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春望》(杜甫)(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春望》(杜甫)1.杜甫的《春望》中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杜甫的《春望》中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3.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4.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5.《春望》一诗中,“,”两句刻画了诗人老态龙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念家的思想感情。
6.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7.杜甫《春望》中用拟人手法写自己因时伤怀苦闷沉痛情感的诗句是:,8.《春望》中,“,”一句,采用拟人手法,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9.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10.杜甫的“,”(《春望》)借眼前杂草丛生之态传达了自己忧国伤世的情感。
1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12.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13.45岁的杜甫经历“安史之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丛生,《春望》中“,”即是这种情形,令诗人心生伤感。
14.杜甫的《春望》中通过描写乐景来反衬诗人悲情的诗句是:“,”。
15.《春望》中借眼前明媚之景抒发诗人忧伤之情的句子是:,16.杜甫在《春望》中用“,”传递自己目睹春城败象的沉痛之情。
17.杜甫的《春望》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苍老之态,以及其愁绪不得排解的诗句是:,。
18.杜甫在《春望》中通过“,”两句,我们可以想象到杜甫因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春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春望》综合复训练题人教版八年级上中考古诗《春望》综合测试题一、1.默写二、练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1)城:(2)搔:(3)浑:(4)烽火:3.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4.颔联寄于,表达之感,运用了的修辞。
5.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6.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之情。
7.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二、练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
“城春草木深”1的“城”指当时的城。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3、本诗首联作者写XXX所见。
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还可以出题赏析望和深)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或者这两句请从修辞写法方面赏析)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2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扼要评析。
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XXX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墨客在战火连绵时期收抵家信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9、上面对这首诗了解不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前四句写面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墨客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本人感时3伤世的内心情感。
15《春望》阅读练习与答案

15《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8.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为何而“感”,为何而“恨”?拟人。
诗人因战乱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而伤感;因战乱造成亲人离别而怨恨。
9.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思想情感。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围伤时、念家悲己)1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1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1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春望》杜甫习题及答案

《春望》杜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选择题:1、《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解析】D诗人没有收到家书,更没有喜悦。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作者看到花,听到鸟鸣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3.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感时忧国思家悲己。 安史之乱
7.统领在 “”字中,视野由远到近,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小,由到
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春望》历年中考题(附答案)
xx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分)
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 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6.“连三月”说明战祸之长,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言家书难得,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7.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答:
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
(一)(4分)5.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
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
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2分)
2.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春望》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春望》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参考答案:D解析《春望》这首诗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没有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春望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春望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句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6]杜甫《春望》的阅读练习题:1、选择题①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② 对“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
”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
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
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
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写的景物。
③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春望中考试题及答案

春望中考试题及答案【春望中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哪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A. 四月十六日天气晴B. 四五花时节C. 一年中计较不如其他季节D. 万里悲秋常作客答案:B2. 根据诗句“去年老守经纶守,意气风发还少年”可以推测杜甫写春望时的心情是:A. 焦虑不安B. 幸福满足C. 高兴愉悦D. 忧郁迷茫答案:A3.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A. 每逢佳节倍思亲B. 忍将沧海换桑田C. 南风不竞百花开D. 春城无处不飞花答案:B第二部分:填空题4.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的“逆旅”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世间的驿站、旅程5. “侯门一入深如海”中的“侯门”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权贵之家6. 填入适当的词语:“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空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百年苦短歌慈航第三部分:简答题7. 请简要解释杜甫在《春望》中所表达的主题。
答案:杜甫以春望为背景,展现了唐朝的衰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心。
诗中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怀。
诗人深感时光流逝,英才匮乏,朝政腐败,国家危在旦夕。
他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的警醒、唤起国家的责任感,呼吁人们共同努力,为改善局势而奋斗。
8. 试分析下面这句诗的意义:“梦梦远书吏,况值边臣俭。
”答案:这句诗意味着诗人杜甫身世复杂,面对朝廷官僚体制时常感到无奈和寒酸。
他以“梦梦远书吏”形容自己,表达了他对官僚体制和职位的无论和期待。
而“况值边臣俭”一句,则指的是边境官员生活俭朴、廉洁的形象。
通过对比,杜甫既惋惜自己的身份地位,也表达了对廉洁官员的赞扬。
第四部分:问答题9. 根据你对《春望》的理解,你认为杜甫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答案:《春望》是杜甫借由描绘春天景象来表达对时局和国家命运的担忧。
他以优美的语言和形象描绘,表达自己对权贵之家的失望、对天下艰难的思考、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练习题及答案
《春望》练习题及答案
春望
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
(2分)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
5.(07年沈阳)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以下是03年咸阳中考题)
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
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
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
诗人的感情由
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
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
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
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
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