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专题测试
专题42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教师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42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问题1.【2022年湖南卷】向体积均为1L 的两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 X 和1mol Y 发生反应:2X(g)+Y(g)Z(g) ΔH ,其中甲为绝热过程,乙为恒温过程,两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ΔH>0B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a c n <nC .a 点平衡常数:K>12D .反应速率:a b v <v 正正【答案】BC 【解析】A .甲容器在绝热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先增大后减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可知,刚开始压强增大的原因是因为容器温度升高,则说明上述反应过程放热,即H ∆<0,故A 错误;B .根据A 项分析可知,上述密闭溶液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a 点和c 点的压强相等,因甲容器为绝热过程,乙容器为恒温过程,若两者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则甲容器压强大于乙容器压强,则说明甲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此时相比乙容器在减小即气体总物质的量:n a <n c ,故B 正确;C .a 点为平衡点,此时容器的总压为p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可知,在恒容条件下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P T整体之比,根据A 项分析可知,绝热条件下,反应到平衡状态放热,所以T a >T 始,压强:Pa=12P 始,则n a <12n 始,可设Y 转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 −1,则列出三段式如下:02X(g)+Y(g)Z(g)2102x xx 22x 1x x c cc ∆-- 平,则有[(22x)(1x)x]mol -+-+<13mol 2⨯,计算得到x >0.75,那么化学平衡常数K=2c(Z)c (X)c(Y)⋅>20.75120.50.25=⨯,故C 正确;D .根据图像可知,甲容器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温度高,所以达到平衡的速率相对乙容器的快,即V a 正>V b 正,故D 错误。
高三《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专题过关检测卷(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专题过关检测卷班级姓名得分非选择题(100分)1. (14分)(2019·山东潍坊二模)CH4超干重整CO2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化工原料。
回答下列问题:(1) CH4超干重整CO2的催化转化如下图所示:①已知相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过程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关于上述过程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 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b. 可表示为CO2+H2H2O(g)+COc. CO未参与反应d. Fe3O4、CaO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ΔH③其他条件不变,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CH4(g)+CO2(g)2CO(g)+2H2(g)进行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a点所代表的状态(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b点CH4的转化率高于c点,原因是。
(2)在一刚性密闭容器中,CH4和CO2的分压分别为20 kPa、25 kPa,加入Ni/α-Al2O3催化剂并加热至1 123 K使其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
①研究表明CO的生成速率v(CO)=1.3×10-2×p(CH4)·p(CO2)mol·g-1·s-1,某时刻测得p(CO)=20 kPa,则p(CO2)=kPa,v(CO)=mol·g-1·s-1。
②达到平衡后测得体系压强是起始时的 1.8倍,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为K p= (kPa)2(用各物质的分压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2. (14分)(2017·广东广州4月综合检测)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用下列反应处理,可实现空间站中O2的循环利用。
Sabatier反应:CO2(g)+4H2(g)CH4(g)+2H2O(g);水电解反应:2H2O(l)2H2(g)+O2(g)。
(1)将原料气按n(CO2)∶n(H2)=1∶4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Sabatier反应,测得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虚线表示平衡曲线)。
化学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微专题 24 含答案

微专题化学反应原理在物质制备中的调控作用1.化学反应方向的判定(1)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2)熵和熵变的含义①熵的含义熵是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用符号S表示.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般规律是S(g)>S(l)〉S(s)。
②熵变的含义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用ΔS表示,化学反应的ΔS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3)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ΔG=ΔH-TΔSΔ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ΔG=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1)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既不能过快,又不能太慢。
(2)从化学平衡移动分析,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二者影响的矛盾性。
(3)从原料的利用率分析,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从实际生产能力分析,如设备承受高温、高压能力等.(5)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
3.平衡类问题需综合考虑的几个方面(1)原料的来源、除杂,尤其考虑杂质对平衡的影响。
(2)原料的循环利用。
(3)产物的污染处理。
(4)产物的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5)气体产物的压强对平衡造成的影响。
(6)改变外界条件对多平衡体系的影响。
专题训练1.(2017·四川资阳诊断)无机盐储氢是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的储氢新技术,其原理如下:NaHCO3(s)+H2(g),Pd或PdO70 ℃,0.1 MPa HCOONa(s)+H2O(l)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固体并充入一定量的H2(g),在上述条件下发生反应,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当容器内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0~4 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测试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
在2A+B 3C+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 (A)=0。
5 mol·L -1·s -1 B 。
v (B )=0。
3 mol·L -1·s -1C 。
v(C )=0.8 mol·L -1·s -1 D.v (D)=1 mol·L -1·s -12。
在一定条件下,22O NO +22NO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NO 、O 2、NO 2分子数目比是2:1:2 B 。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的浓度相等C 。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D 。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改变3。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 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 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 4溶液,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高温下,将氯化铵晶体加入处于平衡状态的合成氨反应时,平衡不发生移动B. 在密闭容器中,当3CaCO ↑+2CO CaO 处于平衡状态时,再加入22O Na 固体3CaCO 的量会减少C 。
有固体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改变压强,不会影响平衡的移动D. 在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使氨的质量分数增加,从而增加氨的产量5. 如图为5PCl (气)3PCl (气)+Q Cl -2的平衡状态I 移动到状态II 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曲线,此图表示的变化为( )A. 降温B. 降压C 。
增加5PCl 的量D 。
增加3PCl 的量6. 有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 和b(如图6—1所示),a 容器体积恒定,b 容器体积可变,压强不变。
在同温同压和等体积条件下,向a 和b 两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 2,发生反应: 2NO 2N 2O 4 +Q,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起始时两容器的反应速率v a 和v b 的关系: v a <v bB .反应过程中两容器内的反应速率v a 和v b 的关系:v a <v bC .两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用的时间一定相同D .反应达到平衡,两容器的NO 2的转化率相同7。
5 热点题型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题

热点题型9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题热点一利用速率-时间图像的“断点”探究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1.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2.速率-时间图像(1)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无断点)(2)改变生成物的浓度(无断点)(3)改变气体体系的压强(有断点)①对于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或减小)的反应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4)改变温度(有断点)对于正反应放热(或吸热)的反应(5)加催化剂(有断点)(1)条件增强,曲线在原图像的上方;条件减弱,曲线在原图像的下方。
(2)浓度改变时,图像曲线一条无断点,一条有断点;其他条件改变时,图像曲线均有断点。
1.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O~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解析:选C。
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
增加氧气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项正确;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B项正确;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v逆增大的倍数大于v正,C项错误;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等倍数增大,D项正确。
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t0~t1B.t1~t2C.t2~t3 D.t3~t4E.t4~t5F.t5~t6(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E.加催化剂F.充入氮气t1时刻________;t3时刻________;t4时刻________。
高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图像计算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图像计算练习题一、单选题1.可逆反应2NO 2(g)2NO(g)+O 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 mol n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 mol n NO ③用NO 2、NO 、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D.全部2.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化学方程式:2MNB .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 .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 .t 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3.反应()()()()3224NH g +5O g =4NO g +6H O g 在10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 v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3NH =0.010 mol/L s v ⋅ B.()()2O =0.0010 mol/L s v ⋅ C.()()NO =0.0010 mol/L s v ⋅D.()()2H O =0.0045 mol/L s v ⋅4.—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22HI =H +I 。
若()HI c 由0.1 mol/L 降到0.07 mol/L 时需要15s 时间,那么c (HI)由0.07 mol/L 降到0.05mol/L 时,所需反应的时间( ) A.等于5sB.等于10sC.大于10sD.小于10s5.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A.浓度的改变B.压强的改变C.使用了催化剂D.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 2和3mol H 2可生成2mol NH 3B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就达到了这一条件下的最大限度C .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均增大D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原平衡状态不会被破坏7.为比较3+Fe 和2+Cu 对22H O 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共52张)

v
pC(g)+qD(g),条件改变时有
右图变化反应;b.___加__压___,
m+n__>_p+q;平衡向__正__反应 方向移动。
v
②若对上述反应降温或减小 压强,画出平衡移动过程中 的 v-t图。
v正 v逆
t1
t2 t
v逆
v正
t1
t2 t
2.速率----时间图像
(3) 催化剂 压强变化b
①对于mA(g)+nB(g)
v
pC(g)+qD(g),条件改变时有
右图变化,改变的条件可能
为:a.__加__正__催__化__剂__;
b.__加__压____,m+n__=_p+q;平
衡向__正__反应方向移动。 v
②若对上述反应加负催化剂 或减小压强,画出平衡移动 过程中的 v-t图。
v正 v逆
t1
t
v正 v逆
t1
t
2.速率----时间图像
原因分类: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 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原因可能是:①改变反应 体系的压强;②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③同时不同程度地改 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
(3)若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仍相等,则原因可能 是: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体积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③等 效平衡
__增__大__反__应__物__浓__度___,
平衡将向__正__反应方向移动。
②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v
__减__小__生__成__物__浓__度___, 平衡将向_正___反应方向移动。
v正
v逆
t1
t2 t
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

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1.在-50℃时,液氨的电离跟水的电离相似,存在平衡,2NH34++NH2—,NH4+的平衡浓度为1×10-15mol·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液氨中加入NaNH2,可使液氨的离子积变大B.在液氨中加入NH4Cl,液氨的离子积不变C.此温度下液氨的离子积K为1×10-30D.在液氨中加入金属钠可能有NaNH2生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仔细观察液氨的电离方程式,不难发现液氨的电离类似于水的电离,均属于“质子(H+)转移自电离”,其中NH4+和NH2-分别相当于纯水中水电离出的H3O+和OH-。
由此类比推出,液氨的性质应类似于水,如液氨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H2和NaNH2;影响液氨电离平衡的因素也类似于水。
液氨的离子积(也应该只是温度的函数)为常数,此温度下会恒等于1×10-30。
故选项A不正确,BCD正确,答案选A。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答案】A【解析】过程的自发性只能判断过程的方向,而不能判断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或过程发生的速率,更不能判断过程的热效应,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其余都是错误的,答案选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CO(g)+2NO(g)N2(g)+2CO2(g)在温度为298K时能自发进行,则它的△H>0, △S>0B.0.1mol/L NH4C1溶液加蒸馏水稀释,溶液的pH不断减小C.为保护浸入海水中的钢闸门,可在闸门表面镶上铜锭D.反应:2A(g)B(g)+2C(g),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A的转化率减小【答案】D【解析】A中反应熵值是减小的,不正确。
氯化铵水解,溶于显酸性。
稀释促进水解,但溶液的酸性是降低的,B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专题测试A 组 基础训练型1.右图中的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NO(g )+O 2(g )2NO 2(g )(正反应放热)中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图上标有A 、B 、C 、D 、E 五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的点是A. A 或 EB. CC. BD. D2.有如下的可逆反应:X(g )+2Y (g )2Z (g ) 现将X 和Y 以1︰2的体积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压到3×107Pa ,达到平衡后,已知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和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相等时,对应图中坐标上的温度是A 100℃B 200℃C 300℃D 不能确定3.在一定条件下,将X 和Y 两种物质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测得X ,Y 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n x /n y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 ,Y 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A 2X +Y 3ZB 3X +2Y 2ZC X +3YZD 3X +Y Z4.在A (g )+B (g )=C (g )+D (g )的反应体系中,C 的百分含量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分别在400℃和100℃下进行,所得曲线分别为Q 与P ,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图为A B C D5.可逆反应aX (g )+bY (g )cZ (g )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 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 )-时间(t )图象如右图。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a +b =c ,则t 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B 若a +b =c ,则t 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C 若a +b ≠c ,则t 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D 若a +b ≠c ,则t 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6.现有可逆反应A (g )+2B(g)n C(g)(正反应放热),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 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 p 1>p 2,n >3B p 1<p 2,n >3C p 1<p 2,n <3D p 1>p 2,n =3 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 (g )+CO (g )=0.5N 2(g )+CO 2(g );ΔH =-373.2 kJ/mol 。
右图曲线a 表示该反应过程中,NO 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若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照曲线b 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 加催化剂B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氩气C 降低温度D 增大反应物中NO 的浓度8.下图表示反应A (气)+B (气)nC (气)(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 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其它条件相同,a 比b 的温度高B a 表示有催化剂,b 表示无催化剂C 若n =2,其它条件相同,a 比b 的压强大D 反应由逆反应开始 9.对于如下的反应:mA(g )+nB (g )pC +qD 当其它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反应物B 的百分含量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分别可用图中曲线I 和曲线II 表示,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T 1>T 2B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 T 2>T 1D 逆反应是吸热反应10.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g)+B(g)C(g),A 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T 1>T 2,正反应吸热B T 1<T 2,正反应吸热C T 1>T 2,正反应放热D T 1<T 2,正反应放热11.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A B C D右图表示该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在t2时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曲线。
则下图中的t2时改变的条件是A升高温度或降低Y的浓度B 加入催化剂或增大X的浓度C 降低温度或增大Y的浓度D 缩小体积或降低X的浓度1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X(g)2y(g)+z(g)(正反应放热),在t 1时达到平衡,然后在t2时开始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停止加热并保温,到t3时又建立平衡,下图中能表示这一变化情况的是A B C D14.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 2(g)+H2(g)2HI(g);△H<0并达平衡。
HI的体积分数V(HI)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II)所示。
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V(HI)的变化如曲线(I)所示。
在乙条件下V(HI)的变化如曲线(III)所示。
则甲条件、乙条件分别是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的催化剂A①⑤,③ B ②⑤,④ C ③⑤,② D ③⑤,④15.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 2+B22AB,产物AB的生成情况如图所示,a为500℃,b 为300℃时的情况,c为300℃时从时间t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B 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C 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D AB为固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16.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17.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 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B 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 X、Y、Z、W皆非气体D 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18.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B 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C 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 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9.右图表示反应N 2(g)+3H2(g)2NH3(g);ΔH=-92.2kJ/mol。
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A t0~t1B t2~t3C t3~t4D t5~t620.如图所示,反应2SO 2(g)+O2(g)2SO3(g);△H<0,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中SO3的体积φ(SO3)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A B C D21.可逆反应aA(g)+bB(g)cC(g)+dD(g);Δ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律的是A a+b>c+d T1<T2ΔH<0B a+b>c+d T1<T2ΔH>0C a+b<c+d T1>T2ΔH<0D a+b>c+d T1>T2ΔH>022.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 2(g)2NO(g)+O 2(g);△H >0,达到平衡。
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 ,Y 随X 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A 当X 表示温度时,Y 表示NO 2的物质的量B 当X 表示压强时,Y 表示NO 2的转化率C 当X 表示反应时间时,Y 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 当X 表示NO 2的物质的量时,Y 表示O 2的物质的量23.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反应开始到10s ,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 ·s )B 反应开始时10s ,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 反应开始时10s ,Y 的转化率为79.0%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24.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 +Y 2Z 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 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X 、Y 、Z 均为气态C X 和Y 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 为气态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 >025.下图表示的平衡混和物中,产物X 的百分含量在不同压力下随温度改变的情况,在下述哪一个可逆体系中X 可代表用横线标明的物质A N2(g )+O 2(g )2NO (g )(正反应吸热) B 2SO3(g )2SO 2(g )+O 2(g )(正反应吸热) C N2(g )+3H 2(g )2NH 3(g )(正反应放热) D 4NH3(g )+3O 2(g )2N 2(g )6H 2O (g )(正反应放热)26.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 (g )+2B (g )2C (g ),△H >0;平衡移动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 1<P 2,纵坐标指A 的质量分数B P 1>P 2,纵坐标指C 的质量分数 C P 1<P 2,纵坐标指A 的转化率D P 1<P 2,纵坐标指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27.对于反应A(s )+2B (g )3C (g )(正反应吸热),平衡混和物中C 的百分含量C%与外界条件x 、y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x 表示温度,y 表示压强,且y 1>y 2>y 3B x 表示压强,y 表示温度,且y 3>y 2>y 1C x 表示温度,y 表示压强,且y 3>y 2>y 1D x 表示压强,y 表示温度,且y 1>y 2>y 3 28.在某恒温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 xC(g),有如图所示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T 1>T 2B 压强 p 1>p 2C 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 x 的值是129.在下列反应中:A2(g )+B 2(g )2AB (g )(正反应放热)当其达到平衡时,在下图的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曲线是A ①②B ③④C ①D ①⑤30.对气体反应:mA +nB eC 温度(T )、压强(P )、时间(t )与生成物的体积百分数C%的关系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 m +n <e B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m +n >e31.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的可逆反应:A(g )+B (g )xC (g )(正反应放热)有图Ⅰ所示的反应曲线,试判断对图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T 表示温度,P 表示压强,C%表示C 的体积分数)A P 3>P 4,y 轴表示B 的转化率B P 3<P 4,y 轴表示B 的体积分数C P 3<P 4,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 P 3>P 4,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mol 质量32.反应过程中A (g )、B (g )、C (g )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0~15 min 可能是加入了正催化剂B 10~15 min 可能是降低了温度C 20 min 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D 20 min 时可能是增加了B 的量33.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 )+B (g )2C (g )(正反应放热)的正确图象是下图中的A B C D34.对于可逆反应:A 2(g)+3B 2(g)2AB 3(g)(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 B C D35.下列图象能正确地表达可逆反应3A (g )+B (g )2C (g )(△H <0=的是36.密闭容器中mA(g)+nB(g)pC(g),反应达到平衡,经测定增大压强P 时,A 的转化率随P 而变化的曲线如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