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12荷塘月色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文本13荷塘月色课件苏教版必修2

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答案
(二)写景艺术赏析 阅读课文4~6段,回答问题: 4.赏析第4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找出这些 句子,展开想象,品味它们的妙处。
答案
5.月色本是难状之景,第5段中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描绘出可感的 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 答案 (1)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 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2)浮:写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 描绘出雾的轻飘状态。 (3)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的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4)画:有“人为”动作含在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 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答案
Ⅲ 延读——思维拓展
关于《荷塘月色》,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 的境界,表现愁闷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 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 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结合文本内容和时代背 景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多读厚积
——王昌龄《采莲曲》 (4)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温庭筠《莲花》 (5)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Ⅱ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 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 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成为著名的散文作家。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全国通用版高中语文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文本13荷塘月色学案苏教版必修2

文本13 荷塘月色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赏析景物描写,掌握描写手法。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①煤屑.( ) ②幽僻.( ) ③蓊郁..( ) ④踱.步( ) ⑤弥.望( ) ⑥袅.娜( ) ⑦羞涩.( ) ⑧峭楞.楞( ) ⑨梵.婀玲( ) ⑩鹢.首( ) ⑪敛裾.( ) 答案 ①xiè ②pì ③wěnɡ yù ④duó ⑤mí ⑥niǎo ⑦sè ⑧lénɡ ⑨fàn ⑩yì ⑪jū (2)多音字①颤⎩⎪⎨⎪⎧ 颤.动( )颤.栗( )②处⎩⎪⎨⎪⎧ 独处.( )妙处.( )③曲⎩⎪⎨⎪⎧ 曲.径( )曲.调( ) ④挨⎩⎪⎨⎪⎧ 挨.着( )挨.打( )⑤荷⎩⎪⎨⎪⎧ 荷.塘( )负荷.( ) ⑥脉⎩⎪⎨⎪⎧脉.搏( )脉.脉( )⑦纤⎩⎪⎨⎪⎧ 纤.腰( )纤.夫( )⑧参⎩⎪⎨⎪⎧参.差( )参.商( )参.加( )⑨旋⎩⎪⎨⎪⎧旋.律( )旋.风( )⑩媛⎩⎪⎨⎪⎧媛.女( )婵媛.( )答案 ①chàn/zhàn ②chǔ/chù ③qū/qǔ ④āi/ái ⑤hé/hè ⑥mài/mò ⑦xiān/qiàn ⑧cēn/shēn/cān ⑨xuán/xuàn ⑩yuàn/yuán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缀( )辍( )掇( ) (2)⎩⎪⎨⎪⎧ 僻( )癖( )劈( ) (3)⎩⎪⎨⎪⎧ 惦( )掂( )踮( )(4)⎩⎪⎨⎪⎧倩( )靓( )靖( )(5)⎩⎪⎨⎪⎧梢( )艄( )鞘( )(6)⎩⎪⎨⎪⎧宛( )婉( )惋( )答案 (1)点缀/辍学/拾掇 (2)幽僻/癖好/劈柴(3)惦记/掂量/踮脚 (4)倩影/靓妆/绥靖 (5)树梢/艄公/剑鞘 (6)宛然/婉转/惋惜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1)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树木茂盛的样子。
2017-2018学年高中苏教版语文(浙江专用)二教师用书:第四专题第12课 荷塘月色含答案

第12课荷塘月色(节选)(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91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22年,他同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
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毁灭》。
1926年10月,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1931年到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
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大学文学系。
1947年,他因北平当局任意捕人而发表抗议书,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
1948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同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评价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毛泽东评价他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人物轶事朱自清改名自策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
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至于改字“佩弦”,则是借用了《韩非子·观行》中“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来警策自己.晚年的朱自清先生也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闻一多被刺,他义愤填膺,冒险参加追悼会,做演说,写挽诗;又签字于抗议北平当局任意逮捕人民的宣言,签名呼吁和平宣言;与学生一起扭秧歌,否定“中间路线”;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一直保持了改名的初衷。
背景链接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事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12荷塘月色教师用书苏教版

荷塘月色本课话题——给心灵放假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点评:朱自清在不如意的时候,选择到自然中看美景,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当我们埋头苦干至深夜时,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去感受月下独步,去领略心灵的轻松。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吧,走进一片荷塘月色,让疲惫的心灵得以憩息。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王维的心灵栖息地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购置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在这里和他的知心好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里成了王维名副其实的心灵栖息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洪自诚《菜根谭》2.放松与娱乐,被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3.我们的心智需要松弛,倘若不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精神就会垮掉。
——莫里哀4.悠闲的生活与懒惰是两回事。
——富兰克林5.娱乐至少与工作有同等的价值,或者说娱乐是工作之一部分。
——冰心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煤屑.( ) 幽僻.( ) 踱.步( ) 霎.时( ) 倩.影( ) 弥.望( ) 鹢.首( ) 羞涩.( ) 敛裾.( ) 梵.婀玲( ) 蓊.蓊郁郁( ) 酣.眠( ) 【答案】 xiè pì duó shà qiàn mí yì sè jū fàn wěnɡ hā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曲⎩⎪⎨⎪⎧ 曲.曲折折 曲.调 (2)纤⎩⎪⎨⎪⎧ 纤.腰 纤.绳(3)颤⎩⎪⎨⎪⎧颤.动 颤.栗 (4)挨⎩⎪⎨⎪⎧ 挨.着 挨.打(5)脉⎩⎪⎨⎪⎧ 脉.脉 血脉. (6)浅⎩⎪⎨⎪⎧ 浅.笑 流水浅.浅【答案】 (1)qū qǔ (2)xiān qiàn (3)chàn zhàn (4)āi ái (5)mò mài(6)qiǎn jiān2.语境辨析法(7)参.( )加这次人参.( )交易会的买家,年龄上有点参.( )差不齐。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慢慢走,欣赏啊 边城(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学 习 资 料 专 题边城(节选)[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蘸.酒( ) 牛犊.( )鹳.河( ) 泅.水( )蚱.蜢( ) 悖.时( )欺侮.( ) 俨.然( )拮.据( ) 怏.怏( )歇憩.( ) 揺橹.( )眺.望( ) 糍.粑( )棕榈.( ) 镂.空( )【答案】 zhàn dú ɡuàn qiú zhà bèi wǔ yǎn jié yànɡ qì lǔ tiào cí lǘ lò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扛⎩⎪⎨⎪⎧ 扛.凳子力能扛.鼎 (2)吁⎩⎪⎨⎪⎧气吁.吁呼吁. 【答案】 (1)kánɡ ɡānɡ (2)xū yù2.语境辨析法(3)你这着.( )真绝,让他干着.( )急,又无法着.( )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
【答案】 (3)zhāo zháo zhuó zhe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呐 屑门 (2)⎩⎪⎨⎪⎧ 送派河【答案】 (1)唢 琐 锁 (2)傩 摊 滩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平淡无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闭口不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指事物或文章等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2)指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
2.理解辨析(1)踪迹·踪影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踪影:踪迹(指寻找的对象,多用于否定式)。
前者只用于人或动物,后者除用于人或动物之外,还可用于其他事物。
(2)放肆·放纵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放纵:纵容,不加约束;不守规矩,没有礼貌。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慢慢走,欣赏啊 12 荷塘月色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12 荷塘月色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12 荷塘月色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12 荷塘月色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荷塘月色[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文人能从一根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根枯藤具有不经修饰的自在雅逸的________,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②这部电影,借助电脑特技,人物肆无忌惮地飞来飞去,与那些蹩脚的港台片毫无二致,一点也吊不起人________的胃口.③他的声音,仿佛带你进入了一个辽远________的境界,就像我们的生活,不可预知,难以把握,却那么值得期待。
A.风致消受苍茫B.风韵受用渺茫C.风致受用苍茫D.风韵消受渺茫【解析】风致:①美好的容貌和举止;②风味,风趣。
风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
受用:享受、得益。
消受:享受、享用(多用于否定)。
苍茫:空阔辽远,无边无际,强调大而边界模糊不清.渺茫:相距很远而模糊不清。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16702094】①学校乳白色大楼的后面是一片蓊蓊郁郁....的杨树林,林内光线阴暗,阳光穿过枝叶间的缝隙洒下零零碎碎的光。
②前些年,国际羽毛球世锦赛冠军奖杯不断易主,近几年我国国羽队却能兼传羽杯....,创下了五连冠的好成绩.③年近八旬的王老太太,腿脚极不灵便,手持拐杖,走起路来迁延顾步....,晃晃歪歪,看上去真让人担心。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慢慢走,欣赏啊 荷塘月色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荷塘月色[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煤屑.( ) 幽僻.( ) 踱.着( )霎.时( ) 倩.影( ) 弥.望( )鹢.首( ) 羞涩.( ) 敛裾.( )梵.婀玲( ) 蓊.蓊郁郁( ) 酣.眠( )【答案】 xiè pì duó shà qiàn mí yì sè jū fàn wěnɡ hā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纤⎩⎪⎨⎪⎧ 纤.腰纤.绳 (2)挨⎩⎪⎨⎪⎧ 挨.着挨.打(3)脉⎩⎪⎨⎪⎧ 脉.脉血脉. (4)浅⎩⎪⎨⎪⎧浅.笑流水浅.浅 【答案】 (1)xiān qiàn (2)āi ái (3)mò mài (4)qiǎn jiān2.语境辨析法(5)参.( )加这次人参.( )交易会的买家,年龄上有点参.( )差不齐。
(6)薄.( )暮时分,小男孩左手拿着一张薄.( )饼,右手攥着一把薄.()荷糖,站在村口直哭。
【答案】 (5)cān shēn cēn (6)bó báo bò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点 学 泣 (2)⎩⎪⎨⎪⎧ 船泥 念(3)⎩⎪⎨⎪⎧ 树 微 (4)⎩⎪⎨⎪⎧ 茫缥(5)⎩⎪⎨⎪⎧ 游 哈哈 (6)⎩⎪⎨⎪⎧ 着江南 量【答案】 (1)缀 辍 啜 (2)棹 淖 悼 (3)梢 稍 (4)渺 缈 (5)嬉 嘻 嘻 (6)惦 掂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隐隐约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树木茂盛的样子。
高中语文 专题四 慢慢走 欣赏啊 文本13 荷塘月色学案 苏教版必修2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 习 资 料 专 题文本13 荷塘月色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赏析景物描写,掌握描写手法。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煤屑.( ) ②幽僻.( ) ③蓊郁..( ) ④踱.步( ) ⑤弥.望( ) ⑥袅.娜( ) ⑦羞涩.( ) ⑧峭楞.楞( ) ⑨梵.婀玲( ) ⑩鹢.首( ) ⑪敛裾.( ) 答案 ①xiè ②pì ③wěnɡ yù ④duó ⑤mí ⑥niǎo⑦sè ⑧lénɡ ⑨fàn ⑩yì ⑪jū(2)多音字①颤⎩⎪⎨⎪⎧ 颤.动( )颤.栗( ) ②处⎩⎪⎨⎪⎧ 独处.( )妙处.( ) ③曲⎩⎪⎨⎪⎧ 曲.径( )曲.调( ) ④挨⎩⎪⎨⎪⎧ 挨.着( )挨.打( ) ⑤荷⎩⎪⎨⎪⎧ 荷.塘( )负荷.( ) ⑥脉⎩⎪⎨⎪⎧ 脉.搏( )脉.脉( )⑦纤⎩⎪⎨⎪⎧纤.腰( )纤.夫( ) ⑧参⎩⎪⎨⎪⎧ 参.差( )参.商( )参.加( ) ⑨旋⎩⎪⎨⎪⎧ 旋.律( )旋.风( ) ⑩媛⎩⎪⎨⎪⎧媛.女( )婵媛.( ) 答案 ①chàn/zhàn ②chǔ/chù ③qū/qǔ ④āi/ái ⑤hé/hè ⑥mài/mò ⑦xiān/qiàn ⑧cēn/shēn/cān ⑨xuán/xuàn ⑩yuàn/yuá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缀( )辍( )掇( )(2)⎩⎪⎨⎪⎧ 僻( )癖( )劈( ) (3)⎩⎪⎨⎪⎧ 惦( )掂( )踮( ) (4)⎩⎪⎨⎪⎧ 倩( )靓( )靖( ) (5)⎩⎪⎨⎪⎧ 梢( )艄( )鞘( ) (6)⎩⎪⎨⎪⎧ 宛( )婉( )惋( )答案 (1)点缀/辍学/拾掇 (2)幽僻/癖好/劈柴(3)惦记/掂量/踮脚 (4)倩影/靓妆/绥靖 (5)树梢/艄公/剑鞘 (6)宛然/婉转/惋惜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树木茂盛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本课话题——给心灵放假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点评:朱自清在不如意的时候,选择到自然中看美景,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当我们埋头苦干至深夜时,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去感受月下独步,去领略心灵的轻松。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吧,走进一片荷塘月色,让疲惫的心灵得以憩息。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王维的心灵栖息地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购置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在这里和他的知心好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里成了王维名副其实的心灵栖息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洪自诚《菜根谭》2.放松与娱乐,被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3.我们的心智需要松弛,倘若不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精神就会垮掉。
——莫里哀4.悠闲的生活与懒惰是两回事。
——富兰克林5.娱乐至少与工作有同等的价值,或者说娱乐是工作之一部分。
——冰心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煤屑.( ) 幽僻.( ) 踱.步( )霎.时( ) 倩.影( ) 弥.望( )鹢.首( ) 羞涩.( ) 敛裾.( )梵.婀玲( ) 蓊.蓊郁郁( ) 酣.眠( )【答案】xièpìduóshàqiàn míyìsèjūfàn wěnɡhān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曲⎩⎪⎨⎪⎧曲.曲折折曲.调(2)纤⎩⎪⎨⎪⎧纤.腰纤.绳(3)颤⎩⎪⎨⎪⎧颤.动颤.栗(4)挨⎩⎪⎨⎪⎧挨.着挨.打(5)脉⎩⎪⎨⎪⎧脉.脉血脉.(6)浅⎩⎪⎨⎪⎧浅.笑流水浅.浅【答案】(1)qūqǔ(2)xiān qiàn (3)chàn zhàn(4)āiái(5)mòmài (6)qiǎn jiān2.语境辨析法(7)参.( )加这次人参.( )交易会的买家,年龄上有点参.( )差不齐。
(8)薄.( )暮时分,小男孩左手拿着一张薄.( )饼,右手攥着一把薄.( )荷糖,站在村口直哭。
【答案】(7)cān shēn cēn(8)bóbáo bò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点学泣(2)⎩⎪⎨⎪⎧船泥念(3)⎩⎪⎨⎪⎧丰行无忌(4)⎩⎪⎨⎪⎧树微(5)⎩⎪⎨⎪⎧茫缥(6)⎩⎪⎨⎪⎧女慢(7)⎩⎪⎨⎪⎧游哈哈(8)⎩⎪⎨⎪⎧着江南量【答案】(1)缀辍啜(2)棹淖悼(3)姿恣(4)梢稍(5)渺缈(6)媛缓(7)嬉嘻嘻(8)惦掂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幽僻·偏僻两者均有“寂静”的意思。
“幽僻”指幽静而偏僻。
“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在弯弯的、________(幽僻/偏僻)的乡村小道上,感受冬天乡村的诗情画意。
(2)春节诗会在江苏古镇——同里举行,众明星的加盟让这个________(幽僻/偏僻)的江南古镇热闹不已。
2.斑驳·斑斓两者都含有“色彩多”的意思,但意思的侧重点不同。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本文中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斑斓”侧重指灿烂多彩。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如果你还保留着一些对自家老房子的残留印象,那么也许你还记得以前那些因年代久远而变得________(斑驳/斑斓)的墙壁。
(2)霜降刚过,层林中点点红叶便开始闪烁起来,到处五彩________(斑驳/斑斓)。
3.丰姿·风韵两者都是名词,但意思的侧重点不同。
“丰姿”着重指美好的风度、姿态,多用于人,有时也用于物。
“风韵”着重指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也用以形容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她不愧为赏月的行家,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________(丰姿/风韵)。
(2)婉小姐穿一件浅桃灰色闪光提花的纱衫……配着一条垂到脚背上的玄色印度绸套裙,更显得长身细腰,________(丰姿/风韵)绰约。
【答案】 1.(1)幽僻(2)偏僻 2.(1)斑驳(2)斑斓3.(1)风韵(2)丰姿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受中国平安再融资传闻影响,权重股没精打采....,股指震荡下挫。
(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ד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不高兴,不振作,多用于“一时的精神状态”,多用于人。
而此处用于权重股,可改为“萎靡不振”。
2.我紧张地准备着发言材料,直到睡觉的时候头脑里面依旧还在想着怎么将发言稿进一步完善,就这样,不知什么时候隐隐约约....睡着了。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ד隐隐约约”的意思是“不明显,不清楚”。
而此处的语言环境是“我”在不清醒的状态下睡着了,所以应该改为“迷迷糊糊”。
3.银杏树高大挺拔,树干通直,葱郁庄重,叶以扇形为主,果似白色玉珠,冠大荫浓,春天蓊蓊郁郁....,秋日遍地杏黄,有极佳的观赏性。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识作者]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语文教育家、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48年,因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而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运动,同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评价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探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的时候。
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他“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
面对黑暗现实,作者看不到希望和前途,因而迷茫惆怅。
本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正是这种背景在作者心中的投影。
作者通过对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的描绘,展现了月下荷塘的令人“惊异”的美,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他不满现实,幻想超脱而又无法超脱的淡淡的哀愁。
【答案】①正面写月②惦念江南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一直接抒怀的句子是全文的“文眼”,表现出作者内心难以释怀的某种“不宁静”的情感,交代了独游荷塘的原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章用了对比的方式,衬托出月下小路的美,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白天(少人走)、一般的夜晚(更加寂寞)、没有月光的晚上(阴森森的)和有淡淡月光的今晚比,突出景色朦胧、富有诗意的特点,第一次把“月色”点了出来。
二、阅读课文第4~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作者在第4段文字中依次写出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⑤繁盛茂密⑥洁白袅娜⑦若有若无,断断续续⑧饱含深情4.在第5段,作者选用了精妙的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②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③“牛乳”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的特点④“梦”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5.第5段中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通感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