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一、背景介绍中国的“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指自1953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这些规划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二、“一五”规划(1953-1957)“一五”规划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首次制定的五年计划。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战争破坏,加快经济重建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生产,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成功实现了农业和工业产值的大幅增长,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二五”规划(1958-1962)“二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在“大跃进”运动期间制定和实施的五年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和工业生产水平。
然而,由于计划的过分激进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失败,这一阶段的规划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
农业产量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难点和挑战。
四、“三五”规划(1966-1970)“三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制定和实施的五年计划。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政治运动的混乱导致了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三五”规划并未能实现原本设定的目标。
五、“四五”规划(1971-1975)“四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制定和实施的五年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恢复经济秩序,加快经济重建和发展。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农业生产,加强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贸易等。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经济逐渐恢复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六、“五五”规划(1976-1980)“五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制定和实施的五年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制定背景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
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争取意见、审议批准、正式公布、规划实施执行时间直到1950年底,大陆才基本统一(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大部分还没有解放),直到1953年,才完全从大规模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
十一五到十三五年份表

十一五到十三五年份表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是什么意思
1、十一五,十二五,分别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简称。
同理,十三五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简称
2、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3、在第一个五年((1953-1957))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之后,每五年,国家制定一个一个发展计划,这就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的由来。
1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分别是哪几年
1、十一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2、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应为:2016年—2020年。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汇编

1960年9月,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年底,“二五” 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提出的八大建议相比,除 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 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
三五计划(1966~1970): 三线建设备战备荒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 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 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 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 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 “文化大革命”的突如其来,正式的“三五” 计划没有来得及形成。
“五五”计划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处于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前 后的“新跃进”,致使国民经济结构失调、效益低 下。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 济处于全面调整时期,“五五”计划指标相应作了 较大幅度的调整。1980年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 关系开始改善,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
四五计划(1971~1975): 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四五”计划以“草案”的形式印发。 在国际紧张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 “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上世 纪7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了“三个突破”的严重 失控现象: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 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800亿斤。 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以后,周恩来主持两年经济调整, 对极“左”思潮进行了批判。
一五计划(1953~1957):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制定“一五”计划历时5年,数易其稿。1955年7月,经第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但颁布时计划涵盖的时 间已经过半。 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 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 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5年计划时间表范文

5年计划时间表范文中国“五年计划”的前世今生?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草案是在 __直接领导下,由 __、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
这个计划草案,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面编制,经过近4年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经1955年7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 __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
新中国成立之后,除 __10月至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每五年编制一个“五年计划”。
迄今为止,我国共经历了十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目前,十二五计划已近尾声,正在编制中的十三五计划又将向人们描绘出中国21世纪的发展蓝图。
十二五计划时间表: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第十个五年计划[xx-xx]第十一个五年计划[xx-xx]第十二个五年计划[xx-xx]问:第二个五年计划是58年到62年,为什么第三个五年计划不是63年到67 年,而是从66年开始,那么63年到65年国家就没有经济发展规划了吗?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中间是3年自然灾害,国人连饭都吃不饱,不知饿死了多少人,哪有什么计划呀。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除了 __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历次五年计划

中国共产党自1953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以来,经历了十三个五年计划阶段,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关键作用。
下面将对历次五年计划进行简要的回顾: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全面规划的开始,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受战争和经济衰退影响的国家经济。
重点发展工业和农业,推动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规划的重要转折点,实行了大跃进运动。
该计划强调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但由于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导,导致农业生产下降,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这一阶段是文化大革命的时期,计划的执行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停滞,国家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这一阶段是中国战胜文化大革命后重新恢复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
该计划主要着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稳定国内经济生产形势。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这一阶段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
计划的目标主要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对外经济开放。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这一阶段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计划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发展,引进外资,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这一阶段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的时期,计划的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该期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并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计划的目标是加强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这一阶段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时期。
计划的重点是培育壮大综合性的产业集团,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历次五年计划

历次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是指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实现特定目标为导向,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各项工作。
自1953年开始,中国陆续实施了12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都有其具体的目标和重点。
下面是对每个五年计划的简要介绍。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五年计划,主要目标是恢复战争破坏,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重点领域有重工业和国防工业,通过国有化和合作社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这个五年计划是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发展农田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然而,这个计划过于激进,导致了严重的灾难,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跃进”。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由于“大跃进”的失败,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因此第三个五年计划没有得到充分实施。
实际上,这个时间段是充满混乱和政治动荡的,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干扰。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这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继续工业化和农田水利建设。
然而,在这个时期,中国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且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仍未完全消除,因此该计划没有实现所有目标。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这个计划的重点是继续发展工业和加强农村建设。
然而,这个时期恰逢“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开始,国家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因此该计划中很多目标没有完成。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这个五年计划是改革开放政策初期的计划,以经济发展为重点。
计划实行了开放政策,吸引外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起飞。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在这个五年计划中,改革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经济成就显著,国民经济整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该计划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同时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
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历年5年计划

历年5年计划
摘要:
1.5 年计划的定义和背景
2.5 年计划的历史发展
3.5 年计划的实施效果
4.5 年计划的启示和未来展望
正文:
【5 年计划的定义和背景】
5 年计划,又称五年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
自1953 年开始实施以来,5 年计划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推动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5 年计划的历史发展】
自1953 年开始实施第一个5 年计划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13 个5 年计划。
第一个5 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其后的计划则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需求和战略目标,分别突出了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等不同的重点。
【5 年计划的实施效果】
5 年计划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5 年计划的实施,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工业基础得到了加强,农业生产得到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
5 年计划,更加注重市场经济的引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年计划的启示和未来展望】
5 年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收获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我们认识到,5 年计划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5 年计划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
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
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
,直到
)》,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