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和园展室讲解词

合集下载

幼儿园各个区域解说词

幼儿园各个区域解说词

幼儿‎园各‎个区‎域解‎说词‎‎篇一‎:‎幼儿‎园小‎班各‎个区‎角的‎解说‎词(‎介绍‎)‎榕榕‎幼儿‎园小‎一班‎区域‎解说‎词‎观赏‎区:‎在‎自然‎角里‎面,‎我们‎摆设‎了各‎种植‎物,‎花卉‎,让‎孩子‎们给‎它们‎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的‎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特‎爱劳‎动的‎思想‎。

‎娃‎娃家‎:‎因为‎我们‎班小‎朋友‎的年‎龄还‎小,‎而且‎刚刚‎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会感‎到不‎适应‎而产‎生恋‎家的‎行为‎,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开‎设了‎娃娃‎家。

‎在娃‎娃家‎里,‎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家‎具”‎,如‎做饭‎用的‎锅,‎各种‎蔬菜‎,好‎玩的‎玩具‎等,‎从而‎让孩‎子消‎除顾‎虑从‎而减‎轻恋‎家行‎为。

‎‎巧手‎坊:‎在‎巧手‎坊里‎,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橡‎皮泥‎,手‎工纸‎等,‎让幼‎儿有‎选择‎性的‎学习‎,来‎锻炼‎孩子‎小手‎的灵‎活性‎,动‎手能‎力以‎及孩‎子的‎审美‎能力‎,让‎孩子‎在游‎戏里‎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学‎习。

‎‎阅读‎区:‎这‎边是‎我们‎的阅‎读区‎,大‎家请‎看我‎们的‎图书‎架和‎图书‎,细‎心的‎家长‎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我‎们把‎每本‎图书‎以及‎图书‎放置‎的地‎方贴‎上了‎相同‎的标‎记,‎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同事‎让他‎们在‎读书‎中不‎知不‎觉中‎积累‎读书‎经验‎。

我‎们通‎过让‎孩子‎认识‎图画‎,来‎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建构‎区:‎在‎建构‎区里‎,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多‎种各‎式安‎全且‎卫生‎的玩‎具,‎如:‎雪‎花片‎,积‎木,‎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惪园解说词

惪园解说词

惪园解说词“鸡鸭悠闲戏田园,孔雀开屏寓和谐”,这里是鸡鸣鹅唱鸭子嘎嘎叫的惪园。

惪(de),从直从心。

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同“德”,寓意崇德明道。

惪园坐落于校园东侧,这里是小动物们成长的乐园,也是同学们生命教育的体验区。

惪园中的小动物们从入园、饲养、长大、产蛋、孵化完整的过程都有同学们的参与、陪伴。

每位同学都亲身经历动物生命成长的过程,体验每一个精彩的瞬间,火鸟长大啦,孔雀开屏了,小兔子长高了,母鸡下蛋啦.......这样的经历不仅仅是对生命成长的感悟、体验,更是培植同学们感恩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画。

“一池清泉映槐花鱼戏莲叶斗墨彩”,象征着纯洁美好的莲池内,鱼儿欢悦游戏;盛夏茂盛的树荫下,处处是同学们嬉戏玩耍的笑声、歌声;走进小动物们的乐园,高贵的孔雀仰头张望、和平鸽飞跃穿插、温顺的兔子蹦蹦跳跳、勤劳的鸡鸭啄土找虫。

几只活泼的兔子,东瞅瞅、西嗅嗅,相互依偎,互相摩擦,你看看,我跳跳,温顺、可爱是它们的代名词,也是同学们最亲近的小伙伴。

“黑耳朵”来自遥远的法国,它有个好听的名字“海棠兔”,来到红小,同学们亲切的称它为“熊猫兔”。

两只美丽的孔雀来自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是惪园中最受欢迎,上镜率最高的宠物。

它们是希腊神话中女神的象征,是中华文化中优雅和智慧的精灵。

还有那白白的大鹅,它们个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确,动物之家,最傲人的也无过于这鹅了!“拾蛋篱笆围,悠然乐趣中”,惪园中最最快乐的事就数拾蛋了。

鸡蛋、鸭蛋、鹅蛋,还有孔雀蛋,孩子们提着竹篮,大声的告诉同伴,看!“我的蛋”。

摸着热乎乎的鸡蛋,脸上是满满的成就感!一池清泉、鱼戏莲叶、槐花扑鼻、泥巴声声、笑声清脆、歌声甜美,有鸡有鸭、有鹅,还有兔子、鸽子、孔雀。

喂鸡、赶鹅、养兔子,过家家、摔泥巴、荡秋千,一件件乐事、趣事、美事在这里发生。

胜日寻芳东惪园,四季皆有欢乐驻。

寒来暑往,晨起黄昏,惪园中都能看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悠然自得的美好场景。

德和园——精选推荐

德和园——精选推荐

德和园下⾯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德和园。

德和园在清朝时是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期间听戏的场所,'德和’⼆字来⾃左传中的:“君⼦听之以平其⼼,⼼平德和。

”意思是说:“君⼦听了美妙的⾳乐就会⼼平⽓和,⼼平⽓和道德⾃然就会⾼尚了。

德和园主要由⼤戏楼和颐乐殿两⼤部分组成,这组建筑从1891年开始兴建,到1895年完⼯,共花费了71万两⽩银,是颐和园⼤型⼯程之⼀。

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德和园于1984年重新整修后,以古装服务的形式正式对外开放,让每位游客来到此地便有⼀种⾝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使⼤家对清朝的服饰产⽣了浓厚的兴趣。

这⾥的宫⼥全部⾝着绣花旗袍,头上梳的是两把头,是满族旗⼈妇⼥特有的发饰,满族妇⼥受⼥真族削⽊为的风习影响,穿⽊底鞋称为“旗鞋”,它的特点是在鞋底中间脚⼼部分有⼀个⾼出10厘⽶的⾼底,⾼底的形状有的象花盆,称“盆底鞋”,有的象“马蹄”,称为“马蹄底鞋”。

鞋底鞋邦均绣有各种图案的花纹,有各种花卉和吉祥语。

鞋⾯有缎有纱,做⼯⾮常细致精湛,穿上这种鞋,据说是为了掩盖满⼈的天⾜,同时也可增加⼈的⾝⾼使⼈⾃然挺胸抬头,显得既体态修长⼜精神饱满,姿态幽雅。

在这⾥值得⼀提的是,清朝满族妇⼥有这样⼀个传统风俗。

也就是⼀⽿带三件⽿饰,她们称环形穿⽿洞式的⽿环为“钳”,所以后妃们穿朝服时要⼀⽿戴三钳,宫⾥选秀⼥也要先派⼈验看⽿上是否戴三钳。

乾隆⼗四年选秀⼥发现有的满族⼥⼦仿效汉⼈的风俗习惯⼀⽿戴⼀坠⼦,乾隆下令⽴⾏禁⽌。

如果您⾛在⼤街上发现有⼀⽿戴三钳的⼥⼦,也许就是满族⼈的后裔。

介绍完清朝的服饰,让我们来参观⼀下的德和园的主体建筑⼤戏楼,请各位往这边⾛。

现在我们⾯对的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德和园⼤戏楼,在当时它和承德避暑⼭庄的清⾳阁,故宫的畅⾳阁合称为皇家的三⼤戏楼,其中德和园⼤戏楼是最⼤的⼀座,⼤家也许知道秦始皇时曾在陕西咸阳附近修建了⼀座华丽壮观的宫殿叫阿房宫,唐朝诗⼈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这样写道:“廊腰缦回,檐⽛⾼啄,各抱地势,钩⼼⽃⾓。

参观幼儿园全程解说词解析

参观幼儿园全程解说词解析

参观幼儿园全程解说词解析欢迎各位家长和参观者来到我们的幼儿园。

我是这里的园长,很荣幸有机会为大家介绍我们的幼儿园。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我们的幼儿园成立于XXXX年,占地面积约XXXX平方米,园内绿化覆盖率达到了XX%。

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其中包括XX名园长、XX名教师和XX名保育员,他们都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的教育背景。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幼儿园的各个区域。

首先是教室。

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采光充足,配备了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玩具。

教室内的布置温馨而有序,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每个教室都配备了一名班主任和一名保育员,他们负责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

然后是游乐区。

我们的游乐区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包括滑梯、秋千、跳床等。

这些设施都是根据孩子们的身高和年龄特点设计的,既安全又有趣。

游乐区还设有沙坑和草坪,供孩子们挖沙和奔跑。

接下来是多功能厅。

多功能厅是孩子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地方,如表演、运动会等。

这里还设有舞蹈房和音乐教室,供孩子们学习舞蹈和音乐。

最后是食堂和午休室。

食堂为孩子们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每餐都有主食、蔬菜、水果和牛奶。

午休室布置温馨舒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床,供他们午休。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幼儿园的安全措施。

我们的幼儿园安装了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园内还有专门的安全教育区域,供孩子们学习安全知识。

最后,我们欢迎各位家长和参观者提出问题和意见。

我们的教师团队将竭诚为您解答。

希望您能对我们的幼儿园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谢谢!。

幼儿园区域活动解说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解说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解说词幼儿园区域活动解说词篇一:幼儿园小班各个区角的解说词(介绍) 榕榕幼儿园小一班区域解说词观赏区: 在自然角里面,我们摆设了各种植物,花卉,让孩子们给它们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的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特爱劳动的思想。

娃娃家:因为我们班小朋友的年龄还小,而且刚刚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会感到不适应而产生恋家的行为,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开设了娃娃家。

在娃娃家里,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家具”,如做饭用的锅,各种蔬菜,好玩的玩具等,从而让孩子消除顾虑从而减轻恋家行为。

巧手坊:在巧手坊里,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橡皮泥,手工纸等,让幼儿有选择性的学习,来锻炼孩子小手的灵活性,动手能力以及孩子的审美能力,让孩子在游戏里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学习。

阅读区:这边是我们的阅读区,大家请看我们的图书架和图书,细心的家长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我们把每本图书以及图书放置的地方贴上了相同的标记,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同事让他们在读书中不知不觉中积累读书经验。

我们通过让孩子认识图画,来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建构区:在建构区里,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多种各式安全且卫生的玩具,如:雪花片,积木,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表演区: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暂,但他们爱听故事,教师就设置了一个角色表演区,幼儿可以听完故事后进行表演游戏,寓教于乐,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音乐区:对于三至四岁的幼儿来说,他们缺乏彼此间的交流,而音乐角的设置,恰恰增大了同伴之间交往的机会,他们可以协同合作演奏同一首乐曲,体验玩中学的乐趣。

益智区:在益智区里,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以废物利用为材料的玩具,如….,把三个弹珠对着中间的一个小孔掉入另一个杯子里,从而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然后通过感知操作材料进行比较,排序,这样既能发展小朋友的创造性思维,又能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bottpg德_和园展室讲解词

bottpg德_和园展室讲解词

、|!_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德和园展室讲解词一展室第一展室是扮戏楼,这里是当时演员们化妆、扮相、休息的场所,现在展室中展出的是外国使节送给慈禧太后的礼品。

中间这部分是慈禧太后的专用车乘。

其中这辆黑色的是汽车,生产于1898年,据说是袁世凯送给慈禧的贡礼。

它的外形保留马车的痕迹,但实际的内部驱动原理已经和今天的汽车完全一样了,它也是中国所引进的第一部汽车。

慈禧太后坐在车的后排座位上,前面是司机的位置。

(在司机座位的下方,您可以看到一个圆洞,它是用来放置摇棒的,通过摇动摇棒发动引擎)四周黄色的人力车,是日本送给慈禧太后的。

车灯产于英国的伯明翰,慈禧太后驻园期间曾乘坐人力车由太监拉着她在园内平坦的地区游玩。

前边地上摆放的是肩舆,它相当于是四川的滑杆。

这是慈禧太后登万寿山时乘坐的,抬轿的是八名太监。

后面摆放的是紫檀雕龙大衣柜,是慈禧太后来园时存放衣物的。

这架钢琴(西北角)是1903年慈禧太后六十九岁时美国人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当时由宫廷“女官”为慈禧弹奏钢琴(慈禧本人不会弹)。

中间这是一架八音琴,它是由英国赠送的,相当于今天的八音盒。

上满发条后可以演奏出当时的十六首世界名曲,包括蓝色的多瑙河等。

八音琴两边摆放的是景泰蓝制成的麻姑献寿。

麻姑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长寿而美丽的仙女,她身边的仙鹤和小鹿也分别代表飞禽和走兽中的长寿动物。

这也是慈禧太后做寿时,大臣们送给她的寿礼,祝她万寿无疆。

麻姑手中拿的是灵芝,被认为是救命的仙草。

她肩上扛的是锄头,传说她曾三次使沧海变为桑田(可参照《长廊彩画》第134页)。

这架黑色的钢琴(东北角)是在1862年由德国送给清朝宫廷的。

它的琴键都是用象牙制作的,现在仍然可以弹奏,音质悦耳动听。

这张画像是1905年美籍荷兰画师华士·胡博为慈禧绘制的一张油画像,画像上方写的是“大清国慈禧皇太后”,慈禧太后头上戴的叫“冠”,是满族特有的发饰。

附录1德和园讲解词

附录1德和园讲解词

扮戏楼大戏楼庆善堂西看戏廊东看戏廊颐乐殿隆裕休息处光绪休息处附录1:德和园展室讲解词推荐线路扮戏楼——东(西)看戏廊——颐乐殿——光绪休息处——庆善堂——隆裕休息处——西(东)看戏廊讲解说明入园时问清游客购买的是否是通票,通票就直接带入德和园,门票则征求游客意见后,待其购票入园或在园门口简介牌处简单讲解。

园内逢整点有演出,可以通过调节讲解节奏及线路让游客看上几分钟。

根据实践,德和园内游客的参观时间从5分钟到25分钟不等,注意协调,提醒游客时间,避免后面对景点匆匆讲解。

光绪及隆裕休息处可以跳过。

考核时注意国别等等准确性。

实际讲解时注重故事性。

(参见故事辑录中慈禧听戏,慈禧的油画,慈禧坐车)讲解: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德和园了。

“德和”二字出自《左传》中“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一句,意思是说君子听了某种东西之后就心平气和,道德高尚了。

那这件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进来一探究竟吧!一进门,我们看见的影壁中央就是仁寿殿瓦当上的寿字了,周围围着五只蝙蝠,象征五福捧寿,四角还各有一只蝙蝠,象征九五之尊。

(一三五七九是阳数,九是阳数中最大的,所以显尊贵)德和园从1891年开始兴建,到1895年完工,共花费白银71万两,是颐和园中仅次于佛香阁(75万两白银)的大型工程。

现在我们进入的就是扮戏楼了,这里是当时演员们化妆、扮相、休息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后台),现在这里展出的是外国使节送给慈禧太后的礼品。

因此啊,这德和园就是当年老佛爷看戏的地方了。

这辆黑色的是汽车,生产于1898年,据说是袁世凯送给慈禧的贡礼。

它的外形保留马车的痕迹,但实际的内部驱动原理已经和今天的汽车完全一样了,它是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

慈禧太后坐在车的后排座位上,前面是司机的位置。

(在司机座位的下方,您可以看到一个圆洞,它是用来放置摇棒的,通过摇动摇棒发动引擎)四周黄色的人力车,是日本送给慈禧太后的。

车灯产于英国的伯明翰,慈禧太后驻园期间曾乘坐人力车由太监拉着她在园内平坦的地区游玩。

导游词50字左右

导游词50字左右

导游词50字左右【篇一:颐和园导游词50字(共4篇)】篇一:颐和园导游词颐和园文化遗产解说词东宫门各位游客您好:欢迎您来颐和园参观游览,我是导游员xx,希望我的讲解能令各位满意,使我们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游览过程中,您将了解到颐和园悠久的历史文化,观赏到秀丽的湖光山色,亲身体会到我们颐和园人的真诚和热情。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那时,中国的清朝正值盛世时期,疆土广阔,国力强盛,当时执掌朝政的是清王朝第四个皇帝乾隆,他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国库大量的存银,以“兴修水利、为母祝寿”为名,选定燕山脚下一处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绝妙之处,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精华,继承了历代皇家园林的成就,荟萃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一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御苑---清漪园,显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最高成就。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下令在清漪园遗址上将其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是当今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皇家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科学价值,使它成为中外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早在1961年,颐和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颐和园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东方皇家园林文化的代表。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大小建筑三千余间,约七万平方米,园林布局因功能不同划分为朝政办公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进入东宫门,您首先来到的是朝政办公区,两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整个院落给人一种古朴肃穆的感觉。

仁寿殿颐和园按园林布局因功能不同划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和风景游览区。

我们下面要参观的是以仁寿殿为主的政治活动区。

进入仁寿殿之前我们首先要经过的是仁寿门,门上悬有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匾额,进入仁寿门,迎面而立的是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我们观其外形象一扇屏风,挡住了游人的视线,使大家不会一进门就对园内的景色一览无余,这是中国造园艺术中的一种手法,叫“障景法”,因为中国的园林风景讲究层层展开,引人入胜,最忌讳一览无余,在空间景物的设置上也常常欲扬先抑,欲露先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和园展室讲解词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一展室第一展室是扮戏楼,这里是当时演员们化妆、扮相、休息的场所,现在展室中展出的是外国使节送给慈禧太后的礼品。

中间这部分是慈禧太后的专用车乘。

其中这辆黑色的是汽车,生产于1898年,据说是袁世凯送给慈禧的贡礼。

它的外形保留马车的痕迹,但实际的内部驱动原理已经和今天的汽车完全一样了,它也是中国所引进的第一部汽车。

慈禧太后坐在车的后排座位上,前面是司机的位置。

(在司机座位的下方,您可以看到一个圆洞,它是用来放置摇棒的,通过摇动摇棒发动引擎)四周黄色的人力车,是日本送给慈禧太后的。

车灯产于英国的伯明翰,慈禧太后驻园期间曾乘坐人力车由太监拉着她在园内平坦的地区游玩。

前边地上摆放的是肩舆,它相当于是四川的滑杆。

这是慈禧太后登万寿山时乘坐的,抬轿的是八名太监。

后面摆放的是紫檀雕龙大衣柜,是慈禧太后来园时存放衣物的。

这架钢琴(西北角)是1903年慈禧太后六十九岁时美国人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当时由宫廷“女官”为慈禧弹奏钢琴(慈禧本人不会弹)。

中间这是一架八音琴,它是由英国赠送的,相当于今天的八音盒。

上满发条后可以演奏出当时的十六首世界名曲,包括蓝色的多瑙河等。

八音琴两边摆放的是景泰蓝制成的麻姑献寿。

麻姑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长寿而美丽的仙女,她身边的仙鹤和小鹿也分别代表飞禽和走兽中的长寿动物。

这也是慈禧太后做寿时,大臣们送给她的寿礼,祝她万寿无疆。

麻姑手中拿的是灵芝,被认为是救命的仙草。

她肩上扛的是锄头,传说她曾三次使沧海变为桑田(可参照《长廊彩画》第134页)。

这架黑色的钢琴(东北角)是在1862年由德国送给清朝宫廷的。

1它的琴键都是用象牙制作的,现在仍然可以弹奏,音质悦耳动听。

这张画像是1905年美籍荷兰画师华士·胡博为慈禧绘制的一张油画像,画像上方写的是“大清国慈禧皇太后”,慈禧太后头上戴的叫“冠”,是满族特有的发饰。

手中拿的是团扇,上面绘有牡丹花,是富贵的象征。

指甲上戴的是纯金制成的护甲套,那是为了保护指甲使用的。

身上穿的这件衣服绣有“团寿”图案,每个寿字的中间还有一颗珍珠,因此这件衣服叫做百寿珍珠衫。

西方油画非常讲究立体感,这张画像您仔细观看,其他部分立体感很强,惟独面部显得平实,原因是画师在画像时,慈禧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脸上的皱纹,因此画师就将脸部的皱纹除去了。

慈禧看上去像一位40多岁的妇人,但当时她的实际年龄已经近70岁了。

二展室这里曾是看戏廊,是清朝王公大臣陪慈嬉看戏的地方。

现在这里是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室。

前两组展柜展出的是慈禧太后和隆裕皇后的春、夏、秋、冬四季服饰。

第三个展柜里是皇帝的秋装。

这些服装都是复制的。

接下来展柜里展出的都是慈禧在园内生活使用过的物品,都是真品。

第四展柜的中间展出有慈禧太后使用过的梳妆台,左下方有德国送给她的香水。

第五展柜里展出有外国送的果盘,用来盛放水果。

果盘上边的展品是日本赠送的漆宝烧花瓶,是仿照中国景泰蓝工艺制成的。

下方左侧为手把镜,右侧是胭脂盒。

第六展柜中间摆放的是灵芝,由9颗小灵芝组成,非常稀有,也是慈禧做寿时,大臣们送给她的寿礼。

在中国古代灵芝非常难寻,这样大的灵芝更是非常珍贵。

灵芝下方展出的是慈禧用过的檀香扇、手电筒,电筒中间包着纸的长筒是电池。

下方左侧是镀金的蜡台。

第七展柜中间摆放有镀银的西餐具,这是在宴请外国使节时使用的。

刀、叉把儿是由象牙制作的。

第八展柜中间摆放有中餐具,这是中国江西景德镇产的瓷器,右侧下方是由玉石制成的碗和勺子。

左侧摆放的黄釉碗、瓷盘都是皇家御用的。

第九展柜中摆放的是日本送的金漆多宝组合柜,它是用来盛放珠宝的首饰盒。

四周摆放有写毛笔字用的文房用具。

第十展柜中摆放有黄杨木雕刻的八仙。

八仙过海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可参照《长廊彩画》第9页),八仙从左往右依次是: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张果老、蓝采和、汉钟离。

黄杨木木质非常细腻,看不到树木本身的棕眼,其根雕作品可与象牙作品媲美。

第十一组展柜中展出的是日本送给慈禧的猎枪,还有德国送的“千里眼”,又称望远镜。

右下方摆放的是书档,两面立起,中间可摆放书籍。

三展室第三展室是光绪皇帝看戏期间临时休息的地方,现在里面展出有光绪皇帝的蜡像。

光绪皇帝生于1871年,死于1908年,一共活了38岁。

他是慈禧太后的侄子也是外甥,在慈禧太后的一手安排下,他四岁时就做了清朝的第九位皇帝。

光绪皇帝在园内的寝宫是玉澜堂,我们到那里再做详细介绍。

四展室第四展室叫做庆善堂,晚清时期慈禧曾邀请美国女画家卡尔来园为她绘制油画像,这里就是为她画像的地方。

您可以看到茶几上摆放有调色板、颜料盒,再现了慈禧太后画像时的场景。

对面可租古装照相,您可以身着清代帝后服饰,亲自体验一下当年帝后的感觉。

五展室第五展室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皇后的休息室。

炕床上的床单上绣着金凤的图案,房内摆放的蜡像就是隆裕皇后。

慈禧太后看戏时,隆裕皇后经常陪伴在她的身边。

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是慈禧弟弟的女儿。

她在颐和园内也有自己的寝宫叫宜芸馆,我们到那里再做详细介绍。

六展示第六展室叫颐乐殿,是慈禧太后看戏的正殿。

中间为慈禧看戏方便设有一个大宝座,与宝座相配套的围屏叫做金漆珐琅九龙百鸟朝凤大围屏,屏风上方刻有七条龙,下方左右各有一条龙,合为“九龙”。

屏中央的“凤”代表的是君,就是慈禧太后,两边的孔雀和仙鹤分别代表的是王公、大臣。

孔雀上方的寿带鸟代表父子,仙鹤上方的八哥代表兄弟。

右下角水中的鸳鸯代表夫妻,左边树上的一对锦鸡代表姐妹,其他小鸟则代表朋友。

整个画面包含了人世间的各种关系,被称做“五伦”。

表明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之下,百姓过着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宝座两边的笼鸟是十八世纪末法国送的,笼中的小鸟上满发条后可以象真鸟一样的鸣叫。

笼鸟旁边是红铜九桃大香炉,由九个桃子所组成。

颐乐殿的东侧是慈禧的茶点室,室内的条案上依次摆放着水法八音象钟,捧盒是用来盛糕点用的,太狮少狮插屏上有天然大理石形成的图案。

室内还有张鱼桌,里面有象牙雕刻的小鸟图案,可以在桌内放水养鱼,相当于鱼缸。

西侧是慈禧的午休室,是她看戏累了临时休息的地方。

除了在宝座中间看戏,慈禧有时也在西侧的炕床上看戏(床上的物品都是复制的,家具都是清代宫廷使用过的)据说这里是观看演员出台亮相的最佳位置。

颐乐殿内宝座上方匾额荣镜登宏:正大光明的意思从后门出颐乐殿火道口:木板底下都是火道口,由太监将优质的木炭放到火道口里,暖气会顺着殿底下的通道传到殿里,供殿内取暖。

七展室第七展室是西看戏廊,现在是玻璃器皿陈列室。

里边展出的都是一些玻璃和洋瓷器皿,都是欧洲国家送给清朝宫廷的。

第四展柜里展出有意大利送的一对儿瓷制香皂盒,上面点缀有丁香花,还有两个小天使安琪儿的造型,它是用来装香皂的。

第五展柜下方为希腊送的一对儿印花彩蛋,它是用来盛放香粉的。

第八展柜下方是日本送的汤盆,它巧妙地运用了三条鱼的鱼尾做为支撑点,而且鱼的造型也是非常逼真的,您可以仔细欣赏。

第十展柜上方摆放的是荷兰送的口盂,它的外形是三位荷兰少年托着一条美人鱼。

余下的展柜中都是一些花瓶和花插。

花瓶和花插的区别是花瓶可插一束花,而花插只插一枝花。

西看戏廊和东看戏廊当年都是大臣们看戏的地方,当时是没有门、窗的。

以柱子为界,用木板隔成十二间,大臣们按照官职的大小和辈份的高低从北向南依次排列,只能从侧面观赏到舞台的演出。

照片说明慈禧太后的照片是在1903和1904年之间拍摄的,照片分为单人照、化妆照和合影。

二展中的照片是慈禧太后的单人照和化妆照。

从照片中您可以看到慈禧晚年的相貌和服饰,每张照片她的服饰都是不同的,而且总是金玉满身。

您看第六张,慈禧身上的这件渔网状的披肩是用3500颗珍珠串联起来的,非常珍贵。

第七张是慈禧太后的化妆照,她坐在荷花丛中扮演的是观音的形象,旁边双手合十站立的是观音的护法神韦陀,他的扮演者是慈禧的总管太监李莲英。

后面站立的是四格格,她们是晚清时期庆亲王的两个女儿。

七展照片共五幅(由北至南)这是一张慈禧太后的合影照。

第二排中间是慈禧太后,前排右侧的是隆裕皇后,她是慈禧的亲侄女,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后,也是最后一位皇太后。

前排左侧是瑾妃,她是光绪皇帝的妃子。

她的妹妹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

但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慈禧太后命人推到井里害死了。

这口井在故宫,名为“珍妃井”。

后排两个宫女模样打扮的是荣龄和德玲,她们的父亲是驻法公使叫裕庚。

她们曾随父出访过法国,会说英语和法语。

在慈禧身边任贴身女官和翻译。

慈禧右侧的那位女士就是她们的母亲。

这些照片的摄制者就是她们的哥哥勋龄。

他被称作是御用摄影师。

您现在看到的照片并不是原件,而是重新扩印的。

第二幅合影照。

上面的人物从左到右分别是瑾妃、隆裕皇后、慈禧太后、三格格、四格格,前排右侧矮个儿的是李莲英,左侧高个儿是崔玉贵。

他们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两名总管太监。

慈禧身前趴伏着她的爱犬“海龙”。

第三幅是慈禧乘座肩舆的照片,1903年摄于仁寿殿前。

第四幅是慈禧乘平底船在中海游湖时的照片,摄于1904年。

第五幅是慈禧与外国公使夫人的一张合影,摄于1903年。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