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地理概况2

合集下载

7.1香港特别行政区(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7.1香港特别行政区(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铁路、高速公路等发展迅速;
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
活动:探究学习
香港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分析香港海运发达的原因。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经济发达,货物运输量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 自由贸易港的政策;
与内地的交通联系
阅读地图和课本内容,说一说香港和祖国内地的联系方式有哪些?
京九铁路
交通运输方式
D 4.香港降水量并不算少,但水资源严重短缺,其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污染较轻
B.温度较高,蒸发量大
C.地势低平,海水倒灌
D.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课堂练习
5.香港人多地少,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往往采用“上天”“下海”的方式,对这两种
D 方式的正确理解的是( )
①居住在船上 ②向月球移民 ③建设高层建筑 ④填海造陆
➢ 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是互补双赢。 ➢ 祖国内地经济的发展为香港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为祖国内地
的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大量的港资促进了祖国内地经济的发展,两地的 经贸往来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 祖国内地拥有广阔的市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具有国际化 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优势互补促进两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 措施:节约用水,合理用水;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等措施。
02 发达的交通运输
主要的交通形式
香港交通运输业很发达,阅读课本说一说香港主要的运输方式有哪些?
维 多 利 亚 港
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海运便利;
香 港 国 际 机 场
是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空中心;
主要的交通形式
香港交通运输业很发达,阅读课本说一说香港主要的运输方式有哪些?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国际会议在港举行

甘肃省和政县野生药用植物移栽试验初探

甘肃省和政县野生药用植物移栽试验初探

第35卷
森林覆盖率达36.56%o境内拥有太子山国家级自然
15.43%,而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真菌类和藻类植物
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 所占的比例较小。按种数统计,区域较大的科依次
区叫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春迟秋早、冬 长夏短”的高原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
为菊科(36种)、百合科(17种)、唇形科(17种)、蔷 薇科(17种)、伞形科(16种)、毛蔑科(15种)和蓼科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 来,为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民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中药资源不仅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 基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较为珍贵的自然资源, 因此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合 理的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能够最大程度保 证中药资源的延续性,一方面可以满足民众防治疾 病的需要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意义重大。
季分明,日照2457h,无霜期133d,年均气温5T,年 均降水量639mm;境内黄河一级支流有洸河、大夏 河、湼水河等,有黄河三级以上支流30多条,雨水充
足,土壤为棕壤或黄棕壤,适合中药材的生长。该县 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为野生植物的繁殖和 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中
(12种)。野生药用植物253种,优势科为菊科、蔷薇
调查共有野生药用植物53科188种铁野生药材如
羌活、藁本、野党参、天南星、黄罠、赤芍、大黄等品 质优良,尚有许多野生药材值得深人而系统研究。
研究表明问近20年来中国的野生中药资源数 量、野生中药质量和种类均呈现持续下滑状态。临 夏州为甘肃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和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原因,广大农村的卫生医疗机 构、技术、信息等资源仍比较薄弱,医疗卫生人才缺 乏,技术服务水平不高,农民就医负担较重,不少地 区的农民还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I"。大 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并有效解决中药材资源问题 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挖掘开发地产野生中 草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亦可产生可 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拟通过和政当地 中草药标本园建设,探索地产野生中药材移栽试种 经验,为地产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开发与鉴识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推广普及中药认知知识,提高地产中 药使用率和临床疗效。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一.基本概况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临夏盆地南部,古称“宁河”。

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距今2400——520万年的中新世时,临夏盆地曾属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盆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纵横,草原上草木茂盛,是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

在4000年以前,和政这块土地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自上世纪50年代,境内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远古时代的古动物化石:有距今约2000万年的爬行纲陆龟类化石;有距今约1300万年的剑齿虎、巨鬣狗等食肉类动物化石及同时期的铲齿象、犀牛、长颈鹿、羚羊等食草类动物化石。

二.已发现的化石种类及价值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存放的古动物化石有30000多件。

1998年11月,由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先生等一批文物专家,对馆藏化石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经专家鉴定: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

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其中一级品50多件,二级品180多件,三级品350多件,同时专家确认:“和政发掘的化石,是举世罕见的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数量远远大于整个欧亚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览价值。

1.科研价值生活在1300万年——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的密切关注。

2021年甘肃地理常识

2021年甘肃地理常识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甘肃地理基础知识欧阳光明(2021.03.07)1.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

境内地形复杂。

甘肃地形和地势特点,从西向东,全省大致可分为:河西山地、高原、走廊;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等四类地形区。

河西走廊一带地势坦荡,绿洲与沙漠、戈壁断续分布,西南部横亘着高大的祁连山系,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势高耸,气候寒冷,从山顶到山脚依次分布着现代冰川、多年积雪、森林、草原,为走廊和北部沙漠戈壁水资源形成区。

北部地面起伏不大,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作用显著,戈壁广布,为内蒙高原的西端。

除陇南部分谷地、疏勒河下游谷地较低外,大部海拔都在1000m以上。

总观全貌,本省地形实为一个山地型的高原。

“甘肃”的名称取自古代的“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因甘肃大部分地区分布在陇山(六盘山)以西,所以也把甘肃简称为“陇”,如陇原大地就是指甘肃。

2.河西走廊: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古“丝绸之路”和“第二欧亚大陆桥”都从这里通过。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

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3.酒泉行政区划分为七个县、市、区:包括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4.酒泉玉门市:是通往中亚、欧洲的咽喉要地,还是全国第一个石油基地。

5.张掖肃南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下,祁连山北麓,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政和县概括

政和县概括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省南部相邻,北纬27°03′-27°32′,东经118°33′-119°17′。

境内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

总面积1735平方千米。

人口22万人(2006年)。

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

全县辖1个街道、4个镇、5个乡:熊山街道、东平镇、石屯镇、铁山镇、镇前镇、星溪乡、外屯乡、杨源乡、澄源乡、岭腰乡。

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资源丰富。

基本介绍政和县邮编:353600 代码:350725 区号:0599 拼音:Zhèng Hé Xiàn 英译:Zhenghe County 地貌属东南沿海丘陵区,东高西低。

全境中低山面积占82.8%,丘陵占9.5%,河谷盆地占7.7%。

东部为鹫峰山脉北段,河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最高峰香炉尖海拔1597米。

海拔最低的谷盆位于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仅为129米。

主要河流有七星溪、松溪等。

年平均气温:西部18.3℃,中部17.4℃,东部14.7℃。

年平均无霜期:西部262天,中部252天,东部212天。

平均年降水量:中西部1609毫米,东部1926毫米。

平均年日照1907小时。

政建、小浦、安嵩公路过境。

有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闽东、闽北独立师洞宫山会师处、唐黄巢屯兵处黄念山、明银矿矿工起义旧址锦屏等纪念地。

古迹有佛子岩、宝岩。

政和概况邮编:353600 代码:350725 区号:0599 拼音:Zhèng Hé Xiàn 英译:Zheng 地图he County地貌属东南沿海丘陵区,东高西低。

全境中低山面积占82.8%,丘陵占9.5%,河谷盆地占7.7%。

东部为鹫峰山脉北段,河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最高峰香炉尖海拔1597米。

海拔最低的谷盆位于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仅为129米。

主要河流有七星溪、松溪等。

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政和县情县况

政和县情县况

政和县情县况一、行政区划1、县人民政府驻熊山街道。

全县辖5乡4镇1街道,124个行政村,7个社区。

熊山街道、东平镇、石屯镇、铁山镇、镇前镇、星溪乡、外屯乡、杨源乡、澄源乡、岭腰乡。

2、政和五年(1115),关隶县更名政和县。

3、1934年在西表村成立了建(瓯)松(溪)政(和)苏维埃政府。

二、资源概况(一)人力资源1、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

劳动力资源较为充沛。

2、政和县为汉族聚居区,其它民族人口很少。

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铁山乡、石屯乡及熙山镇、东平镇,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较多。

(二)山地资源1、县域面积174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23万亩,耕地面积22万亩,基本呈“八山一水一分田”分布。

2、政和县境内山峰林立,1000米以上山峰共有400余座,最高峰为香炉尖,海拔1597米。

最低的谷盆位于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仅为129米。

3、主要河流有七星溪、松溪、界溪、乐溪、蛟龙溪、赤溪、暖溪等。

(三)旅游资源1、佛子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2、洞宫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3、闽北创办最早的书院是梧桐书院。

4、熊山街道拥有七星公园、飞凤山、塔山和熊山森林公园等四个公园,还有为纪念朱熹而建成并展现政和历史文化的云根书院。

5、东平镇境内奖山是闽北八大佛教名山之一;凤头村有400多年历史“华东之最”的百亩千棵楠木林(品种为闽楠)。

6、铁山镇境内旅游景点众多:华东地区最大片的大岭古银杏群和“树抱竹”等景观;千年古刹宝福寺、护国寺;唐代古战场九战丘;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祖父朱森墓和明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卢亮墓;朱子入闽首站。

7、岭腰乡有千年杉木王、冬暖夏凉的古银矿170洞18坑、百年古茶树、虎头际瀑布、千手观音柳、夕阳杜鹃、天池龙井、官印潭、松林岛等景观。

(四)文化资源1、杨源四平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2、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曾任政和县尉,创办书院,兴学教民。

朱熹在此孕育生长,生前常来拜祖、讲学,自此文风昌盛,故政和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称。

《河州志》的版本及其流传

《河州志》的版本及其流传

河州志》的版本及其流传河州即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河州志》是对河州进行专题研究的基本史料,河州自明代至于民国,共撰修有如下七部志书:(1) 明吴祯、刘卓《河州志》四卷;(2) 明朱捷《河州志》四卷;(3) 清张瓒《河州志》二卷;(4) 清王全臣《河州志》六卷;(5) 清张庭武、杨清《河州续志》( 或题《河州采访事迹》) 六卷;(6) 民国徐兆藩、黄陶庵《导河县志》八卷;(7) 民国马凯祥、马恕《和政县志》二卷、《志稿》二卷。

1993 年,方钰、张魁武、马志勇《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下册( 甘肃人民出版社) ,是新近出版的一部体例较新、内容丰富的志书。

就版本而论,上述志书有的从未刊印过,甚至是孤本、残本;有的虽有刻本,但流传甚少、错讹较多。

就内容而论,上述志书尤其是明、清《河州志》对明代河州的政治沿革、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番族风物等历史事项的记载十分丰富,对某些问题的记载极为集中鲜明,甚至可以补《明史》、《明实录》诸书之不足。

一、明吴祯《河州志》及清王全臣《河州志》由于明吴祯《河州志》、清王全臣《河州志》体例完备、传本精良,所载明代藏事远较其他志书丰富集中。

通过系统查检各类目录志书,现对其版本及流存情况作一梳理:1.吴祯《河州志》吴祯编写的志稿是河州有史以来第一部志书,王全臣《河州志- 序》日:“河之有志也,始于明孝廉吴桢。

”据吴祯《河州志》卷二“选举志?科第”、“人物志?乡隽”记载:吴祯字从善,号亦乐子,明河州人,生殁年月无考,自幼豪杰,后弃武就文,学问博洽,成化甲午(1474) 举人,仕至山海卫教授。

晚年潜心修志,传于世。

张维《陇右方志录》题此志为正德《河州志》,谓“祯为成化甲午举人,仕数年归,家居又三十余年,作志盖在正德时矣。

”看来吴祯在正统、正德年间在世,是大致可信的。

后来吴祯之子吴调元献出稿本,经临洮府通判刘承学斟酌增删,知州任官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 刻成,此为第一次刊刻。

嘉靖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1560〜1563)知州刘卓又作修饰,重行刻印,即为此志。

和政特产

和政特产

二月二吃大豆的来源
• 二月二吃大豆源于陕西西安地区,主要是北方地区流行. 据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 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 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私下为人 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 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 人们正在翻晒玉米和豆类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和豆类就像金豆,炒一 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和黄豆以及大豆, 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在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 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只好传 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 和炒豆类吃。这个风俗传到青海、临夏地区,由于青海不产玉米和黄豆, 大豆比较普遍,老百姓们就在二月二这天炒大豆吃,期盼风调雨顺,五谷 丰登。
啤特果饮料纯天然、无污染,具有提高人体免疫 力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高原山珍”功能性果汁饮 料,深受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和认可 。
和政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大啤特果栽培面积, 扩大啤特果饮料及系列产品的开发。
发展前景
• 今年,和政县全力实施产业延伸工程,持 续加大啤特果种植面积,新建啤特果基地 1.4万亩,真正把啤特果产业打造成了强县 富民的优势产业。 截至目前,全县啤特 果种植面积达12.9万亩,挂果面积达6.5万 亩,年产量达6500吨,产值达1.36亿元。
油菜花欣赏
成熟的果实
和政蕨菜
• 甘肃和政,古称“宁河”,宁河蕨菜,主要生长在 和政南部太子山沿山一带的吊滩、新庄、关滩沟、 新营、罗家集等地。自古以来就是民间食用野菜, 蕨菜嫩苗卷曲似拳,又称“拳头菜”,属野生植物, 主要产于阴湿、半阴湿的山区,有羊蕨和牛蕨两种。 羊蕨长在山阳面,杆长而细,色泽碧绿,又称白蕨。 牛蕨长在阴面低洼处,杆粗壮,有黑褐色绒毛覆盖, 又称黑蕨。蕨菜柄叶鲜嫩,脆香爽口,纯净无污 染, ,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 维生素等,颇受外商青睐,被誉为“山菜之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和政的资源
1、和政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1)、农产品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蚕 豆、油菜、中药材等。 (2)、水能资源有发源于太子山的牙塘河、 大小南岔河、牛津河等五条河流,可开发电量 1.56万千瓦。 (3)、林产品资源主要有本地特色的林果--啤特果,俗称酸巴梨,牙面包,它富含氨基 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 。 (4)、森林覆盖率29 % ,植被覆盖率80% 以上, 被誉为“陇上绿色明珠”。
美丽的和政县城
三、和政的地形
1、和政处于青藏高原与西北黄土高原交汇地带。 2、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秦岭山系西延形成的石 质高山区,北部为黄土高原特征的黄土丘陵沟壑 区。以太子山为主的山脉形成南北向伸延的4条山 系和东西向伸延的2条山系,将全境分割成4个河 谷地带和2个沟谷地带。 3、整个地貌特征是:层峦迭嶂,河流交错,沟壑 纵横,水流湍急。南部太子山系最高峰海拔4368米, 北部最低处海拔1900米,县城附近的河谷开阔地 带海拔在2200米左右。 4、全县地貌呈现出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 少的自然景观,境内河纵横,地势南高北低,山 多川少。
和政建设
旅游业的壮大,拉动了餐饮、住 宿、交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兴起。同 时,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也初具规模, 以“和政羊”、“铲齿象”为代表的化石 纪念品,竹柳编、刺绣、水秀石盆景, 山珍野菜的开发,极大地丰富了旅游 产品,同时又为群众提供了广阔的就 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和政县还先后实施了迎宾路、滨河路、聚兴 广场、古动物化石博览园、县城改造等项目, 建成了泉城花园、兴和花园等住宅小区,正 在兴建的西关商住小区、鸿瑞佳苑住宅小 区、龙泉馨苑商住小区,,积极改善人居环 境,提升县城旅游品味。与此同时,和政县 还加大对各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了柳梅滩、铁钩、南阳山森林公园等景区道 路和通信网络的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和社 会融资,建成了铁钩度假山庄、南阳山度假 山庄、三岔沟度假山庄等旅游接待场所。松 鸣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 旅游要素齐全,交通便捷,吸引着成千上万 的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全县己开发利用的农耕地33.9万多亩,占总面
柳梅滩
铁沟
寺沟
基于对这批珍贵化石的保护,该县努力 “把古动物化石做成继敦煌莫高窟之后的第二 张名片”,先后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建成了古 动物化石博物馆一、二期展馆;2006年,强强 联手,和政县在上海科技馆,举行了为期两个 月的“高原史书· 华夏瑰宝”和政古动物化石展 览,轰动了上海,参观过的人无不惊叹,称其 为“一扇通向遥远时代的窗口”。特别是今年, 化石博物馆三期工程面向全球招标,该工程总 投资3.28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2006年, 在上海举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高原史书、华夏 瑰宝”和政古动物化石展览,轰动了整个上海, 当地人称其为“一扇通向遥远时代的窗口!”
和政地理概况
一、和政地理位置
1、和政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 东经103°5′—103°30′,北纬 35°7′—35°32′,东西宽约37.5公里, 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正好 是祖国版图的万分之一。其中和政县距省 城兰州12O公里,国道G213线贯穿于东西22 公里,省道蒿临公路跨南北26公里。 2、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31200。 代码:622925。区号:0930。拼音: Hezheng Xian。
自上世纪50年代,和政县出土了大量珍 贵的古动物化石,目前,馆藏的化石标本有1 万多件,分两纲7目110个属种。和政古动物 化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它打开 了人类窥视黄河古老文明的窗口,揭起了沧 海桑田的又一层神秘面纱。和政古动物化石 博物馆位于和政县城东面,占地66亩,总投 资4525万元,建筑面积8085平方米,馆藏的 古动物化石种类之繁多,数量之丰富,保存 之完好,世界罕见。这批化石占据了六项世 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 大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 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 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世马、世界上最大 的鬣狗——巨鬣狗。
六、地理环境
和政自然遗存和人文积淀丰厚。是河 湟花儿的发源祥地之一,一年一度的农历 四月二十八的松鸣岩花儿会规模盛大,西 北闻名,被中国民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 传承基地”。 和政有松鸣岩、南阳山、滴珠山、太 子山、铁沟、寺沟等为代表的旅游胜地10 多处;有达浪乡郑家坪“齐家文化遗址” 为代表的旅游胜地15处;有占据“世界六 项之最”的古动物化石及出土地30多处, 以“和政”命名的“和政羊”世所罕见, 被誉为“动物世界里的东方瑰宝”。
对和政来讲,基础设施不足依旧 是制约旅游业开发的首要问题。当 前,和政县旅游资源中,除松鸣岩、 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有较好的硬件设 施外,其它景区景点仍处于待开发 状态,部分景点至今养在深闺人未 知。
古动物化石:从和政走向世界
和政古动物化石是世界文化遗产 中的一个奇迹。该县出土并征集的各 类化石达3万多件,种类之繁多、数 量之丰富、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
2、畜牧业扩规模升产值 2012年,甘肃省和政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 引导、科技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模式,在扩大 规模、提升产值上做文章,重点发展了肉牛、肉 羊、生猪、放养鸡规模养殖。将注入不低于1000 万元的畜牧养殖担保贷款基金,进一步加大对畜 牧养户、规模养殖户向养 殖场(小区)、养殖场(小区)向养殖园区转变。 同时,重点实施好,肉羊产业大县项目,建成东 太肉牛养殖基地并投产,争取立项建设活畜交易 市场、牛羊肉定点屠宰场和家禽定点屠宰场。目 前,占地60亩的三合镇刘家村万头猪标准化养殖 小区已经完成了选址和规划设计,将在3月底前 动工建设。力争年内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5 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30户。
四、和政的气候
1、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2、又有“春迟秋早,冬长夏短”的高原气 候特征。春季多雨雪,夏季短而少高温, 并多暴雨和冰雹,秋季降温快而又多连阴 雨,冬季长而干燥,年降雨量639毫米,且 集中在农历七、八月间,农作物易受秋涝 灾害。 3、因南北地势高低悬殊,地域之间气候差 异较大,往往出现南湿北旱或北湿南涝现 象。 4、平均年日照为2457小时,无霜期为133 天,年均气温5℃。
基于这一共识,和政县从管理体制入手,于 2002年底将县文化局和旅游局合二为一,成立 和政县文化旅游局,使旅游与文化同在一块牌子 下运行,使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在加大景区景点文化包装的同时,作为花儿 的故乡,和政县十分重视“文化瑰宝”——宁河花 儿的搜集、整理和创新。该县相继编辑出版了 《宁河花儿集》、《宁河花儿缀集》等专著,挖掘、 培育、选拔大批民间花儿歌手参与花儿的创作与 演唱,并将一年一度在松鸣岩举行的花儿会 农 历四月二十八 作为本县旅游品牌宣传运作,使 宁河花儿这一古老的文化资源在和政得到进一 步发扬光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七、和政的经济
积的23.6%;林业用地34.84万亩,占总面积的 25%;草地44.38万亩,占总面积的28.4%。全 县以农业为主,以种植粮食为主。粮食作物主要 有冬小麦、玉米、洋芋(马铃薯)等,其它作物 还有豌豆、蚕豆、荞麦、糜子、谷子、大燕麦, 小燕麦等。 2、近年来,和政历届班子,咬住发展不放松,依 托资源优势,着力培养“旅游、油菜、畜牧、啤 特果、劳务”五大产业。大打古动物化石,松鸣 岩和花儿三张旅游王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干 群精神空前高涨,全县呈现出政治安定、经济发 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干部干事 创业求发展,群众安居乐业谋致富的良好局面。
“今天在和政旅游,‘赏美景、听花儿’,已成 游客乐此不疲的事儿,这一动一静的结合,使和 政各旅游景点有了活力、有了灵气、有了激情。” 省旅游局副局长李方晓称,宁河花儿已成为和政 县旅游业最具竞争力的卖点。
同时,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政县以建设 中的“和 和政 ——合 合作)”公路为主线,整 合提炼许多原有的相对单一的旅游路线,提升旅 游产品的附加值,使其成为一条旅游文化链。 “既丰富了历史文化遗迹的内容,给游客留下了 深刻印象,又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 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二、和政行政区域
1、行政区划 和政县管辖5个镇、8个乡、1个民族 乡,包括:城关镇、三合镇、三十里铺 镇、马家堡镇、买家集镇;梁家寺东乡 族乡、陈家集乡、罗家集乡、卜家庄乡、 新营乡、关滩沟乡、新庄乡、吊滩乡、 达浪乡。 2、人口状况 和政总人口为19.5万人,其中少数 民族占总人口的57.4% 。
像全省一样,和政县是一个旅游 资源大县,境内除3A景区松鸣岩、 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之外,还有景色如 画的铁沟景区、寺沟景区、东晋十六 国金剑城遗址、南阳山风景区和柳梅 滩风景区。但与此相对,过去相当长 时间里,和政县却“守着青山没柴烧”, 旅游业发展相当缓慢。“虽然造成这 一现状的因素很多,但缺乏文化支撑 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