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发展历程
二胡的发展历史与风格

二胡的发展历史与风格二胡是中国特有的弦乐器,发展历史悠久,风格多样。
本文将从二胡的起源、发展、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胡起源于古代中国,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胡琴。
胡琴是一种使用二根弦的乐器,演奏时通过弓拨弦发出声音。
在北方民间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胡琴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二胡。
二胡在唐朝时期开始流行,并在宋代迎来了全面发展。
在宋代,二胡开始被加入到宫廷乐队中演奏。
在明、清两代,二胡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成为了民间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胡的发展在20世纪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20世纪初,民族音乐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二胡的发展。
此时的二胡开始与西方的艺术音乐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演奏风格。
随着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二胡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二胡的音乐风格多样。
传统的二胡音乐主要有南京二胡、苏州二胡和北京二胡等。
这些音乐风格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演奏风格。
南京二胡以其柔和绵长的音色而闻名,苏州二胡则更加注重技巧和表现力,而北京二胡则更注重音乐的节奏感和激昂的曲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胡的音乐风格也不断更新。
在当代,二胡已经与流行音乐、爵士乐等各种音乐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二胡演奏风格。
二胡演奏家侯建国就在演奏中融入了爵士乐的元素,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
二胡的发展历史和风格多样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因素。
中国地域辽阔,形成了不同地区的二胡音乐风格的差异。
历史的变迁也对二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环境都为二胡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二胡作为中国特有的乐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的音乐元素,并与传统音乐相融合,形成了多样的音乐风格。
二胡的发展历史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展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它不仅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宝藏。
二胡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二胡的起源是什么时候?一、二胡的历史渊源二胡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据史书记载,二胡起源于汉代。
但事实上,二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更早的时代。
在古代,二胡并非是一种正式的乐器,而是一种农民和游牧民族常用的弓弦乐器。
1. 早期农民使用弓弦乐器演奏简单的曲调,传统的二胡音乐起源于此。
2. 游牧民族则将弓弦乐器作为他们生活和信仰的一部分,经过演变,成为了如今的二胡形态。
二、二胡的演变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胡逐渐演变并发展成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形态。
从最初只是一根弦的简单乐器,到后来加入琴身、琴弦等部分,二胡不断完善。
在唐代,二胡已经成为一种受人喜爱的音乐乐器,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传承和发展,二胡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也逐渐成熟。
1. 唐代时期,二胡开始成为宫廷乐器,被贵族和文人雅士所喜爱。
2. 元明清时期,二胡逐渐走向民间,成为广泛传播的民间艺术乐器。
3. 进入现代社会,二胡融入了更多音乐元素,拓展了自己的演奏和表现方式。
三、二胡的音乐特点二胡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音色和表现力的乐器,有着独特的音乐特点。
其音色浑厚深沉,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力。
在演奏时,演奏者可通过拉弓、拨弦等不同的技法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1. 二胡的音色富有变化,能够表达出欢快、忧伤、恬静等各种情感。
2. 演奏者可以通过二胡独特的技法,如颤音、滑音等手法,增添音乐的表现力和魅力。
四、二胡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胡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许多二胡演奏家和爱好者致力于将二胡音乐传承下去,同时也不断探索二胡在当代音乐领域中的新可能性。
1. 通过音乐学院和艺术团体的培养,二胡的传统演奏技法得到传承和发展。
2. 许多音乐人将二胡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现代感的二胡曲目。
五、结语总的来说,二胡源远流长,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了中国音乐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风采。
二胡乐曲创作发展脉络及展望

国际交流:二胡乐曲创作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与其他国家的音乐进行交流与融合,推动了 二胡乐曲的国际化发展。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被 誉为“二胡之魂”,对后世二胡演 奏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壹
贰
叁
肆
早期发展:宋朝时期,二胡逐 渐成为民间音乐的重要乐器
起源:二胡起源于唐朝,最 初用于宫廷音乐
元朝时期,二胡开始用于戏 曲伴奏
明清时期,二胡成为民间音乐 的主要乐器,广泛应用于各种
音乐形式
传承:继承传统二 胡乐曲的演奏技巧 和音乐风格
创新:融入现代音 乐元素,如爵士、 摇滚等
设立二胡音乐奖学金,吸引更 多国际学生来华学习二胡音乐
加强二胡音乐在国际音乐教育 中的地位,让更多国际学生了
解并学习二胡音乐
加强二胡乐曲 创作人才的培
养与引进
建立二胡乐曲 创作基金,支 持优秀作品创
作
举办二胡乐曲 创作比赛,激
发创作热情
加强二胡乐曲 创作与表演的
交流与合作
推广二胡乐曲 创作成果,提 高社会认知度
教育推广:加强二胡乐曲的教育推广,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学习二胡乐曲,培养更多的二 胡乐曲创作者
政策支持: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给予二胡乐曲创作者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进 行创新和跨界合作
加强与国际音乐机构的合作, 共同推广二胡音乐
举办国际二胡音乐节,邀请世 界各地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 音乐家参加
现代音乐元素与二 胡乐曲的结合
二胡乐曲的创新与 突破
二胡发展史

二胡发展史1. 引言二胡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在中国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带您了解二胡的发展历史,从起源到现代的演变,逐步展示二胡的发展过程。
2. 起源二胡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琵琶和弓弦乐器。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早在宋代,二胡的前身就已经出现了。
这时的二胡还只是一种简单的弓弦乐器,没有充分发展和成熟。
3. 发展过程3.1 元代到明代在元代和明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繁荣,二胡开始逐渐完善起来。
它的外形、结构和音色都得到了改进。
各个地区也开始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二胡风格。
二胡开始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3.2 清代到民国时期在清代到民国时期,二胡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
它不仅被广泛使用,还开始与西方乐器进行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二胡在音乐剧、交响乐等各种音乐形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逐渐成为了中国民族乐团中必备的乐器之一。
3.3 当代二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的二胡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创新。
在二十世纪以来的几十年里,许多优秀的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出现,为二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胡也逐渐走出国门,成为国际乐坛的一张独特的名片。
4. 二胡的演奏技巧和曲目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独特,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技术和丰富的表现力。
二胡可以演奏各种不同类型的曲目,如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传统曲目等。
其中一些曲目已经成为经典,被广泛传承和演奏。
5. 二胡在世界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胡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它作为中国的独特乐器,受到了许多外国音乐家和乐迷的喜爱和追捧。
在各种国际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中,二胡也常常出现,为世界观众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6. 结论二胡作为中国古老乐器的代表之一,凭借其独特的音色和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在中国音乐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二胡逐渐成为了中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胡的发展历程

二胡的发展历程二胡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乐器,被誉为中国琴种的精华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过程。
二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根据传说,二胡最初是由古代农民所发明。
农民们用竹头作为共鸣箱,钉上弦线制作了简陋的二胡。
这种最早的二胡主要用于伴奏和弹唱,功能相对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胡开始流行起来,并在不同地区逐渐有了一定的改进和发展。
到了唐代,二胡开始趋于成熟,成为宫廷乐队中的主要乐器之一。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中就提到了二胡,描述了它在古代宫廷里的娴熟演奏和美妙旋律。
这段时间也是将二胡纳入正式音乐体系的关键时期。
从此之后,二胡开始进入正式乐谱,并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在明清时期,二胡开始在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百姓喜爱的乐器之一。
它以独特的音质和感人的旋律吸引了许多人,成为了民间音乐的代表。
农民们还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二胡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得它更适合民间音乐的演奏和表达。
据说这个时候的二胡也用羝羊的膝盖做共鸣箱,理论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磕地音效应,增加音响的纯净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胡的外形和结构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20世纪初,二胡的外形开始趋于现代化,像是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样子。
同时,二胡的制作工艺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使得音质和表现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近年来,二胡在国内外的演奏舞台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开始专注于二胡的演奏和创作,推动了二胡音乐的发展和创新。
二胡也经常与其他乐器、乐队和声乐合作,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
同时,二胡也得到了国际乐坛的关注和认可,被视为世界音乐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
二胡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变革,它不断吸收外来音乐元素,同时也保持着自身的传统和特色。
二胡不仅是中国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展示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二胡会继续拓展其音乐表现力和影响力,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妙动人的旋律。
二胡的发展历程

二胡的发展历程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明代。
它始于南方地区的“南胡”,后来与中国北方乐器“北胡”结合,最终形成了现代二胡的样式。
在明代末期,南方的南胡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种独特的乐器。
它有两根弦和可以弹奏的一组音阶。
这时的南胡与今天的二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它的音色相对尖锐,音域也较狭窄。
到了清代初期,南胡开始变得流行起来,并且与北方乐器“北胡”进行了交流与融合。
北胡是一种弦乐器,北方民间演奏家
经常用它来伴奏唢呐等乐器。
南胡与北胡交流后,南胡逐渐改良了自己的造型和音色。
随着改良,二胡的音域得到了扩展,弦的数量也增加到了四根。
它的音色也因为改良而变得悠扬、宽厚。
这一时期的二胡主要由民间艺人和戏曲演员使用,广泛应用于各种表演形式中。
到了20世纪初,二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先后出现了
一批二胡演奏家,他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演奏技巧的提高,使二胡的表现力更加出色。
他们将二胡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了更多的音乐类型中,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
同时,二胡的结构也经历了一些改变,为了提高音色和演奏技巧,在二胡的弦和琴身之间安装了一条长条,称为“活弦”。
这条活弦的出现,让演奏者可以用手指按弦调音,并且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如今的二胡已经成为中国乐团和民间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它不仅可以演奏中国传统音乐,还可以和其他风格的音乐进行合作。
二胡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不断创新、融合的过程,它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展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胡发展历程_6样版

三、胡琴分支
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 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 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 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统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 改制而成的。高胡的产生,和中国民间乐种广 东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同广东地区的粤剧 有密切联系,曾作为粤剧伴奏的主奏乐器,因 此,高胡也常被称为“粤胡”。 "广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 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 间音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广东音乐中并 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 "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 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 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 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 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 魂乐器。
高胡 《雨打芭蕉》
wqdqdq
13
京胡
wqdqdq
《夜深沉》
京胡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 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 京胡:原称“胡琴”,最早也称“二鼓 子”。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名也是 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 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 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 成的弦乐器,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最 早的京胡,不仅琴杆短,琴筒也小,为 了能拉高调儿,还有蒙蟒皮的,而且是 用软弓子(不张紧弓毛)拉弦。 19世纪以后,才开始出现硬弓。现安徽、 山东、河南、四川等地仍有保留用软弓 演奏,音色柔软,并有一种特殊的碎弓 效果,演奏技巧也很高,而硬弓的发音 则刚劲、嘹亮。 20世纪上半叶,京剧演员不断降低音高, 讲究行腔圆润,京胡的结构也随之变化, 琴杆、琴筒不断加长。嗣后,京胡逐渐 流行全国,在北京尤为盛行。
二胡的由来和发展史

二胡的由来和发展史二胡的由来和发展史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
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
就如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二胡是什么乐器二胡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
有两根弦,在唐朝开始出现,到目前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源地在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
二胡包括琴身、琴弦系统、弓。
二胡多以木材为原材料,琴筒一端蒙以蛇皮,根据琴筒的形状可分为六角二胡、八角二胡、圆角二胡、前八后圆二胡、扁筒二胡、双层底托二胡等。
二胡是哪个民族的乐器二胡是汉族的乐器二胡是汉族的传统乐器,这种乐器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而二胡也叫“南胡”、“嗡子”,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
二胡发展至今种类繁多,按产地划分时,可分为北京琴、苏州琴、上海琴。
按二胡的琴筒划分时,可分为圆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双层底托二胡、前八后圆。
二胡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这种乐器原本被称为“嵇琴”和“奚琴”,最早在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宴荣山人池亭诗》有文字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天华的艺术贡献:
借鉴了西洋拉弦乐器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把中、西拉弦乐器的技法融合在一起,并且加 以改造,从而大大提高和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 刘天华先生不仅把二胡推上了正式音乐会的舞 台,而且还把二胡纳入高等音乐学府和艺术院 校的器乐教学中,设立了二胡专业。同时,他 还编写了中国最早的二胡教科书和练习曲,开 创了中国民族器乐教学体系和“刘天华二胡流 派”。另外,刘先生还参考西洋同类乐器的构 造原理,设计出了新规格的二胡。据说,我们 现在常见的普通二胡,就是在刘天华改 革的二胡的基础上定型的。
(2)连弓--是一弓奏有若干音的弓法。根据 速度与音符进行密度,一弓所奏的音数量是 有限的,一弓的弱奏比强奏能奏出更多的一
些音符。连弓用普通连音弧线标记:“︵”。
(3)顿弓——从运弓形式上分为两种: 一种为“分顿号”,用分弓奏出,每一 弓均奏出一个短促的音符:另一种为 “连顿号”,用一弓奏出几个短促的音。 顿号是演奏轻巧敏捷性音乐的常用弓法。
二胡的琴弦一般使 用丝弦或者是钢丝弦, 两根弦的粗细是不一样 的。从50年代以来,钢 丝弦已经被普遍地采用 了。
二胡上五种常用定 弦是15弦、52弦、63弦、 37弦和26弦。其中15和 52这两种定弦通常称作 基础定弦,属于按把法, 应用也比较广泛。其余 三种定弦属于切弦法。
三、胡琴分支
高胡 《雨打芭蕉》
阿炳的艺术贡献:
把二胡从戏曲、小曲的伴奏地位, 提升到作为一件能够独奏的乐器。 另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了《二泉 映月》、《听松》等一批著名的 二胡曲谱。这些作品渗透着传统 音乐的精髓,表达了作者对现实 生活的深刻感受;从而成为中国 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代表作品:二胡曲《二泉映月》、 《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 曲《大浪淘沙》、《龙船》、 《昭君出塞》六首。
二胡的千斤是用比较 细的软丝弦绕扎而成的, 它通常是绕在琴筒和上轴 之间的三分之二位置上。 二胡的弦马经常用木材或 竹材制成,形状有桥空式 和空心式两种。竹马发音 响亮,比较适合演奏活泼 轻快的曲调。木马是用松 节木制成的,音色淳厚柔 美。总之,弦马的作用是 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 上。
二胡的弓子是由弓杆和 弓毛两个部件构成的,全长 76厘米。弓杆使用江苇竹, 两端烘烤成弯曲状,上面系 着的那股马尾夹在里外两根 琴弦之间,通过摩擦琴弦而 发音。
板胡 《月牙五更》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名 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 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豫剧、河 北梆子、评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 伴奏乐器的。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 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 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 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 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 者的努力下,板胡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 发展,使许多新品种加入了"板胡家族"。其 中有中音板胡、高音板胡,三弦板胡,竹筒 板胡,秦腔板胡等等,都是"板胡家族"的" 新成员"。随着板胡形制的发展,板胡的演 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表现力也更加丰富 多彩,成为中国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特色 乐器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独奏乐器,并为 民族歌剧、民族歌舞和声乐伴奏。
京胡 《夜深沉》
京胡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 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 京胡:原称“胡琴”,最早也称“二鼓 子”。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名也是 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 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 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 成的弦乐器,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最 早的京胡,不仅琴杆短,琴筒也小,为 了能拉高调儿,还有蒙蟒皮的,而且是 用软弓子(不张紧弓毛)拉弦。 19世纪以后,才开始出现硬弓。现安徽、 山东、河南、四川等地仍有保留用软弓 演奏,音色柔软,并有一种特殊的碎弓 效果,演奏技巧也很高,而硬弓的发音 则刚劲、嘹亮。 20世纪上半叶,京剧演员不断降低音高, 讲究行腔圆润,京胡的结构也随之变化, 琴杆、琴筒不断加长。嗣后,京胡逐渐 流行全国,在北京尤为盛行。
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 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 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 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统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 改制而成的。高胡的产生,和中国民间乐种广 东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同广东地区的粤剧 有密切联系,曾作为粤剧伴奏的主奏乐器,因 此,高胡也常被称为“粤胡”。 "广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 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 间音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广东音乐中并 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 "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 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 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 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 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 魂乐器。
明代胡琴又有所发展。胡琴类乐器的“分家”和 “另立门户”,是在明清两代随着戏曲和曲艺的繁荣而 实现的。这时候二胡就从胡琴类乐器中分离出来,成为 一种“独树一帜”的重要乐器。 在《麟堂秋宴》一图中,
有一童子奏胡琴、此琴卷首,龙头,二弦,用马尾弓拉 奏,们现在常见的普通二胡,就是在 刘天华改革的二胡的基础上定型的。
二胡
范锐锋 邹竹馨 范舒之
简述
二胡由胡琴发展而来,是弓 弦类中流行最广的乐器。二胡由 胡琴发展而来,曾被称为胡琴或 南胡。流传之广非其它乐器可比。 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我国主 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在独奏、民 族器乐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以 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 有重要地位。 现在,二胡已成为 流行最广的乐器之一,无论是大 街小巷还是穷乡僻野,处处皆可 闻到二胡声。
新中国成立后,二胡的制作、改革、 教学和演奏艺术得到的飞跃发展。 二胡 的标准形制是在1978年由中国轻工业部 制定的。标准形制规定:二胡由琴筒、 琴杆、琴头、弦轴、千斤、弦马、弓子 和琴弦等部件组成。
通常,一把新制作的二胡,它的发 音一般是不够悦耳的,需要经过几个月 甚至几年的使用,等到蟒皮的性质逐渐 稳定之后,音色才会柔美动听。因此, 选购新二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将来 的发展前途。
二胡的琴杆又叫“担子”,用料 和琴筒一样,全长81厘米。琴杆的顶 端是呈弯脖形的琴头,上端装有两个 弦轴,下端插在琴筒里。二胡的琴杆 是张弦的支架,也是演奏者持琴运指 的支柱。
二胡的弦轴又叫“轸子”,它们 是一对木质的圆锥体,大多是用黄杨 木或者黄檀木制成,前端比较细小, 上面有一个穿弦的小孔。二胡的弦轴 起到系弦和调整琴弦张力的作用,上 轴拴内弦,下轴拴外弦。在60年代初 期,乐器制作家们开始在二胡上装置 螺丝弦轴,这种弦轴不仅在外观上保 持了原有的民族形式。而且还克服了 拧转费力、容易跑弦和日久损裂琴杆 的缺点。
2、弓法 弓子在弦上摩擦运动的方向称为 “弓向”。将弓子从左(持弓端)向右拉为 拉弓;将弓子从右(弓尖端)向左推为推弓。
标记用弓弦乐器通用符号——拉弓标记为“n”
推弓标记为“∨”。 主要弓法有以下几种: (1)分弓是一弓一音的弓法。用长弓演奏的 分弓称为“大分弓”,适宜强奏和演奏抒情 旋律中的长音符。用短弓演奏的分弓,可分 别称作中分弓、小分弓一般适宜演奏快速进 行的紧密音符。
经改革的中胡有扁圆筒中胡和对称扁八 方筒中胡。它们在民族乐队中,可与筒 形相同的高胡、二胡一起使用。以前的 中胡仅适于合奏、伴奏,随着时间推移, 制成的扩音筒中胡,放长了琴筒,并将 琴筒的后口制成喇叭形,才使中胡成为 一件能够独奏的乐器。较著名的中胡独 奏曲有《草原上》、《苏武》等。
四、演奏姿势
二胡在演奏姿势上和其它胡琴类 乐器大同小异,也是左手持琴,右手 执弓。拉奏外弦的时候,以操持弓杆 为主;拉奏里弦的时候,以操持弓毛 为主。二胡的运弓是右肩关节、大臂、 肘、小臂、手腕和手指动作的有机配 合,尤其是以腕关节的运动最为重要, 运弓时要平直,弓毛靠近弓杆,并且 应该平贴在琴筒上。二胡的演奏技巧 在吸收了其它胡琴类和弹拨乐器琵琶 以及小提琴等中外乐器的手法之后, 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丰富的程度。
五、二胡基本演奏介绍
二胡是民族乐队拉弦乐器中主要的和最 有特色的乐器。它的音色浑厚、甜润、纯正 而雅致;强弱控制能力很强,给人以悦耳动 听、刚劲而秀美之感,善于表现各种情调的 曲调、音型、长音等。
1、定弦、记谱、音域与音色 二胡有里外两根弦,琴弓马尾毛夹置于
两弦之间拉奏。定弦为纯五度,在不改变两 弦音程关系前题下,还可在一定范围里变化。 二胡用高音谱表按实际音高记谱,在音色方 面,内外弦在常用和相同把位上比较,内弦 音色饱满,外弦较清亮。
中胡
中胡,“中音二胡”的简称。中胡由二 胡改革而成,琴杆比二胡的长,琴弦比 二胡弦粗。中胡是民乐队中重要的二胡 族的中音乐器,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制 成。琴筒较二胡大,琴杆比二胡稍长, 琴弦比二胡弦粗,音色浑厚。是民族管 弦乐队不可缺少的乐器,常担负中音声 部的演奏,亦可独奏或参加重奏。
为加强中音部音乐的表现力,在二胡的 基础上研制而成中音拉弦乐器——今日 的中胡。中胡的形式、构造和二胡相同, 只是各部件都较二胡大,
一、发展历史
历史起源:
二胡是中国的传统拉 弦乐器,是胡琴的一种, 也称胡琴、南胡、嗡子、 胡胡 。胡琴的鼻祖是唐代 乐器----奚琴。奚琴因出 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奚人 而得名。最初的奚琴是弹 拨乐器,它的形状虽然与 胡琴很相近,但不同的是 它是用竹片拉奏的。
到了宋代,胡琴的第二代乐 器——稽琴开始用作宫廷宴会的 独奏乐器,那时候的稽琴已经能 够演奏换把和移指等比较复杂和 高超的技巧了,并且采用马尾弓 拉弦。这种用马尾代替竹片擦弦 发音的乐器,是长期过着游牧生 活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人民聪明 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拉弦 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