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七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分析 (4)

合集下载

七中模拟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七中模拟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1. 小题1:B解析:根据文章第一段“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在街头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卖报纸”可知,老人是衣衫褴褛的。

2. 小题2:D解析: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我明白了,善良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可知,作者认为善良是一种力量。

3. 小题3:C解析:根据文章第二段“我看着老人的眼神,那是一种无助和渴望”可知,老人的眼神是无助和渴望的。

二、古诗文阅读(30分)1. 小题1:C解析:根据《论语》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知,孔子认为学习后要及时复习,这样才会感到快乐。

2. 小题2:B解析:根据《离骚》原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知,作者表达了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

3. 小题3:A解析:根据《诗经》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知,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三、作文(60分)题目:成长路上,感恩有你答案: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的人给予了我关爱与帮助,让我茁壮成长。

在此,我要感恩所有陪伴我走过这段时光的人。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

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

从小到大,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教我做人,教我做事。

正是他们的关爱,让我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不断成长。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老师。

他们是我人生路上的指引者,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我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在课堂上,他们耐心地教导我,让我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在生活中,他们关心我的成长,为我排忧解难。

正是他们的教诲,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断进步。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

他们是我成长路上的伙伴,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进步。

在竞争中,我们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在困难面前,我们互相扶持,共度难关。

正是他们的陪伴,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最后,我要感谢社会。

是社会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我有机会接受教育,追求梦想。

是社会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我不断成长。

我要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努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海七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分析

北海七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分析

北海七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分析北海市第七中学张晖一、分数统计1、年级参考人数1186人,平均分91.85分,最高120分,最低20分,及格率%。

120分以上2人,110-119分29人,100-109分232人,90-99分555人,80-89分244人,70-79分80人,60-69分25人,59分以下17人。

2、理科参考人数787人,平均分91.68分,最高113分,最低34分,及格率7%。

120分以上0人,110-119分11人,100-109分133人,90-99分398人,80-89分177人,70-79分47人,60-69分12人,59分以下9人。

3、文科参考人数399人,平均分92.20分,最高120分,最低20分, 及格率69.17%,优秀率0、50%。

120分以上2人,110-119分18人,100-109分99人,90-99分157人,80-89分67人,70-79分33人,60-69分13人,59分以下10人。

二、考卷情况本试题参考近年广西语文高考卷编写,全卷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均在两纲及《考试说明》的范围之内,试卷的结构、题型样式、题目数量、考点分布、赋分比例均与2011年的高考卷相似,没有偏题、怪题、刁难题,试题科学、严谨,有人文性和时代性,相关语言文字材料贴近社会生活,与时代紧密相连。

学生反映本次考试偏难,相对以往,失分多的是选择题,得分率不到50%,得分好点的是诗歌鉴赏第一小题、文学作品阅读题15题的第二小题以及语言应用19题,得分率超过75%;作文得分率也在75.5%左右;其次是仿写,得分率70%;古诗词鉴赏得分率65%左右,其他题目的得分率都低于60%:文言文翻译、默写得分率大概50%;文学作品阅读14、16、17题得分率都不足50%;19题词语填空得分率仅在30%左右。

学生普遍认为本卷选择题难,卷面反映得分率不到50%,平均得分14分左右,这正是本次考试语文平均分不高的重要原因。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广西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广西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广西卷)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初中全六册教材。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共21分)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旅游因为文化赋能而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位,文化因为旅游带动而更有魅力、增添活力。

【材料一】新年伊始,北国仍是银装素裹,广西“小砂糖橘”突然现身哈尔滨,用自己的纯真和勇气感染东北“大冻梨”,处处受到体贴照顾和宠爱。

网友们在网上看到广西的孩子远行数千公里到哈尔滨游学像在“走亲戚”,有警察叔叔热心护送,有消防员叔叔陪着拔河“比赛”……对哈尔滨等地旅游服务有了新的认识,前往东北旅游的期待更强烈了。

广西、黑龙江两地更是马上迅速以此为契机..,不远千里开启一段甜蜜的“双向奔赴”,大力宣传推广本地的文旅特色资源,推动当地文旅火热“出圈”。

【材料二】2月2日晚,“2024两广梧韵·首届总督府彩灯庙会夜游”活动在梧州明朝两广总督府开幕。

这次灯会持续到3月底,旨在打造两广地区春节文旅品牌产品,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灯会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结合声、光、电等技术的同时,融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高科技元素,打造出绚烂夺目的灯光秀和光影秀,让传统灯会在现代技术手段下huàn()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材料三】3月17日,作为广西文化符号的“刘三姐”穿越时空,以国内首个省级超写实文旅数字推广大使的身份在全网公开亮相。

“刘三姐”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具有鲜明广西地域特色的专属文化符号,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2021年上海市北海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上海市北海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上海市北海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

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

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

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

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

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徙、学术内奸。

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

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

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

北海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北海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北海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 . 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醒了。

B . 《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 .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 . 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2. (2分)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老人桑地亚哥正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写照。

B . 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一场激战后的勇士。

C . 海明威自始至终没有提醒我们他在表现渔夫的精神,赞美渔夫面对挑战永不屈服的灵魂,他是让我们自己去理解他。

D . 《老人与海》是一个讲述发生在海洋上的故事,你不免会问,书中的老人、海洋、马林鱼又是代表什么呢?3. (2分)(2017·醴陵模拟)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绝大多数人几乎天生怕蛇,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人类早期的穴居生活有关,,有“恐惧”基因的人,会本能地躲开毒蛇的伤害。

这意味着有“恐惧”基因的人生存能力更强。

A . 因为毒蛇极易攻击穴居的人类,便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B . 因为穴居人类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C . 即使穴居的人类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对蛇的“恐惧”基因也形成了D . 因为穴居的人类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便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4. (6分) (2017高三下·太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建立在直觉论上的,在《人间词话》中,他进一步把直觉论运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提出了“隔”与“不隔”的批评标准。

2020年上海市北海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北海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北海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小说是当下中国文学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文学现象,2017年网民人数3.6亿,文学网站储藏的原创小说1600余万部,日更新达1.5亿汉字。

网络小说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大多产生比较热烈的社会反响。

网络小说在海外迅猛发展:一是海外专门搭建了翻译传播中国网络小说的平台,如北美最早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中国网络文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二是中国的网络小说网站也积极搭建海外平台,如2017年5月正式上线的起点中文网国际版。

问题在于,我们既欣慰于当代网络小说的迅猛发展,更期盼网络小说能够涌现一批大家精品。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网络小说粗放型发展阶段可以过去了,精品意识应该树立。

中国网络小说并不缺乏传奇的故事和多变的人性,缺乏的是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

精神高度是指看得见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它需要历史的思考,更需要对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考量。

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无一不是在对时代现实的剖析中揭示人性的伟大和深刻。

中国当代网络小说虽然有了一些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剑仙、玄幻和后宫的描述中,网络小说作家所关注的生活似乎基本疏离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

那些疏离现实的生活描写,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可以产生离奇,写出人性的变异,却不能产生时代效应,形成人生的震撼。

这是中国当代网络小说缺少精品最为重要的原因。

文化内涵既指世界优秀文化,更指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正能量和当代中国的时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时代文化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是中华民族的根。

大多数当代中国网络小说追求神秘文化、特异文化,将世界大众文化的一些要素移植到小说中来,会产生短暂的阅读快感,却很难形成弥久的阅读体验。

只有将时代的精神高度、表现中国文化内涵与高超艺术价值融为一体,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中国故事,呈现出中国小说的独特性。

广西省北海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西省北海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西省北海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赃物题跋冥思遐想轻歌曼舞B.抉别辐射震耳欲聋心无旁骛C.余晖蕴藻坦荡如坻形销骨立D.羸弱鲜妍大相径庭一泄万丈【答案】A【解析】【详解】B中“抉”应为“诀”;C中“坻”应为“砥”;D中“泄”应为“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笼统赌博共商国是断章取义B.挺拨编辑张驰有度不可名状C.沧桑颖慧道貌岸然再接再励D.迁徒菲薄两全其美鸠占鹊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B挺拔,张弛有度;C再接再厉;D迁徙。

二、名句名篇默写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船来往乱如麻,___________。

(《朝天子·咏喇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秦风·蒹葭》)请把杜牧的《赤壁》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年少万兜鍪(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全仗你抬声价(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详解】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鍪、淤、濯、蒹、葭、郎”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三、现代文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2024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 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 (三)语文(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 (共21分)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为此,班级进行“云端话端午,粽情一线牵”的主题学习活动,以下是活动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1-5 小题。

【节日概况】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

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①qí ( )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承。

【节日起源】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

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很广。

屈原为国事鞠躬尽瘁,但国君不但不听,反而排斥他。

屈原在颠沛流离中写下《离骚》。

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他心灰意冷,怀抱石块跳进汨罗江。

人们觉得屈原的精神可歌可泣,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自发带上粽子,到江边②悼念他,以托付对他的无尽哀思。

真可谓“,”。

【节日风俗】广西人在端午节的时候,常会将菖蒲、艾叶、蒜头、龙船花等中草药叶扎成一束,挂在门边,还有部分地方有焚柚皮、柑桔皮、苍术、白芷、烟叶的风俗,有的地方在节前则把菖蒲切碎,拌上雄黄,浸入酒中,等到端午那天便可饮用……各地风俗虽然迥乎不同,但都有着一颗敬重传统节日的心。

1.阅读“节日概况” “节日起源”内容,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①qí ( ) 福②悼.( ) 念2. “节日起源”内容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分)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2分)辟邪: 迥乎不同: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2分)①青艾驱瘴千家乐②江边寄无尽哀思③端午悟高尚品质④碧波竞舟十里欢⑤胜日游春欣作伴⑥逢时祭祀寄相思上联: 下联: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海七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分析北海市第七中学张晖一、分数统计1、年级参考人数1186人,平均分91.85分,最高120分,最低20分,及格率68.97%。

120分以上2人,110-119分29人,100-109分232人,90-99分555人,80-89分244人,70-79分80人,60-69分25人,59分以下17人。

2、理科参考人数787人,平均分91.68分,最高113分,最低34分,及格率68.87%。

120分以上0人,110-119分11人,100-109分133人,90-99分398人,80-89分177人,70-79分47人,60-69分12人,59分以下9人。

3、文科参考人数399人,平均分92.20分,最高120分,最低20分, 及格率69.17%,优秀率0、50%。

120分以上2人,110-119分18人,100-109分99人,90-99分157人,80-89分67人,70-79分33人,60-69分13人,59分以下10人。

二、考卷情况本试题参考近年广西语文高考卷编写,全卷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均在两纲及《考试说明》的范围之内,试卷的结构、题型样式、题目数量、考点分布、赋分比例均与2011年的高考卷相似,没有偏题、怪题、刁难题,试题科学、严谨,有人文性和时代性,相关语言文字材料贴近社会生活,与时代紧密相连。

学生反映本次考试偏难,相对以往,失分多的是选择题,得分率不到50%,得分好点的是诗歌鉴赏第一小题、文学作品阅读题15题的第二小题以及语言应用19题,得分率超过75%;作文得分率也在75.5%左右;其次是仿写,得分率70%;古诗词鉴赏得分率65%左右,其他题目的得分率都低于60%:文言文翻译、默写得分率大概50%;文学作品阅读14、16、17题得分率都不足50%;19题词语填空得分率仅在30%左右。

学生普遍认为本卷选择题难,卷面反映得分率不到50%,平均得分14分左右,这正是本次考试语文平均分不高的重要原因。

1-4题.基础知识题前三题的错误率都很高,相对好点的是第4题,得分率能超过70%;2、3题得分率在34.5%左右;第一题得分率不到25%。

字音的得分率低主要是一些多音字区分不清加上习惯性误读造成,词语运用题的错误主要在于没有积累,望文生义或对似是而非成语没能辨析,所以下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更全面到位,加强积累、辨析和针对性的训练,如对容易望文生义的、不同色彩和不同对象的容易混淆的词语要进行整理归纳等。

对语病辨析题,下阶段应强化熟练掌握病句的类型和辨析方法,并精选不同类型题练习加以巩固。

5-7题,科技文阅读题第6题得分率只是28%左右,第7题得分率34.5%,第5题是所有选择题中做得最好的,得分率达90%,但仍然看出小阅读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复习时要教会学生从原文出发,找准有效的答题区间,将选项与原文加以比照、辨析,明确是否有本质区别,还要注意合文意、合题意的“双合”原则。

8-10题.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本次文言文阅读所选为元代题材,可能与纵多人物特殊的名字有关,学生没看完就先糊涂,感觉阅读很困难,不能很好把握文意,得分普遍很低。

第8题是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仅有7.5%左右,;第9题好些,得分率有72%左右;第10题得分率不到50%,三道题全对的同学几乎没有。

第8题考查对“鄙”字的理解,该字“边境、边邑”的词义在第一册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中出现过,学生的失分,说明对课本不熟悉,缺失积累,不懂联系运用。

文言文是复习的重点,今后一定要加强对课本古诗文的复习,要熟读和翻译,并且要强化学生懂得联系,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11题.文言文翻译本题得分在5.3分左右。

失分原因是关键词语不能正确理解,特殊句式没能把握,很难准确译出全句。

例如“罔”、“勤”、“尤”等实词词义不能理解,“缓急”也不知道是偏义复词,“何所赖”不懂按宾语前置句翻译等,考的是常见词和常规知识点,学生做不出来说明基础差,不能灵活应用,也是因为不能把握全文文意和上下文意思。

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

今后在做翻译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采分点,要译出关键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注重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注意句子连贯、通顺,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

12题.诗歌鉴赏本题得分5分左右。

第一小题提问明确,较为简单,很多同学能拿满分;第二小题学生觉得问法笼统,一些同学甚至不知所云,不懂该写什么手法或多种手法瞎写一通,得分率非常低,4分题平均得分1分多。

建议:(1)古诗鉴赏应先让学生明白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表述时力求使用专业术语,并能准确地使用,同时强化规范答题,(2)平时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多读、多感受,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并加强不同类型题的训练。

13题.古诗文默写本题平均得分不到3分。

以高中篇目为主,属于学生日常背诵的句段,难度不大,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是错别字多,或张冠李戴,也有相当多同学不会写甚至留空。

后者反映出学生态度不端正,一些同学不愿积累或干脆放弃背诵默写。

14-17题.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总分22分,得分12分左右。

14题偏难,6分题平均得分不到3分,形式上的作用理解较好,内容方面把握不到位,反映出对文意和作者写作意图的不理解。

很多学生习惯性认为此类题目答案只有两点,即形式上一点,内容上一点,因而答案不全面。

15题赋分4分,第一小题人均得分1分左右,很多学生只注意表层意思,对形象生动的句子不能转换为概括具体的语言表述。

第二小题人均得分1.6左右,题目偏易。

16题赋分6分,平均分2.7分,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

题型属于归纳内容要点题,答题方向为上下文捕捉信息,难度本不大,上下文相应信息可作为答案直接抄录,或者经过一点概括既可。

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不熟悉题型,不明确答题方向,不注意本题答案几乎可从文中整理出来;审题不严谨,答案要点不全。

很多学生只摘录桥长、大、有气魄、如七言的文中句子,而对于桥的美丽或者找不准或者脱离文章自我构想甚至干脆放弃不写。

17题赋分6分,平均分2.29分,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

题目考查对全文结构和内容把握,需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思路,把握内容和主旨。

考察能力比较综合,分析概括能力尤其突出。

学生出现的问题是:阅读不注意理清结构,答题时候思路混乱、思考不全,对段意概括不准,不能充分理解文意和主旨;审题不清,题干“情感体验”,很多学生只谈心情变化,只谈“感”,不谈“体验”(即作者看刘桥的“悟”),答案非常肤浅。

现代文阅读题今后努力方向:提高阅读能力,圈点批注把握结构脉络,提高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对高考常考7大题型让学生吃透,熟悉每种题型的答题方向,总结解题方法,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

18-20题.语言表达题平均得分9分。

第18题,填词使语意连贯,平均得分2分,拿满分的不超过10人,0分的同学不少。

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文段意思不能很好把握,语感不好,句子之间关系不会分析。

这道题的失分提醒我们:平时这类练习做得太少,必须引起注意。

第19题新闻点评,相对容易,平均得分有3分多,这一题型已反复练习过,也初见成效,学生有了一定的把握,充分意识到要有观点和理由这些答案要点(评分标准对答案要有文采的要求过于苛刻),但仍然反映出一个大毛病,即弄不清评论对象,有的评论了新闻的行文形式,有的只对新闻内容概括而无评论。

20题仿写,难度不大,平均得分为4分,本题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找到话题对象,大部分同学造句时内容、修辞和形式都符合例句要求,但也有少数比喻不当、词语结构与例句不对应或立意错误的。

今后要加强审题,尤其是弄懂例句隐含的信息,训练时除了形似还要注意立意上的神似,提醒学生要打草稿,认真对照看是否符合各种要求,再把答案写到答题卡。

21.作文题平均得分45.2分。

学生都感觉正确立意不难,但可写的材料很少,难写出优秀作品。

考生大都写议论文,立意明确,能联系当今社会一些现象进行写作,不写够800字的同学为数不多,这是比较前几次考试的一大进步,同时字迹较以前清楚,卷面较以前整洁。

存在问题有,写议论文材料缺乏或材料没有组织,论据牵强,说理空泛,叙议不分或重叙轻议,结尾草率没有分量,语言平淡乏味,忘写题目等等今后复习写作方面,要有以下意识:一是谨慎的审题意识,不要偏离题意;要联系社会现象,触摸时代脉搏,关注热点问题。

二是鲜明的文体意识,不能文体不清,防止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三是集中的行文意识,议论不能泛泛而谈,应尽力在“深刻”上做文章,力求以“理”服人。

三、对下一阶段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1.结合2012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及2012年样卷,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命题的特点和命题改革的可能方向,尽可能少走弯路,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2.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考试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适时调整复习内容,查漏补缺,培优补差。

要精选例题,精选练习,精心讲评。

对已踩过点的专题要适时通过专项训练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

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能力,加强对各种类型题的了解和把握,加大对审题、解题步骤、答题思路、答题技巧和表达书写的指导,有效解决学生“应试过程”的问题,同时帮助学生端正态度,且要进行心理辅导,不断地激发和鼓励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基础知识题和古诗文阅读题、默写题是重点,一定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尤其是有意记忆。

比如说语文的诗词名句背诵,需要记忆的内容一定要落实。

印发高中、初中和其他课外背诵资料,包括课本文言文在内,要充分利用早晚读时间,进行诵读背诵,每一天都要有默写训练的时间。

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高中教材文言文中涉及到的常见实词、18个虚词和其他知识点的积累,为文言文理解和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要把作文作为语文得分的关键。

从作文命题上来说,应该会保持近几年的风格,稳中求新。

作文题审题难度不会太大,但不能忽视对审题能力的训练,材料作文一定要进行深度挖掘,要抓住材料的灵魂,平时作文可多写一些作文提纲。

提倡作文写作抒真情、说真话,要文中有“我”。

另外,可以对学生讲讲作文的各种要求,如基础要求、发展要求、文体要求等。

此外,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一定要创新,不仅要有创新的角度,更要有创新的材料。

材料出新的效果可能会立竿见影。

因此要让学生多了解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关心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和热点人物事件,并要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对本组老师的一些具体要求1、从4月份开始到5月中旬,每位老师争取做到:①每一节课内有一个古诗文默写练习②每一天有一个针对性基础知识的专项训练③每一周有一次精选针对性的古代诗歌鉴赏练习④每一周有一次精选针对性的古代散文阅读练习⑤每一周内有一次精选针对性的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练习⑥每一周内有一次针对性的写作练习⑦每一周内有一次整体性试卷检测(标准时间内完卷)2、在本轮4到5月份“整体训练”为主要形式的复习中,有三个原则要求:①标准时间内完卷②在学生自我评卷基础上老师要有针对性讲评,对个别学生做全面到位的指导③要强调各个板块的考试效果,如板块训练不过关,要设法加强该项目训练3、5月份以后要注意两个任务:①解决班级内部各个考生的语文学科存在的可以在短期内解决的各种问题②适应各种模拟考试,及时弥补已发现的教学问题,重点解决“应试过程”问题4、每位老师在5月20日前完成一套“原创试卷”5、指导学生锤炼并熟习掌握3-5篇成功的作文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