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骨外科手术分级规章制度

合集下载

骨外科科室规章制度模板

骨外科科室规章制度模板

骨外科科室规章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骨外科科室的工作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患双方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骨外科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负责治疗骨骼和关节相关疾病,提供外科手术和康复治疗等服务。

第三条骨外科科室的原则是安全第一,医疗质量至上,服务至上,病人至上。

第四条骨外科科室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医疗纪律,严格执行医疗卫生规范。

第五条骨外科科室的所有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本规章制度,遵守执行。

第六条骨外科科室的工作由主任负责,各科室负责人协助主任管理并监督相关工作。

第二章入科规定第七条患者如需就诊骨外科科室,需提供有效的医院转诊单或门诊病历,并按规定时间和科室在医院挂号。

第八条对于急诊患者,应当立即安排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救治,不能拖延诊疗时间。

第九条对于入科患者,应当尽快安排医生进行初次诊疗,并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

第十条患者入科时,应当如实向医务人员提供病史及既往史,方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第十一条患者应当如实向医生反映自己的病情,不得隐瞒或歪曲病情。

第十二条患者应当服从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安排,不得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第三章诊疗规定第十三条医生应当认真负责地对患者进行诊断,不得草率从事,确保诊疗质量。

第十四条医生在为患者诊疗时,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尊重患者的意愿。

第十五条医生应当按照规范的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为患者进行治疗,不得违规操作或使用不合格的医疗器械。

第十六条医生应当及时向患者及亲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必要的医疗卫生知识。

第十七条医生应当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

第四章医疗卫生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处理制度,做好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的分类处置。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十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疗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一、总则为规范医疗行为,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开展手术的科室,所有开展手术的医务人员及与手术相关的工作人员。

三、手术分级管理原则1.依据病情、手术难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三级:一般手术、中级手术、高级手术。

2.明确手术的适宜人选、手术的适宜环境和条件。

3.执行严格的手术安全原则,做好手术前、中、后全程的质量控制。

4.建立手术相关资料的记录与保存制度,以备查证。

5.加强手术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6.积极推行团队协作,强化手术流程管理。

四、手术分级管理详细规定1. 一般手术(1)适宜人员: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低,操作简单。

(3)手术患者:一般病例,无明显并发症。

(4)手术环境:手术室符合卫生标准,手术器械齐全。

(5)手术前:作好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患者术前检查、手术部位标记等。

(6)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场地清洁。

(7)手术后:做好术后感染预防和处理,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2. 中级手术(1)适宜人员: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中等,操作需谨慎。

(3)手术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需综合治疗。

(4)手术环境:手术室要求更高,设备更先进。

(5)手术前: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定制手术计划。

(6)手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过程,避免操作失误。

(7)手术后: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

3. 高级手术(1)适宜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负责指导,协助技术人员操作。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大,操作要求高超。

(3)手术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精准的治疗方案。

(4)手术环境:手术室设备一流,操作环境无菌,手术室人员配备充足。

(5)手术前:进行全面的手术准备,风险评估和保险工作。

(6)手术中:规范操作流程,避免手术并发症。

(7)手术后:加强术后监护,确保患者康复情况。

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三)通过宣传与培训,增强医疗机构和手术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十七、总结与展望
(一)本办法的实施,旨在规范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三)展望未来,我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手术室的标准化建设,确保手术环境安全、舒适、高效。
(三)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物资保障制度,确保手术过程中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
二十二、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
(一)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如违反法律法规,造成患者损害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公正、及时地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二十四、实施时间与过渡期
(一)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二)医疗机构应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完成手术分级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三)在过渡期内,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培训、宣传和准备工作,确保本办法的顺利实施。
二十五、监督与评估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实施情况的监督与评估,定期组织专家对医疗机构的手术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审。
(二)医疗机构应建立应急手术团队,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医疗机构应参与区域内医疗救援工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医疗支持。
十七、宣传教育与普及
(一)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手术分级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手术风险和医疗安全的认识。
(二)医疗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普及手术分级管理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卫生部手术分级制度

卫生部手术分级制度
2.医疗机构应设立手术分级管理组织,负责手术分级的认定、审批和管理。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手术分级认定
1.医疗机构应组织专家对手术进行分级认定,认定结果报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组织审批。
2.手术分级认定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手术分级结果的准确性。
3.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化解因手术分级引起的误解和矛盾,维护医患和谐关系。
十二、手术分级与医疗质量控制
1.医疗机构应将手术分级纳入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相关质量控制指标,持续改进手术质量。
2.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分级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广手术分级管理经验,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水平。
2.医疗机构应优先保障高风险、高难度手术的医疗资源需求,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医疗机构应定期分析手术分级与医疗资源分配情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十一、手术分级与医疗纠纷处理
1.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充分考虑手术分级因素,合理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2.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分级与医疗纠纷处理联动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纠纷防范意识。
二十二、手术分级与医疗团队建设
1.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分级,组建专业的医疗团队,提高手术协同作战能力。
2.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团队进行培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手术技能。
二十三、手术分级与患者满意度调查
1.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术分级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手术服务的评价。
2.医务人员开展手术前,应接受手术分级相关知识培训,掌握手术操作要领和风险防控措施。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文件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文件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文件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该医疗机构内所有手术室的管理和操作。

三、手术分级根据手术的创伤性、复杂程度和风险等不同情况,手术分为三级:1. 一级手术:一级手术主要是指创伤性小、简单的手术,风险较低,如阑尾切除术、痔疮切除术等。

2. 二级手术:二级手术主要是指创伤性中等、较复杂的手术,风险适中,如胆囊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等。

3. 三级手术:三级手术主要是指创伤性大、高度复杂的手术,风险较高,如心脏搭桥术、肝移植术等。

四、手术分级的确定1. 手术科室负责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的创伤程度、手术的复杂程度、手术的风险等因素,结合专科医师的意见,确定手术的分级。

2. 手术分级应当在手术前进行,并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确保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和理解。

五、手术分级的管理1. 手术科室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台账,对每台手术进行登记和归类,确保手术分级准确无误。

2. 手术分级管理台账应包括手术名称、手术级别、手术日期、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等信息,并应当做好安全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

3. 手术分级管理台账应当每月进行核对和汇总,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确保手术分级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一级手术管理1. 一级手术应当由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医师负责,并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和麻醉医师。

2. 一级手术的患者术前应做好相应的检查和评估,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一级手术应当在洁净、安静的手术室内进行,手术器械和器材应符合要求,确保手术安全无菌。

4. 一级手术应当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七、二级手术管理1. 二级手术应当由具有一定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负责,并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和麻醉医师。

2. 二级手术的患者术前应做好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估手术的风险和可行性,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骨科手术分级标准是指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评估手术的风险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医疗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对手术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骨科手术分级标准对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一级手术。

一级手术是指手术风险最低、复杂程度最低的手术。

一级手术通常是一些常规性的骨科手术,如骨折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等。

这类手术通常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康复较快,一般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重大威胁。

医务人员在进行一级手术时,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手术过程安全、准确。

二、二级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手术风险和复杂程度适中的手术。

这类手术可能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骨折、软组织损伤修复等,手术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二级手术的患者术后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三级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手术风险和复杂程度最高的手术。

这类手术可能涉及到一些极为复杂的骨折、关节重建、神经血管修复等,手术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级手术的患者术后康复周期较长,需要医务人员进行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四、总结。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骨科手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复杂程度,科学评估手术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手术技能,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希望通过骨科手术分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骨科治疗服务。

卫生部手术分级标准

卫生部手术分级标准

卫生部手术分级标准手术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而手术的风险与复杂程度各不相同。

为了规范手术操作,卫生部制定了手术分级标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根据手术的不同等级进行相应的安排和管理。

本文将对卫生部手术分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手术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卫生部手术分级标准将手术分为三级,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手术。

一级手术是指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小,手术风险相对较低的手术,例如阑尾炎的切除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手术风险适中的手术,例如胆囊切除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手术风险较高的手术,例如心脏搭桥手术。

通过对手术的分级,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手术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其次,卫生部手术分级标准还规定了不同手术等级的手术室、手术设备、手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要求。

一级手术需要在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设备和人员要求相对较低;二级手术需要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手术室进行,手术设备和人员要求适中;三级手术需要在具备高级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手术室进行,手术设备和人员要求较高。

通过对手术室、设备和人员的要求,可以保障不同等级手术的安全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最后,卫生部手术分级标准还对手术后的监护和护理提出了要求。

对于一级手术,患者可以在普通病房进行简单的监护和护理;对于二级手术,患者需要在具备一定条件的监护病房进行较为严密的监护和护理;对于三级手术,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严格的监护和护理。

这些要求可以确保手术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和护理,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总之,卫生部手术分级标准对手术的安全进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了一份可依循的指南。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手术分级标准进行手术安排和管理,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患者也可以根据手术的等级了解手术的风险和要求,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和了解。

希望本文对卫生部手术分级标准有所帮助,让手术更加安全、顺利进行。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本文介绍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各级医师的手术范围。

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的要求,医院应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各科室应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并定期调整其手术范围。

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若遇特殊情况,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各级医师的手术范围如下:1.主任医师按照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甲、乙、丙、丁各类手术,但应侧重甲类手术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2.副主任医师按照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乙、丙、丁类手术,但应侧重乙类手术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主治医师参与甲、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

4.医师参与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

5.助理医师(医士)参与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丁类手术。

高年资医师(取得现有职称3年以上)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高一类手术。

各专业手术分类如下:一、外科系统甲类手术包括全胃切除术、胃癌扩大根治术、左右半肝切除术、肝左外侧叶切除及楔形切除、胰腺癌根治术、扩大胰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道再次手术、腹主动脉瘤切除、移植术、带血管胎儿胰腺移植术、经胸颈无名及锁骨下动脉瘤切除术、血管移植术、扩大全胰腺切除术、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廓清术、甲状旁腺切除术、右心耳下腔静脉旁路移植术、腹腔内肿瘤联合3种以上脏器切除以及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

乙、丙、丁类手术包括心胸外科的法四、法三矫治术、伴肺动脉高压的房室缺修补术、主动脉缩窄、腹主动脉瘤血管再造术、心脏多瓣膜置换及成形术、冠状动脉架桥术、复杂的心内畸形矫治术及短路术。

1)除甲类以外的各种烧伤手术;(2)各种整形手术;(3)乳房整形手术;(4)面部整形手术;(5)手部再造手术;(6)手指再造手术;(7)手指或手部切断修复手术;(8)手掌或足底皮瓣移植手术;(9)除甲类以外的骨折手术;(10)除甲类以外的关节手术;(11)除甲类以外的脊柱手术;(12)除甲类以外的颅面部手术;(13)除甲类以外的软组织肿瘤切除术;(14)除甲类以外的骨肿瘤切除术;(15)除甲类以外的关节镜手术.6.骨伤科1)除甲类以外的骨折手术;(2)除甲类以外的关节手术;(3)除甲类以外的脊柱手术;(4)除甲类以外的软组织肿瘤切除术;(5)除甲类以外的骨肿瘤切除术;(6)除甲类以外的关节镜手术;(7)骨髓移植手术;(8)骨折愈合不良手术;(9)骨缺损修复手术;(10)除甲类以外的骨关节感染手术;(11)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处理;(12)除甲类以外的骨盆手术;(13)除甲类以外的肢体延长手术;(14)除甲类以外的肢体短缩手术;(15)除甲类以外的肢体畸形矫正手术.8)子宫肌瘤切除术;(9)子宫腺肌症切除术;(10)宫颈息肉切除术;(11)宫颈锥切术;(12)宫腔镜手术.丙类手术1)宫外孕手术;(2)子宫脱垂手术;(3)宫颈糜烂电凝术;(4)宫颈糜烂切除术;(5)子宫颈癌前期治疗手术;(6)宫颈松弛手术;(7)子宫肌瘤栓塞术;(8)子宫颈环扎术;(9)宫腔粘连松解术;(10)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丁类手术1)宫内节育器取出术;(2)炎,宫颈炎,盆腔炎手术治疗;(3)宫颈裂伤缝合术;(4)产后出血手术;(5)宫颈环取出术;(6)宫腔镜下诊断性探查术;(7)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8)宫腔镜下异物取出术.一、普通外科1.血管植人皮瓣预构手术2.切(削)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外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手术的分类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级别。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四、手术审批程序1.手术科室带组教授必须由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带组教授按医师级别确定组每例手术的术者和助手。

需要全科会诊的,至少提前1天交科主任组织全科会诊并审批。

2.科主任审批全科各医疗组每例手术的术者和助手,确保医师级别与手术分类相对应,签字生效。

原则上,不批准越级手术。

特殊情况下可以批准,但必须保证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患者选择医生时应以医疗组为单位,执行医师分级手术制度为前提。

五、手术审批权限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我院已施行电脑管理手术通知单,科主任及带组教授的书面签字应落实在术前小结的审批经过栏目中。

常规手术一级手术:带组教授审批,主管的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报手术通知单。

二级手术:带组教授审批,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医师报手术通知单。

三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报手术通知单。

四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报手术通知单。

六、特殊手术审批权限1、资格准入手术资格准入手术是指按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专项手术资格认证或授权的手术。

由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认可的专业学术机构向医院以及手术医师颁发专项手术资格准入证书或授权证明。

已取得相应类别手术资格准入的手术医师才具有主持资格准入手术的权限。

2、高度风险手术高度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

须经科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人决定自行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审批。

3、急诊手术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手术权限级别时,可施行手术。

若属高风险手术或预期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带组教授审批,必要时向科主任上报。

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4、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1)一般的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致残手术须经科讨论,科主任在已填写的《重要手术审批单》上签署同意意见后,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备案并审批。

(2)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由医院上报省卫生厅审批。

必要时由省卫生厅委托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同意后方能在医院实施。

5、需要向医务科报告或审批的手术。

(1)该学科新开展或高难度的重大手术。

(2)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参加的手术。

(3)预知预后不良或危险性很大的手术。

(4)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手术或存在医疗纠纷的再次手术。

(5)国家邀请的外宾、港澳台知名人士的手术。

(6)干部病人(省、市、校领导,省外知名人士)的手术。

(7)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手术。

(8)大器官移植手术。

以上手术,须经科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备案,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审批。

6、外出会诊手术本院执业医师受邀请到外单位或外地手术,必须按《执业医师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外出手术医师所主持的手术不得超出其在本细则规定的相应手术级别。

七、行政管理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师职称承担的责任,实行各级医师分级手术制度。

各手术科室应执行各级医师手术围的规定,带组教授或科室主任根据规定审批参加手术的术者和助手。

手术医师在提升手术级别时,由科主任及带组教授实行具体考核,并以“术前小结”审批经过中签字盖章生效。

2、手术按照已确定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越级手术。

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围,或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按照医师分级手术围规定进行手术。

如施行越级手术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除正在进行的手术术者向上级医师请示外,上级医师不得未经给病人会诊,未参加术前讨论,未办理手术手续,而直接参加手术。

4、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必须征得患者或直系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

对违反本规超权限手术的科室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和责任人的责任;对由此而造成医疗事故的,追究相应人员责任。

明确各级医师手术权限,是规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病人利益的有力措施,各手术科室及各级医师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手术分级标准神经外科一级手术1、头皮肿物切除2、颅骨骨折整复术、颅骨肿瘤切除及颅骨缺损修补3、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脓肿清除术4、颞肌下减压术二级手术1、脑清创术2、脑血肿、脑脓肿清除术3、大脑半球浅表肿瘤切除术4、椎管肿瘤切除术5、脑脊液鼻瘘和耳瘘修补术6、脑膜膨出、脊柱裂、脊膜膨出手术7、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三级手术1、垂体瘤切除术2、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3、幕上肿瘤切除:脑膜瘤,胶质瘤4、小脑肿瘤切除术5、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6、颅外、颅动脉血管吻合手术7、神经镜手术8、侧脑室、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9、脑室-腹腔分流术10、全脑血管造影术11、颅后凹减压术12、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四级手术1、颅动脉瘤夹闭及栓塞术2、脑动静脉畸形(A VM)切除及栓塞术3、海绵窦动静脉瘘手术4、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5、岩斜坡肿瘤手术6、脑干肿瘤切除术7、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术8、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嵴1/3脑膜瘤及海绵窦肿瘤切除术9、第三脑室肿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区肿瘤镜下全切术10、颈动脉及椎动脉支架置入术11、颅动脉支架置入术12、新开展手术骨外科一级手术1. 一般清创、肌肉肌腱修补术2. 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3. 骨牵引术4. 肩、肘关节复位术5. 腱鞘囊肿切除术6. 关节腔切开引流术7. 筋膜间隙综合征切开减压术8. 动、静脉插管术9. 血管缝合术10. 浅表静脉手术11简单植皮术. 12. 腱鞘切开、松解术13. 瘢痕松解术、手部“Z”字改形术14. 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切除术15. 赘指切除及软组织病损切除术16. 颅骨牵引术17. 胸锁乳突肌切断术18. 椎板外异物取出术19. 软组织清创、探查术20. 软组织脓肿切开引流术。

二级手术1. 单处四肢长管骨骨折切开复位与固定术2.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单肢体、单处)3. 复杂的清创、肌腱修复术4. 肌腱移位术、肌腱延长术5. 上肢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修复术6. 急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7. 关节脱位的复位固定8. 多处开放性骨折的处理9. 多处四肢长管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固定术10. 需特殊技术要求的四肢长管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11. 六大关节的病灶清除术12. 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及滑膜切除术13. 骨移植术,关节移植术,带血管的骨、肌肉游离移植术14.血管吻合手术15. 外周较小动、静脉瘤切除术16、简单静脉段移植术17. 植物取出术18. 后路椎板、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9. 椎管外良性肿瘤切除术20. 后路颈、腰椎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21. 颈、胸、腰椎结核单纯病灶清除术22. 掌、指骨骨折固定23. 指、掌骨病损切除24. 腕、掌、指关节融合术25. 腕骨脱位切开复位26. 关节离断与截指术27. 周围神经吻合术,松解术28. 手指肌腱的晚期修复三级手术1、拇(足)外翻矫形术2、股骨颈骨折固定术3、骨骼的矫形手术、骨延长术4、关节融合术5、关节镜下结构重建手术6、关节成形术、半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7、四肢截肢术8、脑瘫SPR 手术9、影响关节功能的近关节粉碎性骨折处理10. 断指再植术11. 肌皮瓣转移术12. 肌腱、神经移位术与移植术13. 拇指及手指再造术14. 骨、关节瓣移植术15. 后路腰椎间盘髓核常规摘除术16. 后路小切口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7. 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间接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18. 后路颈椎椎板扩大成形术19. 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固定术20. 后路胸椎管减压术21.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 后路胸、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23. 腰椎滑脱后路切开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24. 胸、腰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25. 胸腰椎损伤后路切开复位360゜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26. 上颈椎损伤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固定术27. 椎管肿瘤切除术28. 动脉大隐静脉搭桥术29. 动脉人工血管架桥术30. 四肢动脉瘤切除术31 颈动脉膜切除术32. 一般下腔静脉手术四级手术1. 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2. 骶骨肿瘤切除术3. 人工全关节置换术、翻修术,特殊类型疾病的人工主髋置换术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5. 四肢骨肿瘤骨段切除及其重建术6. 先天性髋脱位手术7.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8. 胸主动脉瘤及腹主动脉瘤手术9. 复杂下腔静脉手术10. 颈部动脉瘤手术11. 颈动脉体瘤手术12. 血管镜手术13.新技术新项目手术14.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15. 下颈椎、胸腰椎损伤后路切开复位直接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16. 脊柱结核、良性肿瘤前路或后路病灶切除植骨融合固定术17. 脊柱恶性肿瘤前后路病椎切除结构重建术18、骨次全切除术19. 骶骨全切除术20. 脊柱侧凸畸形单纯矫正植骨融合固定术21. 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固定术22. 脊柱畸形翻修术23. 经皮椎间盘减压术24. 经皮椎体或后凸成形术25. 经皮脊柱固定术26. 镜椎间盘摘除或松解术27. 镜下脊柱固定术28.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29. 断肢、断掌及复杂断指再植术30. 手、足指转移手术31. 指关节移植、指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