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指导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1.学生已经学过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对托物言志手法基本了解,但有遗忘;
2.在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时对作者“志”的分析有难度。
学习目标
1.回顾复习,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
2.总结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3.通过对所托之“物”的具体内容的梳理,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志”。
评价任务
评估任务1:对《秃的梧桐》的结构分析和内容的理解
(方法总结)
环节三
实战演练:《秃的梧桐》
1.默读,进行圈点批注,梳理《秃的梧桐》的结构。
2.分析文章围绕梧桐树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物”的描写和“志”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3.做《秃的梧桐》课后题
对应目标2.总结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目标3.通过对所托之“物”的具体内容的梳理,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志”。
内容:
写“物”的环境,如《白杨礼赞》中写西北高原,《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起到衬托“物”的作用。
写“物”的外形,如《白杨礼赞》中写白杨树的枝、干、叶、皮,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物的特点。
写“物”与它物的关系,如《爱莲说》中莲与菊、牡丹,《白杨礼赞》中白杨与楠木。它物起到引出事物、对比、衬托“物”的作用。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环节一
活动一:读文
1.回顾托物言志手法的概念,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
2.小组讨论,补充完善表格,展示学生成果
对应目标一:回顾复习,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
环节二
活动二:识法
(1)通过表格梳理总结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物-似-志
(2)通过表格梳理总结托物言志类散文围绕所托之“物”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物”的描写和“志”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1、淡竹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动物。
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散文的阅读方法及解题技巧

突破散文阅读的方法与训练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的试题中,都少不了对散文阅读的考查。
而这个类文章和试题也恰恰成了学生答题路上的“拦路虎”,因而使分数偏低,不够理想。
甚至在平日的学习中。
有的学生还达到了“谈散文色变”的水准。
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们普遍认为。
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缺少方法。
不知道答题的规律,甚至不知道答题方法是什么。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认为关键是要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去答题。
这样就避免了失误。
分数也就自然会提高了。
学生也就不会为此而苦恼了。
下面就散文阅读、答题方法以及考点分析等方面略作指导。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能够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择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择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一、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即是“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
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象征物。
像《红砖颂》,标题中的“红砖”便是所托之物,《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也是所托之物。
但有的散文,题目不能提示象征物的,我们也有办法找到它。
如《荔枝蜜》,从题目中不能判断,但我们通过全文,可以看到作者所描绘的事物有荔枝树、荔枝蜜和蜜蜂,那么,这三个事物哪一个才是象征物呢?通过分析文章描写的重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便可以确定所托之物是蜜蜂。
找准所托之物,这是我们把握主旨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
二、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如《红砖颂》第一段中的描写:“泥家生的女”、“窑中长成人”,提示了红砖平凡普通的身份;第二段中“一团黄泥”“一件朴素的黄袍”写出了红砖外形的.纯朴;第三段中的“棱角分明”从外形写红砖的刚毅;“松又坚”、“脆又韧”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评价。
事实上,事物的外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红砖的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
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三、仔细品读课文,提示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红砖颂》的结尾,将红砖与砌砖工人融为一体,红砖与砌砖工人都有相同可贵的精神,这就暗示了红砖的品格正是砌砖工人的品格,这样就基本完成了“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
当然,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各个步骤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一步步展示阅读步骤,是让你有依据可寻,有方法可求。
人教版语文八下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揣摩表现手法,分析句段作用(含练习及答案)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揣摩表现手法,分析句段作用题一:菜花孙犁①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
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
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
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②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
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
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
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
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
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
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④这也是一种菜花。
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
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
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⑤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
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
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
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
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
这是天赐之物。
⑥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
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
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
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
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⑦1946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
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
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
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
托物言志(含答案)

托物言志(含答案)托物言志类散文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经典篇目]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真的不是理想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后身看到了前面远远地存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矗立,像是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就是惊讶地叫做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那就是力争上游的一种一棵,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就是丈把低,像是排出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并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看齐,也像是排出来人工似的,沦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敞的叶子也就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扁平而存有银色的昏圈,微微亮光淡青色。
这就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制下却维持1着高傲森然的一种一棵。
哪怕只有碗那样厚薄,它却不懈努力向上发展,低至丈许,两丈,竹林矗立,不折不挠,对付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婆娑的姿态,没屈曲飞过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就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不算什么树中的不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谨,也不缺少保守,更不必加它的坚强不屈与丰满,它就是树中的辉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到,看到平缓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真的它只是一棵?难道你就不想起它的朴质,严谨,坚强不屈,至少也寓意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M18x至,在敌后的社会各界土地上,到处存有坚强不屈,就像是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把守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起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一致,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寓意了今天在华北平原四海决荡,无偿献血者写下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散文阅读:托物言志

散文阅读:托物言志&人们对物的情感一、托物言志之定义: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举例:(小到一只小虫、一粒沙子、大到宇宙星辰、山川湖泊。
)小草、小花:平凡而不平庸梅兰竹菊:志向、情操高尚等(君子四友:桃运吗)老鹰:目光长远古代常见意象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粗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20200727新初二语文 第二课时《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指导》(授课版)答案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指导”参考答案:《紫藤萝瀑布》1.色形味繁茂、生机勃勃(4分)2.比喻/化静为动,将盛开的花比喻成帆,笑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饱满、旺盛、灿烂,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生命的喜爱、赞美之情。
3.异:《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同:都表现了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感悟。
一棵小桃树答案:18. (4分)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蜂蝶漠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
19. (4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桃树”比作“一只天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在暴风雨中饱受摧残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爱怜。
20.(4分)没有偏题。
一来奶奶与小桃树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奶奶就没有小桃树;二是作者正是要通过赞美小桃树来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1. (4分)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或理想);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折,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白杨礼赞》答案:(一)16.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2分)17.①干、枝、叶、皮(2分)②力争上游、笔直、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参天耸立、不屈不挠(2分,至少写四个)18.不矛盾。
“极普通”是从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来说的,“不平凡”从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来说的。
(3分)20.因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而且“坚强不屈与挺拔”。
(2分)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分)《野菊花》1.答案: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
评分:共5个要点,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全对得3分。
2.答案:①不任人摆布;②不禁锢自己;③不固守现状。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一般结构
一般结构:
开头——托物——言志——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 托物部分,往往又由两部分构成: 1、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 2、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 • 言志部分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由物到人 2、由人到人的精神 3、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
•
②“象征”:本文用丑石象征有过巨大贡献却默默承受
委屈、误解和孤独的人。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富有艺 术魅力。(每句1分)
• 4.本言语作者通过写自己家乡门前的一块 丑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答:通过写自家门前的一块丑石,表达了 对不居功自傲,躁进求宠,而默默承受屈 辱、误解和孤独的人的敬佩;并且告戒世 人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审视评价具有鲜明 “个性”的人,不能片面看待一个人。 (每点1分,表述顺畅1分)(3分)
托物言志类散文一般结构框桇图
所托之物的外形特 点
开 头 引 出 所 托 之 物 , 表 达 赞 美 之 情
托物部分 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 精神
这两点有的 时候分开写, 有的时候融合 在一起
赞美所托之物象征的人 这 不 赞美所托之物象征的精神 同 现 篇 由所托之物引起生活感悟。 里 三 一 时 在 文 点 定 出 一 章
• 3.本文在写法上最主要有两个特点,请你指出其中一个, 并分析说明其好处。
• (1)写法:欲抑先扬(衬托、反衬)或“象征(托物言 志)”
• (2)好处: •
① “欲抑先扬”:前5段用大量的文字,极尽“丑石”
的“不能再丑的丑”,以及人们对它的极大嫌怨,在天文 学家来到之后,验明了丑石的身份,又转而写“丑石”的 美,以及人们对它的重视和敬佩。前后对比鲜明,反衬强 烈,使“丑石”的美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写明谁与谁 对比得1分,具体分析给1分);
言志部分
赞美所托之物象征的精神
由所托之物引起生活感悟。
丁香赋
•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 赞美什么? • 答: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 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 精神 。 • 3.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 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 答: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 篇。
• 5.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 恰当的词,概括层意。 • 答:①第一层:描写(描绘、绘)兰草。②第二层: 赞(美、颂等)兰草。 • 6.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 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 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 • 答: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威武不 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 • 7.“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 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 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答:揭示(表现、突出等)主旨(中心、主题等); 含义理解要点:①两者同样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或顽强拼 搏的精神;②战胜灾害(困难),重建家园(美好生活)。
结尾 再次 赞美 所托 之物 或所 象征 的人, 照应 开头
言志部分
5.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 挚爱。请写出你最喜爱的一样事物,写出 它的外形特点和内在气质精神,再联想到 一个与这一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人。200字左 右。
答:
丑石
• 1.本文“丑石”的“丑”表现在哪几方面? • 答:相貌丑陋;没多大用处,妨碍生活。 (答“颜色黝黑”、“毫无用处”不得分, 每点1分) • 2.请阐释文中天文学家说这块石头“以丑 为美”的意思。 • 答:1、丑到极处便是美的极处;2、“丑” 的事物用它不合世俗眼光的“不一般”来显 示自己的美(每点1分) •
托物言志类散文一般结构框桇图
所托之物的外形特 点
开 头 引 出 所 托 之 物 , 表 达 赞 美 之 情
托物部分 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 精神
பைடு நூலகம்
这两点有的 时候分开写, 有的时候融合 在一起
赞美所托之物象征的人 这 不 赞美所托之物象征的精神 同 现 篇 由所托之物引起生活感悟。 里 三 一 时 在 文 点 定 出 一 章
结尾 再次 赞美 所托 之物 或所 象征 的人, 照应 开头
言志部分
兰草
• 1.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具有超强生命力(生命力极强、 顽强拼搏)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 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想见(兰草);(救灾时见了 兰草)肃然起敬。
• • •
2.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 答:反衬或衬托(或对比 ) 3.“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 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 • 答:惊喜、敬佩。 • 4.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 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 答: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托物言志类散文
托物言志的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 “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 在某个具体的“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 花、草、树、木,或是某一个具体的事物。 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 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 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 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 也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 常用于表达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 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托物言志类散文一般结构框桇图
所托之物的外形特 点
开 头 引 出 所 托 之 物 , 表 达 赞 美 之 情
托物部分 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 精神
这两点有的 时候分开写, 有的时候融合 在一起
赞美所托之物象征的人 这 不 同 现 篇 里 三 一 时 在 文 点 定 出 一 章
结尾 再次 赞美 所托 之物 或所 象征 的人, 照应 开头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①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答: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丁香开得繁多、美丽的特点,给人以张力,创 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② 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 春天的花潮。 答: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丁香生命力顽强,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 生机勃勃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