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考试药理学辅导: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2013执业药师考试药理学复习要点之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2013执业药师考试药理学复习要点之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细胞膜外是一层坚韧的细胞壁,能抗御菌体内强大的渗透压,保护和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的功能。

磷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不同阶段,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起到抑菌或杀菌作用。

如青霉素等的作用靶位是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表现为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从而阻碍了交叉联接。

2.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考试资料网
多粘菌素能选择性地与细菌胞浆膜中的磷酯结合; 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等能与真菌胞浆膜中麦角固醇类物质结合。

它们均能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糖和盐类等外漏,从而使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
细菌为原核细胞,哺乳动物是真核细胞,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核蛋白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但它们的作用点有所不同。

①能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呈可逆性抑制的有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②四环素能阻止氨基酰tRNA向30S亚基的A位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③能与30S亚基结合的杀菌药有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等)。

它们的作用是多环节的。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因而具有杀菌作用。

4.抑制核酸代谢: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DNA的合成,利福平能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 多聚酶。

药理学教案--第41章-氨基苷类抗生素

药理学教案--第41章-氨基苷类抗生素
药理学教案>41章氨基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一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目的要求]
1. 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2. 掌握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异帕米星等药的抗菌谱,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3. 了解该类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四、临床应用
需氧G-杆菌全身感染,脑膜炎、呼吸泌尿肠道、创伤、烧伤骨关节感染
败血症重症联合用药
口服消化道感染
结核治疗
五、不良反应
1.耳毒性 前庭N(共济失调I,耳蜗N(耳聋)
2.肾毒性
3.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 Ca+2拮抗,Ach↓
4. 过敏反应:链霉素
六、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
链 霉 素 streptomycin
耐药结核杆菌,口服肝昏迷、肠道消毒
妥布霉素tobramycin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阿米卡星 amikacin
半合成,耐酶肠道G-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可产生杀菌作用,而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抑制菌体蛋白合成却只产生抑菌作用?
2.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PO不易吸收,分布于细胞外液,毒性大,易耐药
2.鼠疫和兔热病 首选
3.抗结核一线药(联合)
4.与青霉素合用
庆大霉素 gentamicin
1.抗菌谱广,G+菌、G―菌(肠道杆菌、绿脓杆菌)
2.PO吸收少,尿、胆汁浓度高
3.用于G―杆菌感染(首选)、绿脓杆菌感染、肠道感染等
4.肾毒性及耳蜗功能损害
卡那霉素 kanamycin

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相互作用

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相互作用

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相互作用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5大类作用机理: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酰胺醇类抗生素等。

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 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影响叶酸代谢抑制细菌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

因为叶酸是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叶酸缺乏导致核酸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主要是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呋)阿莫西林:【药理作用】青霉素属杀菌性抗生素,抗菌活性强,其抗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生长期的敏感菌分裂旺盛,细胞壁处于生物合成期,在青霉素的作用下,粘肽的合成受阻不能形成细胞壁,在渗透压作用下导致细胞膜破裂而死亡。

非生长繁殖期的细菌,此时不需合成细胞壁,则青霉素不起杀菌作用,故临床上应避免将青霉素这类“繁殖期杀菌剂”与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快效抑菌剂”(如氟苯尼考、四环素类、红霉素等)合用。

后者使细菌处于生长抑制状态,导致青霉素不能发挥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提高后者在菌体内的浓度,呈现协同作用。

药理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药理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小 结(一)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六个相似)
2、氨基糖苷类抗菌谱 3 、氨基糖苷类抗菌机理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 、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四个) 耳毒性 主要不良反应
5 、肌毒性的抢救措施
新斯的明 + 钙剂
6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7、兔热病、鼠疫首选
葡萄糖酸钙 + 肾上腺素 链霉素
小 结(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基本结构:由苷元和氨基糖分子通过氧桥连接而成 氨基糖 + 氨基环醇(苷元)——氨基糖苷
氨基糖苷类
天然
由链霉菌提取: 链霉素、卡那霉素、 妥布霉素、新霉素、 大观霉素
由小单孢菌提取: 庆大霉素、小诺米星
半合成: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 星,异帕米星, 卡那霉素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3. 消除:不被代谢,原形肾小球滤过排泄。
(三)抗菌谱相似
1、 G-菌 对需氧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有 强大的杀灭作用; 对淋球菌,脑膜炎球菌G-球菌效差 耐药金葡菌:有效 链球菌:无效
2、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3、肠球菌、厌氧菌:无效
作用特点:
(1)杀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2)仅对需氧菌有效 (3)氨基苷类对G-杆菌和G+球菌有明显的PAE,临床给药方
链霉素(Streptomycin)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亦是第一个抗结核药。
1. 抗菌谱:对结核杆菌、G-杆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2. 耐药性:细菌对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 3. 临床应用:(1)兔热病、鼠疫——首选
(2)结核病:+ 其他抗结核药 (3)细菌性心内膜炎:+ 青霉素 (4)布鲁菌病:+ 四环素 4. 不良反应:耳毒性最常见(前庭损害为主),其次为肌毒性 、过敏性休克,亦有肾毒性,已少用。

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

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

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一、引言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它们在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抗生素的抗菌谱。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二、氨基甙类抗生素氨基甙类抗生素是一类由氨基糖和氨基配糖体构成的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天然产物相似。

这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常见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

1.链霉素链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特效。

它通过与结核分枝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然而,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且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2.庆大霉素庆大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链霉素相似,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庆大霉素的适应症较广,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但也需要关注其可能引起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3.妥布霉素妥布霉素是一种广谱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相似,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妥布霉素的肾毒性和耳毒性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合理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结合而成的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等。

1.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是一种广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卡那霉素的适应症较广,但肾毒性和耳毒性较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执业药师的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执业药师的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执业药师的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使用同时或相互作用的药物,会对药物的药效、代谢、不良反应等产生影响的情况。

作为执业药师,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患者因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良事件。

本文将就执业药师在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探讨。

1. 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效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和药物增效或拮抗相互作用三个类型。

药效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在作用靶点或药理效应上相互影响的情况。

例如,药物A和药物B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同一受体,可能会产生互相增强或抑制的效果。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彼此之间通过影响相同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而产生相互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或激活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导致药物的血药浓度上升或下降。

药物增效或拮抗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彼此之间通过作用于不同的受体或作用机制,从而产生药效的增强或拮抗效应。

常见的例子是镇痛药与镇静药的联合应用。

2.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药动学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相互作用。

药动学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从而改变药物的血药浓度和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

药动学相互作用分为药物吸收相互作用、药物分布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和药物排泄相互作用四个方面。

药效学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部位或药理效应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种相互作用常见于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信号转导途径的干扰或其他影响药物效应的机制。

3. 执业药师的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执业药师在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包括药物信息查询、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工具等。

药物信息查询是执业药师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的基础工作。

药理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药理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放及70s解离




菌 蛋
氨基苷类
氨基苷类



氨基苷类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细菌耐药机理
1. 基因突变菌株的核蛋白靶位蛋白改
变,影响药物与核蛋白体的结合。
2. 钝化酶的作用。N-酰基转移酶 (ACC)、O-腺嘌呤转移酶 (AAD)、O-磷酸转移酶(APH) 使本类药物失活,被钝化的药物阻 断正常药物进入菌体内。
5.庆大霉素口服可用于肠道感染或肠道术前准备;
其他药物作用特点
卡那霉素(kanamycin)抗结核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无效。卡 那霉素由于毒性及耐药菌较多见,其在临床 应用已为庆大霉素等其他氨基甙类药所取代。
其他药物作用特点
妥布霉素(tobramycin)
是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庆大霉素强2~4倍, 并且对庆大霉素耐药者仍有效。主要用于各种 严重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但一般不作为首选 药。对绿脓杆菌感染或需较长时间用药者,如 感染性心内膜炎,以选用妥布霉素为宜。
其他药物作用特点
阿米卡星(amikacin,丁胺卡那霉素)
是卡那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其抗菌谱为本 类药物中最宽的。其突出优点是对许多肠道革兰阴 性菌和绿脓杆菌所产生的钝化酶稳定,因而主要用 于治疗对其他氨基甙类耐药菌株(包括绿脓杆菌)所 致的感染。
其他药物作用特点
西索米星(sisomicin)
抗绿脓杆菌作用比庆大霉素强两倍
奈替米星(netilmicin)
耳、肾毒性是氨基甙类抗生素中最低者
其他药物作用特点
新霉素(neomycin)
抗菌谱似卡那霉素口服很少吸收,毒性较小, 可用于肠道感染和肠道消毒。局部外用治疗皮肤 粘膜浅表感染。

执业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执业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药物及制剂品种迅速增加,并且联合用药的机会越来越多。

联合用药不但在体外可产生变化,有些药物在体内也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作用和疗效。

相互作用主要是指药物联合使用后在机体内相互影响使疗效发生了变化。

相互作用不但在药物之间而且与内源性物质及食物之间亦会发生。

相互作用不一定同时应用中,而可能发生于一种药应用后的一个时间内。

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几方面:①胃肠道内或机体内药物间物理化学反应;②药物动力学方面:影响药物吸收过程;影响药物分布过程;影响药物代谢过程;影响药排泄过程。

③影响药物在受体上的作用等。

药物在相互作用中能使其一种或二种的作用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副作用、毒性等有所改变。

影响药物的作用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方面协同作用:即两种药物合并使用能使药物作用增加。

协同作用又可分为相加作用和增强作用。

相加作用为两药物作用等于两药作用这生。

增强作用现为大于两药作用之和。

如氯丙嗪能延长和加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如巴比妥类)和镇痛剂的作用。

当合并用药时这些药只需常用剂量的1/4到1/2.增强作用不能认为都是有利的,如巴比妥类药物同时使用,使作用减弱或消失。

如缩瞳剂毛果芸香碱与抗胆碱药阿托品的并用。

如吗啡与阿托品使用于治疗胃溃疡绞痛,胆绞痛等内脏绞痛,这此当然不是配伍禁忌。

药物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不单纯性发生在治疗作用上,而且在毒副作用上也同样存在。

(一)胃肠道、机体内药物间的物理化学反应药物在胃肠道、机体内有时产生物理化学反应。

一金属解毒剂能与某此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如依地酸钙钠、盐酸半胱酸、二巯基丙醇、二巯丙磺酸、P盐酸酶胺等为铅、砷、汞、锑等金属离子解毒剂它与这些金属离子络合物、环状化合物等。

此外美蓝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起解毒作用。

这些药物同样可与其它一些治疗用金属离子或药物产生物理化学反应起而药物治疗。

在胃肠道中药物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化学反影响吸收。

如络合物、;复合物或幅地吸附等原因。

白陶土具有一定吸附作用,与林可霉同时应用可降低林可霉素的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甙类与两性霉素、杆菌肽、头孢噻吩、多粘菌素或万古霉素合用能增加肾脏毒性。

呋塞米(速尿)、利尿酸及甘露醇等能增加氨基甙类的耳毒性。

苯海拉明、敏可静、安其敏等抗组胺药可掩盖氨基甙类的耳毒性。

氨基甙类能增强骨骼肌松弛药及全身麻醉药引起的肌肉松弛作用,可导致呼吸抑制。

拓展阅读: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报名时间预测
2012年执业药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预计
2012年执业药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发布
2012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合格标准预计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10月19、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