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卷】浙江省台州市2017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台州市近五年中考物理真题合试卷

2017年台州市近五年中考物理真题合试卷

2017年台州市近五年中考物理真题合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是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关于直流发电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流发电机线圈内产生的是交流电,供给外部电路的是直流电B.直流发电机线圈内产生的是直流电,供给外部电路的也是直流电C.它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原理工作的D.图中的E、F称为换向器,它的作用是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2.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3.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从物理学角度看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4.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钥匙的像,钥匙形状如M图示,则幻灯片应如何插法()5.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要求当P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接线柱是()A.A和C B.A和D C.B和A D.B和C6.在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4.8V,1.2VB.6V,1.2VC.1.2V,6V D.1.2V,4.8V.7.如图8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V,在15s内定值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60J。

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10VB. R1的阻值为18ΩC.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9ΩD. 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438.关于保险丝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越粗的保险丝额定电流越大B.在手边没有合适熔丝的情况下,可用铁铜丝替代熔丝C.保险丝是有电阻大、熔点高的铅锑合金制成D.保险丝越粗额定电流越大9.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有................................................................... ()A.道路旁的隔声板B.防噪声耳罩C.在学校周围建设绿化带减弱噪声D.摩托车的消声器10.小明同学家里照明电路中,自动空气开关突然自动断开(即跳闸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B.电路中出现了开路C.电路中有用电器断开了D.电路中总电阻过大11.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太空电站,即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阳能电站,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17•金华)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解答】解:A、“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D、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现象,故D 错误.故选:C.2.(3分)(2017•金华)下列关于“热与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一定升高B.在搓手取暖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水常被用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铁块在锻烧过程中,其内能从零开始增加【解答】解:A、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可能升高可能不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A错误;B、人们搓手取暖,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内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B错误;C、水常被用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故C正确;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故铁块在锻烧过程中,其内能不是从零开始增加的,故D错误.故选C.3.(3分)(2017•金华)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磁铁A、B上方都是S极B.通过电磁铁A和B的电流相等C.电磁铁A的磁性强于电磁铁B的磁性D.向右移动滑片P,电磁铁A、B磁性都减弱【解答】解:A、由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A的上方为N极,B的上方为S极,故A错误;B、由图可知,电磁铁A和B串联接入电路中,所以电流相等,故B正确;C、电磁铁A和B的电流相同,由图可知A的线圈匝数多于B的线圈匝数,故A的磁性强于B的磁性,故C正确;D、向右移动滑片P,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减小,电磁铁A、B磁性都减弱,故D正确.故选:A.4.(3分)(2017•金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于2017年4月22日完成对接,并于4月27日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完成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运动的B.天宫二号在绕地球匀速飞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C.在天舟一号给天宫二号补加推进剂后,天宫二号惯性不变D.天宫二号上物体有“失重”现象,是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变为零【解答】解:A、完成对接后,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的位置不再发生变化,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故A错误;B、一个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天宫二号在绕地球圆周运动,不是直线,因此受力不平衡.故B正确;C、天舟一号给天宫二号补加推进剂后,天宫二号的质量变大,惯性变大.故C错误;D、天宫二号上物体有“失重”现象,指的是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并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B.5.(3分)(2017•金华)小科在学习了《家庭用电》后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路中甲、丁串联B.电路中丙连接方式不正确C.闭合开关K1、K2,甲灯亮、乙灯不亮,说明乙灯被短路D.用测电笔检测丙插座的两孔时,测电笔氖管都能发光【解答】解:A、由图可知,电路中灯泡甲、插座丁并联,故A错误;B、双线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而图中插座丙左火右零,且电路中插座丙与灯乙串联连接,故B正确;C、当闭合开关K1、K2,甲灯亮、乙灯不亮,是由于插座丙与灯乙串联连接造成的,故C错误;D、当测电笔与插座的左孔接触时,插座此孔为火线,氖管发光,当测电笔与插座的右孔接触时,插座此孔为零线或者开关断开,氖管不发光,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6.(4分)(2017•金华)在对汽车的发动机做检修时需要将引擎盖抬起,抬起过程应用了杠杆原理.图2为引擎盖的受力分析模型图:引擎盖可绕O点自由转动,A为引擎盖重心位置.由图2可知,该杠杆属于省力杠杆,在引擎盖抬起过程中,重力G的力臂逐渐变小.故答案为:省力;变小.7.(4分)(2017•金华)“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该“彩球温度计”是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位置,此时B小球受到的浮力与D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 B=F D.8.(4分)(2017•金华)某同学为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定值电阻规格为“10Ω 0.5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电源电压恒为4.5V.请回答:(1)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经检测发现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该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短路(或电压表开路).(2)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重新进行实验,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则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5Ω.故答案为:(1)定值电阻R短路(或电压表开路);(2)5Ω.三、实验探究题9.(2017•金华)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已知:①a、b两点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保持不变);②a点压强等于a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左管内气压P1之和;③b点压强等于b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右管内气压P2之和;④液体1和液体2密度不同.该小组同学先关闭K2打开K和K1,用抽气机抽气,进行多次实验.再关闭K1打开K和K2,重复上述操作,具体数据记录如表:(1)以下研究过程所用到的方法与本实验中所用的方法明显不同的是AA.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C.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D.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高度的关系(2)通过比较第一次和第四次所测得的数据,可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4)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该小组同学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解答】解:(1)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A实验利用的是直接实验法,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BCD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A;(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一次和第四次实验中液柱的高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故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知,液体的种类是相同的,液柱高度越大,气体压强越小,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故结论为: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应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故答案为:(1)A;(2)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4)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10.(2017•金华)某兴趣小组用二节新干电池,规格为“10Ω 1.5A”的滑动变阻器等器材,来测导体电阻.请分析回答:(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滑片移到C点时,发现两表才有示数,示数分别为2V、0.2A.根据以上信息思考该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该连接方式,将图1电路连接完整.(2)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第二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据图把表中所缺数据填写完整.(3)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实验的误差.(4)该小组同学用这套器材(所有器材不变)和阻值为5Ω、10Ω、20Ω的三个定值电阻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那么电阻两端电压最小能控制到 2.4V.【解答】解:(1)如图所示:(2)图1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3)在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减小实验的误差;(4)由题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滑片移到C点时,两表的示数分别为2V、0.2A,据此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3V﹣2V=1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滑动变阻器此时的电阻值为:R滑===5Ω(即最大阻值);因为定值电阻的最大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Ω,根据“在串联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可得U定:U滑=R定:R滑=20Ω:5Ω=4:1;又因电源电压为3V,故20Ω的电阻分得的最小电压值为U定=U电源=×3V=2.4V,故实验时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设定为2.4V.四、解答题11.(2017•金华)2017年5月5日,大飞机C919首飞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向前迈进一大步.C919主要性能参数如表所示:(1)上海到广州的空中距离大概是1470km,若全程以最大巡航速度匀速飞行,则C919从上海到广州大约需多长时间?(2)当C919发动机总推力达到2×105N,飞行速度达到954km/h时,C919发动机的总输出功率是多少?(3)当C919以最大载重停在机场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大约为0.1m2,则C919对地面的压强约多少?【解答】解:(1)已知上海到广州的空中距离s=1470km,最大巡航速度v最大=980km/h,由v=可得,从上海到广州大约需要时间t===1.5h;(2)v=954km/h=945×m/s=262.5m/s,发动机的总输出功率P===F•=Fv=2×105N×262.5m/s=5.25×107W;(3)C919对地面的压力F=G=mg=77.3×103kg×10N/kg=7.73×105N,对地面的压强p===7.73×106Pa.12.(2017•金华)空气净化器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图是某四层塔式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图.相关参数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净化器在2档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多少?(2)该净化器在4档正常工作时,净化45m2的空气需要多长时间?(3)晚上可将净化器调至1档,以减弱噪音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请计算该净化器在1档连续正常工作8小时共消耗多少电能?【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净化器在2档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44W,由P=UI可知电流为:I===0.2A;(2)该净化器在4档正常工作时每小时净化500m2的空气,则净化45m2的空气需要的时间为:t==0.09h;(3)净化器调至1档时的功率为23W,则净化器在1档连续正常工作8小时共消耗的电能为:W=P't'=23W×8×3600s=6.624×105J.答:(1)该净化器在2档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2A;(2)该净化器在4档正常工作时,净化45m2的空气需要0.09h;(3)晚上可将净化器调至1档,以减弱噪音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请计算该净化器在1档连续正常工作8小时共消耗电能6.624×105J.第11页(共11页)。

2017届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7届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7届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事例中,把机械能转化成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B.用电饭锅做饭C.点燃的爆竹升到空中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在10s内连续向上跳12个台阶,已知每个台阶的高度为0.2m,则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是:()(g取10N/kg)A.1200W B.10W C.12W D.120W3.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比较轮船在长江与东海里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轮船始终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B.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轮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C.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D.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4.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B.合力一定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力C.合力可能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力D.合力不会等于零5.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

C 力一定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D 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6.下面是某班同学在集体劳动时所联想到的一些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小强选用了一把锋利的铁锹去挖地,感觉很轻松,因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B.小刚用力地推垃圾桶,将它挪到另一个位置,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小红向地面上泼水时,盆虽然留在手中,但是水却由于惯性而“飞”了出去D.小丽尽全力搬一块大石头,虽然没有搬动,但是她对石头做了功7.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左端小磁针N极指向正确的是 .......................................... ()8.如图所示,符合安全用电的做法是()9.如图所示中,灯会亮的是........................................................................................... ()10.一个带电体跟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 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断定()A.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正电B.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负电C.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正电D.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负电.11.如图是某同学画的关于水面上空一发光点(m)发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的情况,则正确的光路应是..................................................................................................................... ()A.man B.mbn C.mcn D.mdn12.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3.下列措施中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暗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亮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灯的亮度不变D.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暗二、填空题15.把装满水的量筒,用手堵住口,并将口朝下浸入水中,然后抓住筒底向上提(如图所示).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里.(选填“充满水”、“真空”或“有水但不满”)16.依据图甲所示的现象为原理可以制成机,依据图乙所示的现象为原理可以制成机。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市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市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市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4分)小华同学对2017年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的相关科学量进行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50m跑”测试中大多数同学所用时间约5秒B.“运球投篮”测试中使用的篮球的重力约0.5牛C.“100m游泳”测试中质量为50千克的同学排开水的质量约50千克D.“跳绳”测试中质量为50千克、身高1.7米的同学跳一下克服重力做功约850焦2.(4分)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图中的()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3.(4分)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F1作用下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将A、B并排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水平力F2作用下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相比于甲图,乙图中桌面受到的摩擦力和压强的变化情况是()A.摩擦力不变,压强变小B.摩擦力变小,压强变小C.摩擦力不变,压强变大D.摩擦力变小,压强变大4.(4分)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和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把开关闭合后,发现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路一定为断路B.往某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C.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D.用显微镜观察某组织的装片时,发现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说明该组织为动物组织5.(4分)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倒影B.“折断”的笔C.手影D.日食6.(4分)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汽油机的吸气冲程B.图乙中,若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C.图丙中,每个滑轮重2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重与摩擦,静止时拉力F为4牛D.图丁中,锤柄撞击木头后停止,锤头受到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紧套在锤柄上二、填空题(本题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7.(3分)小华同学观察到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的情景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受到水的压强.8.(3分)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对接.对接成功后,天舟一号相对天宫二号是(填“运动”或“静止”)的,它们绕地飞行的过程中受(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9.(3分)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选自《诗经》,前一句的大意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从诗句来看,露水变成“霜”是物态变化中的.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10.小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设计了图甲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1A”的字样.(1)按图甲连接好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应对电流表进行的操作是.(2)纠正错误后,小华开始实验并记录了多组电流表A和电压表V1、V2的示数,作出如图丙的A、B两条曲线,其中表示通过R1的电流和R1两端电压关系的曲线是.(3)由图丙数据可知,实验中所使用电源的电压为.(4)本实验和下列实验都需要经过多次测量,其目的与本实验不同的有(填序号).①研究杠杆平衡条件;②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③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④用密度计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11.学习了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后,小华认识到气温升高时由于空气膨胀而导致气压减小,但曝晒在太阳底下的自行车轮胎容易爆胎又说明温度越高气压越高.小华很困惑,气体压强到底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还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呢?为此,小华展开如下探究:他将一定质量的空气密封起来,改变其温度和体积,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其压强,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一定质量的空气在不同温度和体积下的压强(单位:千帕)(1)实验中密封空气温度为40℃,体积为20升时,它的压强为.(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一条即可)(3)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与轮胎内气压的变化规律相矛盾的原因是.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30题10分,第31题9分,第32、33题各6分,第34题7分,第35题9分,第36题各8分,共55分)12.有一面积很大的水池,水面上浮着一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均匀木块.开始时木块静止,如图甲所示.现用力F将木块匀速下压,运动时,F随深度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试求:(1)木块的质量;(2)木块的密度;(3)木块开始下沉到恰好浸没时重力G对木块做的功.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市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4分)小华同学对2017年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的相关科学量进行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50m跑”测试中大多数同学所用时间约5秒B.“运球投篮”测试中使用的篮球的重力约0.5牛C.“100m游泳”测试中质量为50千克的同学排开水的质量约50千克D.“跳绳”测试中质量为50千克、身高1.7米的同学跳一下克服重力做功约850焦【解答】解:A、“50m跑”测试中大多数同学所用时间在8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一只篮球的质量在500g=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5kg×10N/kg=5N 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游泳时在水中接近漂浮状态,排开水的质量与中学生的质量差不多,在50kg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受到的重力在G=mg=50kg×10N/kg=500N左右;跳绳时的起跳高度在10cm=0.1m左右,跳一下做的功约W=Gh=500N×0.1m=50J.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4分)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图中的()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解答】解:由题意“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可知,王老师患了远视眼,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丙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丁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图中的乙和丁.故选D.3.(4分)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F 1作用下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将A、B并排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水平力F2作用下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相比于甲图,乙图中桌面受到的摩擦力和压强的变化情况是()A.摩擦力不变,压强变小B.摩擦力变小,压强变小C.摩擦力不变,压强变大D.摩擦力变小,压强变大【解答】解:(1)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和A、B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两种情况下A和B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都等于A和B的重力大小,重力不变,压力不变.两种情况下木块和水平桌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2)设木块的重力为G,底面积为S,甲图中,A对地面的压强P甲=,乙图中,A对地面的压强P乙==,所以强P甲>P乙.综合分析摩擦力不变,压强变小.故A正确.故选A.4.(4分)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和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把开关闭合后,发现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路一定为断路B.往某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C.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D.用显微镜观察某组织的装片时,发现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说明该组织为动物组织【解答】解:A、将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和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把开关闭合后,发现灯泡不发光,也有可能是灯泡被短路,故A错误;B、由于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有可能是硫酸钡也有可能是氯化银,所以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C、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D、该组织细胞没有叶绿体,植物的非绿色部位如根、动物的细胞都没有叶绿体,因此只有该依据不能判断是动物组织.故D错误.故选C.5.(4分)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倒影B.“折断”的笔C.手影D.日食【解答】解:A、平静水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C、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D、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故与题意不符.故选A.6.(4分)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汽油机的吸气冲程B.图乙中,若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C.图丙中,每个滑轮重2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重与摩擦,静止时拉力F为4牛D.图丁中,锤柄撞击木头后停止,锤头受到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紧套在锤柄上【解答】解:A、甲图中,气缸两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故A错误;B、乙图中,闭合开关,电流由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其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故B错误;C、由丙图知,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则F=(G+G动)=×(2N+6N)=4N,故C正确;D、丁图中,开始锤柄和锤头同时向下运动,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7.(3分)小华同学观察到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的情景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受到水的压强变大.【解答】解:由图可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所处的深度变小,气泡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浮=ρgV排可知,气泡受到的浮力变大;由p=ρgh可知,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故答案为:变大;变大.8.(3分)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对接.对接成功后,天舟一号相对天宫二号是静止(填“运动”或“静止”)的,它们绕地飞行的过程中受非平衡力(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1)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2)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绕地飞行的过程中时刻改变运动速度,故它们受非平衡力作用.故答案为:静止;非平衡力.9.(3分)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选自《诗经》,前一句的大意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从诗句来看,露水变成“霜”是物态变化中的凝固.【解答】解: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故答案为:凝固.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10.小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设计了图甲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1A”的字样.(1)按图甲连接好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应对电流表进行的操作是交换电流表正负接线的连接.(2)纠正错误后,小华开始实验并记录了多组电流表A和电压表V1、V2的示数,作出如图丙的A、B两条曲线,其中表示通过R1的电流和R1两端电压关系的曲线是A.(3)由图丙数据可知,实验中所使用电源的电压为6V.(4)本实验和下列实验都需要经过多次测量,其目的与本实验不同的有②④(填序号).①研究杠杆平衡条件;②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③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④用密度计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解答】解:(1)按图甲连接好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即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说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则应对电流表进行的操作是:交换电流表正负接线的连接;(2)甲图中,电压表V1测R1的电压,电压表V1测R2的电压,当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U=IR,电阻R1的电压变小,由串联电阻电压的规律,R2的电压变大,故其中表示通过R1的电流和R1两端电压关系的曲线是A;.(3)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源电源等于两电压表示数之和,由图丙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R1、R2对应的电压为2V和4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源电源等于两电压表示数之和,电源电压:U=U1+U2=2V+4V=6V;(4)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要多次测量,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普遍性的结论,①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②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多次测量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③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④用密度计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多次测量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故选②④故答案为:(1)交换电流表正负接线的连接;(2)A;(3)6V;(4)②④11.学习了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后,小华认识到气温升高时由于空气膨胀而导致气压减小,但曝晒在太阳底下的自行车轮胎容易爆胎又说明温度越高气压越高.小华很困惑,气体压强到底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还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呢?为此,小华展开如下探究:他将一定质量的空气密封起来,改变其温度和体积,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其压强,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一定质量的空气在不同温度和体积下的压强(单位:千帕)(1)实验中密封空气温度为40℃,体积为20升时,它的压强为128kPa.(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压强越大.(答出一条即可)(3)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与轮胎内气压的变化规律相矛盾的原因是气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该一定质量的密封空气,温度为40℃,体积为20L时,它的压强为128kpa.(2)由表知:当该一定质量的密封空气,体积一定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压强越大;(3)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一般可认为温度保持不变,体积和压强都增大,是由于轮胎内的质量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1)128kpa;(2)温度越高,压强越大;(3)气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30题10分,第31题9分,第32、33题各6分,第34题7分,第35题9分,第36题各8分,共55分)12.有一面积很大的水池,水面上浮着一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均匀木块.开始时木块静止,如图甲所示.现用力F将木块匀速下压,运动时,F随深度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试求: (1)木块的质量; (2)木块的密度;(3)木块开始下沉到恰好浸没时重力G 对木块做的功.【解答】解:(1)因为木块漂浮,木块的质量等于排开水的质量,m 木=m 排=ρ水V 排=ρ水×a 2×h=1×103kg/m 3×(0.1m )×(0.1m )×0.06m=06kg ; (2)木块的密度: ρ===0.6×103kg/m 3;(3)木块开始下沉到恰好浸没时,木块在重力的方向上运动的距离;h=10cm ﹣6cm=4cm=0.04m , 重力G 对木块做的功:W=Gh=m 木gh=0.6kg ×10N/kg ×0.04m=0.24J . 答:(1)木块的质量是0.6kg ; (2)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 3;(3)木块开始下沉到恰好浸没时重力G 对木块做的功是0.24J .赠送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模型二】半角型:图形特征:AB正方形ABCD 中,∠EAF =45° ∠1=12∠BAD 推导说明:1.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FAE =45°,求证:EF =BE +DFE-a1.2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EF=BE+DF,求证:∠FAE=45°DEa+b-aa45°A BE挖掘图形特征:a+bx-aa 45°DBa+b-a45°A运用举例: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1)求证:EF=FM(2)当AE=1时,求EF的长.E2.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求△AMN的周长.ND CABM3.如图,梯形ABCD中,AD∥BC,∠C=90°,BC=CD=2AD=4,E为线段CD上一点,∠ABE=45°.(1)求线段AB的长;(2)动点P从B出发,沿射线..BE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则t为何值时,△ABP为等腰三角形;(3)求AE-CE的值.变式及结论:4.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求证:△AEG≌△AEF;(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2),求证:EF2=ME2+NF2;(3)将正方形改为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若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ABFEDCF。

2017年台州市重点中学近五年中考物理真题合试卷

2017年台州市重点中学近五年中考物理真题合试卷

2017年台州市重点中学近五年中考物理真题合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存在着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也存在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这两个能量转化的过程分别存在于()A.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B.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C.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D.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2.在下列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坪上越滚越慢B.一个小石块在竖直上抛的过程中C.上紧的发条带动指针转动D.一重物沿斜面匀速下滑3.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4.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B.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C.密度大、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D.体积小、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5.下面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A.春风杨柳万千条B.夏日炎炎似火烧C.金秋桂花遍地香D.寒冬北国白雪飘6.图中,“○”表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的横截面,箭头表示导体的运动方向.在下列四幅图中,导体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7.根据甲、乙电器铭牌上提供的信息(其中kW·h/h是千瓦时/小时),试比较在24小时内正常使用电风扇、电冰箱消耗的电能情况是......................................................................... ()A .电风扇比电冰箱多B .电风扇比电冰箱少C .电风扇与电冰箱一样多D .电风扇比电冰箱可能多,也可能少 8.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c 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V ,灯L 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b 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8V 。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4分)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来越小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D.球受到惯性作用2.(4分)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方式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的是()A.乌贼向后喷水而前行B.流线型的鲫鱼在水中快速前进C.展开双翅的鸟在空中滑翔D.壁虎靠脚上的“吸盘”在墙上爬行3.(4分)如图是小柯连接的电路,开关闭合后,发现灯L2比L1亮,关于该电路分析正确的是()A.通过L2的电流比L1的电流大B.L2的电阻比L1的电阻大C.L2两端电压比L1两端电压小D.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小4.(4分)小柯用图中装置提升重为400牛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B.人将绳子拉过1米,物体也上升1米C.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牛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5.(4分)用图中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2分,满分8分)6.(4分)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7.(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的成像情况.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1分)8.(9分)小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所用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 2A”.(1)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画在虚线框内.(2)小柯将5欧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伏,读出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更换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当接入20欧的电阻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达到2伏,其原因是.(3)小柯用图乙所示的电路测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图中R0为定值电阻,他先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1,然后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2,则R X的阻值为(用I1、I2、R0表示)9.(12分)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步骤一:将铁块挡在木板上,往砂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牛;(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10.(8分)我市某些餐厅用只能机器人送餐,送餐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1)机器人身上有感应红外线新奇的接收器,以便接受信息,则该接收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2)机器人底盘的轮子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1米2,求机器人水平运送3千克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3)如果该机器人以最大功率在水平地面上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10秒,求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4分)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来越小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D.球受到惯性作用【解答】解:A、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变大,故A正确.B、根据G=mg可知,球的质量不变,故重力不变.故B错误.C、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D、惯性是个状态量,排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上运动,不能说由于惯性作用.故D错误.故选A.2.(4分)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方式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的是()A.乌贼向后喷水而前行B.流线型的鲫鱼在水中快速前进C.展开双翅的鸟在空中滑翔D.壁虎靠脚上的“吸盘”在墙上爬行【解答】解:A、乌贼向后喷水,给水一作用力,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乌贼向前的力,使乌贼前行,不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故A错;B、流线型的鲫鱼,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较小,可以快速前进,不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故B错;C、鸟能在空中滑翔是由于鸟的翅膀是上凸下平,上面和下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翅膀上面空气流动速度快,受到向下的压强小,翅膀下面空气流动速度慢,受到向上的压强大,这样就存在向上的压力差,即升力,所以鸟能在空中滑翔,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故C正确;D、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排出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墙上,并能在墙上爬行,不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故D错.故选C.3.(4分)如图是小柯连接的电路,开关闭合后,发现灯L2比L1亮,关于该电路分析正确的是()A.通过L2的电流比L1的电流大B.L2的电阻比L1的电阻大C.L2两端电压比L1两端电压小D.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小【解答】解:(1)由图可知,两个灯泡组成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两灯电流相等,故A错误;灯泡亮度有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L2比L1亮,所以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大,故D错误;(2)两灯电流相等,且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大,由P=I2R可知,L2的电阻比L1的电阻大,故B正确;由U=IR知,L2两端电压比L1两端电压大,故C错误.故选B.4.(4分)小柯用图中装置提升重为400牛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B.人将绳子拉过1米,物体也上升1米C.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牛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解答】解:A、由图可知,该装置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故A错误;B、使用动滑轮时,物体上升1m,则绳子的自由端会通过2m,故B错误;C、不计摩擦和滑动自重,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物体的重力为400N,则拉力为200N,故C正确;D、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故D错误.故选C.5.(4分)用图中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解答】解:A、物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否则小桶内所盛的水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应该在溢水杯中倒满水;故A错误;B、物块浸没水中后,随着深度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液体的深度不变,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C、左侧实验中,在物块完全浸没水中前,随着物块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溢出去的水增多,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物块完全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D、由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物体的重力G=2N,物体的质量m===0.2kg;物体浸没水中后的浮力F浮=G﹣G′=2N﹣1N=1N,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V=V排===1×10﹣4m3,物体的密度ρ===2×103m3;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2分,满分8分)6.(4分)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能降低温度,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解答】解:(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能降低温度,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往瓶中吹气,向瓶内吹气,气体体积不变,质量增大,密度增大,导致压强增大,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水能从吸管喷出.故答案为:(1)水汽化吸热,能降低温度,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7.(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当u=16.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凸透镜的焦距为f=8cm;第4次实验中,u=6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在同侧,虚像只能观察到,故应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这表明像距减小,即该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了,故模拟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故答案为:(1)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2)近视眼.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1分)8.(9分)小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所用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 2A”.(1)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画在虚线框内.(2)小柯将5欧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伏,读出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更换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当接入20欧的电阻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达到2伏,其原因是原因是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太小.(3)小柯用图乙所示的电路测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图中R0为定值电阻,他先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1,然后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2,则R X的阻值为.(用I1、I2、R0表示)【解答】解:(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应记录电阻和对应的电流大小,为得出普遍性的规律,要多次测量,如下所示:(2)调节滑动变速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U滑=6V﹣2V=4V,变阻器的电阻是定值电阻电压的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0欧的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定值电阻的2倍,即2×20Ω=40Ω>30Ω,故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达到2伏,其原因是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太小;(3)他先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1,此时电流表测量两电阻并联的总电流;然后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2,此时电流表测通过R0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I=,此时R0的电压即电源电压:U=I2R0;因定值电阻的电压始终为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通过R0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 X=I1﹣I2,由欧姆定律,待测电阻:R X=.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2)原因是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太小;(3).9.(12分)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步骤一:将铁块挡在木板上,往砂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2.10牛;(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小柯的说法不合理;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解答】解:(1)实验中,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铁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和拉力传感器向左的拉力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同,因此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10N;(2)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实验实验中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3)三次实验中,木板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大小相同,可得出结论: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4)实验中测量的摩擦力是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所以小柯的说法不合理.故答案为:(1)2.10;(2)实验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3)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4)小柯的说法不合理;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10.(8分)我市某些餐厅用只能机器人送餐,送餐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1)机器人身上有感应红外线新奇的接收器,以便接受信息,则该接收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2)机器人底盘的轮子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1米2,求机器人水平运送3千克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3)如果该机器人以最大功率在水平地面上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10秒,求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解答】解:(1)机器人身上有感应红外线新奇的接收器,以便接受信息,该接收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2)机器人水平运送3kg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力:F=G=(m车+m物)g=(50kg+3kg)×10N/kg=530N,对地面产生的压强:p===5.3×104Pa;(3)因为P===Fv,所以,机器人以最大功率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时受到的牵引力:F===250N,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f=F=250N.答:(1)感受器;(2)机机器人水平运送3千米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5.3×104Pa;(3)如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为250N.。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4分)小柯设计如下电路图,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都能发光的是()A. B.C.D.2.(4分).小妍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她联想到的以下科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锋利,可以增大切菜时的压强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就破,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D.利用高压锅煮排骨,是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增大3.(4分)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A.墙上“孔雀”B.缸中“游鱼”C.湖面“月影”D.林中“光斑”4.(4分)将铁粉装入纱袋制成“吸金球”,以“吸”出含有金盐的电镀废液中的金,变废为宝.“吸金”利用的原理是()A.铁粉具有吸附性 B.铁粉具有磁性C.铁的导电性比金强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强5.(4分)如图甲所示是一款自动化升降式存车亭,可解决停车难问题.图乙是它的工作原理图.在车子被匀速抬升的过程中,作用在B点的动力会()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6.(6分)用纸做一些科学小实验,既方便又能帮助理解知识.(1)如图甲所示,塑胶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都不会下落,是因为受到的作用.为了证明此判断,只需在(选填“瓶底”或“纸片上”)用针扎一小孔,观察现象便可.(2)如图乙所示,从侧面向两张纸片中间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片相互靠拢,这一现象说明了气体压强与气体的有关.7.(6分)“悬浮灯泡”能够悬浮发光,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的下部基座内有一个电磁铁,而悬浮的灯泡内部装有用闭合线圈连接的LED灯和条形磁铁,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1)灯泡悬浮停在空中时,受到向上磁力与力是一对平衡力.(2)乙图中的电源右端为极.(3)要使灯泡悬浮的高度增加,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移动(选填“左”或“右”).8.(6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水透镜,并利用水透镜探究“透镜成像”,如图所示.(1)图甲中,从形状上可以判断此时的水透镜是(选填“凹”或“凸”)透镜.研究小组对水透镜中继续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抽出少许水后,焦点右移;并测得了水透镜的多个焦距值.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选填“大”或“小”).(2)如图乙,在光具座上固定好蜡烛和水透镜,移动光屏到如图的位置获得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空3分,共45分)9.(6分)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通过观察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2)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图中R1、R2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大小应该满足怎样的关系?10.(6分)牛顿通过用万有引力的理论计算曾大胆预言:地球因自转会在赤道附近隆起,在两极附近变平,是一个扁球体.1735年,法国科学院派了两支探险队,分赴赤道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测量地球的准确形状,返回时报告了与牛顿预言相符的结果.(1)对于上述历史事件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B.科学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实验证实.C.牛顿的预言因为有理性的分析一定是正确的.D.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修正.(2)牛顿对力学的研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如图,荡秋千运动到最低点时,如果人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某同学提出了如图(黑点表示人)猜想,他依据的科学原理是.11.(6分)如下图甲为“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实物图(乙图)还未连接完整.实验中用到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的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1A、20Ω”字样,电源由两节新干电池串联而成.(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2)电路连接正确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三组数据如下表,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为W.(3)完成该实验后,有同学提出利用表中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请你对他的这一说法进行评价?.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除31题7分外,其余各题每题8分,共55分)12.(8分)现在很多家庭使用蒸汽挂烫机来熨烫衣服.如图甲所示为某品牌蒸汽挂烫机,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底部的储水箱注满水后,水通过进水阀门流到发热体迅速沸腾,并变成灼热的水蒸汽,不断喷向衣物,软化衣物纤维,起到熨平衣物的作用.为了便于移动,它底部装备四个轮子.如表是这种蒸汽挂烫机的部分参数.(1)储水箱注满水后,挂烫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为了保证安全,电路中还接入了如丙图所示的熔断丝和防干烧控制器,它应接在乙图中(选填“A”或“B”)点.(3)用最大功率熨烫时,使用2分钟耗电多少?13.(8分)小明想对小区路灯进行自动化管理,设计电路如下图所示.光敏电阻R2的阻值随光照强度降低而减小,当控制电路中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被电磁铁吸引接通工作电路,路灯L 点亮.反之,当光照度增强到一定值时,路灯L 熄灭.(1)路灯L 标有“220V 40W”字样,则该路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安.(结果精确到0.01 )(2)光敏电阻R2的阻值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如上表所示.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4.5 伏,当光照强度为15勒克斯时,光敏电阻R2两端的电压等于3 伏,请计算定值电阻R1的阻值(电磁铁中线圈电阻不计).(3)控制电路中的电池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压会下降,需定期更换,如果不更换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明理由:.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4分)小柯设计如下电路图,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都能发光的是()A. B.C.D.【解答】解:A、图中缺少电源,开关闭合,两灯泡无法工作,两盏灯都不发光,故A错误;B、图中有电源,开关闭合后,两灯泡串联,都能发光,故B正确;C、开关闭合后,右边的灯泡被短路,右边灯泡不能发光,故C错误.D、开关闭合后,左边的灯泡被短路,左边灯泡不能发光,故D错误.故选B.2.(4分).小妍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她联想到的以下科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锋利,可以增大切菜时的压强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就破,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D.利用高压锅煮排骨,是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增大【解答】解:A、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切菜时的压强,故A正确;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与碗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但是鸡蛋较脆弱,容易破碎,所以蛋破了,碗安然无恙,故B正确;C、土豆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土豆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C错误;D、用高压锅煮排骨容易煮烂,是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因此温度升高,煮的排骨就越容易烂.故D正确.故选C.3.(4分)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A.墙上“孔雀”B.缸中“游鱼”C.湖面“月影”D.林中“光斑”【解答】解:A、墙上“孔雀”属于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B、缸中“游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此项不符合题意.C、湖面“月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此时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此项符合题意.D、林中“光斑”,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4分)将铁粉装入纱袋制成“吸金球”,以“吸”出含有金盐的电镀废液中的金,变废为宝.“吸金”利用的原理是()A.铁粉具有吸附性 B.铁粉具有磁性C.铁的导电性比金强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强【解答】解:铁的活动性比金强,所以将铁投入到金盐溶液中能置换出金,因此利用的是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强.故选D.5.(4分)如图甲所示是一款自动化升降式存车亭,可解决停车难问题.图乙是它的工作原理图.在车子被匀速抬升的过程中,作用在B点的动力会()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解答】解:绳子的拉力和OB杆的支持力合力等于车及存车架的重力:当OB杆在提升过程,OB杆对B点的支持力方向与绳子拉力方向夹角越来越小,当BC绳与OB杆垂直时,绳子的拉力最小,在此过程中作用在B点的动力越来越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6.(6分)用纸做一些科学小实验,既方便又能帮助理解知识.(1)如图甲所示,塑胶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都不会下落,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为了证明此判断,只需在瓶底(选填“瓶底”或“纸片上”)用针扎一小孔,观察现象便可.(2)如图乙所示,从侧面向两张纸片中间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片相互靠拢,这一现象说明了气体压强与气体的流速有关.【解答】解:(1)大气压大约是1.0×105Pa,它相当于10m高的水产生的压强;纸外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纸内受到瓶中水产生的压强的作用,大气压远大于瓶中的水产生的压强,所以水和纸被大气压托着,不会下落.当瓶底被扎破一个小孔时,瓶中水的上方大气压与瓶外大气压相等,瓶中的水和纸片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2)从侧面向两张纸片中间用力吹气,由于通过两纸片中间的气流速度加快,所以压强减小,小于纸片外侧气压,纸便向中间靠拢.这一现象说明了气体压强与气体的流速有关.故答案为:(1)大气压;瓶底;(2)流速.7.(6分)“悬浮灯泡”能够悬浮发光,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的下部基座内有一个电磁铁,而悬浮的灯泡内部装有用闭合线圈连接的LED灯和条形磁铁,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1)灯泡悬浮停在空中时,受到向上磁力与重力力是一对平衡力.(2)乙图中的电源右端为正极.(3)要使灯泡悬浮的高度增加,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选填“左”或“右”).【解答】解:(1)灯泡悬浮停在空中时,受到向上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2)乙图中悬浮灯泡内条形磁铁下端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排斥可知,灯要受到向上的磁力,所以通电螺线管上端应为S极,下端为N极,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源右端为正极;(3)要使灯泡悬浮的高度增加,就要增大其磁性,可以增大通过它的电流来达到目的,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左移动.故答案为:(1)重力;(2)正;(3)左.8.(6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水透镜,并利用水透镜探究“透镜成像”,如图所示.(1)图甲中,从形状上可以判断此时的水透镜是凸(选填“凹”或“凸”)透镜.研究小组对水透镜中继续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抽出少许水后,焦点右移;并测得了水透镜的多个焦距值.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小(选填“大”或“小”).(2)如图乙,在光具座上固定好蜡烛和水透镜,移动光屏到如图的位置获得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放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解答】解:(1)由图甲知,该水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抽出少许水后,焦点右移,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大,可知焦距变大,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小;(2)由图乙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则物距为20.0cm,光屏距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20.0cm=40.0cm;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1)凸;小;(2)放大.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空3分,共45分)9.(6分)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2)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图中R1、R2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大小应该满足怎样的关系?【解答】解:(1)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产生热量被煤油吸收,使煤油的温度升高,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来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2)为了研究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要控制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变,电阻R1、R2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大小不同.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示数变化;(2)电阻R1、R2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大小不同.10.(6分)牛顿通过用万有引力的理论计算曾大胆预言:地球因自转会在赤道附近隆起,在两极附近变平,是一个扁球体.1735年,法国科学院派了两支探险队,分赴赤道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测量地球的准确形状,返回时报告了与牛顿预言相符的结果.(1)对于上述历史事件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B.科学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实验证实.C.牛顿的预言因为有理性的分析一定是正确的.D.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修正.(2)牛顿对力学的研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如图,荡秋千运动到最低点时,如果人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某同学提出了如图(黑点表示人)猜想,他依据的科学原理是牛顿第一定律.【解答】解:(1)牛顿通过用万有引力的理论计算大胆预言出了地球的形状,后来探险队对赤道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测量地球的准确形状,进一步验证了牛顿语言的正确性,这说明科学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实验验证.故选B正确,ACD错误;(2)当秋千运动到最低点时,人和秋千在这一瞬间是向右运动的,所以当此时外力全部消失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人和秋千都会保持此时的状态不再改变.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B;(2)牛顿第一定律.11.(6分)如下图甲为“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实物图(乙图)还未连接完整.实验中用到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的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1A、20Ω”字样,电源由两节新干电池串联而成.(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2)电路连接正确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三组数据如下表,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为0.625W.(3)完成该实验后,有同学提出利用表中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请你对他的这一说法进行评价?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因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故不能完成这个实验.【解答】解:(1)根据表中电压值确定电压表选用的量程与灯并联,将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接入电路中,如下所示:(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由表中数据,当灯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为0.25A,则灯正常发光时的功率:P=UI=2.5V×0.25A=0.625W;(3)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因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是一个定值,故不能完成这个实验.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2)0.625;(3)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因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故不能完成这个实验.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除31题7分外,其余各题每题8分,共55分)12.(8分)现在很多家庭使用蒸汽挂烫机来熨烫衣服.如图甲所示为某品牌蒸汽挂烫机,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底部的储水箱注满水后,水通过进水阀门流到发热体迅速沸腾,并变成灼热的水蒸汽,不断喷向衣物,软化衣物纤维,起到熨平衣物的作用.为了便于移动,它底部装备四个轮子.如表是这种蒸汽挂烫机的部分参数.(1)储水箱注满水后,挂烫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为了保证安全,电路中还接入了如丙图所示的熔断丝和防干烧控制器,它应接在乙图中A(选填“A”或“B”)点.(3)用最大功率熨烫时,使用2分钟耗电多少?【解答】解:(1)储水箱注满水后,挂烫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总=(m水+m挂烫机)g=(2kg+4kg)×10N/kg=60N,挂烫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5×104Pa;(2)熔断丝和防干烧控制器工作时应切断电路,为了保证安全,此时电路中应不带电,它应接在乙图中A点;(3)用最大功率熨烫时,使用2min消耗的电能:W=Pt=1600W×2×60s=1.92×105J.答:(1)储水箱注满水后,挂烫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5×104Pa;(2)A;(3)用最大功率熨烫时,使用2分钟耗电1.92×105J.13.(8分)小明想对小区路灯进行自动化管理,设计电路如下图所示.光敏电阻R2的阻值随光照强度降低而减小,当控制电路中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被电磁铁吸引接通工作电路,路灯L 点亮.反之,当光照度增强到一定值时,路灯L 熄灭.(1)路灯L 标有“220V 40W”字样,则该路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0.18安.(结果精确到0.01 )(2)光敏电阻R2的阻值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如上表所示.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4.5 伏,当光照强度为15勒克斯时,光敏电阻R2两端的电压等于3 伏,请计算定值电阻R1的阻值(电磁铁中线圈电阻不计).(3)控制电路中的电池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压会下降,需定期更换,如果不更换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明理由:因为电池组电压下降会导致光敏电阻两端电压下降,串联电路中R1阻值不变,要使光敏电阻R2两端电压达到3伏,光敏电阻R2的阻值必须增大,所以要在光照度更小时才能实现.【解答】解:(1)由“220V 40W”知,灯泡正常工作电压U=U额=220V,功率P=P额=40W,正常工作的电流:I==≈0.18A;(2)由图知,控制电路中,R1与R2串联,查表可知,当光照度为15勒克斯时,光敏电阻R2的阻值为20Ω,电路电流为:I=I1=I2===0.15A,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1=U﹣U2=4.5V﹣3V=1.5V定值电阻阻值为:R1===10Ω;(3)因为电池组电压下降会导致光敏电阻两端电压下降,串联电路中R1阻值不变,要使光敏电阻R2两端电压达到3伏,光敏电阻R2的阻值必须增大,所以要在光照度更小时才能实现.故答案为:(1)0.18;(2)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3)因为电池组电压下降会导致光敏电阻两端电压下降,串联电路中R1阻值不变,要使光敏电阻R2两端电压达到3伏,光敏电阻R2的阻值必须增大,所以要在光照度更小时才能实现.。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有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4分)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的是()A.镜中花B.水中桥C.林中影D.缸中鱼2.(4分)跳绳是有良好健身作用的运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跳绳时以跳绳者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B.人在跳绳过程中,重力自始至终没有做功C.跳绳时在人上升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D.跳绳时人体内消耗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3.(4分)某市体育中考中利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对学生进行身体柔韧性测试。

测试者向前推动滑块,滑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仪器的示数就越大。

小明同学设计了四种电路(如图)模拟测试,并要求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表示数增大。

其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A.B.C.D.4.(4分)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对下面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的物理量B.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的物理量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的物理量D.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引入“压强”的物理量5.(4分)POS刷卡机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POS机的刷卡位置有一个绕有线圈的铁环制成的检测头(如右图所示),将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刷卡位置刷一下,检测头的线圈中就会产生变化的电流,POS机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

下图中能反映POS刷卡机读出信息原理的是()A.B.C.D.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6.(4分)小科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作出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图象(如图)。

(1)根据图象分析可知,小科采用凸透镜的焦距是厘米。

(2)图上四点中的点和人体眼球的成像特点相同。

7.(4分)测物体密度有多种方法:(1)改造后能测出液体密度的杆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来越小 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球受到惯性作用2.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方式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的是()A.乌贼向后喷水而前行B.流线型的鲫鱼在水中快速前进C.展开双翅的鸟在空中滑翔D.壁虎靠脚上的“吸盘”在墙上爬行3.如图是小柯连接的电路,开关闭合后,发现灯L2比L1亮,关于该电路分析正确的是()A.通过L2的电流比L1的电流大B.L2的电阻比L1的电阻大C.L2两端电压比L1两端电压小D.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小4.小柯用图中装置提升重为400牛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动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B.人将绳子拉过1米,物体也上升1米C.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牛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5.用图中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2分,满分8分)6.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的成像情况.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1分)8.小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所用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 2A”.(1)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画在虚线框内.(2)小柯将5欧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伏,读出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更换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当接入20欧的电阻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达到2伏,其原因是.(3)小柯用图乙所示的电路测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图中R0为定值电阻,他先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1,然后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2,则R X的阻值为(用I1、I2、R0表示)9.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步骤一:将铁块挡在木板上,往砂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牛;(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10.我市某些餐厅用只能机器人送餐,送餐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1)机器人身上有感应红外线新奇的接收器,以便接受信息,则该接收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2)机器人底盘的轮子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1米2,求机器人水平运送3千克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3)如果该机器人以最大功率在水平地面上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10秒,求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来越小 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球受到惯性作用【考点】76:重力;6L:惯性;6U: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1)根据球的运动状态分析;(2)根据G=mg分析重力的变化情况;(3)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物体所受的平衡力;(4)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变大,故A正确.B、根据G=mg可知,球的质量不变,故重力不变.故B错误.C、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D、惯性是个状态量,排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上运动,不能说由于惯性作用.故D错误.故选A.2.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方式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的是()A.乌贼向后喷水而前行B.流线型的鲫鱼在水中快速前进C.展开双翅的鸟在空中滑翔D.壁虎靠脚上的“吸盘”在墙上爬行【考点】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6I:力作用的相互性;8J: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流线型的物体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减小;(3)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4)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解答】解:A、乌贼向后喷水,给水一作用力,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乌贼向前的力,使乌贼前行,不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故A错;B、流线型的鲫鱼,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较小,可以快速前进,不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故B错;C、鸟能在空中滑翔是由于鸟的翅膀是上凸下平,上面和下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翅膀上面空气流动速度快,受到向下的压强小,翅膀下面空气流动速度慢,受到向上的压强大,这样就存在向上的压力差,即升力,所以鸟能在空中滑翔,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故C 正确;D、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排出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墙上,并能在墙上爬行,不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故D错.故选C.3.如图是小柯连接的电路,开关闭合后,发现灯L2比L1亮,关于该电路分析正确的是()A.通过L2的电流比L1的电流大B.L2的电阻比L1的电阻大C.L2两端电压比L1两端电压小D.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小【考点】H!: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H:欧姆定律的应用;JE:实际功率.【分析】由图可知两灯串联,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两灯电流的大小关系;灯泡亮度有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由L2比L1亮知两灯实际功率关系,从而判断两灯电阻和电压关系.【解答】解:(1)由图可知,两个灯泡组成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两灯电流相等,故A错误;灯泡亮度有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L2比L1亮,所以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大,故D 错误;(2)两灯电流相等,且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大,由P=I2R可知,L2的电阻比L1的电阻大,故B正确;由U=IR知,L2两端电压比L1两端电压大,故C错误.故选B.4.小柯用图中装置提升重为400牛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动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B.人将绳子拉过1米,物体也上升1米C.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牛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考点】7V: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7W: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分析】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力但要费距离.【解答】解:A、由图可知,该装置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故A错误;B、使用动滑轮时,物体上升1m,则绳子的自由端会通过2m,故B错误;C、不计摩擦和滑动自重,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物体的重力为400N,则拉力为200N,故C正确;D、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故D错误.故选C.5.用图中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考点】8O:阿基米德原理.【分析】(1)用溢水法收集物体排开的水,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用其他容器(需先测出其重力)接住溢出的水,然后再测出装有溢出的水的容器的总重力,两者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根据所测数据计算F浮与G排并进行比较.(2)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深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3)物块完全浸没水中前,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溢出去的增多;(4)由左侧图可知物块的重力,计算出质量;由有图可知物块浸没水中后的重力G′,根据F浮=G﹣G′计算出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V排,即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解答】解:A、物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否则小桶内所盛的水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应该在溢水杯中倒满水;故A错误;B、物块浸没水中后,随着深度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液体的深度不变,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C、左侧实验中,在物块完全浸没水中前,随着物块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溢出去的水增多,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物块完全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D、由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物体的重力G=2N,物体的质量m===0.2kg;物体浸没水中后的浮力F浮=G﹣G′=2N﹣1N=1N,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V=V排===1×10﹣4m3,物体的密度ρ===2×103m3;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2分,满分8分)6.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能降低温度,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往烧瓶里吹气,瓶内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细管中的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从竖管中喷出.【考点】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其中的缺少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解答】解:(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能降低温度,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把吸管一端放进水里,往烧瓶里吹气,瓶内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细管中底部的压强大于细管外面压强,这样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细管中的水从竖管中喷出.故答案为:(1)水汽化吸热,能降低温度,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往烧瓶里吹气,瓶内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细管中的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从竖管中喷出.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实验2中的数据判定焦距的大小,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判定像的性质;(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当u=16.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凸透镜的焦距为f=8cm;第4次实验中,u=6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在同侧,虚像只能观察到,故应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这表明像距减小,即该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了,故模拟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故答案为:(1)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2)近视眼.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1分)8.小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所用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 2A”.(1)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画在虚线框内.(2)小柯将5欧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伏,读出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更换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当接入20欧的电阻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达到2伏,其原因是原因是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太小.(3)小柯用图乙所示的电路测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图中R0为定值电阻,他先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1,然后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2,则R X的阻值为.(用I1、I2、R0表示)【考点】IL: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H@: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析】(1)根据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归纳法的要求设计表格;(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分压原理,确定当接入20Ω的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与题中变阻器的规格比较分析原因;(3)分析电路的连接,由欧姆定律求电源电压;根据支路电流不变,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出待测电阻的电流,由欧姆定律求待测电阻大小.【解答】解:(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记录电阻和对应的电流大小,为得出普遍性的规律,要多次测量,如下所示:(2)调节滑动变速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U滑=6V﹣2V=4V,变阻器的电阻是定值电阻电压的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0欧的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定值电阻的2倍,即2×20Ω=40Ω>30Ω,故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达到2伏,其原因是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太小;(3)他先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1,此时电流表测量两电阻并联的总电流;然后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2,此时电流表测通过R0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I=,此时R0的电压即电源电压:U=I2R0;因定值电阻的电压始终为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通过R0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 X=I2﹣I1,由欧姆定律,待测电阻:R X=.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2)原因是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太小;(3).9.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步骤一:将铁块挡在木板上,往砂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2.10 牛;(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小柯的说法不合理;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考点】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铁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2)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据此进行分析;(3)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4)根据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中,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铁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和拉力传感器向左的拉力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同,因此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10N;(2)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实验实验中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3)三次实验中,木板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大小相同,可得出结论: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4)实验中测量的摩擦力是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所以小柯的说法不合理.故答案为:(1)2.10;(2)实验不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3)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4)小柯的说法不合理;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10.我市某些餐厅用只能机器人送餐,送餐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1)机器人身上有感应红外线新奇的接收器,以便接受信息,则该接收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2)机器人底盘的轮子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1米2,求机器人水平运送3千克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3)如果该机器人以最大功率在水平地面上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10秒,求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考点】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FG: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机器人水平运送3kg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力等于物体与机器人的总重力,利用G=mg求出,再利用p=压强;(3)利用P===Fv计算牵引力,然后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可得阻力.【解答】解:(1)机器人身上有感应红外线新奇的接收器,以便接受信息,该接收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2)机器人水平运送3kg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力:F=G=(m车+m物)g=(50kg+3kg)×10N/kg=530N,对地面产生的压强:p===5.3×104Pa;(3)因为P===Fv,所以,机器人以最大功率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时受到的牵引力:F===250N,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f=F=250N.答:(1)感受器;(2)机机器人水平运送3千米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5.3×104Pa;(3)如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为25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