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

合集下载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到1957年实施的,旨在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该计划以工业发展为重点,通过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农业,并进行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等,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和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采取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实现了对私营企业的国有化,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建立了一系列大型国有企业,如钢铁、汽车和电力等工业部门,以满足国内对这些基础设施的需求。

其次,我国实施了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化运动。

农村土地私有制被废除,实现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化。

通过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农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得到集中,实现了农村社会主义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力。

政府大力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引进了一批大量的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此外,政府还开展了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尽管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工业单位投产后效益不高。

同时,由于过分强调重工业发展而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农村经济的滞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此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还受到了国际形势的不利影响。

中苏关系紧张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总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点,为后续的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工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我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时间跨度为1953年至1957年。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
经济极度落后、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急需通过计划经
济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

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被
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目
标和政策措施,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重工业、加强农业生产的方针,
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措施,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和农
业现代化的需要。

同时,政府还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加强对外贸易,推动国家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在社会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中国政府注重了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大力推动了全民教育,加强了基层
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这些举措为中国社会
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防建设方面,中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加强了国防
力量的建设,提高了国家的国防实力,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起步阶段,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成功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五计划完成时间

一五计划完成时间

一五计划完成时间一五计划,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一计划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全国性计划,也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开端。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投入到了国家的建设之中。

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关乎着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进程和成效。

在一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五计划的实施时间是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结束。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特别是在工业方面,中国的工业产值和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之所以能够如期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强了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其次,中国人民在国家建设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努力和奉献精神,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不惜一切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再次,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也对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贸易和合作的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国民经济的实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升。

其次,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为后续的五年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

最后,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总的来说,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是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这一成功的经验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1)历史上主要的金融、经济危机:1929-1933年大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从泰铢贬值开始,席卷亚洲蔓延至世界)(2)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3)宏观调控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思考:我国现在实行的相关政策是什么)3、有力应对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知识补充】(1)地震的成因(大陆板块漂移学说、海地扩张学说);近年国内外的主要地震(汶川、玉树、海地、智利);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地震(邢台、唐山);地震的相关概念(震源、震中、震级、烈度)(2)泥石流: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山洪;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4、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知识补充】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英国伦敦);上海世博会会期5月1日-10月31日,中国国家馆日(10月1日);吉祥物(海宝)5、“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知识补充】“三步走”的战略目标(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施,到1957年结束。

这个五年计划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中国经济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
面临着庞大的经济建设任务,国民经济几乎完全崩溃,物质贫乏,工业基础薄弱。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得中国经济得到了初步恢复和发展,国家工业和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中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都有了大幅增长,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后续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第一个五年计划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逐步建立,国家对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最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中国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经济建设经验,总结了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为后续的五年计划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积累。

总的来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起步,推动
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个时期的成就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于1953年开始实施的,为期五年,直至1957年结束。

这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建设规划,也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开篇之作。

在这个五年计划中,我国主要制定了农业、工业和国防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以期在经济上迅速崛起。

在农业方面,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以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为主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我国还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这个五年计划中,我国的粮食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改善。

在工业方面,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了大量的钢铁厂、煤矿和电厂等。

同时,我国还引进了苏联的技术和设备,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在这个五年计划中,我国的工业产值得到了快速增长,工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国防方面,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以加强国防建设为主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加大了对军事工业的投入,提高了国防科技水平。

同时,我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和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这个五年计划中,我国的国防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

总的来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个五年计划也为后续的五年计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国经济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一五”成就: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

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

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二五”目标: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25%~30%。

但“二五”计划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冒进倾向,1958年8月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提高了奋斗目标,提出可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

完成情况:由于“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财政连年出现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我国经济建设已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继续发展。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

其中,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

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炼钢652.7万吨,铁矿开采3590.1万吨,合成氨244.4万吨,化肥204.16万吨,水泥1533万吨,塑料18.7万吨,棉纺锭322万吨,化学纤维1.23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191万吨。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1949年至1952年实施的国民经济计划。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点。

在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业化建设是重点任务之一。

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大力发展重工业、修建基础设施、引进先进技术等。

在这一时期,我国建成了一大批重要的工业企业,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注重了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改良农业生产工具等措施,从而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注重了科技创新。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这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我国经济的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外,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注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

通过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我国政府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这一时期,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总的来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点,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

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也为我国后续的五年计划奠定了重要的经验基础,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可以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了下面两幅图同学们有何感想呢?
精品文档
动脑筋
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了不起!这五年 中工业建设的成 就远远超过了旧 中国的一百年!
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时生产的解放 牌汽车早就被淘
汰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美国

2949千瓦时

538.3公斤




印度

10.9千瓦时

中国
美 钢
2.37公斤2.76千瓦时
4公斤


钢产量 发电量
钢产量 发电量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人均)
(人均)(人均)
(人均)(人均)


精品文档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基本任务: ①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重工业
标志性成就:
1956年7月19 日试制成功 的我国第一 架喷气式战 斗机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试制成功了喷气 式飞机
精品文档
标志性成就:
1957年10月, 武汉长江大桥 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典礼上,有数百辆 汽车驶过公路桥面。
精品文档
标志性成就:
中国新藏公路
中国川藏公路
中国青藏公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背景: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 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我 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 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 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 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精品文档
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 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 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 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 造。”
标志性成就:
“一五”期间,全国重点建 设工程之一——沈阳第一机 床厂生产车间一角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精品文档
标志性成就:
今天的沈阳 第一机床厂
精品文档
标志性成就:
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下线。这是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周恩来总理视察志性成就: 四工厂
长春汽车制造厂 鞍山大型轧钢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三公路 新藏公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二铁路 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二油田
一大桥
克拉玛依油田
武汉长江大桥
玉门油矿
精品文档
鞍山大型轧钢厂
• 1953年12月24日,中 国最大一个制刚厂正
式建成。
曾经的“它”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基本任务: ①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 ③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精品文档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精品文档
五年计划期间: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 中心,先后施工 工业项目一万多个同,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 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 得到加强,新建了华北和西北一批新 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 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精品文档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导入: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 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 变通途。
你知道吗,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仅 武汉就有8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 怎样起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