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骨科发展简史
《骨科发展简史》课件

骨科医师的责任和 使命
鼓励骨科医师履行他们 的责任和使命,为患者 提供优质的骨科医疗服 务。
2
重要性,以及在整体医疗团队中的 作用。
分析骨科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如人
口老龄化和骨科疾病的复杂性。
3
骨科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展望骨科学的未来,探讨可能的发 展趋势和前景。
结语
骨科学的作用和意义
总结骨科学在医学领域 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 义。
对医学发展的贡献
强调骨科学对医学发展 的贡献,包括创新治疗 方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骨科发展简史》PPT课 件
本课件将带您了解骨科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前景。探索骨科学对医学的重要 性和骨科医师的使命。让我们一起追溯骨科发展的精彩历史!
一、骨科的起源和发展
历史背景
探索古代骨科领域的历史背景,了解骨科学的起源。
初步形成与发展
揭秘骨科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的初步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现代骨科学的发展
1
骨科的分类
深入研究现代骨科学中的不同领域
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2
和疾病分类。
探索骨科学家使用的先进技术和研
究方法,如影像学和基因研究。
3
骨科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
了解现代骨科治疗方法的创新和发 展,如骨科手术和康复技术。
三、骨科学的发展与未来
1
骨科学在代医学中的地位
探讨骨科学在当代医学中的地位和
骨科学面临的挑战
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

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科学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关于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
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的骨科治疗主要依靠传统的外科手术和草药治疗,对于骨折和脱臼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有限。
直到19世纪,骨科学科才逐渐形成。
当时的骨科医生开始研究骨骼结构及功能,开展解剖学和实验研究,为现代骨科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学科也得到了迅速的进步。
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骨科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骨骼疾病和损伤,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为骨科手术的成功率提供了保障。
骨科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也为治疗骨骨科疾病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骨科医生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和关节炎等骨骼疾病的发病率将不断增加,骨科医生需要更加关注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运动损伤和外伤等意外因素也会导致更多的骨骼损伤,骨科医生需要拓展手术技术和材料的应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科技的进步也将给骨科学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骨科医生能够定制人工骨骼和植入物,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将为骨骼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也将帮助骨科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骨科疾病。
骨科学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历史和未来充满着希望和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研的不断深入,骨科医生将有能力更好地保障人类的骨骼健康,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
第二篇示例:骨科学科,又称为骨科学或骨科学技术主题,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科学,专门研究人体骨骼的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致力于对骨骼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骨科学科的发展可谓是医学领域中的一大辉煌成就,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

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展望
骨科学,又称为矫形外科学,是一门研究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学科。
它涵盖了对人体骨骼系统的全面了解,包括关节、韧带、肌肉和神经等组织的生物学、力学和病理学。
一、骨科学的发展历史
1. 古代: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开始尝试修复骨折和进行截肢手术。
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在《论疾病》中描述了多种骨折类型及其治疗方法。
2. 中世纪:在欧洲的中世纪,虽然医学知识相对匮乏,但一些医生已经开始尝试使用金属板和螺钉来固定骨折。
3. 近现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和无菌术的发展,骨科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此外,X射线的发现也为骨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二、骨科学的未来发展
1. 精准医疗: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未来的骨科将更加注重精准医疗。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型,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已经成为骨科手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未来的骨科手术将会更加精确和安全。
3.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通过细胞移植和生物材料的应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为治疗骨关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基于这些技术的新型疗法。
总结来说,骨科学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
面对未来的挑战,骨科学将继续致力于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创伤骨科发展史

创伤骨折内固定的发展1902 年在埃及Naga ed Der出土的木乃伊中发现了最早骨折治骨折治疗的历史非常悠久。
El Zahrawi300 年。
公元100 年,阿拉伯外科医生发明了用面粉疗证据,其时间为公元前1852 年,荷兰和蛋清包裹患肢的方法。
中医治疗骨折,据文献记载也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130~200 Mathijsen年,在Galen 早期著作中医生公元开始使用石膏绷带对患肢进行固定。
1767 年,世纪中叶开始对骨折进行持续的牵引治疗。
19 出现了对骨折进行牵引治疗的描述。
Sarmiento使用了石膏与支架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各年后,200 Gooch 介绍了功能性支架。
种石膏材料和热塑支架才开始在临床广泛使用。
19世纪上半叶,骨科手术总是摆脱不了感染的困扰,只有在极其良好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骨科手术。
1828~1850 年,欧美的Rodgers 、Cheesman和B?ranger-F?raud等人开始用银丝1870 年,B?ranger-F?raud出版了《Trait de l'对肱骨和股骨进行缝合和环扎固定。
》一书,总结了当时大immobilisation direct des fragments osseuxdans les fractures1870 年法兰西-普鲁量的骨折手术治疗病例。
150 年以前,开放性骨折意味着截肢或死亡。
41%。
由于改善了术后治疗方法,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开放士战争中开放性骨折的死亡率高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股骨枪弹伤的死亡率高达性骨折的死亡率降至80%。
随着对细26%开放性骨折的截肢率和死交叉感染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医生对开放伤口的引流处理,菌污染、于1867 年发明了化学消毒剂,随着巴氏物理消毒法的出现,亡率有所下降。
Joseph Lister外科无菌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为骨科内固定手术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1875 年,Franz Konig 首次报道使用螺丝钉固定骨其后,骨折内固定手术取得了巨大发展:1907 年,折。
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

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科学科是医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
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骨科学科在治疗和研究各种骨骼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来探讨骨科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骨科学科的发展历史骨科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人类的早期发展阶段,人们对骨骼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狩猎中观察动物骨骼,以及直接观察人类的遗骸。
古代的医学家和外科医生都对骨骼有着一定的了解,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骨折治疗。
到了中世纪,骨科学科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欧洲,一些著名的医学家和外科医生开始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骨骼结构和功能的理论。
一些手术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包括骨折的治疗和骨髓炎的手术等。
19世纪以后,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学科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一些先进的手术和治疗方法被引入到骨科学科中,比如骨科手术、关节置换和骨折复位等。
一些重要的骨科学家和医学家也相继涌现,为骨科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骨科学科的未来展望将会更加广阔和光明。
在未来,骨科学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 生物材料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材料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生物材料的植入和移植将会成为治疗骨折和骨缺损的重要手段。
2. 个性化治疗:随着基因技术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个性化治疗将成为骨科医生的重要选择。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的分析和研究,医生可以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
3. 机器人辅助手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辅助手术将在骨科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手术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4.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骨科医生教学和手术的重要工具。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总论

第二章 骨关节的形成
第一节 骨的形成 一.骨的发生 概述: 骨由间充质发生 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有一层弥散疏松 的细胞组织,称为间充质或间叶 间充质逐渐分化为骨、软骨、筋膜和肌肉 等各种结缔组织结构。 从胚胎早期间充质向骨原基分化起始,到 骨发育完善为止,历时约20年以上。
第一节
骨的形成
骨的发育经历不断生长与改建的复杂演变,具 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骨组织形成与骨组织分解 吸收,两者相辅相成。 骨发育完善后,仍保持形成与分解吸收交替进 行的内部改建,终身不止,但改建速度随年龄增 长而逐渐缓慢。 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 膜内成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 软骨内成骨(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第三章 骨伤科生物力学基础
力的分解与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律和牛顿 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发生作用所产生的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 同)。 力学效应描述是以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和胡克定律为基础的。
第三章 骨伤科生物力学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 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给出了力的定性含义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3.纤维关节 发育骨之 间的间充质 分化为致密 的结缔组织, 如颅骨缝。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三、关节软骨的结构 关节的骨端有 透明软骨覆盖。这 种软骨没有血管、 神经,也没有淋巴 管。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软骨基质主要是硫酸化的酸性粘多糖嗜水 大分子结构,或与蛋白中心相连的葡糖胺多糖。 关节软骨的营养供给和代谢产物交换是通 过关节液完成。
任何物体承受力时,都会引起物体的变 形(包括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 种基本类型) ,改变了原有的尺度,在物体 内将会产生内力。物体任何一点均会发生变 形,称为该点的应变,内力强度称为该点的 应力。
中医骨伤科学1简史

萌芽: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z z
z
夏代酒的发明,用酒治伤 商代青铜器应世,用金属刀、针疗疾;甲骨文 记载疾病:疾手、疾肘、疾胫、疾骨等;神家 本草活血药内服,如桃仁 西周、春秋医政设制和分科:食、疾、疡、兽 医;伤创折断;瞻察视审
理论形成:前475—公元221年
z z z z z z
战国、秦汉时代 祖国医学的重要发展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 系,奠定了我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四大经典 五十二病方 华佗 导引
《中医骨伤科学》
骨科教研室 2013年9月11日
第一章
z z z z
发展简史
一、研究范围 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研究骨伤、筋伤及骨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以气血、经络、脏腑、精津理论为指 导,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病理和其它现代医学新发展来 阐述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
学习要求
研究方法
从微观到宏观,探索二者的有机结 合,探索骨科诊断与治疗的理论架构,掌 握骨科诊治特色 以教材为蓝本,广泛涉猎骨伤科专 著,努力深入
参考书籍
《克氏解剖学》《骨科解剖学》《骨与关节损伤》 《诊断学彩色图谱》《急诊医学图谱》 《骨科基础科学》《图解关节运动生理学》 《骨关节MRI》《关节病影像诊断学》 《软组织影像诊断学》《四肢超声波检查》 《骨伤诊断学》 《骨折治疗的AO原则》 《实用骨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参考书籍作者及出版社
z z z z z z z z z
杨文夫,刘军主编.软组织病影像诊断学.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 孙材江,腾学仁主编.关节镜学.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苏纯闺主释.贝氏身体检查指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康斌主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朗江明,董吁钢主译.急诊医学图谱.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 周同轼译.图解关节运动生理学.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 吕宗舜主译.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0. 于皆平,王纯等主编.临床病案 300 例诊断策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2 郭士绂主编.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8.
骨科的历史及进展

特耐®药理作用
花生四烯酸
COX-1
(主要为生理性)
COX-2
(主要为病理性)
非选择性NSAIDs
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
保护胃肠道粘膜细胞 调整肾脏血流 控制血小板聚集
1.徐建国等,《疼痛药物治疗学》,2007:156 2.特耐®说明书
疼痛、炎症
帕瑞昔布 (肝脏酶水解)
MIPO的生物力学
❖ 相对稳定 ❖ 骨折二期愈合
MIPO适应症
❖ 干骺端骨折 ❖ 粉碎性骨折 ❖ 关节假体周围骨折
MIPPO技术
MIPPO
MIPPO
骨盆骨折与髋臼骨折
❖ 热点问题 ❖ 发展快 ❖ 两者治疗有本质区别
❖ 急救 ❖ DCO
骨盆骨折
DCO
髋臼骨折
❖ 治疗重点是手术技术 ❖ 解剖复杂 ❖ 手术部位深 ❖ 立体观
古埃及
希波克拉底
20世纪骨科进展
❖ 创伤---闭合复位到切开复位内固定 ❖ 儿科---先髋、股骨头骨软骨炎 ❖ 成人---截骨矫形到关节成形 ❖ 运动医学---ACL、关节镜 ❖ 脊柱---设备 ❖ 手外科----二战后成为专科
21世纪
❖ 经皮内固定 ❖ 微创 ❖ 门诊手术 ❖ 导航手术 ❖ 生物学(BMP等) ❖ 基因工程
外固定支架
缺点 ❖ 稳固性差 ❖ 钉道感染 ❖ 行动不便
适应症
❖ 开放性骨折临时固定 ❖ 干骺端骨折
干骺端骨折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 CAOS ❖ 背景: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外
科机器人 ❖ 开展的手术 ❖ 导航的红外线光学 ❖ 优点:智能化、微创化、精确化 ❖ 缺点:设备价格高、适应症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由四种体液,体液 不平衡产生疾病。
希氏认为失调可能由外界因素引起,因此他首创 地理医学,研究人的居住环境如气候、风、水、土壤 与健康的关系,发现水质差会产生尿道疼痛(结石)。
他还发现,靠近火的铁匠不会感染瘟疫,于是首 创用火升温(消毒)来驱除瘟疫。新冠?
他还突破宗教禁令,对人体进行解剖,写做外 科著作《头颅创伤》。
西医骨科发展简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许树柴 黄泽鑫
1
西方医学的起源,是 以古希腊医学为基础,融 合了古巴比伦王国、古罗 马和古埃及的医学而产生 的,但西医骨伤科学分化 形成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 250 多年的历史,在此之 前一直属于外科。
公元前479年 孔子病逝 左传本 《春秋》编年记事止。
• 18世纪,法国J.P.David提出:“广泛固定,绝对 休息”治疗骨折的指导思想。不但出版了第一本骨 科书,还成立了第一所骨科医院,标志着骨伤学的 独立。英国外科及解剖学家John Hunter用动物实 验证明长管骨的成长发育。
西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概况
19 世纪骨生理学,对如骨折的愈合过程中骨痂的生成、 骨母细胞、软骨细胞成分与修复及滑膜功能的研究都有 重大进展。
西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概况
. 12世纪Salerno的Roger写了第一本外科教科书。 Saliceto提到了骨折后常伴有骨擦音。
. 14世纪Robert Nisbitt的《Human Osteogeny》 一书,详细阐述软骨成骨之外,还有膜内成骨, 还描述了胚胎中踇趾种子骨的生成。
. 17世纪Clopton Havers在《Osteologia Nove》 中描述了骨组织结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哈佛管。
现代内固定之父 Albin Lambotte ,在十九世纪末提 出了骨折固定稳定性的重要性,并且设计了一整套手术器 械和钢板螺钉。
Robert Danis 则开始了从木匠到医生的伟大之旅,他 仔细研究了骨折的愈合过程,发现如果骨折的两端完全恢 复解剖位置并且在断端施加压力,愈合过程中不会形成骨 痂而直接愈合,这被 Danis 称为「自焊接」 也就是后来所谓的一期愈合。
Watson Jones将他的经典著作《骨折和关节损伤》奉献给休·欧
文·托马斯和Robert Jones二人,他写道:“他们的工作永无止境,
他们的影响源远流长,他们的信徒生生不息并为人类奉献着智慧,
这一切都将永垂不朽。”
15
1893年,兰恩(W A Lane, 1865- 1943年)首先应用钢 制接骨板和螺丝钉固定骨折(内固定创始人)。
由于“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成功应用,骨肿瘤和软组织肿 瘤的治疗由截肢为主过渡到局部切除保肢手术。
可吸收生物内固定材料减轻或消除了金属内固定应力遮挡 及二次取出手术的风险。
机器人手术……
即使是康熙皇帝的儿女们, 也活不过当下的我们。
我们的许多东西都是现代文明 后才有的。
谢谢
许树柴
体解剖生理上的许多发现。
盖伦(Galen,古希腊,约公元 131- 201年);中国东汉 末期, 与张仲景同时代。
7
阿维森纳
中亚哲学家、自然科学家、 医学家。塔吉克人。在波斯萨曼 王朝与突厥喀喇汗王朝、伽色尼 王朝时代的花剌子模和波斯工 作.他的著作达200多种,医学 巨著是《医典》,直到17世纪西 方国家还视为医学经典。
他曾为几个穆斯林统治者所 雇用,一生颠簸。
在哈马丹(伊朗)再次受到进攻时,他 死于新主子军队的一次行军中,死于消化不 良(或急腹症)
(Avicenna,公元980— 1037); 中国宋/金
西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概况
• 公元 625-690 年,Paul的著作中描述了治疗脊柱压缩 骨折合并椎弓骨折的椎板切除术、骨折畸形愈合后作截 骨矫形术等。
✓Hippocrates 及其弟子采用徒手或机械整复骨折,木质夹板固定整复后骨折的 位置。
✓希波克拉底( 约公元前 460~ 前 377 年) 提出了“四元素说”,为古西方医 学的 发 展 打 下 了 理 论 基 础。
✓ 四肢骨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 肩关节脱位的手牵足蹬复位法;
考古学发现
19
现代科技发展对骨伤科的影响
对于先天性畸形的诊治: 对于创伤骨折的固定,“AO学派”向“BO学派” 演变。 显微外科的进展:由断指、断肢再植的成功,到 近年的双前臂移植手术。 由于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研制成功及计划免 疫的实施;更广谱、更高效的抗菌素的面世。
发展方向: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成熟标志着骨关节外科进入置换外科时 代其中以髋、膝关节置换技术最为成熟。在脊柱外科技术方面, 越来越多的内固定器材或内镜系统进入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和小型手术器械的改进,关节镜的应用范 围已经延伸到髋、踝、肩、肘、腕及颞下颌关节。
19 世纪末,随着 X 线的临床运用,骨折的诊断、整复、 手术固定及术后观察有极大提高,使骨科学得到长足发 展。
20 世纪早期,为了实现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的理想, 学者们开始转向手术治疗骨折为主,由于术后感染、骨 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的产生,促使学者们从内 固定器械及手术方式上进行改进,并产生了最初的骨折 治疗的 AO 原则以指导骨科临床。
• 为了实现 Danis 提出的骨折断端加压理念,AO 设计了带有动力 加压螺钉孔的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DCP),原 理如下图。
• 骨折治疗观念改变:
朝圣之地DAVOS
1950年,John Charnley 确立了人工关节低摩擦理 论,提出并设计“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 被誉为“现代人工髋关节置换之父”。
Hippocrates,古希腊,约公 元前460 - 前370年
2
希波克拉底、盖伦( 、阿 Claudius Galenus , 129~199) 维森纳 这三位古代西医学的巨匠同样为西方骨 科学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希波克拉底注重从经验现象中分析和 推理,为了获得观察材料,敢于解剖人 体。另外,希波克拉底最早建立了医生 的职业道德规范,称为希波克拉底誓言。
1814年,科雷报告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 孟特季阿(Monteggia’s)报告尺骨上1/3骨折并桡 骨头脱位; 1847年,史密斯报告桡骨远端屈曲型(Smith’s)。 1939年,巴尔通报告桡骨远端涉及桡骨关节面、伴 有桡腕关节脱位的骨折(Barton’s) 。
14
19世纪著名的骨科医师,英国骨科之父,休·欧 文·托马斯 Hugh Owen Thomas(1834-1891),英国 骨科之父、托马斯支架的发明人。
14-16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骨折的治疗主要依 靠手法复位和局部的夹板固定 ; 1741年,安德雷(Nicholas Andre)首次提出了 骨科学的学名(“Orthopaedia” ),标志着近 代骨科学的兴起 。
11
西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概况
• 1768年,英国的波特(P Pott)发表《骨折与脱 位》,确立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的治疗原则,强调 了制动的重要性,提倡包括上下关节的广泛固定法.
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 ;公 元前1303-1213,中 国的商朝)
✓盖伦是最著名的医生、动物解剖学 家和哲学家。
✓ 对人类骨骼系统的结构和数目都 作了较正确的记录,奠定了解剖学 基础
✓盖伦此后一直待在宫廷里做医生和 从事他的写作。他对许多动物进行 活体解剖来研究肾和脊椎的作用。
《论解剖过程》、《论身体各部 器官功能》两书阐述了他自己在人
他继承了波特的学说,主张持续、不间断地广泛固 定治疗骨折,将石膏固定由局部固定法革新为固定包括 上下关节的广泛固定法。发明了托马斯支架,桡骨小头 半脱位的复位方法等。
托马斯支架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Robert Jones在成为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最有名的骨科大夫之
前,曾跟随他的叔叔在利物浦工作了很多年,后来被授予爵士头衔。
16
• 1958 年,4 名瑞士的骨科医师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AO Arbeitsgemeinschon for the Internal Fixation,内固定研究协 会)。
• 1962 年提出了至今仍广为应用的 AO 原则:解剖复位、坚强 (稳妥)固定、保护血液供应、早期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