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与诊治

合集下载

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仔猪梭菌性肠炎

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仔猪梭菌性肠炎

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仔猪梭菌性肠炎概述仔猪梭菌性肠炎(Clostridial enteritis of piglets)是初生仔猪(3日龄以内)的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

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

其特征是排出红色粪便,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和坏死;发病快,病程短,致死率高。

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

此猪病首先由英国报道,以后在美国、丹麦、美国、荷兰、新西兰、前苏联和日本等国陆续报道了本病。

我国于1964年首次从患红痢仔猪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据调查,我国近20个省、市有本病发生。

我国已研制出仔猪红痢灭活疫苗用于预防,基本上控制了本病的危害。

病原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C),也称魏氏梭菌(C1.Welchii)。

此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是梭菌属中较长的大杆菌,长4~8µm,宽1~1.5µm,菌体短粗,两端钝圆,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本菌能形成芽孢,芽孢大于菌体的宽度,位于菌体中央或偏端,呈椭圆形,似梭状,故名梭菌。

本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及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是本菌特点之一。

本菌为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在马丁氏血液琼脂平皿上,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隆起,菌落周围有明显的透明β溶血环,其外围有不完全溶血区。

在厌气肉肝汤中生长较快,如在37℃条件下培养2~3h即开始生长,肉汤呈均匀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

在葡萄糖鲜血琼脂表面厌氧培养生长的菌落,在25℃以上温度时,菌落与空气接触后可变成绿色,是其特征。

本菌能发酵葡萄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果糖,产酸产气。

不发酵水杨素、卫芽醇、甘醇、鼠李糖。

液化明胶,不产生靛基质,H2S阳性,MR和VP试验阴性。

石蕊牛乳培养基的“爆裂发酵”,产生的大量气体使乳凝块变成多孔海绵状,甚至冲成数段或将试管棉塞冲出管外。

本菌能产生强烈的致死性毒素。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由猪梭菌引起的猪病,主要发生于猪只的肠道,是猪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猪梭菌性肠炎对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及早了解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症状鉴别和防控措施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病学特点1. 传播途径:猪梭菌性肠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口-粪传播。

感染的猪只排泄的粪便中含有猪梭菌,健康的猪只在接触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或食物水源时易感染猪梭菌。

2. 高发季节:猪梭菌性肠炎在春夏季节比较多见,气温高湿度大是其传播的有利条件。

3. 病原学特点:猪梭菌是一种需氧、革兰氏阴性的杆菌,对温度、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猪梭菌在15~42℃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湿度在60%~95%之间时繁殖能力较强。

二、症状鉴别猪梭菌性肠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便秘、食欲不振、粪便水样等。

但这些症状与其他猪只肠道疾病的症状相似,因此需要做出疾病的鉴别。

下面是猪梭菌性肠炎的几种主要症状的鉴别方法:1. 发热:猪梭菌性肠炎患猪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但需与猪链球菌性病害鉴别,猪链球菌性病害患猪也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

2. 便秘:猪梭菌性肠炎患猪若缺乏饲料,可出现便秘症状。

而猪胃肠道的肠道蠕动障碍,也可能表现为便秘。

3. 食欲不振:猪梭菌性肠炎患猪会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但此症状也与其它猪只肠道疾病相类似。

鉴别这些症状的方法或许并不容易,但是通过实验室检验能更准确地鉴别出猪只是否患有猪梭菌性肠炎。

三、防控措施1. 加强猪只的管理与饲养(1)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做好粪便的清理和处理工作,保持猪舍清洁卫生,防止猪梭菌的繁殖与传播。

(2) 控制饲料质量:保证猪只的饲料质量,定期检测饲料是否受到污染,避免因为饲料的污染而导致猪只感染猪梭菌。

(3) 添加抗菌剂:在饲料中添加抗菌剂,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减少猪梭菌的侵害。

2. 严格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猪只的交通,减少外来病原体的传播。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猪梭菌性肠炎是由猪梭菌引起的一种猪类肠道传染性疾病,其症状表现为腹泻、脱水、消瘦、发育延迟等。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对猪梭菌性肠炎的症状进行准确鉴别和正确防控措施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流行病学类状鉴别1. 临床症状:猪梭菌性肠炎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胃肠炎。

首先出现的症状是腹泻,主要是黄色水样便,后期变为稀便、黏液便和血便。

患猪出现厌食、食欲减退、脱水、精神不振、发育延迟等症状。

病程大约为1-2周。

2. 病理学症状:猪梭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变部位是小肠和大肠。

在病理学检查中,可以看到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

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肠道壁增厚、糜烂和溃疡。

3. 微生物学症状:通过细菌学检查可以发现患猪的肠道中寄生大量的猪梭菌。

猪梭菌是一种无氧革兰氏阳性细菌,可以形成耐高温、耐干扰素和耐酸的耐盐产孢菌。

在孢子的保护下,猪梭菌可以存活在环境中的不同部位,并长时间引起感染。

二、防控措施1. 病毒灭活剂的使用:选择合适的病毒灭活剂,对猪圈环境进行定期消毒。

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等进行消毒处理,有效杀死猪梭菌及其孢子。

2. 强制隔离与早期治疗:一旦发现猪梭菌性肠炎病猪,应立即实施强制隔离,将患猪与其他健康猪隔离开来,以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还应及时给予抗生素和支持疗法进行早期治疗,减轻病猪的病情。

3. 合理饲养管理:在猪圈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增强猪的抗病能力,提高饲喂保健品的使用率。

可以为猪提供适宜的环境,确保饮水和饲料的卫生质量,控制猪圈内动物密度和接触的环境等。

4.加强检疫监测:定期对猪圈环境、猪只粪便和食物进行检测,以了解猪圈内是否存在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菌。

通过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可以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5. 病毒疫苗的使用:适当选择经验证的猪梭菌性肠炎疫苗,对健康猪群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还可以采取适当的免疫接种方案,对有高感染风险的猪进行疫苗接种,减少猪梭菌性肠炎的传染。

猪细菌性传染病:仔猪梭菌性肠炎

猪细菌性传染病:仔猪梭菌性肠炎

猪细菌性传染病:仔猪梭菌性肠炎病原:本病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C型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饲料、污水、粪便及肠道中。

其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一旦形成芽孢,对加热、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增强。

流行特点:C型产气荚膜梭菌常存在于母猪的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地面、垫草、用具等周围环境。

初生仔猪生后接触污染的母猪体表和乳头等,细菌芽孢通过消化道而感染发病。

7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易感,尤其是3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更高。

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任何品种的猪均可发病。

临床症状:仔猪梭菌性肠炎在仔猪出生后数小时至1-2天发病,发病后数小时至2天可死亡。

在急性病例常突然不吃母奶,不见拉稀即死亡。

病程稍长的病例,可见病仔猪不吃奶,精神沉郁,离群独处,怕冷,四肢无力,行走摇摆,腹泻,排出灰黄色或灰绿色稀粪,后变为红色糊状,故称红痢。

粪便很臭,常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及多量小气泡。

病猪脱水明显,消瘦,被毛无光。

体温不高,很少升到41℃以上,大多数病仔猪死亡,少部分耐过。

部检病变:小肠的病理变化最典型。

病死猪一小段空肠呈深红色至紫红色,肠腔内充有红黄色或暗红色内容物,内混有多量气泡,肠黏膜红肿、出血及麸皮样坏死。

有时见肠浆膜下及肠系膜积有数量不等的小气泡。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

腹腔积红黄色液体。

心外膜、肝、脾、肾可见出血点。

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

1.本病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

2.临床症状:发病仔猪排出红褐色稀粪,或是混含坏死组织和气泡;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极高。

3.剖检病变:病死猪小肠特别是空肠黏膜红肿,有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肠内容物呈红褐色并混有小气泡;肠壁黏膜下层、肌层及肠系膜有灰色成串的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实质器官变性、出血。

4.实验室检查: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和肠内容物毒素检查,可以作出确切诊断。

可取小肠内容物,加等量生理盐水,搅拌均匀,于3000转/min离心60min,取上清液静脉接种小鼠,每只0.2-0.5ml,如小鼠很快死亡,即可确诊本病。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由猪梭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这种疾病
常见于幼猪,尤其是在断奶后的10-12周龄的猪群中,因此给猪群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关于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症状鉴别和防控措施的一些信息。

流行病学:
猪梭菌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主要来源于病毒携带者,也可通过水、食
物和农具等传播途径传播。

猪梭菌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活,因此容易引发大规模的传染。

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影响着猪梭菌的传染能力。

症状鉴别:
猪梭菌性肠炎的症状包括:腹泻、便秘、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生长缓慢等。

严重的
病例可能出现呕吐和腹痛。

粪便呈带粘液和血丝的黄色或灰黄色。

防控措施:
1. 饲养环境的改善:保持猪舍的清洁,定期消毒,避免过度密集养殖。

2. 良好的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猪的健康管理,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保证饲料的新鲜
和干燥,避免过度喂养。

3. 强化肠道健康管理:使用益生菌和预防性抗生素,帮助维持肠道平衡。

4. 快速检测和隔离:对初发病例进行快速检测,并及时隔离和治疗。

5. 减少传播途径:定期清洗和消毒水源、食具和猪舍等,避免交叉感染。

6. 疫苗接种:根据病情情况,可使用相应的疫苗预防猪梭菌性肠炎。

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经济损失较大的猪病,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强化
肠道健康管理、快速检测和隔离、减少传播途径以及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
制猪梭菌性肠炎的发生和传播。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猪梭菌性肠炎(swine dysentery)是一种由贼腹杆菌(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引起的猪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原菌在猪场内的传播而引起的暴发。

猪梭菌性肠炎的主要发病因素包括猪场的脏污环境、猪舍内的拥挤养殖、不良的卫生条件、饲料不合理和带菌者的引入等。

在流行病学方面,该病一般在秋季和冬季发生,高温和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存活和繁殖。

猪梭菌性肠炎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包括饮水、饲料、粪便、尿液和细菌的污染等途径。

猪梭菌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猪群的食欲减退,消瘦、腹泻、便血,粪便呈灰白色稀水样或黏液样,有时还伴有黏液和脓液。

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厌食、畏光、呕吐等症状。

对于猪梭菌性肠炎的病猪,应及时鉴别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在流行病学类症方面,猪梭菌性肠炎应与其他引起类似临床症状的肠道疾病鉴别,包括猪痢疾、肠炎病、痢疾、沙门菌感染等。

这些疾病的鉴别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特殊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对于猪梭菌性肠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包括加强猪场的清洁卫生管理,防止与其他畜禽接触,建立病畜隔离与高密度灭菌消毒等制度。

2. 优化饲料和饮水管理:饲料的质量要符合规定的标准,保证猪的营养需求。

饮水设备要干净、无泄漏,保证饮水的卫生。

3. 控制猪群的密度:减少猪群的拥挤养殖,保证猪场内猪只的活动空间。

定期进行人员和设备的消毒,减少传播机会。

4. 预防带菌者的引入:加强对猪只的检疫和隔离措施,禁止带菌者的引入。

定期进行检验和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有病情的猪只。

5. 加强兽医监管和检疫:猪场要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

相关兽医要进行规范的检疫和防控工作,提供必要的防治指导。

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严重的猪传染病,对猪场的生产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猪场管理者和兽医要共同合作,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证猪场的健康和生产。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肠道内的弯曲菌感染引起。

该病可导致猪的腹泻、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症状,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下将探讨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类似症状的鉴别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点1.病原菌: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菌为弯曲菌,主要有根尖弯曲菌和伪狂犬弯曲菌。

这些菌可以通过猪的粪便、口腔、食物等途径传播。

2.发病原因:猪梭菌性肠炎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粗粮或农药中的有害物质的摄入、环境污染等。

3.发病季节:猪梭菌性肠炎的发生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在高温、潮湿的夏季易发,而在冬季较为罕见。

4.预防:预防猪梭菌性肠炎的最好方法是消毒和卫生,确保猪只的环境清洁和健康。

此外,在饲喂和环境中添加合适的抗生素和酸化药物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病原菌的繁殖。

二、类似症状的鉴别猪梭菌性肠炎与其他一些猪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包括:1.霍乱:发病后,猪只腹泻乳清样便便,伴有剧烈的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2.猪瘟:猪只在发病后表现出食欲不振、发热、鼻眼流涕等症状。

3.非洲猪瘟:猪只发病后表现出发热、食欲不振、无力、呕吐便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4.病毒性腹泻:猪只发病后表现出腹泻、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症状。

如果发现猪只出现类似症状,需要及时找到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三、防控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卫生清洁,经常清理粪便和废料,避免猪只在脏乱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2.饲喂合理饲料:加强投喂饲料的监管,避免猪只长时间食用含有有害物质的饲料,合理添加酸化剂和抗生素等药物以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3.接种弯曲菌疫苗:在高发季节,及时对猪只进行弯曲菌疫苗接种,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猪梭菌性肠炎在养猪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通过强化卫生管理、饲喂合理饲料、接种弯曲菌疫苗等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猪梭菌性肠炎的感染率,保障养殖业的正常运行。

猪的细菌性疾病-猪梭菌性肠炎

猪的细菌性疾病-猪梭菌性肠炎

病程和预后
猪梭菌性肠炎的病程 通常为1-3天,但有 时可能延长至5天以 上。
即使患病猪只得以存 活,也可能留下肠道 消化功能减弱等后遗 症。
该病的预后通常较差 ,病死率较高。
04
诊断与防治
诊断方法
临床观察
观察猪的食欲、精神状态 、粪便等,以及测量体温 、心率等生理指标。
病理学检查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观察 病理变化,如肠道炎症、 出血等。
可直接感染。
食品安全
病猪流入市场可能影响食品安全, 导致人类食物中毒事件。
疫情扩散
疫情爆发时,可能引起区域性流行 ,威胁人类健康。
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急性死亡
猪梭菌性肠炎可导致病猪急性死亡,增加养殖业 经济损失。
生长发育受阻
患病猪只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其生产性能。
继发感染
患病猪只免疫系统受损,易继发其他细菌感染。
、准确地检测猪梭菌性肠炎。
疫苗研究
02
针对猪梭菌性肠炎的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
定的保护效果。
抗菌药物
03
在治疗方面,已经发现一些抗菌药物对猪梭菌性肠炎具有较好
的治疗效果。
研究挑战与问题
病原体变异
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体具有较高的变异能力,可能导致疫苗失效 或耐药性增加。
交叉感染
不同种类的猪梭菌性肠炎病原体之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增加了 防控难度。
免疫机制
猪梭菌性肠炎的免疫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研究前景与发展方向
建立更加快速、准确的诊断方 法
针对当前诊断方法的不足,未来需要进一 步改进和完善诊断方法,提高准确性和速 度。
研究免疫机制
研发新型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 氏梭菌 ( 又叫 c型产 气 荚膜 梭 菌 ) , 革 兰 氏染 色 为 阳性 , 是 大 型杆菌 , 能 产生 芽孢 。无 鞭毛 , 不 能运 动 ,
在动 物体 内及 含 血清 的培 养 基 中能 形 成 荚 膜 , 是 本 菌特 点 之一 。
2 临床 症 状
最 急性 型 : 仔 猪初 生 当天 就发 病 , 可 出现 出血 性 腹泻 , 后 躯 黏 满 带 血 稀 粪 。病 猪 精 神 不 振 , 走 路 摇
3 剖 检 变化
重 点损 伤小 肠 段 , 剖 解 可见 一小 段 空 肠 呈 深 红
色 或 暗紫 色 , 肠 腔充 满 暗红 色 内容 物 , 混大量气泡 ;
弥漫性 出血和 坏 死 , 发病快 、 病程短 、 致 死 率 高 。常 造成 初生 仔猪 整 窝 死 亡 , 损 失很 大 。本 病 主 要 发 生

1 2 2 ・
现 代 畜 牧 科 技
2 0 1 5年 第 8期 总 第 8期
仔 猪 梭 茵 性 肠 炎 的流 行 与诊 治
李 洪 伟
( 辽 宁 省 抚顺 市顺 城 区 动 物 疫 病 预 防控 制 中 心 1 1 3 0 0 6 )
仔 猪 梭菌 性肠 炎是 初生 仔 猪 ( 3日龄 以 内 ) 的高 度致 死性 肠毒 血 症 。又 称 仔 猪 传 染 性 坏死 性 肠 炎 , 俗称 仔猪 红痢 。其 特 征 是 排 出红 色 粪便 , 小 肠 黏 膜
因此 , 新 生 仔猪 有较 多 的机 会 从 环 境 中吞 进 细 菌 和 芽 孢而 感染 发病 。主要 发 生 于 1 ~3 日龄 的初 生 仔 猪, 1 周 龄 以上 的仔猪 很 少发 病 。本 病 侵 入猪 群 后 , 常可 不断 地 引起新 生 仔 猪 发 病 , 使 一 部 分母 猪 的全 部仔 猪患 病死 亡 。在 同一猪 群 内各 窝仔 猪 的发病 往
严重 病例 肠壁 内布 满 针 尖 状 和 粟 粒 大小 的气 泡 , 手 捏 有 捻感 , 个别 肠 系膜 血管 内气体 充盈 , 血 管呈 链珠 状 。部分 病例 肠壁 变 薄 或 显 著增 厚 , 有 的 大肠 内 容 物呈 暗红 色 , 肠系 膜 淋 巴结水 肿 、 出血; 胃 内充 盈 食 物, 黏膜脱 落 ; 肾呈多 量点 状 出血 , 有 的有 白斑 ; 心 肌
在 出生后 1 ~3天 以 内的仔 猪 , 1周 龄 以上 的很 少 发 病 。发病 快 , 病程 短 , 死亡 率极 高 。在 同一猪 群各 窝 仔猪 的发 病率 不完 全 相 同 , 发 病 率 最 高可 达 1 0 0 ,
肠 黏膜 红肿 、 出血 及 麸 皮 样 坏 死 ;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肿
急性 型 : 病 程一 般 可维持 2天左右 , 排 带血 的 红 褐 色水 样稀 粪 , 其 中含有 灰 色坏 死组 织碎 片 , 病 猪 迅 速脱 水 、 消瘦 , 最终 衰竭 死亡 。
生 后用抗 C型产 气 荚 膜 梭 菌 血 清 预 防 和 发 病 后 治 疗, 可获 较好 效果 。出生后 按 散在 出血点 ; 腹 腔 积液 呈 红 色 ; 其 他 重 点 内脏 器
官皆存 在不 同程 度 出血 点 。死 猪 膘 情 良好 , 尸 僵 完
全, 肤 色苍 白 , 个 别 也可 见腹 下发 绀 , 少 数病 猪 的 口 、 鼻 周 围有 血样泡 沫 。 以肠道 出血 为 特 征 , 尤 以 空 肠
晃, 随即虚 脱或 昏迷 、 抽搐 而死 亡 。部 分仔 猪无 血痢
而 衰竭 死亡 。
半个 月注 射 3 ~5 mL, 能 使 母 猪 产 生坚 强 的免疫 力 。 初 生仔猪 可从 免疫 母 猪 的初 乳 中获 得 抗 体 , 对 仔 猪
的保 护力 几 乎 可达 1 0 0 。有 条 件 的 单 位 , 仔 猪 出
注 射预 防 , 可 获 得 良好 的保 护 ; 治 疗 时 可连 续 注 射 2
变软 变薄 , 心 包积 液 , 心 内外 膜 、 心耳 充 血 ; 肺 充血 ,
1 流 行 病 学
本 病病 原体 广泛 存在 于人 畜肠 道 、 土壤 、 下 水道 及 尘埃 中 , 特别 是发 病猪 群 的母猪 肠道 中更 为 多见 ,
常随粪 便 排 出体 外 , 污 染 圈舍 泥 土 和 垫 草 等 环 境 。
气管 、 支气 管 内充 满 白色或 淡 红 色泡 沫 ; 脾肿大 2 ~ 3倍 , 甚至 肿大 破裂 , 周边 也 有 出血 点 ; 肝肿大 , 质 地 脆 易碎 , 病程长者呈 土黄色 ; 胆囊肿大 , 充满 胆汁。
往相 差很 大 , 最少的为 8 , 最高的达 1 0 0 。病 猪
场 的总病 死率 5 ~5 9 , 平均 2 6 。病 原 为 C型
颌下、 腹 股 沟淋 巴结 水肿 。
4 防治
本 病发 病 急 、 病 程短 , 往往 来 不及 治疗 。在 常 发 病 猪场 , 可 在仔猪 出生 后 , 用抗 生素 如青 霉 素 、 链 霉 素、 土 霉素 、 痢 特灵进 行 预 防性 口服 。病仔 猪用 青 霉 素 口服治疗 有 一定效 果 。 本病 治疗 效果 不佳 , 重在 预 防 。对常 发病 猪场 , 给怀孕 母猪 产 前 1 个 月 及产 前半个 月 各 肌 肉注射 仔 猪红 痢氢 氧化 铝菌 苗 5 ~1 0 mL, 以后 每次 在 产 仔 前
病死 率 为 5 0 ~9 O 或 以 上 。 品种 和季 节 对 发 病 无 明显 影 响 , 但 以冬 春两 季发 病较 多 。
段 最 为显 著 ; 肠道臌气 , 肠 内 充 满 血 色 泡 沫 性 液 状
物, 黏 膜 和黏膜 下 层 呈 广泛 弥漫 性 出血 、 坏死变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