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 几丁质 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与壳聚糖综述

甲壳素与壳聚糖综述甲壳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氨基多糖类有机资源,广泛存在于甲壳纲动物虾蟹的甲壳、昆虫的甲壳、真菌(酵母、霉菌)的细胞壁和植物(菇类)的细胞壁中,它通常与蛋白质、钙质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生物体的支撑组织。
在海洋中甲壳类动物就有两万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品种有100多种,各种虾类和蟹类是最主要的甲壳类水产。
甲壳素的自然年产量大约与纤维素差不多,估计每年生物合成的甲壳素达100亿吨。
全世界每年水产加工后的甲壳素废弃物约为140多万吨,甲壳素在我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探索的课题。
早在1811年,H.Bracohnot首次从蘑菇中分离出甲壳素,并命名为“fangin”。
1823年,A.Odier发现昆虫的外皮上分布有大量的甲壳素,并用希腊语命名为“chitin”。
1859年,C.Rouget用浓氢氧化钾处理甲壳素,使其脱乙酰化,制备出能溶于稀有机酸的物质。
1894年Hoppe-seiler[1]将该物质命名为壳聚糖。
1937年,Iobell等人发现能把甲壳素水解成甲壳素低聚糖的甲壳素酶; 1973年,Eveleighdeng等人发现能把壳聚糖水解成低聚糖的壳聚糖酶。
壳聚糖酶对生物体自溶、形态发生和营养代谢中具有一系列重要作用,同时一些疾病和生物共生现象也与壳聚糖酶有关。
1977年,日本人首次将壳聚糖作为天然絮凝剂处理废水。
同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第一次有关甲壳素/壳聚糖的国际会议。
从此,甲壳素的开发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热潮[1]。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由于其优异的生物性能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其物理与化学结构的研究也一直是高分子材料领域所关注的热点。
随着现代化表征手段的建立和应用,对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超分子结构以及它们的应用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己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抗菌剂、医疗保健以及药物开发等众多领域,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生物医用领域。
第四节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和氨糖四者的关系

第四节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和氨糖四者的关系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中,数量最大的是纤维素,其次就是甲壳素。
甲壳素是地球上除蛋白质外数量最大的含氮天然有机化合物。
蟹壳虾壳脱钙脱蛋白制备甲壳素,甲壳素脱乙酰基就是壳聚糖,壳聚糖降解制备壳寡糖,氨糖是甲壳素的单分子糖。
1.甲壳素(Chintin)甲壳素(Chintin)中文叫几丁质,也叫甲壳质,甲壳素是人类走向健康的宝贵物质。
人类最早利用甲壳类物质治病的始于中国,著名的《本草纲目》中所记载:蟹壳有破淤消积的功能。
“蟹”字本身即指解毒的虫类。
国外最早发现甲壳素的是法国科学家布拉克诺(Braconnot),他在1811年首先从蘑菇中发现的。
之后,欧、美、日等国家医学科技界相继投入巨资予以研究、开发和应用。
日本率先将甲壳素类物质经临床实验后,以保健食品投放市场,并成为唯一可宣传疗效的功能性食品,在短短的30年后,使日本跃居世界第一长寿国。
1991年在甲壳素国际学术会议上,日本、美国的医学界、大学及营养食品机构一致将甲壳素与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列,被誉为人体“第六生命要素”。
后来被称为“人体的软黄金”、“血管的清道夫”、“人体免疫卫士”、“人体长寿因子”、“人体杀毒软件”等等。
为何甲壳素会有这么多的美称?让我们来慢慢地揭开它的面纱。
纤维素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与之朝夕相处。
甲壳素也是纤维素,只是通常我们说的纤维素,一般是指植物性纤维素,而甲壳素是动物性纤维素却被忽略。
其实它们二者是我们生活中的“黄金搭档”。
(1)甲壳素与纤维素的结构纤维素的结构式甲壳素的结构式从结构式上我们可以看出,纤维素的一个羟基换成乙酰氨基,使两种物质就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我们日常生活中从来就离不开纤维素,而甲壳素却极少,人体又不能合成,所以只有靠外源性补充。
近年来,随着大棚的建立,农药、杀虫剂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严重的改变了生态系统,食物链被中断了,农业发展的环境遭到了破坏,打破了人类健康饮食的平衡,又增加了农药在日常饮食中残留的毒害,所以人们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并趋向于年轻化。
几丁质在人造皮肤方面应用

浅析几丁质在人工皮肤方面的应用摘要:人工皮肤是指利用工程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体外人工研制的皮肤代用品,用来修复、替代缺损的皮肤组织。
人工皮肤高度近似人类皮肤,在治疗烧伤、烫伤方面具有减轻患者疼痛,愈后不留瘢痕的特效,并且对治疗糖尿病足等长期难愈性溃疡具有良好疗效。
本文旨在揭示几丁质(即甲壳素)在人造皮肤领域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以及在几丁质作为人造皮肤原材料所具有的优势。
一、甲壳素简介甲壳素,又称甲壳质、几丁质,是一种维持和保护甲壳动物和微生物躯体的线性氨基多糖。
甲壳素是1811年由法国学者Braconno发现,1823年由Odier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ITIN,译名为几丁质。
甲壳素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甲壳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处,其量不低于丰富的纤维素,是除纤维素以外的又一大类重要多糖。
据估计自然界中,甲壳素每一年的生物合成的量多达1000亿吨。
甲壳素是从蟹、虾壳中应用遗传基因工程提取的动物性高分子纤维素,被科学界誉之为继糖、蛋白、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第六生命要素”,因此被欧美政府认定为机能性免疫物质。
甲壳素为白色无定型固体,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能被生物降解。
在甲壳素分子中, 因其内外氢键的相互作用, 形成了有序的大分子结构, 溶解性能较差,在人体中很难被吸收。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氨基的产物,水溶性增加,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
甲壳素与壳聚糖的应用涉及到化工、纺织、印染、造纸、涂料、颜料、染料、饲料、饮料、食品、烟草、照相、化妆品、超滤膜、环保、医疗、贵金属提取、药物制剂等许多领域。
在本文中将重点阐述甲壳素及壳聚糖作为重要原材料在人造皮肤方面的应用。
二、甲壳素作为人造皮肤的优势甲壳素与壳聚糖具有相似的生物性状:1、促进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功能:研究发现以甲壳素和壳聚糖为基础的衍生物具有促进皮肤组织修复和神经、骨组织修复的功能。
甲壳素与壳聚糖

2 制成医学功能性纤维 壳聚糖具有一定的流延性及成丝性.可制成纤维形 式。在大分子结构上,甲壳质和壳聚糖与人体内存 在的氨基葡萄糖构成相同及具有类似于人体骨胶原 组织的结构,这赋予了它们极好的生物医药特性, 它具有理想的生物相溶性和生物活性,具有抑菌、 止血、抑制胃酸、抗溃疡、降血脂、降胆固醇、凝 集L。白血病细胞、消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 作用。甲壳质和壳聚糖纤维可做成手术缝合线、止 血棉、纱布、药布、绷带、创可贴、薄膜等各种医 用敷料,用混式纺丝法还可将壳聚糖制成无纺布的 人造皮肤。
3 用作无纺布粘合剂
壳聚糖溶解在其溶剂中形成溶液后.得到稠 厚、高粘度粘液,可作为粘合剂.但阳荷性 的壳聚糖溶液易与阴荷性物质如海藻酸钠浆 或电荷相反的染料凝结形成沉淀或沾色.因 此在涂料印花粘合剂中较少应用,但它作为 无纺布粘合剂则具有优良的粘合能力。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酸性条件下可成为带正电荷的高分 子聚电解质而直接用于香波、洗发精等的配 方中,使乳胶稳定化以保护胶体;壳聚糖本 身的带电性使其具有抑制静电荷的蓄积与中 和负电荷的作用,这种带电防止的效能可以 防止脱发;壳聚糖能在毛发表面形成一层有 润滑作用的覆盖膜,因此可减少摩擦,避免 洗发所引起的对毛发的伤害。
❖ 由于它主要存在于低等动物中,特别是节肢动物的 甲壳中.始称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壳多 糖、壳蛋白、明角质。化学上命名为[(1,4)一2一
乙酰氨基一2一脱氧一β-D一葡萄糖]或【β-(1—4)
一2一乙酰氨基一2一脱氧一D一葡萄糖】,是N一 乙酰基一葡萄糖通过3一(1,4)甙糖键联接而成的直 链状多糖。
制备流程图
甲壳素/壳聚糖制备工艺的细化
❖ 甲壳素的提取过程主要是用酸脱碳酸钙,用 碱脱蛋白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酸碱 废液,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研究人员在甲 壳素的提取工艺方面作了改进。
1 甲壳素与壳聚糖

1 甲壳素与壳聚糖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壳蛋白、几丁、几丁质,广泛存在于昆虫和甲壳动物(虾、蟹等)的甲壳中,少数真菌和绿藻等低等植物的细胞壁中也含有甲壳素。
在天然高分子中,其数量仅次于纤维素。
甲壳素是由N-乙酰-2-氨基-2-脱氧-D-葡萄糖经由β-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线型高分子,分子量100万以上。
甲壳素和壳聚糖有不同的化学结构,甲壳素分子链上存在羟基和乙酰基,壳聚糖分子链上还含有游离的氨基可以通过各种化学改性,获得多种功能和用途。
甲壳素和壳聚糖可以与一氯乙酸、环氧乙烷、丙烯腈等醚化剂进行羧甲基化、羟乙基化、氰乙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离子型醚和非离子型醚。
例如,在碱性(NaOH)条件下,以异丙醇为溶剂,加入一氯乙酸与甲壳素或壳聚糖反应,经中和、洗涤、干燥得到羧甲基甲壳素或羧甲基壳聚糖,是一类水溶性离子型醚。
2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甲壳素、壳聚糖及其多种多样的化学改性产品具有种种功能,在纺织、印染、造纸、生化、食品、医疗、日用化工、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壳聚糖是一种阳离子聚电解质,对固体悬浮物有很好的凝聚作用,壳聚糖本身无毒性,所以可作为絮凝剂应用。
例如:用于水质净化和饮料(果汁、果酒)的除浊澄清;仪器工业下脚废水处理及对淀粉、蛋白质的回收;活性污泥的凝集及脱水;印染废水染料的凝集等。
根据美国商业部估计,目前全世界甲壳素的工业用量每年约15万t,主要用作环保处理剂及净水剂、约占50%。
它涉及的行业有食品业、屠宰业、染整业、电镀业。
甲壳素本身是天然材料,在发达国家环保管理机构均鼓励业界优先考虑使用,因对于其凝集之沉淀物不需考虑“二次污染”问题。
以甲壳素为主的滤材目前已使用于游泳池及其他大型水池除污及饮水净化。
甲壳素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纺织、造纸、生化、化学分析、重金属富集回收等方面还有多种用途。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由于分子中羟基、氨基及其他基团的存在,对许多金属离子具有螯合作用,所以能有效地吸附或捕集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但不吸附水中的K+、Na+、Ca2+、Mg2+、Cl-、SO42-、CO32-、HCO3-等离子,因而不影响天然水的本底浓度。
壳寡糖相关产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f壳寡糖相关产品及其关系虾蟹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它们的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但,虾蟹壳却被遗弃,殊不知它们经现代生物技术加工后会变成更具营养价值的保健食品。
现就将虾蟹壳开发出来的产品详细介绍。
甲壳素,又称甲壳质、几丁质,英文名Chitin。
虾蟹壳经过无机酸脱盐,强碱去蛋白后变成甲壳素。
甲壳素具有抗癌抑制癌、瘤细胞转移,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护肝解毒作用。
尤其适用于糖尿病、肝肾病、高血压、肥胖等症,有利于预防癌细胞病变和辅助放化疗治疗肿瘤疾病。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甲壳素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
这种天然高分子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此外,壳聚糖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同时,壳聚糖被列入食品添加剂,可作为增稠剂、被膜剂等。
甲壳寡糖是由甲壳素水解得到的,又称甲壳低聚糖,化学本质是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物。
但对这两种糖的比例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是将脱乙酰度小于等于50%的低聚物称之为甲壳寡糖。
甲壳寡糖具有水溶性,抗菌性,抗肿瘤性,提高动植物生物活性等功能,因其特殊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在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等领域显示广阔的应用前景。
壳寡糖又叫壳聚寡糖、低聚壳聚糖,是壳聚糖的水解产物,一般脱乙酰度大于等于50%。
壳寡糖具有壳聚糖所没有的较高溶解度和容易被生物体吸收等诸多独特的功能,由于壳寡糖和甲壳寡糖只在脱乙酰度上存在差别,它们的功能也极具相似性,提高动植物免疫力,抑制肿瘤,降血压血脂,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等。
氨基葡萄糖是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一个氨基取代的化合物,壳聚糖或壳寡糖水解后的单糖。
它是人体内合成的物质,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是健康关节软骨的天然组织成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氨基葡萄糖的缺乏越来越严重,关节软骨不断退化和磨损。
甲壳素与壳聚糖综述

二、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二步碱液法 ( 传统法)
改进碱液法
该工艺具有制备周期短、节约能源; 节约烧碱用量, 降低成本, 省去漂白, 确保产品质量的优点。
微波法
该工艺的特点不仅作用时间短, 能耗低, 而且比常 规加热碱液处理效率提高 11 倍多, 同时反应重复性好。
三、甲壳素、壳聚糖的应用
功能 材料
存在状态:
甲壳素的结构因氢键类型不同而有 三种结晶体: ➢α-甲壳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糖链组成 ➢β-甲壳素,由两条同向平行的糖链组成 ➢γ-甲壳素,由三条糖链组成,其中两条 同向,一条反向。
壳聚糖: 也称几丁聚糖(chitosan),它是由甲壳素在 碱性条件下加热,脱去N—乙酰基后生成的。其学名为(1, 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壳聚糖外观是 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状固体,略有珍珠光泽。
8.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膜材料:
(1)反渗透膜:具有较高的脱盐率和透水率,还 具有强耐碱性,交链后的膜有耐酸性。 (2)渗透蒸发膜:用甲壳素制成的分离水和乙醇 的高性能功能分离膜,与蒸馏法分离水和乙醇相 比,能耗降低。 (3)超过滤膜:甲壳素制成的壳质膜,改变成膜 温度及用丙酮等有机溶剂浸处理,可调整分离膜 的强度及透过性能,可用作超过滤膜。
1.在农业上的应用
植物病害的防治:
壳聚糖可诱导植物产生广谱抗性, 增强植物自身的防卫能力,抑制多种 病源微生物的生长。
低聚壳聚糖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 性蛋白,具有明显的抗微生物活性, 在体外抑制真菌的生长。
2.在化妆品原料上的应用
1)洗发香波、头发调理剂:甲壳素粉沫比表面积 大,孔隙率高,吸收皮脂类油脂远大于淀粉或其 他活性物质,是洗发剂理想的活性物质。
一是通过电荷中和而使胶体颗粒脱稳并形成细小 的絮凝体;
甲壳素

3.甲壳素的提取及制备
• 1.浸泡 用5%~6%盐酸于室温浸泡虾壳或蟹壳 24h。 • 2.水洗 将上述沉淀水洗3次。 • 3.去蛋白 水洗的沉淀用3%~4%NaOH煮沸 4~6h,充分除去蛋白质,用无菌水冲洗,除去碱和 蛋白质。 • 4.氧化处理 用0.5%的高锰酸钾处理1~2h,进 行脱色,必要用1%草酸再处理一次,收集沉淀。 • 5.硝酸处理 用1%硝酸在60~70摄氏度下处理 30~40min,的白溶解在其溶剂中形成溶液后.得到 稠厚、高粘度粘液,可作为粘合剂.但阳 荷性的壳聚糖溶液易与阴荷性物质如海藻 酸钠浆或电荷相反的染料凝结形成沉淀或 沾色.因此在涂料印花粘合剂中较少应用, 但它作为无纺布粘合剂则具有优良的粘合 能力。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 添加壳聚糖的洁肤、护肤液具有良好的吸 湿、保湿性能;壳聚糖与其它高分子物质 复合制各的面膜,由于这种多糖类物质良 好的亲水性、亲蛋白性,对皮肤无过敏、 无刺激、无毒性反应,且在成膜过程中使 得整个面膜材料与皮肤接触感明显柔和, 对皮肤的亲和性明显增加。
4、甲壳素与壳聚糖的应用
• 世界各国对甲壳素、壳聚糖的开发研究 极为活跃,现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之一。目前,甲壳素及壳聚糖的应用已 经从纺织印染、造纸扩展到了食品、环 保、医药、农林业、轻工业和生物工程 等众多领域。
在农业中的应用
1 壳聚糖种衣剂
壳聚糖是良好的种衣剂材料,用其处理子, 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强幼苗的抗病能 力,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且其 对作物无药害.对人畜无毒害,对环境无 公害。
甲壳素与壳聚糖
第二小组
甲壳素
壳聚糖
1、甲壳素与壳聚糖简介
• 甲壳素 (chitin) 是一种天然 • 直链氨基多糖,大量存在 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昆虫、 真菌、酵母等的甲壳、被 套、隔膜、表皮、细胞壁 或细胞膜中。据估计每年 由生物合成的甲壳质约有 100 亿吨, 是除纤维素之 外地球上发现的最丰富的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它主要存在于低等动 物中,特别是节肢动物的 甲壳中.始称甲壳素。又 名甲壳质、几丁质、壳多 糖、壳蛋白、明角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又称甲壳多糖、几丁质。
甲壳动物(虾、蟹)等的骨骼和菌类(地衣)等的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白色半透明固体。
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是由N-乙酰α-氨基-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键连结而成的含氮多糖。
溶于浓无机酸和无水甲酸。
在浓酸或浓碱中发生水解而成α-氨基葡萄糖。
可用于纺织品的防皱和防缩处理;直接染料或硫化染料的固色;涂料印花的固着;木材的胶合以及防雨篷布的上浆等。
也可用作制人造纤维和塑料等的原料。
由含有甲壳质的物质如虾壳、蟹壳等提取制得。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又称可溶甲壳素、壳多糖、甲壳胺,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白色结品性扮末。
有很强的吸湿性,仅次于甘油,高于聚乙二醇、山梨醇。
在吸湿过程中,分子中的羟基、胺基等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作用而水合,分子链逐渐膨胀,随着pH值的变化,分子够从球状胶束变成线状。
具有很好成膜性、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
无毒,且可生物降解。
甲壳素(几丁聚糖)俗称壳聚糖、几丁质,也称壳胺糖或救多善,学名为几丁聚糖(chitosan)。
广泛存在于蟹、虾等甲壳动物的外壳及各种昆虫的表皮和贝类等软体动物的骨骼、外壳中,以及蘑菇和灵芝等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性膳食纤维素。
甲壳素的用途广泛,除工业、农业、轻纺、环境保护、化妆品等领域外,它的医疗保健作用更令人刮目相看,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营养保健品。
它对于人体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有活化细胞、抑制老化、预防疾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等作用,被欧美学术界誉为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并列的第六大生命要素。
是功能最全面、效果最显着的第三代机能性健康食品。
(一)甲壳素的特点:“五个一”
1.甲壳素是目前唯一天然的含有正电荷阳离子基团的可食性动物纤维;
2.甲壳素是糖类中唯一的碱性多糖;
3.甲壳素保健食品是日本政府批准的唯一允许宣传疗效的机能性保健食品;
4.甲壳素资源是自然界里含氮量最高的天然资源;
5.日本国际健康研究所所长金子今朝夫在其着作《七种最佳抗癌食品》一书中把甲壳素摆在灵芝、刺五加、螺旋藻、蜂胶、啤酒糟、半藻类之冠;上海胸科医院廖美琳教授在第六届全国肺癌会议报告中,把甲壳素摆在三种抗癌细胞特种的物质(甲壳素、多肽、肝素)之首。
(二)甲壳素结构式:
1.如将虚线方块去掉(即去乙酰基),则实线括号内的结构,即为壳聚糖分子式。
如把虚线方块去掉再把 -NH ˉ换成 OH, 则实线内的结构即为葡萄糖分子式。
2 .甲壳素结构式中的 n ,代表 1~2,000 个分子。
壳聚糖结构式中的 n ,代表1~2,000 分子。
葡萄糖结构式中的 n ,代表 1~1,000 个分子。
如 n 数为 350~1,000 时叫植物性纤维素。
亦然,甲壳素叫动物性纤维素。
3 .虚线虚括号内的二个甲壳素结构式或二个壳聚糖结构式,分别为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结构单元。
即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结构单元,分别二个分子的甲壳素分子或二个壳聚糖的分子。
4.甲壳素链上脱去乙酰基的多少用脱乙酰度 % 表示。
5 .甲壳素分子式: C8H13NO5; 壳聚糖分子式: C6H11O4N 。
(三)甲壳素生产工艺
1.原料。
虾或蟹壳,用水洗净。
如短期内不加工需要贮藏时,必须洗净晒干后贮藏。
2.浸酸。
将净壳浸于6%~8%的稀盐酸内(壳与稀盐酸的比例为1:1.5)拌匀,壳不得露出。
经过28~48小时,气泡不再产生时,壳软化,说明碳酸钙已全部溶解。
用清水反复清洗 (以除去壳内杂质)当pH试纸测定的洗水呈中性时,表明清洗完成。
3.浸碱煮。
将酸处理后的软壳放人锅内加入清水和8%~10%的氢氧化钠,煮沸约1.5小时,使蛋白质、脂肪完全溶解,然后用水洗,直到洗水呈中性。
4.氧化脱色。
将上述酸碱处理的壳,加水并加入适量高锰酸钾溶液,除去色素,然后用水洗净。
5.晒干。
将脱色后的虾壳或蟹壳,压去水分,摊开晒干。
即成不溶性甲壳素。
6.脱乙酰基。
将不溶性甲壳素置于夹层锅内,加入40%烧碱溶液,拌匀,在60~
65℃温度下保持24小时,并定时搅拌。
当壳在1%冰醋酸溶解中能溶解时,说明脱乙酰基已完成。
取出用水洗呈中性,晒干后,得可溶性甲壳素(或称壳聚糖)。
(四)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性质
甲壳素的性质: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片状固体,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一般有机溶剂,可溶于浓无机酸。
壳聚糖的性质:白色或灰白色,略有珍珠光泽,半透明片状固体,不溶于水或碱液,可溶于大多数稀酸。
(五)壳聚糖与人工制备壳寡糖的区别
1.壳聚糖溶解于胃酸,在胃酸中能自然分解为寡糖被人体吸收.分子量在10000左右的聚糖总吸收率为98.23%;
2.人工制备的寡糖纯度较低,一般在30%以下;分子量在3000以下,吸收能力较强,但因为分子量小,吸附能力较弱.
3.人工制备的寡糖是将聚糖通过降解酶(如硫酸镁)和生物激素的降解制备而成的,在寡糖中残留有降解酶和生物激素,而降解酶和生物激素对身体有害无益.
4.其实聚糖在胃酸作用下可自然分解,无需人工制备为寡糖。
(六)甄别优质甲壳素保健食品的方法
1.性状:纯粹的甲壳素保健食品为类白色结晶状粉末,表层有珍珠样光泽,无臭无味,取材于深海的蟹虾壳,确保清洁无污染。
能溶于盐酸、硝酸等无机酸及醋酸、
水杨酸、酒石酸、抗坏血酸等有机酸。
如果甲壳素粉末偏黄色或偏红色或呈面粉状,则取材于内河内江的龙虾等廉价的节肢动物。
2.纯度:纯度指除水分、灰份、金属元素和杂质外的有效成分含量。
纯度越高,价值越高。
3.脱乙酰度:脱乙酰度是评价甲壳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世界上甲壳素脱乙酰度最高的为97%。
4.分子量:甲壳素保健食品分子量为10000左右最为适宜。
分子量越大,吸附能力越强,但越不能为人体吸收;分子量较小,单粒吸附能力较弱,但容易为人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