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第4章单片机原理课后答案

完整word版第4章单片机原理课后答案

习题1. C51特有的数据类型有哪些?答:C51特有的数据类型有位型bit、特殊位型sbit、8位特殊功能寄存器型sfr和16位特殊功能。

sfr16寄存器型2. C51中的存储器类型有几种,它们分别表示的存储器区域是什么?答:C51中的存储器类型有6种,分别表示的存储器区域是:data:直接寻址的片内RAM低128B,访问速度快bdata:片内RAM的可位寻址区(20H~2FH),允许字节和位混合访问idata:间接寻址访问的片内RAM,允许访问全部片内RAMpdata:用Ri间接访问的片外RAM低256Bxdata:用DPTR间接访问的片外RAM,允许访问全部64KB片外RAMcode:程序存储器ROM 64KB空间3. 在C51中,bit位与sbit位有什么区别?答:bit位类型符用于定义一般的位变量,定义的位变量位于片内数据存储器的位寻址区。

定义时不能指定地址,只能由编译器自动分配。

sbit位类型符用于定义位地址确定的位变量,定义的位变量可以在片内数据存储器位寻址区,也可为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可位寻址位。

定义时必须指明其位地址,可以是位直接地址,也可以是可位寻址的变量带位号,还可以是可位寻址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变量带位号。

4. 在C51中,通过绝对地址来访问的存储器有几种?答:绝对地址访问形式有三种:宏定义、指针和关键字“_at_”。

5. 在C51中,中断函数与一般函数有什么不同?答:中断函数是C51的一个重要特点,C51允许用户创建中断函数。

中断函数用interruptm修饰符,m的取值为0~31,对应的中断情况如下:0——外部中断01——定时/计数器T02——外部中断13——定时/计数器T14——串行口中断5——定时/计数器T2中断函数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 中断函数不能进行参数传递(2) 中断函数没有返回值(3)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调用中断函数(4) 如果在中断函数中调用了其他函数,则被调用函数所使用的寄存器必须与中断函数相同(5) C51编译器对中断函数编译时会自动在程序开始和结束处加上相应的内容(6) C51编译器从绝对地址8m+3处产生一个中断向量(7) 中断函数最好写在文件的尾部,并且禁止使用extern存储类型说明6. 按给定的存储类型和数据类型,写出下列变量的说明形式。

(完整word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注:此答案前两章有题目对应,方便核实是否题目对应,后面仅为答案,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第一章1、价格对资源短缺的正常反应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为什么?答:短缺将提高价格,因此降低需求,直到等于新的更少量的供给。

因为这导致减少短缺,而非强化短缺,所以这是一个负反馈循环。

但是,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提高,在价格升高前买进并囤积,强化了短缺,这就是一个正反馈循环。

第二章1、假设州政府正决定一条景观非常怡人的河流的保护长度。

社区中有100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有同样的逆需求函数P=,其中q是保护长度,单位是英里,P是他或她为保护q英里的河流愿意支付的单位价格。

如果保护的边际成本是每英里500美元,在有效配置的情况下,应该保护多少英里?经济剩余有多大?答:a、这是一个公共物品,因此将100条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P=1000-100q。

这条需求曲线在P=500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此时q=5英里。

b、净效益可一个直角三角形表示,其高为500美元,底为5英里。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5×500=1250美元。

2、假设一个正常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是P=80-q,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是MC=1q,这里,P为产品价格,q是需求和/或供给的数量。

a. b. c. d. 答:a、令MC=P,所以80-1q。

解得q=40,P=40。

b、消费者剩余=800美元。

生产者剩余=800美元。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1600美元=经济剩余。

c、边际效益曲线的斜率是需求曲线的2倍,因此MR=80-2q。

令MR=MC,得到q=80/3和P=160/3。

如右图,生产者剩余是价格曲线之下和边际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

可以通过求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得到。

矩形面积=80/3×(160/3-80/3)=6400/9 直角三角形面积=1/2×80/3×80/3=3200/9 生产者剩余=3200/9+6400/9=9600/9美元消费者剩余=1/2×80/3×80/3=3200/9美元d、①9600/9美元>800美元②3200/9美元3、假设要求你评论一个拟议的控制石油泄漏的政策。

《环保工程师》word版

《环保工程师》word版

本人今年专业考试刚考过,今天整理了下考试资料,看看还是不少。

好多资料都是花钱买的,想想看在自己手里也没用,就贴出来,大家谁要给我说一声。

加QQ 2398544188 或留下邮箱基础历年考题:07-11年基础(上、下午)考试试题。

视频资料:基础上午考试全部的视频资料(包括高数、线性代数、概率、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电工学、工程经济与信号)。

我在就网上买了基础视频,是上午卷的公共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上就不用愁了。

书籍:1. 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基础考试复习教材(高教出版社)全套2. 天大版环保工程师考试基础考试复习教材上下册3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复习题集》天大出版社4.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辅导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全四册(只是上午的公共基础科)5. 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一本通刘燕编化学工业出版社6.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下册高廷耀编高教出版社7. 化学工业出版社《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李广超主编)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上、下册高教版9. 环境监测奚旦立编10. 环境规划学郭怀成高教出版社11. 工程力学(上、下册)毕勤胜,李纪刚主编12. 水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严新华13. 大学物理.上、下册-范中和.21世纪高校教材14. 普通化学--夏太国15.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四版)蔡增基编建筑工业出版社16. 同济高等数学第6版上、下册及习题全解17.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编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浙江大学编19. 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0. 空气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课件:还有大量基础课件、专业基础课的课件有了这些资料,基础课想不过都难。

考专业课要有准备,上去裸考是肯定考不过的,有了这些资料,兄弟们肯定能过的。

专业历年真题:1. 07、08年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第一天、第二天完整打印版齐全还有详细答案2. 2010年第一天考题word版齐全10年水案例(上)10年固废、噪声案例(上、下午)手抄版3. 2008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第一天上午试题回忆版;水专业2008第二天上午完全版4. 注册环保工程师09水方向专业案例分析真题;注册环保工程师09回忆版大气案例上午(手抄版)固废案例上午(手抄版)噪声案例上、下午(手抄版)5. 注册环保工程师10固废第二天回忆版6. 注册环保工程师2011 第一天上午试题、第二天案例水、气、固废、噪声(全)7. 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固废专业(好多题都从这里面出的)书籍:估计你们看了就知道什么是全面了综合类1. 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复习教材(全四册,新版和第二版差不多的)(另有教材上水、大气、固废、噪声目录重新整理,教材上的目录太笼统,这是第二版教材的目录从新整理,打印贴上之后可以让你翻书一次找到,很方便的。

(完整word版)编译原理课后答案

(完整word版)编译原理课后答案

第二章 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4.令+、*和↑代表加,乘和乘幂,按如下的非标准优先级和结合性质的约定,计算1+1*2↑2*1↑2的值:(1) 优先顺序(从高至低)为+,*和↑,同级优先采用左结合。

(2) 优先顺序为↑,+,*,同级优先采用右结合。

解:(1)1+1*2↑2*1↑2=2*2↑1*1↑2=4↑1↑2=4↑2=16 (2)1+1*2↑2*1↑2=1+1*2*1=2*2*1=2*2=46.令文法G6为 N →D|NDD →0|1|2|3|4|5|6|7|8|9 (1) G6 的语言L (G6)是什么?(2) 给出句子0127、34和568的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

解:(1)L (G6)={a|a ∈∑+,∑=﹛0,1,2,3,4,5,6,7,8,9}}(2)N =>ND => NDD => NDDD => DDDD => 0DDD => 01DD => 012D => 0127 N => ND => N7=> ND7=> N27=> ND27=> N127=> D127=> 0127 N => ND => DD => 3D => 34 N => ND => N4=> D4 =>34N => ND => NDD => DDD => 5DD => 56D => 568 N => ND => N8=> ND8=> N68=> D68=> 5687.写一个文法,使其语言是奇数集,且每个奇数不以0开头。

解:A →SN, S →+|-|∑, N →D|MDD →1|3|5|7|9, M →MB|1|2|3|4|5|6|7|8|9 B →0|1|2|3|4|5|6|7|8|9 8. 文法:E T E T E T TF T F T F F E i→+-→→|||*|/()| 最左推导:E E T T TF T i T i T F i F F i i F i i i E T T F F F i F i E i E T i T T i F T i i T i i F i i i ⇒+⇒+⇒+⇒+⇒+⇒+⇒+⇒+⇒⇒⇒⇒⇒⇒+⇒+⇒+⇒+⇒+⇒+********()*()*()*()*()*()*()最右推导:E E T E TF E T i E F i E i i T i i F i i i i i E T F T F F F E F E T F E F F E i F T i F F i F i i i i i ⇒+⇒+⇒+⇒+⇒+⇒+⇒+⇒+⇒⇒⇒⇒⇒+⇒+⇒+⇒+⇒+⇒+⇒+**********()*()*()*()*()*()*()*()语法树:/********************************EE FTE +T F F T +iiiEEFTE-T F F T -iiiEEFT+T F FTiii*i+i+ii-i-ii+i*i*****************/9.证明下面的文法是二义的:S → iSeS|iS|I解:因为iiiiei 有两种最左推导,所以此文法是二义的。

(完整word版)环境工程原理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环境工程原理试卷及答案

XXXXXX 2016至2017学年第 1 学期环境工程原理 考查试卷考试方式: 开卷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70%教研室主任复核本试卷可能用到的计算值: ln2=0.693, ln3=1.099, ln5=1.609,g=10 m/s 2,=1.4π=3.14, =1.44一、填空题:(每空0.5分 .共20分)1.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大问题。

2. 水污染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3.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4. 压强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导出的表示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

5. 李白诗中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句,用国际单位制表示李白描述的白发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

释印肃诗中有“黄金万两非堪比,东西南北至分明”,用国际单位制表示诗中描述的黄金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百分比浓度的量纲为_______________。

7. 在流动糸统中,若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仅随__________而变,不随__________而变,称为稳定流动。

质量衡算依据的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能量衡算依据的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 考古学家发掘出长、宽、高分别为160 cm 、40 cm 、30 cm 的古代排水砖管,壁厚为3 cm ,则流过其中的流体的当量直径为____________。

9.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是_____________ 型曲线,其管中心的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___________ ,縻擦糸数λ与Re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

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

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完整word版)环境影响评价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环境影响评价习题及答案

最新环境影响评价习题、试题一、名词解释5×4分1.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物允许的污染排放量。

3.环境质量指数:是指在环境质量研究中,依据某种环境标准,用某种计算方法,求出的简明、概括地描述和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

4.污染源评价:是以判别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目的的评价。

污染源评价以污染源调查为基础,是制定区域污染控制规划和污染源治理规划的依据。

5.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

6.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7、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效应。

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

9、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硬顶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化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10.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11.污染因子:是指任何物质(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作用于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生态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则称为污染因子,12.噪声: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则杂乱组合称为噪声13.环境影响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14.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化工原理第三版(陈敏恒)上、下册课后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化工原理第三版(陈敏恒)上、下册课后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流体流动1、什么是连续性假定?质点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条件?连续性假设: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质点指的是一个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2、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有什么不同点?拉格朗日法描述的是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状态;欧拉法描述的是空间各点的状态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3、粘性的物理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温度上升,气体粘度上升,而液体粘度下降? 粘性的物理本质是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与碰撞。

通常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温度上升,热运动加剧,粘度上升。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温度上升,分子间的引力下降,粘度下降。

4、静压强有什么特性?①静止流体中,任意界面上只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垂直于作用面的压力; ②作用于某一点不同方向上的静压强在数值上是相等的;③压强各向传递。

7、为什么高烟囱比低烟囱拔烟效果好?由静力学方程可以导出)g -H(p 热冷ρρ=∆,所以H 增加,压差增加,拔风量大。

8、什么叫均匀分布?什么叫均匀流段?均匀分布指速度分布大小均匀;均匀流段指速度方向平行、无迁移加速度。

9、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有哪些?重力场下、不可压缩、理想流体作定态流动,流体微元与其它微元或环境没有能量交换时,同一流线上的流体间能量的关系。

1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 、压强p 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13、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物理意义是它表征了流动流体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14、何谓泊谡叶方程?其应用条件有哪些?232d lu μϕ=∆应用条件:不可压缩流体在直圆管中作定态层流流动时的阻力损失计算。

15、何谓水力光滑管?何谓完全湍流粗糙管?当壁面凸出物低于层流内层厚度,体现不出粗糙度过对阻力损失的影响时,称为水力光滑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

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

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1.7《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解: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控制工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程、生态修复与构建工程以及其它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2.1某室内空气中O3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求:(1)在1.013×105Pa、25℃下,用μg/m3表示该浓度;(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Pa和15℃下,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解: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V1=V0·P0T1/P1T0=22.4L×298K/273K=24.45L所以O 3浓度可以表示为0.08×10-6mol×48g/mol×(24.45L )-1=157.05μg/m 3(2)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的体积为V 1=V 0·P 0T 1/P 1T 0=22.4L×1.013×105Pa×288K/(0.83×105Pa×273K )=28.82L 所以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8×10-6mol/28.82L =2.78×10-9mol/L2.2假设在25℃和1.013×105Pa 的条件下,SO 2的平均测量浓度为400μg/m 3,若允许值为0.14×10-6,问是否符合要求? 解:由题,在所给条件下,将测量的SO 2质量浓度换算成体积分数,即33965108.31429810400100.15101.0131064A A RT pM ρ--⨯⨯⨯=⨯⨯=⨯⨯⨯大于允许浓度,故不符合要求如果此方程在因次上是一致的,在国际单位制中A 的单位必须是什么? 解:由题易得,A 的单位为kg/(m 3·K )2.5一加热炉用空气(含O 2 0.21,N 2 0.79)燃烧天然气(不含O 2与N 2)。

分析燃烧所得烟道气,其组成的摩尔分数为CO 2 0.07,H 2O 0.14,O 2 0.056,N 2 0.734。

求每通入100m 3、30℃的空气能产生多少m 3烟道气?烟道气温度为300℃,炉内为常压。

解:假设燃烧过程为稳态。

烟道气中的成分来自天然气和空气。

取加热炉为衡算系统。

以N 2为衡算对象,烟道气中的N 2全部来自空气。

设产生烟道气体积为V 2。

根据质量衡算方程,有0.79×P 1V 1/RT 1=0.734×P 2V 2/RT 2即0.79×100m 3/303K =0.734×V 2/573KV 2=203.54m 32.8某河流的流量为3.0m 3/s ,有一条流量为0.05m 3/s 的小溪汇入该河流。

为研究河水与小溪水的混合状况,在溪水中加入示踪剂。

假设仪器检测示踪剂的浓度下限为1.0mg/L 。

为了使河水和溪水完全混合后的示踪剂可以检出,溪水中示踪剂的最低浓度是多少?需加入示踪剂的质量流量是多少?假设原河水和小溪中不含示踪剂。

解:设溪水中示踪剂的最低浓度为ρ则根据质量衡算方程,有0.05ρ=(3+0.05)×1.0 解之得ρ=61 mg/L加入示踪剂的质量流量为61×0.05g/s =3.05g/s2.9假设某一城市上方的空气为一长宽均为100 km 、高为1.0 km 的空箱模型。

干净的空气以4 m/s 的流速从一边流入。

假设某种空气污染物以10.0 kg/s 的总排放速率进入空箱,其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为0.20h -1。

假设完全混合,(1)求稳态情况下的污染物浓度;(2)假设风速突然降低为1m/s ,估计2h 以后污染物的浓度。

解:(1)设稳态下污染物的浓度为ρ 则由质量衡算得10.0kg/s -(0.20/3600)×ρ×100×100×1×109 m 3/s -4×100×1×106ρm 3/s =0解之得ρ=1.05×10-2mg/m 3(2)设空箱的长宽均为L ,高度为h ,质量流量为q m ,风速为u 。

根据质量衡算方程12m tm m d qq k V d ρ--=有()22tmd quLh k L h L h d ρρρ--=带入已知量,分离变量并积分,得23600-6-501.0510t 10 6.610d d ρρρ-⨯=-⨯⎰⎰积分有ρ=1.15×10-2mg/m 32.10某水池内有1 m 3含总氮20 mg/L 的污水,现用地表水进行置换,地表水进入水池的流量为10 m 3/min ,总氮含量为2 mg/L ,同时从水池中排出相同的水量。

假设水池内混合良好,生物降解过程可以忽略,求水池中总氮含量变为5 mg/L 时,需要多少时间?解:设地表水中总氮浓度为ρ0,池中总氮浓度为ρ 由质量衡算,得()0tV V d V q q d ρρρ-=即1t 10(2)d d ρρ=⨯-积分,有5201t 10(2)td d ρρ=⨯-⎰⎰求得t =0.18 min2.11有一装满水的储槽,直径1m 、高3m 。

现由槽底部的小孔向外排水。

小孔的直径为4cm ,测得水流过小孔时的流速u 0与槽内水面高度z 的关系u 0=0.62(2gz )0.5试求放出1m 3水所需的时间。

解:设储槽横截面积为A 1,小孔的面积为A 2 由题得A 2u 0=-dV/dt ,即u 0=-dz/dt×A 1/A 2 所以有-dz/dt ×(100/4)2=0.62(2gz )0.5即有 -226.55×z -0.5dz =dtz 0=3mz 1=z 0-1m 3×(π×0.25m 2)-1=1.73m积分计算得t =189.8s2.12给水处理中,需要将固体硫酸铝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作为混凝剂。

在一配料用的搅拌槽中,水和固体硫酸铝分别以150kg/h 和30kg/h 的流量加入搅拌槽中,制成溶液后,以120kg/h 的流率流出容器。

由于搅拌充分,槽内浓度各处均匀。

开始时槽内预先已盛有100kg 纯水。

试计算1h 后由槽中流出的溶液浓度。

解:设t 时槽中的浓度为ρ,dt 时间内的浓度变化为d ρ由质量衡算方程,可得()3012010060td t d ρρ-=+⎡⎤⎣⎦ 时间也是变量,一下积分过程是否有误?30×dt =(100+60t )dC +120Cdt即(30-120C )dt =(100+60t )dC 由题有初始条件t =0,C =0积分计算得:当t =1h 时 C =15.23%2.13有一个4×3m 2的太阳能取暖器,太阳光的强度为3000kJ/(m 2·h ),有50%的太阳能被吸收用来加热流过取暖器的水流。

水的流量为0.8L/min 。

求流过取暖器的水升高的温度。

解:以取暖器为衡算系统,衡算基准取为1h 。

输入取暖器的热量为3000×12×50%kJ/h =18000 kJ/h设取暖器的水升高的温度为(△T ),水流热量变化率为m p q c T ∆ 根据热量衡算方程,有18000 kJ/h =0.8×60×1×4.183×△TkJ/h.K解之得△T =89.65K2.14有一个总功率为1000MW 的核反应堆,其中2/3的能量被冷却水带走,不考虑其他能量损失。

冷却水来自于当地的一条河流,河水的流量为100m 3/s ,水温为20℃。

(1)如果水温只允许上升10℃,冷却水需要多大的流量; (2)如果加热后的水返回河中,问河水的水温会上升多少℃。

解:输入给冷却水的热量为Q =1000×2/3MW =667 MW(1)以冷却水为衡算对象,设冷却水的流量为V q ,热量变化率为m p q c T ∆。

根据热量衡算定律,有V q ×103×4.183×10 kJ/m 3=667×103KWQ =15.94m 3/s(2)由题,根据热量衡算方程,得100×103×4.183×△T kJ/m 3=667×103KW△T =1.59K第三章流体流动3.1如图3-1所示,直径为10cm 的圆盘由轴带动在一平台上旋转,圆盘与平台间充有厚度δ=1.5mm 的油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