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之电解质溶液.
化学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溶液

化学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溶液化学电化学反应是指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这种反应需要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电解质溶液由带电离子的溶质和溶剂组成。
在化学电化学反应中,电解质溶液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了导电的媒介,还参与了电极反应的过程。
1. 电解质溶液的分类电解质溶液按照离子能不能导电可以分为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
强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完全电离,形成大量的离子,能够有效地导电。
而弱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部分电离,形成的离子相对较少,导电性较差。
根据电解质的性质,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溶剂来制备电解质溶液。
2.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极反应发生在电解质溶液与电极之间的界面上。
根据电极的不同,电解质溶液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溶液中的离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而在还原反应中,溶液中的离子获得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这些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移动起到了传递电荷的作用。
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取决于其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率。
离子浓度越高,电导性越好;离子迁移率越大,电导性也越好。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会随着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稀溶液和浓溶液的概念。
4. 电解质溶液的pH值电解质溶液的pH值是衡量其中酸碱性质的指标。
pH值是一个负对数值,它的大小反映了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从而表征了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质。
在电解质溶液中,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而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5. 电解质溶液的应用电解质溶液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可用于蓄电池中,通过化学电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此外,电解质溶液还可以用于电镀、电泳等工艺中,将金属离子沉积在物体表面,起到防腐和装饰的作用。
总结:化学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溶液密切相关,电解质溶液为电化学反应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参与物质。
第九章 电化学(电解质溶液)..

H e 1
1 H2 2
HCl水溶液
9
在(+)极液面接界处则 发生反应
Cl Cl2 e1
不断放出电子,可以看作 电子不断由溶液流出,进 入金属导体,电流从此流 过。 整个效果:电子仍然从负 极有电子流入溶液而又在 正极流出,这就构成了整 个回路中连续的电流 ,电 极反应使得电流在导体/ 液体接界面得以流通。
温度、溶液浓度、外加电场的电场强度
31
三、 离子的电迁移率u
离子的运动速率与外电场强度E的一般关系:
dE dE u u dl dl
u称为离子的电迁移率(有时称为离子淌度) 离子的电迁移率u:某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在 电场强度E=1V/m时的运动速率。m2 s1 V1
当通电结束,阴、阳两极部溶液浓度相同,但比原溶 液各少了2mol,而中部溶液浓度不变。
26
(2)正负离子运动速率不相同(+= 3-)
设正离子迁移速率是负离子的三倍, υ+=3υ-,则正 离子导3F电量,负离子导1F电量。在假想的AA、 BB平面上有3mol正离子和1mol负离子逆向通过。
度加快,在水溶液中离子水化作用减弱等
原因,电阻下降
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5
2. 电池 由第一类导体联结两个电极并使电流在两极间 通过,构成外电路的装置叫做电池。
3. 原电池 电池能自发地在两极上发生化学 反应,并产生电流,将化学能转 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4. 电解池 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18
*电流效率
实际电解过程中,电极上常发生副反应或次级反应,析出一定 数量的某一物质时所消耗的电量要比按照法拉第定律计算所需 的理论电量多一些。此两者之比称为电流效率,通常用百分数 来表示。
电解质溶液

6.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在无限稀溶液中,离子独立移动不受其他离子 影响;每种离子对溶液的m有恒定的贡献; 溶液的m等于各种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的加和。设电解质为Mv+Nv,则 m = v+m,+ + vm, m,+和m,分别是正负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根据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可以由强电解质的极 限摩尔电导率计算弱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 率。因为,在无限稀溶液中,无论是强电解
例2. 电解CuSO4溶液,用Pt电极。
1F电量通过
阴极:1/2Cu2+ +e 1/2Cu 阳极:1/2H2O e 1/2H+ + 1/4O2
1/2t+Cu2+
1/2t+Cu2+
1/2tSO42
1/2tSO42
两极区电解质数量的改变: 阴极区:Cu2+ 1/2+ 1/2t+ = 1/2t mol SO42 1/2t mol CuSO4 减少1/2t mol 阳极区: Cu2+ 1/2t+ mol SO42 1/2t mol H+ 1mol H2SO4 增加1/2mol CuSO4 减少1/ 2t+ mol (如果使用Cu电极电解,则阴极情况不变,而阳极 将增加1/2mol CuSO4,因为此时阴离子不在阳极 放电。)
Mv+Nv v+Mz+ + vMz
该电离理论可以解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定性 解释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浓度减小而增大 的实验事实。
(2).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与平衡常数 在无限稀溶液中,弱电解质完全电离;在一定浓度 的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它们的摩 尔电导率的比为电离度。 = m / m 1-1价电解质: Kc =c2/(1)
电化学与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与电解质溶液电化学是研究电荷在化学反应中的转移和利用的科学分支,而电解质溶液是电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
本文将从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开始介绍,深入探讨电解质溶液的相关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一、电化学基本原理电化学研究的基础是电荷的转移和利用。
电荷通过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传递,从一个电极转移到另一个电极,形成电流。
电池、电解池等电化学系统中的化学反应都是通过电荷的转移来实现的。
电化学反应中,正电荷的转移称为氧化,负电荷的转移称为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反应的核心。
当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并互相制约时,就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电池系统。
二、电解质溶液的概念与性质电解质溶液是由可溶于水或其他溶剂的电解质物质所组成的溶液。
电解质是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的物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或几乎完全离解成离子,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部分离解成离子,电导率较低。
例如,乙酸、醋酸等。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其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离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好。
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形成离子运动导致的电流。
三、电解质溶液的应用1. 电池电池是电解质溶液的重要应用之一。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一般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流动使得电荷在电池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电能的转换。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池是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利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转移来实现电荷的传递。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辆等领域。
2. 电解过程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是电化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在电解过程中,外加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导致其中的化学反应发生。
例如,电解水可以将水分解为氢和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正极释放氢离子,负极释放氧离子,从而导致水的分解反应。
电解过程在化学合成、电镀、电解冶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高三化学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溶液的计算

高三化学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溶液的计算电化学反应是研究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电子转移和离子传递的一种方法。
电解质溶液则是指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方法。
一、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电解池中,电解池由两个电极(阴极和阳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当外部电源施加在电解池上时,阴极将发生还原反应,而阳极将发生氧化反应。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导电体(如电极)移动,从而完成电解质的传递。
在电化学反应中,有两种类型的电池:电解池和电池。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通过施加电流来推动不可逆的化学反应;而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化学反应释放电流。
二、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方法1. 摩尔浓度计算电解质溶液的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存在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量。
计算公式为:摩尔浓度(mol/L)= 溶解物的物质量(mol)/ 溶液的体积(L)2. 电流计算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为:电流(A)= 电量(C)/ 时间(s)3. Faraday定律计算Faraday定律是描述电解质溶液中物质转化与电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Faraday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所携带的电荷量与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的物质量成正比。
根据Faraday定律,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电解质的计算:物质的物质量(mol)= 电量(C)/ 电子的电荷量(C/mol)三、电解质溶液计算实例假设有一溶液中含有NaCl(氯化钠),求解电流通过该溶液中的氯化钠生成Cl2(氯气)的物质量。
解: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反应的电子转移数。
根据反应方程式:2Cl^-(aq) → Cl2(g) + 2e^-可以看出,每释放2个电子才能生成1个氯气分子。
假设电流为3A,通过Faraday的定律,可以计算出电荷量:电量(C)= 电流(A) ×时间(s)假设电流通过该溶液的时间为60秒,则电量为:电量(C)= 3A × 60s = 180C根据1摩尔电子的电荷量为96500C/mol,可以计算出生成氯气的物质量:物质的物质量(mol)= 电量(C)/ 电子的电荷量(C/mol)物质的物质量(mol)= 180C / 96500C/mol = 0.001864 mo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1mol氯化钠生成1mol氯气,因此氯化钠的物质量也为0.001864 mol。
高三化学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溶液

高三化学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反应是化学与电能之间的转化过程,常见的电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而电解质溶液指的是在溶液中存在有可导电离子的溶液。
本文将分别讨论电化学反应和电解质溶液的相关知识。
一、电化学反应1.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其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常见的表示方式,即利用半反应方程式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表示出来。
例如,2H₂(g) + O₂(g) → 2H₂O(l) 可以分解为以下半反应方程式:(1) 氧化反应:2H₂(g) → 4H⁺(aq) + 4e⁻(2) 还原反应:O₂(g) + 4H⁺(aq) + 4e⁻ → 2H₂O(l)1.2 非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没有氧元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涉及到电子转移和原子元素的变化状态。
例如,2Na(s) + 2H₂O(l) → 2NaOH(aq) + H₂(g) 可以表示为以下方程式:(1) 非氧化还原反应:2Na(s) → 2Na⁺(aq) + 2e⁻(2) 非氧化还原反应:2H₂O(l) + 2e⁻ → 2OH⁻(aq) + H₂(g)二、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溶液中存在有可导电离子的溶液。
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水中解离成带电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电解质溶液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可导电的离子。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NaCl、HCl、KOH等。
例如,NaCl溶于水后完全离解成Na⁺和Cl⁻离子:NaCl(s) → Na⁺(aq) + Cl⁻(aq)2.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生成不完全电离的离子。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CH₃COOH、H₂CO₃等。
例如,CH₃COOH溶于水后只部分电离成CH₃COO⁻和H⁺离子:CH₃COOH(aq) ⇌ CH₃COO⁻(aq) + H⁺(aq)三、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溶液的关系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可以参与电化学反应。
第一课物理化学06章电解质溶液

⑵ t 同上
(3)
m(O2)
M
'(
3 4
O2)
n
= 3432.0197.10.2g0mgol1 0.146g
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
1mol电子电量通入H2SO4(稀)、AgNO3、CuSO4时,
相应的阴极上析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mol
(比为121H.02 08):1,071.9m:3o1l.A8。g(s),和1mol(
•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的电迁移率
离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速率用公式表示为:
r U (E / l)
r U (E / l)
式中
E l
为电位梯度,比例系数 U 和 U 分别称为正、
负离子的电迁移率,又称为离子淌度(ionic mobility)
,即相当于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迁移的速率。它的单位
1 2
Cu(
s)),其质量
在比较电解质导电能力大小时,一般以荷单位 电荷的粒子为基本单元来进行比较。
法拉第定律的意义
⒈ 是电化学上最早的定量的基本定律,揭示了 通入的电量与析出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 ⒉ 该定律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力下均可以使用。 ⒊ 该定律的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条件。
6.2 离子的迁移数
强电解质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随着浓度下降,
升高,通常当浓度降至
m
0.001mol·dm-3 以下时,强电解质m与 c之间呈线
性关系。德国科学家 Kohlrausch总结的经验式为:
m
m
(1
c)
是与电解质性质有关的常数。将直线外推至
电解质溶液课件

电导的定义与测量
总结词
电导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其测量方法包括 电导率仪直接测量和电导池法。
详细描述
电导是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量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 电导池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流与电位差的比值。电导率则是 指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值与其截面积和长度之比。
电导率与电导的关联
详细描述
在工业上,电导可用于监测和控制电解、电镀等工业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和节约能源。在环保领域, 电导可用于水质监测,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在医疗领域,电导可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如监测病人电解质平衡和肾功能等。
PART 05
电极过程动力学
REPORTING
电极过程动力学基础
定义
电极过程动力学是研究电极反应 速度以及影响电极反应速度因素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总结词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主要包括导电性、离子反应和渗透压等。
详细描述
导电性是电解质溶液最基本的性质,其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 液中的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涉及到离子之间的结合、交换和分离等。渗透压是指电解质溶液对于半透膜的 压强,与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对于维持细胞内外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解离平衡常数(Ka或Kb)是描述解离平衡的重要参数,其值越大,解离程度越大。
解离常数
解离常数是平衡常数的一种,表 示电解质在水中解离成离子的平
衡状态。
解离常数的大小取决于电解质的 性质和温度,是判断电解质强弱
的重要依据。
解离常数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 计算电解质的浓度、比较不同浓
度电解质溶液的解离程度等。
温度对电极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复杂。一 般来说,温度越高,电极反应速率越快, 但也有例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三)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m也缓慢升高,但变化 弱电解质: (1)随着浓度下降, 不大。等稀到一定程度, 迅速增大。
(2) m与 c 不呈现线形关系。 m 也不 能用外推法得到。
m
7.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在无限稀释溶液中,完全电离,每种离子独立移动 ,忽略离子间相互作用,每种离子对电解质的无限稀 释摩尔电导率都有贡献 z z
v
m, m
t
v m, m
t
v m, m
9. 离子摩尔电导率与离子电迁移率的关系
m,
u F
m,
u F
15
对于浓度不大的强电解质溶液
m , u F
m , u F
(三)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m m
(难溶盐) (溶液) (H2O)
m
m
c
(盐) (溶液)- ( H 2O)
16
(四)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活度因子
(四)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活度因子 1.电解质的活度与离子活度
Cv Av vC v A
z
z
bB aB B b b b a a b b
Cv Av vC v A
m z m z
(C A ) (C ) ( A )
m
14
(三)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8. 离子摩尔电导率与迁移数的关系
t
v
对浓度不太高的强电解质
m, m
t
第七章
电化学1Βιβλιοθήκη 电化学• I. 电解质溶液 • II. 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 • III. 电解与极化作用
2
• • • • • • • • •
(一)法拉第定律 (二)迁移数 迁移数t 电迁移率u 离子运动速度v (三)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电导G 电导率κ 摩尔电导率Λm
3
• • • • • • • •
(四)活度 电解质活度a 平均活度a± 离子活度ai 平均活度因子r ± 平均浓度b ± 电解质浓度b 离子强度I
(五)极限公式
4
I.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一)法拉第定律 1. 文字表述: 通电于电解质溶液以后, (1) 在电极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量与 通入的电荷量成正比。 (2)将若干个电解池串联,通入一定的电荷量后, 当所取粒子基本单元的荷电数相同时,在各个电极
5.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溶液: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 的趋势,如H2SO4和KOH溶液。 弱电解质溶液电导率随浓度变化不显著,如醋酸。 6.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 m 随浓度的降低而增加,最后达到一极
限值。浓度极稀时符合Kohlrausch公式
m c
10
(三)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三)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1. 电导(electric condutance)
1 G R
单位:S
2. 电导率(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
1
单位:S/m
l κ G G K cell A
与选取的单元形
11
3. 摩尔电导率(molar conductivity) 单位:S· m2/mol
m
c
c的单位:mol/m3 式有关
(三)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4.电导的测定 仪器:电导仪;原理:惠斯登电桥(交流电桥) 5.电导池常数
电导池常数
K cell
l A
1 m 单位是 。
l κ G G K cell A
电导池常数的测定:已知电导率的标准KCl溶液
12
(三)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 率
8
毫安培计
Pt
HCl
开关 电源 可变电阻
b
b'
a
a'
CdCl2
Cd
电量 计
界面移动法测定迁移数的装置
9
Hittorf 法中必须采集的数据:确定某一区域的某一离子 1. 通入的电量,由库仑计中称重阴极质量的增加而得,计算时必 须与某离子的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致。AgNO3溶液中Ag+,使用 Ag库仑计测定电解摩尔量: m(库仑计析出的 Ag) n(电解) M( Ag) 2. 电解前含某离子的物质的量n(前) 3.电解后含某离子的物质的量n(后) 4.写出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判断某离子浓度是增加了、减少 了还是没有发生变化 5.判断离子迁移的方向,判断水通电前后区域的水量是否不变
aB a a
17
(四)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活度因子
2.平均活度与电解质活度的关系
上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相同。
5
(一)法拉第定律
2.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Q zn B F
Q zF (反应)
3. 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 根据法拉第定律,通电于若干串联电解池中,每 个电极上析出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这时,所选取的 基本粒子的荷电绝对值必须相同。例如:
H
1 1 2 3 Cu 、 Au 、2 3
10.电导测定的应用 (1)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电解质为MA(1-1型)
Kc
(2)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及溶度积Ksp
c 2 c 2 c 2 ( ) m c c c c的单位:mol/L c(1 ) 1 ( m ) m m c
I B QB Q I
单位:m2/V· s
t
B
1
v u t v v u u
7
(二)离子迁移数
3. 迁移数的测定方法 (1)Hittorf 法
n(后) n(前) n(迁移) n(电解)
(2)界面移动法
n迁移 tB n电解
Vc t n
(3)电动势法
1 H2 2
1 1 Au Cu 、2 、3
6
(二)离子迁移数
1.离子电迁移率 (离子淌度)uB
dE E 或vB u B vB u B l dl
def
2.离子迁移数
tB
As cB z B vB F IB tB I As cB z B vB F
u v t v v u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