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分类
踝关节骨折脱位分类

伤时足处 于旋 后位 , 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
力 内 收 , 关 节 外 侧 受 到 牵 拉 , 踝 受 到 踝 内
示位置欠佳 者方行手术治疗 。② 以 D ns ei
—
型通常 由强力外旋外力引起 。③c型: 腓 骨骨折发生在下胫腓 联合平 面之上 , 常见
在 冠 状 面呈 自前 下 向后 上 之 斜 形 骨 折 , 约 有 5 % 发 生 下 胫 腓 联 合 分 离 , 可 同 时 0 并 伴有后踝 、 内踝 骨 折 或 三 角 韧 带 损 伤 , 此
L ue asn分类 :9 2年 丹麦 医 ag —H ne 15 生 Lue—H ne ag asn根据尸体解 剖及临床 , 按受伤时患足所处 的位置 、 足损伤外 力 致 作用 的方 向 , 对踝 关 节 骨折脱 位 进 行 分
骨折多采用 非手术 治疗 。单 纯 的外踝骨 折病例 , 原始移位少 , 即使 有移位的骨折 , 手法复位成功率很高 。复位后骨折稳定 ,
通常不会发 生再次移 位 , 疗 的预 后好 。 治
有腓骨 中下 13部位 , / 但也可高达腓骨 中
上 13 / 甚或腓骨颈部位 , 均合并有下胫腓 韧带损伤 , 内侧结构损伤 为内踝撕脱骨折
或三角韧带断裂 。
B型 中单独无移位 的外踝 骨折 , 未波及 内 侧结构 , 如果踝穴 保持 匹配 , 也可 采用 非 手术方法治疗 。根据 A O学派观 点 , A 除 型外 , 、 B C两型 均需 手 术治 疗。D ns ei — WeeB C型 中合 并下胫腓 联合分离 的踝 br 、 部 骨 折 , 该 是 手 术 复 位 内 固定 的 指 应 征 ] 。合 并 下 胫 腓 联 合 分 离 的 踝 部 骨 折, 内外侧结构都不稳定 。即使 内外踝 复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1.《旋后内收型》SA: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力内收,踝关节外侧受到牵拉,内踝受到距骨的挤压外力所致。
一度,骨折为单纯外踝骨折或韧带断裂。
二度,同时有内踝骨折。
2.《旋后外旋型》SE: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受到外旋应力以内侧为轴,发生向外后方的旋转移位,冲击外踝,使之向外后方脱位。
一度,下胫腓韧带损伤。
二度,同时有外踝斜形骨折。
三度,二度加后踝撕脱骨折。
四度,三度加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3.《旋前外展型》PA: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受到强力外展或外翻外力。
踝关节内侧结构受到强力牵拉,外踝受到挤压外力。
一度,内踝撕脱骨折。
二度,同时有下胫腓韧带损伤。
三度,二度加外踝骨折。
4.《旋前外旋型》PE: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踝骨受到外旋应力,以外侧为轴,向前方旋转,踝关节内侧结构受到牵拉破坏。
一度,内踝撕脱骨折。
二度,一度加下胫腓间韧带损伤。
三度,二度加外踝骨折。
四度,三度加后踝骨折。
5.《垂直压缩型》VC:高处跌下等垂直暴力所致的损伤。
可根据受伤时足部处于跖屈或背伸位,分为跖屈型或背伸型,表现为前缘或后缘压缩性骨折,单纯垂直位则为胫骨下端粉碎骨折。
--------------------------------------------------------------------------------踝部骨折的Lauge-hensence分型一直搞不大明白,足的旋前旋后如何分?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和足的运动是联合的,当踝跖屈时足内翻、内旋;踝背伸时足外翻、外旋。
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之为旋后。
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称之为旋前。
按1950年Lauge-Hansen报道,骨折类型取决于损伤时足产位置和外力作用方向,足旋前、旋后与足绕距下关节旋转,旋前、旋后表示损伤足的位置。
足内旋或外旋是足绕胫骨长轴旋转造成,足内旋、外旋、外展或内收表示损伤时外力作用方向。
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

1950 年丹麦医生 Lauge-Hansen 医生首次提出,是最为经典的分型方法。 临床应用 60 多年,至今依然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把受伤时足的位置和暴力方向结合在一起,表达出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整 个损损伤情况,对骨折及 X 线不能够显影的 韧带损伤做出判断,从而决定治疗方案;
最初应用于手法复位外固定处理,但是通过 Lauge-Hansen 分型来理解和 分析踝关节骨折,对手术方案的确定也有很好得指导意义。
作者:梁志军 简介: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主任医师
踝关节骨折的三种分型:
1.Ashhurst 分型:按照外力的性质分型。分内收、外展、外旋、垂直压缩 4 型, 比较简单,没有对韧带损伤造成的下胫腓分离给予重视。 2.AO 分型:也称为 Danis-Weber 分型。主要根据腓骨骨折高度、下胫腓联合及 胫距关系分型,适合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容易掌握。 3. Lauge-Hansen 分型:根据损伤机制分型,能够解释骨折和韧带损伤的程度和 关联,可以指导手术思路,发现隐形损伤,查找复位不良原因。
踝关节Lauge-hansen分型

Lauge-Hansen分类法将损伤机制与骨折特点相结合,每种类型再分为四个亚型旋后内收型(SA)⒈腓骨在踝关节平面以下横形撕脱骨折或者外侧副韧带撕裂⒉内踝垂直骨折旋后外翻型(外旋型)(SER)⒈前胫腓韧带断裂⒉腓骨远端螺旋斜形骨折⒊后胫腓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⒋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旋前外展型(PA)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⒉联合韧带断裂或其附着点撕脱骨折⒊踝关节平面以上腓骨短、水平、斜形骨折旋前外翻型(外旋型)(PER)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⒉前胫腓韧带断裂⒊踝关节面以上腓骨短斜形骨折⒋后胫腓韧带撕裂或胫骨后外侧撕脱骨折旋前背屈型(PD)⒈内踝骨折⒉胫骨前缘骨折⒊腓骨踝上骨折⒋胫骨下关节面后侧横型骨折Danis-Weber分类是根据腓骨骨折部位及其形态进行的。
A型骨折是由内旋和内收应力所致,平胫骨下关节面或其下的外踝横形骨折,伴有或不伴有内踝斜形骨折。
B型骨折是由外旋应力所致的外踝斜形骨折,骨折线始于前内侧面并向近侧延伸至后外侧;可伴有下胫腓前韧带断裂或撕脱、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C型骨折,分为外展型损伤,即下胫腓韧带断裂及该韧带近侧的腓骨斜形骨折(C-1型);外展外旋型损伤,即腓骨更靠近侧的骨折和更广泛的骨间膜撕裂(C-2型)。
C型损伤可有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三种类型骨折均可伴有后踝骨折AO分类法根据踝关节外侧损伤情况,进一步将Danis-Weber分类分为三个亚型A型:韧带联合平面以下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下型)A1-单纯腓骨骨折A2-合并内踝骨折A3-合并后内侧骨折。
B型:韧带联合平面腓骨骨折(经韧带联合型)B1-单纯腓骨骨折B2-合并内侧损伤(踝或韧带)B3-合并内侧损伤及胫骨后外侧骨折。
C型:韧带联合平面以上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上型)C1-单纯腓骨干骨折C2-复合性腓骨干骨折C3-近端腓骨骨折。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桌关节骨折多数由间接暴力所引起,不仅骨性结构遭受破坏,而且常包含韧带和软组织复合损伤,属关节内骨折,因此骨折复位要求高。
【分类】踝关节骨折分类方法很多,可根据解剖部位分为单踝、双踝和三踝骨折。
而目前最常用,也最具治疗指导意义的是Lauge-Hansen分类法,此分类重视韧带的损伤、受伤时患足所处的位置和暴力方向。
一、旋前外展型(Pronation-abduction):足在旋前位(外翻位)受到外展暴力所致。
(一)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
(二)上述损伤加胫排下韧带不完全或完全损伤。
(三)上述损伤加外踝骨折。
二、旋后内收型(supinatioabdution):足在旋后位(内翻位)受外旋暴力致伤,是最常见的类型。
(一)胫排下韧带损伤,或胫骨的排骨切迹前结节撕脱骨折。
(二)上述损伤加外踝冠状面斜形骨折。
(三)上述损伤加胫骨后唇骨折。
(四)上述损伤加内踝或三角韧带损伤。
四、旋前外旋型(pronation-external rotation):足在旋前位(外翻位)受外旋暴力致伤。
(一)内踝骨折或三韧带损伤。
(二)上述损伤加下胫排前韧带及骨间韧带损伤。
(三)上述损伤加骨间膜撕裂和腓骨螺旋骨折,骨折平面在外踝上7-8cm处。
(四)上述损伤加胫骨后唇骨折。
五、垂直压缩型:以垂直压缩暴力为主,有时可伴内收外展或外旋暴力,造成胫骨前后关节面或整个关节面的压缩骨折。
【诊断】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踝关节扭伤相类似,均表现踝关节疼痛、肿胀、瘀斑、畸形、功能障碍。
正确诊断与分类需依靠踝关节X 线正侧位片,必要时可加拍踝关节踝穴摄片(小腿内旋25度位,踝关节正位片),或双侧应力摄片以排除韧带损伤和距骨移位。
【治疗】一、无移位骨折,可用小腿石膏或支具固定3-4周,去固定后锻炼踝关节,6-8周后开始部分负重。
二、闭合复位外固定,一般的移位骨折均可采用闭合复位,如证实复位良好,石膏筒或U形石膏固定伤踝于复位后位置,2周后更换功能位石膏,外固定时间为6-8周。
(医学课件)踝关节骨折分类

无移位骨折指骨折断端没有发生明显的移位或成角畸形,通常由较轻的外力 引起,如扭伤、跌倒等。骨折断端保持稳定,治疗方法相对简单,一般采取 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支具外固定等。
移位骨折
总结词
移位的踝关节骨折通常不稳定,骨折断端发生明显的移位或成角畸形。
详细描述
移位骨折指骨折断端发生明显的移位或成角畸形,通常由较大的外力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骨折断端不 稳定,容易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或闭合复位外固定等方法 恢复骨折断端的正常位置。
详细描述
前外侧骨折主要累及腓骨远端前侧突起和距骨前方突起,常 伴有关节面塌陷和下胫腓韧带断裂。根据前外侧骨折线的不 同位置,可分为前侧突骨折和前方突骨折。
03
按照骨折线方向分类
纵向骨折
1 2
定义
纵向骨折是指骨折线与胫骨脊或胫骨干轴线相 一致的骨折。
发生机制
通常由直接暴力或肌肉收缩力引起,常见于车 祸、跌倒等事故中。
后踝骨折
总结词
后踝骨折较少见,通常由旋前-外旋或旋后-外旋损伤机制引起,常合并内踝骨折 。
详细描述
后踝骨折主要累及胫骨远端后侧突起和距骨后方突起,常伴有关节面塌陷和相应 韧带断裂。根据后踝骨折线的不同位置,可分为后侧突骨折和后方突骨折。
前外侧骨折
总结词
前外侧骨折较少见,通常由旋后-内旋损伤机制引起,常合并 外踝骨折。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和行走练习,直至恢复正常
功能。
预后情况
良好预后
踝关节骨折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恢复 正常行走、运动等功能。
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染、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需及时采取 相应治疗措施。
(医学课件)踝关节骨折分类

踝关节骨折的病因
踝关节骨折的主要病因包括外伤和骨质疏松。 01
外伤如交通事故、跌倒、扭伤等可能导致踝关节 02 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变薄、变弱,导致骨折风 03 险增加的疾病,老年人和女性更年期后容易出现
骨质疏松症。
踝关节骨折的诊断
踝关节骨折的诊断通常通 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 学检查来确定。
03 药物治疗
使用消炎止痛药物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手术治疗
01 切开复位内固定
通过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将骨折断端复位后使用 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
02 关节融合术
对于严重的踝关节骨折,可能需要进行关节融合 手术,以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03 术后康复
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早期活动、功能 锻炼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医学课件)踝关节骨 折分类
汇报人:
2023பைடு நூலகம்11-25
目录
• 引言 • 踝关节骨折概述 • 踝关节骨折分类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 踝关节骨折的康复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踝关节骨折的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 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判断患者预后。
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对于踝关节骨折 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在分类方法、治疗方法 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取得更多的进展和突破。
02 此外,对于踝关节骨折的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研 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预后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史采集包括受伤的时间 、原因、方式等。
体格检查包括受伤部位的 触诊、被动活动检查等。
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

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1、旋后内收型(内翻内收型,SA):
I度:外踝撕脱骨折,或者外侧副韧带损伤
II度:I度+内踝骨折(由于内踝受内翻的距骨挤压作用,骨折线倾内垂直)
2、旋后外旋型(内翻外旋型,SE):
I度:胫腓下联合前韧带撕裂,或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或同时伴有骨间韧带损伤;
II度:I度+腓骨螺旋型骨折(骨折线:前下—后上);
III度:II度+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撕裂,或韧带在排骨后结节附着点撕脱,或在胫骨附着点有撕脱骨折;
IV度:III度+内踝撕脱骨折或者三角韧带撕裂
3、旋前外旋型(外翻外旋型,PE):
I度:内踝撕脱骨折或者三角韧带断裂;
II度:I度+胫腓下联合前韧带和骨间韧带或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
III度:II度+腓骨螺旋型骨折(骨折线:前上—后下);
IV度:III度+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撕脱,或韧带附着点骨片撕脱;
4、旋前外展型(外翻外展型,PA):
I度: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解韧带断裂;
II度:I度+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撕裂,或韧带附着点骨片撕脱,骨间韧带、骨间膜撕裂(下胫腓联合分离);III度:II度+腓骨干短斜形骨折(骨折线基本为横行,带伴有三角形小骨片);
5、旋前背屈型(外翻背屈型):
I度:胫骨内踝骨折;
II度:I度+胫骨前唇骨折;
III度:II度+腓骨骨折;
IV度: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线进入踝关节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