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大肠杆菌培养的基本操作

大肠杆菌培养的基本操作介绍如下:
1.紫外线灭菌:将需要使用的培养物和培养器具放置在紫外线灯
下,进行消毒处理。
2.制备培养基:制备适当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LB培养基
和M9培养基等。
3.接种:选取一定数量的大肠杆菌,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中。
4.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摇床上,以适当的温度和
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5.观察: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等信
息。
6.分离:将培养物分离,进行纯化处理。
7.储存:将分离后的纯化菌株储存,并进行标记和记录。
以上是大肠杆菌培养的基本操作,需要注意消毒、无菌操作和记录等方面的细节。
大肠杆菌培养实训报告模板

一、实训目的1. 熟悉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大肠杆菌的纯培养方法。
3. 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4. 了解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四、实训器材与试剂1. 器材:无菌培养皿、无菌接种环、无菌吸管、无菌试管、酒精灯、酒精棉、无菌滤纸、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2. 试剂:大肠杆菌菌种、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无菌水、酚红指示剂、无菌甘油等。
五、实训内容1. 大肠杆菌的纯培养2. 大肠杆菌的形态观察3.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4. 大肠杆菌的接种方法5. 大肠杆菌的保存方法六、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进行消毒处理。
- 准备LB液体培养基和LB固体培养基,并调节pH值至7.0。
- 将大肠杆菌菌种从冰箱中取出,恢复至室温。
2. 大肠杆菌的纯培养- 将无菌培养皿打开,用酒精棉擦拭消毒。
- 将菌种接种于LB固体培养基上,用无菌接种环进行划线分离。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大肠杆菌的形态观察- 取出一部分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菌落,涂片。
- 用酒精灯进行固定,用结晶紫染色。
- 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的形态。
4.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将大肠杆菌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 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量菌液的吸光度,绘制生长曲线。
5. 大肠杆菌的接种方法- 将无菌吸管插入LB固体培养基中,吸取少量菌液。
- 将菌液滴加于无菌培养皿上,用无菌接种环进行划线分离。
6. 大肠杆菌的保存方法- 将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菌液,加入无菌甘油。
- 将菌液置于-80℃的冰箱中保存。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肠杆菌的纯培养- 成功分离出纯的大肠杆菌菌落。
2. 大肠杆菌的形态观察- 大肠杆菌呈杆状,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对排列。
3.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四个阶段: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

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也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
分离大肠杆菌是许多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这里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1.无菌技术准备在进行分离大肠杆菌之前,必须保证实验环境的无菌。
操作前要用75%乙醇对操作台面进行消毒,使用无菌培养皿和试管,并佩戴无菌手套。
2.样品采集从目标样品中采集含有大肠杆菌的样品。
常见的样品类型包括食品、水样、粪便等。
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污染,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样品。
3.预处理样品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大肠杆菌的分离效率。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1) 粪便样品:将粪便样品稀释于无菌生理盐水中,通过离心操作去除大部分固体颗粒。
(2) 食品样品:将食品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中,进行均匀搅拌。
(3) 水样:直接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水样,避免污染。
4.选择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分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糖平板(Nutrient Agar Plate)、MacConkey琼脂糖平板(MacConkey Agar Plate)等。
这些培养基含有适合大肠杆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并可以通过某些特殊成分选择性地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
5.涂布法涂布法是最常用的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支无菌的鉴别环,将其蘸取预处理后的样品。
(2) 将鉴别环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平板的表面上。
(3) 使用无菌铁环或无菌玻璃杆均匀涂布,以保证样品的均匀分布。
(4) 将涂布好的培养基平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的温度(通常为37摄氏度)进行培养。
6.滤膜法滤膜法是一种通过滤膜来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无菌滤膜和滤膜培养基。
(2) 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滤过滤膜,将滤膜放置在滤膜培养基平板上。
(3) 将滤膜培养基平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7.生物化学试验分离大肠杆菌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鉴别和确认。
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

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模式生物。
在生物学、医学、食品工业等领域中,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
1. 培养基的选择
大肠杆菌可以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但最常用的是LB培养基。
LB 培养基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提供大肠杆菌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培养基,如M9培养基、TB培养基等,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
2. 培养条件的控制
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等条件。
一般来说,大肠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值为7.0左右,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
因此,在培养大肠杆菌时,需要控制好这些条件,以保证细菌的正常生长。
3. 培养方法的选择
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有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液体培养适用于大规模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细菌。
固体培养适用于单个菌落的分离和纯化,可以使不同菌株之间不互相干扰,方便后
续的实验操作。
4. 培养时间的控制
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液体培养中可以在12-16小时内达到对数生长期,而在固体培养中需要24-48小时。
因此,在培养大肠杆菌时,需要控制好培养时间,以避免过度生长或过早停止生长。
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控制好培养条件和时间,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大肠杆菌菌株,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提供保障。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实验原理:1、大肠杆菌的性质:大肠杆菌是G--无芽孢直杆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是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红色短杆菌。
三糖铁琼脂上的反应为斜面和底部都变黄,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生化特性为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不发酵蔗糖。
MR试验,吲哚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2S,不能利用枸椽酸盐。
半固体中沿穿刺线向四周生长。
2、沙门氏杆菌的性质:沙门氏杆菌是G-直杆菌。
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细小半透明、圆形、无色小菌落,三糖铁斜面下层变黄色,上层仍为红色,穿刺处为变黑产生H2S。
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利用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肌醇,MR阳性,VP阴性,不产吲哚,不分解尿素。
实验材料: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猪肝脏、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化培养基、SC)、器械(剪刀、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试管、玻片、培养皿)、药品(消毒酒精、结晶紫、碘液、酸酒精、品红、松柏油)实验内容及操作程序:一、培养基制备: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SC增菌培养基、生化培养基,制备方法见附1.二、标本制备:(1)取新鲜猪肝脏一小块,火焰表面消毒。
(2)用浸过消毒液的剪刀剪开一个小口于消过毒的猪肝脏。
(3)用接种环在剪开的肝脏小口沾取肝脏液,分别画线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接种于SC中,37°C恒温培养24小时。
三、细菌分离培养:(1)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麦康凯平板。
挑选麦康凯平板上的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染色镜检,看是否为红色短杆菌,若是,即疑似为大肠杆菌,则取其接种于另一麦康凯平板,37°C 恒温培养24小时。
(2)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SC增菌培养基,染色镜检,看是否有疑似沙门氏菌,有则取其中细菌画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C恒温培养24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纯化:(1)检查疑似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是否长满了粉红色菌落,染色镜检。
大肠杆菌的复壮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落,菌 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2.3.2稀释涂布平板法
操作方法
•梯度稀释
•涂布分离
问题: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 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复壮 (培养、分离与提纯)
实验目的
1.了解菌种的保藏与复壮。 2.掌握大肠杆菌固体平面培养基的配制。 3.进行大肠杆菌的培养、分离(复壮),
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1. 基础知识 1.1.菌种的保藏与复壮 1.2.细菌培养基 1.3无菌技术
2. 微生物实验所需的操作技术
纯化分离 培养保存
放斜面 倒平板
培养接种用菌种
固体培养基置于试管中灭菌后,斜靠在平放铅笔上,冷却 超净台和双手消毒 点燃酒精灯创造无菌环境
倒平板操作
倒平板操作
倒平板操作中的问题讨论
倒平板操作中的问题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 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 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 度也比较大,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 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 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大肠杆菌培养步骤方法

大肠杆菌培养步骤方法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细菌,它在实验室中被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
下面是大肠杆菌的培养步骤方法,共50条,并展开详细描述:1.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及试剂,包括琼脂、培养基粉、蔗糖、牛肉膏、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等。
2. 将琼脂及培养基粉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加热至沸腾,然后灭菌。
3. 将灭菌后的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凝固成固体琼脂。
4. 取出实验室保存的大肠杆菌菌种,用无菌吸管从存储容器中取出适量菌液。
5. 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琼脂培养皿表面,待其吸收后轻轻晃动培养皿使其均匀分布。
6. 将涂布好的培养皿倒置放入孵化箱中,以37℃恒温孵育。
7.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形成情况,选择合适的菌落进行分离和培养。
8. 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有任何异常,如细菌变异、污染等情况。
9. 定期检查培养基的PH值和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10. 当需要保存大肠杆菌菌株时,可以将单一菌落悬浮在无菌离心管中,并添加10%甘油保藏在-80℃低温库中。
11. 每次操作前要做好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菌的污染。
12. 大肠杆菌培养时,应严格控制氧气供应,可以选择静态培养或者摇瓶培养。
13. 在摇瓶培养中,要保持培养液的充分通气,防止细菌缺氧而死亡。
14. 对于含氧厌恶的大肠杆菌菌株,可以选择在含葡萄糖并定期通氮气的缺氧箱中进行培养。
15. 大肠杆菌培养皿观察时,可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16. 对于选择性培养基的应用,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抗生素或者其他选择性物质来筛选感兴趣的菌株。
17. 在进行大肠杆菌培养时,要注意控制培养基的含盐量和碳源,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添加。
18. 可以通过PCR或者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鉴定大肠杆菌的种属和亚种属。
19. 在大肠杆菌的培养中,要注意排放生物危害废弃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0. 大肠杆菌培养时,要做好相关记录,包括菌种信息、培养条件、观察结果等。
大肠杆菌一般培养方法

大肠杆菌一般培养方法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也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式菌株之一、大肠杆菌具有广泛的分布范围,可以在许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本文将介绍大肠杆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一、培养基的制备大肠杆菌的培养基通常包括两个主要组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用于菌落计数和细菌分离,并可用于培养单个菌落。
液体培养基则可用于扩大菌种和进行大规模的培养。
1.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为琼脂培养基。
制备过程如下:(1)称取所需琼脂,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进行均匀搅拌。
(2)加热至100摄氏度,溶解琼脂。
(3)煮沸1-2分钟,消毒琼脂。
(4)冷却至约50摄氏度。
(5)加入所需的培养基成分,如营养物质和抗生素等。
(6)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即可使用。
2.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最常用的液体培养基包括LB培养基(Lysogeny Broth)和TB培养基(Terrific Broth)。
制备过程如下:(1)称取所需培养基成分,加入适量蒸馏水中。
(2)加入琼脂和洗涤剂等成分,以调整液体的黏度和表面张力。
(3)调整pH值。
(4)加热并搅拌溶解,待溶解后冷却。
(5)过滤培养基,以去除不溶性杂质。
(6)分装到培养瓶中。
二、大肠杆菌的预培养将保存的大肠杆菌菌种(如冻存菌)挑取一高洁净的培养皿上贴菌,通常可采用菌板上交叉涂布法,用三角稀菌棒反复涂抹菌落。
之后用无菌瓷珠轻压菌落,使其均匀分散于培养皿上。
贴菌后将培养皿倒置,避免水分凝结在盖子上。
培养皿翻转的目的是避免水珠滴入培养基内,影响气体交换。
然后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37℃保温,24小时后进行预培养。
三、大肠杆菌的正式培养预培养后,取适量的大肠杆菌菌落液,加入培养基中,并进行摇床培养。
有时候,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抗生素,以筛选具有特定基因或表现的菌株。
培养条件一般为37摄氏度、摇床转速为200-250转/分钟。
培养时间根据需要和实验目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