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4742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医院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二)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三)正、副主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后的医师。
三、手术分级管理(一)手术分级管理由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日常工作由医务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
(二)各手术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组长为科主任,小组成员为科室医疗组组长。
(三)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和动态调整。
(四)手术资质授权流程。
(五)手术项目准入论证。
(六)限制类技术管理。
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施(一)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手术分级管理目录,明确手术分级标准,规范手术医师资质,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手术分级管理信息共享,提高手术分级管理水平。
(三)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手术医师进行手术分级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手术医师对手术分级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四)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考核制度,对手术医师的手术分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不符合手术分级管理要求的医师进行培训或暂停其手术权限。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结合实际,我院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具体分两类。
Ⅰ类:如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Ⅱ类:如手术过程复杂等,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各种重大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二级手术难度大,须请上级会诊及指导手术的;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2.医师应树立正确的手术安全观念,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
3.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术安全主题活动,提高手术安全水平。
十八、手术伦理与道德
1.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生命权、健康权。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医师应按照手术分级标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手术级别。
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各级手术的质量控制,定期对手术医师进行培训和考核。
4.医师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应将手术操作水平作为重要依据。
四、手术医师资格要求
1.一级手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可独立开展。
2.二级手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
七、手术分级管理流程
1.术前评估: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风险等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级别。
2.手术审批:各级手术需经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小组审批,批准后方可实施。
3.术中医师权限: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手术级别权限操作,不得越级操作。
4.术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为手术分级管理提供依据。
二十三、国际合作与交流
1.医疗机构应积极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的手术理念和技术。
2.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国际手术研讨会,促进国内外手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3.医师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应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医疗机构形象。
二十四、手术宣传与普及
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公众对手术安全的认识。
3.三级手术: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机构级别和登记的诊疗科目相符的手术。
第九条三级医院可以开展各级手术,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
第十条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
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二级甲等医院如具备开展甲级手术的必要条件(包括场地、人员、设备等)的,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开展部分四级手术。
登记有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四级手术项目,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展。
第十一条一级医院(含卫生院)可以开展一级手术。
具备麻醉科设置,并拥有性能良好的急诊抢救设备的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二级手术项目,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向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开展。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一、总则为规范医疗行为,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开展手术的科室,所有开展手术的医务人员及与手术相关的工作人员。
三、手术分级管理原则1.依据病情、手术难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三级:一般手术、中级手术、高级手术。
2.明确手术的适宜人选、手术的适宜环境和条件。
3.执行严格的手术安全原则,做好手术前、中、后全程的质量控制。
4.建立手术相关资料的记录与保存制度,以备查证。
5.加强手术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6.积极推行团队协作,强化手术流程管理。
四、手术分级管理详细规定1. 一般手术(1)适宜人员: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低,操作简单。
(3)手术患者:一般病例,无明显并发症。
(4)手术环境:手术室符合卫生标准,手术器械齐全。
(5)手术前:作好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患者术前检查、手术部位标记等。
(6)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场地清洁。
(7)手术后:做好术后感染预防和处理,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2. 中级手术(1)适宜人员: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中等,操作需谨慎。
(3)手术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需综合治疗。
(4)手术环境:手术室要求更高,设备更先进。
(5)手术前: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定制手术计划。
(6)手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过程,避免操作失误。
(7)手术后: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
3. 高级手术(1)适宜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负责指导,协助技术人员操作。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大,操作要求高超。
(3)手术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精准的治疗方案。
(4)手术环境:手术室设备一流,操作环境无菌,手术室人员配备充足。
(5)手术前:进行全面的手术准备,风险评估和保险工作。
(6)手术中:规范操作流程,避免手术并发症。
(7)手术后:加强术后监护,确保患者康复情况。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和医师的手术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制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包括门诊部、综合诊疗科在内的全院手术科室。
第二章临床手术分级第四条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将手术分为四级:(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第三章手术医师分级第五条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土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土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第四章手术医师分级及准入第六条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八、信息管理与数据共享
1.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手术信息管理系统,对手术预约、手术实施、术后恢复等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
2.手术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手术风险评估、手术资料存档、手术质量监控等功能,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3.医疗机构应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为手术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手术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医疗机构可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增进公众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了解。
3.医疗机构应鼓励公众参与手术安全管理,通过意见箱、热线电话等方式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促进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十二、责任追究与激励机制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违反手术规程导致医疗事故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十、法律法规遵守
1.医疗机构开展手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合法权益。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3.医疗机构应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医疗活动的合规性。
十一、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1.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手术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手术风险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九、紧急情况处理
1.医疗机构应制定手术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包括但不限于术中大出血、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2.手术团队应定期进行紧急情况处理的模拟训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3.医疗机构应确保手术室内外通讯设备的有效性,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与其他科室或外部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目的加强我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我院手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工作。
3.定义3.1 手术分级3.1.1 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获取或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
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或伦理风险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资源消耗较多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资源消耗多或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手术。
3.2 手术医师及手术权限的要求3.2.1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发〔2022〕18号)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授权制度,根据手术级别、专业特点、术者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及培训情况综合评估后授予术者相应的手术权限。
三、四级手术应当逐项授予术者手术权限。
手术授权原则上不得与术者职称、职务挂钩。
3.2.2 手术科室在每例四级手术实施前,应当对手术的指征、方式、预期效果、风险和处置预案等组织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并按规定记录,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3.2.3 开展省级以上限制类医疗技术中涉及手术的,按照四级手术进行管理。
3.2.4 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如现场无相应手术权限的术者,其他术者可超权限开展手术。
3.2.5 对于四级手术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等情形的,应当在发生后3日内组织全科讨论,讨论结果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县柳林镇卫生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规范各级医师及有创操作的管理,根据《医疗机构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技术分级与分类管理参考规范(试行)》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类。
(一)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二)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三)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四)一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第二条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
(二)主治医师。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三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三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
第三条各级医师手术范围(一)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四类手术。
(二)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四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三)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二、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四)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二、三、四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
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一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五)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和引进新的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第四条手术审批权限(一)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审批。
(二)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需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1、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残疾的;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3、高风险手术;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6、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三)首次开展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进行行政审批的手术,应根据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查与报批手续。
第五条管理与处罚(一)医务科负责监督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对违反本制度的科室给予通报批评,对违反本制度的当事人根据情节进行科内通报、院内通报、暂停该种手术直至取消手术资格的处理。
(二)各级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遵照本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每台手术必须由科主任审批方可执行,主刀医生仅施行本级规定范围内的手术,特殊紧急情况下,主刀医生施行超级别抢救手术时,可委托他人通知相关的上级医生到场参加指导。
(三)科室安排手术时要按照本科手术分级规定妥善安排主刀医生,中等及以上手术必须经科室集体讨论方可安排。
(四)因手术失误,经鉴定为一、二级医疗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医师暂停其主持该项目手术资格,待对其手术资格进行复核后,方可继续开展该项手术。
(五)一年内实施同种手术,连续发生两起及以上医疗纠纷的,取消主持该种手术资格,一年后根据考核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其该种手术资格;因违反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或违反手术操作规程,引起医疗纠纷的,视情节轻重,对当事人给予降低手术级别,直至取消手术资格的处理。
附:各科医师手术分级科目心胸外科住院医师一、胸腔闭式引流术二、肋骨肿瘤切除术三、外胸壁肿块切除术烧伤科住院医师一、30%以下切、削痂术二、截指(趾)术主治医师一、30%以上切、削痂术二、除跨关节离断术、肩关节离断术以外的其他截肢术三、局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四、肢体整形术副主任医师一、50%以上切、削痂术二、肩关节离断术三、肌皮瓣、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移植术四、头面部整形术主任医师一、80%以上切、削痂术二、跨关节离断术三、肌皮瓣、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移植术四、头面部整形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一、巨大胆脂瘤中耳炎二、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前筛开放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清创缝合、手术缝皮四、气管切开术五、头面部皮脂瘤切除术主治医师一、腮腺浅叶切除术二、耳前瘘管切除术三、鼻内窥镜筛窦开放术四、扁桃体切除术泌外科住院医师一、膀胱造瘘术二、膀胱切开取石术三、尿道切开取石术四、尿道瘘修补术五、尿道外成形术六、尿道会阴造口术七、阴囊坏死扩创术八、阴囊脓肿引流术九、阴囊肿物切除术十、睾丸鞘膜翻转术十一、交通性鞘膜积液修补术十二、睾丸附件扭转探查术十三、睾丸切除术十四、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十五、附睾切除术十六、输精管结扎术十七、嵌顿包茎松解术十八、包皮环切术十九、阴茎外伤清创术二十、阴茎囊肿切除术二十一、膀胱破裂修补术二十二、膀胱穿刺造瘘术主治医师一、肾囊肿去顶术二、肾切除术三、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四、输尿管损伤修补术五、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六、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七、输尿管开口囊肿切除术八、膀胱憩室切除术九、膀胱部分切除术十、经膀胱镜膀胱颈电切术十一、肾周脓肿引流术十二、肾穿刺术十三、尿道修补术十四、尿道会师术十五、前尿道吻合术十六、尿道狭窄瘢痕切除术十七、尿道下裂Ⅰ期、Ⅱ期成形术十八、尿道下裂阴茎下弯矫治术十九、尿道下裂修复术二十、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二十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二十二、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二十三、睾丸破裂修补术二十四、输尿管间嵴切除术二十五、阴茎部分切除术二十六、阴茎全切除术二十七、修肾手术二十八、单纯取肾手术整形美容科住院医师一、取皮术二、局部皮瓣移植术三、Z成形术四、V-Y成形术五、邮票状植皮术六、大张皮移植术七、瘢痕切除术八、瘢痕移植术九、腋臭去除术十、皮瓣延迟术十一、皮肤色素痣切除术十二、睑外翻矫正术副主任医师一、带蒂皮瓣成形术二、皮管成形术三、肌皮瓣成形术四、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五、血管瘤手术六、神经纤维瘤手术七、重睑术八、下睑袋矫正术九、隆鼻术十、鼻小柱成形术十一、唇裂修复术十二、先天性斜颈矫正术十三、包皮环切术十四、耳部手术十五、头皮撕脱伤主任医师一、游离皮瓣移植术二、神经纤维瘤手术三、上睑下垂手术四、眼窝再造术五、耳再造术六、鼻再造术七、颅面外科手术八、面部除皱术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一、普通牙拔除术二、阻生牙拔除术三、口腔颌面软组织清创缝合术四、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脓肿切开引流术五、唇、颊、舌系带修整术六、牙槽嵴修整术七、颜面部粉瘤(痣)切除术八、颌骨骨折牵引复位固定术九、颌骨囊肿刮除术十、牙龈瘤切除术十一、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主治医师一、唇、腭裂整复术二、舌下腺及肿瘤切除术三、颌下腺及肿瘤切除术四、腮腺及肿瘤切除术五、甲舌囊肿切除术六、(单发)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术七、腭部肿块切除术八、鳃裂囊肿切除术九、上下颌牙槽骨及肿块切除术妇产科住院医师门诊手术(上、下环,清宫,人流,诊刮,通水,碘油造影等)高年资住院医师高危清宫术(大月份流产、产后、哺乳期、疤痕子宫)主治医师剖宫产术,臀位牵引术副主任医师一、产钳,毁胎术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良性肿瘤切除术三、腹腔镜手术四、不孕症手术、复通术、引产术等主任医师(主要指妇科)一、复杂性子宫肌瘤(阔韧带肌瘤、宫颈肌瘤)二、子宫内膜异位症Ⅲ期以上手术三、阴式手术四、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卵巢癌减灭术、外阴癌手术等)普通外科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四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熟练掌握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二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一类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二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一类手术、新开展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一类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一类手术(1)复杂胰腺癌根治术(2)肝脏肿瘤左、右半肝切除术(3)胆道癌根治术,复杂的胆道再次手术(4)扩大全胰腺切除术(5)胰管空肠内引流术,胰管切开取石术(6)门脉高压症的断流术(7)直肠癌扩大根治术(8)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廓清术(颈大块手术)、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9)腹腔内肿瘤联合三种以上脏器切除术(10)新开展的各种手术(11)复杂的腹部腹腔镜及内镜的诊疗手术(1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二类手术(1)复杂高位肛瘘切除术(2)胃及十二指肠手术(3)肝、脾损伤的处理(4)直肠切除术、回盲部肠切除术(5)结肠癌根治术(6)改良乳腺癌根治(7)复杂环状痣切除术(8)胸、腹联合损伤的救治手术三类手术(1)肝脓肿切开引流术(2)小肠切除术(3)腹部损伤剖腹探查术(4)胃肠造瘘术、吻合术(5)胃肠穿孔修补术(6)大隐静脉结扎转流术及剔除术(7)单纯胆囊切除术(8)单纯乳房肿块切除术四类手术(1)阑尾切除术(2)疝修补术(3)体表肿瘤、异物摘除术(4)痔核切除、肛旁脓肿切开引流术(5)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6)清创缝合术(7)静脉切开术眼科四类手术1、眼睑小手术2、睑内翻矫正术3、睑外翻矫正术4、砂眼滤泡压碎术、沙眼摩擦术5、翼状胬肉切除及结膜移植术6.角膜、结膜异物摘除术7、眼球摘除术、眼球内容物剜除术8、泪道探通术及泪囊摘除术9、睫状体电凝术脑外科神经外科手术分级一、住院医生施行手术1、头皮肿块切除术2、颅骨骨瘤切除术3、帽状腱膜下血肿切开引流术4、硬膜外血肿引流术5、脑膜肿穿刺引流术6、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7、脑室钻空引流术二、主治医生施行手术1、住院医生施行的全部手术2、骨瘤以外的颅骨病变切除术3、颅骨凹陷性骨折复位术4、去颅骨骨瓣减压术5、颅骨修补术6、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7、开放性颅脑损伤清除术8、侧脑室腹腔分流术9、颅内蛛网膜囊肿分流术10、脑脊膜膨出修补术11、除髓内肿瘤、AVM以外的椎管肿瘤12、幕上浅部病变切除术13、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骨科骨科手术分级管理一、低年资住院医师1、学习并协助上级医师完成手术2、实施简单的清创缝合术(不涉及吻合神经、血管)3、浅表良性肿块的切除4、肌腱吻合术二、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可实施手术1、四肢骨干简单骨折切开定位内固定手术2、简单髌骨骨折内固定术3、神经干断裂吻合(缝合)术4、肌腱断裂吻合术、肌腱移植术、松解术5、随意皮瓣移植术6、指背皮瓣移植术7、血管断裂吻合术8、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除术9、清创术(外伤)10、截肢(指或趾)术11、四肢软组织肿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