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统计学原理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练习题刘秉桓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格指标C总体总量指标和标志总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结构相对指标是()。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B实际数与计划数之比C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D甲单位水平与乙单位水平之比3、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平均数大,代表性大B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C 平均数大,代表性小D以上都不对5.将对比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翻番数6.标志变异指标中,计算方法简单的是()A.平均差 B.标准差 C.全距 D.标准差系数7.下列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A.工人出勤率B.每百元产值的利税额C.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8.平均数反映了总体()A.分布的集中趋势B.分布的离中趋势C.分布的变动趋势D.分不的可比程度9.在统一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且次数较多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A.接近标志值小的一方B.接近标志值大的一方C.接近次数少的一方D.无法判断10.标志变异指标的平均差是各标志值()A.离差的平均数B.对其算数平均数的平均差C.对其算数平均数离差绝对值D.对其算数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二、多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A.对社会经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B.实行社会管理的依据之一C.没有任何误差的统计指标D.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E.计算平均指标的基础2.总量指标按其采用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A.时期指标B.实物指标C.总体总量指标D.劳动量指标E.价值指标3.“商品库存额”属于()A.总量指标B.时期指标C.时点指标D.相对指标E.数量指标4.下列属于时点总量指标的有()A.人口数B.粮食产量C.牲畜存栏数D.粮油播种面积E.物资库存量5.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有()A.比例数B.无名数C.结构数D.抽样数E.有名数6.计量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是()A.现象要具有同类性B.计量单位必须统一C.指标必须可比D.指标有明确的统计含义E.指标有合理的计算方法7.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常用的方法有()A.平均法B.水平法C.累计法D.几何法E.算术法8.实物计量单位包括()A.货币单位B.劳动单位C.自然单位D.度量衡单位E.标准实物单位9.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A.分配数列中变量的离中趋势B.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C.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D.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E.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10.标志变异指标有()A.变异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E.相关系数三、判断题1、某地区2007年人均粮食产量1600千克/人,这是一个平均指标。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1.解:(1)按职称编制的分配数列2.解: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直方图(略)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111%
111%
113%
1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 决于( 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 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一.判断题部分 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 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 隔成反比。( × ) 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 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
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 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 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 算的结果相同。( √ ) 4: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 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
26、第一批产品废品率1%,第二批产品 废品率1.5%,第三批产品废品率2%, 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 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平均废品率 为(C)。
A、1.5% C、1.6% B、4% D、4.5%
27、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 %,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4.76% B、95.45% C、200% D、76%
A . 500 700 600 500 700 600 110 % 115 % 105 %
110 % 500 115 % 700 105 % 600 B . 500 700 600
110 % 115 % 105 % C . 3 10 % 15 % 5 % D . 3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题目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题目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题目4: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题目5: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题目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题目7: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之比,它说明了单位标准差下的平均水平。
()题目8:1999年与1998年相比,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一倍,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题目9:中位数与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用这两个指标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缺乏代表性。
()题目10: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题目11: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题目12: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题目1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题目14;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二.单项选择题题目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题目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题目3: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统计学4章练习题+答案

第4章练习题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B)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C)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A)A.异众比率B.离散系数C.平均差D.标准差6、四分位差是(A)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B.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D.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C)A.平均差B.标准差C.极差D.四分位差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C)A.极差B.平均差C.方差D.标准差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A)A.标准分数B.离散系数C.方差D.标准差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2,表明该数据(B)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C.等于2倍的平均数D.等于2倍的标准差11、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B)A.68%的数据B.95%的数据C.99%的数据D.100%的数据12、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4,其意义是(C)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13、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C)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14、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D)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15、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第一章绪论复习思考题1.从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2.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列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统计指标、变异、变量。
6.试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总体的特征可概括成、和。
2.统计学的发展史有三个起源,即技术学派、及数理统计学派。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统计分组法和三种方法。
4.在现实生活中,“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及统计学。
5.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职能上,即信息职能、及。
6.从认识的特殊意义上看,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调查、及。
7.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都相同时,则为。
8.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不尽相同时,则为。
9. 同一变量往往有许多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10.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
二、单项选择题:1. 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某类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2. 对交院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交院所有的学生B、交院每一位学生C、交院所有的学生成绩D、交院每一位学生成绩3. 对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B、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C、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D、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生活4. 对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B、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C、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E、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5. 对食品部门零售物价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B、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C、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价D、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价6. 港口货运情况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 D )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D )。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第四章计算题答案

第四章 动态数列 1. 见教材P435 2. 见教材P435-436(1)首先第一步库存量是时点指标,题目给出的数据都是月初的数据,比如1月1日、2月1日…….;2月1号(2月初)的库存量其实就是1月31日(1月末)的库存量,所以1月份的平均库存量为(8.14+7.83)/2;那么2月份的平均库存量为(7.83+7.25)/2;3月份的平均库存量为(7.25+8.28)/2。
所以(首末折半法公式)吨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量)(76.73228.825.783.7214.8 3228.825.7225.783.7283.714.8=+++=+++++=当然如果理解透了就直接按照我上课讲的思路,第一季度以月为间隔,间隔相等,用“首末折半法”。
“首末折半法”的公式是由普通算法推导出来的。
时点指标有月初、月末之分。
我们这题是月初库存问题,书上P140表4-5例题还有一例题(是月末库存问题),看一下,好好理解一下。
(2)时点数列,第二季度以月为间隔,间隔不相等,用“分层平均法”。
6月1日的库存量是等于5月31日的库存量,7月1日就是6月30日的库存量。
所以按照“分层平均法”公式计算。
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量:()吨45.9121276.912.102212.1028.82=+⨯++⨯+=a(3)10月1日是9月30日的库存量,第三季度包括7、8、9三个月,所以也很容易理解以下的公式(“分层平均法”):第三季度平均库存量:(4)同样的次年1月1日的库存量为12月31日的库存量,也很容易理解以下公式(“分层平均法”):第四季度平均库存量:(5)全年平均库存当然等于每个季度的简单平均数,公式如下:全年平均库存量:3. 见教材P4364. 见教材P4375. (1) 见教材P438(2) ① 增减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② 0n 1i i a an 1i a a =∏=-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③ 100%1基期发展水平的绝对值增长=④ 增减速度增减量的绝对值增长=%1⑤ 0n 1i i a a n1i )a (a -=∑=-- (逐期增减量之和等于累计增减量)⑥ n x x ∏= (平均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开n 次方) ⑦ 平均增减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6. 见教材P438 7. 见教材P438-439()39.769.82329.793a +´==吨()吨84.932256.904.101204.1082.94=⨯++⨯+=a ()12347.769.459.799.849.2144a a a a a ++++++===吨9.17t2214.03y 9.17b 2214.038990b 824053066421 tb t ty tb N yc 2+=∴⎩⎨⎧==∴⎩⎨⎧==⇒⎪⎩⎪⎨⎧+=+=∑∑∑a a a a 代入方程组:因为本资料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所以投资额发展的趋势接近于抛物线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二.单项选择题 1: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 合指标是(B )。 A、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4: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 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B )。 A、5.5% B、5% C、115.5% D、15.5% 5: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B)。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 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平均数计算的 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 )
4: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 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12、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 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 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 法计算,其权数是( B)。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13: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 x x f 的权数是( C)。 f A、 f B、 F C、 D、 X f
5: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 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 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 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 7: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之比,它说明 了单位标准差下的平均水平。(× )
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18、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 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19、同一总体内的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 ( √ ) 20、对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 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 差指标。(×)
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B)。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3:总量指标是用(A )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10: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C )。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11、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结果相同(B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8:1999年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一 倍,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 ) 9:中位数与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用这两 个指标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缺乏代表性。 ( ×)
10.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不能互相变换。( × )
1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 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 无关。(× )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14.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
15.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
1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 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17.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 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 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 √ )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6: 已知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和职 工人数资料,要计算该工业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 选择的权数是( A) A、职工人数 B、平均工资 C、工资总额 D、职工人数或工资总额
7: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 的指标是(B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11: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 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 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 ×)
12: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 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越小。( √ )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8: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 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9: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一.判断题部分 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 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
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 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第四章习题
kong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