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我们的“母亲河”
未来版五年级下册品德课件:5、我们的“母亲河” (3)

3.要采取多种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 修建淤地坝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
治理黄河
黄河治理设计图
治理后的黄河
加固加高了两岸大堤(大堤按1958年 实测花园口站22000m³/s设防);建成 了三门峡、陆洋(伊河上游)、故县 (洛河上游)和东平湖等水库;兴修 了北金堤、北展、南展分滞洪区及沿 河护岸护滩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 、下排、中间分滞”的防洪体系。
谢谢大家!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长江、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她用博大的胸怀孕育、 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她曾经是那么的美丽,古往今 来,多少人为她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母亲河遍体鳞伤,危在 旦夕。在这个时刻,为了母亲河,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我 们倡议: 1.每一个人要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母亲河,从身 边小事做起。2.多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3.爱护花草树 木,爱护环境,不乱砍伐,不乱扔垃圾。 4.节约每一滴水, 不浪费每一滴水。5.宣传“保护母亲河──共建绿色家园” 的意义,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关注身边的河流。 我们相信只要 人人献出一点爱,携手起来,共同行动,母亲河一定会重现 昔日的风采,中华民族的栖息之地将会更加美丽!
龙的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河”
我们的“母亲
长江
黄河
小组汇报要求
• 注意声音洪亮、自然大方。 • 体现人人参与学习之中。 • 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 •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并向他们学习。 • 大家的评价。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教案-公开课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内容: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一、教材分析:《我们的母亲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的第一课。
教材以祖国的山和水为主线,将我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起来,内容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
《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是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之一,该内容在承接了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基础上整合了地理、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注意了将品德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来认识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并进一步认识祖国山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走近、了解、热爱、赞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中国政区图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
2、通过开展有关母亲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母亲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指图、识图、认图的能力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含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教师:1、查阅有关母亲河资料,了解有关母亲河历史,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亲河图片、故事、歌曲、诗词、童谣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间准备教师出示课件歌曲《龙的传人》。
(配长江、黄河流域图片)2、谈话导入:同学们,江河是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江河孕育文明、哺育文化。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母亲河(如黄河、长江)的地理位置、流经区域和主要特点。
掌握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包括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母亲河的重要特点和作用。
理解母亲河与中华民族的紧密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河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保护母亲河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母亲河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母亲河的壮观和魅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母亲河的视频,展示其波澜壮阔的景象,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从而引出课题“我们的母亲河”。
2、知识讲解利用地图展示母亲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区域,介绍其长度、流量等基本信息。
讲述母亲河在农业灌溉、水利发电、交通运输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讲解母亲河孕育的悠久文化,如诗词、传说、民俗等,让学生感受其文化底蕴。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母亲河面临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母亲河?”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母亲河生态破坏的案例,如水土流失、水污染等。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思考解决办法。
5、情感升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演讲,表达对母亲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鼓励学生在课后采取实际行动,如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宣传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母亲河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母亲河的倡议书。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我们的母亲河》表格式说课稿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我们的母亲河》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母亲河》是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三条重要河流——黄河、长江、珠江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特点、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基础知识,对母亲河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母亲河的深入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全面、深入地认识母亲河。
此外,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尚需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长江、珠江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认识母亲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母亲河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母亲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亲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母亲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歌曲《长江之歌》导入,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母亲河的资料,课堂上分享所学知识。
3.课堂讲解:介绍黄河、长江、珠江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阐述母亲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案例分析:分析母亲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母亲河,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6.总结提升:强调母亲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
7.课后作业: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母亲河,提高实践能力。
五年级品社下册《我们的母亲河》说课稿 未来版

五年级品社下册《我们的母亲河》说课稿未来版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祖国多辽阔”的第二课——《江山多娇》第二课时《我们的母亲河》。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与思路:《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而在三维目标中则有这样的阐述: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方面,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层面,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祖国多辽阔”的第二课——《江山多娇》第二课时《我们的母亲河》正是诠释和落实这些目标的典型课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课文这一载体,让这些具体目标在学生脑海中得到内化呢?教学中我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
感受长江、黄河的源远流长,明确河流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而本课中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生发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首先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并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黄河的资料,老师还专门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网站,供学生参考。
课堂上我安排了三个环节,一、视频导入,感知母亲河;二、情景创设,解读母亲河;三、精彩纷呈,赞美母亲河。
下面我就来重点解析本堂课的操作过程:一、视频导入,感知母亲河开课伊始,老师板书课题:我们的母亲河,欣赏母亲河视频(课件播放黄河视频),生动形象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歌曲一下子把学生与黄河的距离拉近了。
人民出版社/未来出版社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我们的“母亲河”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目标】(一)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二)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山河。
【教学重难点】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中国水系图,长江、黄河流域图。
【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国河流分布图》找到黄河和长江,在图上找到自己知道名字的主要河流,并把它们的名字填写在表格里。
二、指导学生了解黄河先让学生阅读教材《黄河流域》。
找一找,黄河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说一说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按照黄河流经的顺序)。
阅读教材,讲一讲黄河流经的地方什么样?“母亲河”给予了我们什么?为什么说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呢?黄河从青藏高原流出,流经内蒙古大草原,流经黄土高原,流经华北大平原,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横贯中国北部,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其中黄河下游还是我国的粮、棉基地。
黄河流域还有石油、化工、煤炭等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分组探究黄河泛滥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探究后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总结:现存问题:“地上悬河”现象及危险;黄河断流现象及危险。
解决办法:南水北调工程。
三、指导学生了解长江让学生阅读教材《长江流域》。
找一找,长江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说一说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按照长江流经的顺序)。
阅读教材,讲一讲长江流经的地方什么样?“母亲河”给予了我们什么?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也出现了很多的环境问题,有人预言,长江将会成为“第二条黄河”!你知道长江流域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吗?你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江河吗?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调查一下吧!完成表格。
四、总结复习,完成练习(一)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我们的“母亲河”

未来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联财中心小学许红艳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目标技能目标:了解“母亲河”(黄河,长江),并能在地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
知识目标: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情感目标:探究“母亲河”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增强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教学重点“母亲河”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黄河的概况及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明白“母亲河”的含义;黄河治理和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学准备中国地形挂图,黄河流域的情况资料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择水而居,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众多江河千百年来奔流不息,哺育着江河两岸的各族人民。
其中长江和黄河是我国两条主要的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走进母亲河。
1.那位同学知道长江的一些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长河,全长6300千米,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滋润着全国20%的土地,三亿多人生活在他的怀抱中。
人们利用长江水运输,发电,灌溉。
带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的发展。
2.谁再来说说你对黄河的了解。
生: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全长5500千米,在气候,植被等方面曾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师:母亲河养育了我们,但我们在开发利用母亲河的时候,却忽略了对母亲河的保护。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支离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
人类的先民们,增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的环境中,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它曾是世界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她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吗?我们在四年级学过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讲到(课件展示)但在那个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的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我们的母亲河》表格式教学设计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我们的母亲河》表格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母亲河》是一篇介绍中国主要河流的文章,通过讲解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水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练,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教学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导入、正文讲解、课后小结、家庭作业和板书设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地理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和特点,以及环保意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主要河流。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