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2.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3.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 a,P b,P c,P 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A.P a,P b,P c,P d B.P d,P c,P b,P aC.P c,P d,P a,P b D.P b,P a,P d,P c4.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B.变低了的树的虚像C.变高了的树的实像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6.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A.0到-1区域B.-1到-2区域C.0到-∞区域D.-2到-4区域7.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共6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共6份)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A. 皮肤B. 舌C. 脊髓D. 大脑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 C D7.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第8题图A.AO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C .OC 必定是反射光线D .BO 必定是入射光线9.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 ) A. 黄光 B. 橙光 C. 紫光 D. 蓝光10.3D 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测试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测试 浙教版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肓人读肓文时,依靠皮肤中的感受器()A.冷觉 B.热觉 C.痛觉 D.触觉2﹒眼球中下列哪个结构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A.视网膜 B.角膜 C.巩膜 D.脉络膜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4﹒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在医院的手术室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5﹒“火树银花不夜天”,在喜庆的盛大节日里,人们常常要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闭嘴、堵耳。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6﹒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铃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铃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铃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铃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 D.铃声不能传递能量7﹒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A B C D8﹒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一定大于l B.f一定小于l C.f一定等于l D.f可能小于l9﹒我们生活中常常都提到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银幕上的像,⑤哈哈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①②③C.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④ D.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⑤10﹒关爱眼睛,远离近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竞赛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竞赛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竞赛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如图,在竖直的xoy 平面上,人眼始终位于(3,0)坐标点,一块平面镜始终位于图示位置,平面镜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一个点光源S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着x 轴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 运动的过程中,人眼可以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 点的像出现在x 轴上( )A .0到-1之间B .-1到-3之间C .-3到-5之间D .-5到负无限大之间2.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也将向右移动B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3. 在一个水深10m 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从高50m 的空中以4m / s 的速度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下降到10m 的高度时,才能成像B .运动员在水中的像以8m / s 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C .运动员在下降的过程中,他的像越来越大D .这时成像的反射面是平坦的湖底4.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A .1m B .1.5m C .2m D . 2.5m 5. 如图,物体AB 直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镜面之间靠近平面镜插入一块不透明的平板CD ,CD 下端D 与物体AB 中点等高,则在平面镜内( ) A .只有AB 上半部的虚像 B .只有AB 下半部的虚像C .不出现AB 的虚像D .仍有AB 完整的虚像6. 某人手持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

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始终保持为0.4m 。

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0m ,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

七年级科学下册 基础知识篇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同步练测(含解析)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基础知识篇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同步练测(含解析) 浙教版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下列感受器中,对环境温度变化刺激最敏感的是()A.眼睛 B.皮肤 C.耳朵 D.鼻子2. 下列哪项不属于皮肤感受器()A.热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味觉感受器3.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

下列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A.空气不能传声B.液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D.固体不能传声5. 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D.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电影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6.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A 图1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7.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8. 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综合测试卷(答案)资料讲解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综合测试卷(答案)资料讲解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生命运动的是()A.风车的转动B.鸭跖草在水里生长C.举过头顶的杠铃D.流星划过天空2.某同学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部分内容如下,其中单位不符合科学规定的是 ( )A.握力40千克 B.身高170厘米C.质量58千克 D.50米跑步速度8米/秒3.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歼-1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战斗机里的飞行员4.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力的仪器是()A. B. C. D.5.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6.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7. 下列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8.小车受到大小为80牛、水平向左的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在A点,在下图所画的力的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小车受到上述拉力的是()A A A AGGA B C D第7题图G G9.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科学概念中的()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10.牛顿第一定律是()A.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结论 B.由理论分析得到结论C.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D.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结论11.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推动同一个大箱子,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A.压力小,摩擦小 B.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C.推力大,摩擦小 D.利用滑动代替滚动可减少摩擦12.如上图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什么因素有关?()A.方向 B.作用点 C.大小 D.大小和作用点13.关于g=9.8牛/千克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千克就是9.8牛B.1牛等于9.8千克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D.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牛14.如图所示,一同学在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牛 B.3牛 C.6牛 D.12牛15.如图1所示,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含解答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含解答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会聚光线经凸透镜后一定还是会聚光线B.发散光线经凸透镜后不一定成为会聚光线C.会聚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D.发散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2.户外旅行时,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

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A.虹膜、鼓膜 B.晶状体、半规管C.视网膜、耳蜗 D.瞳孔、听小骨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其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4.将手表放在枕头下,人耳贴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走时的“嘀嗒”声,这一现象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5.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A.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B.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C.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 Hz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6.许多照相机的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了,为了使被摄者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 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7.如图1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图1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8.下列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图29.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雨后天空的彩虹 B.凿壁借光C.水中“折枝”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综合测试卷(ps答案)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综合测试卷(ps答案)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生命运动的是 ( )A.风车的转动B.鸭跖草在水里生长C.举过头顶的杠铃D.流星划过天空 2.某同学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部分内容如下,其中单位不符合科学规定的是 ( ) A .握力40千克 B .身高170厘米 C .质量58千克 D .50米跑步速度8米/秒 3.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 A .“歼-10”战斗机 B .地面上的房屋 C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 .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4.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力的仪器是 ( )A . B. C. D.5.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6.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7. 下列物体A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8. 小车受到大小为80牛、水平向左的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在A 点,在下图所画的力的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小车受到上述拉力的是 ( )A A A AGG AB CD 第7题图G G9.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科学概念中的()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10.牛顿第一定律是()A.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结论 B.由理论分析得到结论C.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D.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结论11.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推动同一个大箱子,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A.压力小,摩擦小 B.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C.推力大,摩擦小 D.利用滑动代替滚动可减少摩擦12.如上图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什么因素有关?()A.方向 B.作用点 C.大小 D.大小和作用点13.关于g=9.8牛/千克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千克就是9.8牛 B.1牛等于9.8千克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D.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牛14.如图所示,一同学在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牛 B.3牛 C.6牛 D.12牛15.如图1所示,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月亮 D.萤火虫和烛焰2.在暗室中,绿光照在红纸上,我们看到红纸的颜色是()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绿色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反射角()A.增大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4.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队就直了。

可以解释此现象的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漫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日食B、小孔成像C、影子D、先闪电后打雷6.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7.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变化情况是()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8.一束光与镜面成3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A、60°B、30°C、120°D、90°9.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主要原因是()A、便于用粉笔写字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D、便于黑板刷擦字迹10. 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阴下的地面上有许多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A.树叶的形状B.各种形状C.圆形的D.树枝形状11.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时,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夹角是()A.30°B.60°C.90°D.120°12.电影院里不同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A.镜面反射B.漫反射C.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 D.不发生反射,是银幕本身发光1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 )A.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 B.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C.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90° D.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14.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15.太阳光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屏上的颜色是( )A.白光 B.蓝色 C .黑色 D.七色中缺蓝色1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B C D17.以下不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A.小孔成像 B.影子 C..月食 D.筷子放到水里会“变弯”二、填空题:1.光在 _____ 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年是的单位。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k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这个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3.太阳发出的光经过8min20s射到地球上,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

4.日食的形成是因为。

发生日食时,是 ___的影子落在上5.光照射在粗糙反光面上的反射叫做_________反射,这种反射是否遵守光的反射定律______。

6.纸上写红字,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纸是______色,看字是____色。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7.用枪射击,当缺口﹑准星尖和目标这三点成一线时,就能击中目标,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的性质,日食﹑月食及影子的形成也是这一道理。

8.用久了的黑板常会因“反光”而看不清上面的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9.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10.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11.小明利用右图所示的光具盘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一束白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多实验次数 1 2 3 4入射角20°30°40°50°反射角20°30°40°50°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在平面镜上贴上红色的玻璃纸,则看到反射光的颜色是:色。

12.画出下列光路图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规律:1请在下图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左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3如下图所示,S为某发光点,SO是它发出的其中一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5己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6如下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7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8在下图作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9如图所示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简图。

由固定激光器发出的一束激光AO以60°的入射角射向液面,经液面反射后射到光屏上的8点,再通过光屏上的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

请通过作图找出B点的准确位置。

法一:利用反射定律做图:画出法线得1分.画出反射线并标出B点再得1分。

法二:利用成像特点(物像对称)做图:画出物体的像(对称点)得1分,画出反射光线得1分。

10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

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12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上,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18如图所示,一人从A处出发到河岸边提水送到B处,请画出他行走的最短路程,并简述理由。

14(1)如图(甲)所示,S是点光源,S'是S通过一个平面镜所成的像,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及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注意箭头和虚、实线)。

15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右方有一发光点S,OB、O'B'。

分别是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

17请在答题卷上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16小宇是个健身爱好者,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练哑铃。

他在正前方的墙壁上安装了平面镜a,可以在训练过程中看到身体正面肌肉的情况。

为了在训练过程中能够看到背部肌肉的情况,他在a的旁边安装了一块专门观察后背的平面镜b.如图所示①为了能够在b中观察到背部肌肉的情况,小宇又找了2块平面镜,要求其中一块必须贴在墙壁上,请你完成这个光路图,并在图中标出光路中各入射角的度数。

②另一块平面镜与背后墙壁的夹角是。

1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对称性作图)附加:作出光源SS A’B’‘18.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点光源S的成像光路图19、有一束光通过A点射到镜面,反射后过B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20.下面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乙:。

甲:乙:2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2、如下图所示,L为平面镜,A和B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L反射线。

试根据成像规律画出虚像S’和点光源S的位置。

23、如下图中S为一个点光源,A为平面镜前一点,试画出由S发出的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

24在图18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25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26.有一光源S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的一束反射光如左下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SAB2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8.如图所示,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与这条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29.)图中S′点是点光源S的像。

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30.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平面镜MN,并完成光线SA的光路.31.)图中S′点是点光源S的像。

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32.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平面镜MN,并完成光线SA的光路.33.)如图所示,电视遥控器对着天棚也能遥控电视机。

图中从A点发出的光经天棚MN反射后射入电视机的接收窗口B,试画出其光路图。

34)如下左图所示,物体AB上的B点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点为B',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35.如图,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中有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是AB和CD,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36如图,MN是平面镜,S是一个点光源,P是空间中的一点,请在图中画出由点光源S发出的能过P点的所有光线.37.如图,平面镜前有A、B两个发光点.试用作图法确定人眼沿什么方向观察时,可以看到A、B的像在同一直线上.38.如图,A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后,眼位于镜前E处,作图说明要使眼睛看不到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把镜的哪一部分挡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