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异物进入气管的处置预案

幼儿园异物进入气管的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幼儿在园内的安全,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应对气管异物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幼儿在园内发生气管异物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得到救治,降低事故造成的伤害。

2. 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幼儿提供安全保障。

3. 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确保幼儿在园内的身心健康。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园内所有幼儿在园期间发生气管异物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

四、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园长副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园长成员:园内各部门负责人、教职工代表2. 设立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园医副组长:班主任成员:保健医生、保育员、教职工代表3. 各部门职责:(1)园长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副园长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园医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应急处置小组的工作。

(4)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幼儿进行应急处置演练,确保应急处置措施落实到位。

(5)保健医生负责为气管异物幼儿提供专业救治。

(6)保育员负责协助班主任、园医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7)教职工代表负责协助园长、副园长监督应急处置工作的落实。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生气管异物紧急情况时,班主任应立即通知园医和保健医生。

2. 园医和保健医生立即到达现场,对气管异物幼儿进行初步检查和救治。

3. 如情况紧急,园医和保健医生可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救治。

4. 如救治无效,园医和保健医生应立即将气管异物幼儿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5. 班主任、保育员和其他教职工应协助园医和保健医生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气管异物幼儿得到及时救治。

6. 事发后,园长应立即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7. 事发后,园内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幼儿园气管异物演练预案

幼儿园气管异物演练预案

一、预案背景气管异物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严重者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幼儿园对气管异物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对气管异物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2. 建立完善的气管异物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幼儿在发生气管异物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提高幼儿园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率。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演练方案、组织演练、评估演练效果。

2. 演练指挥小组:负责演练现场的指挥、协调、调度。

3. 演练执行小组:负责演练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配合。

4. 医疗救护组:负责演练过程中的医疗救护工作。

四、预案内容(一)气管异物的基本知识1. 气管异物的定义:气管异物是指进入气管、支气管或喉部的异物,如花生、豆类、果核、小玩具等。

2. 气管异物的症状:咳嗽、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意识模糊等。

3. 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等。

(二)气管异物演练流程1. 演练准备(1)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2)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位教职工掌握气管异物的急救技能。

(3)准备演练所需的道具、设备等。

2. 演练实施(1)模拟场景:在幼儿园内设置模拟场景,如教室、食堂、操场等。

(2)演练开始:由参演人员扮演幼儿和教职工,模拟气管异物发生的情况。

(3)应急处置:教职工发现幼儿气管异物后,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等。

(4)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对受伤幼儿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5)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对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气管异物演练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确保参演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演练过程中,保持秩序,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3. 演练结束后,对参演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其参与演练的积极性。

五、预案评估与改进1. 演练结束后,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患儿气管异物应急预案

患儿气管异物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为提高我单位对气管异物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保障患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气管异物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气管异物应急处理工作。

2. 医疗救治小组:负责患儿气管异物的诊断、救治和转诊工作。

3. 护理小组:负责患儿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护理工作。

4. 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

5. 宣传教育小组:负责普及气管异物预防知识,提高家长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三、应急处理流程1. 报告与响应(1)发现患儿气管异物,立即上报气管异物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治。

2. 诊断与救治(1)医疗救治小组对患儿进行快速诊断,判断气管异物位置及严重程度。

(2)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如:- 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进行心肺复苏(CPR);- 使用气管异物钳或喉镜取出异物;- 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或支气管镜检查。

3. 护理工作(1)护理小组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做好患儿心理护理,减轻患儿痛苦。

4. 转诊与康复(1)如患儿病情严重,需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2)根据患儿病情,制定康复计划,协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四、应急物资储备1. 气管异物钳、喉镜、支气管镜等医疗器械。

2. 心肺复苏(CPR)设备。

3. 吸氧设备、呼吸机等。

4. 急救药品、输液器材等。

5. 应急通讯设备。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气管异物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气管异物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患儿气管异物、报告、诊断、救治、护理、转诊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不足,改进应急预案。

六、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我单位对气管异物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小孩气管异物应急预案

小孩气管异物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气管异物是儿童意外伤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指异物进入呼吸道,阻塞气管或支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为提高对气管异物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儿生命安全,降低气管异物引起的窒息风险。

2. 提高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建立完善的气管异物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医院应对此类事件的整体水平。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气管异物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小组成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呼吸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康复科医生、保安、后勤保障人员等。

四、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与报告(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儿呼吸、咳嗽、面部表情等异常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气管异物症状。

(2)一旦发现疑似气管异物患儿,立即向应急处理小组报告。

2. 初步处理(1)安抚患儿情绪,保持呼吸道通畅。

(2)对疑似气管异物患儿进行初步检查,如听诊、观察面色、呼吸频率等。

(3)根据患儿病情,决定是否进行紧急处理。

3. 紧急处理(1)若患儿出现窒息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若患儿呼吸困难,但意识清醒,可尝试以下方法:a.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操作者站在患儿背后,双手环抱患儿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患儿腹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下挤压,直至异物排出。

b. 站立位拍背法: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操作者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操作者大腿上,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婴儿的脚跟提起来,使婴儿呈俯卧位,用掌根拍打婴儿背部,直至异物排出。

4. 后期处理(1)对患儿进行严密观察,确保呼吸道通畅。

(2)对患儿进行胸部X光检查,了解异物位置及肺部情况。

(3)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治疗。

五、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气管异物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组织气管异物急救演练,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

六、预案总结与评估1. 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小组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

气管异物幼儿园教案

气管异物幼儿园教案

气管异物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气管异物的概念、症状以及对幼儿的危害;2.掌握急救知识及处理气管异物的方法;3.学习宣传家庭和社会如何预防气管异物。

2.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自救和互救意识;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紧急情况应对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幼儿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责任心;2.培养幼儿的团结意识及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气管异物发生的原因和表现;2.发生气管异物后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法;3.气管异物的预防知识。

2.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讲解、演示、互动。

3. 教学流程:时间教学流程10分钟导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吃东西过程中如果被卡住了怎么办?”20分钟告诉孩子们气管异物是什么,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同时演示气管异物模型,让孩子们了解气管异物的表现和处理方式20分钟模拟事故情形,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窒息危机和他人互救的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气管异物预防知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10分教师总结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分享课上所学钟三、教学评价1. 评价指标:1.对气管异物的认识;2.对气管异物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3.消防常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1.问答;2.观察。

3. 提高评价:老师从气管异物的防治和健康食品的选择等方面为家长解析了一些与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的内容。

四、注意事项1.食品样例最好选用体积较小,不易顾及透气道的食品,如葡萄干、糖果、葡萄等2.教学模型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语言等特点恰当选择3.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课程内容中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要放在孩子们触碰不到的地方,杜绝危险因素;4.课后可将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进行科普,让家长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为孩子们提供第一时间的诊断与救护措施。

幼儿急救课教案

幼儿急救课教案

幼儿急救课教案篇一: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案(样版) 教案首页授课人:廖雪霏编号:1后附具体教学任务内容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学背景】气管异物是导致幼儿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1-5岁的儿童,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

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糖块、硬币、黄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

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四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气管异物的危害性,培养他们对于气管异物的急救技术,及时挽救幼儿生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任务】1、认识气管异物的危害性2、了解气管异物的原因3、掌握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资讯(出示视频)气管是人体呼吸系统中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一旦异物误入气管阻塞了呼吸道,人体就会发生呼吸困难、缺氧或窒息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气管异物是临床上危及小儿生命的一大急症,抢救不当就有可能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起来让人心痛,作为一名未来的幼教老师,当我们面对这种紧急情况的时候,是否能准确判断、迅速有效的去救治他们呢?二、决策通过以上鲜活的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警醒和思考,引出本课的学习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急性气管异物的危害性,熟练掌握其基本的医疗救护知识。

2、能力目标:能科学的指导小儿进食,让小儿自觉的管住嘴,注重进食安全,并掌握气管异物的医疗救护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和“救人于危难”的责任意识。

三、计划(一)教师通过ppt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气管异物处理的紧急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后面的教学提供铺垫。

1.小儿生理的特殊性,易引起气道异物梗阻人体在吞咽食物时,有一个自身反射性保护体系,会厌软骨能自动关闭呼吸道通路,以防食物误入气道。

小儿气管异物应急预案

小儿气管异物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小儿气管异物是指异物进入呼吸道,阻塞气管或支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一种紧急情况。

为保障患儿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小儿气管异物的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小儿气管异物的识别和急救能力。

2. 保障患儿在发生气管异物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降低小儿气管异物导致的死亡率。

三、应急预案内容1. 识别与评估(1)医护人员应具备识别小儿气管异物的能力,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2)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咳嗽等症状,如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咳嗽无力等,应立即怀疑气管异物。

2. 紧急处置(1)立即将患儿置于平卧位,解开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若患儿意识清醒,可采取拍背、压胸等方法,促使异物排出。

(3)若患儿意识不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3. 救护措施(1)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若患儿呼吸困难,可使用吸氧设备。

(3)如条件允许,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缓解呼吸道痉挛。

4. 后期处理(1)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有必要,可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异物位置。

(2)根据异物大小、位置,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异物取出术、支气管镜检查等。

(3)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家长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措施。

四、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疑似气管异物患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护理人员迅速对患儿进行急救处理,同时通知医生。

3. 医生到达现场后,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与家属沟通。

4. 救护人员将患儿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五、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小儿气管异物急救知识培训,提高识别和急救能力。

2. 定期开展小儿气管异物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预案总结与改进1. 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根据总结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对小儿气管异物的能力。

小儿气管异物梗塞急救讲课教案

小儿气管异物梗塞急救讲课教案
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玩具应安全。
2.呕吐处理
小孩呕吐时,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使他容易吐出,免得吸入气管。
3.咽部异物处理
如咽部有异物,绝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吞咽大块食物的方法将异 物压下去,应设法诱其吐出。
4.幼儿勿食容易引起咳呛的食物
3岁以下小儿应尽量少吃干果、豆类,家长及保育员平时对小儿应注意, 不要给予瓜子、花生米一类食物给小儿。
※将婴儿翻转成面朝上,于CPR位 置用两指压,也是压五下。
婴儿救治法 (一岁以下小孩呼吸道梗塞)
※手钩异物,用手指 在看到异物时掏挖
掏挖异物时,只
儿童救治法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 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 胸,拍其背部4下,使 小儿咯出异物。也 可将患儿倒提 高地拍背。
儿童救治法
2.催吐法: 用手指伸进口腔, 刺激舌根催吐,适 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 管异物。
咽功能不健全,进食时又常 常嬉笑、啼哭、玩耍,容易 将食物、小玩具等异物吸入 气管内造成呼吸道梗阻。
婴幼儿气道梗阻急救
1.婴幼儿进食中突然 出现呼吸困难或剧烈呛咳 时,不要惊慌或立即抱送 医院,应在高声呼救的同 时,支撑其头颈并翻成面 朝下头低脚高位
2.在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 5--6次。再托住 颈部将小儿翻转成仰面头低脚高位,用食、中指 按压其胸骨下端 5--6次。反复进行拍背及压胸直 至异物咯出,或用手指将异物从口内掏出。
小儿气管异物梗塞急救
小儿气管异物
定义:小儿气管支 气管异物为耳鼻咽喉 科常见急危疾病之一, 多见于 5岁以下儿童, 严重性取决于异物的 性质和造成气道阻塞 的程度,轻者可致肺 部损害,重者可窒息 死亡。
好发年龄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3岁以下儿童占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授课人:编号:1
后附具体教学任务内容
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
【教学背景】
气管异物是导致幼儿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1-5岁的儿童,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

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糖块、硬币、黄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

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四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气管异物的危害性,培养他们对于气管异物的急救技术,及时挽救幼儿生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任务】
1、认识气管异物的危害性
2、了解气管异物的原因
3、掌握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讯
(出示视频)
气管是人体呼吸系统中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一旦异物误入气管阻塞了呼吸道,人体就会发生呼吸困难、缺氧或窒息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气管异物是临床上危及小儿生命的一大急症,抢救不当就有可能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起来让人心痛,作为一名未来的幼教老师,当我们面对这种紧急情况的时候,是否能准确判断、迅速有效的去救治他们呢?
二、决策
通过以上鲜活的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警醒和思考,引出本课的学习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急性气管异物的危害性,熟练掌握其基本的医疗救护知识。

2、能力目标:能科学的指导小儿进食,让小儿自觉的管住嘴,注重进食安全,并掌握气管异物的医疗救护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和“救人于危难”的责任意识。

三、计划
(一)教师通过ppt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气管异物处理的紧急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后面的教学提供铺垫。

1.小儿生理的特殊性,易引起气道异物梗阻
人体在吞咽食物时,有一个自身反射性保护体系,会厌软骨能自动关闭呼吸道通路,以防食物误入气道。

但由于小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牙齿还不能将花生、瓜子、豆类等完全的嚼碎,而且咽喉的防御性反射功能不完善。

另外小儿在进食时,喜欢边吃边玩,如果摔倒和突然哭闹,就容易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到气管、支气管而形成气道异物。

2.小儿的心理好奇心,易引起气道异物梗阻
小儿正是用动作来探究世界的年龄,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喜欢把一些小东西放入口腔,如小玩具、花生、大枣等。

3.大脑对缺氧的敏感性,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大脑占全身重量的4%,但耗氧量却占到了全身耗氧量的20%,大脑对缺氧异常敏感,缺氧10秒钟就可以发生头痛甚至晕厥,大脑能耐受的最长缺氧时
间为6-8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细胞就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死亡。

(二)教师通过讲解并演示,让学生掌握其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并演示,让学生掌握气管异物的迅速判断和紧急救治方法。

迅速判断:
颜面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v”形手势、肢体抽搐、呼吸停止。

紧急救治:
1、方法之一:一岁以下婴儿的紧急救治(出示课件)
让婴儿骑跨在救治者的手臂,左手支撑婴儿头颈并翻成面朝下头低脚高位,用右手掌根部在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6次。

再托住颈部将小儿翻转成仰面头低脚高位,用食、中指按压其胸骨下端5~6次。

反复进行拍背及压胸直至异物咯出。

2、方法之二:二岁以上幼儿的紧急救治(出示视频)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使小儿咯出异物。

(2)海姆尼克手法:
自救:可一手握拳抵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此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压4-6次。

或将上腹抵压在椅背、桌边和栏杆等坚硬处,连续弯腰挤压腹部。

他救:对于尚清醒者,救治者迅速绕到患者背侧,用双手环绕患者腰间,一手握拳,拳眼向内,抵于其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紧此拳,向上、向后冲击4~6次。

昏迷病人: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身体重量,快速冲击病人的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四、实施
教师指导学生现场训练,自查互查
【设计意图】学生现场模拟演练,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教学效果。

情景假设:某日,一幼儿在进食午餐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青紫,请大家迅速判断,并实施救治。

同学们两两为伴,一个扮演气道异物者,一个扮演急救者,合作演练,自查互查。

五、检查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训练动作。

六、效果评价,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点评训练效果;
2、请同学们向周围人宣传有关气道异物的急救知识,身体力行,力求科学,动作规范、到位;
3、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幼儿急救知识的板报,要求:(1)主题明确、(2)配图与内容相符、生动简明【教学反思】
本课从启发引导、案例展示、方法指导、模拟演示、实际训练等多方面来开展教学活动,很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体现了高职教育理念,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凸现了高职课程教学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