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脉络概括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合集下载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体会作者对它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了解散文中的双线结构。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不仅被作者清新、优美、含蓄的语言风格所折服,更为作者屡遭挫折却不屈命运,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这是作者感悟生活后思想感情的结晶。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朗诵课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

品读课文,来感受一下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小桃树的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引导学生抓住“委屈”“瘦瘦”“黄黄”等词进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本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

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3.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

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

【篇一】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一棵小桃树教案桑秀仙一、教学目的1、知?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德?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目标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小麻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五)阅读思考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是破土而出的。

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

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

险些被砍掉。

它历经风雨的摧残。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

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总之,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2、和老舍笔下的小麻雀比,小桃树和小麻雀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个性?重点问题摹形、传神。

训练概括和推理能力(讨论)寄意(托物言志)它们同属被摧残的弱小者但有不同的个性小麻雀面对逆境不挣扎、不反抗,任凭摆布,想依靠别人活着;而小桃树虽历经磨难,却从没畏惧,顽强不屈,敢于同命运抗争,表现出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

一棵小桃树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棵小桃树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一棵小桃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小桃树的特征,并能够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难点:如何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小桃树的来源和生长环境,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大家有没有看过小桃树?小桃树长什么样?小桃树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就小桃树展开自由交流。

2.探究(25分钟)(1)任务1:观察小桃树教师引导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公园或林地,通过实地观察小桃树的外形、树皮、叶子、花、果实等方面,了解小桃树的特点。

(2)任务2:小桃树比较教师带领学生将观察到的不同小桃树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小桃树的生长状态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通过对比,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小桃树的外形、特点及生长习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理解。

4.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参观校园内的小桃树,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了解小桃树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际学情,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学生们对自己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反思和自评,促进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养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并且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积极参与,调查比较,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拓展环节中,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了自然保护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羞涩和害羞心理,需要在授课中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本次教学以小桃树为主题,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促进学生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

《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品味文中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把握文章的线索。

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小桃树所表达的深刻人生哲理。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娇艳欲滴。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棵特别的小桃树,它虽然渺小、脆弱,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让我们走进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去感受这棵小桃树的独特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小桃树写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语句。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桃树的成长经历。

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长到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遭受风雨摧残(四)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一开始,作者忽略了小桃树,对它不抱希望。

当看到小桃树在风雨中顽强生长时,作者对它产生了同情和怜爱。

最后,小桃树在风雨后依然绽放花朵,作者被它的顽强所感动,对它充满了赞美和敬意。

(五)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小桃树?2、学生自主思考,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进行讨论。

3、教师总结:小桃树不仅是一棵普通的植物,它更是作者人生经历的象征。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梳理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重难点)2.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品析文中描写小桃树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难点)3.感受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不向命运低头的品质。

(素养)【教学方法】1.朗读法。

教学千法,读为本。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是我设计本课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真情地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感受小桃树身上所蕴含的美好品质。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着”,因此,我将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来掌握本文重难点。

例如,上课前,我会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自学课文,并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课文的疑难点。

再如,课堂上,我会通过希沃白板的游戏环节,让小组代表PK比赛,检查预习情况。

3.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法。

基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且在教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广泛,我的本节课也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

例如,诵读插入背景音乐。

例如,利用PPT展示教学内容。

例如,使用希沃游戏检查预习情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了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宗璞的文章,有一种知识女性的才情和儒雅的气质,这都源于她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又毕业于清华大学。

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位被誉为“鬼才”的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一颗小桃树》。

二、作者及背景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当代青年作家。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另写散文。

他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2000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导读:本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津中汪莉三人行李萍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活动地点:津河中学七(2)班执教时间:2018年5月15 日上午第2节课执教教师:津河中学汪莉《一棵小桃树》【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矜持、孱头、猥琐、淅淅沥沥、垂垂暮老"等词语。

2、自主阅读,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其深刻内涵。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难点: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比较阅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由上节课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识记字词,采用学生上黑板书写生字词并解释意思的形式。

2、理清写作顺序,概括文章内容。

三、整体感知,初识小桃树1、理清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长到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遭遇风雨一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2、通过找出作者描写小桃树的句子,分析小桃树的形象。

"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开得太白,太淡了""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小桃树的形象:外形单薄、弱小、不旺盛,但是意志顽强,不屈不挠,敢于同困难作斗争。

四、研读文本,走进"我"的梦1、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情:喜欢、爱怜2、作者是怎么称呼小桃树的反复说这是"我的小桃树","蓄着我的梦""你是我梦的精灵3、小桃树与作者有着怎样的联系?在作者看来,小桃树是另一个"我""我"的人生经历::"我"出生在偏僻的山村小院—离开家乡,进城读书,感到自己的渺小—长大,人世复杂,社会复杂,在特殊的年代里,遭受种种不幸—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

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优秀范文篇1一、教学目的1、自读文章,把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4、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加深学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二、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自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了解自读学情: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你自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有所感悟即可,教师要从学生的阅读感受中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难点。

(二)关注课文旁批,理解自读要求: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其中哪几处是提问的?你自己能解决问题吗?编者在《一棵小桃树》中标注了五处旁批。

①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

②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

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③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④“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

作者仅仅在写花吗?⑤“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您读出来了吗?五处旁批,后三处提问,教学中利用这三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作者情感以及相关主旨。

(三)五个旁批当中哪个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类散文的方法的?即第二处: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

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第四段中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描写,品味语言,感受深意。

第四段教师做出指导示范,再放手学生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语句,重在感受品味,课堂上不做细致的研读品析。

(四)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理解小桃树中的深刻含义,理解本文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

(五)最后一处旁批引领思考,即文章第一个旁批“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理解散文阅读重在悟情。

《一棵小桃树》教案 部编版

《一棵小桃树》教案 部编版

19 一棵小桃树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在文中所呈现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了解了“托物言志”这种含蓄、间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和志向的写作手法,知道了在一些作者的眼中,一花一木都可能寄托了他们对世界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

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另一位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两篇课文的异同。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结合刚学过的课文,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写法,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预学展示。

(1)认识作者。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扫清字词障碍。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梳理文章思路。

师: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请同学们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初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表示时间或提示结构的词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生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后交流、讨论,师指导明确)预设第一部分(第1段):引文部分,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写眼前情景,开花的小桃树经受风雨磨难,抒发作者怜悯、痛心、惋惜、自责、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第三部分(第3—8段):写小桃树艰难曲折的生长过程。

第四部分(第9—14段):回到眼前情景,生动地描写小桃树在风雨中的挣扎。

3.理清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师:作者写小桃树时,将眼前之景与回忆交叉叙写。

请同学们按照时间顺序,理清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预设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桃核被埋在院子角落里(“我”将它忘却)—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样子极猥琐)—有院墙高了(被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没有蜂蝶恋过,花零落,在雨中挣扎)—高高的一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在风雨中摇着愣是没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理清脉络,概括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的独特情感;
3、了解明暗线交织,比较小桃树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理解作者借小桃树所抒写的情志,教育学生为理想奋斗。

重难点:
1、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深刻的意义。

2、明暗线交织,小桃树的形象是作者自己的化身。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诗人笔下,春天的桃花是美丽娇艳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似乎只有桃花才能代表春天的美丽。

然而,当代作家贾平凹却一直对一棵弱小的、可怜的小桃树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作品《一棵小桃树》。

二、文题解说
点拨:题目“一棵小桃树”点明了写作对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说明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作者借小桃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词语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忏悔( chàn ) 伫立( zhù)纤纤(xiān)褪( tuì ) 矜持( jīn )
孱头( càn )蓄( xù)恍然(huǎng)猥琐(wěi)渺小(miǎo)
摞( luò) 马嵬坡( wéi ) 灼灼( zhuó)苦涩涩( sè)颤抖( chàn )
刹那( chà)赤裸(luǒ)幼稚( zhì)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楚楚:软弱柔美。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孱,瘦弱,软弱。

矜持:拘谨,拘束;庄重,严肃。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

文中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四、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思考写小桃树的经历是按照什么顺序?
点拨:先写眼前情景 1、2;
接着回忆过去 3-8;
最后又回到现实 9-14
2、行文思路:
点拨:一、(1段)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二、(2段)写眼前情景,抒发怜悯、痛心、自责的心情;
三、(3 - 8段)回忆小桃树以及“我”的经历;
四、(9-14段)回到眼前情景,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3、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呢?
点拨:引子。

暗示小桃树与“我”的关系是不平凡的,有它的特殊意义、经历。

设下悬念,吸引读者。

五、分析比较,理解内容
1、文本主要写了哪些人和物?
点拨:“我”、小桃树、盆景、爷爷奶奶。

2、本文写盆景、爷爷种花有什么作用?
点拨:运用对比,突出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3、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有什么作用?
点拨: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

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4、文本叙述了一棵小桃树的经历,中间还写了“我”的经历,谈谈小桃树和“我”的经历,分析两者的联系。

点拨: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拱出一点嫩绿儿--长到二尺来高--有院墙高(猪拱,被遗忘)--开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是我的经历:荒僻山村,从小有梦想--走出山来到城里,感到渺小,孤陋寡闻,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后,读不懂人世的大书,感到自己太幼稚天真,经受磨难--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矢志不渝追求理想) 。

小桃树长在家里土院子的角落里,暗示“我”从小生长在荒僻落后的小山村;小桃树得不到良好的生长条件,暗示“我”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孤陋寡闻,后来到城里才知道天地更宽广;它长得瘦小,暗示自己感到渺小,未能成为大才;着重写它在风雨摧残中的情景,暗示作者自己在生活道路上经受风风雨雨和种种磨难;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我被感动,不忘初心,对理想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

总结:明暗两条线索交织,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使小桃树和“我”建立了联系: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是作者自己的化身,托物言志显得自然、感人。

六、精读重点,把握主旨
1.找出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表现了小桃树什么特点?
点拨: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

---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

---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2.“蓄着我的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我的梦”是“绿色”的?
点拨:反映了作者孩提时代对美好的未来、幸福的人生的朦胧向往;是说自己为美好幸福的未来而奋斗,这是生机勃勃的,欣欣向荣的,充满希望的。

3.重点句理解赏析
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点拨:(1)“竟”是“竟然”的意思,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饱含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4.最后一段“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点拨: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七、主题概括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

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八、课堂小结
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

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九、加深理解
1.背景链接
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追求理想的象征。

2.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

他的《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首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贾平凹的散文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

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

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十、拓展延伸
1、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不懈追求理想。

2、比较小桃树和紫藤萝的经历,体会作者要抒发怎样的真挚情感?
不幸遭遇经历风雨后面对挫折的态度
小桃树角落里、被遗忘、被猪拱、讨人嫌、遭风雨、花零落百折不挠、
欲绽的花苞困境不气馁,心中有梦,
顽强斗争,不懈追求
紫藤萝花朵稀落、伶仃、
东一穗西一串紫色的万花灿烂的花瀑
生命无止境,人生美好,
生命永恒,勇气倍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