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1上海市语文中考卷

2021上海市语文中考卷

上海市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一、句子默写1.古诗文填空(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4),不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阐明了人生不圆满是常态这一哲理。

二、对比阅读2.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甲文作者是朝代的陶渊明,乙文作者是宋朝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环境后,由远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贬时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意外发现的美景,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甲)(乙)两段选文都提到的“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三、课外阅读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淝水之战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

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

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

苻后率众,号百万,次①于淮肥,京师震恐。

加②安征讨大都督。

2021年宝山一模语文

2021年宝山一模语文

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宝山区一模)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_________________,千营共一呼。

(卢纶《____________》)(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初到扬州道上所见,以引用形成昔日繁华旖旎与眼前野草丛生的对比。

2.按要求选择。

(5分)(1)江边景观带的一座水榭上要挂一幅楹联,要人们遵从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保护生态环境,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2分)A.江我并生,天人合一。

B.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C.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D.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独自芬芳。

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超然事外、高高挂起②处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之中③大家犹如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④国际社会像是一个大家庭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联觉与艺术通感①艺术通感就是不同艺术感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

例如,我们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会随旋律的变化在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视觉形象,好像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共读、离别、化蝶等生活场面。

一座美妙的建筑和园林又会引起类似音乐的感觉。

2022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带讲解

2022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带讲解
⑥其次,大量极致词语不仅语义泛化缺少明确的语义特征,而且在语形上也往往“粗制溢造”,没有语言美感和语言智慧。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⑦更值得警惕的是,滥用极致词语会对我们的思维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滥用极致词语会诱导简单化的思方式。我们观察对象、思考问题依靠的语言,语言简单粗暴,思维也就简单粗暴,如果下意识之间跃出脑海的都是极致性词语,就会使我们不再去辨析对象之间的精细差别,不再去体会事物之同的复杂关系,语言把简单的表达模式强加给我们,我们不知不觉就成了语言的奴隶。我们不再精益求精,不去追求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各种境界,因为“yyds”已经包揽一切。
【分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给友人陈亮陈同甫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文中的“先帝”是指刘备。历史上的的卢马是在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历史上此马由曹操所赠,后助刘备躲过荆州之劫难。其奔跑的速度飞快,在三国历史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
(二)(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021年1月宝山初三语文一模答案

2021年1月宝山初三语文一模答案

202101九年级评分参考一、文言文(一)默写(16分)1.雪拥蓝关马不前2.会当凌绝顶3.赢得生前身后名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一鼓作气(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12分)6.(2分)北宋(宋)苏东坡(苏轼)7.(6分)(1)(1分)词(2)(1分)作者担任杭州通判(地方长官)时所作(3)(2分)描写密州出猎时的场景(4)(2分)抒发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8.(4分)A(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2分)9.(2分)(1)请求(2)更加10.(2分)D11.(4分)(2分)客数败(2分)和对方的对弈输了十三子12.(1)(2分)D (2)(2分)看到别人不足,也要看到自己不足,不应该盲目自我肯定。

二、现代文(3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13.(2分)D14.(4分)A E15.(4分)(2分)承接上文内容——阐述人们观念上对工匠和工匠精神认识不足,会产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偏见”;(2分)引出下文——中国近代史的国情,也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不是很有利。

因此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只回答“承上启下”,得1分)16.(4分)(2分)“都是”表明工匠和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在设计图纸、设计标准中的重要程度,删去就不能表现出其重要性;(2分)“大都是”表明工匠从事的重复性工作居多,但并不绝对,有的工匠从事的工作也不完全是重复性的。

两处词语不能删除,表明本文语言具有严谨的特点17.(4分)(1分)乙段放在第⑥段后面(2分)本段借用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话,形象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精确、专注等,与该段中心相符。

(1分)甲段概述了人要有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态度,才能有创造性的发明,与本文任何一段的中心都不相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18.(2分)C B19.(6分)(1)(1分)气得牙痒痒(2)(2分)到了约定时间,摆渡老人没有来,只来了一位少年(3)(1分)坐在船舱里慢慢低下了头(4)(2分)摆渡老人兑现对渡客的承诺(不顾自己受伤需要治疗),派他未成年的孙子来接渡客(如果写“自以为是地错怪了一个好人”,只能得1分)20.(3分)D21.(4分)夜晚渡船用的照明工具摆渡人温暖而诚信的心灵22.(5分)(称呼1分;交代事件缘由2分;嘱咐孙子去摆渡客人2分)示例:孙子啊,早上我收了几位渡客的钱,答应下午要去接他们的。

上海宝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资料

上海宝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资料

上海宝山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内容预览:宝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 默写(18分)1.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陆游《书愤》 )2. ,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回看射雕处, 。

(王维《观猎》 )4. ,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上下天光, 。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 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 古诗词理解。

(4分)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7. “元夕”是指节。

8.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星如雨”写出了天上的繁星像雨点一样, 形容星星之多。

B、“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

C、“暗香”借指那些打扮得. 花枝招展, 争先去看灯、游玩的女子。

D、“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出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三) 阅读下文, 完成9--11题。

(8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9. 上述文字的作者是(朝代) (人名)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11.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A、“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人祖祖辈辈的情况。

B、“设酒杀鸡作食”变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C、“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表明桃花源人的单纯。

2022年宝山区中考语文一模

2022年宝山区中考语文一模

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6分)(一)默写(12分)1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2.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3.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

(《虽有佳肴》)4.临毕业前,班长在集体照的反面,引用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词,寄语全体同学们,希望大家不断奋进。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9题(24分)【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乙】出师表(节选)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鸷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5.【甲】词和【乙】文两部作品,分别是作者写给_________、_________(人名);【乙】文中的“先帝”是指_________ (人名),他曾经在荆州遇险,【甲】词中名为“_________”的马帮助他成功脱险。

宝山初三一模语文真题及超详解析

宝山初三一模语文真题及超详解析

考题解析古诗文阅读本题在往年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改变了“古诗+文言文”的出题形式,改成两首古诗的对比阅读。

对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和分析能力的考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这次的题目加强了古诗部分的考察,尤其是古诗的翻译和内容、情感的理解。

这也提醒同学们往后在学习中要在古诗学习上投入更多精力。

第六题本题考察的是诗歌中的著名景点在古代的不同名称和诗歌的思想感情。

此题的出题方式新颖且注重理解,既考察了文学积累有考察了理解能力。

同时,也可以看到对不同诗歌思想感情的对比理解有了更多的考察,题目的考察形式更加灵活。

诗歌学习应该把更多功夫放在平时。

第七题本题考察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两首诗歌均为课内诗歌,只要能正确翻译出来。

做出此题的难度不大。

第八题本题考察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以及诗歌特点。

需要把握住每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如前一首诗中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而后一诗则侧重于写景的角度变化。

由此也能看出诗歌的手法考察仍然是重点所在,且需要深入理解。

文言文阅读第九题答案:(1)止:停止(2食):吃本题考察文言实词的解释。

“止”和“食”的意思难度都不大,都为常考字词,且无特殊的文言现象,因此本题主要是结合文章后,读起来难度稍大,由于文意理解给字词解释增加了难度。

第十题答案: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

本题考察文言翻译。

在本题中,强调了虚词“于”的用法,这是同以往考察较为新颖的地方。

同时还要知道“阴”这个字的意思。

难点是“隐”的一词多义考察。

同学们在平时应加强积累。

第十一题答案:D第十二题其一指的是“防备老虎的威胁”,其二指的是“防备其他动物的威胁以及防备不同动物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做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要有忧患意识,否则最终会害了自己。

现代文阅读一说明文宝山区今年的说明文《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是一篇逻辑性很强的文章。

先用联合国大会把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的事件,告诉读者一种现象——土豆越来越被重视。

宝山初三一模语文真题及超详解析

宝山初三一模语文真题及超详解析

考题解析古诗文阅读本题在往年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改变了“古诗+文言文”的出题形式,改成两首古诗的对比阅读。

对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和分析能力的考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这次的题目加强了古诗部分的考察,尤其是古诗的翻译和内容、情感的理解。

这也提醒同学们往后在学习中要在古诗学习上投入更多精力。

第六题本题考察的是诗歌中的著名景点在古代的不同名称和诗歌的思想感情。

此题的出题方式新颖且注重理解,既考察了文学积累有考察了理解能力。

同时,也可以看到对不同诗歌思想感情的对比理解有了更多的考察,题目的考察形式更加灵活。

诗歌学习应该把更多功夫放在平时。

第七题本题考察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两首诗歌均为课内诗歌,只要能正确翻译出来。

做出此题的难度不大。

第八题本题考察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以及诗歌特点。

需要把握住每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如前一首诗中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而后一诗则侧重于写景的角度变化。

由此也能看出诗歌的手法考察仍然是重点所在,且需要深入理解。

文言文阅读第九题答案:(1)止:停止(2食):吃本题考察文言实词的解释。

“止”和“食”的意思难度都不大,都为常考字词,且无特殊的文言现象,因此本题主要是结合文章后,读起来难度稍大,由于文意理解给字词解释增加了难度。

第十题答案: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

本题考察文言翻译。

在本题中,强调了虚词“于”的用法,这是同以往考察较为新颖的地方。

同时还要知道“阴”这个字的意思。

难点是“隐”的一词多义考察。

同学们在平时应加强积累。

第十一题答案:D第十二题其一指的是“防备老虎的威胁”,其二指的是“防备其他动物的威胁以及防备不同动物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做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要有忧患意识,否则最终会害了自己。

现代文阅读一说明文宝山区今年的说明文《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是一篇逻辑性很强的文章。

先用联合国大会把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的事件,告诉读者一种现象——土豆越来越被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上海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5.运动会百米赛跑前,教练员为了鼓励队员们,借用《曹列论战》中的名言和大家击掌大声说道:“大家要‘ '!”【答案】1.雪拥蓝关马不前2.会当云绝顶3.赢得生前身后名4.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5.一鼓作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6—8题(12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上述两首作品的作者都是(朝代)文学家(人名)。

(2分)7.完成下列表格。

(6分).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潋滟”描写了西湖雨天波光闪闪的水面。

B.“空蒙”描写了西湖雨后迷茫朦胧的山色。

C.“亲射虎,看孙郎”中可见,作者自喻孙郎,表明他想要一显身手的雄心。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委以重任抗击敌人的决心。

【答案】6.(2分)北宋(宋)苏东坡(苏轼)7.(6分)(1)词(2)(1分)作者担任杭州通判(地方长官)时所作(3)(2分)描写密州出猎时的场景(4)(2分)抒发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8.(4分)A【解析】6.考察文学常识,一些常见诗人的朝代,字,号等都要求牢记掌握。

比如陆游、范仲淹、李白、杜甫、柳宗元等诗人。

7.对比诗歌阅读,第一问要求掌握诗歌的体裁,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近体诗包含律诗和绝句,考察文学常识。

后面三问是对诗歌的了解,写作背景,内容,主旨,需要熟练掌握,点击上面有详细的解说。

8.A明显是写晴天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2分)钱大昕观弈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①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已也。

顷之,客请.与子对局,子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竞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予赧②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注释】①嗤:讥笑,嘲笑。

②赧:因羞愧而脸红。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分)(1)客请.与予对局()(2)予思益.苦()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客)下棋还没有结束就计算。

B.(我)下棋结束多次计算棋子。

C.(客)下棋结束计算对方棋子。

D.(我)下棋结束计算双方棋子。

11.“以为不逮己也”的原因是“”,其结果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12.(1)对作者“默坐而已”时心理活动的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予”不再随便小看他人。

B.“予”做事谨慎起来。

C.“予”变得有涵养。

D.“予”心里不服气,嘴上不说。

(2)钱大昕观弈的经历启示人们(2分)【答案】9.(2分)(1)请求(2)更加10.(2分)D11.(4分)(2分)客数败(2分)和对方对弈输了十三子12.(1)(2分)D (2)(2分)看到他人不足,也要看到自己不足,不应该盲目自我肯定。

【解析】9.考查实词翻译。

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10.考查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注意省略的主语以及“之”指代的内容。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以为不逮己”是因为前文中看到“客数败”,结果是和客对弈,输了十三子。

12.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概括文章的中心(1)根据文章内容可推断出作者“默坐而已”,得到醒悟不再敢随便轻看他人,做事谨慎有涵养。

故D项为错误。

(2)本故事通过轻看他人,与客对弈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要看到他人和自己的不足,不能自负、盲目地自我肯定。

二、现代文(3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谈谈“工匠精神”①我们一般把具有高超手艺的人称为匠人,并将这些人身上具有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称为匠人精神。

②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工匠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作和劳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匠逐渐被冷落,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的生产。

但随着人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越发重视产品的质量,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得到凸显。

③有些人认为工匠就是重复从事同一件工作的劳动,完全没有创造性,这其实是对工匠的误解。

事实上,工匠在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生产活动中,设计图纸、设计标准都是..要依赖工匠和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来完成的。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然离不开技艺精湛的工匠。

工匠从事的工作大都是...重复的,好的工匠往往能从重复性的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很多事实表明,企业技术的创新不仅源于专家和工程师的功劳,也源于工匠的努力,他们在企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典范。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精湛技艺,不仅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工具,还发明了仿生机械、工程器械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北宋时期,沈括撰写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梦溪笔谈》;明朝时期,宋应星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由此可见,“技进乎道”,中国自古并不缺乏工匠精神。

⑤只是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人们认为只有读圣贤书才能出人头地,而做工匠是不会有前途的。

这种思想愈演愈烈,成为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除了人们在观念上对工匠与工匠精神认识不足而产生偏见外,中国的国情也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产生深刻影响。

从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外族入侵、内战纷争等历史现实造成传统企业遭到严重摧毁,所剩无几,更不用说继承工匠精神来经营企业。

⑥有人总结出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有精确主义、专注主义、完美主义等等。

那么,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进。

精进,即不仅有兴趣,而且能自律,更有强大的韧性和抗挫力,从而不断推进自身在本职岗位和本专业领域内锐意进取,贡献价值,持续助力社会的发展。

13.第④段中,“技进乎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2分)A.技术进步到了一定程度,就能接近完美了。

B.技术进步到了一定程度,就无法再进步了。

C.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懂得了“道”,即做人方面的道理。

D.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懂得了“道”,即万物变化的规律。

14.下列概括不符合第②段、第③段和第④段段意的两项分别是_______ (4分)A.工匠精神的定义。

B.当今工匠精神重要的原因。

C.工匠精神对现代企业的重要作用。

D.我国古代早已有工匠精神。

E.工匠精神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

15.简述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16.第③段两处加点词语是否能删去?为什么?(4分)17.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哪段可以放在第⑥段后面?请简述理由。

(4分)【甲】有一次,美国实业家罗兰·布歇内尔一边看电视一边想:“光看太没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乙】日本家喻户晓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坦言:企业家一定要学习匠人那样的精神,拿放大镜来仔细观察作品,用耳朵来聆听每件产品的“哭泣声”。

【答案】13.(2分)D14.(4分)A E15.(4分)(2分)承接上文内容——阐述人们观念上对工匠和工匠精神认识不足,会产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偏见”;(2分)引出下文——中国近代史的国情,也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不是很有利。

因此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只回答“承上启下”,得1分)16.(4分)(2分)“都是”表明工匠和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在设计图纸、设计标准中的重要程度,删去就不能表现出其重要性;(2分)“大都是”表明工匠从事的重复性工作居多,但并不绝对,有的工匠从事的工作也不完全是重复性的。

两处词语不能删除,表明本文语言具有严谨的特点。

17.(4分)(1分)乙段放在第⑥段后面(2分)本段借用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话,形象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精确、专注等,与该段中心相符。

(1分)甲段概述了人要有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态度,才能有创造性的发明,与本文任何一段的中心都不相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议论文内容理解与把握,有常规题型也有新题型,考验学生临场应变能力能否把说明文常考题型答题方法变化一下运用到议论文中。

13.难度不大,结合相关段落“中国自古就不缺乏工匠精神”可以得出结论选D,而AB两项本身的说法就是错误的,C项工匠精神是针对自己所做的物要有这种精神。

14.第二段写了历史发展角度,由于工业革命,工匠精神落寞的原因以及当今工匠精神重要的原因:人们追求速度同时,越发重视产品质量。

故B项正确。

第三段写了工匠精神对现代企业的重要作用:可以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故C项正确。

第四段写了我国古代早已经有了工匠精神。

故D项正确。

综上答案为A E。

15.说明文常考题型,把说明文相关答题方法稍加改变即可,第15题难度较大,句段作用首先看内容上是否有表现手法,如果没有分析结构上的作用。

16.仿照说明文某个词能否删去的答题方法,把最后一句改成“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即可。

17.乙文字“学习匠人精神,拿放大镜来仔细观察作品”与第⑥段工匠内涵的专注主义和完美主义契合,同时别忘记回答甲文字写了什么,不能放在第⑥段的理由。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摆渡人①三月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三山坳采枞树菇。

我们起了个大早赶到大同水库的渡口,请求摆渡人把我们送到三山坳的入口。

②诺大的大同水库,只有一条孤零零的渡船,渡船上只有孤零零的一个摆渡人。

摆渡老人的胡子、头发全白了,他看起来和他的渡船一样老,悠闲地坐在船舷上抽着旱烟,长竹篙还没被打湿,看来今天⑤摆渡老人又伸开五个手指。

⑥⑦摆渡人说:“钱现在就给,不给钱就不撑船。

”⑨我像麋鹿一样兴冲冲地跳上渡船,船很快就开了。

骨瘦如柴、麻杆一样的摆渡老人,撑起船来却⑪船终于靠岸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