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棉花种子包衣技术

促进棉花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减少农业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棉花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美国首先研发出棉花种子包衣技术,并逐渐推广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棉花种子包衣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
感谢观看
THANKS
提高产量和质量
种子包衣技术可以减少棉花的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成本。此外,种子包衣还可以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减少种子的浪费。
降低生产成本
种子包衣技术可以使得棉花在更广泛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生长,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提高土地利用率
经济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
保护环境
种子包衣技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干燥处理
将包衣后的棉花种子进行干燥,去除多余的包衣剂。
原料准备
选择优质棉花种子和包衣剂。
种子包衣
将棉花种子与包衣剂混合,进行包衣处理。
主要生产设备介绍
生产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原则
05
棉花种子包衣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种子包衣技术,可以提高棉花的发芽率、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棉花的质量。这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1
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2
3
棉花种子包衣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仅限于棉花,还可能应用于其他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棉花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效益也将进一步提高,为农业发展带来更大的贡献。
提高效益
棉花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常异花授粉作物

(三)棉花原种生产技术 棉花原种生产是防杂保纯以及提纯的重要措 施,是保证棉花种子生产质量的基本环节。三 年三圃制是棉花原种生产的基本方法。根据选 择和鉴定方式可分为两种方法: 1.自由授粉法 2. 自交法
(四)杂交棉花制种技术 1.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技术 2.“一系两用”制种技术 3.人工去雄制种技术
(二)品种退化及其防治措施 1、品种退化现象 指品种的生产能力和纤维品质等方 面发生衰退的表现。 2、防治混杂退化的措施 一是因地制宜搞好品种布局。棉花生产环节多,天然 异交率又高,加之有的棉花产区种植品种较多,不可避 免要发生机械混杂和品种间杂交,造成纯度下降和退化 现象。棉花是一种适应性很广的作物,因此应提倡减少 主栽品种的数量,稳定品种使用时间,实行“一地一种 制”,是科学种棉和防杂保纯的重要措施。 二是建立原、良种生产体系,按各级种产生产技术规 程来生产质量合格的种子。
第五章 常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第一节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一、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一)棉花的花器构造与开花结实习性 棉花属于锦葵科棉属,常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 交率3%-20%。棉花的花为单生两性花,位于果枝节 上。每朵花由花柄、苞叶、花萼、花冠和雌雄蕊组成。 一般主茎上长到5-8片真叶时开始现蕾。现蕾后 25d左右开花。开花顺序:先从第一果枝起,然后沿 主茎由下而上、由内向外呈圆锥形螺旋式开放。棉花 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左右。 棉花从开花到吐絮约需50d左右。棉铃为蒴果,陆地 棉的棉铃多数品种为卵圆形,少数品种为椭圆形。陆 地棉品种的油腺分布在表面,铃面光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棉花高科技植物新品种
1、抗虫棉 2、彩色棉
棉花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最新实用版

谢谢!
(2)去杂去劣 始花前和收花前,认真进行去杂去劣。 该方法从选单株开始,全过程要经过4 次考种,9 次田间鉴定,繁育程序繁琐,工作量大,时间长,繁育速度慢。
棉花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棉花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1、单株选择 做到如下五点:
(3) 收获 霜前花和霜后花分摘,以霜前花留种。 三圃制概念:采取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杂繁殖的方法,即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的三年三圃制。
棉花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4、建立原种圃
棉花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1)播种 将入选株系混合轧花的种子,采用单粒等距稀植点播。 (3)收获 对田间入选株行和对照行,每行先收中部果枝上吐絮完好的内围铃20个用于考种。
(1)种植 将上年入选的单株种子按序号分别种于株行圃。 株行决选率一般为60%。 每个小区(株系)种2~4行,行长15m,间比法排列,每隔4个株系设1对照(本品种原种)。
2、建立株行圃 抓好以下4个环节 (3)收获 对田间入选株行和对照行,每行先收中部果枝上吐
絮完好的内围铃20个用于考种。 (4)室内决选 室内考查铃重、绒长、纤维整齐度、衣分、籽
指、籽型。按株行收获计产பைடு நூலகம்根据考种和测产结果,决选出具原品 种典型性状的株行,分别轧花保存种子。株行决选率一般为60%。
棉花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2、建立株行圃 抓好以下4个环节 (1)种植 将上年入选的单株种子按序号分别种于株行圃。根据
种子量多少,株行圃的行长一般在10m,每隔9个株行设1行对照。各 区段间要留出0.8m~1m的观察道。四周用本品种原种4~6行作保护 行。
(2)鉴定选择 分别在苗期、花铃期、吐絮期进行田间鉴定。
棉花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3、建立株系圃 (1)播种 将上年决选的株行种子分别种成小区。每个小区
棉花优质栽培新技术

棉花优质栽培新技术一、配套栽培技术(一)选用优质抗虫棉品种鲁棉24、鲁棉研21、鲁棉研15、豫杂35、邯杂98-1等(二)育苗1.播量:营养钵育苗用种1斤/亩,直播2-4斤/亩2.播期:春播在3月中下旬,夏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3.种子处理(1)选种:选用纯净、健壮、饱满、大小均匀发芽率高的种子,剔除秕粒、大白毛粒。
(2)晒种:播前10-15天选晴天晒种1-2天。
(3)浸种:(对于毛籽)用55-60℃温水浸30分钟,及时搅拌,然后再加冷水浸泡4-5小时,浸后捞出凉到种子发白。
4.播种(1)建苗床,方块育苗:先在床内放营养土并充分踩实填平,随后浇透水,使床面有7-8 cm明水,待水下渗后,划线定距播种。
(2)播种覆膜:每方块播籽2-3粒,播后用喷雾器轻洒一遍水,然后覆土1.2-1.5 cm,随之用薄膜盖成小拱棚。
播后苗前不通风,不揭膜,1片真叶时床温保持在25-30℃,2-3片真叶时床温20-25℃,移栽前5-7天,揭膜炼苗。
(三)移栽1.适时适龄移栽。
以4月下旬到5月5日为宜,苗龄约40天左右,真叶3-4片。
2.保证移栽质量。
移栽前,浇好起苗水。
施足“安家肥”浇好“团结水”。
一般亩家肥1000-1500公斤,饼肥25公斤。
(四)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巧施追肥(要求氮、磷、鉀配追肥)。
做到早施、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后期可配合喷施叶面肥。
按亩产皮棉80-100公斤计算,亩施纯氮20-25公斤,氧化钾7-8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
各时期的施用比例按基肥30%,花铃肥50%,盖顶肥20%分配。
(五)化学调控1.蕾期:亩用1克缩节胺兑水15公斤喷洒叶面。
2.初花期:亩用1. 5-2克缩节胺兑水20-25公斤喷洒叶面。
3.花铃期:亩用3-4克缩节胺兑水20 25公斤喷洒叶面。
(六)病虫害防治1.苗期病害:用65%代森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猝倒病。
2.枯黄萎病:用80%乙蒜素1500倍液灌根。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实训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原种生产方法2:自交混繁法 概念:采用自交保种、混系繁殖的原种生产技术,设置保 种圃、基础种子田、原种生产田,以保纯和优良而整齐一致 的基本材料为核心,使原种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的种资库。 与三圃制比较,程序简单,方法简单,可大量节省工时; 繁殖系数高(1:20:500)。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实训
棉花良种繁育生产流程图
确定繁育计划 (品种、面积)
考察落实 承担单位
确定协 作单位
确定
繁育 合同
留种 面积
收 获
分收、分晒分 垛、分轧
确
定
田间鉴定
去杂
实施
不少于 3次严格Biblioteka 标准抽样 检测合格
原种或杂交亲本 和技术服务
拉运、加工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一)良种繁育前期工作(种子公司) • 研究制订棉花良种繁育工作计划 • 落实种子田,签订良种代繁合同 • 编制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培训 • 采购、准备原种,发放原种或亲本
棉花苗期及时间定苗、化控综合防治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实训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四)棉花良种繁育田去杂 • 制种户培训——去杂前,组织现场培训 • 苗期去杂——结合间定苗去杂、病、劣株 • 开花前(蕾期)去杂——据株型、果枝类型、叶形状、
早熟性 • 花铃期去杂——据棉铃性状、株型、果枝类型、叶形状、
早熟性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二)播种技术——精播稀植 • 播种期——冷为暖头,5-10cm地温稳定通过12-14℃ • 播种量——精量播种 • 播种深度——2-3cm • 播种方法——精播稀植、GPS卫星定位播种 • 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地平、墒好、压紧实、覆土适
当、盖严即可 • 问题:若是棉花杂交制种,该如何播种?
棉花种子加工方案

60
60
5408 40
45
50
时间 生活率 发芽率
时间 生活率 发芽率 时间 生活率 发芽率 时间 生活率 发芽率
系列 1
系列 2
系列 3
(2)籽指
• 籽指是指每百粒种子重量,实际上籽指反映了
种子的籽粒大小和饱满程度。对于同一品种的
种籽,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有如下结果:
成熟度 发芽率 残绒率 残酸率
时间
25 25 25 25 50 50 50
生活率 发芽率
链回35页 链回36页
99
83
100
82.5
71
98
76
97
97
92.5
100
92.5
99
93.5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0780 967
979 9543.5
917090 923.5
918900 921.5
60 5408 40
• 回头链接
• (1)蛋白质
• 在棉花种子的子叶中蛋白质的含量占有很大的比
重,棉籽蛋白属于豆类蛋白,豆类蛋白在加热状态 下极不稳定,当温度达到60℃时就会发生变性,蛋 白质变性后,就失去生物活性。蛋白质变性的速 度与加热的温度、加热时间及种籽的含水率有关, 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则变性速度愈快;种籽本 身含水愈高,则蛋白质开始发生变性的温度就愈 低。在棉种泡沫酸脱绒的干燥脱水与磨擦脱绒工 艺过程中,都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进 行的。为了保证种籽活力不受影响,必须使种籽 的最终温度低于蛋白质的变性温度。经试验表明: 在脱绒加工过程中种籽的最终温度应控制在50℃ 以内,一般以46℃~48℃为宜
棉花种植技术

棉花一、棉花一生分为五个时期:1、播种出苗期。
从棉籽播种到子叶出土并展开,称出苗期。
我区棉花播种期在 4 月底—5 月初,约需7—15 天出苗。
一播全苗是棉花生产的关键。
2、苗期。
从出苗到现蕾称为苗期,约为40—50 天。
苗期是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生长速度较慢。
3、蕾期。
从现蕾到开花叫蕾期,约22—28天。
蕾期多在6 月上中旬至7 月上旬,主要是长根、茎、叶,是搭丰产架子时期。
4、花铃期。
从开花到吐絮叫花铃期,约需48—52天。
花铃期多在7月上旬至8 月中旬,主要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5、吐絮期。
从开始吐絮到收花结束为吐絮期,约需70—80天。
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吐絮,9 月为吐絮盛期,11月初收花结束。
二、棉花的主要生育特性1、喜温、好光、较耐旱但怕渍。
棉花属喜温作物,现蕾开花和结铃的适宜温度为25—30C . 光照不足会抑制棉花的发育,造成大量蕾铃脱落。
棉花属直根系作物,根系发达,属耐旱作物。
2、无限生长习性。
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就像多年生植物一样,可以不断的生枝、长叶、现蕾、开花持续生长发育,发挥这一特性而获得显著增产效果。
3、再生能力强。
棉花的根、茎、叶都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小苗、主根受伤会促进大量侧根生长。
4、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重叠。
棉花苗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
从现蕾到吐絮这一时期称为生殖生长。
棉花既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又有现蕾、开花、结铃等生殖器官的发育,称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重叠时期。
5、可塑性强,便于促控。
棉花的株型有多种多样,有短果枝、长果枝,有株型紧凑的,还有株型松散的,就是同一栽培品种,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株型大小往往可以相差很大。
由于株型上的伸缩性,通过多种人为的促控措施,为创造高产提供了可能。
6、单株产量潜力大。
因为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在适宜条件下,能不断地增长果枝,果枝又能不断长果节,增生花蕾,开花结铃,所以单株上着铃的潜力很大。
新疆棉花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规程

为实现机采棉优质、高产、高效,抓好播前准备、出全苗出壮苗、HI 间管理和收获四个生产环节。
首先,在棉花品种的筛选上应朝着高产、优质、生育期期与无霜期相宜、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第二,对现有的棉花栽培技术模式进一步更新与完善,与机采相适应\配套;第三,拓宽思路,探索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技术,为棉花生产取得新发展而努力。
1主要技术指标1.1三膜十二行播种机采用1.25m的地膜覆盖,边行采光面宽14cm。
1.2行距配置:三膜十二行单膜行距(10 + 66 + 10) cm,接行行距应控制在66±2cm,平均行距38cm。
应采用15穴的点种器(株距9.5cm,理论株数18467株)实行精量点种。
1.3三膜十二行播种机采用采用一膜一管,滴灌带置于两个中行的中间。
或一膜两管。
1.4产量结构:亩保苗株数1.65万株,亩收获株数1.5万株以上,单株果枝台数7〜8台,亩果枝台数10万台左右,亩铃数10万个,单铃重5g, 亩产450〜480kg。
2主要栽培技术2.1土地准备2.1.1秋收后秸秆还田:秸秆割茬高度5cm以下,秸秆粉碎长度为5〜6cm,做到到头到边,抛洒均匀,无集堆、无漏割现象。
2.1.2残膜回收:在秸秆粉碎还田前或后,用搂膜耙进行残膜回收;在播种前必须进行机械或人工捡拾残膜,减少残膜对土地的污染。
2.1.3全层施肥:每亩基施60-100公斤油饼+ 25公斤复合肥+ 5公斤硫酸钾+ 1~2公斤硫酸锌,为保证施肥质量必须做到不重不漏,施量准确,抛撒均匀,到头到边。
2.1.4秋季耕地平地作业:耕地作业:应达到〃深、齐、平、碎、严、净〃六字标准。
耕翻深度35cm, 应做到翻空均匀,覆盖严密,不重耕、不漏耕,地头地边整齐。
平地作业:达至广齐、平、碎〃,做到不重不漏,到头到边,地表平整, 无明显垄沟、土包和沟坑,无残草土堆。
2.1.5及时秋耕冬灌或者春灌,冬灌亩灌量100~180方,春灌亩灌量60~80方,做到灌水均匀,不重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