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之美论文
高中美术论文15篇

高中美术论文15篇文章1: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本文探讨了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对作品表现力的影响,从颜色的选择、组合和运用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文章2:线条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通过对线条在绘画中不同用途和表现形式的研究,探讨了线条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创造力。
文章3:素描艺术的技巧与方法本文介绍了素描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的运用、阴影的处理和透视的表现等方面。
文章4:油画艺术的发展与特点通过对油画艺术的历史发展和艺术家作品的研究,探讨了油画艺术的独特特点和表现方式。
文章5:雕塑艺术的审美价值本文分析了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材料选择以及观赏体验方面的审美价值,探讨了雕塑作品的独特魅力。
文章6:水彩画的表现力和技法通过对水彩画的材料、技法和表现力的研究,探讨了水彩画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和表现手法。
文章7:版画艺术的技术与流派本文介绍了版画艺术的常见技术和不同的流派,通过对版画作品的分析,展示了版画艺术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文章8: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与影响通过对摄影艺术的不同表现手法和影响的研究,探讨了摄影作品在视觉艺术中的独特地位和表达方式。
文章9:建筑设计中的艺术与创新本文分析了建筑设计中的艺术元素和创新理念,探讨了建筑作品如何通过艺术表达和创造新颖的空间形式。
文章10:现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现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观念变革,通过对不同现代艺术形式和作品的分析,呈现了现代艺术的多样性和辩证性。
文章11:装饰艺术的风格与趋势通过对不同装饰艺术风格和趋势的研究,分析了装饰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和发展,展示了装饰艺术的美学价值。
文章12:书法艺术的传统与创新本文介绍了书法艺术的传统和创新,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创作手法。
文章13:艺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艺术作品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表达和呼吁,探讨了艺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和艺术在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作用。
文章14:印象主义对艺术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印象主义艺术对传统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的颠覆和影响,探讨了印象主义作品的独特表现形式和艺术理念。
有关对于雕塑的欣赏的作文

有关对于雕塑的欣赏的作文
我家有一尊雕刻精美色泽鲜艳的'寿山石雕,取名叫《红颜拜月》。
石雕上雕刻着一位容颜秀丽的古代女子,她头上顶着一轮明月,双手合什,身前香炉点着一柱清香,香烟随风缭绕缓缓上升,仿佛在祈祷家人能早日平安回家。
石雕背后还刻着我爸爸题的一首诗,诗写到:“清香弄影乘风去,红颜拜月祈昇平。
英雄好汉竞山河,安知慈母泪湿襟。
”看到这些,我不禁感慨万千……
秦始皇带领千军万马金戈铁甲征战六国,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赤壁之战,多少人葬身长江。
成吉思汗灭西夏亡金朝、征西亚战欧洲,多少人命丧异乡。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巴冲突,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
从古代到现代,战争,使多少人抛妻弃子,使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使多少儿童成为孤儿,使多少无辜生命命丧黄泉,使多少友谊的距离越来越远,使……我多么希望全世界不再有战争,让全世界建立起友谊,我多么希望不要再流血,不要再让家人“泪湿襟”了!。
雕塑艺术鉴赏论文2000字

雕塑艺术鉴赏论文2000字雕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雕塑艺术以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交融的方式存在着,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而两种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同一种艺术形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
本文从题材、表现手法、造型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并作以简要评述。
如果说历史是人类谱写的一部气势宏伟的交响曲,那么雕塑艺术就是其中一部精致而独立的乐章。
雕塑是造型艺术种类中最早出现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建筑艺术以外的另一种表现实体空间的艺术。
雕塑是有三维空间的由人类创造的存在于实际空间的立体形象。
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罗丹的《思想者》、中国的四大石窟、兵马俑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雕塑永远表现动态,甚至完全静止的雕像也被看作具有一种内在的运动,一种不但在空间、也在时间上持续的伸展的状态。
人们可以从这一瞬间的造型中想象静态向动态的转变,想象行为的连贯,持续的活动过程,从而体味出它的活力和精神,体味出它的冷冰冰的物质材料后面的体温和感情。
雕塑是可视的、可触摸到的并能反映一定意识形态及较高审美意义的实体。
雕塑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根植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一颗常青树。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大最鲜明的文明。
尽管两者都产生于奴隶制和封建制这同一种社会基础上,都受制于人类思维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的差异,故而在雕塑艺术上形成两种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一、题材差异中国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中国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文明,使人与自然及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因而中国早期雕塑题材以动物为主,《四羊方尊》、《莲鹤方壶》等就是其中的杰作。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宗教佛像也成为中国传统雕塑的表现对象之一,最有名的当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和敦煌石窟这四大雕塑群,此外还有大量的寺庙造像。
中国史前雕塑的艺术特点_艺术论文

中国史前雕塑的艺术特点【作者】王鹰史前雕塑是我国文化史的源头。
对史前雕塑艺术的研究无疑对中国文化史的起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这里我想针对史前雕塑艺术的创作特点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格罗塞讲过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①。
而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社会的遗产。
他进一步讲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②。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先来考察一下中国史前的雕塑艺术。
中国的雕塑艺术渊远流长。
远在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形体优美、比例匀称的陶塑女裸体人像。
在同时期的河姆渡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陶、骨、木、象牙质料的雕刻作品象双鸟朝阳象牙雕刻、鸟形象牙圆雕、圆雕木鱼等等。
其做工的精细线条的流畅让人叹为观止。
人们不得不佩服这些史前人类的聪明才智。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在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大批形状各异、用途不明的玉器。
其制作精美绝伦巧夺天功。
在华夏民族的文明中心广大的黄河流域更是出土了形式多样以人物、动物为题材的陶塑、骨雕、和实用与欣赏为一体的实用艺术作品。
艺术起源于宗教原始艺术是巫教文化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物质来源相对很匮乏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除了一定的采集业外主要是靠渔猎来维持生计还要时不时受到大自然恶劣气候和天灾人祸的侵害。
人们对上天的无奈而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为求得出猎有获他们画出或塑出自己心目中的兽类图形祈祷冥冥之中的神能赐福使他们得到足够的食物。
同时他们也崇拜这些有着神奇力量的动物。
野蛮人视为神圣的东西不是那呆板的物体却是那粘着在那物体上的超自然的力量③。
他们希望动物身上的神奇力量能转附到自己身上所以制作了大量表现动物的雕刻作品。
正因为他们对动物的依赖与崇拜及对它们的熟识所以这些动物被刻画地非常精细与准确真是栩栩如生稚拙可爱。
人物雕塑与动物雕刻相比数量上要少的多且大部分是图腾崇拜和偶像崇拜。
雕塑鉴赏论文

班级:姓名:学号:目录1.原始朴拙意象风2.商代鬼魅抽象风3.秦俑装饰写实风4.汉代雄浑写意风5.佛教理想造型风6.宋代俗情写真风7.帝陵程式夸张风8.民间朴素表现风一.原始朴拙意象风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人类自身的诞生是同步的。
人类天生地具有对称、均衡、和谐对比、韵律节奏以及平整光滑的等形式美要素的渴求,随着智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能够从欣赏和喜爱自己身体的意识出发,从自己身体提供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发现自然界中一切美的东西,进而总结出一些基本的造型规律,然后在自己的劳动创作中灌注这些审美的意识。
于是,从石器到装饰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艺术创作产生了分界线。
原始社会的雕塑作品也开始出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
原始社会的雕塑作品以各种陶塑动物居多。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或体现原始先民对动物形态性情的理解与浓厚兴趣或是表达对一些威猛动物的崇拜。
如图为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成年女性墓葬所出的陶鹰鼎,作敛翼站立之状,器口开于背上,勾喙有力,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结构简洁,给人很强的体积感,双足与尾稳定地撑挂于地,整个造型充满桀骜猛厉的气势。
凸显原始社会雕朴拙的意象。
二.商代鬼魅抽象风商州时代,身受奴役压制的奴隶们创造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展示了那一时代中国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那是绽放在野蛮的黑暗中的文明之花,是血泊雕铸而成的艺术杰作。
这是商代方鼎中赫赫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
作为国家象征的礼器,司母戊大方鼎威严、稳重、挺拔、坚实、恢弘,具有威慑天下雄视百代的气魄。
即使它还是一件实用器皿,但它实在堪称国家形象的雕铸,它熔进了国家的灵魂,民族的风范。
三千多年后,中国人面对这样的杰作,仍为之豪情激荡,浩气遄飞。
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形象纹饰的主体,或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动物或是想象中或传说中的动物,通过不同动物形象的组合,经过不断累加、美化而成。
但都被赋予特定的含义,或人格化,或神祗化,充满神秘和幻想。
小议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城市雕塑论文-建筑论文

小议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城市雕塑论文-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城市雕塑的艺术形式抽象的目的是为了在雕塑中去除那些多余的细节,保留下来的形态除了具有一定的具象意义外,更多的是一些象征的意义和形象.假如没有时空的阻隔,从原始社会一步进化到现代欧美的社会,从中可以看到这两种不同社会状态下的“雕刻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创设一种空间艺术,创造出一种立体造型美感.尽管他们之间可能相距万里,也可以相隔万年,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雕塑艺术的空间表现和理解却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现代雕塑家布朗库西的作品《吻》,这个雕像作品造型比较简练、单纯.从而将两个形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构建出一种既对称又稳定的形象.作品展现出一个垂直的立方体造型.虽然这个作品的造型比较简单,却将爱的真谛充分显示出来.雕塑是指不以建筑为依据的雕塑,雕塑能够将雕塑本身性的特定环境充分展示出来.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雕塑是有特定的因素决定的,同时要结合特定的含义地点进行创作.特别是雕像在表现特定人物或者特定的时候,要同当地的历史结合起来.美国战争胜利后,创作了一个纪念雕像———自由女神,这个雕塑也是美国自由的象征.在这个独特的雕塑中,女神将自由的火把高高举起,引领人民不断走向自由.这个雕塑在艺术形式上,将的空间形态较好地表现出来.这就让雕塑有着历史的特定性,同时也代表了美国战争的胜利.附件空间是通过一定的外部空间来表现在雕塑的内在形式.雕塑与外部空间或物体,和自己的身体和特点的表现.更好地完成任务的象征和寓言雕塑.比如,《美国国家的纪事碑》这个雕塑是依赖自然山体大围山刻.这个巨大的雕塑坐落在山上,将四个著名的美国总统头像雕刻出来.从雕像的左边顺延至右边,四尊头像同山体完美结合在一起,非常壮观,游人来到这个地方都会肃然起敬.这座石像的面部非常高大,达到了18米,就是鼻子这一部分就有6米.其中,华盛顿像是一座胸像,依据山体形态将肩部和胸部完美地雕刻出来.其他三个总统像都是头像,西奥多罗斯福和林肯的像只雕刻了面部.在这座山上,四位总统的巨型头像和山峰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且十分壮观,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来到这个地方观看.四位总统的表情都庄重而严肃,眼睛凝视着远方,嘴唇紧闭着,形象惟妙惟肖.但是,四个人又各有各的特色,可以从肖像中传达出独特的性格和特征.二、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1城市雕塑体现地域文化的精髓城市雕塑应该以能够突出本地的特殊地域文化为其建造的目的.吴鹤林先生在任全国城雕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职时曾经强调过,在过去的城雕建设中强调城雕的本身品质和艺术水平,但是如今城雕艺术已经不能只限于这个方面,重点是能够和其所在的环境相吻合,并且能够对于特色的地域品质进行体现.城雕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能够对整个城市中的文化特色做出重要的表现,并且通过视觉表现力,对于文化特色的内容进行概述,从而使得整个地区的文明建设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江碧波教授为重庆市所创作的大型雕塑岩之魂,就将整个重庆地区的文化特色描绘的淋漓尽致.从“岩之魂”这座浮雕作品中,我们可以完整地看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风采和民族特色.这座浮雕作品传承和发展了重庆独特的巴渝文化.这座浮雕主要包含两个界面:在临近地面的部分,通过写实的手法,将行人站在桥头打望都市的画面记录下来.往上是根据岩石衍生出来的大头像,将人与土地的关系生动展示出来.这座雕塑艺术表现形式较为直接,通过夸张、线条的装饰意味、尖锐的尖角讲鲜明的巴渝特色较好的呈现出来.在浮雕的前面有几组圆雕,造型上更为简洁、含蓄,动与静的人物特征,同样将浓厚的巴渝气息保留下来.2城市雕塑体现地域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而城市雕塑正是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中所具备的文化特点而设立的雕塑,是当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汇集.正是因为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的差异以及时代的不同,从而各个地区在各个阶段的雕塑都是当时当地所具备的地域以及时代的特征.优秀的雕塑往往都是和特色的地域环境以及当下的社会发展分不开的.一件高品质的艺术雕像,往往能够对于整个地域或者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有着重要的象征作用.例如罗马的雕像母狼育婴,布鲁塞尔的雕像撒尿的男孩儿等都已经成为象征整个地区的特色文化,从而不能被人们所忽视.许多西安市民认为,西安当前的城市雕塑基本都是对唐代文化的展示,但是没有展示出古代的周、秦、汉代文化以及当今时代风貌.主要是雕塑大多是对历史和人物的展示.从一些调查中可以证明,西安文化对周、秦、汉、唐四大文化进行了涵盖.但是唐代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公认的最为繁盛的时代,是西安人最为自豪的历史.所以,这种功利心就让西安城市雕塑主要集中于对大唐文化的挖掘.对于这种心态的追求,不仅表现在城市雕塑上,也表现在城市建设上.比如,西安仿古的西大街、大唐通易坊等等.从上文的分析会发现一些状况,我们总是在一座历史名城中找不到历史的踪影,能够看到一些高大的抽象雕塑,但是看不出同这座城市有何关联.这些雕像放在哪个地方都可以,让城市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城市雕塑作品的立意就是要有创作的依据和具体的出发点.城市雕像作品有着不同的特点,是因为有着不同的创作对象和创作环境.因为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文化内涵,所以就有着不同的创作内容和形式.如果雕像作品没有融入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就会让这些作品形式单一.三、总结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很多较为成功的城市雕塑设计的案例,对地域文化对城市雕塑设计的材质、造型以及色彩的选择和尺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中分析出地域文化与城市雕塑之间的关系,这两者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又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地域文化能够制约城市雕塑设计.但是,由于城市雕塑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让地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我国在进行城市雕塑设计的时候,要将其中的地域文化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保证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雕塑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普通美术教育欣赏课教学参考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普通美术教育欣赏课教学参考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
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
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
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
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
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
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
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
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
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
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
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
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
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
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
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
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美术鉴赏论文-简要分析中西雕塑艺术

美术鉴赏论文——简要分析中西雕塑艺术这学期学习了美术鉴赏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美术鉴赏是一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感受、分析和判断的一门学科,这门课让我对美术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观念和理解。
同时,也提高了个人修养。
就美术而言,有中国的和外国的,而中国的又有古代的和近现代的,其中又包括很多类,有绘画,雕塑,建筑,园林艺术等,美术可谓所涉及的种类之多,范围之广,中国的和外国的各有特色。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国的雕塑艺术及外国的雕塑艺术。
就中国来说,从古代起就非常有特色,比如说我们中国的雕塑,因古代社会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古代又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分,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
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作品特征表现这几个方面:有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
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
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都有着原始工艺美术,二者相互要求相互配合,追求思想内容上的一致性。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意象性,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
中国雕塑和绘画很迟才脱离工艺美术的母体而独立门户。
我们必须换一种眼光,使用我们自己民族的艺术标准和审美习惯,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
感受到一个艺术品所传达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状态和宗教境界等等形而而_上的东西。
所以雕塑艺术对我们生命认识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外国的雕塑,因为受地理位置影响,以及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的不同,西方雕塑与中国的雕塑艺术也大有不同,所以说中西方雕塑艺术的题材与形式不同,由地理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所决定。
比如:墨西哥的普勃洛州的特华坎河谷是伟大的中美洲文化的诞生地,而后在墨西哥湾地区出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古典前期文化,即奥尔麦克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雕塑之美
摘要:雕塑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主要用于纪念意义和为美化城市而雕刻塑造的观赏物和纪念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形式美感。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发生飞跃性的发展,城市雕塑已成为城市规划中展现城市文化和形象的公共艺术。
雕塑的美学特性是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必须要考虑且要认真分析雕塑美学与城市规划二者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雕塑;城市规划;公共艺术;美学
【分类号】:tu-80
一、雕塑之抽象美
最美的艺术作品往往不是来自绝对正确的模仿,20世纪以前,以绘画模仿的真实性判定绘画技术的高超。
但进入20世纪,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绘画主义摄影应运而生,不仅能更加准确地模仿而且能清晰又强烈地突出表现和强化物体的某一细部形态,这时纯粹意义的模仿绘画也走到了尽头失去了本质意思,艺术创作开始转向为表现艺术家主观自我的方向。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雕塑和绘画是相通的,都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并借此宣泄人们内心的情绪与欲望,是生活的浓缩或夸张化的表达与再现。
雕塑的美通常只有一个幽雅的色调和淡淡的表情,通常是与实物不是完全相像的。
而那些逼真模仿的雕塑,不仅
不能给人以艺术欣赏的愉悦,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与憎恶,如直接而真实地表现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血迹斑斑。
艺术大师们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或粗犷奔放、或柔和沉静、或典雅娇柔、或深邃忧郁,作品之美也就有了不同的特质,是作品所透露出的生动的灵魂之美、精神之美。
二、雕塑之结构美
艺术家所要做的不是仅仅简单地模仿对象的外表特征,而更注重表现事物内部的组织结构。
雕塑的形态是人类对大自然理解和归纳的呈现,雕塑是三维性的存在,还包括要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山川、河流、道路、楼宇、树木植被等物体构成一种相互映衬、和谐共生的空间关系。
雕塑的立体构思较之平面构思研究更多的是表现形态、空间构成以及材料的运用。
从雕塑所处自然环境而言,雕塑应与其所处具体环境相互依赖,而不是孤立存在。
雕塑不应该只仅仅模仿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艺术家应打开眼界综合驾驭。
例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完完全全地把一个男人或者女人的实际大小、身体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不去考虑材质的使用寿命、形体空间的穿透力、所处具体位置的比例关系、人们对此产生的心理感受、整体视觉美感以及对环境所起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三、雕塑之特性美
艺术家用艺术品来表达他想表达的主要特征,通常这种表达用一种易于接受和感知的方式,不仅诉诸普通人的感官与感情还是艺
术家理智的表达。
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他的艺术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又兼具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艺术创作受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表现当时市民阶层为自由而斗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面貌,其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由于对现世的不满与抗争表达出自己心中的苦闷与忧伤。
他创作的一系列雕像都改变了正常的比例,如眼眶深陷、把躯干和四肢加长,像这样的人物雕像只存在于米开朗基罗的心中,是他情感世界的表达。
雕塑有三个主要的特性美,分别为雕塑的空间性与体量感;雕塑的瞬间性、恒久性和沧桑感;雕塑的虚拟性和象征性。
雕塑造型本身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有内向外的扩张力,这种扩张力来自于雕塑的造型本身、材质给人的心理感受、环境对量感的影响等。
例如,一斤棉花与一斤铁在重量上是相等的,但一斤铁所产生的空间体量感就远大于一斤棉花给人的心理感受。
雕塑的瞬间性指的是雕塑能表现出物体运动场面的瞬间定格。
如米隆的作品《掷铁饼者》,取材于古希腊的体育竞技活动,雕塑选择铁饼摆到最高点且即将抛出的一刹那的瞬间动作,表现的是投掷铁饼者一个典型瞬间动作,有着强烈视觉表现力。
雕塑的恒久性与沧桑感,与雕塑的物体特征密切相关。
例如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13—1516年的大理石雕像《摩西像》,首先产生于同时期的艺术创作再也没有雕塑更有恒久性了,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这尊雕像表现的是摩西愤怒的瞬间,当我们看到此雕像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它背后隐藏的历史故事,
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雕塑常常使用部分代替整体的方法,虚拟性和象征性有时是结合夸张、借喻等手段生成,虚拟性和现实性有时也直接接受某种文化原型的掌控,同时也受惯例形象创造的制约,使得雕塑整体地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例如《马踏飞燕》就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想象,巧妙地让马蹄踏在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上,成功地塑造出一个骁勇矫健的天马形象,另外也体现出汉代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雕塑之景观美
雕塑既带着自身的美学形象,又负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意蕴,与现实的环境一道开拓深邃的景观空间。
当其作为风景呈现时,它展示的是文化空间,对于雕塑的景观意义而言,主要研究的是室外雕塑。
黑格尔指出:“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的空间形式与地方部位。
”室外雕塑在景观设计中已被纳入前期的设计规划中,雕塑家根据实地考察与分析排除不切合实际的奇思构想,最终使雕塑作品最大限度地与所处环境相互协调,与环境融为一体。
现代城市雕塑具有新的社会意义,是现代城市规划学和美学的结合,城市雕塑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延伸的空间,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也把城市雕塑作为一种社会沟通的过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优秀的城市环境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环境艺术几乎涵盖了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雕塑作为城市系统的观赏性要素
之一,其造型艺术必要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水准。
在能与公众交流,被公众感知和认可的基础上且意境高雅,特色鲜明是雕塑艺术水准最基本的体现。
另外,雕塑作为城市环境艺术中城市文化的主要展示窗口,要切实体现出本地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特色,艺术家在努力表现自己思想和风格的同时更关注城市的文脉和人们的精神需求。
五、总结
公共性是现代城市雕塑的显著特征,也是区别于古代雕塑的主要特征。
现代城市雕塑更注重与城市的融合,优秀的城市雕塑必然是与城市和谐统一的,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是一种与公共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俗艺术”。
然而,涉及到雕塑环境空间的内容很多,比如雕塑与地貌的关系、雕塑与植物的关系、雕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雕塑与建筑的关系、雕塑与光线的关系等等。
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城市都竞相搞“面子工程”,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地标性建设少之又少,值得我们对现实状况的审视和反思。
城市雕塑的形式和风格需不拘一格,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雕塑在确立之前应该有一个好的规划,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参考文献:
[1] 苏伟,论现代城市环境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j],艺术教育,2008,10.
[2] 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5,(287-352).
[3] 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
[4] 刘森林,公共艺术设计,上海大学出版社[m],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