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液碱、片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

中文名称:烧碱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

- 1 -

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监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刺激性: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mg/24 小时,重度刺激。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它有害作用:由于呈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82001

UN编号:182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固体可装入0.5 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 公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 类碱性腐蚀品。其它法规:隔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01-83);水银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02-83)。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填表部门:

填表时间: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 明书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目的 对化学危险品进行管理,确保化学危险品在储存、使用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健康危害、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理与储存、储存注意事项。 3 职责 3.1 采购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 3.2仓储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收发、日常检查。 3.3车间、质检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 3.4安全技术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监督、检查。 4 内容和要求 1盐酸 1.1中文名称:盐酸 1.1.1危险性类别:无机腐蚀品 1.1.2危险性综述:本品具有强腐蚀性,有刺激气味,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对水体、空气和土壤均可造成污染。 1.1.3侵入途径:误食、吸入、皮肤接触 1.1.4毒性与防护:吸入后出现呛咳、流泪、胸闷、呼吸加快。发现后应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畅

通。 1.1.5盐酸应贮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容器周围应通风、干燥,不能与其它强碱类(如氢氧化钠)、硫化物、磷化物、氰化物、已酯化合物、氟化物、硅化物、碳化物、氧化剂(如过氧化合物)共贮混运,工作时应配戴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天然橡胶。 1.1.6急救措施 1.1.7吸入中毒: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给氧。 1.1.8误服中毒:严禁洗胃,也不可催吐,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胃穿孔,可用 2.5%氧化酶溶液、牛奶、豆浆、蛋清、花生油等口服。 皮肤和眼的处理:脱去污染衣物,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灼伤处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而后以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创面较大时,须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1.9消防措施及泄漏的处理 本品不燃烧,用喷水来冷却容器有助于防止爆炸、爆裂和减少蒸气。本品具有强腐蚀性,一旦泄漏尽快地切断泄漏源,使用合适的盐酸吸着物来抑制溢汇,用苏打粉或石灰中和残余物质,处理废料可在指定地点深埋、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2硫酸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 中文名称:烧碱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 - 1 -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是什么?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在欧洲国家,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 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当前,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小组(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 编制的一份类似MSDS的文件,即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 (ICSC)】。同MSDS类似,ICSC概述了化学品有关的健康和安全使用信息。如今,已有1,300种化学品据有ICSC。除英语以外,ICSC还被翻译为其他13种语言。然而,ICSC并无政府机构对化学品的管理条例,同时,某些警示性的标准词语(R-Phrases)在一些国家也并不适用。所以ICSC并非是一份法律性文件,它不能取代目前在国际上流通的MSDS。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在欧洲国家,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当前,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小组(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 编制的一份类似MSDS的文件,即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 (ICSC)】。同MSDS类似,ICSC概述了化学品有关的健康和安全使用信息。如今,已有1,300种化学品据有ICSC。除英语以外,ICSC还被翻译为其他13种语言。然而,ICSC并无政府机构对化学品的管理条例,同时,某些警示性的标准词语(R-Phrases)在一些国家也并不适用。所以ICSC并非是一份法律性文件,它不能取代目前在国际上流通的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是化学品生产商和经销商按法律要求必须提供的化学品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毒性、环境危害、以及对使用者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危害的一份综合性文件。它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燃、爆性能,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救护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编制高水准的MSDS难点在于:一是除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外,化学品量化的毒理数据测试费用太高,数据获得成本太大,特别是化学品有的是复合品或搀有副产品,其对环境、生物、人类等毒理数据更为复杂,所以同一种化学品的MSDS不见得一样,但供应商提供的MSDS在企业使用中碰到对环境、健康等法律性的纠纷时,供应商如提供的MSDS不合格,必须要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编制的MSDS必须要按照买方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编制,然而各国,甚至一个国家各州有关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通常也不一样,甚至这些法律法规每月都有变化,所以编制的MSDS必须符合当时的买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 附诚通市场经验单: 电池类

液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溶液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烧碱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 sotutico 企业名称:济宁市圣聚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济宁经济开发区 邮编:272021 传真号码:(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86)(0537)(2572399) 技术说明书编码:001 生效日期:2003年1月1日 国家应急电话:(0532)3889090 (0532)388919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和物 化学品名称:氢氧化钠溶液 有害物成分GAS NO 氢氧化钠30%—32% 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黏膜腐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害:无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为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映或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氢氧化钠(液碱)(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性能数据(MSDS) 标识中文名:氢氧化钠(液碱)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 中文名称2:烧碱英文名称2:Caustic soda 分子式:NaOH相对分子质量:40.01 CAS号:1310-73-2危险性类别: 化学类别: 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品一级≥99.5%; 二级≥99.0%。 外观与形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健康危害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爆炸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 可致人体灼伤。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爆炸上限(V%):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 M S D S化学品安全技术 说明书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 中文名称:烧碱 分子式:NaOH 分子量: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监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浙江仙居仙明制药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 安全技术说明书 浙江仙居仙明制药有限公司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编制2006年7月

第一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包括下面内容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2.成分/组成信息; 3.危险性概述;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6.泄漏应急处理; 7.操作处置与储存;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9.理化特性;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11.毒理学资料; 12.生态学资料; 13.废弃处置; 14.运输信息; 15.法规信息; 16.其他信息。 第二节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编写和使用要求 1、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从该化学品的制作之日算起,每五年更新一次,若发现新的危害性,在有关信息发布后的半年内,生产企业必须对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进行修订。 2、安全技术说明书采用“一个品种一卡”的方式编写,同类物、同系物的技术说明书不能互相替代;混合物要填写有害性组分及其含量范围。 3、化学品的用户在接受使用化学品时,要认真阅读技术说明书,了解和掌握化学品的危险性,并根据使用的情形制订安全操作规程,选用合适的防护器具,培训作业人员。

第三节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 一、乙醇 有害成分:浓度 CAS No. 乙醇≥ 95V%64-17-5 1、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二或第四阶段,出现意志丧失、瞳孔扩散、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除被污染衣物,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12 爆炸下限(%):3.3 爆炸上限(%):19.0 引燃温度:363℃最大爆炸压力(Mpa):0.735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若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4、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空间。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 目录 第一章 2K稀释 剂 (1) 第二章 2K3油 漆 (4)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 编号:SC-019 第一章 2K稀释剂 1. 物理化学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 熔点(℃): 沸点(℃):78-19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比空气重 爆炸上限%(V/V):1.0(基于二甲苯) 爆炸下限%(V/V):7.0(基于二甲苯)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与酯、酮、醇醚类、芳香烃等溶剂混溶。 主要用途:用于溶剂型涂料稀释剂和冲淡剂,用来调节涂料产品粘度,以便于施工。 2. 危害性知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本产品会刺激皮肤和眼睛并造成伤害。其蒸气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长期处于高浓度环境中,会有害健康。长时间过度吸入高浓度蒸气会导致晕厥甚至死亡。 主要症状:过度吸入其蒸气或喷漆漆雾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动作不协调;眼睛和皮肤接触会导致充血、骚痒、有灼痛感。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燃爆危险:易燃,遇明火、高温有燃烧危险,在密封的容器中遇高温会发生爆炸。

3. 应急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立即翻开 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呼 1 /6 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立即就医。 食入:若患者即将丧失意识、已失去意识或痉挛,不可经口喂食任何东西;若患者意 识清楚,让其用水彻底漱口,不可强制催吐,并给患者喝下足量温水;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其身体向前倾以减轻吸入危险,并让其漱口及反复给水。立即就医。. 4.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 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CO 、CO2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不适宜灭火剂:水喷射。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应佩戴自供气呼吸器,消防衣及防护手套;喷水灭火无效; 喷雾状水可用来冷却密封的容器外壁,以防容器内压力过高而爆炸或因高温而自燃甚至燃爆。 5. 事故泄露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现场足量通风。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消除方法:用砂土、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后,收集在加盖有标识容器内。 6. 处理和储存 操作处臵注意事项:远离热源、明火。避免眼睛、皮肤接触。保持容器密闭。现场采 用足够通风设备。采用经认可的接地装臵。使用后彻底清洗。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区禁止吸烟,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2 /6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n hydroxide 中文名称2:烧碱 英文名称2:Caustic 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813 CAS No.:1310-73-2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氢氧化钠≥99.5%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氢氧化钠MSDS--中英文对照

MSDS Material safty data sheet 1.物质的理化常数 1.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国标编号:82001 CAS:1310-73-2 International Code:82001 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Chinese Name:Qing Yang Hua Na 英文名称:Caustic soda;Sodium hydroxide English name :Caustic soda;Sodium hydroxide 别名:固碱;烧碱;火碱;苛性钠 Synonim:Solid Sodium hydroxid , Caustic Soda , Sodium Hydrate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Chemical Formula:NaOH Molecular:40.01 熔点:318oC沸点:1390oC Melting Point:318oC Boiling Point:1390oC 密度:相对密度2.12 Density:Relative Density 2.12 蒸汽压:739 ℃ Vapor Pressure:739 oC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酮 Dissolubility :Well soluble in water , alcohol and glycerine, insoluble in acetone 稳定性:稳定 Stability: stable 外观与形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Appearance :white and opaque olid , very hygroscopic 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 Hazard Symbols : 20 (Corrosives presenting alkalinous properties) 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Use : For soap industry,petroleum refining , papermaking , artificial silk , dye, Leatherworking , medicine , organic synthesis and so on. 2对环境的影响: 2. Environmental Effects : 一、健康危害 一、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Pathways: inhaled, ingested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 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 和休克。 Effects:Severe irritant and corrosive . Inhalation of dust or mist may cause irritation of eyes and respiratory tract ,corrosion of nasal septum .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 may

氢氧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苛性碱;火碱;片碱;苛性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n hydroxid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V 混合物□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 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 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 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 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 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 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品 一级≥ 96%;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 透明固 体,易潮 解。 pH: 熔点(℃): 沸点(℃):1390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739℃)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 值: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 水、乙 醇、甘 油,不溶 于丙酮。主要用途:用于肥 皂工业、 石油精 炼、造 纸、人造 丝、染 色、制 革、医 药、有机 合成等。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 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 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 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 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 物质划为第类碱性腐蚀品。其它法规:隔膜法 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1-83);水银法 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2-83)。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目录 甲基苯 (1) 2-丙醇 (2) 2-丁酮 (3) 乙酸乙酯 (4) 乙酸正丁酯 (5) 环氧树酯 (6) 醇酸树酯 (7) 二甲苯异体混合物 (8) 环己酮 (9) 不干性醇酸树脂 (10) 聚氨酯树脂 (11) 硝化纤维素 (12) 2-丁氧基乙醇 (13) 丙烯酸清漆 (14) 丙烯酸漆稀释剂 (15) 环氧漆固化剂 (16) 环氧漆稀释剂 (17) 硝基底漆 (18) 硝基清漆 (19) 硝基磁漆 (20) 硝基漆防潮剂 (21) 硝基漆稀释剂 (22) 聚酯树脂清漆 (23) 聚酯漆稀释剂 (24) 醇酸漆稀释剂 (25) 环氧磁漆 (26) 汽油 (27) 柴油 (28) 1,2,4,5-四甲苯 (29) 1,2,3-三甲苯 (30) 1,2,4-三甲基苯 (31) 1,3,5-三甲苯 (32) 1-丙醇 (33) 2-氨基乙醇 (34) 2-甲基-1-丙醇 (35) 4-甲基-2-戊酮 (36) 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 (37) 氨溶液 (38) 苯酚 (39) 苯乙烯 (40) 环己烷 (41) 丙酮 (42) 石脑油 (43) 1,1-二氯乙烷 (44) 1,2-二氯乙烷 (45)

甲醇 (46) 乙醇[无水] (47) 4-羟基-4-甲基-2-戊酮 (48) 乙酸正丙酯 (49) 乙酸异丙酯 (50) 乙酸异丁酯 (51) 乙酸仲丁酯 (52) 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53) 碳酸(二)甲酯 (54) 1,2-二甲苯 (55) 1,3-二甲苯 (56) 1,4-二甲苯 (57) 1,3,5-三甲基苯 (58) 正丁醇 (59) 乙二醇甲醚 (60) 乙二醇乙醚 (61) 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62) N,N-二甲基甲酰胺 (63) 3-氯-1,2-环氧丙烷 (64) 三氯甲烷 (65) 三氯乙烯 (66) 乙酸[含量>80%] (67) 丙烯酸[抑制了的] (68) 氢氧化钠溶液 (69) 丙烯酸清漆 (70) 丙烯酸烘漆 (71) 丙烯酸乙酯[抑制了的] (72) 醇酸烘漆 (73) 醇酸绝缘漆 (74) 醇酸清漆 (75) 次磷酸 (76) 粗苯 (77) 电解除油剂 (78) 1,3-丁二烯[抑制了的] (79) 二氯甲烷 (80) 氟硅酸铵 (81) 氟化铵 (82) 氟硼酸 (83) 高锰酸钾 (84) 光亮剂(无危规号) (85) 过氧化氢[20≤含量≤60%] (86) 1,2-环氧丙烷[抑制了的] (87) 甲(基)磺酸 (88) 聚氨酯漆稀释剂 (89) 聚酯树脂绝缘漆 (90) 硫脲 (91) 甲酸 (92)

硝酸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修订稿

硝酸危险化学品安全使 用说明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硝酸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硝酸;漒水;硝漒水英文别名:nitricacid化学式:HNO3分子量:CAS号:7697-37-2 第二部分:成分及理化性质 有害物成分:硝酸含量≧% 外观与特性: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 主要用途:用途极广。主要用于化肥、染料、国防、炸药、冶金、医药等工业。熔点℃:-42(无水)沸点℃:86(无水) 溶解性:与水混溶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相对密度(水=1):(无水)饱和蒸汽压(kpa)(2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具有强腐蚀性。腐蚀某些塑料、橡胶和涂料。腐蚀绝大多数金属,并释放出高度可燃的氢气。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

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伤、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引起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腐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灭火方法:砂土、二氧化碳、雾状水、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蒸气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硝酸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氢氧化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m s d s安全技术 说明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标识 中文名:氢氧化钠,烧碱 英文名:Sodium hydroxide; Caustic Soda 分子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1310-73-2 危险性类别:第类碱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无机碱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96%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闪点(℃):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耐酸碱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大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小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第七部分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库间。应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雨天不宜运输。 第八部分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 (mg/m3): 前苏联MAC(mg/ m3): 美国 OSHA 100ppm,2mg/m3 ; 美国TLV-STEL ACGIH2mg/ m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甲缩醛编制标准:GB/T 16483、GB/T 17519 修订日期:2015年7月25日SDS编号:PX-SDS-001 编制日期:2010年8月15日版本:A/3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 化学品英文名称:dimethoxymethane; Methylal 生产企业名称:XXX化工(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XXXXXXXXXXXXXXXXXXX 邮编:518122 联系电话:0传真:0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0755-XXXXXXXX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电话:0532- 产品推荐用途: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家庭用品、工业汽车用品、皮革上光剂、清洁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等产品中,是降低对大气污染的环保产品。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高度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爆炸。对粘膜有刺激性,有麻醉作用。 GHS危险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5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严重眼晴损伤/眼晴刺激性类别2A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说明: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 气。 H333吸入可能有害。

H315造成皮肤刺激。 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 H402对水生生物有害。 防范说明: 【一般防范】P101如需就医:请随身携带产品容器或标签。 P102放在儿童无法触及之处。 P103使用前请阅读标签。 【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如果静电敏感材料准备用于再填装。 ---如果产品极易挥发,可造成周围空气危险。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使用本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戴防毒面具。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 清洗皮肤/淋浴。 P304+P340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 姿势休息。 P305+P351+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睛,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32+ 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70+P378火灾时:使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安全贮存】P403+P233 存放于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P403+P235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液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溶液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烧碱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 sotutico 企业名称:济宁市圣聚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济宁经济开发区 邮编:272021 传真号码:(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86)(0537)(2572399) 技术说明书编码:001 生效日期:2003年1月1日 国家应急电话:(0532)3889090 (0532)388919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和物 化学品名称:氢氧化钠溶液 有害物成分GAS NO 氢氧化钠 30%—32% 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黏膜腐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害:无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为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映或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雾妆水,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灭火人员穿化学防护服,戴好防毒面具。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器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化学防护服,戴防酸碱手套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高清洁的仓间内。注意防潮和雨水浸入。应与易燃、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雨天不易运输。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3 监测方法:酸碱滴定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氢氧化钠英文版MSDS(物料安全资料)

1. Ident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preparation and of the company/undertaking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duct Sodiun Hydroxide Manufacturer/supplier identification Company: Guangdong Guanghua Sci-Tech Co.,Ltd Address: PostCode:515000 E-mail: Emergency telephone No.:. Fax No.: 2. Hazards iden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 or mixture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Regulation (EC) No 1272/2008 [EU-GHS/CLP] Skin corrosion (Category 1A) Serious eye damage (Category 1) Acute aquatic toxicity (Category 3) Label elements Pictogram Signal word Danger Hazard statement(s) H314 Causes severe skin burns and eye damage. H402 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P280 Wear protective gloves/ protective clothing/ eye protection/ faceprotection. P305 + P351 + P338 IF IN EYES: Rinse cautiously with water for several minutes. Removecontact lenses, if present and easy to do. Continue rinsing. P310 Immediately call a POISON CENTER or doctor/ physician. Supplemental Hazard Statements none 3. 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Synonyms Sodiun Hydroxide CAS-No.:1310-73-2 M: 40.00 g/mol Molecular formula:NaOH 4. First aid measures If inhal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