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

合集下载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过程,旨在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优化档案资源的利用。

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1.档案数字化设备和网络设施滞后针对档案数字化,需要大量的扫描仪、索引器等设备,以及存储设备和网络设施来存储和传输大量的电子档案数据。

目前,许多地方的档案数字化设备和网络设施仍然滞后,无法满足大规模数字化需求。

对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档案数字化设备和网络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2.信息安全意识较低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数字化设备和网络设施的支持,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档案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由于信息安全意识较低,相关措施和制度建设薄弱,使得档案信息容易受到攻击和泄露。

对策: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档案信息的保护和监管。

二、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1.档案数字化处理效率低目前,许多档案数字化处理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存在处理效率低、错误率高等问题。

导致档案数字化处理周期长,无法满足实时处理需求。

对策:引入先进的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如自动化扫描和索引技术、自动化识别和分类技术等,提高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档案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由于缺乏统一的档案信息共享机制,不同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档案信息的无缝对接和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对策: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人员培训不足1.档案信息化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包括信息技术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等。

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化人才短缺,缺乏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策:加大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相关专业培训体系,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和资料,提高档案信息化人员的专业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具体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 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一些单位和机构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一些单位在采集、整理和管理档案信息时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或半自动化的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

2. 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个人和机构数据,如果数据泄漏或被恶意利用,将会严重损害个人和机构的利益。

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3. 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结果的不一致性。

4. 员工培训和意识不足: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但是目前很多单位和机构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困难和不足。

一些员工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益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意识,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受到限制。

二、对策:1. 提高单位和机构的档案信息化意识: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益处。

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和团队,负责推动和指导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2. 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档案信息的保护责任和义务。

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4. 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意识,激发其积极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我们需要提高单位和机构的意识,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

档案馆藏建设与利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档案馆藏建设与利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档案馆藏建设与利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近年来,档案馆藏建设与利用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档案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需求越来越高,而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利用档案馆藏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档案馆藏建设现状分析当前,国内档案馆藏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立法和政策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档案馆藏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如《档案法》、《档案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档案馆藏建设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在档案数字化方面,我国档案馆已经对重要档案实现了数字化保护和在线浏览,使公众获取和利用档案馆藏的渠道更加方便。

不过,档案馆藏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当前国内档案馆大多处于基层建设阶段,档案馆藏的数量和保护水平有较大差距。

其次,在档案馆治理方面,部分档案馆管理机制不完善,对档案馆藏保护和利用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此外,档案馆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数字化档案缺乏标准化和统一的格式,以及数字化档案的可访问性和可管理性需进一步提高。

二、档案馆藏利用现状分析目前,档案馆藏的利用形式逐渐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外,档案馆藏还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司法审判、商业活动等领域。

例如,通过对历史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也可以丰富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而在司法审判中,档案馆藏可以作为证据和参考材料,有助于保障司法公正。

不过,档案馆藏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众对于档案馆收藏的了解尚不够全面,部分档案馆馆藏知名度较低;其次,部分档案馆收藏的档案资源缺乏多样性和完整性,对于某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而言,档案馆藏的价值和使用空间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和优化。

此外,档案馆藏利用面临的行政和技术要求也较高,需要配备优秀的人才和高水平的设备来保障。

三、档案馆藏建设与利用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有以下对策:1、加强档案馆藏建设。

除了继续加强档案馆馆藏数字化建设外,还需要加强对基层档案馆的建设和培训,提高馆藏质量和保护水平。

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现状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档案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档案工作的现状1. 数字化、信息化的趋势数字化、信息化是当前社会的主要趋势,对档案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字化档案建设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扫描、数字化存储、数字化检索等,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从而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

2. 档案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档案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档案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各级档案机构也在不断完善和规范自身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3. 档案工作的国际化和交流合作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档案工作的国际化和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重要。

各国档案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档案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还可以加强各国档案机构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当前,我国档案机构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档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档案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活动。

二、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1. 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未来档案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

数字化档案的建设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扫描、数字化存储、数字化检索等,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可靠、有效地保存和利用。

2. 档案知识服务与推广档案知识服务与推广是未来档案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为人民服务。

因此,档案机构应该加强档案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应该开展档案知识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档案资源和服务。

数字档案馆建设需求报告

数字档案馆建设需求报告

数字档案馆建设需求报告数字档案馆建设需求报告一、背景与意义伴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文化和知识资源正面临着被遗忘、流失、破坏等问题,因此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已成为当前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数字档案馆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建立的、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可持续性的信息资源库,其构建对于整合、利用和共享信息资源、实现全面、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需求与要求,对于加快我国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和保护,促进文化、教育、科研、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1. 建设规模相对较小,覆盖面较窄。

目前我国已建档案数字化馆数量虽然已经较多,但是相对于我国的丰厚文化经济资源而言,规模仍然相对较小,覆盖面较窄。

2. 建设内容单一、研究价值不足。

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的主要建设重点在文化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但还未充分涉及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等多学科领域,而且对于各类文献资源的组织、分类、标注、存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这些资源的研究价值无法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3. 数据安全性不够,管理体系较为简单。

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所采用的数据传输、管理和存储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可持续性与备份方案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需求与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质量和效果,满足大众文化需求,提高数字化资源的价值与利用效益,现就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需求与要求提出以下建议:1. 建设规模应扩大,覆盖面应扩展。

建设规模与范围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首要问题,应扩大建设规模,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机构等平台扩展数字档案馆的覆盖面,延伸应用范围,为不同领域的人们创造更多的数字化文献资源。

2. 建议内容应多样化,研究价值应提高。

鼓励数字档案馆各方参与建设,深入各行业、领域,尽可能收集提高各类文献资源,满足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同时加强数字档案馆数据的系统化、标准化与质量化,为相关领域提供更好的研究数据,发挥数字档案馆在各领域的重要作用。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馆作为保护和管理重要档案的机构,也面临着信息化建设的挑战和机遇。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技术设备不足、人才缺乏、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等。

本文将探讨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技术设备不足档案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支持,包括数字化扫描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许多档案馆的技术设备更新缓慢,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部分档案馆因为资金短缺,无法购买最新的技术设备,导致信息化建设进程受阻。

2. 人才缺乏档案馆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包括信息工程师、数字化专家、数据管理人员等。

许多档案馆在这方面人才匮乏,导致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受限。

即使有一些档案馆在拥有技术人员,但是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也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 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档案数字化是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档案数字化的进程依然较为缓慢。

部分档案馆在数字化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和资源不足,导致档案数字化的速度缓慢,甚至出现了工作质量不高的情况。

由于档案数量众多、种类繁复,数字化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对策1. 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技术设备对于技术设备不足的问题,档案馆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技术设备。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鼓励档案馆更新技术设备,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档案馆也可以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的方式,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和支持,以解决技术设备不足的问题。

2.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为了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档案馆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档案馆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人才、加强内部培训等方式,逐步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档案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

为了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档案馆需要制定相关的数字化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档案工作是管理和保存重要信息的重要工作之一,其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档案工作的现状,包括管理不规范、技术手段不足等方面。

接着探讨了档案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如信息安全、数据管理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建议,如加强技术手段应用、推动制度建设。

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以及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档案工作的提升。

最后强调了加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档案工作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为未来的档案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档案工作、现状、对策分析、挑战、措施建议、技术手段、制度建设、发展、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记录和保管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国家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的重要方式。

在当今社会,档案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求以及档案保护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对档案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在当前的环境下,档案工作不仅需要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注重档案保护和安全,保障国家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的完整性。

为了更好地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制定完善的制度建设等,为档案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加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未来档案工作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通过对档案工作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策的提出,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保障国家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档案工作现状分析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下,正面临着多种挑战和机遇。

国内数字档案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内数字档案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内数字档案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作者:马丽萍阮枝梅庞俊陈诗雨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19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深圳、青岛等城市相继建立了数字档案馆,可以说我国数字档案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今后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档案馆怎样深入推动数字化进程。

本文就数字档案馆的功能与作用做了简要论述,并分析了国内数字档案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着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有助于数字档案馆今后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大数据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2-0148-03Abstract:In recent years,cities such as Shenzhen and Qingdao have successively established digital archive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work of digital archives in China has achieved initial success. However,a key compon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in the future is how the archives will deeply promote the digitaliz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the digital archives,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omestic digital archives. It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hel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archives.Keywords:digital archives;information service;big data0 引言数字档案属于较为新颖的档案形式,是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在数字档案馆(室)的定位
下对照建设的目标及内容分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
未来发展方向与期望。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档案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对档
案馆产生了新的职能要求,从最开始的两位一体的职能要求:一是永久保管档案
的基地;二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发展为五位一体的职
能要求:一是档案安全保管基地;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档案利用中心;
四是政府信息查阅中心;五是电子文件中心。

为对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最科学有
效解决方案就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室)。

一、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室的区别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在工作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分析如下:从管
理对象来看,数字档案馆多为数字副本,部分电子文件,而数字档案室以电子文
件为主,兼顾数字副本;从对象内容来比较,数字档案馆多为目录信息,部分全
文信息,而数字档案室主要为全文信息;从工作重点分析,数字档案馆重在管理,包括接收、管理、利用电子文件,而数字档案室重在规范,包括整理、管理、利
用和移交电子文件;从档案保管期限比较,数字档案馆着眼于档案长期保存,而
数字档案室着眼于档案现实利用,面临长期保存。

二、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整体情况
国家档案局在2000年深圳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数字档案馆建设研讨会,就此拉开了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序幕,紧接着2014年出台《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规范引导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并在2015年正式开展数字档案馆系统
测试工作。

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依据是《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表》。

数字档
案室建设以2016年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的《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办法》为依据。

此后,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的一项全新事业、全新工程在全国各地
获得快速发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开花结果,投入运行并取得绩效。

按照各地档案馆网站、新闻报道和相关文献查询,从2015年6月5日至
2019年12月31日通过测试认定的各省、市“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一共31个分
别为:青岛市档案馆、太仓市档案馆、绍兴市档案馆、珠海市档案馆、十堰市档
案馆、青岛市南区档案馆、上海市徐汇区档案馆、南京市建邺区档案馆、漳州市
档案馆、常州市档案馆、杭州市城建档案馆、济源市档案馆、蚌埠市档案馆、嘉
善县档案馆、潍坊市档案馆、楚雄州档案馆、湖州市档案馆、重庆市国土资源和
房屋档案馆、济南市档案馆、芜湖市档案馆、张家港市档案馆、宁波市数字档案馆、中山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杭州市档案馆、日照市数字档案馆、浙江省
档案馆、成都市档案馆、成都市双流区档案馆、西安市档案馆、上海市青浦区档
案馆、山东省档案馆。

2016年-2018年通过测试认定的各省、市“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一共7个分
别为:中山市档案馆(数字档案室)、海关总署数字档案室、南京市审计局数字
档案室、南京建邺区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数字档案室、福
建省公安厅数字档案室、浙江省公安厅数字档案室。

2015-2019年期间平均每年约新增6个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范围不断
扩大,建成数量逐年攀升。

2016-2018年期间共认定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7个,
虽然2017年出现了断层情况,但是2018年认定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数量是2016年的2.5倍,可以推断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工作持续在进行中从未中断过。

可以推
断一是各地投入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经费支持逐年上升;二是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应
用的各类技术水平逐年上升;三是数字档案馆整体运行效果逐年提高。

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分别分布在14个省份中,也就是说全国34个省
级行政区域中,还有20个省份未达到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标准,达标
率只有41%。

其中华东地区26个,华北地区1个,华中地区2个,华南地区4个,西南地区4个,西北地区1个,东北地区0个。

由此可见全国示范数字档案
馆(室)建设发展极为不均衡,华东地区的数字档案馆(室)已小具规模,数量
上遥遥领先其他区域,是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前沿阵地,其余地区
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三、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宏观管理不到位,国家层面上相关指导性文件
和标准规范出台相对滞后,个别地方党委政府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档案部门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认识不清项目管理经验少,实施方案与资金分配不
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楚,系统建设低水平。

(二)档案信息化水平不均衡,信息化顶层规划与设计不够全面。

发展较快
的已经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开始数字档案馆向智慧档案馆的转型;发展较慢的,基本的信息化设施还不完善;各地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水平参
差不齐,部分地区传统档案数字化比例较低,个别市县数字化率不到10%,以致
空有数字化系统而无数字档案内容;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

在队伍建设中专业性人才的引进、使用、
培养不够。

基层信息化工作被动和盲从,甚至有的单位软件系统开发、应用、数
字化加工全部甩手交给外包公司,数字化质量无人把关、无人监督检查,存在严
重隐患。

(四)安全防范不够到位。

一些单位监管不到位,涉密和非涉密档案信息混
合管理,未进行有效划控,存在降密使用和泄密风险;带密级信息、敏感信息未
经严格审查,公开上网提供利用;对合作公司的背景审查、设备检测、人员政审
不到位,存在数字档案被合作单位拷贝留存、传送的情况和风险;优盘、硬盘使
用混乱,公私不分,内外不分,登记不明。

四、数字档案馆(室)未来发展方向及期望
(一)以问题为导向,提升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水平。

加强数字档案馆(室)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
用水平。

各级各级档案馆(室)的现存档案大多还是传统载体的,应积极推进档
案数字化把档案载体变为数字形态,就是要把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等传统载体的
档案数字化。

按照"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全面开展原生电子文件的归档、接收工作。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日益普及,绝大多数档案形成单位的好多文件现在都有电
子文件,新形成的档案都有电子档案。

从源头抓起,及时地把新形成的电子文件
归档保存,并进一步及时地接收进档案馆备份保存。

(二)以利用为导向,提高数字档案馆(室)的服务水平。

提升档案公共服
务能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解决传统档案的利用方式不能满足新时
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利用需求的矛盾,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室)的主要目的之一。

各级档案馆(室)对已数字化的档案,尚未放入数据库或局域网提供利用的
要尽快放入数据库或局域网提供内部利用;尚未开展开放鉴定的要尽快开展开放
鉴定,并把可开放的放入政务网或互联网供社会共享。

(三)强化数字档案馆(室)安全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档案信息发布等安全管理制度。

做好档案的安全备份。

要加强电子档案存储载体研究,确定可以适用于不同档案馆(室)、不同数据规模、不同技术条件的档案备份存储解决方案。

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系统与档案网站安全保护水平。

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加强涉密档案的安全管理。

通过数字档案馆(室)测试并非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系统测试,找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按照科学的理念、规范的标准来完善数字档案馆(室)系统,推动档案信息化不断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陆尘香.近年数字档案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J].档案天地,2018(4):33-36.
[2]华北电力大学档案馆,何天枢.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J].档案工作,2019(08):104.
[3]仝珊珊.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现状与发展探析[J].兰台内外,2019(04):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