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平等沟通教案

合集下载

班主任与学生父母沟通教案

班主任与学生父母沟通教案

班主任与学生父母沟通教案。

一.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计划,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提供更加优秀的服务和帮助。

同时,这种沟通方式也可以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促进双方间的交流、互动,建立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二.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及技巧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打电话沟通:在特殊情况下,班主任可以打电话联系家长,询问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以及关心学生的学习及事态问题,披露信息,并根据家长的反映进行协调。

2.面对面交流: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可以充分沟通和理解双方的需求,提高理解和信任,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班主任应该在课前、课后或周六日等时间找到适当的机会,与家长面谈。

如果家长有时间限制,则可以通知家长第二天或下次再面谈。

3.发送信息:班主任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微信或短信等方式发送信息。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关于学生的学习进展、意见等信息。

班主任在从事短信以及电子邮件等通信工作时,应文明用语、不泄露学生隐私和避免过度干涉家庭生活。

在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还需要有一些特别的技巧:1.认真倾听:家长在班主任面前有时会抱怨并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提出质疑,这时班主任应采取客观、充分倾听、认真分析家长所反映问题的原因,适当发表自己的意见。

2.避免依赖性: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一定程度上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岗位的责任。

应以中立、公正、客观的态度出现,避免过分依赖、过分搭桥,严禁与家长争吵、口角,用言行维护好班级的形象。

3.温和表达:班主任在表达问题时,应尽量使用温和、不侵犯家长自尊心的措辞。

班主任应当注意到,家长和他们的孩子是平等的交付方。

因为文化程度不同,家长或许不能了解和掌握许多学生的专业知识,对专业问题的解决深感困难和不安。

初中与父母沟通教案

初中与父母沟通教案

初中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提高与父母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积极态度,增进亲情关系。

3. 引导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技巧,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2. 与父母沟通的障碍3.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4. 增进亲情关系的建议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结合生活实例,讲解与父母沟通对于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3. 分析与父母沟通的障碍: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如抵触情绪、沟通方式不当等。

4. 教授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介绍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沟通技巧,并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

5. 增进亲情关系的建议:给出一些建议,如主动分享、尊重差异、共同活动等,帮助学生增进与父母的亲情关系。

6. 实践演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

7.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父母沟通,改善家庭关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与父母沟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的实际表现。

4. 家庭关系的改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

2. 沟通技巧相关资料。

3. 角色扮演道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沟通技巧。

2. 鼓励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为学生树立榜样。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5. 定期进行家庭访问,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指导学生改善与父母的沟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增进亲情关系,为构建和谐家庭氛围奠定基础。

《与父母平等沟通》设计

《与父母平等沟通》设计

《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加深对父母的理解和爱。

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方法。

3.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与父母沟通要平等和相互尊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小品导入内容 1.母亲教育孩子:“要做家务劳动……”孩子说:“好嘛!那我不上学了,从早到晚都在家里做家务!”2.一家长反复提醒孩子注意营养,每天要坚持吃鸡蛋。

孩子说:“好嘛,那我每天吃十个鸡蛋!”3.一家长用命令式的语气让孩子复习功课,结果孩子偏偏要跑出去玩耍,家长无可奈何。

对待家长或老师的抵触、不顺从甚至与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他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服从乃至抗拒。

下面我们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且就阿秀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事说理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有关内容。

同学们对逆反心理的问题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那么,从哪些方面及时调整调试自己的逆反心理呢?作为子女,在与父母相处时,简单地采用逆反的态度是不对的。

但也有这样地观点,不能简单认识和对待中学生地逆反行为,有下述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学生应该逆反,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学生不该逆反。

下面,针对上述观点,我们来开展一个课堂小辩论。

课堂辩论正如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对于中学生地逆反也要全面、辨正的分析。

当父母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理性的分析。

如果父母的意见和想法是对的,那么逆反只是一种不成熟懂得表现,有很多危害,如前所述,如果父母的想法是落后的或者狭隘的,那么就需要我们敢于打破传统,敢于坚持我们的积极的想法。

这种逆反时允许的,当然,“逆反”已是我们教材所说的逆反心理了。

需要提醒的是,就算坚持自己的正面观点,也要理解父母,爱父母,同他们平等地沟通。

请一个同学宣读这样一份调查:《知心姐姐》杂志创刊不久,便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了知心调查问卷,就同一类问题,对中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分别进行了调查。

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教案

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教案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同龄人身上的故事:《小莉的一家》
角色体验:
请2位女同学到前面模拟母女情景对话。
(注意神态、语气、动作)
实话实说:
你们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吧?当时是怎样的情形?你是怎样跟父母说的?语气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交流:
请你自身实际,分析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互动探究:
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现这种情形后,小莉是怎么处理的?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讨论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有那些?
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
1、青春期心理特点
2、与父母的差异—“代沟”
3、“逆反”心理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对同龄人的抗拒性,反应的高峰期都在中学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自觉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觉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现在小莉一家火药味很浓,怎样才能让她一家回到往日温馨和谐的氛围?
如果我是小莉,我应该怎么做?
经过大家的热情帮助,小莉一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瞧她们一家人多开心呀!
我们都希望自己家庭温馨和谐,那与父母说话时要怎么做呢?
尝试训练:
《学程导航》P601—9题
我的收获:
学习完本课以后,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准备怎样做?
课堂小结:
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大家一起有话好好说,实现双赢的情感沟通;同时我们要明白与父母交流沟通时要有话好好说,与同学、老师、社会上的他人也要有话好好说。
谅解父母的过失,要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听取父母的劝告。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有话好好说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明白要家庭和谐,也需要父母参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是父母,我应该怎么做?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第一章:理解父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 引导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讲解父母为家庭和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2. 分享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3. 分析学生与父母沟通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学活动:1. 观看孝敬父母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共鸣。

2. 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

3.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父母,如何与父母沟通。

作业:1. 写一篇关于“我理解的父母”的作文。

2. 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的计划。

第二章:认识沟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沟通的基本概念。

3. 引导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教学内容:1. 讲解沟通的定义、类型和重要性。

2. 分享有效的沟通技巧。

3. 分析学生与父母沟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沟通技巧与父母交流。

3. 观看沟通能力培训视频,学习沟通技巧。

作业:2. 学习并实践至少三种沟通技巧。

第三章:积极主动沟通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主动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发生矛盾时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教学内容:1. 讲解积极主动沟通的意义。

2. 分享积极主动沟通的案例。

3. 分析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如何做到积极主动。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如何在家庭中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 角色扮演:模拟在发生矛盾时,如何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3. 分享成功沟通的经验,互相学习。

作业:1. 制定一个在发生矛盾时与父母沟通的计划。

2. 尝试在家庭中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并记录沟通效果。

第四章:掌握沟通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2. 培养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时能够换位思考。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提高沟通效果。

教学内容:1. 讲解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说服等。

与父母沟通_大学心理教案

与父母沟通_大学心理教案

教案名称:与父母沟通技巧课时:1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处理与父母矛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2.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3. 处理与父母矛盾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与父母沟通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二、讲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10分钟)1. 解释为什么与父母沟通重要。

2. 举例说明与父母沟通的好处。

三、教授与父母沟通的技巧(15分钟)1. 倾听:倾听父母的意见,不打断他们的发言。

2. 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理解:试图理解父母的角度和感受。

4. 尊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

5. 坚持:在沟通中保持坚定,但也要灵活。

四、讲解处理与父母矛盾的方法(10分钟)1. 冷静下来: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急于解决问题。

2. 沟通:用适当的方式和技巧与父母沟通。

3. 妥协:在必要时,愿意妥协和让步。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矛盾无法解决,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

五、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与父母沟通的实例。

2.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六、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改进教学。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评估教学效果。

备注: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并教授他们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和处理矛盾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与父母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_1

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_1

第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第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第二时克服逆反心理【训练要点】了解逆反心理的含义及表现。

2掌握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

【堂达标】知识点一、逆反心理的含义及表现逆反心理表现最明显的人群是()A儿童B青少年中年人D老年人2对于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A.父母不能尊重子女的独立意识B.子女观点片面、偏激,不能理解父母的关爱.青春期和更年期闹战争,什么道理也讲不清D.父母和子女都有责任,缺乏平等沟通3今天,你放学较早,决定帮父母做点事情。

父母回家后看见你没有做功便训斥你。

这时,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A将房门一关,不理父母B扔下东西就走和他们大吵一番D向父母解释,说说自己的心里话4下列属于逆反心理的有()①多疑②偏执③冷漠④顺从父母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③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孩子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心里有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对抗、不顺从的行为。

请回答:(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与父母发生过冲突,产生过逆反心理,请你说说你当时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逆反心理的危害。

知识点二、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6判断题(1)我们和父母长辈发生矛盾时,就要和他们“对着干”。

()(2)培养发散思维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7一位中学生给电台节目主持人来信说:“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最令我痛苦的是我的父母。

小时候,父母是我的偶象,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资本,父亲是市劳模,母亲是优秀教师。

可是,长大后我却发现他们原来很俗气,父亲除了工作什么都不懂,像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母亲像个小市民,不仅爱查着我的书包,还喜欢‘偷’看我的日记、审问来我家的同学,就像一个‘克格勃’,我活得很累啊!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简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解决这位中学生烦恼的方法,错误的是A.换位思考,明确父母的严也是一种爱B.父母的教育方法只要伤我自尊,我就要强烈反抗,或离家出走.认识到父母间的代沟,尝试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交流D.克服逆反心理,想一想父母这样做的道理0初中生小莉发现父母私拆了自己的信,还翻看了自己的日记,此时小莉应采取的正确做法为()①与父母大吵大闹②告诉父母,他们的做法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希望父母尊重自己③与父母开诚布公地交谈④平时多和父母讲一些自己的情况,让父母了解自己、信任自己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1在家庭交往中,我们应多帮助父母,这样会使我们交往起来无障碍。

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

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

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2篇)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篇1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第三课时有话好好说【训练要点】1.了解在青春期自觉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2.学会谅解父母的过失。

3.试着与父母说说心里话。

【课堂达标】知识点一、学会谅解父母1.判断题(1)要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就是对父母的唠叨不予理睬。

(2)子女与父母产生矛盾,父母应负主要责任。

2.下列做法不利于化解与父母冲突的是a.经常与父母谈心b.固执己见c.做错了事,主动向父母认错d.谅解父母3.下列做法有利于处理好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是①理解父母的苦心②谅解父母的过失③瞧不起他们④与父母“对着干”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4.简答题我们应怎样对待父母的过失?知识点二、与父母说说心里话5. 判断题(1)父母总是对的,因为他们是成年人。

(2)与父母沟通的目的是消除父母对我们的干涉。

6.父母有时心情不好,流露出对你不耐烦的神情,甚至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待你。

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a.和父母冷战,不再理睬他们b.以牙还牙c.毫不客气地和他们争吵d.理解父母7.如果我们与父母产生了矛盾,你认为有助于化解与父母之间矛盾的方法是()a.父母要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方式b.我们自身要努力,在学校做好学生c.对父母言听计从,百依百顺d.多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思想,让父母了解自己8.简答题举例说明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曾和父母产生过哪些冲突?这些冲突是怎样形成的?【课后强化】一、选择题1.在处理家庭矛盾时,我们要学会得理又让人。

这是因为①学会宽容,更有助于家庭的和睦②有利于增进家庭亲情,营造和睦的家③得理不让人,看似正确,实则会伤害父母亲情④我们是孩子,父母说的总是对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2.(开放题)“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

”这一与父母交往的黄金法则要求我们①学会真诚得体地赞赏父母②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③竭力为父母分忧,努力帮助父母做事④学会宽容,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a.①② 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③④3.小军今年参加中考,平时他尊敬父母,与父母关系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思: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举例说明。
2、逆反心理的后果及危害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
你觉得逆反心理会带来哪些危害?
对自己:_______________
对家庭:_______________
对社会:_______________
对其他方面:___________
3、逆反心理得成因:师生共同探究
教学重点
1、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父母;
2、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3、有话好好说的策略。
教学难点
1、尝试从父母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掌握沟通的一些技巧和具体方式;
2、自觉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教法
体验感悟、自主探究
学法
讨论、阅读、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
安排三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跨越代沟
(3)子女在与父母讲话前,要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可以减少与父母的对立;
(4)尽量做到不说让父母伤心的话。
感悟交流:首先,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下;分组讨论,对母子对话进行修改
3、有话好好说的策略”。
(1)少用命令式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
(2)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释,争取得到父母的理解;
(3)说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过书信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
(4)要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语气表达。
三、课堂小结
归纳与父母交往对话方式的心灵收获。
四、巩固练习:同步导学
将自己的目标和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并用自己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今后的行动。
分角色朗读
分组讨论
思考讨论交流
江都市双沟中学教学案备课纸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6页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心灵对话:
1、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
2、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你会如何说服父母来支持你的愿望?
3、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何在?
小结心灵探究:如何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三、课堂小结
请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上提供的文章《无价》
聆听
扮演
讨论交流
江都市双沟中学教学案备课纸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2页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代沟形成的原因
2、代沟的含义
通过讨论、探究代沟的表现,找出自己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方法。
先让学生就在生活方面与父母的差异展开讨论,然后请学生一一回答,并随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填在书中的空格内。
3、代沟的表现
三、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方法回家试着和父母沟通一下,并写下沟通心得。
第二课时克服逆反心理
一、导入新课:
歌曲《小小少年》导入,请学生回答小小少年为什么会有烦恼?
二、克服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探究交流
聆听、回答
江都市双沟中学教学案备课纸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3页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家庭成员之间遇到问题需要相互迁就;
(4)不同的话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生活再现:小刚的烦恼。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妈妈很晚才下班回家,很累。看见小刚坐在电脑前玩得那么专心,心里很不是滋味。妈妈让小刚关上电脑,小刚不肯,就与妈妈争吵起来。小刚:“妈,我上网是在查找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怎么武断地叫我关机?你快点弄晚餐吧,我的肚子早就呱呱叫了,今天的作业又特别多。”“作业多,怎么还在玩电脑?”妈妈带着责备的语气说道。“我在查资料。”小刚回击。妈妈恼怒道:“你又在骗我,关掉。”“不!”妈妈声音高起来:“你到底关不关?”小刚的声音也高了:“就不关!”妈妈强行关机。小刚特别气愤:“你怎么这样无理!”妈妈委屈地说:“我无理?我天天这么累回来,做饭、洗衣、拖地,你今天回来这么早,就不能先做好饭再玩电脑?”……
思考讨论交流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讨论并说说“有话好好说的要求”
江都市双沟中学教学案备课纸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5页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考:小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
2、有话好好说的要求
(1)子女必须客观地看待父母,谅解父母的过失,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沟通,真诚地听取父母的劝告;
(2)子女要体谅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宽容父母;
4、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结合教材上的P56第一段的内容和P57的有关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相应的对策)。
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真实用心;把握自我,稳定情绪,克制情绪;
积极沟通,有效解决;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提高文化素养和心理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4、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
学生阅读“知识链接”,要求结合他们自己的实际选择其中的沟通技巧,说说自己在某一个问题上与父母意见冲突最大的方面及打算如何与父母沟通。
提问: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与父母沟通?(让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小结:人与人之间,当然也包括子女与父母之间,都需要沟通,只有用心沟通,才能真情交融。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梅松斌第1页
课题
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
教学目标
1、分析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的原因,懂得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掌握沟通的一些技巧和具体方式;
2、通过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逆反心理,密切亲子关系,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3、通过生活再现和感悟活动,使学生懂得是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做到有话好好说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填在课本上
学生讲述
同桌间先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朗读
江都市双沟中学教学案备课纸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4页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有话好好说
一、导入新课
荀子语导入
二、有话好好说
根据教材内容,请学生找出“有话好好说的理由”
1、有话好好说的理由
(1)家庭需要爱心营造;
(2)在家里与父母的意见和想法产生不一致时,不要争论,要避免家庭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