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掌握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方法,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进行研究;3.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能参与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实践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2. 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信心,激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学科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现实环境问题感兴趣,但相关知识储备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分类及来源-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工业、农业、生活等来源)、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理现状、污染问题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原理。
4.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践-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案例分析,学生实地调查与实践。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的产生、分类、处理与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授课内容:
第一章固体废物与环境问题
1.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其影响
1.3固体废物处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2.1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
2.2固体废物的运输和贮存
2.3固体废物的转运和加工处理
第三章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3.1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
3.2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
3.3固体废物的压缩处理
3.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
第四章固体废物管理
4.1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4.2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4.3固体废物管理的政策和标准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考核。
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论文要求学生对固体
废物处理和管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通过论文的撰写,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一、引言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问题日益突出。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 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理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性,并能进行合理的固体废物分类和收集;3. 学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常用技术和设备,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验和模拟操作;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实践,解决实际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问题。
三、课程设计内容1.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固体废物的特性和危害1.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2. 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2.1 固体废物收集的方法和技术2.2 固体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2.3 固体废物分类与回收的案例分析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常用技术3.1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及设备3.2 固体废物填埋技术及设备3.3 固体废物堆肥技术及设备3.4 其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介绍4. 实验和模拟操作4.1 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安全操作规范4.2 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4.3 模拟操作的设计和实施5. 小组项目实践5.1 小组组建和项目分工5.2 实践项目的选题和调研5.3 实践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展示四、课程设计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验教学:利用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验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项目实践: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环境问题,提高其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管理”-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周:学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第三周: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第四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一、引言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开设一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性;2. 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熟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4.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操作;5.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性- 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和范围;- 分类固体废物为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和其他固体废物;- 讲解固体废物的特性,如毒性、腐蚀性和易燃性等。
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介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如减量、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等;- 讲解固体废物处理的常用技术,如焚烧、填埋、堆肥和物理化学处理等;- 探讨固体废物处置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介绍我国相关的固体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 分析固体废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探讨固体废物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操作,如废物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理方法的实验;- 引导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固废课程设计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废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废的来源、分类、特性及处理方法;掌握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固废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固废相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废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处理和利用技术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固废的基本概念:介绍固废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处理利用的意义。
2.固废的分类与特性:讲解各类固废(如废渣、废液、废气等)的来源、特性及其危害。
3.固废处理技术:介绍固废处理的常用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优缺点。
4.固废利用技术:讲解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实例。
5.课程实验: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固废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废处理利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固废处理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应用。
4.实验法: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废处理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固废处理利用的原理和技术。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课程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设计实验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及小组讨论的表现,占比20%。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掌握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固废概念及其分类方法;2.掌握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能够评估固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4.能够设计并实施固废管理方案;5.能够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固废处理。
二、课程设置本课程主要由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组成。
1.理论学习部分:2.实践操作部分:本部分主要通过实验室实践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培养学生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实践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固废样品采集与分析、固废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固废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学习固废处理的实际操作技巧。
三、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分为平时成绩和课程设计报告两个部分。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主要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表现等。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作业,并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占总成绩的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固废管理方案进行设计与实施,并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结果评估和总结等内容。
学生应能够清晰地描述固废管理的目的、方法和效果,并对所选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资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教材和参考书目:提供固废管理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参阅和学习。
2.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提供固废分析和处理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3.实地考察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场地,使他们能够亲自了解和分析实际的固废处理情况。
4.教师支持和辅导:为了提高学生对固废管理的理解和能力,教师应提供课堂辅导和实践指导,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题目江大校园垃圾收集运输设计任务起止时间:2015 年1月4日至2015 年1月12日学生姓名学号1322092011指导老师石零目录任务设计书 (1)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 (2)1.1.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 (2)1.1.2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形式 (2)1.2垃圾收集原则 (2)1.3垃圾收集模式 (2)1.4校园垃圾收运情况 (3)1.5收集车辆类型 (3)1.6垃圾收运方式 (3)2.现状分析 (5)2.1清运区概况 (5)2.1.1服务人口及面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垃圾生产量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生产垃圾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校园垃圾箱设计 (7)3.1垃圾箱型号 (7)3.2校园垃圾桶数量 (8)3.3垃圾桶摆放位置 (8)4.垃圾临时储存点设计 (9)4.1临时储存点设计 (9)4.2临时存放点摆放位置 (9)5.垃圾清运设计 (10)5.1清运车辆及员工选择 (10)5.1.1移动式垃圾清运 (10)5.1.2固定式垃圾清运 (10)5.2运输路线规划 (10)5.2.1移动式垃圾清运 (10)5.2.2固定式垃圾清运 (10)5.3运输时间 (11)5.4路线选择 (11)5.4.1陈家冲生活垃圾填埋场 (11)5.4.2汉口北垃圾焚烧厂 (12)5.4.3长山口垃圾焚烧厂 (12)6.成本预算 (13)参考文献 (14)附录设计任务书1.任务题目:江大校园垃圾收集运输设计2.设计目的:使学生得到一次关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计的综合训练,特别是: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应用;基本计算方法和统筹规划能力的训练;综合运用课本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它有关数据;3.设计任务及条件:查阅相关资料,按江汉大学在校人数30000人计算垃圾产生量和种类,设计出合理的分散垃圾箱布点设置,选择垃圾箱型号,并把垃圾收集运送到垃圾处理厂(陈家冲、长山口、汉口北),设计垃圾集中运输时间和次数以及运输路线,设计需进行成本估算。
4.设计内容和要求:(1)估算江大校园生活垃圾产量;(2)设计或选择分散垃圾收集箱的型号,给出垃圾箱的规格尺寸;(3)规划垃圾收集时间、运输路线规划;(4)给吃设计的校园垃圾收集运输的成本估算。
一、概述1.1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1.1.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 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1.1.2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形式:(图1-1)1.2垃圾收集原则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1.3垃圾收集模式目前校园垃圾的收 集方式主要是在产垃圾的建筑和单位定点放置垃圾桶,收集所在区域的垃圾,并在交通道路上也放置垃圾桶,然后垃圾车按照现制定的收集线路深入每个教学楼、宿舍楼和居民区进行收集清运。
最后再由垃圾车将所收集的垃圾运至垃圾堆场进行最后处置。
此收集模式是目前国内多采用的收集方式,因此本课程设计主要是从合理的收集线路着手,仍采用目前所使用的垃圾收集模式。
小垃圾箱 ↘环卫工人生活垃圾→定点大垃圾桶→垃圾车→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 地面垃圾 ↗环卫工人(图1-2)垃圾收集运输 中转 运输垃圾处理1.4校园垃圾收运情况首先,对常用生活垃圾的五个收集阶段进行了解:第一阶段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这里的收集又分为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两 种。
第二阶段:垃圾的清除,我国统一由环卫工人将垃圾箱内的垃圾装入垃圾车内。
第三阶段:垃圾车按收集路线将垃圾桶中垃圾进行收集。
第四阶段:垃圾车装满后运输至垃圾堆场或转运站,一般由垃圾车完成。
第五阶段:垃圾再由转运站运送至最终处置场,或填埋场。
1.5收集车辆类型按用途分类:自卸式垃圾车、摆臂式(地坑地面两用型)垃圾车、密封式垃圾车、挂桶式垃圾车、拉臂式垃圾车、压缩式垃圾车,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后装卸式垃圾车等。
校园内安装车形式大致可分为前装式、侧装式、后装式、顶装式、集装箱直接上车等形式。
车身大小按载重量分,额定量约10~30t ,装载有效容积为6~25m 3(有效载重量约为4~15t)。
还有数量甚多的人力推车、人力三轮车和小型机动车作为清运工具。
1.6垃圾收运方式垃 圾 处 理 厂(或转运站) 转运负载容器 返回空容器至下一集装点始发站出发(载有空容器)满载容器 收工回始发站空容器1号垃圾集装点3号垃圾集装点n 号垃圾集装点(b )交换容器方式 2号垃圾集装点图1-3 移动容器清运方2号垃圾集装点 3号垃圾集装点 n 号垃圾集装点中转站或垃圾处理厂清运车清空垃圾车后出发去下一集装点清空集装点垃圾后继续去下一集装点图1-4固定容器清运方式直到垃圾车满载回中转站d/t 7.37d /kg 2.376991.102.112.130000==⨯⨯⨯=W aveD Q WV ×ave =d /m 7.1044508.0376993ave =⨯=V 二、现状分析:2.1清运区概况:2.1.1服务人口及面积:江汉大学总人口约30000人,占地面积为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
学校区内有宿舍24栋(南区9栋,北区15栋),教学楼17(J01—J17),图书馆,行政楼,活动广场一个(英才广场),校园建筑大小不一,但建筑群分布有一定规律。
2.1.2垃圾生产量估算:该清运区可按下式计算容器服务范围内的垃圾日产量:P Y C R W ⨯⨯⨯= (2-1)其中,R 为服务范围内人口数,人; C 为实测的垃圾日产量,kg/(人×d ); Y 为垃圾日产量不均匀系数,通常取1.1--1.15; P 为居住人口变动系数,取1.02—1.05。
经课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得出2012、2013、2014三年内的垃圾产率分别为1.030 kg/(人·d)、1.112 kg/(人·d)、1.201kg/(人·d)。
, 考虑到学校的特殊性:大学人口数则保持相对稳定,生活垃圾的成分相对稳定, 产率也基本稳定。
取C=1.12kg/(人·d); R=30000 人;P=1.02,Y=1.1,得:得到日产量后,可根据日产量由下式计算垃圾日产生体积:(2-2)其中,V ave 为垃圾平均日产生体积,m/d ;W 为垃圾日产生量,kg/d ;Q 为垃圾容重变动系数,一般取0.7—0.9;D 为垃圾平均容重,kg/ m 。
垃圾密度一般为0.4~0.6 t/m 3,垃圾容重变动系数Q 取0.8, 得 (2-3)2.2生产垃圾种类:(图2-1校园垃圾组分)其中,废纸约占10%,塑料包装约占5%,电池,碎玻璃约占5%,食物等饮食垃圾比重较大,约占80%。
总体上看,在教学区的垃圾以废纸为主,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在食堂主要是餐饮垃圾,包括塑料餐盒和食物等,宿舍区主要有塑料食品包装,瓜皮,果核等。
(参考文献[1]、[2])三、校园垃圾箱设计3.1垃圾箱型号根据校园分区(见附录地图),在宿舍楼、食堂和教学楼内选用方形垃圾桶,根据垃圾产出量情况,在宿舍楼和教学楼选用选用容积为100L的,在教学楼内选用容积80L的在学校道路两侧选用箱式垃圾桶3.2校园垃圾桶数量参考文献[3]、并调查研究可得,学校宿舍楼每栋楼有8个垃圾桶,分别存放于2楼的左右两个楼梯口处:共有26×8=208个;(3-1)教学楼平均每层楼4个,教学楼平均为4层,共有17个教学楼,共有 4×4×17=272个(3-2)根据地图(见附录垃圾箱、临时储存点摆放图)以及相应比例尺,学校的主要道路长度大约为:1400+870+200+340+390+400+1100+500+350=5550m 按照平均80米放置一个垃圾箱,则有5550÷80≈70个(3-3)食堂平均每个有10个垃圾桶,则共有:5×10=50个(3-4)垃圾桶共有:50+208+272=530个垃圾箱共有:70个3.3垃圾桶摆放位置见附录垃圾箱、临时储存点摆放图四、垃圾临时储存点设计4.1临时储存点设计以如图所示垃圾集装箱作为临时存放装置,设尺寸为1800×1500×1000错误!学校内道路旁垃圾有专门的垃圾车进行清理,大约占总体积的40%,需要进行临时储存的垃圾体积为总体积60%,则全校所需的容器数量为:个集30298.015.18.16.07.1048.0%60ave ≈=⨯⨯⨯⨯=⨯⨯=V V N (4-1) 按两个集装箱放一起为一个临时储存点,则共有30÷2=15个储存点。
(4-2)4.2临时存放点摆放位置见附录垃圾箱、临时储存点摆放图辆载36.23%60n 1ave 1≈=⨯⨯=V V 辆载27.13%40n 2ave2≈=⨯⨯=V V五、垃圾清运设计5.1清运车辆及员工选择5.1.1移动式垃圾清运负责对垃圾临时停放点的清运东风(新中昌)小霸王加油车EQ1040TJ20D3载重:8m3 需要死机:1人 其他人员:2人设每天清运3次,则每次需要车辆数目为:(5-1)5.1.2固定式垃圾清运负责对教学楼、宿舍、路边、食堂的垃圾桶的清运东风大多利卡型压缩式垃圾车载重:8m3 需要死机:1人 其他人员2人每天清运3次,则每次需要车辆数为:(5-2)5.2运输路线规划(见附录垃圾运输路线)5.2.1移动式垃圾清运路线为A →B →C →D →E →F →C →G5.2.2固定式垃圾清运路线为(1)A →B →D →E →F →G(2)A →B →C →Gdbc pc hcs tt +=P 5.3运输时间集装时间: (5-3)其中,hcs P 为每次行程集装时间h/次;pc t 为装垃圾时间;dbc t 为容器间行驶时间,h/次;移动式:设行车速度为20km/h ,总路程约4.2km ;沿路停靠次数为15次,每次用时3min ; 耗时h 96.005.015202.4t 1=⨯+= (5-4) 固定式:车速20km/h ,路线一路程约3.4km ,停靠次数约为30次;路线二路程约3.0km ,沿路停靠次数约40次;每次用时约2min ; 路线一用时:h 16.1033.030204.3t 2=⨯+= (5-5) 路线二用时:h 47.1033.040200.3t 2=⨯+=(5-6) 5.4路线选择5.4.1陈家冲生活垃圾填埋场5.4.2汉口北垃圾焚烧厂5.4.3长山口垃圾焚烧厂可以发现,选长山口垃圾焚烧厂的路程最短,为25.3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