其外败絮
的平淡无奇而通奸 , 最后身败名裂, 服毒 自杀的故事。本论文从三
个方 面分 析 了造成 主人公 包法利 夫人 悲剧 的原 因
关键词 : 资本主义教育; 悲剧 ; 爱睛价值观 : 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 : 0 1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32 1 0 20- 100 17 - 1 ( 1 )6 04 - 2 12 - -
烙印。 在这样肮畦不堪的环境下, 包法利夫人被一步步地推上了不
她聪明伶俐 , 天真纯朴。可是, 1 在 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无论巴黎 还是外省的中上层资产阶级 ,都把女孩子送进修道院接受一段教 育,培 养贵族式的感情和言行举止,为 日后进入上流社会打下基 础。 爱玛的父亲爱女心切, 也敢时髦 , 把她送进卢昂的修道院。 爱玛
俗农民的女儿 , 小时候在修道院接受过教育 , 从小对爱情充满了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