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人机系统的综合集成
无人机工作原理:原理与核心系统

⽆⼈机⼯作原理:原理与核⼼系统介绍每次别⼈⼿⾥拿着遥控器时,看着⽆⼈机在空中⾃由飞翔,真是太酷了。
但是你知道⽆⼈机是如何⼯作的吗?⽬录Ⅰ⽆⼈机1.1 概念1.2 应⽤1.3 组成⼆、飞控系统2.1 概念2.2 飞控系统组件模块2.3 功能三、主控模块MCU3.1 概念3.2 ⽆⼈机⼯作原理3.3 单⽚机任务四、常见问题Ⅰ⽆⼈机1.1 概念⽆⼈驾驶飞⾏器(UAV),⼜称⽆⼈机,是⼀种由⽆线电遥控设备和⾃⾝的程序控制装置操作,或完全或间歇地由机载计算机操作的⽆⼈驾驶飞机。
1.2 应⽤⽆⼈机不仅⼴泛应⽤于航拍、农业、植物保护、微型⾃拍、快递运输、灾害救援和野⽣动物观察等领域,还⽤于测绘、传染病监测等。
1.3 组成⽆⼈机由机⾝、飞⾏控制系统、数据链系统、发射回收系统和电源系统组成。
飞⾏管控系统相当于⽆⼈机系统的“⼼脏”部分,对⽆⼈机的稳定性、数据可靠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具有重要影响,对其飞⾏性能具有决定性作⽤。
⼆、飞控系统2.1 概念飞控系统是⽆⼈机的核⼼控制装置,相当于⼤脑。
是否安装飞控系统也是区分⽆⼈机和通⽤航空机型的重要指标。
经过早期的遥控飞⾏,其导航和控制⽅式已发展为⾃主飞⾏和智能飞⾏。
导航模式的改变对飞控计算机的精度要求更⾼,任务复杂度的增加对计算机的计算能⼒要求更⾼。
⼩型化不仅对飞控计算机的功耗和体积提出了很⾼的要求,⽽且要求体积⼩,移动性好。
⾼精度不仅要求计算机控制精度⾼,还需要有运⾏复杂控制算法的能⼒。
2.2 飞控系统组件模块飞控系统实时采集各传感器测得的飞⾏状态数据,并从地⾯测控站的通信信道接收⽆线电测控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和数据。
计算后,将控制命令输出到执⾏机构,实现对⽆⼈机各种飞⾏模式的控制,实现对任务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将⽆⼈机的状态数据和发动机、机载供电系统和任务设备的运⾏状态参数实时传输到机载⽆线电数据终端,然后通过⽆线电下⾏信道回传给地⾯监测站。
根据功能,飞控系统的硬件包括:主控模块、信号调理及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伺服驱动模块。
无人机系统概论

无人机系统概论无人机系统概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系统已成为军事、民用等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
无人机的出现,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更多便捷、高效的工具,也在某些特定领域取代了人类原本的工作。
无人机系统能够执行包括侦察、监视、侵略、武装、能源等在内的一系列任务,使作战效果更为显著,也带动了一批与之相关的高精尖技术的发展。
一、无人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无人机系统是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包括飞行器、导航、通信、集中控制、成像、作战等一系列组件。
其中的飞行器常规被认为是一个自主的、半自主的或遥控的平台,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类型的支持。
而无人机通常是指没有人类驾驶员的飞机,可以是自主或遥控飞行,并通过预先编程的自动控制算法或人工控制实现飞行任务。
二、无人机大小的分类由于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和用途的不同,无人机的大小也有严密的分类。
可按以下方式进行分类:1、微型无人机:长度在15厘米左右,重量在10克以下,也称“蚊子式无人机”,用于侦察、作物检测等领域。
2、小型无人机:也称轻型无人机,长度20-125厘米,重量1-25千克,用于测量、监测、搜索和侦察等领域。
3、中型无人机:长度2-6米,重量20-150千克,用于机场监控、灾害救援、边境巡逻等领域。
4、大型无人机:长度6-15米左右,重量300-500千克,用于搜索、侦察、攻击等军事领域。
5、特种无人机:长度15-20米左右,重量500千克以上,用于战争、战争后的灾害救援、矿山勘探等领域。
三、无人机系统的应用1、军事应用:近年来,无人机侦察、瞄准和攻击等作战功能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如美国以MQ-9 Reaper为代表的无人机,可实现长时间的侦查和打击,具有极高的杀伤力和远程作战能力。
2、民用应用: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石油、天文、地震、环境监测、电力监测等领域的使用日益增加,无人机用于关键设施的保卫和管道巡检。
3、研究应用:在科学研究中,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空气动力学、地理测绘、天文观测、环境检测等领域。
浅析无人机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无人机的现状和发展1. 引言1.1 无人机的定义无人机,即无人驾驶飞行器,是指通过预先设定程序、遥控器或自主设计的自主飞行器,能够在没有人员操作的情况下执行任务的飞行器。
无人机通常由飞行器本体、飞行控制系统和遥控器(或地面控制站)组成,具有自主导航、自主识别和自主避障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农业、军事、航拍、物流等领域。
无人机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风险。
无人机还能够飞入人类无法到达的区域,执行危险或高强度工作,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无人机的技术和应用领域也日益丰富和深入。
未来无人机将会取代人类在某些领域的工作,成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得力助手。
1.2 无人机的应用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1. 军事领域: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和深入。
军用无人机可以用于侦察、目标确认、打击等作战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作战效能和情报收集能力。
军用无人机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对军人生命和财产的危险,提高了作战的安全性。
2. 民用领域: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样化。
无人机可以用于航拍、摄影、摄像、搜救、环境监测、农业植保、消防救援等领域。
无人机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使其成为了许多行业的重要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科研领域:无人机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可以用于气象观测、地质勘探、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数据采集方式,推动了许多科研项目的进展。
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其在军事、民用和科研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其应用范围还会更加广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1.3 无人机发展的背景无人机发展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出现的无人机是由军方用于军事侦察和轰炸。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民用需求的增加,无人机开始逐渐走向民用领域。
无人机概述及系统组成

国内无人机的发展
飞行器的定义
飞行器是指能在地球大气层内外空间飞行的 器械。通常按照飞行环境和工作方式,把飞行器 分为几大类: ——航空器: ——航天器: ——空天飞行器: ——火箭和导弹: ——巡飞弹型无人机:
航空器的定义
根据产生升力的原理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气球
飞艇
航空器 固定翼航空器
飞机 滑翔机 直升机
航空器---机身结构名称
航空器---起落装置
动力装置---分类
无人机的发动机以及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系 统和附件的总称。 无人机使用的动力装置主要有活塞式发动机、涡喷发 动机、涡扇发动机、涡桨发动机、涡轴发动机、冲压发动 机、火箭发动机、电动机等。目前主流的民用无人机所采 用的动力系统通常为活塞式发动机和电动机两种。
控制站---显示系统
地面控制站内的飞行控制席 位、任务设备控制席位、数据链 管理席位都设有相应分系统的显 示装置,因此需综合规划,确定 所显示的内容、方式、范围。 A、飞行参数综合显示 飞行与导航信息、数据链状 态信息、设备状态信息、指 令信息 B、告警视觉:灯光、颜色、文 字;听觉:语音、音调。 一般分为提示、注意和警告 三个级别 C、地图航迹显示 导航信息显示、航迹绘制显 示以及地理信息的显示。
配合其它系统完成各种任务。
导航飞控系统---飞控子系统
飞控子系统是无人机完成起飞、空中飞行、执行任 务、返场回收等整个飞行过程的核心系统,对无人机实 现全权控制与管理,因此飞控子系统之于无人机相当于 驾驶员之于有人机,是无人机执行任务的关键。
无人机姿态稳定与控制;
与导航子系统协调完成航迹控制;
控制站---操纵系统
无人机操纵与控制主要包括起降操纵、飞行控制、任 务设备(载荷)控制和数据链管理等。地面控制站内的飞 行控制席位、任务设备控制席位、数据链路管理席位都应 设有相应分系统的操作装置。
无人机概述及系统组成PPT课件

优质
52
优质
53
控制站---显示系统
地面控制站内的飞行控制席 位、任务设备控制席位、数据链 管理席位都设有相应分系统的显 示装置,因此需综合规划,确定 所显示的内容、方式、范围。
A、飞行参数综合显示
飞行与导航信息、数据链状
态信息、设备状态信息、指
令信息
B、告警视觉:灯光、颜色、文
字;听觉:语音、音调。
优质
22
无人飞艇平台及系留气球
优质
23
各类变模态平台
优质
24
航空器---机翼结构名称
优质
25
航空器---机身结构名称
优质
26
航空器---起落装置
优质
27
优质
28
动力装置---分类
无人机的发动机以及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系 统和附件的总称。
无人机使用的动力装置主要有活塞式发动机、涡喷发 动机、涡扇发动机、涡桨发动机、涡轴发动机、冲压发动 机、火箭发动机、电动机等。目前主流的民用无人机所采 用的动力系统通常为活塞式发动机和电动机两种。
三类不同功能控制站模块: 指挥处理中心:制定任务、完成载荷数据的处理和应
用,一般都是通过无人机控制站等间接地实现对无人机的 控制和数据接收;
无人机控制站:飞行操纵、任务载荷控制、数据链路 控制和通信指挥。
载荷控制站:载荷控制站与无人机控制站的功能类似, 但载荷控制站只能控制无人机的机载任务设备,不能进行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
无人机概述及系统组成
无人机培训课程一
1
优质
2
无人机的定义
无人驾驶航空器(UA: Unmanned Aircraft), 是一架由遥控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 的航空器,也称遥控驾驶航空器(RPA: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以下简称无人机。
系统集成在智能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

系统集成在智能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飞行器的出现无疑是航空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智能飞行器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性能,在军事、民用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系统集成作为一种将多个独立的系统和组件整合为一个协调运作整体的技术手段,在智能飞行器的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系统集成在智能飞行器设计中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能够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工作。
智能飞行器由众多复杂的子系统构成,如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动力系统等。
这些子系统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果不能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就无法发挥出智能飞行器的整体优势。
通过系统集成,可以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流畅通、功能互补,从而提高飞行器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其次,系统集成有助于优化飞行器的整体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各个子系统的综合考虑和优化配置,可以实现飞行器在重量、体积、能耗等方面的最佳平衡。
例如,通过合理布局电子设备和线缆,可以减少飞行器的重量和阻力,提高飞行效率;通过优化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延长飞行器的续航时间。
再者,系统集成能够提高飞行器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组件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运用先进的算法和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决策、自适应控制和故障诊断等智能化功能。
这不仅提高了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性和可靠性,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风险。
在智能飞行器的设计中,系统集成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复杂性的问题。
随着飞行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电子、机械、控制、通信、计算机等多个学科。
如何将这些不同领域的技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系统集成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其次是系统兼容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由于智能飞行器的各个子系统往往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其技术标准、接口规范和性能参数可能存在差异。
在集成过程中,需要解决这些差异带来的兼容性问题,确保各个子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无人机系统组成

无人机系统组成为读者介绍各个系统的功能,要记住所有分系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全系统的一部分。
控制站控制站通常是地面的,或舰载的,也可能是机载的位于母机上,控制站是飞行操控中心,实现人机交互,一般是无人机任务预规划中心。
如果是这样,该站成为任务规划与控制站。
有时也有这种情况,任务规划在指挥中心完成,然后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站进行执行,这种应用方式通常比较少。
通过控制站,控制人员利用上行通信链路给飞机发送指令,控制飞机飞行、操控所携带的各个任务载荷。
同样。
通过下行通信链路,飞机回传信息和图像到达操控人员面前。
信息包括载荷数据、机上各个分系统的状态信息(监测数据)、位置信息等,飞机的发射与回收可通过主控制站或基于卫星的控制站(辅助的)完成。
控制站经常集成有与外界联系的通信系统,主要完成获取天气信息、各个系统间的网络信息传输,接收上级下达的任务,给上级或其他部门回报信息等。
任务载荷任务载荷的类型和性能是由所完成的任务决定的,包括:(1)简单的载荷子系统由固定焦距无稳定平台的摄像机构成。
(2)视频成像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其焦距较长,具有局部放大能力。
可摇摆倾斜、带有陀螺仪稳定的转台。
(3)高功率雷达,包括供电单元。
一些功能更强的无人机在一个任务载荷单元中或多个任务载荷单元,可携带多个不同类型的载荷,通过对于来自不同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融合,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或者得到单从一传感器不能获得的信息。
无人飞机飞机的主要功能是承载任务载荷到达工作地点,同时也搭载飞机飞行所需的子系。
这些子系统包括通信链路、增稳与控制设备、发动机以及燃油、发供电设备,飞机机体,还有用于发射、任务载荷、回收等装置。
飞机结构设计还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作用距离、飞行速度、续航时间,这些性能是根据任务需求提出的。
续航时间和飞行距离要求将决定燃油携带量。
高性能低油耗的要求将对动力系统的效率,飞机动力学结构优化等提出要求。
飞行速度要求从根本上决定了采用哪种飞机的类型,包括轻于空气的飞行器,重于空气的固定翼、工作在高空的飞机,旋翼机,可变形机。
无人机综合管控平台系统

关于搭建“无人机综合管控平台”的方案随着智能制造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无人机的工艺越来越成熟,性能大幅提升。
工业无人机在很多行业中开始使用,其中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域在目前已表现出较为迫切的需求趋势,且具备较为可观的市场规模前景。
而随着成本不断降低,价廉物美的无人机也已经在民用市场崭露头角。
预计无人机凭借其优势,将会在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测绘、气象环保监测、包裹派送等等众多方面一展身手,为许多行业带来业务模式变革和管理规则的改变。
这几年以大疆、亿航等国内一线品牌为首的无人机制造商,将主力型号售价拉进万元以内,甚至一两千元的水平,无人机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更多个人用户也开始“玩”无人机。
据IDC数据预测,2019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年销售规模达到390万台,上海等大城市将超10万台。
无人机的技术和产业在飞速发展,但配套的管控技术和规则制度却没有相应跟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严重的安全隐患和漏洞。
例如由于无人机操作人员(包括远程操纵或者自主飞行)的经验不足、部分廉价品牌无人机以次充好等原因,无人机“摔机” (行业术语,指空中坠落但未造成机身损伤)、“炸机”(指空中坠落造成机身损坏)现象层出不穷。
无人机使用不当,也成为犯罪份子实施违法行为的新型工具,带来的偷窥隐私、泄露国家机密、妨碍航空飞行等事件也屡见报端,国外也发生很多使用无人机搞恐怖袭击和破坏社会稳定的案例。
一方面是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增多,质量比较差的低端无人机也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低空领域的资源有限,无序使用会造成拥堵,没有监管的飞行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尤其在人口稠密的生活区和重点单位区域,一旦使用不当,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不仅行业生产和销售亟需监管,而且使用者资质需要规范,无人机运行状态也需要严密监控。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于民用级无人机的规范文件,暂时只有国家民航局2015年底出台的《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下简称《运行规定》),而对于无人机驾驶员资质问题,则只有一份民航局正在征求意见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仍未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