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话诗-湖畔

合集下载

第三讲,郭沫若及20年代新诗

第三讲,郭沫若及20年代新诗

你的外边还有些什么存在? 你若是无限大的整块, 这被你拥抱着的空间 他从哪儿来? 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 你到底还是个有生命的交流? 你到底还是个无生命的机械? 昂头我问天, 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低头我问地, 地已死了,莫有点儿呼吸。 伸头我问海, 海正扬声而呜唈。 啊啊!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钢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呀,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发 现》

《红豆》(二一)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伊的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 伊的眼是解冻了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 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2、新月社 “新月社”由徐志摩发起,是一个以留学欧美的人士组成 的一个松散的社交团体,具有欧美的绅士文化趣味和自由主义 思想文化取向,自1923年成立一直延续至1930年代中期,先 后办有《晨报· 诗镌》、《新月》、《现代评论》等文学刊物, 展开文学活动。这一社团在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方面贡献 较为突出。主要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孟侃、林徽 因、刘梦苇、孙大雨、陆志韦、陈梦家等。 3、象征派诗 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4、“革命”派诗歌 殷夫(1909—1931),浙江象山人,笔名白莽。代表作 《别了,哥哥》:。“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 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又如《我们》:“我们的意志如烟囱般高挺,/我们的团结 如皮带般坚韧,/我们转动着地球,/我们抚育着人类的命 运!”“我们是谁?/我们是十二万五千万的工人农民!”

早期白话诗创作语言特征初探

早期白话诗创作语言特征初探
早期白话诗创作语言特征初探
胡姗姗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摘要] 文章从文本入手,用“细读法”浅要分析早期白话诗的部分语言特征。 分析认为,语言是诗歌本体的基础,早期 白话诗人在诗歌的语言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革命,以口语、虚词、外来语入诗,为后期白话诗的写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早期白话诗语言口语虚词外来词
[作 者 简 介] 胡 姗 姗 (1981-)女 ,安 徽 泾 县 人 ,硕 士 ,助 理 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文艺理论
(宋·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 都以 “蝶”“迷蝶”“粉蝶”“黄蝶”“乱蝶”“冷蝶”等单音词 或“形容词+名词(单音词)”式的偏正结构词语出现。 也有直 接写双音词“蝴蝶”的,如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 心托杜鹃”,但这里的“迷蝴蝶”也不是“形容词+名词”式的偏 正结构,而是“动词+名词”的动宾结构。 像“黄蝴蝶”“粉蝴蝶” 这样直白的语词是口语化了的。 后面“不知为什么”这句也是 接 近 白 话 的 说 法 ,完 整 句 应 该 是 “不 知 道 为 什 么 ”, 胡 适 在 这 里还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统一,而将“不知道”文言化为“不 知”“为什么”就是彻底的白话了,历来的古诗词中也不会出 现“为什么”这一问。 还有“怪可怜”“太孤单”都是口语化的短 语,古诗词中是没有这样写法的。 无论是“诗界革命”还是白话诗运动,二者都强调语言的 口语特性,但都忽视了诗的诗性成分。 这也是早期白话诗被 学界所诟病的重要部分。 胡适的“有什么话说什么话。 话怎么 说,就怎么写”的创作论,对当时的白话诗创作起了非常大的 影响。 胡适的《蝴蝶》因为是白话诗的开端之作,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其缺乏“诗性”,也为大家所公认。 二、虚词的出现 以沈尹默的《月夜》为例,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在 这 首 仅 仅 三 十 一 个 字 的 词 )、和 (连 词 )、顶 (副 词 )、却 (副 词 )、没 有 (副 词 )六 个 虚 词 加 上 特 殊 词 类 “呼 呼 ”(拟 声 词 ), 共 十 四 字 , 几 乎 占 了 一 半 的 篇 幅。 这在以实词,单音词为主的旧体诗中是难以想象的事。 如 果将这些虚词、特殊词类都去掉,这首诗就变成“霜风吹,月 光明明照,我(和)一株高树并排立,(没有)靠”,不但是语句上 不通顺,也毫无“诗性”可言。 “霜风吹”和“霜风呼呼的吹着” 前一句类似于“雪花飘”“泉水流” ,只是一个简单的叙述句, 而 后 一 句 传 达 出 的 信 息 就 完 全 不 同 ,“霜 风 ”是 “呼 呼 的 ”,拟 声词“呼呼”的使用让我们似乎亲身感受到了那种刺骨的寒

简述中国早期白话诗

简述中国早期白话诗

简述中国早期白话诗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1、梁启超设计了“诗界革命”。

要有“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

所谓“新语句”,即是不仅要吸收新名词,而且要引入新句式,在语法结构以至内在思维方式上进行根本的变革,还要打破传统诗词格律,这些与保留古风格的要求显然是背离的。

而在梁启超看来,打破传统的诗的格律与文言语法结构,就不存在“诗人之诗”,后改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诗界革命”始终限制在传统诗歌的范围内。

2、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包含有一种个性主义主张。

诗应是写我想写的,我想说的,我内心的感受。

他就做过转向古风、乐府,“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等多种实验,而向“散文化”方向的努力,则又显示了背离占主流地位的“唐诗”传统,向“宋诗”靠拢的倾向。

这也构成了“诗界革命”的一个极限:晚清诗界最终止步于宋诗派的模仿风气中。

3、胡适提出了“做诗如作文”。

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的新语法,也即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胡适在提倡“诗体的解放”的同时,还提出了“诗的经验主义”,其核心就是他所说的“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有我就是要表现著作人的性情见解,有人就是要与一般的人发生交涉”。

(胡适:《五十年之中国文学》)前者突出了写作者(知识分子)主体的性情与见解,后者强调了与“一般的人”即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这种诗歌观重视的是“精神、观念”的表达,所谓“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要求,诗的口语化、明白易懂的要求,自是“题”中应有之意。

这就是说,“五四”新诗运动的“散文化”与“平民化”的目标,两者之间,是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的。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1、中国第一批白话诗人有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

第四讲 二十年代新诗

第四讲  二十年代新诗

第一节

二十年代新诗概述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冰冷地没有言语--- 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 ——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蛇》
第一节
二十年代新诗概述
《一念》
胡适 我笑你绕太阳的地球,一日夜只打得一个回旋; 我笑你绕地球的月亮,总不会永远团圆; 我笑你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星球,总跳不出自己的轨道线; 我笑你一秒钟行五十万里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区区的心头一 念! 我这心头一念 才从竹竿巷,忽到竹竿尖; 忽在赫贞江上,忽在凯约湖边; 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减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 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五四时期的新诗

五四时期的新诗

小诗 徐玉诺
太阳落下去了, 山、树、石、河, 一切伟大的建筑
都埋在黑影里; 人类很有趣的点了他们的小灯: 喜悦他们所见到的; 希望找着他们所要的。
四、冯至--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
冯至,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现代 诗人。早年既开始诗歌创作和翻译。1923 年曾与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等创办浅 草社,出版《浅草季刊》。1925年又与人 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浅草和 沉钟都是五四后曾发生较大影响的文学团 体。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自由体诗初试锋芒
刘半农 :一个小农家的暮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松树的尖头,
闪着她嫣红的脸,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 我是一条小河, •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 我流过一座森林, • 柔波便荡荡地 •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 裁剪成你的裙裳。
• 我流过一座花丛, • 柔波便粼粼地 •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 编织成你的花冠。 •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 他是我的好朋友, 他送清水给我喝, 使我能生肥绿的叶,紫红的桑葚。 他从前清澈的颜色, 现在变了青黑; 又是终年挣扎,脸上添许多痉挛的皱纹。 他只向下钻早没有工夫对了我点头微笑; 堰下的潭,深过了我的根了。 我生在小河旁边, 夏天晒不枯我的枝条。 冬天冻不坏我的根。

中国新诗流派发展脉络

中国新诗流派发展脉络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跨越了近九十年的中国新诗流派发展脉络。

20世纪20年代:1.湖畔派——因该流派诗人多聚集在西子湖畔而得名,是中国新诗最早的一个流派。

爱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是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等。

代表作品:冯雪峰《伊在》《卖花少女》,汪静之《惠的风》《我是死寂的海水》,应修人《含苞》,潘漠华《离家》等。

2.新月派——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写作。

代表诗人是徐志摩、方令儒、朱湘、陈梦家、闻一多、林微音等。

代表作品:徐志摩《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静夜》,朱湘《采莲曲》等。

3.象征派——早期现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更具有独立的象征主义特征。

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蓬子等。

代表作品:王独清《但丁墓旁》,李金发《弃妇》《我背负了……》《里昂的车中》,胡也频《旷野》,穆木天《落花》《烟雨中》等。

20世纪30年代:4.现代派——这一流派的诗歌成就较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深远。

他们的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为源头,移植的倾向比较明显。

代表诗人有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废名、徐迟、林庚、金克木、玲君、施蛰存、路易士等。

代表作品:卞之琳《断章》,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花环》,废名《十二月十九夜》等。

5.七月派——这一流派的诗人大多经历过人生的重大起落沉浮,深陷政治冤狱几十年,新时期得以“鲜花重放”,是跨越了三个时代的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有牛汉、艾青、罗洛、曾卓、绿原、鲁藜、彭燕郊、邹荻帆、胡风等。

代表作品:牛汉《我的家》《半棵树》《华南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礁石》,邹荻帆《花与果实》《走向北方》,曾卓《栏杆与火》《悬崖边的树》,胡风《为祖国而歌》,绿原《惊蛰》,鲁藜《泥土》,彭燕郊《冬日》等。

20世纪40年代:6.九叶派——顾名思义由九位诗人组成。

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郑敏、杜运燮、唐祈、穆旦、袁可嘉等。

湖畔诗社名词解释

湖畔诗社名词解释

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是一个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

诗社成员
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4人。

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

文学主张
纯真、质朴、清新、热情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对幸福爱情的憧憬。

出版内容
社团诗歌合集《湖畔》(1922年4月)
冯、应、潘的诗合集《春的歌集》(1923)
汪静之诗集《蕙的风》(1922)
汪静之诗集《寂寞的国》(1927)
1925年2月创办小型文学月刊《支那二月》,仅出2期。

作品风格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

作品反响
汪的《一步一回头》
应的《妹妹你是水》
潘的《向美丽的姑娘》
冯的《落花》等
均为佳作,在当时引起较大的反响
诗社解体
1925年以后,五卅运动的发生,因各人思想变迁,潘先后投入了革命的洪流,湖畔诗社不复存在。

历史意义
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

名人评价
朱自清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他们那时候差不多可以说生活在诗里。

潘谟华氏最凄苦,不胜掩抑之致;冯雪峰氏明快多了,笑中可也有泪;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气;应修人氏却嫌味儿淡些”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3 20年代的白话新诗

3 20年代的白话新诗

20年代的诗歌第一节.初期白话新诗(一)胡适的历史功绩新诗实践和理论建构:《希望》1.胡适《谈新诗》“以文入诗”,“作诗如作文”《一颗星儿》2、胡适的新诗实践⏹《尝试集》⏹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集⏹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蝴蝶》3、体裁特点(1)以白话入诗。

(2)句式不限长短。

(3)声调不拘平仄。

(4)用韵自由。

4、《尝》中诗歌的内容(1)反封建——《礼》、《威权》(2)反军阀——《你莫忘记》(3)倡自由——《鸽子》、《老鸦》(4)尚进取——《上山》(5)人道精神——《人力车夫》《鸽子》、《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5、《尝》的文学史意义(1)展示了白话新诗从传统中蜕变和新生的艰难历程。

(2)既提供了白话新诗的最初形态,也表达了相应的诗歌观念。

多是即事感兴、即景生情之作,说理性强,缺乏诗情和想象力,诗味不足。

(二)早期新诗运动1、刘半农,江苏江阴人。

⏹《相隔一层纸》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现象⏹《学徒苦》反映学徒难言的辛酸《教我如何不想他》2、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前清举人。

诗集《旧梦》最好的诗作是歌谣体的白话诗《卖布谣》:歌谣形式,浅显通俗。

《是谁把?》3、俞平伯(1900—1990)⏹《冬夜》⏹杂糅着旧文学的意象与新思潮的哲理,旧诗词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最能反映早期新诗的“过渡”性4、康白情(1896——1958)⏹新潮社成员,四川安岳人。

⏹自由吐出心里的东西,我不是诗人。

——康白情⏹《草儿》集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新诗集,在大自然中发现了新诗的材料。

⏹1921年1月,中国新诗社创办《诗》月刊,为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

(三)早期新诗的特点1、以白话作诗,将诗歌从文言中解放出来,重实感,少想象,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白描,来表现社会人生。

2、大多不用韵,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3、大多未脱尽旧诗词的痕迹,是“女人放大的小脚”。

第二节、小诗创作与“湖畔诗人”(一)小诗创作小诗的特点1、作家们广泛地思索着关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个性等时代性的命题,引发了诸种“零碎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赠朱经农》片断 旧事三天说不全, 且喜皇帝不姓袁, 更喜你我都少年, 辟克匿克来江边。
寄给北平的一个朋友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 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潇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诗集《女神》中的代表性篇目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 《太阳礼赞》《夜步十里松原》 《凤凰涅槃》《炉中煤》 《地球,我的母亲》《晨安》
天 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繁星· 二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春水· 二八
影儿欺哄了众生了, 天以外—— 月儿何曾圆缺?
春水· 三八 秋深了! 树叶儿穿上红衣了! 她是多么害怕风雨啊!
宗白华《夜》 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 莹然万星里 随着星流。
一会儿 又觉着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 宇宙的万星 在里面灿着。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1920,1,30
凤凰涅槃
序 曲
除夕将尽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


啊啊!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呀,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凰 歌
流不尽的眼泪, 洗不尽的污浊, 浇不息的情炎, 荡不去的羞辱,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 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凤凰同歌
啊啊! 火光熊熊了。 香气蓬蓬了。 时期已到了。 死期已到了。
身外的一切! 身内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 请了!请了!
„„
凤凰更生歌
昕潮涨了, 昕潮涨了, 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春潮涨了, 春潮涨了,
“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 中更生”的凤凰是全诗的中心意象, 具有高度象征意义。
它体现了彻底破坏旧世界、创 造一个理想、完美的新世界的“五 四”精神。
一般认为凤凰新生后的图景是 诗人对“五四”以后崭新的中国的 创造性想象;也可以理解为旧我毁 灭和新我再生的象征。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十年代新诗
早期白话诗 1916年前后,胡适提出“作诗 如作文”的诗学观念。 胡适是中国新诗最初的倡导者 与探索者。
胡适、周作人、刘半农、刘大 白、康白情等在《新青年》等杂志 上发表了最初的白话新诗。
胡适《尝试集》 1920年出版的胡适诗集,是早 期白话诗的尝试之作。一般认为 《尝试集》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 白话诗集。
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生潮涨了, 生潮涨了, 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
我们新鲜,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
1920年1月
凤凰意象 用典: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 尼克斯”,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 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 不再死。
《女神》的艺术成就 《女神》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 部取得杰出艺术成就、产生了重大 影响的新诗集。
《女神》:情感的大解放、诗 体的大解放
1、现代“自我”——崭新的抒 情主人公形象 诗中的“我”是“自由”、 “强力”的化身,表现出与传统诗 歌的抒情主人公截然不同的现代品 格,是现代新人的典型。
唱出了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 时代最强音。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 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潇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藏晖先生作一梦, 苦雨庵中吃茶僧。 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潇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苦? 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相思情!
小诗运动 “五四”之后出现的诗歌创作 潮流。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 思,寄情于景,变外部世界的客观 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表达 了觉醒之后的内在困惑。
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尔诗作、 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
小诗代表作 冰心:《繁星》、《春水》 宗白华:《流云》
繁星· 十二 人类呵! 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向着同一的归宿。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
1978年病逝
诗集 《女神》(1921年) 《星空》(1923年) 《前茅》(1928年) 《瓶》(1925年) 《恢复》(1928年)
《女神》 郭沫若第一部诗集,1921年出 版。收入诗歌54首、诗剧3篇,多 数创作于“五四”高潮时期的1919 至1920年。
刘半农《相隔一层纸》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呼“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新青年》1918年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2、反抗、破坏、创造、新生 的时代精神 《女神》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时 代精神。
3、热烈的爱国之情 抒情主人公自觉地将自己与祖 国联系在一起,具有传统知识分子 忧国忧民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女神》以浪漫主义为主调,以象 征为主要手法,充满理想主义精神。
火山爆发般的激情,奇特的想 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色彩,华 美的语言,急遽的旋律,烘托、渲 染了诗歌的浪漫激情。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伦敦
郭沫若与《女神》
1913年赴日留学 1921年出版《女神》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

湖畔诗社 1922年4月,潘漠华、冯雪峰、 应修人、汪静之在杭州成立湖畔诗 社,出版四人的诗歌合集《湖畔》。
“湖畔”诗人抒写五四青年对 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爱情诗是 他们对新诗的主要贡献。
汪静之《蕙的风》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