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方案
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3

1.3.2细菌的生化鉴定挑取可疑菌落纯培养物,分别接种于蔗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卫矛醇、乳糖、山梨醇、甘露醇、麦芽糖、鼠李糖、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柠檬酸钠、乳糖胆盐、M.R 试验、靛基质、侧金盏花醇、肌醇、水杨苷、尿素、明胶、半固体及H2S培养基中37 ℃培养24~48 h。
1.3.3致病力试验将分离到的细菌接种普通肉汤培养基,37℃培养24h。
选择日龄、体重、性别、精神状态相似的小白鼠12只,分为三组。
第一组与接种所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每只腹部皮下接种0.3ml。
第二组接种等同量的肉汤作为对照。
能致小白鼠发病死亡,并从试验小白鼠体内分离细菌,再经生化试验鉴定为性大肠杆菌的菌株用于药敏试验。
1.4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
大肠埃希氏菌菌液浓度标化后15min之内接种于药敏培养基,以无菌棉拭子蘸取已制备好的菌液,并在管壁上拧压除去多余的菌液后,向一个方向均匀涂布接种于M-H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平板每转动60度涂布一次,共涂三次,最后沿平板边缘涂布一圈。
盖上平皿盖,置室温干燥3~5min待平皿面稍干后用无菌镊子或纸片分配器将含药纸片平放于含菌琼脂平板表面,并轻压使其紧贴在上面。
纸片应贴得均匀,各纸片中心距离不小于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应不少于15mm。
直径为90mm 的平皿可贴6~7张纸片。
纸片贴牢后避免再次移动,因为有些药物立刻就可扩散于琼脂内。
平板经室温放置15min再倒置于35℃培养箱中,培养16~18h后阅读结果。
1.5防治措施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消毒;病猪硫酸卡那霉素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对与病弱的仔猪进行补液、强心等支持疗法;对与临床水肿症状明显的猪进行消肿利尿、镇静等治疗。
对病猪使用以下处方:卡那霉素(25万单位/毫升)2毫升、5%碳酸氢钠30毫升、25%葡萄糖液40毫升,混合后1次静注,每日2次;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C(0.l克)2毫升,每日2次。
2.试验结果2.1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2.1.1菌落形态与涂片、染色、镜检结果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隆起、边缘整齐、湿润、中等大小、灰白色的半透明菌落。
仔猪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各种药片贴于平板 上 , 每个平板7 张药
片 ,将 贴 好 药 片 的平 板 置 于3 7 ℃ 的恒 猪
肠 道 菌 群失 调 、 大肠 杆 菌 过 量 繁殖 是
温 箱 中培 养 2 4 h 后 观 察 实 验 结 果 并 测
其 培 养特 性 、 形态 、 染 色 反 应 符 合 大肠 杆 菌 的 菌 株确 定 为 致 病 性 大 肠杆 菌 。
1 - 2 . 3 药敏试验 : 将 致 病 性 大 肠 杆 菌
采用世界 卫生组织( WH O ) 推荐 的K i r -
b y . B a u e r 氏法f 即美 国 临 床 实 验 室 标 准
1 . 1 . 2 主要试剂 : 培 养 基 及 细 菌 鉴 定 用 的生 化试 剂等 购 自河 南 美 凯 生 物科 技有限公司。 1 . 1 . 3 供试药片 : 购 自杭 州 微 生 物 试 剂责任有限公司。 1 . 1 . 4 试验动物 : 清 洁 级 昆 明 系小 白 鼠雌 雄 各 半 , 共2 0 只。 1 . 1 . 5 器材: 蒸 汽高 压灭 菌锅 、 培 养
素 ,抗 生 素 广 泛 使 用 对 此 病 的 预 防 与
控 制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效 果 。但 由于 养 殖 户 的不 合 理 用 药 .使 动 物 长 期 服 用 大 量抗菌药物 , 易 破坏 肠 道 正 常 菌群 , 增 加 反 复感 染 和继 发 感 染 的几 率 .加 速 了猪大肠杆 菌耐药性 的产生 和扩散 , 从 而 给该 病 的 防治 带 了前 所 未 有 的 困
睑 或 其 它部 位 水 肿 、神 经 症 状 为 主要 特 征 的 疾 病 。仔 猪 大肠 杆 菌病 在集 约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140220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器材设备:剪刀、镊子、手术刀、接种环、接种针、涂布棒、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染色架、革兰氏染液、光学显微镜、香柏油、恒温培养箱、游标卡尺等。
1.1.2病料采集: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采集疑似发病未死猪或刚死亡猪只的肝脏、脾脏、心脏、肺脏、大肠、排泄物等并冷藏运输于3h内送至实验室,待检。
1.1.3培养基与试剂: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微量生化反应管、药敏片、青霉素等抗生素。
1.2试验方法1.2.1细菌的形态学检查:触片镜检,用镊子夹取待检病料一端,再用灭菌过的剪刀剪出一个切面,将新鲜的切面在干净的载玻片上轻触几下,载玻片自然干燥后进行瑞氏染色或美兰染色并镜检。
可初步判断待检病料中是否含有细菌。
触片也可以是排泄物悬浮液或研磨后的组织液,注意,为避免细胞碎片影响观察,涂片或触片时一定要均匀、薄。
1.2.2分离培养:将手术刀灼烧趁热在待检病料表面烫一下,以杀灭其表面杂菌;用无菌剪刀在烫面剪出一个小口,用灭菌过的接种环从其切面伸入并旋转勾取组织,用分区划线的方法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上;或将组织研磨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灭菌PBS液稀释,再用接种环勾取悬浮液使用分区划线的方法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置37℃恒温箱培养18-24h后观察菌落形态。
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光滑圆形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粉红色或砖红色光滑圆形菌落,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长出紫黑色并有金属光泽的光滑圆形菌落。
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
1.2.3培养物革兰氏染色:用接种环取一滴灭菌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用接种环挑去麦康凯培养基上单个中等大小的红色菌落于生理盐水中混匀→均匀涂布成直径约为1cm的薄层→那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方30-40cm处干燥→使用酒精灯外焰固定→滴加一滴草酸结晶紫1min→水洗→加革兰氏碘液2-3min→水洗→95%酒精脱色0.5-1min →水洗→滴加石炭酸复红0.5-1min,用滤纸吸干,油镜镜检。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方案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实验基本步骤:样品→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实验鉴定→普通肉汤培养基增殖培养→药敏实验。
1 病料采集1.1 准备材料:试管、载玻片、手术刀、手术剪、结扎绳、记号笔、冰块、泡沫箱、口罩、手套(该灭菌的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冰箱。
1.2 取材部位:血液、肝脏、脾脏、肠内容物,若有鸡胚感染则去鸡胚及卵黄物。
1.3 操作方法:将病死鸡浸泡在消毒剂溶液中,打开腹腔,无菌采集肝脏、脾脏放于事先准备好的灭菌试管内,将带有肠内容物的肠管两端结扎放于灭菌是试管内。
将有明显病变的脏器入肝、脾进行触片,做好标记。
都贴上标签,标示采集样品,来源地,采集时间,采集人。
将装有病料的试管放在放有冰袋的泡沫箱中,及时返回实验室,置于4℃冰箱待检。
2 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2.1 准备材料:光学显微镜、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手术刀、接种环、平皿、恒温箱、高压锅、摇床、酒精灯、葡萄糖、甘露醇、乳糖、蔗糖等微量生化发酵管,蛋白胨水(蛋白胨(或胰蛋白胨)20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 pH7.4),葡萄糖蛋白胨水溶液(每100 mL蛋白胨水中加入葡萄糖1g)、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VP指示剂、超净台。
培养基:A. 普通琼脂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琼脂 20g、蒸馏水1000ml,ph7.3±0.1),B.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0g、牛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5g,乳糖10g、结晶紫0.001g、中性红0.025g,ph7.2±0.2。
),C. 营养肉汤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蒸馏水1000ml,ph7.2±0.2)。
2.2 样品触片镜检涂片镜检:取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2.1在玻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作用1min,水洗。
2.2.2 加革兰氏碘液于玻片上媒染,作用1min,水洗。
仔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仔猪大肠 杆菌 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廖 娟 , 小春 , 萌 , 超 , 钢★ 任 唐 伍 王
( 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乐山 6 4 0 ) 1 0 0
DO 1 03 6 / . : .9 9 JI 1 SSN.6 1 6 2 .01 .7 0 3 1 7 - 0 72 20 。 1
中草药包括天然 的动植 物类药和矿物质类药 , 不仅含有 丰富的维生素 、 白质等 营养物 质 , 蛋 还含 有生物 碱 、 甙类 、 鞣
消化吸收 , 还刺激动物 的免疫机制 , 提高免疫能力 。
1 材 料 及 方 法
质等 , 在提 高动物 的抗病 力保护 动物健康 的 同时 , 高 了动 提
中草药对杂交肉牛育肥效果观察
何 继红 , 张
摘
令
( 贵州省盘县农业局,盘县 5 3 3 ) 557
要 : 试 验 选 购 了 1 ̄ 6月龄 , 本 41 活体 重 约 3 0 g西 杂 肉牛 2 头 , 据 完全 随机 分 组 原 则 平 均 分 成 3组进 行 试 验 。 0k 1 根 结
2 染色镜检 . 2 23 生化鉴 定 .
分离菌株革兰 氏染色为阴性小杆菌 , 两端 钝 分离 出的菌株 均能发酵葡萄糖 、 糖 、 芽 乳 麦
圆, 多单个存在 , 与大肠 杆菌染色特性相符。 糖、 甘露醇 , 均能产 酸产气 , 大多数菌株 不利用蔗糖 , 少数 缓
慢发酵 , P实验 、 V 枸橼酸盐试 验均为 阴性 , 吲哚试验 、 MR试 表1 分 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仔 猪大肠杆菌病 俗称 白痢 、 黄痢 , 由致病性大肠杆 菌 是 引起 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ຫໍສະໝຸດ 该疾病是常见且危害性极大 的传染
一例孔雀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一例孔雀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一、研究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对孔雀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了解其生物学性质和药敏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在清洁的实验室中,取任一新鲜粪便标本,将其处理为10%悬液。
然后,取1ml悬液加入到含有2mlLB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7℃下培养24小时以促进菌落的生长。
2. 细菌分离与筛选将培养基中的菌液分别接种在Eosin Methylene Blue (EMB)、MacConkey(MAC)和血液琼脂平板上,分别平板法和液体培养法选择合适的菌落对于筛选孔雀大肠杆菌,并在含有2mlLB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黑色素形成试验。
3. 生理与生化鉴别分别进行革兰染色、杨氏染色和氧化酶试验。
根据气、解葡萄糖,老化反应等特点鉴定细菌。
4. 药敏试验选取10种常用抗生素,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菌量,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药敏测定。
三、实验结果1. 菌落形态Eosin Methylene Blue (EMB) 筛选出E.coli的黑色素、MacConkey(MAC)筛选出E.coli 的菌落、血液琼脂扩散法筛选出孔雀大肠杆菌,孔雀大肠杆菌的菌落形态呈灰色或者白色,并且在血液琼脂平板中可以观察到透明区导致血红蛋白分解,形成绿色,这是孔雀大肠杆菌的特征。
2. 细菌形态和结构通过杨氏染色和革兰染色观察到孔雀大肠杆菌是革兰阴性菌。
根据常规生化试验,孔雀大肠杆菌乳糖发酵试验Wei酸消化试验等,可以鉴定出孔雀大肠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征。
孔雀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和四环素等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本实验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孔雀大肠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孔雀大肠杆菌菌落呈灰色或者白色,在血液琼脂平板中观察到绿色透明区,杨氏染色渗出部位呈现白色透明沉淀,革兰染色呈现灰色或偏红色。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孔雀大肠杆菌对于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药物表现抗药,对于第四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等药物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
一例孔雀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一例孔雀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首先,我们从一组被怀疑感染孔雀大肠杆菌的患者中采集肛门拭子样本,并送往实验室。
样本的处理过程应在48小时内完成。
样本送达实验室后,我们进行了样品预处理。
首先,将样品加入到10毫升的肉汤培养基中,并在37℃常温下培养24小时,以促进微生物的增殖。
3. 大肠杆菌的筛选及分类鉴定
然后,我们对培养基中的菌落进行筛选并分类鉴定。
我们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对菌落进行了简单的筛选。
筛选出的菌落通过瑞氏染色法进行分类鉴定。
孔雀大肠杆菌的鉴定需要通过生化试验进一步验证。
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试验。
1)氧化酶试验
2)革兰氏染色试验
3)三糖发酵试验
4)甲醛耐受试验
5)INP测试
分析上述试验的结果,我们确认了分离出的细菌为孔雀大肠杆菌。
5. 药敏试验
对孔雀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我们采用了纸片扩散法。
我们测试了26种不同的抗生素对孔雀大肠杆菌的抗菌性。
结果显示,其中12种抗生素对孔雀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
这些抗生素包括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分离鉴定出了孔雀大肠杆菌,并进行了药敏试验分析。
该实验为我们探究该细菌的抗性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一例孔雀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一例孔雀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一、实验目的:了解孔雀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掌握细菌学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1、孔雀大肠杆菌是一种强致病性的肠道病原菌,引起各种疾病。
2、分离方法:运用细菌学的分离技术,将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能够选择性地分离出孔雀大肠杆菌。
3、鉴定方法:定义特定的生化特征,使得与该菌密切相关的物质也能够被检测到。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酸生产、气体生成、蛋白分解等。
4、药敏试验方法:通过对孔雀大肠杆菌进行不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筛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三、实验步骤:1、样品采集:采集饮食、水源、分泌物等样品。
2、分离培养:将样品处理后接种到营养琼脂平板中,放置于37℃的孵育箱中;24小时后,嫩白色的菌落将出现在琼脂平板表面。
3、鉴定:取少量细菌放到琼脂饼中,利用酸生产,气体产生、蛋白分解等反应进行鉴定。
4、药敏试验:对孔雀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四、实验结果:1、分离结果:样品中分离出嫩白色的菌落,证实样品中含有孔雀大肠杆菌。
2、鉴定结果:样品中分离出孔雀大肠杆菌,并通过酸生产、气体产生、蛋白分解等方法鉴定出该菌种。
3、药敏试验结果:孔雀大肠杆菌对盐酸多西环素、甲硝唑、磺胺、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耐药。
五、实验分析:1、该实验成功地分离出了样品中的孔雀大肠杆菌。
2、孔雀大肠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其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等药物比较耐药,建议在治疗过程中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3、用于孔雀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前,药物浓度、孔径的选取要科学合理,保证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注意事项:1、在实验中操作要细心、仔细,注意个人防护。
2、所有培养皿要完好无损,无裂缝、污染和漏洞。
3、样品处理要完全避免菌落的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守消毒等规定,保持操作区域的整洁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
实验基本步骤:样品→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实验鉴定→普通肉汤培养基增殖培养→药敏实验。
1 病料采集
1.1 准备材料:试管、载玻片、手术刀、手术剪、结扎绳、记号笔、冰块、泡沫箱、口罩、手套(该灭菌的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冰箱。
1.2 取材部位:血液、肝脏、脾脏、肠内容物,若有鸡胚感染则去鸡胚及卵黄物。
1.3 操作方法:将病死鸡浸泡在消毒剂溶液中,打开腹腔,无菌采集肝脏、脾脏放于事先准备好的灭菌试管内,将带有肠内容物的肠管两端结扎放于灭菌是试管内。
将有明显病变的脏器入肝、脾进行触片,做好标记。
都贴上标签,标示采集样品,来源地,采集时间,采集人。
将装有病料的试管放在放有冰袋的泡沫箱中,及时返回实验室,置于4℃冰箱待检。
2 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1 准备材料:光学显微镜、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手术刀、接种环、平皿、恒温箱、高压锅、摇床、酒精灯、葡萄糖、甘露醇、乳糖、蔗糖等微量生化发酵管,蛋白胨水(蛋白胨(或胰蛋白胨)20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 pH7.4),葡萄糖蛋白胨水溶液(每100 mL蛋白胨水中加入葡萄糖1g)、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VP指示剂、超净台。
培养基:
A. 普通琼脂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琼脂 20g、蒸馏水1000ml,ph7.3±0.1),
B.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0g、牛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5g,乳糖10g、结晶紫0.001g、中性红0.025g,ph7.2±0.2。
),
C. 营养肉汤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蒸馏水1000ml,ph7.2±0.2)。
2.2 样品触片镜检
涂片镜检:取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2.1在玻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作用1min,水洗。
2.2.2 加革兰氏碘液于玻片上媒染,作用1min,水洗。
2.2.3再加95%酒精脱色,作用15~30s,水洗;加番红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自然干燥后镜检,观察细菌染色与形态。
结果鉴定: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无芽胞、单个散在的短杆菌。
2.3 菌的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的方法,将灭菌后的外科手术刀片烧烙脏器被膜后,再用接种环刺入脏器实质取样做分离培养。
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24h,然后观察,同时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结果鉴定: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较为一致,直径2 mm左右,菌落呈圆形、凸起、湿润、半透明、灰白色;在麦康凯平板上生长出红色、中等大小、圆形的菌落。
2.4 革兰氏染色镜检
用接种环挑取一环生理盐水蘸于洁净玻片上,再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培养2O h的新鲜菌落,光滑、砖红色的单个菌落与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并均匀涂布于玻片上,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in,水洗;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滴加95%乙醇脱色约15~30s,直至染色液被洗掉,不要过分脱色,水洗;滴加番红染液,复染1min,水洗、待干、镜检。
结果鉴定:经镜检可见到呈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短小杆菌,偶有2~3个菌体相连,无芽孢。
2.5 生化鉴定
a、糖发酵试验取可疑菌分别接种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和蔗糖发酵管,37℃培养2~3d,观察各管产酸产气情况。
b、甲基红(MR)试验取可疑菌接种葡萄糖蛋白胨水,37℃培养2~3d,加入甲基红试剂两滴,立即观察结果,红色者为阳性,黄色者为阴性。
c.吲哚试验取可疑菌接种至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2~3d。
先加入3-4滴乙醚,塞紧棉塞振摇试管,使乙醚与培养液充分混匀,静置试管架上片刻,待乙醚浮于液面上层时,沿管壁加入吲哚试剂2~3滴,在接触面呈红色者即为阳性反应。
d.VP试验取可疑菌接种葡萄糖蛋白胨水,37℃培养2~3d,加入VP指示剂,混匀后观察结果,呈红色者为阳性,不呈红色者为阴性。
结果鉴定:a.糖发酵试验,大肠杆菌能利用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而蔗糖则不被利用。
b.甲基红试验:阳性。
c.吲哚试验:阳性。
d.VP试验:阴性。
2.6 菌的增殖培养
挑取普通琼脂平板中表面生长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的单个微隆起小菌落,划线接种于普通肉汤中,在37℃恒温培养24h[5]。
结果鉴定:肉汤呈均匀浑浊,管底有灰白色沉淀,并有粪臭味。
3药敏实验
3.1 准备材料:测试药、生理盐水、滤纸、青霉素空瓶、酒精灯、接种环。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琼脂 20g、蒸馏水1000ml,ph7.3±0.1)、平皿、超净台、恒温箱。
3.2 药敏片的制备
3.2.1 药液的制备:按商品药的使用治疗量的比例配制药液;如商品药说明量治疗量0.01%饮水,可按这个比例配制药液,可取10毫克加入10毫升的水中混匀。
此稀释液即为用于做药敏试验的药液。
3.2.2 纸片的制备:取滤纸,用打孔机打成圆形小纸片。
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
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3.2.3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
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
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3.3 药敏实验
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24h的肉汤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倍稀释,取0.2mL滴加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用灭菌棒涂匀,平板置室温下干燥3~
5min,用无菌镊子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等距离放置纸片;置35℃恒温箱内倒置培养18h后,观察结果。
结果鉴定: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
抑菌圈直径(毫米)敏感度:
20以上极敏
15~20 高敏
10~15 中敏
10以下低敏
0 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