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春望》超实用课件----ppt课件

《春望》超实用课件----ppt课件

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请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作品简介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 集》。这首诗,叙述差变乘 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 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 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 同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 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心惊胆寒。(触景生 情)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 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 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移情于景)。
赏 析1:诗人移情于物,以花草拟人,感时伤 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忧国 伤时之情。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 诗的主题?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 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 的沉重灾难,揭示了官吏的横暴,表 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百姓的深 切同情。
诗句撷英: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三男邺城戍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二男新战死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出入无完裙
⑤总领下文对话的语句: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⑥最能表现妇人无奈心情的语句: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⑦表明妇人确被抓走的语句: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小结
诗人的心,是与受苦受难 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的。诗 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 冷酷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 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 情。
答:例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课件PPT

杜甫《春望》课件PPT

与同时代诗人作品风格异同点分析
01
与李白作品比较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注重个性和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春望》
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表现,风格沉郁顿挫。
02
与王维作品比较
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杜甫的《春望》
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和批判,风格更加沉重。
03
与白居易作品比较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春望》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它不仅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古代诗 歌中描写春天景象和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经典之作。
05
《春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对唐代诗歌发展贡献
丰富了唐诗题材
杜甫的《春望》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 局动荡、国破家亡的深沉忧思,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内容。
诗歌意象与意境分析
意象
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 烽火、家书、白头、簪等。
意境
通过描绘破败的景象和抒发深沉的 情感,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忧 国思家的意境。
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表达技巧
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拟人等手 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诗歌更 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艺术特色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通过 细腻入微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 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 功底。
杜甫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于时 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杜甫对于 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展现 了其深沉的人生思考。
04
《春望》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比较
Hale Waihona Puke 与其他春天题材诗歌比较情感表达差异

优秀《春望》-杜甫PPT课件

优秀《春望》-杜甫PPT课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
值;相当
句子翻译:战火焚烧连绵,

整整数月不断,家书可抵
万金,欲得难上加难。
所盼
Ø“烽火连三月”,可见战乱之久;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 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因而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抓;挠
所思
句子翻译:早已满头白发, 而今越挠越少,现在已经 少的插不上簪子了。
Ø诗句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 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 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 情。
春望
所见

所感
所盼

所思
首联 颔联
春城败象 饱含感叹
颈联 尾联
心念亲人 充溢离情
感时 恨别
忧国 思家
★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 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
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 幸福的愿望。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所见
(寄情于物)
Ø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 字令人满目凄然。突出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的景象。体现诗人痛苦的心境,和他那忧 国忧民的情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感
句子翻译:伤感国家 动乱时局,热泪飞溅 花瓣,悲恨亲人离散, 鸟啼令人心乱。
(触景生情)
Ø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 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 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亡国之悲、 离别之悲。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 满目凄然之景。
♣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 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 鸣。

《春望》PPT优秀课件

《春望》PPT优秀课件


杜甫(712—770), 字子美。河
者 南巩县人,一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原,
简 介
故自号“少陵野老”。杜甫早年仕途失
意,安史之乱后,被授为左拾遗,后弃
官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
衔,因此后人称他为“杜工部”。杜甫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
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预习资料速查

出诗人的沉痛悲伤之情。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春望》通过写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
大地却满城荒凉而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 悲己的感情。
板书设计
春望
所见:山河破碎,春城草深 所感:感花溅泪,恨鸟惊心 所盼:烽火三月,家书万金 所思:白头搔短,浑不胜簪
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
《春望》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思家情怀是怎样体现的? 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思家
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写尽山河破 碎、人民离散的状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 伤怀,加之久别思家,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也无心赏玩, 反而落泪心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可见 战祸之久,“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白头搔 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正是诗人 忧国思家情感的表现。


《春望》: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安史叛军攻下
资 料 唐都长安。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前往灵武
(今属宁夏)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因他
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当时长安
城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文言知识积累

《春望》优秀课件(共18张PPT)

《春望》优秀课件(共18张PPT)
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春望
国都破——草木深(见) 翘首望京 花溅泪——鸟惊心(感)
烽火连——家书少(盼)
思念家人 白发稀——不胜簪(思)
__沉__痛__悲__苦____ 的心情。
▲合作探究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
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
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 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 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 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 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
炙人口的名作。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 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 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 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 皆情语。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读的 却是作者的感情。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
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 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 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
的反衬手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今义:国家
城:都城,这里指长安城 深:茂盛。
译文:国都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在,长 安城春意盎然,草木茂盛。
诗人看到的景象:
(破败的 )国都 (原来的 )山河 ( 春意盎然的 )长安城 (遍地乱生的 )草木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荒凉景象:

2024版《春望》ppt课件

2024版《春望》ppt课件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春望》关注现实,通过描绘具体景象反映社会 现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诗歌散文化的倾向 《春望》在形式上趋于散文化,打破了诗歌严格 的格律限制,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价值
中西文化交流
《春望》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跨文化交 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文学的贡献
《春望》所体现的情感深度、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等普世价 值,为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激发跨文化创作灵感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在阅读《春望》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具有跨文化特色的作品。
06
《春望》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朗读、背诵指导
教师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 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逐句解析与注释
注释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稀疏,几乎不能插 住发簪。
解析
此句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愁绪满 怀的心情。“白头搔更短”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苍老和愁苦, “浑欲不胜簪”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悲痛和无助。
诗歌意象与意境描绘
意象
诗中运用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溅泪”、“鸟惊 心”、“烽火”、“家书”、“白头”、“搔更短”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和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原文内容概述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 首五言律诗。
诗歌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战 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 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 一。
逐句解析与注释
注释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春望教学》课件

《春望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文化领悟
使学生能够通过《春望》了 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背景。
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 欣赏能力和文学审美。
写作技巧
通过研究诗歌结构和表达方 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 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诗歌分析
通过分析《春望》的意境、修 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展示杜甫 的文学风格。
历史背景
介绍杜甫时代的政治和社会背 景,探讨作品与历史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诗歌分析和解读,评估他们对《春望》及其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参与度和讨论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表达
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和写作表达能力,加深对《春望》的深入理解。
总结与展望
学习收获
总结学生在学习《春望》中所取得的收获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的其他经典作 品。
《春望教学》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春望》这首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欣赏这首杜甫名篇。
前言
传统文化
通过探索《春望》这首古典诗歌,学生将深入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激发兴趣
通过设计精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诗歌 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背景介绍
了解杜甫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作品。
艺术鉴赏
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春望》 演绎,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和 审美观念。
教学方法
1
小组合作
分组讨论诗歌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
多媒体展示
运用PPT、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给学生更直观的展示和体验。
3
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写作诗歌,通过实践加深对《春望》的理解和体验。

春望(完美版)ppt课件

春望(完美版)ppt课件

称“诗史”。诗歌在创
作上风格沉郁顿挫,对
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精选课件ppt
3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 顿转折。
沉郁顿挫一般指杜诗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 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精选课件ppt
青 年 望 岳 抒 凌 云 壮 志
19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 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 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 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 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 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 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思妻之切。
(通过想象妻子对自己的思念 表达自己的思念妻子之情)
28
4、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盼?
v 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寄托了四海升平、有情人相聚相守的美好 愿望。
精选课件ppt
29
四、归纳小结

此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
索,采用借景抒情、(曲笔 )等手法望月
精选课件ppt
24
“未解忆长安”还有另一层含意? 双关
一是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一是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所以,妻 子只能“独看”。
精选课件ppt
25
资料袋1
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以一种语言 形式表达两种意思。一种是表面的意思, 另一种是隐含的意思,而隐含的意思才是 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双关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语音双关,一是 语义双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战火 三月:三是复数,三月表示数月,时间长的意思 抵:值,相当 译文:
战火连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此时一封报平安的 家书值得上万两黄金啊!
一封薄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 眷念,家书是为报平安,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两 黄金还要宝贵。“家书抵万金”,也写出了消息隔绝,久 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 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和平年代
热闹繁华 人来人往
国破,草木深
长安城
安史之乱
残破荒凉 杂草丛生
一个“破”字写尽国破家恨的悲哀; 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痛恨离别。 别,不是普通的分别,而是生离死别。
译文: 感伤时局,连花都落泪了;痛恨离别, 鸟都感到心惊。
花溅泪,鸟惊心
拟人化的写法,将花鸟人格化,诗人 杜甫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花 落泪,鸟惊心,其实就是诗人因感伤 时事而落泪,诗人因痛恨别离而惊心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 语。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读的却 是作者的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看到国___都__破__败__不___堪__,__杂__草__丛___生__的__一__片___荒__凉_ 景象而产生的_沉__痛__悲__伤__的__忧__国_之情。
划节奏 :
春望
杜甫
国 破 山 河/在,城/ 春 草 木/深 /

/
/
感 时 花 溅/泪,/ 恨 别 鸟 惊/心/

/
/
烽 火 连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
诗人所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城:都城,这里指长安城 深:茂盛。
译文:国都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在,长 安城春意盎然,草木茂盛。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 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 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 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用指甲挠 浑:简直 不胜:禁不住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簪子(注意写法)
译文: 我的白发越挠越短,简直要连簪子也
插不上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情感:思念亲人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 之笔。塑造了一位面 对国都残败景象,心 念国家兴衰,思念亲 人,老泪纵横,白发 稀短,忧心如焚的诗 人形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所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所思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忧
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城的残败荒凉景象,抒 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 ,向往幸福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