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各部肌肉所受神经支配?
人体解剖生理学08第4章 神经和肌肉

反应
兴奋
刺激
反应
内在 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为人体所感受而产生反应的环境变 化。
种类:物理性刺激 化学性刺激 生物性刺激 社会心理性刺激
反应:由刺激而引起的机体细胞、组织、器 官或整体的活动状态的改变。 不同组织对刺激的反应速度差异很大。(see and memory) 其本质是:兴奋和抑制(动作电位 的产生)
(二)兴奋和抑制
兴奋和抑制:是反应具有的两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神经和肌肉等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在细胞膜上可以产生 一种快速的、可传导的电位波动,这称之为冲动 (impulse)。 生理学上把活组织因受到刺激而产生电冲动的反应称为兴 奋(excitation)。
如果受到刺激后组织的生理活动由原来的显著活动 状态转为相对静止状态、或者活动由强变弱,则称 为抑制(inhibition)。 抑制是组织不再活动? No!是兴奋程度的减弱。
RP: -90mV
极化
复极化
神经纤维
-100mV
超极化
二、动作电位
(一)动作电位的概念
当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之后,其膜电位会在静息电位 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可以沿着细胞膜快速传导的一过性的 电位波动,这种发生在细胞膜上的电波称为动作电位。 特点: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后处于兴奋状态的标志,脉冲式 产生。 动作电位是电位连续快速变化的过程,有 “全或无” 现象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会沿着细胞膜向四周快速传播,呈 现不衰减性传导。
兴奋(Excitatory)
a b c d
兴奋(Excitatory
抑制(Inhibitory)
肌肉的收缩活动

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都是靠肌肉收缩完成的。
根据结构和收缩特性的不同,人体的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根据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结构特征,其中骨骼肌和心肌均呈现明暗交替的横纹,所以称其为横纹肌。
也可根据所受神经支配的差别分为随意肌(骨骼肌)和非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两类。
肌细胞(肌纤维)的收缩是由于其中的粗、细肌丝滑行的结果。
收缩速度及力量的大小受负荷等因素影响。
一、横纹肌的收缩活动骨骼肌和心肌从结构特征上都属于横纹肌,但是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其收缩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完成的,只有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才能激活骨骼肌产生收缩运动;心肌属于非随意肌,其活动依赖于心脏自律系统的激活。
(一)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骨骼肌的活动受运动神经支配,当支配骨骼肌的神经兴奋时,其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使骨骼肌兴奋而发生收缩。
(二)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每一个骨骼肌细胞(肌纤维)上有一个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以裸露的轴突末梢嵌入到所支配的肌细胞终板膜(end plate membrane)凹陷中而形成。
神经-肌肉接头可分为三部分:接头前膜(prejunctional membrane)即与终板膜最接近的神经纤维末梢膜;接头后膜(postjunctional membrane)即肌细胞的终板膜,终板膜又向内凹陷,形成许多皱褶以增大其表面积;二者不直接接触,存在的间隙为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宽20~30 nm,间隙内为细胞外液。
神经末梢的轴浆内含有约3×105个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每个囊泡内约含有104个乙酰胆碱分子,可在神经冲动到达时通过胞吐方式,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到突触间隙内;接头后膜分布着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即化学门控的乙酰胆碱受体通道。
通道开放时可允许Na+、K+甚至少量Ca2+通过。
大腿肌肉的分群及其神经分配

大腿肌肉的分群及其神经分配
大腿肌肉可以分为前群、后群、内侧群和外侧群。
以下是这些肌肉群的神经支配:
1. 前群:主要包括缝匠肌和股四头肌,其神经支配为股神经。
2. 后群:主要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其神经支配为坐骨神经。
3. 内侧群:主要包括耻骨肌、股薄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其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股神经和坐骨神经。
4. 外侧群:主要包括髂胫束,其神经支配为臀大神经和臀中神经。
总之,大腿肌肉各群有不同的神经支配,这些支配对肌肉的协调和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肌肉或神经支配的问题,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理疗师。
简述脊柱区各层肌肉的名称和神经支配。

简述脊柱区各层肌肉的名称和神经支配。
脊柱区是人体最重要的支撑和运动部位。
在脊柱区有许多层的肌肉,它们起到固定脊柱稳定性、支撑体重、促进身体活动的重要作用。
下面介绍下脊柱区各层肌肉的名称和神经支配。
脊柱区肌肉可分为深层肌群和表浅肌群,深层肌群分布在脊椎周围,表浅肌群贴近皮肤。
其中深层肌群又可分为三层:脊柱旁肌、多裂肌和横突肌。
1、脊柱旁肌脊柱旁肌分布在脊柱两侧,由于与神经纤维交错,被认为是脊柱区在维持生理曲度和固定稳定方面的主要肌群之一。
这组肌肉主要由三个小肌组成,分别是斜方肌、棘上肌和棘下肌。
斜方肌起始于骨盆,由下胸部的肋骨、脊椎旁的韧带和腰椎下突组成。
棘上肌则从中背部的颈椎上突、枕骨后突至胸椎的棘突,棘下肌则由腰椎下突向上至第三或第四胸椎的椎板。
这些肌肉由胸部和腰部神经丛及其分支支配。
比如斜方肌由胸部神经丛分支支配,棘上肌由枕神经和颈部神经分支支配,棘下肌由腰丛分支支配。
2、多裂肌多裂肌位于脊柱旁肌的内侧,为脊柱支撑提供了更稳定的支持。
它由许多细分的小肌肉组成,包括椎间肌、股肌、肋椎肌、髂肌、股突肌等。
这些肌肉主要通过脊背神经根和中枢神经系统相连接,肌肉收缩时,脊柱也会相应地稳定。
3、横突肌横突肌位于人体最外层的脊柱区表浅肌群中。
这组肌肉主要负责身体的侧向和旋转运动,它们位于脊柱两侧,是人体侧位肌肉的主要组成部分。
横突肌不仅覆盖脊柱两侧,还有分别向颈部、背部和肩部的分支。
这些肌肉通过脊神经支配,同时也有来自腰部和类似于肋间神经的斜角肌神经分支支配。
总之,脊柱区肌肉层次丰富,各自发挥不同功能,如支撑、固定、运动等。
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训练和保健,可以减轻脊柱区因过度劳累、运动损伤而引起的相关疾病和疼痛。
肌学(人体解剖)

第三章肌学选择题[A型题]1.骨骼肌A.属于平滑肌B.属于随意肌C.主要由肌腹和深筋膜构成D.辅助结构有位膜E.肌都有一个起点和一个止点2.指深屈肌A.其腱穿经腕管B.经腕横韧带浅方C.只有屈指作用D.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E.分为5个腱3.臀大肌A.属大腿肌后群B.收缩时使大腿后伸C.收缩时使大腿旋内D.防止躯干后仰E.肌束斜向内下4.位于大腿肌后群外侧的是A.半腱肌B.半膜肌C.股二头肌D.股四头肌E.股外侧肌5.腹内斜肌A.肌纤维斜向内下B.腱膜在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上缘间形成腹股沟韧带C.腱膜在耻骨嵴外上方形成皮下环D.参与构成提睾肌E.胸膜伸延形成精索内筋膜6.助呼气的肌肉是A.肋间内肌B.肋间外肌C.胸大肌D.胸小肌E.前锯肌7.能使肩关节作内收、旋内和后伸的一组肌肉是A.冈上肌和肩肿下肌B.冈下肌和肩肿下肌C.背阔肌和大圆肌D.肩岬下肌和大圆肌E.以上均不对8.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A.背阔肌B.肱二头肌C.肱三头肌D.三角肌E.以上均参与9.肱二头肌的主要作用是A.使肩关节外展B.使肘关节屈曲C.使肘关节伸直D.使肩关节旋内E.主要运动肩胛骨10.可使足内翻的肌肉有A.腓肠肌B.比目鱼肌C.胫骨后肌和胫骨前肌D.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E.腓骨短肌[K型题]11.关于食管裂孔,正确的是①第十胸椎水平②有胸导管通过③有迷走神经通过④位于中心健上12.舌骨上肌群包括①下颌舌骨肌②二腹肌③茎突舌骨肌④颏舌肌13.屈腕关节的肌肉有①拇长屈肌②掌长肌③指深屈肌④肱桡肌14.与伸膝关节有关的结构有①股四头肌②缝匠肌③股神经④坐骨神经15.参与腕内收动作的肌有①尺侧腕屈肌②指浅屈肌③尺侧腕伸肌④掌长肌16.主动脉裂孔①迷走神经通过②在十二胸椎水平③位于中心位内④有胸导管通过17.腹股沟韧带①附着于髂前上棘②是腹外斜肌胸膜的下缘③附着于耻骨结节④形成腹股沟管的下壁18.小腿后肌群包括①比目鱼肌②胫骨后肌③腓肠肌④半膜肌19.起自于肱骨内上踝的是①掌长肌②旋前圆肌③桡侧腕屈肌④肱桡肌20.腹前外侧群肌肉的作用是①保护腹腔脏器②使脊柱旋转③增加腹压④屈髋关节21.能屈掌指关节的肌肉有A.桡侧腕屈肌B.指浅屈肌C.指深屈肌D.尺侧腕屈肌E.蚓状肌22.属于股四头肌的是A.半腱肌B.半膜肌C.股内侧肌D.股外侧肌E.股中间肌23.腹直肌鞘A.前层仅由腹外斜肌腱膜形成B.后层仅由腹内斜肌腱膜形成C.后层在脐下4—5c m处,有半环线D.腹横肌腱膜在脐上参与构成鞘的后层E.鞘的前层不完整24.附着于肩岬骨喙突的肌肉有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C.肩岬下肌D.三角肌E.胸小肌25.斜角肌间隙A.位于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之间B.内有锁骨下动脉通过C.内有锁骨下静脉通过D.内有臂丛通过E.内有膈神经通过26.拉下颌骨向前并向对侧运动的肌肉有A.咬肌B.翼内肌C.翼外肌D.颞肌E.颊肌27.腹股沟管A为一肌和腱之间的裂隙B.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C.男性内有精索通过D.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 m处E.皮下环是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28.属于膈上的结构有A.破裂孔B.主动脉裂孔C.腔静脉沟D.腔静脉孔E.食管裂孔29.构成腹直肌鞘前层(脐以上)的有A.腹内斜肌腱膜后层B.腹内斜肌腱膜前层C.腹外斜肌腱膜D.腹横肌胞膜前层E.腹横肌雅膜后层30.腹股沟管的四壁为A.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参与构成B.后壁是腹横肌C.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D.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E.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参考答案]1.B2.A3.B4.C5.D6.A7.C8.D9.B10.C11.B12.A13.A14.B15.B16.C1 7.E18.A19.A20.A21.B C E22.C D E23.C D24.A E25.A B D26.B C27.A B C D28.B D E29.B C30.A C D E填空题1.骨骼肌一般都由_和_构成。
人体各部肌肉所受神经支配

.人体各部肌肉所受神经支配第一部分头颈背部肌群第一节浅层肌:起自枕外隆凸、上项线内侧,颈一至胸十二棘突,项韧带;止于锁骨外三分之斜方肌:1.一,肩峰、肩胛岗上缘;功能:璇颈(对侧),旋肩,转肩胛骨,肩胛内收。
神经支配:副神经(传出支),颈三至四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颈横动脉。
(单,旋颈胸骨内侧部,至于颞骨乳突。
功能:屈颈(双侧)2 .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柄、侧),神经支配点:副神经,颈二至三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
颈前外侧肌第二节(对,转颈起自颈三至六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
功能:颈部侧曲(同侧)1 .前斜角肌:侧),屈颈(双侧)。
神经支配:颈五至七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甲状腺下动脉。
:起自颈二至六横突,至于第一肋骨(前斜角肌之后)。
功能:同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2 .神经支配点:颈二至八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颈升动脉。
中斜角肌。
神经支配:同前、后斜角肌:起自颈五至七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
功能:3 .颈五至八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颈升动脉。
枕下肌第三节:起自寰椎横突,至于枕骨粗隆下的上项线。
功能:头部后伸(双侧),头向头上斜肌1 .对侧屈(单侧)。
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枕下神经)。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起自枢椎棘突,止于寰椎横突。
功能:头向后侧旋转。
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头下斜肌2 .后支(枕下神经)。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起自枢椎棘突,止于枕骨上项线。
功能:头部后仰(双侧)头向同侧旋转3 .头后大直肌(单侧)。
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枕骨上项线。
功能:头向后仰(两侧)。
神经支配:4 .头后小直肌颈一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深层肌第四节:起自项韧带下份颈三至胸四棘突,止于下项线、乳突。
功能:头部后仰(两侧).头夹肌1同侧转颈(单侧)。
神经支配:相应脊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头向后仰(单侧),:起自颈三至胸六棘突,止于颈二至四横突后结节。
人体解剖学题库-(问答题)

人体解剖学题库-6 六、问答题(一)绪论和运动系统1、试述腹股沟管四个壁的构成及其通过物。
2、膝关节有哪些辅助结构?分别是什么?3、骨盆的组成及分部是怎样的?骨盆界线是怎样围成的?何为大、小骨盆?4、膝关节有哪些韧带加强关节的稳固性?5、肩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6、肘关节的构成及其运动方式?7、颞下颌关节的构成及其运动方式?8、小腿后群肌的名称和作用?9、肩关节容易向什么方向脱位?为什么?10、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11、胸椎在形态上有哪些特点?12、腰椎在形态上有哪些特点?13、椎体间的连结结构有哪些?14、椎弓间的连结结构有哪些?15、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16、膝关节内有哪些结构?其作用如何?17、脑颅骨和面颅骨各包括哪些?18、鼻腔外侧壁有哪些结构?19、膈上有哪些裂孔?各通过什么结构?20、肩带肌有哪些?21、臂肌分几群?各群包括哪些肌?22、大腿肌分几群?各包括哪些肌?23、小腿后群肌有哪些?(二)内脏学和内分泌1、消化系统1、简述牙齿的形态、构造及牙周组织。
2、试述咽的分部及各部的交通情况。
3、简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4、在进食情况下,胆汁自肝门流至十二指肠腔经过哪些管道?在平时胆汁如何排出?(用箭头表示。
)5、试述胰腺的分部及胰液经输出管排入十二指肠的途径。
6、阑尾炎手术作麦氏切口时,经过哪些结构到达腹膜腔?7、简述食管的狭窄部位及距切牙的距离。
8、简述空、回肠的区别。
9、直肠的位置和弯曲如何?10、试述肛管的结构。
11、试述消化腺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12、肝的形态和体表投影如何?2、呼吸系统1、试述与鼻腔相通的结构及在鼻腔开口的位置。
2、喉软骨有哪几种?3、简述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气管异物易坠入哪一侧?4、鼻旁窦有哪些?开口于何处?5、简述肺下界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6、简述外界空气进入肺的途径。
7、肺分哪几叶?依据是什么?8、纵隔分为哪几部分?是如何区分的?9、简述胸膜分部。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六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感受器的生理特征。
2、了解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和位觉器官的感觉分析功能,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传导途径和大脑皮层感觉分析功能。
本章的教学重点:位觉、肌梭和腱器官的功能、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难点:位觉、肌梭和腱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感觉生理概述第二节:位觉第一节:感觉生理概述一、概念1、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分为:特殊感觉躯体感觉内脏感觉2、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各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
种类:外感受器内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刺激2、还能作用3、编码作用4、适应作用三、感觉信息的传导1、特异性投射系统概念:由感受器传人的神经冲动都有经过脊髓或脑干,上行传人丘脑更换神经元,并按排列顺序,投射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引起特异感觉,故称为特异投射系统。
特点:专一点对点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概念: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经脑干时,发出侧支并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过多次更换神经元之后,上行抵达丘脑内侧部在交换神经元,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点:保持机体警觉,不能产生特定感觉。
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在功能上具有不同的作用,称为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体表感觉投射区:中央后回特点:左右交叉,头面部投射到左右双侧皮质倒置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程度有关2、肌肉本体感觉中央前回3、视觉4、听觉、前庭觉5、内脏感觉第二节:位觉一、前庭器的感觉装置与适宜刺激1、位觉身体进行各种变速(包括正负加速)运动和重力不平衡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觉)。
2、前庭器的感受装置功能: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结构: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
椭圆囊、球囊的壁上有囊斑,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其纤毛插入耳石膜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各部肌肉所受神经支配?第一部分·头颈背部肌群第一节浅层肌:1. 斜方肌:起自枕外隆凸、上项线内侧,颈一至胸十二棘突,项韧带;止于锁骨外三分之一,肩峰、肩胛岗上缘;功能:璇颈(对侧),旋肩,转肩胛骨,肩胛内收。
神经支配:副神经(传出支),颈三至四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颈横动脉。
2.胸琐乳突肌:起自胸骨柄、胸骨内侧部,至于颞骨乳突。
功能:屈颈(双侧),旋颈(单侧),神经支配点:副神经,颈二至三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
第二节颈前外侧肌1.前斜角肌:起自颈三至六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
功能:颈部侧曲(同侧),转颈(对侧),屈颈(双侧)。
神经支配:颈五至七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甲状腺下动脉。
2.中斜角肌:起自颈二至六横突,至于第一肋骨(前斜角肌之后)。
功能:同前斜角肌。
神经支配点:颈二至八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颈升动脉。
3.后斜角肌:起自颈五至七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
功能:同前、中斜角肌。
神经支配:颈五至八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颈升动脉。
第三节枕下肌1.头上斜肌:起自寰椎横突,至于枕骨粗隆下的上项线。
功能:头部后伸(双侧),头向对侧屈(单侧)。
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枕下神经)。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2.头下斜肌:起自枢椎棘突,止于寰椎横突。
功能:头向后侧旋转。
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枕下神经)。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3.头后大直肌:起自枢椎棘突,止于枕骨上项线。
功能:头部后仰(双侧)头向同侧旋转(单侧)。
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4.头后小直肌: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枕骨上项线。
功能:头向后仰(两侧)。
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
第四节深层肌1.头夹肌:起自项韧带下份颈三至胸四棘突,止于下项线、乳突。
功能:头部后仰(两侧)同侧转颈(单侧)。
神经支配:相应脊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2.颈夹肌:起自颈三至胸六棘突,止于颈二至四横突后结节。
功能:头向后仰(单侧),同侧转颈(单侧)。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3.颈半棘肌起自胸一至六横突,止于颈二至五棘突。
功能:头颈部后伸(两侧)同侧屈曲(单侧)。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4.头半棘肌:起自胸一至六棘突,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
功能:头颈部后伸(两侧)同侧屈曲(单侧)。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5.头最长肌:起自颈四至胸六横突,止于乳突后侧。
功能:脊柱后伸(两侧)同侧屈曲旋转(单侧)。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第二部分上肢带肌1.肩胛提肌:起自颈一至四横突,止于肩胛内上角。
功能:头部屈曲,上提肩胛。
神经支配:颈神经丛分支(颈四),肩胛背神经(颈五)。
血管供应:颈横动脉。
2.小菱形肌:起自颈六至七棘突及项韧带,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肩胛骨内收。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颈四或颈五)。
血管供应:颈横动脉深支,肩胛背动脉。
3.大菱形肌:起自胸一至四棘突、棘上韧带,止于肩胛骨内侧缘(肩胛岗以下)。
功能:肩胛骨内收。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血管供应:经横动脉深支,肩胛背动脉。
4 岗下肌:起自岗上窝肌筋膜,止于耾骨大结节上端。
功能:肩关节外展,稳定股骨头。
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
血管供应:肩胛上动脉。
5 岗下肌:起自岗下肌筋膜,止于肱骨大结节。
功能:肩关节外展、外旋。
神经支配: 肩胛上神经。
血管供应:旋肩胛动脉,肩胛上动脉。
6 .小圆肌:起自肩胛骨外缘中份,止于肱骨大结节下端。
功能:肩肱外旋。
神经支配:腋神经。
血管供应:旋肩胛动脉,肩胛上动脉。
7. 大圆肌:起自肩胛骨外侧缘下份,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肩内收内旋。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颈五至六)。
血管供应:胸背动脉。
8.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前下窝,止于肱骨小结节。
功能:肩关节内旋。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颈五至六)。
血管供应:肩胛下动脉分支。
第三部分·腰背臀部肌群第一节背深层肌1 .竖脊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脊棘突,止于胸一至十二横突、棘突、肋骨角。
功能:脊柱后伸维持直立(双)使脊柱同侧侧屈、旋转。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2 .腰大肌起自胸十二腰四椎体侧面和横突,止于以髂腰肌腱止于肱骨粗隆。
功能:屈髋,大腿外旋。
神经支配:腰丛一至三前支。
血管供应:旋股内侧动脉肌支。
3 .髂肌起自髂窝上内侧面,止于以髂腰肌腱止于肱骨粗隆。
功能:屈髋,大腿外旋。
神经支配:旋股内侧动脉肌支。
第二节腹肌群1、腹直肌起自第五至七肋软骨剑突,止于耻骨上缘、联合。
功能:使脊柱前屈,维持腹肌。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胸六至十)。
血管供应:腹壁上、下动脉。
2、锥状肌起自耻骨上支,止于腹白线。
功能:维持和增加腹压。
神经支配:肋下神经(胸十二)。
血管供应:腹壁下动脉。
3. 腹外斜肌起自第五肋骨至第十二肋股外面,止于髂嵴前二分之一外唇,半月线以内、髂前上棘以下移形成腹股沟韧带。
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转向对侧,维持腹压。
神经支配:胸七至十二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腰动脉肌支。
4. 腹内斜肌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前部、腹股沟韧带外侧二分之一,止于第十至十二肋软骨、肋骨,下缘移形于腱膜,止于白线。
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转向对侧,维持腹压。
神经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腰动脉肌支。
5. 腹横肌起自第七至十二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前部内唇腹股沟韧带外侧三分之一,移形于腱膜,止于白线,参与联合腱、提睾肌。
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前屈。
神经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经前支。
血管供应:髂腰动脉腰支。
6 .腰方肌起自髂嵴后部内唇、髂腰韧带、腰二至五横突,止于第十二肋骨内侧半下缘(腰一至四横突、胸十二椎体)。
功能:脊柱侧屈(单),降肋(双)。
神经支配:腰神经丛(胸十二止腰三)。
血管供应:髂腰动脉腰支,腰动脉肌支。
第三节臀肌1 . 阔筋膜张肌起自髂嵴前面,髂前上棘,止于髂胫束前面,大粗隆下方。
功能:屈髋,使大腿璇内、屈曲外展。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腰四至骶一)。
血管供应:臀上动脉,旋股外侧动脉。
2.臀大肌起自髂骨内侧缘中分,骶尾骨背面骶结节韧带,止于髂胫束股骨臀肌粗隆。
功能:强力伸髋、大腿旋外上部肌纤维协助大腿外展。
神经支配:臀下神经(腰五止骶一)。
血管供应:臀上动脉,臀下动脉。
3 . 臀中肌起自髂骨外侧缘下,止于股骨大粗隆上面。
功能:前部,外部肌纤维使内旋外展,后部肌纤维使大腿旋外稳定骨盆。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腰四至骶一)。
血管供应:臀上动脉.4.臀小肌起自髂骨外侧缘止股骨大粗隆前内侧,髋关节囊。
功能:大腿旋内、外展、稳定骨盆。
神经支配点:臀上神经(腰四至一)。
血管供应:臀上动脉。
5 .起自骨盆面,止于股骨大粗隆前内侧面,功能:使大腿伸直旋外和屈曲外展。
神经支配:骶丛梨状肌支。
血管供应:臀上下动脉。
6 、闭孔内肌起自闭孔内侧面,闭孔筋膜,止于股骨大粗隆前内侧面,功能:使大腿旋外、屈曲外展。
神经支配:闭孔内肌支(腰五至一)。
血管供应:臀下动脉。
7 .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外面,止于股骨粗隆间嵴后面。
功能:大腿旋外。
神经支配:骶丛股方肌支。
血管供应:臀下动脉。
第四节内收肌群1. 内收长肌起自耻骨前面耻骨结节下面,止于股骨中断股骨粗线内侧唇。
功能:大腿内收、屈曲、旋外。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
血管供应:股动脉肌支。
2. 内收短肌起自耻骨体耻骨下支,止于股骨粗线上部。
功能:大腿内收、屈曲、旋外。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股动脉肌支。
3. 内收大肌起自耻骨下支(前层)、坐骨支(斜行纤维)、坐骨结节(后层)。
,止于股骨粗线上三分之一,内收肌结节。
功能:大腿内收、旋外、后伸。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股神经(腰四至五)。
血管供应:股深动脉肌支。
4. 股薄肌起自耻骨下支、耻骨体,止于股骨粗隆下内侧鹅趾。
功能:大腿内收、屈膝、大腿旋内。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
血管供应:闭孔动脉。
5. 闭孔外肌起自闭孔内面、闭孔膜外侧面。
止于股骨粗隆间窝。
功能:大腿旋外、协助屈髋。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
血管供应:闭孔动脉。
第五节股前肌群1. 鏠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股骨体内面侧鹅趾。
功能:屈髋、屈膝、屈髋并旋外。
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三)。
血管供应:股深动脉肌支,膝降动脉隐支。
2. 耻骨肌起自耻骨上支,耻骨梳,止于耻骨肌线,股骨小粗隆下。
功能: 大腿内收、旋内,屈髋。
神经支配:股神经(腰三至四)或闭孔神经(腰二至四)。
血管供应:旋股内侧动脉肌支。
3. 腹直肌起自髂前下棘,髋臼上的髂骨,止于髌骨(四头肌腱)筋骨粗隆(髌韧带)。
功能:伸膝,屈髋。
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
血管供应:旋股外侧动脉。
4. 股外侧肌起自股骨大粗隆,股骨脊外侧唇,止于髌骨(四头肌腱)胫骨粗隆(髌韧带)。
功能:伸膝,髌骨移位。
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
血管供应:旋股外侧动脉。
5. 股中间肌起自股骨干前外侧面,止于髌骨(四头肌腱)胫骨粗隆(髌韧带)。
功能:伸膝。
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
血管供应:旋股外侧动脉。
6. 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隆间线,股骨粗线内侧,止于髌骨(四头肌腱)胫骨粗隆(髌韧带)。
功能:伸膝。
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
血管供应:股深动脉肌支,膝降动脉隐支。
第六节骨后肌群和小腿后肌群1. 半腱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干内侧鹅掌。
功能:伸髋、屈膝、小腿旋内。
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二)。
血管供应:骨深动脉穿支,臀下动脉。
2. 瓣膜肌起自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内髁后面、腘斜韧带及内侧半月板。
功能:伸髋、屈膝小腿旋内。
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二)。
血管供应:骨深动脉穿支,臀下动脉。
3. 股二头肌起自,长头:坐骨结节,短头:股骨粗线外侧唇,止于腓骨头或胫骨外侧髁。
功能:屈膝(短头)、伸髋(长头)大腿旋内外(屈膝位)。
神经支配,长头:胫神经(腰五至骶二)。
短头:腓总神经(腰五至骶一)。
血管供应:骨深动脉穿支,臀下动脉。
4. 腓肠肌:内侧头起自:股骨内髁上面,外侧头起自:股骨外侧髁上面,止于跟骨。
功能:足趾屈、屈膝,稳定膝、踝关节。
神经支配:胫神经(骶一至骶二)。
血管供应:腘动脉腓肠支,腓动脉肌支,胫后动脉。
5. 比目鱼肌;起自腓骨上部,止于跟骨。
功能:足趾屈。
神经支配:胫神经(骶一至骶二)。
血管供应:腘动脉腓肠支,腓动脉肌支,胫后动脉。
6. 趾长屈肌; 起自胫骨后面小腿筋膜,止于第二至五末节趾骨基部跖面。
功能:屈第二至五趾,足趾屈、内收、内翻。
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一)。
血管供应:腘动脉腓肠支,腓动脉肌支,胫后动脉。
7. 经骨后肌;起自胫骨近端后骨面,骨间膜,腓骨内侧,止于舟骨粗隆、楔骨基底面第二至四跖骨底、骰骨、跟骨或距突。
功能:稳定踝关节,足内翻、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