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网络互联》实验报告11

《网络互连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十一:静态路由器系院专业12网络工程班级2班姓名江梦莹日期2014年10月10一、实验拓扑结构图:二、详细步骤说明:步骤1.画出实验拓扑结构图。
步骤2. 按实验拓扑图连接设备。
步骤3. 路由器更改主机名,标识使用的是哪台路由器。
步骤4. 在路由器Router A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步骤5. 在路由器Router B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步骤6. 在两台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
步骤7. 查看路由表和接口配置。
RouterA#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信息表RouterA#show interface serial 0/0/0查看接口信息RouterB#show ip routeRouterB#show interface serial 0/0/1步骤7. 测试网络连通性。
(直接在路由器中Ping,本实验中没有使用PC机,直接用loopback模拟的网段)RouterA#ping 10.1.1.1RouterA#ping 10.1.2.1RouterB#ping 172.16.1.1RouterB#ping 172.16.2.1三、结果与分析(抓图说明)步骤1.画出实验拓扑结构图。
(如上)步骤2. 按实验拓扑图连接设备。
(略)步骤3. 路由器更改主机名,标识使用的是哪台路由器。
RouterB步骤4. 在路由器Router A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SHOW IP INT brief步骤5. 在路由器Router B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Show ip int brief步骤6. 在两台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
步骤7. 查看路由表和接口配置。
RouterA#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信息表RouterA#show interface serial 0/0/0查看接口信息RouterB#show ip routeRouterB#show interface serial 0/0/1步骤7. 测试网络连通性。
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实训报告

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实训报告通过本次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实训,旨在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网络设备的操作和配置,了解网络互联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升学生对网络设备和互联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网络设备操作:学生通过本次实训学习了如何操作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包括设备的开关机、连接、配置等基本操作。
2. 网络设备配置:学生学习了如何进行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包括IP地址设置、子网划分、路由配置、VLAN配置等内容。
3. 互联技术应用:学生了解了网络互联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VLAN、访问控制列表、虚拟私人网络等技术的实际应用。
三、实训过程1. 学生分组进行实训: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每个小组配备一套完整的网络设备和实验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和配置。
2. 实训指导和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3. 实训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实训成果展示,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他们的实际操作和配置成果。
四、实训意义1. 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次实训,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网络设备,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和技巧。
2. 加深对互联技术的理解: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配置,对网络互联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实训中,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网络设备操作和配置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了互联技术在现代网络中的广泛应用。
在实训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们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也加深了对互联技术的理解。
六、总结通过本次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实训,我们不仅熟练掌握了网络设备的操作和配置,也加深了对互联技术的理解,提升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信这些实训经验将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网络互联技术实训报告

《网络互联技术》实训报告设计题目: 网络互联技术专业:网络技术班级:14计网(1)班姓名:指导教师:二0一六年元月八日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3)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4)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5)3.1 单交换机Vlan配置 (5)3.2 跨交换机Vlan配置 (5)3.3 RIP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9)3.4 OSPF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11)3.5 PPP之PAP认证配置 (13)3.6 PPP之CHAP认证配置 (16)3.7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18)3.8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21)3.9 静态NAT的配置 (23)3.10 动态NAT的配置 (26)3.11 单臂路由配置(Vlan间数据通信) (26)3.12 三层交换机实现数据通信(Vlan间数据通信) (26)4总结 (36)1、课程设计目的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当中。
目前,对于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而针对用户来说,更需要一个经济实用、性能优越的网络是网络规划都们一直面临的问题。
对用户需求进行信息收集并加以合理分析是规划网络的重要的一步。
在有限的资金预算下充分利用资源、采用合理的技术来满足用户对于网络的需求,是进行网络需求分析的目的所在。
从网络的功能、性能、运行环境以网络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来探讨网络建设的要求。
而现在,网络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网络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网络,都在重新建设或者升级网络,这对网络前期的规划、配置和管理提出了可靠运行的要求;二是网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网络中实现的各项功能越来越多,对网络运算能力、广播风暴抑制能力、ARP攻击防范能力等提出了性能上的要求;三是网络软硬变化越来越快,不断推出的新设备、新软件对网络建设过程中新功能的配置、新任务的运行,有着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
《网络互联技术》这门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结合网络应用,让我们对实际网络的配置更加熟悉。
内网互联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内网互联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设备配置、网络互联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训,期望能够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 理解并熟悉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会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Tracert等,进行网络故障排查。
4. 了解网络互联技术,如VLAN、路由协议等。
5.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会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二、实训环境实训环境如下:1. 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网线等。
2. 软件设备: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3.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包括一台核心交换机、若干台接入交换机和多台计算机。
三、实训原理1.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其特点是中心节点(核心交换机)负责连接所有终端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管理、故障点少的优点。
2. 网络设备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是网络中常用的设备,它们的主要功能分别是数据包转发和路由选择。
通过配置交换机的VLAN、端口镜像、安全策略等功能,可以实现网络的隔离和监控;通过配置路由器的路由协议、访问控制列表等功能,可以实现网络的互联和访问控制。
3. 网络互联技术: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网络,实现网络的隔离和广播域的划分;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可以实现网络之间的路由选择。
四、实训过程1. 网络拓扑搭建:根据实训环境,搭建星型拓扑结构,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
2. 交换机配置:配置交换机的VLAN、端口镜像、安全策略等功能,实现网络的隔离和监控。
3. 路由器配置:配置路由器的接口、路由协议、访问控制列表等功能,实现网络的互联和访问控制。
4. 网络测试:使用Ping、Tracert等工具测试网络连通性,检查网络配置是否正确。
5. 故障排查:根据网络测试结果,分析网络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故障排查和修复。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实验书网络互联技术

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实验报告20/3/2007 shanjings@实验1 IP地址规划 (3)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3)实验环境: (3)实验步骤: (3)实验2 路由协议 (6)实验目的: (6)实验内容: (6)实验环境: (6)实验步骤: (6)实验3 PPP封装和验证协议:PAP (9)实验目的 (9)实验内容 (9)实验环境 (9)实验步骤 (9)实验4 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11)实验目的: (11)实验内容: (11)实验环境: (11)实验步骤: (11)实验1 IP地址规划实验目的:1.了解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工作状态判断等基础知识;2.熟悉路由器的命令行配置;3.掌握利用路由器连接本地局域网的方法;4.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5.掌握网络接口的IP设置方法。
实验内容:1.将1个C类地址进行子网划分,其中二分之一个C类地址用于LAN 1,四分之一个C类地址用于LAN 2,确定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2.为主机和路由器接口选择和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3.利用路由器连接本地局域网;4.验证本地局域网的连通性。
实验环境: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如图连接路由器、交换机和计算机。
(2)使用路由器自带的控制台电缆连接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和一台计算机的串行接口,如Com1。
(3)选择一个C类地址进行子网划分,前二分之一个C 分配给LAN 1,接着四分之一个C分配给LAN 2。
(4)LAN 1的网络地址和掩码:,或表示为;LAN 1的广播地址是:(5)LAN 2的网络地址和掩码:,或表示为;LAN 2的广播地址是:(6)为LAN 1的主机和路由器接口选择IP地址:Ethernet1/0:IP:;掩码:;Host A-1: IP:;掩码:;默认网关:;Host A-2:IP:;掩码:;默认网关:;(7)为LAN 2的主机和路由器接口选择IP地址F0/0: IP:;掩码:;Host B-1:IP:;掩码:;默认网关:;Host B-2:IP:;掩码:;默认网关:;(8)设置主机的网卡参数。
计算机网络架构内外网互联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架构内外网互联实验报告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架构内外网互联实验报告局域网互相访问1.实验目标: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技巧;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2.实验技术原理: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出去。
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
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和转发的。
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
生成路由表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配置和动态配置,即静态路由协议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静态路由是指有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优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
缺省路由可以看做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
当数据在查找路由表时,没有找到和目标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时,为数据指定路由。
3.实验步骤: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1)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2)查看路由器生成的直连路由;(3)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静态路由;(4)验证R1、R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5)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 1/0的IP地址;(6)PC1、PC2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课程_ _ 实验名称 _姓名_________ ________ 实验日期:学号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报告日期: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人学号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审批签字:一.实验名称二.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机器的IP地址)三.实验目的""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流程和说明,分工说明)五.实验结果六.实验中的问题及心得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模版)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课程名称:姓名: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1级周术成老师2014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系:计算机与信息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1姓名:学号:实验课程:_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号____田C-305__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局域网所使用的基本设备 2.掌握以太网组建方法 3.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2.实验原理以太网事实上是一簇局域网技术,不同的以太网在链路层帧头的格式、电缆的类型和传输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以太网可以利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组网,也可以运行10Mb/s、100Mb/s、1000Mb/s 的网络速度。
网络互连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IP子网间的通信1.实验的目的:1.1 掌握用路由器、交换机进行局域网互联配置;1.2 理解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2.实验的内容:2.1 利用二层交换机构成一局域网或者说是广播网;2.2 创建两个IP子网,每台交换机分属一个子网;2.3 利用路由器连接局域网,并且为连接端口配置两个IP地址作为两个IP子网的网关,实现子网1和子网2的互联通信。
3.实验的原理:3.1 通过路由器实现子网间的通信,其原理如下: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式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
路由器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联和隔离,保持各个网络的独立。
路由器不转发广播消息,而是把广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网络内部。
发送到其他网络的数据先是被送到路由器,在由路由器转发出去。
同一个子网内的主机可以自由通信,不同的子网间的主机不能直接通信,要借助路由器。
3.2 通过交换机可以实现子网内部的通信,它原理如下:交换机工作在OSI模式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内部维护着一张连接的启动计算机的网卡地址和端口对应表。
它接收到的所有的帧进行检查,读取帧中源MAC地址,基于数据中携带的目标MAC地址转发到对应的端口,实行过滤转发而不是广播方式传送。
交换机工作的时候,只有请求端口iuhe目的的端口间相互响应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端口,因此能有效的隔离冲突和压抑广播风暴的产生。
4. 实验的环境:华为路由器一台、华为二层交换机一台、Console口线一根、主机四台,标准网线若干5.实验的步骤:5.1 连接各个设备,如图所示:5.2 配置路由器的E0端口的IP地址和它的子网掩码,作为192.168.2.0的子网网关:[Router] interface e0[Router-Ethernet0] ip address 192.168.2.254 255.255.255.05.3 在E0端口增加第二条IP地址和它的子网掩码,作为192.168.3.0的子网网关:[Router] interface e0[Router-Ethernet0] ip address 192.168.3.254 255.255.255.0 sub5.3 配置路由器的rip协议,实现两个子网间的通信:[Router] rip[Router-rip] network 192.168.2.0[Router-rip] network 192.168.3.05.4 配置各个PC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实现两个子网间的PC主机能相互ping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熟悉常用网络测试指令
班级:B241111
学号:B********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
(2)通过网络命令了解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
二、实验设备
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操作系统是Windows7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利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网络配置信息
(2)利用ping 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
(3)利用arp 命令检验MAC 地址解析
(4)熟练使用netstat、ftp、tracert、pathping、nbtsat、netsh等网络命令
四、背景知识
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带有多种网络命令,利用这些网络命令可以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
需要注意是这些命令均是在cmd命令行下执行。
本次实验学习8个最常用的网络命令。
五、实验准备
1.Ping命令
-t Ping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 count 指定的 ECHO 数据包数。
默认值为 4 。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 length 指定的数据量的 ECHO 数据包。
默认为 32 字节;最大值是 65,527。
-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
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 ttl 指定的值。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 tos 指定的值。
-r count 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
count 可以指定最少 1 台,最多 9 台计算机。
-s count 指定 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
连续计算机可以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 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 9 。
-k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
连续计算机不能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严格源) 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 9 。
-w timeout 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destination-list 指定要 ping 的远程计算机。
查看ping的相关帮助信息“ping/?”
2.ipconfig命令
ipconfig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用于查看主机的IP配置命令,其显示信息中还包括主机网卡的MAC地址信息。
该命令还可释放动态获得的IP地址并启动新一次的动态IP分配请求。
ipconfig /all:显示本机TCP/IP配置的详细信息;
ipconfig /release:DHCP客户端手工释放IP地址;
ipconfig /renew:DHCP客户端手工向服务器刷新请求;
ipconfig /flushdns:清除本地DNS缓存内容;
ipconfig /displaydns:显示本地DNS内容;
ipconfig /registerdns:DNS客户端手工向服务器进行注册;
ipconfig /showclassid:显示网络适配器的DHCP类别信息;
ipconfig /setclassid:设置网络适配器的DHCP类别。
ipconfig /renew “Local Area Connection”:更新“本地连接”适配器的由 DHCP 分配 IP 地址的配置
ipconfig /showclassid Local*:显示名称以 Local 开头的所有适配器的DHCP 类别 ID
ipconfig /setclassid “Local Area Connection” TEST:将“本地连接”适配器的 DHCP 类别 ID 设置为 TEST
3.ARP
显示和修改 IP 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表。
ARP -s inet_addr eth_addr [if_addr]
ARP -d inet_addr [if_addr]
ARP -a [inet_addr] [-N if_addr]
-a 显示当前的ARP信息,可以指定网络地址,不指定显示所有的表项
-g 跟 -a 一样
-d 删除由 inet_addr 指定的主机,可以使用 * 来删除所有主机
-s 添加主机,并将网络地址跟物理地址相对应,这一项是永久生效的。
eth_addr 物理地址
if_addr 网卡的IP地址
inet_Addr 代表指定的 IP 地址
判断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数据包经过的中继节点的清单和到达时间
-d 指定不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h maximum_hops 指定搜索目标的最大跃点数.
-j host-list 与主机列表一起的松散源路由(仅适用于IPv4),指定沿host-list的稀疏源路由列表序进行转发。
host-list是以空格隔开的多个路由器IP地址,最多9个。
-w timeout 等待每个回复的超时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R 跟踪往返行程路径(仅适用于 IPv6).
-S srcaddr 要使用的源地址(仅适用于 IPv6).
-4 强制使用 IPv4.
-6 强制使用 IPv6.
target_name 目标计算机的名称.
stat命令
让用户了解到自己的主机是怎样与Internet连接的, 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
netstat –r: 显示路由表信息
netstat –s: 显示每个协议的状态, 包括TCP\UDP\ICMP等
netstat –n: 以数字表格形式显示已经建立连接的IP地址和端口
netstat –a: 察看所有的连接
6.ftp
用于文件传输(需要存在文件传输服务器FTP)
显示基于 TCP/IP 的 NetBIOS (NetBT) 协议统计资料、本地计算机和远程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表和 NetBIOS 名称缓存。
Nbtstat 可以刷新 NetBIOS 名称缓存和使用 Windows Internet 名称服务 (WINS) 注册的名称。
使用不带参数的 nbtstat 显示帮助。
-a remotename
显示远程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表,其中,RemoteName 是远程计算机的NetBIOS 计算机名称。
NetBIOS 名称表是与运行在该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相对应的 NetBIOS 名称列表。
-A IPAddress
显示远程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表,其名称由远程计算机的 IP 地址指定(以小数点分隔)。
-c
显示 NetBIOS 名称缓存内容、NetBIOS 名称表及其解析的各个地址。
-n
显示本地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表。
Registered 的状态表明该名称是通过广播还是 WINS 服务器注册的。
-r
显示 NetBIOS 名称解析统计资料。
在配置为使用 WINS 且运行 Windows XP 或 Windows Server 2003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该参数将返回已通过广播和WINS 解析和注册的名称号码。
-R
清除 NetBIOS 名称缓存的内容并从 Lmhosts 文件中重新加载带有 #PRE 标记的项目。
-RR
释放并刷新通过 WINS 服务器注册的本地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
-s
显示 NetBIOS 客户端和服务器会话,并试图将目标 IP 地址转化为名称。
-S
显示 NetBIOS 客户端和服务器会话,只通过 IP 地址列出远程计算机。
Interval
重新显示选择的统计资料,可以在每个显示内容之间中断 Interval 中指定的秒数。
按 Ctrl+C 停止重新显示统计信息。
如果省略该参数,netstat 将只显示一次当前的配置信息。
sh命令
Netsh 是命令行脚本实用工具,它允许从本地或远程显示或修改当前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的网络配置。
Netsh 还提供了一个脚本功能,对于指定计算机,可以通过此功能以批处理模式运行一组命令。
为了存档或配置其他服务器,Netsh 也可以将配置脚本保存在文本文件中。
六、实验结果截图
1.ping命令
2.ipconfig命令
8.nbtstat命令
七、实验心得
这些网络测试指令真是很好玩。
利用ipconfig 命令可以检查TCP/IP 的相关配置;利用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物理连接是否正确、网卡驱动是否正常等;利用arp 命令可以对本机上的arp 缓存进行操作;利用netstat 命令可以显示协议的统计信息和当前网络的连接状况;tracert命令多用于显示和跟踪网关及路由信息;netstat:让用户了解到自己的主机是怎样与Internet连接的,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等等,一边上网学着这些指令怎么操作,一边自己动手做着,看着结果一个个蹦出来就觉得再也不怕以后家里电脑的网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